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大唐皇太子-第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父皇,儿臣亦知对军事知之甚欠,故儿臣思衬,重建东宫六率一事当由老成持重的老臣担当,儿臣在一旁协领即可,何况儿臣身为太子,若对军事一窍不通,岂不是贻笑大方。”

“哦?弘儿是指……”

李治赞赏的看着李弘,想来是已经明白了李弘的意思。

“英国公!”

李弘平静的抛出一个名字,让李义府脸色一变,显然是意识到了什么。

英国公李绩,原来叫李世绩,官拜司空,太子太师,后来为了避他那个祖父李世民的“讳”,改名叫李绩,是李世民给李治留下的一干辅政老臣之中硕果仅存的人物,虽然这些年已经渐渐不再干预政事,却是毫无疑问的军方第一人,极受李治的信重,由他来操持此事,想必李治应该能够放心了吧,李弘心中暗暗想道。

“哈哈哈哈,弘儿你这个机灵鬼,媚娘,你觉得弘儿此议如何?”

李治大笑几声,言语中充满了赞赏之意,却没有直接答应,反倒是转身对着武后问道。

“陛下心中已有计议,何必过来问臣妾,这些打打杀杀的事,陛下决定就好。”

武后带着几分嗔怪说道。

“不过此次弘儿遇险倒真是提醒了臣妾,东宫的武备的确过于薄弱了,什么阿猫阿狗都敢打东宫的主意,简直是不将皇家放在眼中,弘儿既有此心重立东宫六率,倒亦无不可!”

武后平静下来,望着殿下跪着的二人,眉眼中流露出几分煞气,让李弘感到一阵心惊。

“既然如此,弘儿便先行赶回长安筹备吧,不过这东宫六率,哪有不由太子指挥之理,朕随后便下旨,命英国公辅助太子重建东宫六率,一应人等皆听从太子调拨,不过弘儿你要记着,三个月后朕回京之时,若是毫无成效,那此事便不必再提了,朕乏了,弘儿和李卿先回去吧!”

眼见武后并不反对,李治大手一挥,准了李弘的提议,不过末了还是不忘给李弘上了道枷锁。

英国公辅助,一应人等随自己调拨?李弘要是真的敢信,他这个太子也就做到头了,不过这一切都没什么,无论怎样,东宫六率都是太子的亲卫军队,只要先建起来,不愁自己掌控不了。

“太子殿下,咱们走着瞧。”

临出大殿,一脸阴沉的李义府对着李弘恨恨的说道,然后便快步离开。

直到出了大殿,李弘才松了一口气,摸了摸后背,早就已经被冷汗湿透了,这君前奏对果真不是容易的,不过是这么一小会,他便像是在鬼门关走了好几遭。

李弘身为太子都被折磨成这样,真不知道那些个臣子们天天面对着李治和武后,到底是如何坚持下来的。

不过,李义府这个老东西的态度,有些奇怪啊……

李弘眯着眼睛看着快步离开的李义府,心中思量道。

“殿下!”

小丫头千儿的身份低微,够不上陪着李弘进殿,只好在殿外等着,眼见李弘一脸苍白的出来,立刻紧张的迎了上来,扶着李弘,脆生生的叫道。

算了,不想了,李弘一放松下来便感到一阵眩晕,他毕竟刚刚大病初愈,又经历了如此紧张的奏对,不感到疲累才怪。

随手拍了拍小丫头白嫩的小手,说道。

“没事了,咱们回去!”

