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北上南下-第17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外面发生的一切,乔向文一无所知。

三大重罪,一个接着一个,一天接着一天,谈话,回忆,证人。

莫须有的罪名,但要用证据证明,却也不是那么容易。

他报出了一个个老部下,老战友,老领导的名字。

然后,战争尚未全面结束,老部队正在广西、广州作战,清剿白崇禧桂军,解放海南岛。

前线首长忙得不可开交,联络极其困难。

电话无法接通,信件更一时无法送达。

对于他的老部下,专案组秘密地接触了一下,但基本上是走走过场,他们自己也清楚,从老部下的嘴里得到对他不利的证据,基本没有可能。

在地方,这种情况常有发生。

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在部队,在战争年代,硝烟弥漫的战场上结下的友谊,往往更为坚固和牢不可破。

钟有光是唯一的例外。

对山东、东北的举报,他无从证明,因为压根不是一个部队,风牛马不相及。

但他给专案组提供的炮弹貌似很强大。

当然,都是反映乔向文来到临江,担任军管会和公安局领导期间发生的一系列问题。

敌我不分,与国民党特务深度交往;

泄露情报,导致对特务组织的抓捕迟迟未能见效;

身份败露后,对女特务杀人灭口,伪造自杀现场。

专案组在外围调查联络一时无法进行的情况下,决定首先对副局长钟有光反映的问题进行查证。

第一站,临江公安局。

面对专案组的询问,许一梅只反问了一句,就把办案人员噎得够呛:

“女特务脸上又没有贴标签?据我了解,乔副主任与廖水颜的认识,还是李主任介绍的,你们为何不去问问李主任,怎么会介绍一个特务给人家认识?”

办案人员气得拍桌子。

许一梅拍拍自己微微隆起的小腹,自言自语,又像是对着他们说:

“孩子,下次交朋友要睁大眼睛,不要和陌生人说话啊。”

白兵回答得很客气,但不容置疑:

“这个案件迟迟未能侦破,主要是我们刑侦处缺乏有效方向,而且也是敌人非常狡猾,如果不是乔副主任在几次关键的时候,亲自来到公安局坐镇指挥,帮助我们开拓思路,估计”给临江造成的损失还要大。”

办案人员追着问,“凭什么这样说,说说你的依据。”

白兵不慌不忙地板着手指,大概说了几件事:

“乔副主任单身一人在枪口下和特务刘兰生谈判,最终逼得他当场投降缴枪,这是大家都看得到的吧,刘兰生现在已经能开口讲话,你们随时可以去医院走访一下,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乔向文是不是他的同伙,再有,如果不是那天早晨,乔向文及时赶到水库,廖水颜的毒药早已投放进出水口了,不知道多少临江市民要遇难,你们知道吗?这一切都可以找出证明的,如果他是特务,他怎么会这样做?”

办案人员中的一个年纪大一点的点点头,让小年轻全部记录下来,并且要白兵提供了几个证人。

“再说那天晚上吧,我是亲身经历的,乔向文和我一起去的酒吧,我在外面,他去和女特务见面,就是想最后一次奉劝她看清形势,这个是我们预先商量好的,至于服毒自杀,那是她明知道无路可走,所以提前服下的,我们也是事后才知道。”

“那你怎么解释,他们的恋人关系?”

听到这个问题,白兵有些激动:

“我从38年开始,就和他在一起战斗,为了革命事业,他那么多年一直单身,主要是从事秘密工作,没有时间和精力考虑个人的事情,如果你们觉得,他与一个年轻的女英雄、女校长交往也是犯错误,那你们觉得他一辈子单身才是正常的吗?”

“扯得不要太远了,只问你一句,为何廖水颜死亡后,乔向文不同意对她进行惯例尸检?”

“在那种情况下,不要说他,就是我也觉得没有必要,案件已经全部查证,身份已经确定无疑,没有必要在死者身上再划一刀。”

“你!你的立场有问题!”

白兵战起来,指着那个小年轻的,

“我在八路锄奸队的时候,你还在读书吧,小兄弟,我倒是要怀疑你到底站在什么立场上,一定要怀疑一位久经考验的老八路,一名立功无数的高级干部?”

