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北上南下-第14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换个语气,关照道:

“有工作问题,你可以随时到我办公室里去谈,这位老太太是我私人的亲朋,你们只要认真负责治疗照料就是了,不可以搞特殊化。”

早听说军管会的乔副主任年富力强,做事低调,没想到真的如此,医院的徐院长暗自佩服。

“老人起居不便,麻烦你们多费点心思,对了,关于老人所有的住院医治费用,你们如实结算,到时我个人来结算。”

徐院长一听,不禁一愣。

考虑到老太太身体不便,让侄儿就近随时照顾,所以给安置的是一个比较宽大的单人间,旁边一张加床都已经准备好了,乔向文看了,谢了院长一声,人家这也是一番好意。

“大妈,你觉得这里还适应吗?”。

侄儿在收拾他们的包裹,许一梅和小秦一起帮着,乔向文看着满头银的老太,恍惚间看到了自己的母亲一般,心里一酸。

“向文大侄子啊,你可千万别这么说,让你这么费心,俺已经很过意不去了,瞧这医院多好啊,比家里干净漂亮多啦。”

他拉着老太太的手,对着徐院长,介绍着:

“徐院长,这是我们山东的**老人,她的儿子是我最尊敬的老长,现在正带领军队在前方作战,你们一定要请认真治疗,全拜托你们了。”

徐院长连连称是。

“报告乔副主任,不巧,我们医院的一把刀,吴祖德医生今天正好有一个手术,我们医院研究好了,老人的手术,就请吴医生亲自操刀,吴医生可是全国有名的专家哦。”

乔向文听了,很是满意。

他又嘱托相关的医生和护士悉心治疗,之后关照了许一梅和小秦几句。

乔向文和老太天寒暄了一会儿,匆匆告辞,案件时刻牵动着他的心呢。

到了公安局,乔向文直接来到二楼刑侦处。

平时热火朝天的办公室,此刻只有白兵一个人在对着墙上的黑板呆。

看见局长进来,忙站起身。

“乔局长,我怕打草惊蛇,所以向你汇报后,暂时没采取行动,目前工作方向有两个,你看。”

手一指黑板的中间,那是“冒牌货”几个字。

“乔局长,你看,我们再次去找了吴启元和他的夫人,现在情况基本清晰了。”原来,一清早,一组侦查员就找到了吴启元和他的妻子。

他们根据公安部门的询问,再次回顾了当初卢伟才前来投奔的过程。

经过梳理,围绕卢伟才的国民党特务破坏活动,渐渐浮出了水面:

经过吴启元的介绍,自小习武的卢伟才即将去东南纺织厂保卫科上班,小伙子为人厚道,体格强壮,最想干的就是当兵,但家里不准许他当国民党的兵,听说临江解放了,便想到大城市来闯一闯。

东南纺织厂,目前临江最大的民族工商企业,也是最受军管会看重的领军企业,一直是潜伏特务组织的眼中钉肉中刺,因为它与**的配合,其他企业一路跟上,让原以为**即便拿下临江,也只是得到了一座经济萧索、民不聊生的空城之如意算盘彻底破灭。

顾振德不听话,他们就千方百计想给他点颜色看。

当然,给他个人颜色看,那对临江的军管会影响不大,更难以对全市的治安造成威慑。

破坏工厂的生产,无疑具有最大限度的杀伤力。

在从某个渠道得知要去东南厂尤其是保卫科的消息,特务组织欣喜若狂。

如果能潜伏工厂的保卫科,那就像把定时炸弹放在了**的心脏里。

特务组织立即派人接近卢有才,摸清他的基本情况后,取而代之,去了东南厂。

“推理完全说得过去,就是有一点,特务组织是怎么知道卢伟才要去东南厂上班的消息呢?这个问题解释不开,就很难找到进一步理顺的逻辑。”

白兵看起来是在对领导说话,又像在自言自语。

“不过,这个环节一定是有重大情况的,而且跟我们的案件,跟整个组织密切相关。”

听了白兵的分析,乔向文不仅露出赞赏的神情。

并肩战斗那么多年,在血与火的考验中,战友们正在不断成熟,这无疑是令他这个领头人最欣慰的事情。

白兵对着黑板,继续自己的推理。

吴启元的妻子告诉侦察员,外甥是到达临江的第二天,就按照地址来她家,恳请她帮忙找工作的,当时她就一个人在家,老公上班去了。

”当晚她和老公说了,吴启元答应帮忙,早听说过卢伟才是个不错的孩子。

第二天就帮他联系了东南厂,目前情况来看,真正的卢有才为人朴实,做事麻利。”乔向文突然插话,“卢伟才来了临江以后,落脚在哪里的?”

