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带着超级战舰回清末-第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仲举宣布这次剿匪获得的财物,每个士兵都会奖励二两白银。众人听说后,全都感激不尽。

李仲举吩咐宋鸣人安排随着大军而来的那二百个壮丁,连同烈山营士兵把狼头山上一半的粮食,送回那个饥民聚集地。

当宋鸣人带人把三百多石粮食送到饥民聚居地时,饥民全部都兴奋地跳起来,几乎全部流着热泪。

李仲举看着这一切很是欣慰。

李仲举把其余的粮食分给周围的百姓,百姓对镇远府的官府更加的尊敬。

第三十章 黎平府求援

李仲举叮嘱宋鸣人派出几股力量,说服清溪县其余地方的小股饥民,让他们返回家乡,同时承诺给他们补偿粮食。←→

李仲举留下宋鸣人率领烈山营驻扎在清溪县,他则带着镇军营返回镇远府城。

李仲举返回镇远府城知州府,发现刘江已经完成任务返回镇远府,李仲举立刻召集刘江。

刘江向李仲举汇报了这一路他遇到的饥民和他的处理方法。在台拱县境内刘江采用比较强势的手段,镇压了一家想要趁势作乱的地主。而在天柱县境内,刘江采用怀柔的手段,迫使所有“乱民”全都归顺官府。

李仲举高度赞扬了刘江,刘江也很兴奋,毕竟他是司令一手提拔上来,能有今天的地位和身份,他知道一切皆是司令看得起他。

刘江对于李仲举的谆谆教导,一直铭记于心,他总想着报答司令。所幸的是,这次他终于有机会报恩,并且这次他真的做得很好。

李仲举吩咐刘江,“彭仁,你去李毅那里,领取两千里白银,发放给全体赤剑营的兄弟,功劳大的,可以考虑多奖励一点。”

刘江顿时感激道,“是司令,卑职替全营将士感谢司令。←→”

李仲举拍着刘江的肩膀,“彭仁去吧,对士兵要好些。”

刘江使劲的点点头。

黎平府黎平县城中,知州童明神色疲惫的坐在一张竹椅上,想着这一个月来黎平府发生的事情。童明的头发这些天也白了一些。更重要的是,全府尽然有三县被乱军占领。

童明也十分恼火,这帮乱民到底到哪门子疯,非要造反攻打县城。还有这该死的天气,发什么洪灾啊,整得人心惶惶。还有那几家地主,你们嫌命不够长吗,非要在这个节骨点上惹毛那帮贱民。

师爷走进来,看着知州童明的样子,心里其实很是难过,毕竟这是他跟随了半辈子的主公。他还从没见过大人这个样子。

童明看着跟随多年的师爷走进书房,顿时稍微显得有些精神,“老伙计,你来了啊!”

白袍人眼圈有些湿润,“老爷,我们快向周围请求支援吧。”

童明抬起头,“我们向镇远府还是都匀府请求支援。”

白袍师爷认真地说道,“老爷,我觉得我们应该向镇远府请求支援,都匀府跟我们差不多,应该腾不出援手。”

童明点点头,“老伙计,那你以我的名义,向镇远府知州李仲举请求支援吧。”

白袍师爷点点头,立刻坐到书桌前,奋笔疾书,写出一道公文,拿给知州童明看下。

童明满意极了,马上盖上黎平府的公章,脸上露出邪笑,很是丑恶。

白袍师爷立刻派出精骑把信件送往镇远府。

李仲举看着黎平府知州的来信,心中灵机一动,这对于自己来说是一个好消息。只要自己率领大军进入黎平府,那黎平府自己能不掌握在手中?

李仲举立刻大笔一挥,书写一封信,让这个信使带回黎平府。

李仲举立刻召见刘江,把事情告诉刘江,吩咐刘江准备出征事宜。

半天后,李仲举带着数十亲卫和赤剑营向着清溪县而去。李仲举打算汇合宋鸣人的烈山营,一起去支援黎平府。

两天后,李仲举率领大军来到清溪县,汇合宋鸣人的烈山营后,二千大军继续向南推进。

大军进入黎平府,众人都感觉一种不同于镇远府的氛围。镇远府一直给人一种安静祥和的感觉,即使这次发动乱,影响也不是最大。

但是黎平府给人一种喘不过气的感觉,好像整个地方全都死气沉沉一般,没有活力。百姓、工人,或者其他人,给人一种行尸走肉的感觉。

这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众人的心情,幸好李仲举机智,提前给众人灌输一种无惧任何困难的精神。

