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何况,蒙古人一向打胜不打败,这种时候,五万蒙古铁骑能指望上多少,就只有天知道了。
现在,皇太极唯一的指望就是这十万铁骑归家心切,可以化作一股巨大的力量,一举冲破陈海平的拦阻。
离开归化的第九天头上,从沈阳来报信的信使就陆续到了。
一听信使说袁崇焕进攻沈阳,皇太极顿觉胸口一闷,嗓子眼发咸,随即,嘴猛地一张,一大口鲜血就喷了出来。
所有人都吓坏了。
虽然早就料到袁崇焕可能有所行动,但也绝没料到袁崇焕会行动的这么早,而这也就意味着陈海平有充足的时间完城所有的布置。
完了,全完了!
缓过来之后,皇太极什么也不顾了,告知全军实情,随即就下令全速前进。
---…
得知皇太极全速奔驰的消息,陈海平轻轻叹了口气。
这个时候,皇太极做什么都是徒劳的,所以也就不顾一切了,但,这又能如何?
没有任何悬念,五万只顾拼命的女真铁骑根本就闯不过四万人布下的铁与火的死亡陷阱。
五万蒙古铁骑除大部分被杀外,少部分投降,而五万女真铁骑则全部战死,包括皇太极。
陈海平下令就地厚葬皇太极,至于活捉的范文程、范毓宾等人,陈海平连看一眼都觉得恶心。
大战结束之后,王佑礼和阎应元到了陈海平面前。
当即,陈海平命王佑礼和阎应元立刻回转归化,准备西征漠西卫特拉蒙古。
那一世,清廷评定准格尔叛乱,曾经犯下了一个极其巨大的错误,就是把准格尔灭族。
把准格尔灭族,一个最大的后果是让伊斯兰教在西疆蔓延,完全取代了喇嘛教。
陈海平吸取了这个教训,他命令王佑礼和阎应元,对卫特拉联盟的上层能杀就尽量杀,但对普通牧民,则要尽量予以善待,尤其是对信奉喇嘛教的牧民,更要善待。
王佑礼和阎应元率军折返归化后,陈海平在掩埋了漫山遍野的尸体之后,率军进入了科尔沁草原。
大军进入科尔沁草原没多久,科尔沁大大小小的酋长、贝勒、台吉,包括布木布泰的父亲寨桑贝勒尽皆在陈海平的马前伏地请罪。
他们来的这么快,是因为陈海平把那些被俘的蒙古骑兵都放了。
袁崇焕攻打沈阳,他们自然知道,而那就已经让他们坐卧不安了,及至得知皇太极全军覆没、皇太极本人也战死的消息,更是手脚冰凉。
对这些酋长、贝勒和台吉,陈海平先是声色俱厉,严加申斥,然后口风一变,对寨桑贝勒之女布木布泰支持袁崇焕的义举大加称赞。
陈海平这一弄,把这些酋长、贝勒和台吉一会儿摔在地上,一会儿又给扔天上去了。
随后,陈海平宣布,因为布木布泰的缘故,不仅对科尔沁诸部跟随皇太极攻打归化的事儿既往不咎,更一句话就免除了科尔沁诸部百年的税赋,而且还给予了诸部很多的优惠,比如贸易之类的等等。
陈海平公布的这些,比之皇太极对他们还要好得多,何况汉人之富足又岂是女真人所可以比的,所以,今后他们的生活必定又会得到大幅的改善。
早先,对布木布泰执意要嫁给袁崇焕,很多人还很不满意,但现在,偶没头发……
最后,陈海平单独赏赐布木布泰的父亲贝勒寨桑牛羊各万头、米面各万石、绸缎各千匹、美酒千坛、北京内城的府邸一座、南海子里的庄宅一座,而且,更有甚者,陈海平还给了寨桑贝勒一些股份。
寨桑都乐懵了,但寨桑这么乐,实际上只是跟前面他明白的东西有关;至于后面的,北京内城的府邸和南海子里的庄宅,这些寨桑心里没什么印象,对那个股份,寨桑就更糊涂了。
在科尔沁停留了两天后,陈海平继续进兵,向辽东挺进。
陈海平一走,科尔沁部的大小贝勒台吉一致决定,由寨桑贝勒作为代表,去宁远探望布木布泰。
没有人傻,陈海平对他们这么好,当然是因为布木布泰,而因为布木布泰,陈海平现在就对他们这么好,那将来不是会更好吗?
