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徐晃心中的颓废之气,一扫而空。
刘宣自信从容,微笑道:“公明误会了,我不仅仅只有北海国世子这一个身份。除此外,我还是北海国观阳县的县令。”
“观阳县令?”
徐晃眉头皱起,有些不解。
王府世子,竟然担任了一个县的县令。
徐晃略作思考,便说道:“纵然世子是观阳县的县令,但一个县太小了,兵不过千,要给我发挥的余地,也是不足。”
刘宣正色道:“公明不了解观阳县,也不了解我的打算。也罢,我已经选择了公明,便不再隐瞒了。”
“去年,我赴任观阳县。”
“当时的观阳县,一片贫瘠,百姓艰辛,路有饿殍,贼匪横行。可以说,整个观阳县,完全就是烂摊子。”
“一年后,观阳县贼匪绝迹,百姓安居乐业。”
“我麾下,精锐兵卒过万,战马五百匹。”
刘宣看向了徐晃,正色道:“公明,有了一万精锐和五百匹战马,可堪一战?”
徐晃神色震惊,一脸不可思议。
一个县拉出一万精锐,五百匹战马,这太不可思议了。别说是一万精锐,光是养着五百匹战马,就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徐晃想了想,又问道:“要保证一万精锐和五百匹战马的运转,不是那么容易能解决的。观阳县的财政和粮食,能保证吗?”
刘宣微笑道:“第一,观阳县大肆的开垦农田,发展农耕,足以保证粮食的供给;第二,徐州巨富糜家已经归顺我,为我效力。”
轰!
徐晃一听这个消息,更是震惊。
徐州糜家,乃是天下有数的巨富之家。
没想到,刘宣竟然收服了徐州糜家,令人震惊。
此时徐晃看向刘宣,眼中满是不可思议。小小年纪,竟然在一年之内,荡平观阳县,收服糜家,拉出了这样的一支队伍。
这样的能力,简直是太出色了。
刘宣继续说道:“不瞒公明,我虽然暂时担任观阳县的县令。但我也明白,观阳县不足以立足。观阳县和青州东莱郡接壤,东莱郡尽数被黄巾贼或是贼匪霸占,一个官员都没有。下一步,我打算夺取东莱郡作为根基。所以,公明在我麾下,大有用武之地。”
徐晃听完后,心中被彻底折服了。
没想到,刘宣如此厉害。
徐晃想到自己有用武之地,而刘宣对他也这般重视,心中阴霾尽去。他脸上有了希冀,站起身,心悦诚服的抱拳道:“末将徐晃,拜见主公。”
第127章 跑官
刘宣心中万分高兴,他连忙伸手扶起徐晃,道:“公明请起!”
两人落座,刘宣说道:“攻打东莱郡之战,暂时还没有启动。观阳县上下,也找不到合适的官职。所以,只能暂时委屈公明,作为我的幕僚了。”
徐晃显得很平静,摇头道:“担任什么职务,并不重要。”顿了顿,徐晃道:“主公前往长安,末将有一个想法。”
刘宣问道:“什么想法?”
徐晃道:“主公在长安,人生地不熟。然而,末将在长安呆过,知道些长安的情况,自请和主公一起前往长安。”
刘宣哈哈一笑,道:“公明与我一起前往长安,是最好的事情。公明有伤在身,还能行动吗?”
徐晃道:“些许伤痛,没有大碍。”
刘宣起身道:“既如此,随我去天香阁,商议前往长安的事情。”
“诺!”
徐晃站起身,跟着刘宣出了王府,往天香阁行去。
“轱辘!轱辘!”