李仲举大军越深入黎平府,这种感觉也就越深。一路上遇到很多饥饿难耐的流民,李仲举即使想帮他们,也没法帮助,毕竟不在镇远府,李仲举调集不了足够的粮食。

所以李仲举只能安慰他们,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同时分给这些流民一点食物。

1888年3月18日,李仲举大军进入永从县城,这是一座除了黎平县之外,没有被叛军占领的县城。

县令老早得到知州童明的牒文,所以对于李仲举和大军,还是非常热情的。

永从县令从府库中拿出不多的粮食,款待李仲举大军,和李仲举混了个脸熟。

李仲举看着永从县令送来黎平知州童明的牒文,还真把自己当回事。尽然指挥自己进入棉平县,消灭叛军,让棉平县恢复官治。

李仲举神秘的一笑,既然童明想利用自己肃清黎平府。童明却又想凭借着他在巡抚面前的份量,而让自己出苦力为他争功。

不得不说,童明的打算是很好,要是一般的人还真会着了他的道。可是李仲举是谁,一代雄主怎么可能任由一个小小的从五品知州摆布。

李仲举让永从县令上报知州童明,自己会率领大军去棉平县,并且保证肃清那里的叛军。

永从县令很是激动地把消息上传给知州童明,他相信一定可以得到知州的赞赏。

李仲举说做就做,立刻带领大军向棉平县而去。

一天半后,李仲举大军来到棉平县。

李仲举下令大军原地休息,立刻派出斥候四处察看军情,同时吩咐这些斥候一定要注意自身安全。

李仲举和刘江和宋鸣人坐在一块巨石边上,三人围成一个圆圈。

李仲举看着两人道,“这次我们应邀而来,可是对方好像故意戏耍我们,那个童明想要凭借他在省里的关系,让我们无偿服务。所以,这次我们必须要慎重再慎重。”

宋鸣人脸色立刻阴沉下来,“司令,这个童明怎么能这样,他怎么能如此不仁不义。”

刘江则没有说话,看向李仲举,他知道司令一定有解决之法。

李仲举淡淡地道,“我们也不用多想,所谓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我们静观其变就好。”

两人点点头。

第三十一章 各有算计(上)

黎平府黎平县,童明得到永从县令的汇报,心中满意的点点头,对着白袍师爷道,“那个李仲举还是太年轻啊,哈哈哈。”

白袍师爷也随声附和着,“姜还是老的辣,老爷的算计,凭他一个二十出头的毛小子,能有多少能耐。”

童明大笑起来,毫不顾忌,在他看来,他吃定李仲举,不会有任何意外。

李仲举看着斥候返回,送上的消息,眉头微皱。棉平县的情况远比清溪县的情况要严重很多,尤其是这是一支真正的叛军。

李仲举立刻下令大军向着棉平县城前进,无论如何,李仲举必须要去棉平县城,见识叛军队伍。

棉平县城的叛军恐怕怎么也想不到,死神正在接近着他们。这支叛军起先只是几个绿林败类联合同道组织起来的,后来由于黎平府发生灾难,他们趁机吸收灾民、流民,一时间声势浩大。

叛军首领丁彪看准时机,带领六千多部众攻下这座棉平县城,洗劫县城府库,占领县城,他要做这里的土皇帝。

这些天,丁彪一直过着自己以前从没想过的生活,他很是满足,同时疯狂的赏赐下属,倒也赢得不少人的效忠。

李仲举大军赶到棉平县城,李仲举看着城门紧闭,城墙上站着近百守卫。

李仲举下令大军原地扎营,出于先礼后兵,李仲举派出一个使者前往县城,准备招降。

烈山营的一个强壮排长接到这次出使任务,他把自己的步枪和刺刀交给副排长暂时保管,他昂首挺胸走向县城。

这个排长叫来城门,被对方带到丁彪面前。

丁彪看着对方一身奇异的装束,没留辫子,心中顿时看不起这个排长,轻蔑的道,“你是什么人,见某有什么事?”

排长语出惊人,“我乃镇远府知州李仲举麾下一名下级军官,我来是想告诉你们。我们两千大军已经到达棉平县城下,你们识相的话,就赶紧投降,别耽误我们大人时间。”

丁彪看向左手边一个强壮的男子,那人点点头,丁彪明白对方所言不虚,不过马上他又恢复正常,“哈哈哈,我有六千大军,你们才两千,就想攻下棉平县城。大家说,那个什么知州是不是异想天开啊!”

大堂传出阵阵大笑声。

这个排长却丝毫不紧张,“你们都是乌合之众,怎么可能挡住我们铁血大军,你们这种军队就是数万,我们也不会畏惧。”

丁彪大声吼道,“好狂妄的小子,回去告诉李……就是你们那个头领,有本事攻破县城,送客。”

这个排长头也不回的离开大堂,在一个叛军的带领下出城,有些垂头丧气的去见司令。

当李仲举听说那个排长的讲述后,立刻笑道,“小子,好样的,你不愧是烈山营的精英。本州赏你十两白银。”

那个排长松了一口气,手舞足蹈地离开中军营帐。

李仲举看向刘江和宋鸣人,“你们有信心攻破棉平县城吗?”