Vip卷大结局
Vip卷大结局
在锦州,祖大寿麾下的一万铁骑和两万步军也倾巢而出。加入了复仇的大军之中。
在海州卫,何可刚也已聚集了一万铁骑和两万步军。
至此,袁崇焕率领着五万铁骑和四万步军几乎辽西全部的军力向沈阳进发。
一路上,大军畅通无阻。
一知道袁崇焕尽起辽西大军来攻,全权负责所有事务的大贝勒代善就知道坏了,他即刻命令所有军力都收缩到辽阳和沈阳这两座城高墙厚的大城之中。
当把辽阳重重围困起来之后,北京的信使到了,说是五十门重炮随后就将运到。
重炮还没有到,归化大胜的消息先到了。众人在兴奋之余,又都急了起来,他们一定要在陈海平的军队到来之前攻下沈阳城。
猛攻,猛攻辽阳,但辽阳城高墙厚,不是那么好攻的。
猛攻辽阳三天之后,北京的重炮到了。
一看到这些重炮,包括袁崇焕在内,所有人都傻了。
本来,不少将士心里还有些担心,担心陈海平使坏,万一陈海平把皇太极的大军放回来,那他们可就惨了。
虽然袁崇焕丝毫不为所动。但这种担心很多将官心里都有。不过,看到这些重炮,所有的怀疑顷刻间都烟消云散。
这才叫重炮,这炮管比他们威力最大的红衣大炮足足长了一倍不止。而且,人家这重炮还有轱辘,能自己走,八匹大马一拉,走的飞快。
来了就要用,休息一晚,第二天,北京方面来的人就把五十门重炮全都拉了上去。
稳固炮基、校正炮位……瞧人家,那才叫专业。
这东西能有多大威力?所有人都眼睁睁地看着。
当轰击开始,城上城下的人全都傻了,这还是炮吗?
这是传说中的开花炮,炮管里射出去的不是大铁蛋,而是炸弹,能炸开的铁疙瘩。
清醒过来后,城上的人惊骇欲绝,城下的人欣喜欲狂。
三天,五十门重炮连着轰击三天,终于把西城墙轰塌,露出了一段三十几丈的大口子。
铁骑潮涌而入,展开了疯狂的杀戮。
辽阳攻下,袁崇焕一刻未停,随即挥师继续北上,又把沈阳城团团围住。
沈阳不比辽阳,在皇太极这么多年的经营之下。早已如铜墙铁壁一般,那城是真高,墙是真厚。
攻沈阳,五十门重炮更是主力中的主力,依旧和攻辽阳一样,猛攻西城的一段数十丈长的城墙。
沈阳也有炮,甚至还有上百门红衣大炮,但基本没什么用,因为这五十门重炮不是被放在平地上,而是隐藏在纵横交错的坑道内。
十五天后,城墙终于被轰塌,但这一次,袁崇焕却没有立刻进兵,而是在这个时候,继续用重炮杀伤守城的士兵。
沈阳城里还有四万多八旗精锐,如果立刻就攻进去,那在这些人的拼死抵抗之下,伤亡一定会极其惨重,但现在既然有了这些重炮,那不用白不用。
这个时候,袁崇焕已知道皇太极全军覆没的消息。而且陈海平屯兵在巨流河,不再向沈阳进发。
袁崇焕明白陈海平的意思,这既是为了让他和很多辽西将士报仇雪恨,更是把巨大的利益全部留给了辽西将士。
围城一个半月后,代善想要投降,袁崇焕不允;最后,城破,女真人几乎被屠戮一空。
除了国家府库未动,女真人的财产以及不少汉人的财产都被抢掠一空。
破城十日之后,陈海平率军到了沈阳。
对陈海平以及陈海平麾下的军队,每一个辽西将士的心头都再无丝毫疑虑和嫌隙。
这一是因为人家太够意思,二一个也是被震慑了,被那五十门重炮震慑了,知道他们想要占据整个辽东根本就不现实,所以,即便袁崇焕决定归顺北京,那些有野心的人也都把野心重新换了地方。
“谢谢!”