车轮转动,缓缓行驶。
马车中,刘宣和徐晃相对而坐。
刘宣先给徐晃简单说了天香阁的情况,然后是郭嘉、糜芳、糜竺、管亥和周仓等人的情况,最后说的是观阳县的大体情况。
徐晃神色认真,一一记在心中。
马车在天香阁外停下,刘宣带着徐晃径直往后院行去。
刚到后院,郭嘉、糜芳、周仓和千雪都已经齐聚。四人看到刘宣来了,连忙站起身迎接。郭嘉目光落在徐晃身上,笑吟吟说道:“这位是徐晃徐公明吧,能让二弟如此郑重的对待。看来,公明兄不简单呐。”
徐晃摇了摇头,不卑不亢的道:“郭主簿谬赞了,都是主公的器重。”
糜芳拱手道:“在下糜芳,公明兄有礼了。”
徐晃抱拳还礼道:“糜先生有礼。”
周仓拍着胸脯,大大咧咧的道:“我是周仓。”
“见过周仓。”
徐晃微微一笑,抱拳还礼。
千雪脸上带着笑容,欠身行礼,简单的介绍了自己,便不再多言。徐晃目不斜视,一板一眼的行礼,然后在刘宣的身旁站定,不再多话。
徐晃和郭嘉四人,便认识了。
众人落座后,刘宣正色道:“城门口的消息,看来你们都已经知道了。”
郭嘉笑道:“都是千雪姑娘的功劳。”
刘宣话锋一转,道:“我来天香阁,是为了商量长安之事的。”
郭嘉闻言,神色严肃,缓缓道:“关于为天子祝寿一事,我们商量过了。一致认为,前往长安为天子祝寿,虽然有李傕这个敌人在,但仍然是利大于弊的,应该前往的。”
周仓一翻白眼,什么叫‘我们商量’,分明是你决定的。
刘宣道:“父王下令了,自然是必须去。”
郭嘉话锋一转,道:“现在的问题,在于孔融是否会亲自去长安。董卓替天子祝寿,必定会广邀天下的诸侯。然而,诸如袁绍、曹操、孙坚等人,必定不会去的。即使答应为天子祝寿,也是派人前往。这种情况下,孔融也会担心自身的安全。”
刘宣说道:“孔相是否前往,我来确定。我亲自走一趟国相府,询问他的意见。”
“嗯!”
郭嘉点头,又说道:“这次去长安,除了为天子祝寿外,还有另外一件事。”
“什么事?”刘宣问道。
郭嘉道:“跑官!”
刘宣剑眉一扬,显得很惊愕。旋即,他的脑中想到了一种可能,微笑道:“兄长的意思是,谋取东莱郡守一职?”
郭嘉笑容灿烂,道:“然也!”
两人之间,默契十足。
郭嘉神色认真,缓缓说道:“董卓执掌朝纲,只能控制关内和西凉之地。天下诸侯,早已经各自为政。官员的任命,名义上是由朝廷安排,事实上,都是走过程,一个形式而已。”
“各地的官员,都是诸侯自行任命,不会在意朝廷的法令。”
“攻打东莱郡一事,已经提上议程。”
“等你从长安回来,返回观阳县,就可以出兵了。”
“出兵容易,拿下东莱郡不难。难点在于东莱郡被攻克后,必然有人来摘桃子。涉及到泼天的利益,谁又不眼红呢?”
“现在的东莱郡,贼匪无数,没有官员。到了那时候,忽然出现个东莱郡守,我们就会很被动。毕竟在官职上,你只是观阳县的县令,名义不足。”
“当然,凭借我们的力量,可以抵挡来摘桃子的人,但毕竟是下下之策。如果你得到了朝廷的任命,被朝廷任命为东莱郡守,那就是实力和大义都有。”
“到时候,谁敢伸手,就剁谁的手。”
郭嘉说道:“两手都要抓,而且都必须完成。不过跑官一事,尽力而为,实在无法完成,也没关系,强行占了东莱郡便是。抵挡摘桃子的人,办法也很多。”
徐晃眼眸一亮,赞同郭嘉的分析。
来的路上,刘宣说郭嘉胸藏韬略,是有大智慧的人。
现在看来,的确不简单。
刘宣神色自信,道:“跑官一事,我会处理好。这次去长安,我会拿下东莱郡守一职。”
糜芳说道:“郭主簿说既然要跑官,肯定需要大量的钱财。钱财方面的事情,由我来协调。这次前往长安,我和主公一道前往。”
“子方助我,更是没问题。”
刘宣脸上挂着笑容,有钱财开路,跑官的事情就更容易了。
郭嘉问道:“二弟何时启程?”
