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陶商道:“怎么,你不愿意吗?”
陈登说道:“回禀主公,卑职愿意。只是卑职担下如此的重任,也担心完不成任务,影响整个徐州的大局,故而有所犹豫。”
陶商说道:“如今的徐州,也只有你最合适了。毕竟徐州向刘宣购买粮食种子时,也是你出使的。”
“是!”
陈登拱手应下。
陶商和麾下的人商议后,最后便让众人退下。
陈登和陈珪出了府,乘坐马车返回。
陈珪说道:“元龙,向刘宣求援的计划已经完成。接下来,便是刘宣派兵进驻徐州了。一旦刘宣的大军进入徐州,必定是请神容易送神难。自此,徐州肯定要易主了。只是,老夫希望刘宣能保全陶商的性命,毕竟,他是陶谦的儿子。”
陈登正色道:“父亲,主公的大军进入徐州后。如果陶商愿意配合,一切都好说。如果陶商冥顽不灵,那儿子也没有办法。”
陈珪闻言,轻叹了一声。
陈珪道:“袁术正朝着下邳而来,而且曹操也虎视眈眈,你要抓紧时间了。”
陈登微微一笑,道:“父亲放心,主公的大军早已经在琅琊国境内集结。从下邳前往琅琊国,儿子日夜兼程的赶路,很快就会和主公汇合,然后和主公的大军一道南下。”
“嗯!”
陈珪点了点头,便不再说话了。
计划已经开始了,徐州易主在所难免,陈珪也无法阻止。
第465章 入徐州
琅琊国,阳都县。
刘政作为琅琊国的国相,治理琅琊国,颇有成效。
刘政本是一个有能力的人,他被任命为琅琊国后,千方百计的发展民生,减轻徭役降低赋税。在刘政的治理下,琅琊国一片欣欣向荣之景,治理很是成功。
刘宣定下了计策后,后方交给了田丰处理,他带着关羽麾下的一万近卫军,以及调动了两万常备军南下,共计三万精锐进入了琅琊国。
刘宣进入琅琊国,见到琅琊国境内一派生机,也佩服刘政的能力。
军队驻扎,刘宣在城外扎营。
刘宣在阳都县的事情不是太多,除了日常听刘政禀报事情,便是留在营地中等待消息。
依照贾诩和郭嘉制定的计策,计划完成不会太长。
营地中,刘宣正在练武。
掌中一杆霸王枪,在空中划过一道道影子,挂着呼啸声,声势骇人。
这两年中,刘宣的武艺也没有落下。
他勤修武艺,虽说还未进入神境中期,但现在的武艺,却是刚柔并济,早已经是登堂入室。一手霸王枪的枪法,更是精湛绝伦,杀意无限。
在刘宣练枪时,史阿走了过来。
史阿并未急着禀报,而是静静等待着。
好半响后,刘宣才停下来。
刘宣道:“史阿,有什么消息吗?”
史阿禀报道:“殿下,刚刚接到了消息,陈登已经从下邳出发,直奔阳都县而来。预计半天内,将会抵达阳都县。”
刘宣脸上露出了笑容。
陈登北上,意味着计划已经成功了。
刘宣吩咐道:“请郭军师和贾军师来我的营帐。”
将霸王枪扔给了士兵,刘宣径直回营帐。陈登来了,计划完全实施了,那么又可以着手准备下一步的计划了。
回到营帐,不多时,贾诩和郭嘉就来了。
贾诩笑道:“恭喜殿下,贺喜殿下,陈登北上,殿下入主徐州,指日可待。”
郭嘉道:“这一次,徐州便不再是陶家的徐州了。”
不论是贾诩,亦或是郭嘉,脸上都有着灿烂的笑容。
刘宣说道:“计划虽然是如此,但陈登北上后,意味着我们和曹操之间,战事可能会一触即发。所以现在,必须要备战了。文和,传令给徐晃,让他严加戒备。”
“明白!”