谈话不欢而散。

……

正文第三九三章一记耳光

更新时间:2012…8…218:47:12本章字数:4411

第三九三章一记耳光

………………………………

第三九三章一记耳光

就在专案组不断找人秘密谈话的时候,范文芳和钟有光突然闹翻了。

一个是乔向文在公安局的主要助手,一个是乔向文的秘书。

因为乔向文的牵线,两个人谈起了恋爱,准备婚事。

乔向文的隔离审查,范文芳不是太清楚里面的背景,专案组在与她谈话时,她实事求是,对乔向文的人品和革命意志进行了客观的陈述,无论在东北,还是在临江,她对乔向文的为人非常了解,也很钦佩。

对于廖水颜和乔向文的关系,她的观点和许一梅基本一样,她还作证,确实,他们的第一次见面,是李主任介绍,自己在旁边亲眼目睹。

之后,因为工作关系,廖水颜和自己也经常保持着联系。

“作为临江无人不知的女英雄,我个人之前对她也很欣赏,我想,乔向文同志出于工作考虑,对她和和平小学的建房一事有所照顾,正常不过,可以说,是李主任为她们牵的线,我们谁都不是诸葛亮,有那样的先见之明,反过来,如果乔向文对于这样一个女英雄、女校长表现得不尊重,不照顾,也许那才是他心里有鬼!”

毕竟是学法律的,逻辑鲜明,说得办案人员无法接话。

“乔向文和他谈恋爱,你知道吗?”

范文芳微微一笑,慢条斯理道:

“我如果是乔向文,哪怕是一名普通的男性,我也会很欣赏廖水颜,这很正常,而且,据我了解,廖水颜和军管会、公安局的很多干部都很熟悉,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不要说我不清楚他们交往的实情,即使乔向文真的喜欢她了,我觉得也绝不成为他包庇特务的理由。”

“注意你的说话方式,告诉你,必须配合我们好好调查,是白是黑,查清楚了,对你也只有好处!”

范文芳晃晃肩膀,继续保持着微笑:

“我要说他是特务,说他和廖水颜是一对狼狈为奸的狗男女,才是你们需要的是吧,我是学法律的,讲究实事求是,我不知道的事,不会说,作为一名**员,我知道的事情,对于组织我绝不保留。”

范文芳是那天下午,在和许一梅的电话中无意间得知一个消息的。

义愤填膺。

乔向文遭到冤枉,被审查,老东北们无不痛心疾首,互相商量着怎么出手相救。

只有一个人不但不愿意他出来,反而落井下石。

知道那个电话,范文芳才知道是谁。

是谁都可以,她都能想象得出。

可是,只有这个人,是她所不能容忍的。

因为这个人,口口声声要和她过一辈子。

钟有光。

想了一个晚上,心里那个痛啊,谁也不想说,也无法理解。

第二天,就在钟有光的办公室里,她把所有的鄙夷和不屑给了他。

一起给的,还有一个响亮的耳光。

刚好过道里有一位民警路过,看到了这一幕。

耳光的故事不胫而走。

好长一段时间,钟有光在公安局里收敛了很多。

钦佩范文芳的人却更多了。

连李主任听说了,都悄悄问了一下,明白了前因后果后,没多说什么,只是撂下一句话:

这***,要是在我部队,老子不劈了他才怪。

说归说,部队下个月就要转移了。

走之前,他专门喊来乔星竹到他办公室,谈了很多,留下了很多话。

他说,自己跟部队到了东北,安定之后,会很快想办法和老首长联系上,把乔向文的事情好好说一说。

他也说,看目前情况,一定是有人从中捣鬼,设局陷害,可惜能证明他的人,目前都在前线战场。

“星竹,你甭急,这事情最后一定会查个水落石出,最多两三个月吧,战斗一结束,他以前的老部队就会出面为他证明的,我走之前,再找一下省委,他们这样做,是对我们的干部极端不负责任啊。”

一听还要两三个月,星竹不说话了,心情很低落。

“李主任,已经快两个月了,再有几个月,对我哥太不公平了。他们怎么能这样呢?”

李主任在桌子后面,叹口气,一脸愤慨。

“是啊,本来这种举报就不必认真,关键是有人在背后捣鬼,乘机整你哥哥,下个星期市里就要开大会了,选举新班子,他***,姓顾的真不是东西,为了当这个书记,竟然四处找人,还以为老子不知道,不就是要把乔向文关在里面,没了竞争对手,他好高枕无忧吗?”