刘宣回答道:“具体的时间,得征求孔相的意见。”
郭嘉思考了片刻,说道:“剧县的事情,已经告一段落。我、千雪和周仓,不打算再留在剧县了。明日一早,我们三人就准备返回观阳县。回了观阳县后,再细化攻打观阳县的事情。等你回来,便开启战事。”
“可以!”
刘宣点了点头。
他也没有在天香阁耽搁时间,简单的交代了一些需要注意的事情,就带着糜芳和徐晃离开了天香阁。
回到王府,天已经黑了。
吃过晚饭,糜芳和徐晃留在王府休息,刘宣则往国相府行去。
第128章 西向长安
刘宣到了国相府,府上的侍从去通报后,刘宣在书房见到了孔融。刘宣行礼后坐下,开门见山的问道:“关于去长安给天子祝寿一事,国相是怎么考虑的呢?”
孔融脸上,流露出凝重神色。
涉及到前往长安,他的心中也是有一丝担忧的。
沉默半响,孔融道:“这一次天子生辰,既然董卓下了命令,我会亲自前往。”
刘宣剑眉扬起,流露出一抹惊讶。
没想到,孔融竟要亲自去。
来国相府的路上,刘宣已经考虑过孔融的处境。站在孔融的角度,为了自身的安全,派人前往长安是最合适的。既顾全了天子的脸面,也保全了自身的安全,是两全之策。
刘宣问道:“孔相可想过去长安的坏处?”
孔融笑了笑,显得很轻松,淡淡说道:“世子所想的,本相自然知道。一旦去了长安,就进入了董卓的虎口,身不由己,生死全由董卓做主。如果惹怒了董卓,或是董卓起了什么歪心思,就可能被扣押,甚至命丧长安。”
刘宣问道:“孔相既然明白,为何非要去长安呢?”
对于孔融的想法,他也向摸摸底。
孔融神色肃然,正色道:“天子生辰,既然要庆贺,本相身为人臣,自当前往祝贺。即使这是董卓的设计,但我身为汉臣,受天子俸禄,自当前往。”
两个字——汉臣,已经说明了一切。
对天子的尊重,对汉室的忠诚,这是孔融坚持去长安的原因。
刘宣听了后,神色敬重,他没有任何夸赞的言语,只是站起身,拱手郑重的揖了一礼。
朝廷有孔融这样的臣子,是大汉之福。
孔融轻笑道:“世子不必如此,身为汉臣,本应如此。”
刘宣说道:“孔相自谦了,纵观天下的诸侯或是封疆大吏,能做到孔相这一步的人,少之又少。我可以断定,董卓传令天下的诸侯入长安为天子祝寿,亲自前往的人相当少。有一部分人,会派人前往道贺。还有一部分人,不会搭理董卓的命令。在他们眼中,只有权势,也不把董卓当回事,更不把朝廷和天子当回事。”
“汉室不振啊!”