当两双大手握在一起,袁崇焕轻轻说出了这两个字。
陈海平什么也没说,他只是又紧紧地握了握袁崇焕的手,一切尽在不言中。
“领政大人,我们里面谈。”
“袁大人,请。”
接风宴后,歇息一日,第二天,袁崇焕亲自来请陈海平。
到了临时帅府,祖大寿、何克刚等袁崇焕麾下文武众臣一十七人俱都在帅府门外迎候。
到了大厅,袁崇焕和陈海平分宾主落座,祖大寿等十七位文武众臣也都在两厢陪坐。
陈海平心中微微有些诧异。
献茶已毕,袁崇焕道:“领政大人。我毕生的心愿已了,想就此退归林下,只是他们还望领政大人能妥善安置。”
陈海平心中恍然,不如此,袁崇焕想要说服这些人是不会这么容易的,看来袁崇焕真的是下决心了。
摇了摇头,陈海平道:“袁大人,您还不能走。”
微微一愣,袁崇焕问道:“领政大人,您这是何意?”
忽然,陈海平愉快地笑了,道:“袁大人,要走我们也得一起走。”
这一次,袁崇焕是真的愣住了。
稍停片刻,陈海平的神色凝重起来,他郑重地道:“袁大人,您的心愿了了,我的心愿也快了了,只待天下一统,我也要和您一样,退归林下。”
看着陈海平,半晌,袁崇焕问道:“领政大人。当真?”
点了点头,陈海平道:“当真!”
陈海平完全没有必要说这种谎话,袁崇焕默然不语,两厢的文臣武将也都傻到那儿了。
良久,袁崇焕站起身来,面对众人,问道:“你们还有何话说?”
众人躬身,祖大寿带头道:“我等唯两位大人之命是从。”
----…
漠西十万蒙古铁骑被全歼!
皇太极三十万大军被全歼!皇太极死!
沈阳被攻克,女真几被灭族!
袁崇焕投入陈海平麾下!
漠北喀尔喀蒙古归顺!
漠西卫特拉联盟被征服!
这一枚枚炸弹连着个地被扔进了南京城,但尽管如此,依旧没有动摇刘宗周等人的意志。
----…
因为征讨漠西卫特拉蒙古。黄河两岸,一八六一年的冬天过的很平静。
转过年,一八六二年,陈海平又开始派出使者与南明谈判,但依然没有结果。
十一月十九日,黄河的冰面上,如巨蟒般的铁路再一次架起。
此时,开封和洛阳这两座千古名城都是四门大开,迎接北方的大军入城。由是,事关天下的中原腹地被陈海平唾手而得。
与此同时,数路大军分别由山西、宁夏、西宁等地入陕西。于是,整个陕西被数十万大军围了个风雨不透。
十二月二十五日,王嘉胤、高迎祥等农民军领袖于西安府归降。至此,长江以北,尽归一统。
随着黄河以北顺利统一,一八六三年,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大移民开始了。
这次移民之所以说从未有过,是因为以前的移民都是单向的,是从人多的地方向人少的地方流动,但这一次则是双向的。
河南是中原腹地,地广人稠,人口高大三千万之众。这一次移民,将近八百万的河南百姓被移民到了朝鲜半岛和辽东边陲腹地。
与此同时,所有的朝鲜人全部打散,被移民到了陕西、河南、山西、山东等地。
要是搁在以往,这样大规模的移民必定是极其悲惨的,比如朱元璋定鼎之后的大移民,但这次不一样。
安土重迁是中国人的传统,但那也分什么情况,朝鲜人就不说了,移民的河南百姓绝大多数即便不愿意,抵触的情绪也是极小极小的。
之所以这样,是因为政府许诺的条件太好了。
凡是移民的百姓,分的地是不移民的三倍;而且,五年之内不用上缴一分钱的税赋;还有,不论大人孩子,每个人发放两千龙凤币的安家费。
两千龙凤币能卖六石多大米。很多人的那个破家也不值两千龙凤币啊!