第四章:太子回京

长安城。

天色临近黄昏,明德门前传来一阵马蹄声,尘土飞扬中,一队人马现出身形。

打头的是几个一身劲装的壮年男子,虽然未曾佩戴兵刃,但却说不出的骁勇挺拔,几人时刻机警的扫视着四周,护卫着一辆造型古朴的马车,缓缓向明德门驶来。

李弘掀起马车上的布帘,望着雄伟的长安城,心中不禁惆怅万千。

自己终于又回来了,可是这里却不是记忆中的那片土地了,没有林立的高楼大厦,没有穿行的汽车,只有冰冷的城墙静静的伫立着。

“咳咳……”

李弘忍不住咳嗽了两声,便有一只白嫩的小手伸出来,放下卷起来的帘子,把李弘按在了软榻上。

“殿下,您看,又咳嗽了吧,奴婢早就说过,您身子尚弱,经不起如此颠簸,您非不听,就算殿下要回长安,也不能如此轻车简从,若是刺客再来行刺可怎么办?”

小丫头千儿的口气满满的都是幽怨,这些日子,小丫头也觉得殿下和以前有些不同了,比往日随和了许多,因此在李弘面前也随性了几分。

这些话若是放在以前,可是断断不敢说的,以前的李弘虽说仁厚,但却从不把她们这些侍女放在眼中。

不过小丫头的转变倒让李弘有些头疼,思量着自己是不是有些太宠着这丫头了。

他自己的身子自己清楚,不过是昏迷了几日,没什么大事,至于刺客,根本就是子虚乌有之事。

李弘清清楚楚的记得,自己是被人下毒才差点挂掉,不过眼下自己手中的力量太少,不足以查清此事,而且李弘隐隐感到,这件事情干系不小,只能慢慢的暗中探查了。

无奈之下,李弘对着小丫头说道。

“千儿,去倒杯茶!”

小丫头终于停下埋怨,不情不愿的转身去倒了杯茶。

不过李弘倒觉得,一路颠簸这句话有点过分了,这架马车虽说不是正牌的太子车架,但是也不是寻常货色,不仅车内空间不小,摆得下一张足够让人躺下的软榻,而且若是行进速度不快,就连千儿手中的茶水都不会有一丝晃动,让李弘大为感叹古人的智慧。

小丫头小心翼翼的端着茶杯送到李弘面前,却看见李弘嘴边挂着一丝戏谑。

“喝了它。”

“啊?”

小丫头瞪着水灵灵的大眼睛望着李弘,一脸迷茫,显然没明白他是什么意思,可爱的样子让李弘忍不住伸手在小丫头嫩滑的小脸上捏了一把。

“我说,你喝了它。喏,一路上说了这么久,渴了吧?喝口水润润嗓子。”

小丫头愣了一会,才明白李弘是在调笑她,顿时羞红了脸,这番小女儿姿态倒是惹得李弘哈哈大笑。

天色渐渐暗了下来,李弘也终于到了东宫前。

李弘并没有从大明宫的正门朱雀门进入,而是直接绕到了皇城的侧门延喜门,然后悄悄的用太子令牌进了承天门。

毕竟这次李弘返回长安,是以低调为主。

一来礼仪繁杂,大队人马行程缓慢,李弘等不了那么长的时间。二来,那天在洛阳宫中的奏对肯定早就泄露了,有些人,比如策划中毒事件的人,肯定会提前给他下绊子,等太子车架慢悠悠的回到了长安,黄花菜都凉了。

所以李弘才抛掉了大队人马,自己带着千儿和十几名近卫先行一步赶回长安。

站在东宫门前,李弘有些发愣。

“千儿,这……这是东宫?”

李弘看着眼前略显破旧的宫殿,乍看之下,这就是一座普普通通的宫殿,在殿门林立的大明宫中毫不起眼,如果不是殿门上的“东宫”二字,李弘绝对不会想到这就是一国储君的寝宫。

“是啊,殿下,您不记得了吗?”