孔融摇头轻叹,显得相当的落寞。
作为一个汉室的死忠,孔融希望朝堂清宁,天下大定,重现大汉声威。
然而,天下却越来越混乱不堪。
战火四起,诸侯作乱,贼匪横行,百姓民不聊生……
一切,都显得如此的混乱。
孔融目光落在刘宣身上,眼中有着意义光华,更有着期待,道:“世子在去年的时候,一鸣惊人,然后担任观阳县的县令。”
“任职期间,短短时间内,世子就肃清了观阳县的内患,扫荡了贼匪。”
“一步步走来,观阳县已经大治,百姓也安居乐业。”
孔融很是期待,略显得兴奋,道:“这一切,都显现出了世子的非凡能力。同时,也从侧面印证了许劭的评价。”
“世子有能力,正所谓能者多劳,希望世子能担起重任,中兴汉室。”
“北海国王室一脉,传自光武皇帝之兄齐武王刘演一脉。”
“至今,已经一百四十余年。”
“论起血脉,北海国一脉虽然不是光武皇帝的嫡亲血脉,但也是刘姓宗室血脉,是大汉皇亲。担起振兴汉室的重任,世子责无旁贷。”
孔融脸上有着一抹惭愧,无奈说道:“本相长于治政,有能力让百姓安居乐业。但是在行军打仗方面,有心无力。本相能做的是在其位谋其政,让百姓过上好日子。荡平乱世,重振朝纲,本相心有余而力不足。世子能力卓越,当有此觉悟,为大汉中兴而努力。”
推心置腹的话语,从孔融口中说出。
忠诚之心,展露无遗。
这,是一个忠于汉朝的忠臣的心里话。
刘宣敬佩孔融这样忠于汉室的官员,他郑重的点头,道:“孔相放心,我会竭尽所能。为汉室江山的稳定而努力,为大汉的中兴而奋斗。”
“好!”
孔融捋着颌下胡须,脸上流露出笑容。
话锋一转,孔融说道:“本相虽然名声不显,但在朝廷中,也认识几个官员。如刚回到京师的左中郎将蔡邕、司徒王允,以及杨彪、马日磾等人,到了长安后,本相会为你引荐。”
“多谢孔相!”
刘宣心中,也是一阵高兴。
有孔融引荐,他和朝廷的官员就可以建立关系。
这对提升刘宣的名声,很有帮助。
试想一下,蔡邕、王允、杨彪、马日磾等人都交友广泛,威望很高。当他们和某某聊天时,随口一说北海国世子如何如何……
说的人多了,就会让人认可刘宣,认为刘宣是一个能力出众的人。
这,便是无形中的好处。
刘宣问道:“孔相,我们何时启程?”
孔融回答道:“之前,本相已经把相关的事情安排了下去。明日一早,我们就启程前往长安。现在是十月,距离天子生辰还有两月有余。此去路途遥远,不知道路上是否顺利。再者,早一天抵达长安,就可以多些时间准备。”
刘宣说道:“明天一早,我来孔相府汇合。”
“可以!”
孔融闻言,点头同意了。
刘宣起身告辞,回到王府后,他先安排了一些需要处理的事情。然后,他告诉了徐晃和糜芳离开的时间,再去了一趟刘赫的院子,说了离开的时间。
做完这一切,亥时都过了大半,刘宣才洗漱更衣睡觉。
次日一大早,刘宣早早的起床。
晨练完,他洗漱后,带着糜芳和徐晃吃罢早饭,然后又去了一趟刘赫的院子,向刘赫告辞。听完刘赫的嘱托,刘宣退出来,带着糜芳和徐晃前往国相府。
到了国相府,等了约莫小半刻钟,孔融也出来了。
孔融此去,竟是孤身一人,身边连一个书童都没有带。
孔融和刘宣乘坐马车,徐晃和糜芳则骑马赶路,一行人悄无声息的离开了剧县,西向长安,奔着长安行去。
此去长安,路途遥远。
北海国位于青州的最东面,刘宣一行人接下来,要从北海国离开青州,再进入兖州,然后途径洛阳,再往长安。
这一路,青州和兖州境内,还需要走很长一段路程。
正是因为如此,一行人赶路的速度很快,路上很少耽搁,也少有专门找驿站歇息。都是到了天黑后,找农家百姓借宿,或是在荒山野庙过夜。
