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估计日本已经轻易的拿下东南亚。就是因为华夏,日本在东南亚地区的军力明显有些不足。
东南亚的地方土著不用担心,可是他们背后是英法美在这里上百年的势力影响,有三个国家在背后,日军能够轻松才是奇迹。
远东地区随着东欧联盟的突然插手突然安静下来,这并非是暴风雨前的安静而是僵持的安静,谁生谁死谁也说不准,可是有一点可以确定,那就是东欧联盟才是整个远东战争的最大获利者。
一个朝鲜半岛可不是说笑的,瞬间秦国就一跃成为中型国家,要知道朝鲜半岛的面积可是同日本相差不大。最最重要的是。为此东欧联盟拥有几个很不错的港口。
如果不是港口的限制、如果不是地理的限制。东欧联盟也不可能海陆空三军非常的不平等,空陆两军几乎就是世界第一而海军……也不过就是中等军事国家的水平。
远东地区开始安静,而欧洲却热闹很多,首先就是东欧联盟理事长恩斯特。弗朗茨在华沙召开安全会议,德国、意大利、法国、英国、美国首脑相继参加此次会议,虽然很不想承认,可事实上东欧联盟已经超过英法,并且取代他们在欧洲的地位。
安全会议其实就是一次划分地盘的先决性会议。同不同意暂且不说,只是一个意向而已,或者说明知道英法美他们不会同意,恩斯特这样做只是想为即将到来的战争找到一个理由、一个光明正大开战的理由。
意大利和德国兴致冲冲的来到华沙,英法美三国则有些犹豫,恩斯特的目的他们自然能够猜到,可是他们依然抱着万一的心态。此时东欧联盟发展的很是不错,也许他不会允许有战争出现呢?
当然,英法美最大的想法还是谈判桌上解决现在的矛盾,出让中东、非洲的部分利益。也许轴心国和东欧联盟就能够满足。
他们是真的不想再继续战争下去,一战实在是伤害的英法两国太重太重。美国虽然获得很大的好处,可战后他们也同样惊恐,万一自己是战败的一方……
有人曾经说过,除非是疯子,否则没有人希望引爆战争,很不幸的是,此时站在英法美三国面前的就是疯子而且不止一位。
恩斯特不疯,但是他熟悉历史,他很清楚这里有两位疯子,战争迟早会到来,既然如此为什么不在这一次的战争中捞取最大的好处?而就是这样的心态,恩斯特也稀里糊涂的成为其他人眼中的疯子。
可笑的是距离恩斯特获得诺贝尔和平奖还没有几年的时间,不清楚当东欧联盟主动引爆这次的战争之后,当年那几位为恩斯特颁奖的家伙是一副什么面孔。
此时车辆已经有品牌之分,例如奔驰、宝马、劳斯劳斯明显优越于其他的车辆,街道上的一些年轻人会用纯血马的心态看待自己的新宠,攀比之风毫无疑问提高车辆的价格和奢侈之风。
华沙国际会议大厦,这一日大厦的门前全部都是欧美地区惹人羡慕的豪车,而当豪车上面的人匆匆下来奔赴会场时,羡慕的目光变成惊呆,因为这都是报纸上经常见到的那些大人物。
德国元首、意大利首相、英国首相、法国总统、美国总统、匈牙利国王、西班牙国王、美国外交部长、德国上将……
数不清的大人物在这里集聚一堂,玛利亚身为俄罗斯帝国女皇、恩斯特的夫人自然也需要出席这一次的会议。如果此时有一颗炸弹在这里引爆,那么毫无疑问世界会大乱,乱成一团。
会场里,恩斯特同德国元首希特勒聊得仿佛很开心,一旁是冷眼旁观沉默的墨索里尼,英国首相张伯伦正在同法国总统悄悄的说着什么,不过仔细观察能够看到,他的目光不时的看向恩斯特和希特勒。
美国总统此时正在两位英国大贵族的包围之中,他们倒是显得轻松很多,实际上也很正常,毕竟美国的地理位置就已经保证他立于不败之地。日本这一次也有代表前来,他很想同恩斯特说些什么,只是希特勒一直都在恩斯特的身边,他并没有找到开口的机会。
国民政府也有代表人员,他怒视冲冲的看着日本代表,若非这里不允许殴打,估计他早已经冲上去给对方两拳,因为他的故乡就在沦陷区,据说他的家人已经……
恩斯特也偷偷的观察着日本代表和国民政府代表,对于国民政府只是怒视冲冲而不是真正的冲过去他表示有些失望,你的胆量怎么就那么小呢?这里可是华沙,有我在这里为你撑腰,难道你害怕这样一个身材矮小的日本外交官?