贾诩应下,眼中流露出期待神色。
郭嘉道:“目前来说,名面上是袁术和曹操两个敌人,但袁绍方面也不得不防。所以太史慈方面,也必须小心戒备。”
刘宣道:“袁绍有可能,但可能性不太大,毕竟袁绍和公孙瓒现在的争斗,已经是如火如荼了。双方都卯足了劲儿,想要争个胜负出来。”
三个人一起,不断的商议接下来的安排。
到了傍晚十分,陈登终于抵达了。
陈登风尘仆仆的进入营帐,见到了刘宣,撩起衣袍单膝跪地,道:“卑职陈登,拜见主公。”
“坐!”
刘宣摆手示意陈登坐下,道:“元龙一路走来,辛苦了。”
陈登道:“卑职不辛苦。”
顿了顿,陈登兴奋的道:“按照主公的计划,现在已经说服了陶商,请主公出兵徐州。陶商答应了之前的条件,割让琅琊国剩下的部分。”
“好!”
刘宣赞叹一声。
刘宣问道:“元龙在徐州谋划多年,现在能否掌控下邳?”
陈登一直在陶谦的麾下潜伏,目的便是为了为刘宣的进入奠定基础。
这一点,陈登一直都在做。
陈登微微一笑,回答道:“殿下放心,下邳城防营的军队是陈家的人。州牧府外的护卫军,也已经受家父陈珪节制。在曹豹战死后,下邳便已经落入陈家的掌控中。”
刘宣说道:“好样的。”
如今陈登掌控了下邳的大局,刘宣便不会掣肘。
陈登道:“殿下南下,有多少精锐呢?”
刘宣回答道:“三万精锐!”
陈登道:“殿下麾下有三万精锐,而下邳还有万余士兵,加之陈家还有部分士兵。即使徐州遭到曹操和袁术的联合攻打,问题也不大。”
刘宣笑了笑道:“这一战,不会有意外。”
陈登道:“殿下,家父有一事相求。”
“说!”
刘宣开口道。
陈登道:“家父毕竟是陶谦提拔起来的,陶谦对家父有知遇之恩。所以,家父希望殿下入主徐州,能够留陶商一条性命。”
刘宣道:“只要陶商愿意配合,本王不杀他。”
“多谢殿下!”
陈登闻言,也是松了口气。
能完成老夫的心愿,他也算是不负陈珪所托。
刘宣道:“你远道而来,一路急赶,疲惫不堪。我马上让人准备酒水菜肴,你先吃饭,然后早早的洗漱。等一切的事情处理妥当了,然后,你再好好的睡一觉。明日一早,你随我一起南下徐州。”
“是!”
陈登拱手应下。
刘宣下了命令后,时间不长,就有士兵送上了酒水和菜肴。
陈登从下邳北上都是吃干粮,根本不敢浪费时间,这肚子始终都饿着。如今眼前摆上了好酒好肉,一顿胡吃海喝,吃得是彻底舒服了。
填饱了肚子,陈登便告辞下去洗漱,然后早早的休息了。
次日一早,大军启程南下。
而在刘宣率军从阳都县出发,奔着下邳去的时候,曹操已经得到了陶商请刘宣如徐州的消息。曹操得了这一消息,气得连摔了好几个花瓶。
他未雨绸缪,便是为了徐州,但是到头来,竟然便宜了刘宣,让刘宣堂而皇之的进入徐州,心中的愤怒可想而知。
州牧府内,曹操面沉如水。
下方,荀彧、荀攸、戏志才、程昱、满宠等人,尽数坐在大厅中。
曹操目光扫过众人,道:“陶商采纳了陈登的分析,已经邀请刘宣进入徐州。根据探子传回的最新消息,刘宣竟然早早的就到了阳都县,和陈登一见面后,就带兵直奔下邳而去。有了刘宣参与徐州的战事,这一战的情况就有些复杂了。诸位,你们有什么意见?”