一连串的遭遇,让乔星竹也坚强了不少,她问道:

“李主任,你说,现在找谁,最直接呢,能把我二哥放出来,还能还他一个清白。”

李主任沉默着,连吸了几口烟,突然说了一段话。

这些话,他自己也憋了很久。

他想过,自己去做,但是作为一个高级干部,又觉得好像不妥。

但是,这个念头一直在他心里盘绕着。

党代会眼看就要召开了,最有希望的人却被人陷害被时审查,那个以革命功臣自居的人,却跃跃欲试,似乎稳操胜券。

甚至,最近,市里有些工作已经不再和他这个军管会一把手通气。

人家知道你马上要走,你能奈何得了吗?

但是,于老李,这至少也看到了一种素养,一种担心。

毕竟,临江是他带着部队解放的,这个城市同样倾注了他的满腔热情,留下了他的很多烙印。

把临江交给这样一个搞阴谋、玩心术的人,他还真的有点不甘心,也不放心。

听了他的话,乔星竹有些顾虑,对着二哥的战友和领导,她说出了自己的顾虑。

李主任一拍腿,声音便提高了不少。

“都到这个地步了,你还担心什么,你二哥出来,一切都好办,否则,什么都是假的,小丫头,懂吗?”

星竹如梦方醒,连连点头。

李主任随即大笔一挥,写了个便签,放进了个信封,递给了星竹。

出了军管会,星竹想都没想,立即赶到了周颍家里。

这几天,叶小云一直住在这里,每天和星竹商量乔向文的事情,既然有了李主任这样的暗示,星竹马上有了主意。

叶小云听了,也觉得目前情况下,只有这个办法才能最快见效了。

周颖又给她俩出了点主意。

当下决定,说干就干,当时两女孩就商量好,第二天就出发,一路去北京,一路去柳州。

一个是为了哥哥,一个是为了最亲爱的人。

两个女孩子,豁出去了。

……

正文第三九四章红色电话突然响起

更新时间:2012…8…218:47:13本章字数:6084

第三九四章红色电话突然响起

………………………………

第三九四章红色电话突然响起

顾清明这几天很轻松。

说到底,还是那封神秘的举报信帮了大忙。

他自己也知道,如果不出眼前这档子事,以自己的年龄、临江解放后的工作实绩,与乔向文相比,都丝毫不占优势。

唯一胜出的,也就是资历。

28年入党,长期从事地下工作,对临江的情况知根知底,无论历史、显示、风土人情,还是人脉资源,领先一筹。

然而,退回来讲,这也是劣势。

资历固然老,但是这也意味着自己的年龄大了,放眼省级领导,绝大部分也就四十出头,五十以上的几乎没有。

再看乔向文,三十三岁,部队正师级干部,立过特等功一次,一等攻两次,二等功三次,到了临江后,不管是是非非,人家大刀阔斧把土匪镇压了,敌特团伙破获了,社会治安基本稳定下来了,成绩有目共睹。

还有很重要一点是,在接近崩溃的情况下,把临江的经济生产给搞上去了,上个月,省里排名,临江的经济总量已经明显好转绝对值已经超过了省会。

这个成绩,为乔向文赢得的加分太多了。

顾清明一边和组织部长说着话,听他汇报这次特别党代会的筹备情况,一边盘算着自己的心思。

根据省委要求,党代会十天以后召开。

这次党代会,也是临江的第一次,最主要的任务是选举市委领导班子,之后,在此基础上,成立新的临江市人民政fǔ。

本来,是三名军管会领导各管一滩,但是风云突变,乔向文被隔离审查,李作人带领63军转战东北已成定局。

天赐良机。

连日来,顾清明很有一种天欲降大任于斯人的感觉,踌躇满志,各部门头头往他办公室跑的人明显多了不少。

这不明摆着嘛。

党代会筹备领导小组由李作人负责,但工作报告由李顾清明来做,其间玄机多多。

乔向文啊,乔向文,只能怪你运气不好,早不来,晚不来,偏偏在这关键时候来了一封举报信。

在专案组找顾清明谈话的时候,他采取了大处表扬,小处供给,明里是夸、暗里是贬的方法,把乔向文的工作大的方向给了肯定,但一一列举出来的,却是一件件失误、错误。

对待乔向文的致命一击,来自他的一次暗示。

那次暗示,地点也是在他办公室,坐在他办公桌对面的人,是钟有光。

乔主任出了这事,专案组那里正在紧密调查,如果你能结合工作,为专案组提供一些实在的证明材料,一定会让专案组领导记住,那几个人可都是公安部、省公安厅里的人,他们一肯定,这临江的公安局长你不想当也推不掉,有光,这种时候,你要抓住机会,好好配合啊,你的能力我是了解的,市委成立后,我也会好好向大家推荐你的,好好干!