白兵显然调查过这个问题,“吴太太说,当天卢伟才去她们家,她问过这个问题,小伙子说是住在一个小旅馆。”

乔向文若有所思。

白兵又指了指上面,“炸弹”两个字,继续说下去:

“目前,还有一个很大的疑点,那就是,假冒卢伟才的特务做下案件以后,开始笃笃定定,自以为天衣无缝,没想到,过了几天,突然我们的侦查方向开始转移,他被列为了重点嫌疑人,这下他慌了神,昨天从厂里夺路而逃后,立即和他的上司通电话,之后见面,我们验出的死亡时间和山里那对老夫妻提供的基本一致,死亡时间是在昨晚十点到十二点点之间,已经买好了面包供他外逃。”

顿了顿,抽了一口烟,声音高了一点。

“可是,我现在弄不懂的是,特务组织为何还要把卢伟才灭口?是不是因为特务组织已经嗅到了什么,而下了杀手。我们都知道,灭口容易,但风险同样也很大,因为除掉卢伟才固然能保住秘密,但是让组织的其他成员会望而生畏,谁还愿意继续卖命呢,不到万不得已,敌人一般是不会这样干的。”

第三二七章刑侦处长的功课

正文第三二八章峰回路转

更新时间:2012…6…2615:56:50本章字数:3812

正文'第三二八章峰回路转

第三二八章峰回路转

功课,这是每一位侦查员必须要做的。(

可以说推理,可以说分析,也可以是茫无边际的揣摩,但有一点,逻辑。

传统的公安办案,最注重的是逻辑,是因果,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说到刑事案件里,就指这个。

除非神经异常,否则,作案者和受害者之间,一定存在着某种关联,而侦察员的工作,就是把隐在深处的、作案者拼命想拜托混淆的这种因果关系给挖出来。

如果说,刑事侦查,最讲究的是逻辑和基于逻辑的推理,那么,一个合格的刑侦处长,没有一个不是逻辑专家。

长期担任行动处长的白兵,那么多年,始终就没误过这门功课。

听白兵如此逻辑缜密地推测,乔向文安静地听着。

只见白兵把手指往黑板上方一指,那是“面包”两个字。

“乔局,我们的同志走访了市区所有的面包店,实践表明,这条线索太重要了。”

乔向文的原创主意,钟有光的具体安排,两名侦查员经过艰苦的工作,跑遍了市区的所有面包房。

将那熟料袋子里的八块面包,一一让这些面包里比对。

西洋面包房认出来了

看到这把八块面包,店员稍一掰开,马上就毫不犹豫地认账了,就是他们的。

侦察员马上追根问底。

店员回忆道,昨天下午四点左右,有人来买过面包,一要就是十块,一般的人买,那都是两三块,这么多的数量,所以给店员留下的印象很深。

“乔局,店员十分肯定,买面包的是一个矮个子。”

一听矮个子,乔向文也显得兴奋了起来。

将卢伟才灭口的不也是一个矮个子吗,难道正是他?

白兵同样很兴奋,飞快地在黑板上写下“矮个男人”几个字,打了箭头:

“根据现有证据,可以推断,矮个子男人就是杀害谢某的幕后人,当然是不是向阳花目前无从知晓,但至少,他是谢某的上线。我想,既然他去西洋面包店,而不是其他的面包店,至少说明一点,他所在地距离那里不会太远。”

看来,总体侦查方向没有错。

只要按照这个方向踏踏实实推进,终会水落石出,揪出敌特。

看着黑板上的图案文字,乔向文想了一下,说出了自己的考虑:

“我同意你的分析,但是有两个疑惑必须要解开,第一,这名矮个子如果就是我们一直寻找的“向阳花”,那么在这之前,卢伟才到临江以后“向阳花”是怎么获得他要去东南厂的消息的?”

一边整理着思路,一边推演着。

“第二,目前看来,卢伟才到达临江以后,入住了一个小旅馆,我们还不知道小旅馆究竟在哪里,但是,是不是可以这样初步认定,他住在小旅馆期间,被特务组织查获了他的全部消息河东乡,包括东南方纺织厂保卫科上班的消息,我们目前要紧查清的是,卢伟才、向阳花,小旅馆这三者究竟是什么关系?”