希特勒明显察觉到恩斯特的目光,对此他有些不解,不单单是对恩斯特此时目光的不解,同时也不解恩斯特为什么好像很看重国民政府。他自然不清楚恩斯特看重的并非是国民政府而是那块土地、那里生活的百姓们。
“恩斯特陛下,有关于经济方面的合作我们还需要考虑一下,毕竟您也知道,德国的经济刚刚复苏,相对而言还比较脆弱……”
如果恩斯特真的信这一番话那他就是傻子,无非就是希特勒不想让东欧联盟的影响力延伸到自己的地盘上才说出来的借口而已。什么经济还相比较脆弱,德国的工业水平现在已经在全球前五,他如果还脆弱那么估计就没有不脆弱的工业。
墨索里尼依然冷眼旁观,两人虚伪的对话他冷冷一笑,说白一点两人都在防备着对方,德国虽然不如东欧联盟,但是强大的军事潜力让恩斯特都忍不住有些心悸。
其实很多时候墨索里尼都是有些羡慕两人的,因为意大利无论再怎么发展,它的潜力终究有限,天时地利的缺失让他墨索里尼无论如何的努力也始终是弱势的一方。
德国才重新崛起多长时间?就如此短的时间内人家已经是轴心国的主要国家,而他的意大利王国只是辅助的位置而已。东欧联盟自然不用多说,人家单独就是可以媲美轴心国的超然存在。
如果可以墨索里尼很希望自己是东欧联盟公民或者德国裔,意大利王国的发展力实在是太小太小,毕竟这不再是罗马时期或者中世纪时期。
三人凑在一起,即便有一个一直没有开口说话,可毫无疑问他们就是会场的中心,一旁悄悄说话的英国首相和法国总统话题中也无法脱离东欧联盟和德国,更不会脱离刚刚恢复平静的远东地区。
“东欧联盟已经获得朝鲜半岛,但我并不认为恩斯特那个自大的家伙会满足,他的目光还锁定在日本的身上。”
“日本?东欧联盟现在连出海都困难,他怎么可能会打日本的主意?”
法国总统认为英国首相在开玩笑,这也正常,毕竟任谁听到这句话估计都会是这般想法,毕竟日本是海外岛屿,想要攻打海军是必不可少的,而东欧联盟的海军……
摇摇头英国首相并没有再多说什么,可是他眼中的担忧是明显的,朝鲜半岛拥有几个相当不错的港口,凭借这几个港口和东欧联盟的经济实力和工业实力,想也几年之后并非没有一战的力量。
“首相阁下,难道你准备帮日本……”
“没错,如果日本愿意接受我们的帮助,我不介意……”
“很抱歉先生,我必须打断您的话,美国不可能坐视您帮助日本,他们在太平洋可是有很深的矛盾,美国不可能坐视日本海军的崛起!”
这里谁能够威胁到美国本土?只有日本海军,因此美国绝不可能坐视日本海军崛起,而可以想象,日本海军一旦崛起那么他的第一个进攻对象一定是美国,这是毫无疑问的事实。
华夏是一块肥肉而美国同样是,甚至美国这块肥肉对日本的诱惑力还远远超过华夏,最主要的是,日本很清楚美国强大的只有海军。陆军……日本甚至很自信两个师团就能够拿下整个美国沿岸。
第三百四十八章和平会议(二)
其实此时的美国陆军并没有日本想象中的那般脆弱,经过一战美国开始走上称霸的路线,而称霸需要的是什么?毫无疑问是军队、是无坚不摧的军队。
英国想要帮助日本,可他帮助日本的目的只是为增强日本对抗东欧联盟的实力而非对付美国,毕竟在未来的战争中美国可是同英法站在同一阵营,他没有道理、也没有可能帮着东欧联盟和轴心国对付自己。
法国总统不难理解英国首相的纠结,他相信如果自己在英国首相的位置上,那么估计也会同样的纠结。当然他也是东欧联盟以及轴心国崛起的受害国之一,他之所以没有英国首相那么的纠结只是因为他没有实力帮助日本。
能够短期让日本崛起的途径只有一条那就是海军路线,而法国虽然也是海军强国,可同日本、英国这样的国家比起来还是相差太远。
就在两人说话的时候,日本代表不知道什么时候来到他们的身侧,法国总统眼中微闪犹豫一下站到一旁给日本代表让出位置,日本代表微微一愣随后仿佛明白什么对着法国总统很是感谢的点点头。
他倒不是不想鞠躬,只是鞠躬的幅度太大,英法也是大国,他们的首相总统在这里也是备受瞩目的,日本代表不想自己在这里太过刻意和明显。
英国首相仿佛也没有想到法国总统会这样做,不过法国总统的行为倒是帮英国首相做出决定,虽然日本的崛起很有可能影响到美国对英法的态度。但是那并不重要。因为只有崛起的日本才有牵制东欧联盟的力量。
两人的悄然交谈内容只有三人清楚。其他人但从脸面上并不能瞅出什么,毕竟都是各国的顶尖政客,如果连不动声色都做不到那么也枉费他们坐在这个位置上。
三人交谈的动作自然都被恩斯特看在眼中,只是他并没有表示出什么不满和担忧,冷冷一笑随后示意希特勒朝他们一指,态度中全是不屑。
恩斯特都资格不屑,因为东欧联盟再也不是当年的那个捷克公国、四国联盟,这是一个真正的庞然大物。不畏惧任何组织、联盟的庞然大物。
虽然不清楚英国首相同日本说的什么,可是最不济就是英国准备帮日本一把而已,但又什么样?英国尚且不是东欧的对手,他凭什么认为自己能够帮助一个还不如他的日本?当然,那样也许会让日本的实力真的增强一些。
“恩斯特陛下,对于您的计划我有些担忧!”