荀彧说道:“刘宣早早的就在阳都县等候着,显然是早有预谋的。主公,刘宣要谋夺徐州,我们绝不能坐视不理。”
第466章 兴奋的纪灵
曹操问道:“开战吗?”
荀攸道:“现在不是和刘宣开战的最佳时机。”
曹操道:“为什么?”
对于刘宣,曹操的心中也有浓浓的忌惮。
如果刘宣粮草不足、士兵不精锐,即使刘宣能力出众,但曹操也不会放在心上。但是刘宣不同,刘宣麾下兵精粮足,且刘宣的士兵都是精锐。
在这样的情况下,曹操也不敢大意。
荀攸解释道:“主公,我们的粮食还没有收获,现在还在育种阶段。现在开战,意味着大军会源源不断消耗粮食。这两年东征西讨,对我们的负担很大。”
“最重要的是,主公需要消弭内患。”
“主公唯才是举,对世家也颇为压制,导致兖州和豫州出现了不少反对的声音。”
荀攸说道:“如果现在不解决内部的问题,即使我们谋夺了徐州,从徐州咬下了一块肉,但内部的危机不除,一旦刘宣反过来攻打兖州,我们的局面就会很困难。”
曹操听了后,眉头紧紧皱起。
如果让曹操拱手把徐州交给刘宣,他是不愿意的。
戏志才说道:“不管如何,也不能坐视刘宣夺取徐州。目前我们还可以作壁上观,等着刘宣和袁术厮杀。如果袁术取胜,一切都好说。但如果袁术的大军败了,就算目前内部有问题,也必须派兵攻打刘宣,让刘宣不能再徐州站稳脚跟。然后,我们再扶持陶谦其他的儿子。”
程昱捋着颌下花白的胡须,道:“老朽赞同军师所言,虽说内部有问题,但也不能因为内部有问题,就放弃徐州。纵然困难重重,也必须一战。”
曹操点了点头,道:“仲德公言之有理。”
曹操听完麾下的人商议后,也不再犹豫,直接让程昱传信,派人把刘宣带兵进入徐州的消息告知纪灵和袁术的人。
……
徐县,位于下邳国的南方。
纪灵击败了徐州丹阳精锐,斩杀了曹豹后,便在此整军。短短时间,纪灵吞并了俘虏的丹阳精锐,以增强自身的力量。
中军大帐。
纪灵坐在营帐中,正在处理政务。
“呼!”
营帐门帘卷起,一名青衣文士走了进来。
来人名叫肖睿,是纪灵的谋士。
肖睿拱手揖了一礼,道:“将军!”
纪灵摆手道:“先生请坐!”
肖睿依言坐下后,道:“大人,刚刚接到曹操一方传来的消息。刘宣率领三万精锐南下徐州,现在已经直奔下邳去了。”
纪灵眉头一挑,道:“刘宣果真来了?”
“是!”
肖睿的眼中,有着一抹担忧。
刘宣自打出道以来,连战连胜,连公孙瓒、袁绍之流都败在刘宣手中。如今纪灵率领军队和刘宣对战,肖睿也难有自信。
纪灵却不同,兴奋道:“好,好,好,本将早就想要和刘宣一决高下,如今终于有了机会。听说刘宣一杆霸王枪厉害绝伦,本将却是要和他斗一斗,看看是谁更厉害。”
肖睿嘴角轻轻抽搐。
和刘宣比武,这是一个主帅该做的事情吗?
肖睿劝道:“将军,卑职认为光凭我们手中的力量,就要击败刘宣,恐怕不容易。曹豹是一个蠢货,不足为奇。但是刘宣不同,刘宣身经百战,麾下谋士更是厉害。所以这一战,我们是否请主公支援。”
“不用!”
纪灵大袖一拂,直接回绝了。
如今他斩杀了曹豹,击败了徐州的精锐丹阳兵,正是士气正盛的时候。
现在求援,岂不是显得他无能?
纪灵看向肖睿,道:“先生,曹操派人传来了消息,可有说派兵攻打刘宣?”