白兵同意他的分析,补充道:

“如果不是“向阳花”本人,就是这个特务组织的其他人员得知了卢伟才的消息,而卢伟才从老家重庆来临江,只为了找一份工作,一般情况下估计不太可可能到了临江以后先玩一阵子,为此似乎可以认定,卢伟才一到临江,把自己安顿好以后,马上找到了吴启元的家里,而一旦吴启元帮他联系好了,卢伟才也不可能隔几天再去厂里,这不符合常规,因为他就是为了工作而来。”

两个人你一句我一句,慢慢地还原着,临摹者年轻的小伙子来到临江以后的活动轨迹图。

烟雾弥漫,乔向文站起来,把窗子开得大大的,转身道:

“你们立即再去找秘书长夫人,看看她能不能提供点线索,关于卢伟才居住的地方,还有,是不是有人和他一起来临江,在临江以后有没有遇到什么样的人,也许卢伟才会和自己的亲人说一说呢。”

走到黑板前,看着刑侦处长写下的功课,斩钉截铁地说:

“万一不行,全市几百个小旅馆一个个去问,去查,去彻底见底,还有,我还有一个很大的疑问,关于临江大学的投毒案,反**分子分子李来喜被人掐死,伪造自杀现场,究竟是谁杀了他,是”向阳花“,还是矮个子,还是特务组织的其他成员,侦察始终没有得出结论,我建议,明天你们立即去面包房,把矮个子的相貌特征模拟画出来,然后去李来喜住处附近走访核对,我想我们一定要紧紧抓住敌人的这条尾巴,把它挖出来,看看这朵”向阳花“,到底还能还藏多深,开多久。”

白兵眼睛一亮,口袋掏出小本子,马上记了下来:

追查卢伟才住过的小旅馆;

搜寻杀死假冒卢伟才的“矮个子”。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吴启元的夫人在侦查员的再次上门中,提供了一条非常重要的线索:

外甥卢伟才一到临江,就来找自己,请吴启元帮着找工作。因为对小伙子的印象一直很好,两家关系又很近,所以她与丈夫一说,很快就办妥了这事。

后来,上班之前,卢有才曾经和一个男子一起去过她家,买去点东西表示感谢。

侄子介绍那个人姓谢,是他老乡,两个人暂时住在一个小旅馆,他已经找好了临江船厂的工作,很快也要去上班。

吴夫人依稀记得,谢某说是所住的旅馆老板介绍自己去的船厂。

看了侦察员提供的通缉令上“卢伟才”的照片,秘书长夫人大惊失色,她一眼就认了出来:

此人正是来过他家的谢姓男子

专案组获得如此重大的线索,喜出望外。

各种证据表明,谢某正是国民党潜伏特务。

他在某个场合获得卢伟才即将去东南厂上班的消息后,迅接近卢伟才,骗取了他的信任,获得了他的基本信息,之后,在组织指令下,杀害了卢伟才,随后冒名顶替进了工厂,做了一名保卫。

因为知根知底,而且平时处事周全,谢某潜伏在东南纺织厂其间并没有引起任何人的怀疑。

而他潜伏的唯一目的,正是在这个临江第一大伺机痛下杀手,制造惊天大案。

第三二八章峰回路转

正文第三二九章

更新时间:2012…6…2615:56:50本章字数:4546

正文'第三二九章

第三二九章

“药品已经寄出,尽快治病为盼,九月是开刀的好时机,切莫错过。”

当刘胜带着破译好的台湾方面给“向阳花”的电文,乔向文的心再次悬起。

温柔词语的背后,处处惊心。

最近破获的几封电文,初看上去,就像普通的家书,只有时刻警惕的情报人员才能嗅出里面的杀机。

药品是什么?

开刀应该是大手术,难道除了大学和东南厂,还有比这更影响更大的地方吗?

经过了长期的战争熏陶,刘胜和情报处的密码破译力量明显增强。

**密战创始人周恩来曾说,没有通信联络,就谈不上军事指挥。

无论建党初期,还是长征途中,后来的抗战内战,中央对重大战役的部署指挥都是通过无线电通信实现的。

乔向文和他的战友们白山黑水之间,每一次为决策者提供地方的准确情报,对敌的侦听破译功不可没,令他永远无法忘怀的文静,正是无线电破译的专家。

看苏联拍的老电影,经常会看到苏联红军的参谋部门拿着纸带随军行动,其实,那正是比较原始的无线电收设备,纸带上的那些点就是博多式电报机打印的点。破译员人员的工作,就是通过一段字长的点的位置来翻译成电文,而收双方预先只要按照大家统一约定的格式就行。

德国,玩无线电更高级,他们花了高价买断了荷兰一位工程师的明,那是一种商用电报机,比以往高明的是,它可以自动编写密码和自动译码,这就是著名的“英格玛”电报机的雏形。它对电报进行机械加密,而每台电报机送的密码,要有相同转子程序的电报机才能翻译。