两人站起身来,大声吼道,“卑职一定不会让司令失望。”

李仲举又道,“烈山营那个排长说的不错,叛军是一支乌合之众,凭借我们两千铁血战士,拿下一座小小的县城,完全不是问题。”

刘江两人点点头,他们对于自己手下的士兵有些绝对的信心。

李仲举最后让两人做好明天进攻县城的准备。两人都准备这次大显身手。

第二天,天气虽然有些阴沉,但却没有下雨,是一个很不错的天气。对于李仲举大军进攻县城来说,是一个绝佳的好天气。

呜呜呜,随着李仲举大营号角的响起,早以准备好的士兵迅速开始列队。李仲举等人骑着高头大马,站在队伍最前方。

李仲举看着众多士兵全都精神饱满,立刻下令,“全体听令,目标前方县城。”

“是。”震天动地的吼声,使得数百米之外的棉平县城内的叛军听得清清楚楚。他们立刻把消息传给丁彪,丁彪收到信号后,立刻集合所有部众来到北门。

丁彪看着城下两千士兵,整整齐齐的站在那里,没有丝毫的骚动,像雕像一般一动不动。

丁彪很是羡慕,要是自己这六千人,有那么好的军纪,何愁大事不成。不过他也是想想而已。

丁彪深吸了一口气,看向对方最前面的李仲举,他终于弄清楚对方的头领,“镇远府知州李仲举,你不在镇远府待着,跑到我们黎平府干什么?”

李仲举不慌不忙,“本州应邀而来,听说棉平县城已经被叛军占领,本州要让棉平县恢复官治。再说你们却是无恶不作,人人得而诛之。”

丁彪大笑道,“李仲举你是吃饱了没事撑着,跑到黎平府撒野,说什么我们怎么怎么样。即便我们在怎么邪恶,那也是我们黎平府自己的事,轮不到你来插手。”

刘江大怒道,“丁彪你好不要脸,你们烧杀千劫、财狼心机,蛊惑人心,组织叛军进攻官府县城。事后不思悔改,还大言不惭,你这是嘲笑我们的刀不够锋利吗?”

丁彪不知怎么地看着刘江有些心虚,“我不欲你们逞口舌之争,有本事就攻上城池。”

李仲举制止还要多说的刘江,“彭仁,开始攻城。”

刘江立刻应道,“是司令。”

刘江大声吼道,“赤剑营的弟兄们,攻城。”

赤剑营的士兵中,马上推出一架攻城车,这是一架撞击城门的巨车,由上百人推进着。

同时赤剑营的兄弟们,整齐划一向前推进,他们举着步枪,瞄准城墙上的叛军疯狂的射击。

一时间叛军被压制的几乎不敢露头,丁彪看着这一切,心中震惊的无与伦比。他怎么也没想到李仲举大军尽然全部装备着最先进的后膛步枪。

李仲举吩咐烈山营从旁协助赤剑营,志在用最短的时间,拿下棉平县城。

宋鸣人立刻安排人手,上前帮助赤剑营的兄弟们,赤剑营的兄弟看着烈山的弟兄前来帮助他们,顿时信心大增。

第三十二章 各有算计(中)

丁彪看着对方这种攻势,他很是担心,他马上命令所有弓箭手疯狂射击。

虽然这些弓箭手,对李仲举大军造成了一定的所伤,但却都不致命。丁彪这样做,激起烈山营和赤剑营士兵的血性,他们更加认真的瞄准射击。

叛军队伍瞬间就有数十人倒地,永远离开人世。李仲举用望远镜看着这一切,没有太多的怜悯之情,战争毕竟是要死人。

丁彪看着对方士兵的拼劲,更加震撼,他马上大声吼道,“大家加把劲,只要我们能够挡住敌人,每人赏钱一千文。”

叛军队伍全都立刻来了精神,他们大声吼叫着,开始拼命的射箭。

但是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徒劳无功的,武器上的差距,注定无法弥补。再者李仲举的士兵能差吗?