何况,还有那个火车,嗖嗖就到了。
俗话说有钱好办事,何况还有无尽的土地和数不清的物资。所以,移民的规模虽然庞大又复杂,但进展一直都很顺利。
至此,朝鲜半岛的问题被彻底解决。
----…
就在陈海平大搞移民和土地改革的这一年,南京却陷入了极其严重的对立之中。
一开始,对立的双方主要是河南、陕西籍的官员与刘宗周、文震孟这些主战派。
河南和陕西籍的官员把刘宗周等人那真是恨到切齿,如果不是刘宗周这些人,他们又怎会失去他们的土地和家园?
北方开出来的条件很清楚,保障所有人的既有土地和财产是最起码的,但就因为这些蠢货……
后来,这些河南、陕西籍的官员也看明白了,反正什么也没有了,要死大家一起死,所以他们也主战,而且后来居上,他们成了比刘宗周、文震孟等人还坚决的主战派。
这一来,江南许许多多的士绅地主越来越坐不住了。于是,真正严重的分裂和对立就开始了。
很显然,上下一心的江南都不是北方的对手,又何况是如此对立的江南了。
把局势看明白的人越来越多。
懿安皇后是放弃了,要不绝不会放任不管,而放弃之后的懿安皇后心灰意懒,对这些江南士绅的死活也就根本不放在心上了。
很显然,南北双方和解的主要矛盾不是在皇室,而是在江南士绅的利益上。只要皇室放弃皇权,那对皇室的任何照顾都是小事一桩。
把局势看明白的人越多,对刘宗周这些主战派的压力就越大。终于,一八六四年三月初七,爆发了愤怒的江南士子把阎尔梅生生打死的事件。
这是一个标志性的事件,意味着对立由文斗开始向武斗的方向转化。
----…
金殿之上,气氛阴森而诡谲。
今天,所有人都在。
懿安皇后今天升殿议事,是因为北方发出了明确的威胁:如果再不能进入实质性的谈判,他们将于明年元月十五日封锁外洋,击毁所有进出的船只。
水军大帅、镇海大将军郑芝龙成为了众人瞩目的焦点。
面对众人的质询,没有丝毫含糊,郑芝龙承认北方完全有这种能力,因为北方的船炮是他们的船炮根本无法比的。
事实胜于雄辩,人人都知道北方是如何攻克辽阳和沈阳的,所以也就可想而知,郑芝龙说的是实话。
在陆地上,火炮再厉害也还可以想其他的办法,但在海洋上,面对威力比自己的大,射程比自己远的火炮,那是没有任何办法可以弥补的。
没有人说话,几乎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了刘宗周、文震孟等人的身上。
刘宗周本来看上去就很苍老,这一刻,刘宗周又好象是老了二十年。
这些日子,刘宗周身上承受的压力一天比一天更重。
这些压力不仅来自外部,也来自内心。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这是刘宗周毕生信奉的坚持,但是,陈海平对他的挑战亘古未有。
陈海平给他的挑战不仅仅是力量方面的,更有道德方面的,而后者才是最致命的。
死,刘宗周从来不在乎,他在乎的是怎么死,但陈海平现在就已经击败了刘宗周。
仿佛只是一具行尸走肉,刘宗周木然地走出班列,跪倒在地,又木然地道:“请皇后允准老臣致仕还乡。”
看着刘宗周,默然半晌,懿安皇后道:“老大人,你错了。”
刘宗周木然地问道:“皇后,不知老臣错在何处?”