所以,一些谍战暗战的影视剧中,对这一密战手段集体推崇,因为善于破译这类无线电密码的人,一般都是具有特殊才能的人,更多的则是一些顶级的数学家。

无线电破译,能基本还原报者的原文,也就是字面意思,这是情报部门的本职,但对于隐含内容的推断,那就看刑侦部门的本领了。

而对于收电报的无线电设备所在位置,那就要靠另一种堪称当年高科技设备的测向器了。

前段日子,刘胜一直朝局里申请经费,从118厂购买的两套无线信号测向器买回来以后,情报处以最快度进行了安装、调试。

刘胜最近把心思全部放在了工作上,虽然心里有着一些说不出的失落。

在乔向文找他谈话以后,他惊出一很冷汗,心里明白,如果不是老领导法外开眼,事先跟他通个气,就冲有妻有子的他和高一群玩暧昧这一点,在当年一公开,不身败名裂才怪。

在乔向文规定的时间里,他狠狠心,找了高一群。

半天撕心裂肺的争执、伤心、甜蜜、痛苦之后,两人相约从此只做兄妹。

说归说,夜深人静,刘胜的心里还是那个难过啊,但一到白天,马上抖擞起精神,投入了几起大案之中。

他明白,兄弟归兄弟,感情归感情,人家能容忍你一次这样的出轨行为,但是,工作上再不奋一些,这临江公安还有你刘胜的位置吗?

这两天,情报处长刘胜,带着下面的民警们忙得一塌糊涂。

除了不间断的侦听之外,他们忙着测向器的安装。

工作的进展十分秘密。

两套家伙,悄悄地购买进来,连公安局自己的一些部门和民警都不太清楚。

这些测向器,被分别装在了两辆改装过的卡车上。

卡车,就是普通的一种,为了隐蔽工作,去掉了所有公安的特征,看上去,就是马路上运输货物的卡车,上面盖了厚厚的一层防雨布,伸出一根细细的天线。

但上了车子,才会现,这种设备一旦开启,就是一个自动搜索器,功能神奇,很快就能大体测出一个无线信号的方位。

根据信号的强弱,测向仪的仪表显示也明显不同。

距离信号源越近,信号越强。

两台同时工作,交叉搜索方位能更准确。

看过《黑三角》一类建国初期秘密战线电影的朋友,应该对这种设备不太陌生,当年,这种设备还是刚刚从国外引进,国内的军工厂秘密制造,只有军警单位凭上一级的介绍信才能购买。

将功赎罪的情报处长,在及时破译了台湾方面最新的电报之后,继续带着人开着两辆卡车,在临江四处转悠。

可是,敌人好像专门与你对着干。

你一出动,它销声匿迹了。

第一次出击,测出电台信号在城北方向时,并且破译了这那封给“向阳花”的电文之后,电台突然神秘失踪了。

北片范围那么大,有山,有海,有工厂、学校、商店,还有大量的民房,从何查起?

是敌人有所现,还是仪器出了问题?

是特务得到了明确指令,还是他们也在寻找机会?

情报处人员监听人员被要求24小时岗位有人,绝不漏过一次机会。

两辆设备车,随时待命。

北片的民警、北片的党员群众、积极分子都被动员了起来,注意现可疑人物、可疑电台。

只有查获电台,才能彻底铲除特务与台湾保密局的联络通道,让他们成为聋子,哑巴,之后再一点点铲掉它。

就在此时,正面作战的侦察员们传来了捷报:

矮个子有线索了

秘书长夫人根据记忆,只能想起来侄儿当初来到临江以后,好像说起过一句,住在汽车站附近。

刑侦处的侦查员们立即对车站附近的四十多家旅馆逐一进行了走访。

出人意料的是一无所获。

不是说卢伟才没住过,就是说没看到过“矮个子”。

难道秘书长夫人的记忆有错?

侦查员们再次上门,她确认就是汽车站附近,她还记起了一个细节,说他告诉过阿姨,那个旅馆很小,在车站地区,他问了几家,价格算是最便宜的。

白兵分析,此话可信度很高,一个原来来投亲的侄子下了汽车以后,人生地不熟,选就是在车站附近找一个便宜的地方住下。

问题出在了哪里呢?

专案组反复研究,找不出答案。

那天在家里,白兵说起这事,许一梅无意间说的一句话,提醒了他。

“小旅馆哪家不怕惹事?人来人往,没有常客,你们侦察员一定是去旅馆问的前台,有没有去旅馆隔壁问问呢?”

白兵经这么一说,狠狠奖励了老婆一个响吻。

第二天大清早,他喊了李坚,两个人骑着自行车,一家一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