第129章 甘氏有女
沛国,位于兖州境内。
其治所沛县,是高皇帝刘邦的起兵之地。
正所谓千古龙飞地,一代帝王乡,在汉朝历史上,不论是西汉,亦或是东汉,沛县都有着极为特殊的地位。然而到了本朝,战乱频繁,烽烟四起,沛县也是民生凋零,人烟稀少。
甘家村坐落在沛县,距离县城有十五里,是在通往县城的官道附近聚居。
这一处村落,有十来户人家。
傍晚时分,村子中炊烟缭绕,都开始准备晚饭了。
村口,有着一户人家。
这户人家是简单的土墙房屋,一排三间。中间的屋子是堂屋,两边是居住的卧室。在屋子外面,用一圈栅栏围了起来。
堂屋门口,坐着一名头发花白的老妪。她佝偻着背,低着头,拿着一个簸箕,正在摘野菜。虽说上了年纪,但老妪的精神很好,眼不花耳不聋,很是精神。
门口左边,是做饭的地方。
一个妙龄女子,正在烧火做饭。
女子身上的衣衫是粗布麻衣,还打了补丁,很是破旧。
她盯着灶门,不急不慢的往灶里面添加柴火。
女子虽然出身贫寒,一张脸却宜喜宜嗔,虽是素颜,却犹如羊脂白玉般,美艳无比。她肌肤如玉,白皙中更有着一抹光泽。她双眼明亮有神,闪烁着熠熠光辉。一张俏丽的瓜子脸,透出一丝的妩媚。
女子名叫甘梅,母亲早年亡故,父亲和兄长应征入伍后,就再也没有回来。
家中,只剩下她和祖母相依为命。
甘梅闻着锅中传出的饭香,柔声道:“祖母,粥已经快熬好了。”
“嗯,菜马上就摘好了。”
老妪慈祥一笑,布满了风霜痕迹的脸上满是宠溺。家中只剩下祖孙二人相依为命,孙女孝顺贤惠,她也是极为喜爱。
对老妪来说,孙女便是命根子。
老妪忽然停了下来,脸上带着柔和的笑容,微笑道:“丫头,今天上午,你去山中捡柴火的时候,邻村章玉的父亲,托人来说媒了。”
“章玉这小伙子,老婆子都打听了,温厚敦实,是个老实人。”
“你跟着他,不会受欺负。”
说到这里,老妪话锋一转,又道:“章家的家境也不错,有一头耕牛,一头母猪。住的是宅子,不是咱们这样的屋子。”
“章家就章玉一个儿子,女儿都已经嫁出去了。”
“章玉的父母,为人处事都颇为公道。不仅如此,章玉的祖父还是章村的村正,颇有威望,听说很有能力。”
老妪絮絮叨叨的,继续道:“你嫁过去啊,不会受委屈,会享福的。你心灵手巧,人也聪明伶俐,去了后,肯定得到公婆的喜欢。老婆子中意章家,就看你是怎么想的。只要你愿意,我就给对方回话,答应这门亲事。”
甘梅摇头,道:“祖母,孙女答应了父亲,要留下来侍候您的。父亲没回来,孙女就不嫁人。至于婚事,等父亲回来了,再说可好?”
老妪笑呵呵的,不以为意,“傻丫头,男大当婚,女大当嫁,你既然到了婚嫁的年龄,就该嫁人了。之前来说亲的,老婆子都觉得不满意。章家,我是满意的。”
甘梅皱着眉头,想着怎么劝说祖母。
“哒!哒!”
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忽然在院子外面传来。
“砰!砰!”
敲门声,从院子门口传来。
院子门口简陋的房门,不停的摇晃着,仿佛要倒下似的。
“谁啊?”
甘梅问了声,起身往门口走去。
“主人家,我是途经此地,前往长安的过客。我们公子身体不适,想喝点热水。所以,向主人家讨一壶热水。”
房门外,传来了急促的声音。
甘梅便打开门,看到门外站着一个面带笑容,却尖嘴猴腮的青年。他眼珠子滴溜溜的转动着,给人一众油滑的感觉。
他看到甘梅的瞬间,眼中顿时一亮,然后又恢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