钟有光眼睛一亮,脑子里的血往上一涌。

人为知己者死。

顾书记的话说到这个份上,木头脑袋也动了。

回去以后,想了半天,费尽心思,罗列了几条,之后,悄悄地找了专案组。

时势出英雄,同样,也能出狗熊。

老四野的队伍里,就这样出了一个和平时期的“叛徒”。

就这样,一念之差,一个昔日的战斗英雄,卧倒了,不但让老战友们在背后处戳指头,还挨了范文芳一耳光。

失去了部下的尊敬,失去了深爱的恋人,钟有光能得到他梦寐以求的那个位置吗?

与此同时,为乔向文叫屈喊冤的人,也是一个接着一个。

信,也是一封一封向省里写,向中央写。

有临江公安局的干警,也有临江民主党派的知名人士、民族资本家还有一些普通群众。

这些人或者是乔向文的部下,或者是工作对象。

他们不相信,那个出生入死、战功赫赫、让群众感到温暖、让敌人感到恐惧的正直无私的人,会是所谓的特务、叛徒!

这些情况,引起了有关领导的高度关注。

批示不少,但都要求慎重对待,要抱着对革命干部高度负责的态度查清真相。举报内容如果真实,要严查不待,如果属于栽赃陷害,要坚决纠正,还人清白。

专案组感到了其中的分量。

省委内部也出现了很大的分歧。

开始接到举报信时,省委主要领导并没有过于在意,对于乔向文,大家还是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和信任的。

事件急转直下,来自于公安部领导的一个批示,公安厅长专门向书记们作了汇报。

解放之初,几个城市的公安局长因为进城以后,经不起诱惑,最终包庇敌特,犯下罪行,所以公安部领导对于乔向文的这封举报性十分重视,并专门指派部政治保卫局的一名副局长前来查处。

在这种情况下,省委主要领导本着查清事实、弄清真相的想法,让乔向文暂停工作,配合调查。

然而,在那个特务横行、阶级斗争之弦绷得很紧的当下,公安部那名局长的到来,很快让省委领导的想法落了空:

暂停工作变为了隔离审查;

查清真相变为了交代问题;

加上个别人的趁机捣鼓,乔向文的问题一拖再拖,转眼间已经两个月。

一封举报信,惹了那么大的乱子,这是省委主要领导一点都没有想到的,在看到有关领导批示之后,他专门听取公安厅同志汇报,心情变得更加沉重。

一名军队的高级干部,长期从事秘密战线的工作,就因为一封举报信,受到了如此的待遇,两个月折腾下来,还是没有一条过得硬的证据,证明他有任何历史问题。

进退两难。

专案组举步维艰。

一封来历不明的举报信,一根紧张的反特弦,一个过于草率的决定,一帮无限拔高的执行者。

最终带来的结果会是什么呢?

目前看来,仓促之间的这个决定,已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尤其是给刚解放的临江政局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山雨欲来风满楼啊,眼下这种情况已经是省委主要领导无法掌握的。专案组是公安部的副局长坐镇,调查的是四野著名的红色特工、高级干部,而这名同志,正是临江社会治安的主要领导者,领江经济版图的主要设计者。

临江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召开在即,届时将选举出全新的市委班子。

这种情势,与其说考验着百业待兴的临江,还不如说,考验的是省委的执政智慧。

李作人多次来找书记,强烈要求尽快结束调查,恢复乔向文的工作,在关于新的市委书记人选征求他意见时,他毫不犹豫地只推荐了乔向文,对于顾清明,他不愿意做出评价。

顾清明呢,最近也跑来省城很多次,利用汇报党代会筹备工作的机会,向书记们表达了他管理好临江的决心和信心。

连日来,省委书记和两名副书记几次碰头,就临江未来格局、市委班子,尤其是乔向文的问题交换意见。

骑虎难下,是最让人头疼的。

不调查清楚,对上级不好交代,对一个党的干部不负责任,但要彻底调查,目前又处于查无实据的尴尬境地。

李作人的归建命令上级军政委员会已经下达,他本来一撂挑子带着部队就要走。省里考虑目前临江的变局,通过军区反复商量,他总算暂时继续留在那里。

但他摔下了一句话:

不给乔向文一个交代,就是打击军队干部,就是不信任四野的人,走着瞧!

四野一百多万正规军,正在两广地区收拾国民党的最后残留。打完白崇禧打薛岳,打完大陆打海南岛,打完正规军再剿匪。

从东北一路打过来,现在101从东北王变成了中南王。罗政委担任了最高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