随着时间的推移,撞城门的士兵换了一批又一批,但是却没有破开城门。不过这一切都不是很重要,反正,叛军的损失是越来越多。

终于,一个小时后,随着“轰隆”一声巨响,棉平县城的城门被撞开。

烈山营和赤剑营的士兵全都欢呼起来。

李仲举立刻下令全军进城,大军像洪水一般冲入城中,瞬间压垮叛军的最后一根稻草。

“冲啊,冲啊!”喊声震天动地,侵人心肺,使得敌军胆战心惊。

兵败如山倒,一时间叛军开始四散逃走,无论丁彪使出任何手段,这一刻已经完全不起作用。

丁彪立刻意识到,他们已经完败了,毕竟李仲举大军太强了,无论是武器装备还是兵员素质,他们都比不上。

丁彪马上奔向旁边的坐骑,快速的跳上马背,背驰而去。他顾不上众多下属,心中想着怎么能够逃开对方的追击。

叛军四散而逃,刘江和宋鸣人当然不会放过痛打落水狗的机会,不过他们对于主动投降的人还是很宽容的。

又半个小时后,这场战斗终于画上圆满的句号,李仲举以不到二百人的伤亡彻底打垮叛军,赢得这场战争的胜利。

李仲举坐在县衙中,听着刘江和宋鸣人的汇报,心中却是乐开花。对于俘虏,李仲举一向比较宽容,只要他们愿意改过自新。

李仲举从俘虏中选出五百壮士,补充到赤剑营。

不过唯一让李仲举失望的是,尽然让丁彪跑了。不过李仲举相信一个土匪头子,绝对翻不起什么大浪。

李仲举命令大军就在棉平县城休息,他到底要看看黎平府知州童明下一步会怎么行动。同时李仲举安排宋鸣人带人返回清溪县,运来足够的弹药。

黎平府知州童明一直派人盯着棉平县的境况,因此在棉平县城大战结束不到两天时间,童明就得到消息。

童明心中甚是震惊,他没有想到李仲举的士兵,尽然全部装备着新式火枪。这可是西方列强才能装备的制式武器。他李仲举何德何能拥有这么多优良枪支。

童明开始沉思起来,要是能够得到李仲举那些枪支,自己在巡抚大人心中的份量一定可以提升很多。

白袍师爷看着知州脸上洋溢着那种笑容,他知道童明又要开始算计别人了。这不用想就知道是镇远府知州李仲举。

童明盯着白袍师爷,“老伙计,那个李仲举的实力真的很强,不过他既然已经解救了棉平县,我们是不是应该让他去下江县。”

白袍师爷稍微停顿一下道,“老爷想怎么办,就怎么办。反正黎平府中,老爷最大。要是不能快速的肃清叛军,巡抚大人会对我们有意见。”

童明点点头,立刻修书一封,着人送往棉平县,交给李仲举。

李仲举收到书信后,打开一看,自己猜的果然没错,这个黎平知州童明尽然把自己当成他的打手。

李仲举这段时间在棉平县,积攒了一些民望,相信以后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既然童明有这个打算,那就先让他得意一段时间。李仲举等到宋鸣人返回棉平县,就下令大军开拔,赶往下江县。

下江县和棉平县一样被叛军占领,两者的区别就是,下江县的叛军队伍却不扰民,人数相比在少了很多。

下江县的这些叛军真正是被逼无奈,今年洪灾百姓收成不好,加上县令吝啬无比。所谓官逼民反,就是这么来的。

下江县城这支叛军队伍的统领是一个真正的绿林好汉,是闻名于整个黎平府的大刀冯桐。

冯桐行侠仗义,经常救助贫苦百姓,是一个比较难得的英雄好汉。百姓都对他很是尊敬和信任,这次他能组织三千人的队伍,确实是迫不得已,他这样做完全是为了百姓。

李仲举带领大军来到下江县城前,马上就有对方的探子把消息传递给冯桐。

冯桐来到西城门处,自上往下看。他望着李仲举大军整齐划一的站在那里,一股铁血之气迎面而来。仔细观察,就会看到对方的武器,尽然全是洋人或者淮军才配备的。

冯桐心中一个激灵,和这样的大军动手,无疑是自找没趣。这一刻冯桐想的是怎么和对方和解,保全属下,他知道自己这三千人都是贫苦子弟。

想到这里,冯桐立刻叫来自己的一个结拜兄弟,“二弟啊,你看对方的整容,我们几乎毫无还手之力,你立刻出城,告诉对方统领,我要和他单独谈判。”

那个魁梧男子点点头,飞上一匹烈马,就出城而去。对于大哥的决定,一直以来,他都毫不犹豫的遵从。

李仲举收到信息后,让大军后撤三里,要求冯桐出城,两人在距离城池三百米处谈判。

李仲举也想看看这个冯桐要谈什么,他想要用什么和自己谈条件。

冯桐也很期待,到底是什么样的豪杰,可以统帅如此精锐之师,令人羡慕不已。

冯桐让手下打开城门,自己一马单骑向着相约地点而去。

李仲举没有带任何亲卫向相约之地出发,他没有带任何亲卫,李仲举自信在这个年代,还没有人能够伤到了他。

ps:高考即将到来,星空祝愿所有关注本书的考生,都能金榜题名。

第三十三章 各有算计(下)

李仲举看着冯桐,第一感觉尽然是欣赏,他觉得眼前之人一定是一个忧国忧名的壮士。←→

冯桐打量着李仲举,他发现李仲举没有大多数官员那种盛气凌人、咄咄逼人的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