小丫头有些担心的看着李弘,殿下这次醒过来之后好像变了好多,有好多事情都不记得了。

不过幸好殿下还记得千儿,小丫头心中莫名的有些欢喜,可是抬头看看东宫,又莫名的有些失落,太子妃娘娘……就在东宫里面呢。

“自前朝以来,为了使储君知勤俭,东宫一向不许奢华,所以显得有些寒酸,而且太子妃娘娘一向不喜这些……”

不知为什么,千儿的声音慢慢低了下去,口气中也多了几分莫名的意味。

可惜李弘却没有注意到小丫头的变化,他站在东宫门前,心中有些纠结。

小丫头一提,李弘才想起来,自己在半年前已经有了太子妃裴氏,那么眼下,那位自己的“妻子”应该就在东宫中等候。

一想到这一点,李弘就迈不开这一步,虽说已经接受了这具身体和李弘的身份,可对于这个李弘来说,那毕竟是一个陌生的女人,就这么贸贸然的自己要和她一起生活一辈子,让李弘着实有些接受不了。

眼见李弘半晌没有动静,小丫头大着胆子问道。

“殿下,奴婢……奴婢去通报太子妃娘娘,请娘娘出来迎候殿下。”

小丫头不情不愿的挪着步子向前。

“别……别去”李弘蓦地惊醒过来,一把抓住了小丫头的手臂。“让我想想……让我想想……”

小丫头被李弘一下子抓住,还以为李弘生了她的气,心中莫名的有些委屈,眼泪滴溜溜的在眼眶里打转,待到听清李弘的话,心中又涌起一阵不知道是什么样的感觉,乖乖的回到了李弘的身后。

“我们去政事堂。”

李弘犹豫了一下,没有惊动东宫的守卫,转身走了。

政事堂,是宰相们议事的地方,唐初,只有三省的长官们,即中书令,门下侍中,尚书省左右仆射,有资格进入政事堂。

但是自从他这位老爹李治登基之后,为了打压长孙无忌等一干老臣,常常赐予某些官员“同中书省门下三品”,让他们得以进入政事堂议政,后来逐渐引为常例,凡是宰相,皆挂此差遣。

“同中书省门下三品”看起来是个品级,但实际上却没有品秩,而是一个差遣,用前世的话就是,拥有和中书省门下省的三品官员一样的权力,所以凡是有这个差遣的官员必定有本职,这些宰相互相轮值,有难以决断之事才会聚集在一起,共同商议后上奏皇帝。

眼下虽说已经是晚上,但是政事堂应当尚有宰相值班,算了一下时间,大约李治的旨意这几日便应该送到了政事堂,若是没有意外,此刻应当已经开始筹备东宫六率的重建。

可是想起那天李义府的话,李弘总是隐隐感到有些不安,觉得即便有了李治的允许,政事堂这边还是会有一些波澜。

说起来有些不可思议,但是在唐初,相权有时候的确能够驾驭皇权,皇帝的圣旨必须要经过门下省复核,才算是合法的圣旨,若是宰相们认为圣旨不合理,封驳圣旨的事,以前也不是没有。

一念至此,李弘禁不住有些埋怨自己那位老爹,此事他老爹态度本就不坚定,武后也态度暧昧,若是政事堂对此提出质疑,说不定重建东宫六率的事真就泡汤了。

李弘正思量着趁其他的宰相不在,到政事堂将此事彻底敲定,于是快步疾走,希望在宫门落锁之前赶到政事堂。

只是李弘不知道的是,此刻的政事堂一片灯火通明,几位宰相都聚集在一起,正是因为那封从东都洛阳发来的旨意。

第五章:真有人敢使绊子……

政事堂。

虽说已经到了晚上,可是几位宰相却罕见的聚集在了一起,盯着桌上刚刚从东都发来的旨意,静悄悄的没有人说话,气氛有些尴尬。

“咳咳,陛下的旨意已经到政事堂有几日了,三日前几位意见不合,无法决断,如今太子殿下已然起驾回转长安,东宫六率一事究竟如何处置,今日也该敲定了。”

静默了一会,年迈的许敬宗抚着硕大的肚子,笑呵呵的说道。

“这还用得着议吗?陛下已然明发了旨意,自然是应当尽快筹备东宫六率,至少要在太子殿下赶回之前点齐兵员。”

门下侍郎郝处俊一向是个直性子,急急地开口道。

“郝相此言差矣,东宫六率兹事体大,岂可轻忽。我且问你,长安武备乃多年成例,如今若是多出一个东宫六率,该如何安置?一时之下又如何点齐如此多的兵员?何况这几年连年天灾,户部哪有余力支持东宫六率重建?”