懿安皇后道:“老大人,和谈虽然是大势所趋,但我们斗不过北方,哀家以为绝对是非战之罪。而且,即便和谈是大势所趋,但如果没有玉碎之心,那我们自己还有什么?”
懿安皇后这话说完,刘宗周的目光里多了一丝生气,很多人眼里也多了一丝豁然,原来懿安皇后还有这样一层意思。
懿安皇后继续道:“刘大人,哀家之所以愿意和谈,一个最为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的对手是陈海平。”
包括刘宗周,众人都有些不解。
懿安皇后道:“陈海平要做圣人,所以在谈判上,我们可以足够的强硬,但我们能强硬到何种地步,还需要多多仰赖老大人您这样的人。”
一句话,刘宗周的心由死转生。
看着刘宗周眼里越来越强烈的光彩,懿安皇后蓦地站起身来,走到丹墀边上,停住身躯,炯炯的目光扫视着众人,昂然道:“诸位大人,哀家今天就把话撩这儿,江南的官由江南人做,这是和谈的底线,如果北方不答应,那哀家定要死战到底!”
这可能吗?很多人的心都是一样的,既兴奋,又忐忑。如果江南的官由江南人做,那还有什么可争的,但要是不成,真要开战,那可怎么办呢?
刘宗周忘了刚才说的话,激动地请命道:“皇后,请允准老臣赴北京谈判!”
点了点头,懿安皇后照准。
----…
懿安皇后确实厉害!
放下《大明日报》,陈海平轻轻叹了口气。
原本,这两年的消极态度使得很多江南士绅对懿安皇后非常失望,但仅仅这一表态就一举扭转了形势,使得懿安皇后在江南的威望不减反增,又攀上了一个新的高度。
江南的官由江南人做,这就是典型的民粹。懿安皇后要是生在后世,那搞选举一定是专家中的专家。
傍晚,陈海平设宴,宴请袁崇焕、布木布泰、徐光启、成基命、鹿继善、陈奇瑜、陈启立、祖大寿。
自陈海平和袁崇焕双方合一之后,袁崇焕是军务院第一副总理,布木布泰是政务院副总理,祖大寿是军务院第三副总理,三人都是国事局的成员。
此外,关宁一系的文官武将都得到了远远超过期望的安排。
对这样的安排,陈海平麾下的中低层部属极不满意,但他们不满意也没有办法。
陈海平早先在人事上的安排使得这些人的力量聚集不起来,而且,对关宁一系的安排不仅给了袁崇焕交代,收取了关宁将士的心,更进一步加强了对自己嫡系部属的制约。
得益于陈海平在人事上的安排,重用徐光启、成基命、鹿继善、陈奇瑜等明朝重臣,袁崇焕、布木布泰和祖大寿等人虽然加入进来仅仅两年多的时间,但都已经彻底地融入了这个团体。
其中,尤其是布木布泰,满意的那是没边了。
以前在辽西,布木布泰虽然也是说一不二,但实际上并没有名分,那只是因为她是袁崇焕的夫人。
可现在不同了,现在她不折不扣是堂堂的政务院副总理,握有实际的权力。
天下一统在即,在这样激动人心的大时代,她一个女人,而且还是一个外族的年轻女子,竟然在堂堂天朝身居高位,仅在三五人之下,这是何等的荣耀!
对自己夫人的安排,说实话,袁崇焕心里是不愿意的,但用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