肖睿说道:“对于攻打刘宣的事情,曹操只字未提。这一次和刘宣厮杀,卑职认为,曹操是想要作壁上观,然后坐收渔翁之利。”
纪灵冷笑道:“天下哪有这般好事。曹操想要做渔翁,但渔翁可不是那么好做的。”
他盯着肖睿,问道:“先生有什么办法拉曹操出兵?”
肖睿摇头说道:“目前来说,暂时没有办法。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派人传信给主公,请主公调遣另外的一支军队,随时防备曹操。如此,才能确保等我们取胜了,还能控制徐州。”
纪灵道:“这件事,你看着办就是。”
“是!”
肖睿点了点头,直接应下。
纪灵道:“刘宣都已经南下,我们也不能再多浪费时间。传令下去,大军拔营,继续北上,直奔下邳县。”
肖睿说道:“将军,我们刚刚吞并了俘虏的丹阳精锐。这一支军队虽然被整编了,但还需要一两天时间。卑职建议,等彻底稳定了军队,然后再北上。”
纪灵摇头道:“不必了,战场上,不可能什么事情都是准备妥当了。然后,才开战。我们一路北上,一边攻城略地,一边整合士兵。”
“是!”
肖睿闻言,便直接下去安排。
在纪灵率军北上时,刘宣率领的三万精锐已经出了琅琊国,然后直奔下邳。
军队进入下邳县,刘宣一路走来,一直注意下邳的变化。作为徐州的经济政治中心,下邳的确是繁华富庶。
有如此的经济基础,才奠定了徐州的粮草精兵不缺。
刘宣大军抵达下邳县城外,在城门后,有着陶商亲自率领文武官员迎接。
陶商站在最前面,衣衫华贵,一派气度。
在陶商身后,则站着一个个官员,笮融、王朗、陈珪等官员全部都在。
陶商负手而立,他的目光先是看向刘宣麾下的士兵。他看到刘宣麾下的一个个士兵面容肃然,杀气疼疼,忍不住倒吸了凉气。
刘宣的军队,不说战斗力,光是这一份气势,便相当不凡。
陶商的目光,这才落在刘宣身上。
陶商的年龄甚至比刘宣更大,见到了刘宣如此的年轻,心头也是相当佩服。他大袖一拂,吩咐道:“诸位,随我迎接靖王。”
话音落下,陶商亲自往前走去。
麾下的所有官员紧跟着,也朝着刘宣的军阵行去。
刘宣骑在马上,只是往前象征性的走了几步,然后就策马而立,并没有下马迎接。
不多时,双方碰面。
陶商见刘宣不下来,眼眸中掠过一丝阴翳,却并未表露,脸上反而挂着笑容,拱手道:“徐州陶商,见过靖王。”
第467章 舌战王朗
刘宣微微颔首,道:“陶刺史有礼了。”
此刻的刘宣,居高临下,在无形中,便已经力压陶商一头。
陶商心头不快,还是道:“靖王一路南下,舟车劳顿,本官在府上设下宴席,为靖王接风洗尘,恳请靖王赏脸前往。”
“刺史好意,本王感激不尽。”
刘宣点头应下,吩咐关羽率军安营扎寨。
贾诩、郭嘉等人也留在营中,唯有史阿率领警卫营的士兵随行。
队伍进入城内,最后抵达了州牧府。
王府中落座。
但此时还未到开席的时候,所以更多是一种涉及到战事的闲谈。
王朗站起身,拱手道:“靖王,在下王朗。”
刘宣微微一笑,不急不缓的道:“原来是东海王景兴,本王知道你。昔年,景兴先生师从太尉杨赐,通晓经典,熟读五经,乃是当时名士。景兴先生才学出众,怎的屈居徐州?”