刘仁轨捻着下巴上的花白胡子,却是分毫不让,一连串的问题让郝处俊一时语塞。

“这……这……你这是强词夺理!若是一切都准备好了,还要我等做甚!”

郝处俊气的脸色都变了,却回不出刘仁轨的问题。

“呵呵,郝老头,都一把年纪了,气性还是这么大,来喝杯茶消消气。”

许敬宗笑眯眯的递过来一杯茶水。

“唔,既然各位意见不一,那我等便据实上奏陛下,如何?”

“大善!”

刘仁轨瞥了一眼气哼哼的郝处俊,露出一丝微笑,抚掌说道。

“可!”

按理说,尚书省的左右仆射一向不和,很少有意见统一的时候,但是这次,戴至德却一反常态,沉默了片刻,选择同意了此事。

“你……戴至德,你这个老匹夫,对得起太子殿下吗?”

郝处俊猛地转身指着戴至德,脸色尽是惊讶。

在场的几位无不是心思玲珑之辈,说什么据实上奏,李治的这份旨意本就语气不定,若是政事堂一封奏折上去,这件事铁定是没什么希望了,最让郝处俊惊讶的是戴至德的态度,且不提他与刘仁轨素来不和,便是他的身份,也不该做出如此选择。

因为戴至德虽然是尚书省右仆射,身上却还挂着太子右庶子的衔,可谓是太子殿下的心腹,如今却如此态度,不得不让郝处俊有些气愤。

“郝老头,你……你真是有失体统!你难道不知,昔年炀帝便是因穷兵黩武,才令天下民不聊生,太子殿下身为储君,岂可轻启兵锋,戴某身为太子右庶子,身负劝谏太子之责,绝不容许殿下走入歧途。”

被人指着鼻子骂,戴至德脸色微微一变,但是还是忍住怒气解释道。

“那好,既然各位的意见统一,那老夫这就上书陛下,陈明……”

许敬宗仍旧是一脸笑容,不过话语之中却明显忽略了郝处俊的意思,这就打算把此事就此敲定,不过许敬宗话说到一半,却是被一声清朗的声音打断。

“许相且慢!”

“嗯?”

许敬宗有些不喜,他身为门下省侍中,手握批驳大权,加上年岁又长,又是武后的心腹,已经很久没有人敢打断他的话了,抬头望向门外,许敬宗一眼便分辨出来人的身份,一时竟愣了。

李弘其实来了有一会了,只是政事堂这几位吵得厉害,没有注意到而已,看见这几位宰相都在,李弘本不想现身,毕竟太子私自回京是一条不大不小的罪名,本来李弘算好了,今日是他的老师戴至德值班,所以想着拼上一顿骂来政事堂将东宫六率敲定下来,没想到来了以后才发现所以宰相都聚在这,而且最令他感到愤怒的是,戴至德竟然也反对他重建东宫六率。

“许相一向可好?”

李弘面色有些阴沉,大步走进政事堂,对着许敬宗问好,毕竟许敬宗的资历在那摆着,三朝元老又位高权重,纵然李弘心里再恼怒,该有的礼节也不能丢。

“臣等参加太子殿下!”

眼见李弘出现在政事堂,众人的反应各不相同,郝处俊面露喜色,刘仁轨一脸阴沉,许敬宗愣了一下,倒是没什么异样,笑呵呵的答道。

“有劳太子殿下挂念,老臣一切安好。”

李弘一个个跟众人问好,随后便在主位上坐下,沉吟了一下,说道。

“孤刚刚在外听闻,诸位相公要就东宫六率一事上奏父皇?”