希特勒此时没有什么心思想英法和日本的交谈问题,他关心的只有一件事,那就是刚刚恩斯特提出的一个计划。
由东欧联盟派遣30万陆军帮助德国防守岸防线,德国和意大利全力攻击法国,拿下法国其中的分毫东欧联盟都不会索取。他要的只是丹麦和挪威、瑞典这三个北欧国家,或者简单明了的说。恩斯特想要的实际上就是出海权。
现在东欧联盟有两支舰队,远东舰队自然不用多说被日本海军牢牢的封锁在日本海,而另外一支则是波罗的海舰队,可是同远东舰队一样,它同样被封锁在波罗的海,封锁的原因则是因为丹麦。
出海口只有那么一丁点,上百门岸防炮一摆谁还能够安全的过去?强行过去倒也不是不行,可是那样舰队还有多少的战斗力?
东欧联盟同芬兰的关系很好,可是想要从陆地上进攻丹麦,如果从芬兰则先需要攻打下瑞典、其次则是挪威,实际上这两个国家因为地理位置的缘故,攻打下来的用处并不是很大,而且他们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脆弱。
北欧的国家因为地理的缘故,想要拿下来可当真不容易,就如同莫斯科,拿破仑时期也好、德国时期也罢!凭借地理的优势,俄罗斯帝国挫败过多少的强大对手?
因此从德国直接进攻丹麦也许是最简单的一条道路,虽然这条道路同样比较艰辛,因为德国就在一侧,他随时可以威胁到丹麦的安全,除非东欧联盟可以彻底的掌控住波罗的海,那样东欧联盟的援军可以源源不断的从海上来到丹麦。
“我知道你担心什么希特勒先生,我恩斯特向来是一个信守诺言之人,拿下法国之前我不会对德国动手,这是我的承诺!”
此时的恩斯特很是郑重,也容不得他不郑重,因为如果不能说服希特勒攻打法国,那么接下来的行动根本无法进行,继续把时间拖延下去,英法美德四国的力量会逐渐追赶上东欧联盟,那个时候他如何保证事态的掌控性?
也就是现在,即便给德国一些好处恩斯特依然自信能够吃得住德国,如果再任其发展五年或者十年的时间,谁还能够保证那个时候德国同东欧联盟究竟哪一个才是欧洲霸主?而现在,欧洲霸主的地位东欧联盟非常的稳固。
话说的很是明白而且也非常的真诚,但这不是过家家,这是一个国家的胜负兴衰容不得丝毫的马虎,希特勒没有开口说些什么而是点点头表示自己会仔细想一想。这样的态度是非常正常的,如果希特勒直接答应下来恩斯特甚至会猜测一些什么。
希特勒离开,一直沉默的意大利首相墨索里尼突然开口说道:“恩斯特陛下,你的目的是什么,仅仅是东欧霸主?”