一番话,陶商脸上更是不快。
不喜的神色,已经直接表露了出来。在不喜的神色中,更有一丝尴尬。
刘宣说话太直接了。
同样是年轻一辈,陶商的年龄甚至年长于刘宣,但刘宣现在坐拥青州,麾下士兵早已超过十万之众,可谓是一方豪强,不论是袁绍,亦或是曹操,都不愿意和刘宣为敌。
反观他作为陶谦的儿子,自己手中的徐州却被袁术威胁。
同样是人,结果却不同。
陶商看向王朗,他知道王朗辩才出众,肯定能顺利回答。
王朗脸上挂着笑容,他站出来向刘宣见礼,本是要向刘宣请教的,单是没想到刘宣竟然主动的发难,先一步令他为难。
世人传言,刘宣狡诈难对付,果然如此。
王朗道:“好叫靖王知晓,天下豪强无数,但真正能令人信服的人,并非一味逞凶强横之人,而是德行出众的人。”
“我主陶商,秉承先主公陶谦遗志,致力于保境安民,解救百姓于苦难之中。”
“论德行,我主陶商不输任何人。”
“在下身为汉臣,自幼就立志要效力于这般德行出众的人。”
王朗脸上挂着笑容,道:“主公仁德,所以在下愿意留在徐州。”
一番话侃侃而谈,不卑不亢,令人信服。
刘宣的提问,其实很刁钻。
一方面,徐州损失了曹豹的三万精锐后,兵力不足,已经露出疲态;;另一方面,陶商不论怎么看,都不算明主,不是适合的人主。
在这样的情况下,刘宣的问题会令王朗很尴尬。
可是王朗另辟蹊径,从德行入手,完全化解了刘宣的刁难。
可谓精彩!
陶商眼中闪烁着笑意,为王朗叫好。
刘宣也佩服王朗的应对,但如果王朗认为这样就赢了,那就大错特错了。刘宣笑了笑,说道:“景兴先生的意思,是本王没有仁德吗?不能得到景兴先生的效力?”
此话更是直白,更是充斥着挑衅。
话语中,更透着一丝霸道。
王朗另辟蹊径的从仁德入手,刘宣又以德行作为攻击点。
王朗表情平静,不卑不亢的道:“靖王缪矣,靖王也并非没有仁德。相反,靖王推广新粮食,令无数百姓能吃饱穿暖,可谓是功在社稷。”
“然而,身为人臣,自当忠于主君。”
“在下受先主公陶谦知遇之恩,再有我主陶商器重,可谓是如鱼得水。”
王朗说道:“正所谓娶妻如穿鞋,不在于鞋的大小,而在于鞋是否合适。靖王不论是能力亦或是德行,都盖世无双。但王朗效力于主公,在徐州为官,是最合适的。”
面对刘宣的刁难,王朗仍是不卑不亢的回答了。
一番话说得丝丝入扣,滴水不漏。
刘宣夸赞道:“人言王景兴才学出众,今日才知道不假。”
陶商听到刘宣夸赞的话,脸上也挂着笑容。身为王朗的主公,王朗表现出彩,他也与有荣焉,脸上也有光彩。
王朗道:“靖王谬赞了!”
刘宣道:“景兴先生,本王曾听过一句话。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景兴先生如果愿意,本王的大门,随时为景兴先生敞开。”
陶商的表情刚刚笑容灿烂,这一刻却僵住。
当着他的面挖人。
可恶啊!
如果他不是需要刘宣的援助,早就直接翻脸了。
陶商看向王朗,等着王朗的回答。
王朗说道:“靖王好意,在下心领了。在下深受主公的器重,这已经足够了。世间,还有什么比主公器重更好呢?足矣!”
说到这里,王朗稍作停顿,道:“靖王远道而来,在下也有事情向靖王请教。”
刘宣连续反问,王朗担心刘宣还要继续刁难。
所以,王朗直接抛出自己的问题。
刘宣摆手道:“景兴先生请说!”
王朗道:“靖王率军三万南下,打算如何抵挡袁术的军队?”
刘宣道:“景兴先生才学出众,治理国事可以,单是在行军打仗上,却并不擅长。所以,景兴先生一开口,便出了错。”
“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