“唔,此事我等正在商议。”

许敬宗抚着自己肥硕的肚子,含糊的说道。

“不过既然太子殿下来了,自然要看太子殿下的意见的……”

这个老狐狸,自己刚刚如果不进来,他肯定就此掐死了此事。

“既然如此,便请许相将父皇的旨意明发天下吧。”

李弘往椅子上一靠,懒洋洋的说道,许敬宗愣了一下,有些诧异,太子殿下何时变得如此……不要脸了,自己不过是跟他客气客气而已,他竟然顺杆爬了,政事堂议事哪有如此随便之理。

不过这倒许敬宗有些哭笑不得,话已经说出去了,要是不办自己的脸面可就没地方放了。

可若是就这么就通过这道旨意,许敬宗心中也有几分犹豫,只好暗自给刘仁轨打了个眼色,那意思是,你再不说话,我可就真的听太子的了。

“太子殿下请慎重……”

果不其然,刘仁轨看到许敬宗的脸色,一下子就跳了出来。

“刘相!”

李弘突然提高了声音,不过随即便放缓了声调。

“孤刚刚在外面,也听到了几位相公的争论,刘相提出的疑问,孤自会给刘相一个满意的答复!”

刘仁轨当着这么多人的面被李弘打断了话,脸色一时变得通红。

自拜相以来,便是李治和武后也给他几分面子,哪敢有人对他如此说话,只是碍于李弘的身份,他一时又不好发作,只好气哼哼的坐下。

“那老臣便等着太子殿下的解释!”

眼见刘仁轨一脸羞窘的坐下,郝处俊心下大快,果真是风水轮流转,刚刚他被刘仁轨逼得进退不得,转眼这个老东西就落得跟自己一样。

第六章:伶牙俐齿的太子

李弘倒是不大在意刘仁轨的反应,这种人得罪了就得罪了。

虽然他对刘仁轨的印象不深,但是基本可以肯定他和自己不是一路的。

对于东宫六率一事,刘仁轨根本就没有理由反对,什么凑不齐兵员,户部没钱,全都是托词,大唐有百万雄兵,难道就凑不齐他这几万亲卫。

这几年连年天灾不假,可真的就差他这点人的粮饷?何况刘仁轨身为武将,自己重用武将,说起来还对他有利,但是他却这么激烈的反对,只能说明他是对自己这个太子有意见,既然他对自己没什么善意,自己也就没有必要给他留什么面子了。

沉吟了片刻,李弘开口道。

“长安武备的确已是多年成例,但刘相可知,东宫六率乃先皇设立,意在守卫东宫安危,本就属于我大唐军队编制,只是过去孤尚且年幼,无力统御,方才渐渐荒废,又何谈如何安置?刘相此言,可是在质疑先皇立下的军制?还是说,刘相觉得,孤这个太子,不配统御东宫六率?”

李弘倒是毫不客气,大帽子一顶又一顶的往刘仁轨头上扣,开玩笑,他在李治面前不敢提李世民,在这还不敢提吗?敢这么明目张胆的给老子使绊子,看我不用大帽子压死你!

“老臣……老臣不敢,只是一时之间兵员确实难以凑齐,户部也确实吃紧,此事还是缓议为好。”

刘仁轨的脸色由红转白,他没想到太子这次回来竟会如此强势,步步紧逼,不给他这个宰相一点面子,一咬牙,竟是打算反对到底。

“刘相果真是思虑细密。”

李弘气急反笑,这老匹夫,竟然还想拖延,真是不知所谓,当下冷笑道。

“不过父皇的旨意清清楚楚,兵员一事自有英国公负责,不必刘相担心。”

虽说英国公李绩已经渐渐不理朝事,但在军方的威严仍是无人胆敢挑衅,就算是刘仁轨,听到了李绩的名字,也蔫了下去,不再说话。

“至于银两一事,便暂时从孤的内库中拨出,不劳烦刘相了!”

李弘说完,不再看一脸灰白的刘仁轨,转身放缓语气,对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