话很隐晦,可是墨索里尼的态度却非常明显,轴心国和东欧联盟只是暂时的盟友,一旦德国拿下法国,那么将来东欧联盟和德国很有可能会有一战,因为他们距离的实在是太近、太近。
恩斯特没有回答墨索里尼的话也不知道应该怎样的回答,会议即将开始,恩斯特离开会场开始做会议前的准备,日本代表和英国首相此时也交谈的差不多,看得出他们互相应该都比较满意。
法国总统仿佛在担忧什么,美国总统眼睛闪烁,希特勒眼中时而露出危险的目光、时而有些惊慌,恩斯特很自信,墨索里尼一脸苦笑。
第三百四十九章和平会议(三)
和平会议?如果谁真的把会议当做和平会议那么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傻瓜,这不过就是一次划分地盘的争论而已。没错,就是争论,因为里面有很多无法解决的矛盾,就是这些矛盾才让会议不能安静的进行。
德国现在是最大限制的国家,意大利尚且还能够向北非发展而德国……东有东欧联盟、西有法国,他唯一能够做的就是发动战争,因为法国不可能为避免战争而出让自己的利益,英国也不会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
英法两国现在能够做的就是想办法让意大利满足,只要意大利撤出轴心国相信单凭德国的力量并不能触动英法的根基。东欧联盟?德国不可能借路给东欧联盟,而一旦借路那么东欧联盟最大的可能并非是攻打英法而是占领德国,相比较而言德国还是比较好欺负一些并且对东欧联盟有最大的利益。
攻打法国获益的只是德国而已,而占领德国,英法两国有很大的可能坐视不理,这就是一盘烂账各国互相利用的同时也互相戒备着。
和平会议世界各国多多少少有派遣来自己的代表,恩斯特会议上提出日本侵华的事情,对此日本很是不满的进行抗议,他口中的侵略只是帮助那位已经退位多年的满清皇帝重新夺回皇位而已,同侵略无关。
这就是口水仗,打起来没有丝毫的意义,反过来日本还控告秦国侵略朝鲜半岛,日本代表倒是不敢直接说东欧联盟。可是直指秦国的意思也非常的明显。谁不知道秦国并没有自己的军事力量。全部的陆军都来自东欧联盟直接指挥。
会议上英法两国对意大利做出让步,几个北非殖民地将会转移给意大利,对外英法宣称的是政府财政无法支撑对北非这几个殖民地的建设,因此低价出售给意大利王国。至于这低价指的具体是什么价格,也许只有三国政府自己才清楚。
意大利首相墨索里尼很是犹豫纠结,北非的几块地方对意大利王国来说是一个很重要的补充,因为拥有这几个殖民地意大利王国就能够突破现有的发展限制,就是有一日成为德国那样的存在也并非不可能。
跟着德国即便混到最后的胜利也不过如此。毕竟轴心国里意大利只在辅助的位置上,人家德国才是主角,他能够占到便宜也就是剩下的汤水而已。
如果单单是这样,那么不用多说墨索里尼会直接选择投向英法阵营,可偏偏德国的背后还有东欧联盟这个庞然大物,谁知道东欧联盟会如何选择?如果偏向德国,那么德国最后获胜的几率将会很大。
一个东欧联盟已然能够抗衡英法两国,加上德国就是有美国的加盟英法依然不会是对手。苏维埃?现在这就是一个被忽视的角色,只因为东欧联盟一旦发威,它甚至挡不住汹涌的东欧联盟陆军一周。
同历史有很大差别的也许就是日本将会退出轴心国。准确来说应该是被驱逐,但这并不意味着日本会成为战胜国。只因为他的对手是东欧联盟、是恩斯特。弗朗茨。
会议的第一天几乎就是白白浪费,因为正常会议几乎就在争吵中度过,不过话说回来,这种事情但凡不争吵都不太可能。、
中场休息,一些小国的元首、总统开始观赏起华沙的美景,几年的时间华沙的变化非常大,华沙已经具备现代化大都市的雏形,只是没wifi、手机这种东西而已,不过整个城市已经很少拥有马车,大部分都是现代化车辆。
华沙股市交易中心几乎是整个欧洲的金融中心,全球的金融危机之中只有它依然屹立在这里,非但没有裁员、跳楼的员工老板,甚至还比往日更要繁荣很多,进进出出这里每一个小时流通的资金都有可能超过几千万上亿欧元。
相比较起来,布拉格开始渐渐沦落为古典之都,那里还保持着自己的传统,街道上经常会出现一些燕尾服、黑色高礼帽的车夫以及他们的马车。包括电影,布拉格的电影依然是那种比较传统类型的绅士电影,布拉格也被称之为艺术之都。
华沙也开始有自己的电影节,不过同布拉格电影节相比,华沙的商业氛围比较浓郁,电影自然而言也多半都是商业电影,很不被一些艺术人员喜欢可偏偏发展的速度远超过那些文艺电影。
一个文艺片、一个商业片,几乎布拉格和华沙已经引导世界电影的走向,什么港城、什么好莱坞同华沙、布拉格相比起来只是不值一提的小地方。当然,此时的港城还没有迎来电影的黄金时期。
电影如此音乐也相同,华沙的音乐风格偏向于流行音乐,一些老艺人、戏剧家非常不喜欢这种风格的音乐,一些美国而来的乐队经常会在报纸上遭到老艺术家们的批判,对此他们表示很冤枉的同时也快速的在这座城市得到自己的知名度。
一开始这些乐队成员们还很是愤怒,我们也没有招你惹你凭什么就因为一首音乐就如此的辱骂?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