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坦克突击-第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凹滋箍吮藕途诺姆岣痪椤�

集团军野战指挥机构中的司令部和各部处的人员配备,是存在一些问题的。由于干部不够用,194'奇·书·网'3年有些司令部和部处的人员配备不齐,部分军官没有进过高等军事院校,过去也没在集团军一级工作过。例如,近卫坦克第5集团军司令部的作战处,1943年3月的人员只是编制数的65…70%,这些人员中只有处长1人受过高等军事教育。近卫坦克第3集团军司令部的人员是编制数的65%弱,坦克第4集团军约为70%。

随后的几年,坦克集团军指挥机构实编人数不断增加,一般在战没之前都可以达到100%。到1944年夏,军官已有余额,数量约为编制数的10%。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保证弥补进攻过程中的损失。集团军野战指挥机构的军官在作战中不断丰富经验,他们所参加的战役成了使他们获得专业知识的大学校。司令部和各部处受过高等军事教育的军官越来越多:1943年,这类军官在军团和兵团司令部约占1518%1945年约占40…45%,如果加上在军事学院参加过集训班的军官,受过高等军事教育的军官可达55%。

从1943年夏开始,集团军野战指挥机构的领导成员逐渐稳定下来,这样就更便于协调指挥机构各部门的工作,更便于互相了解,而且也容易保持工作上的继承性。

1943年组建的单一兵种的坦克集团军,由于编制适宜,使它成为实力雄厚的战役军团,具有高度的机动力、强大的突击力和独立行动的能力。这些集团军便于指挥,而且不显得庞大。坦克集团军通常编2个坦克军、1个机械化军和若千独立的坦克旅和自行火炮旅,以及一些必要的集团军值属兵团和部队,可以编成强大的第一梯队、第二梯队和预备队,能迅速将战术胜利发展为战役胜利,也能顺利执行其它任务。

战争年代,由于能不断改进集团军的编制,调整指挥机构,更新指挥工具,大量培养指挥干部,这就使得装甲坦克军团能够实施大纵深、高速度、具有决定性目的的进攻战役。

3。坦克集团军战斗运用原则

苏联军事学术吸取了在各种条件下作战的宝贵经验,水平不断提高。这是各种因素促成的,而主要因素是党的政策英明,党正确地确定了战争的军事一政治目的,而且为取得战争胜利调动了全国的一切积极因素。

方面军进攻战役的特点

伟大卫国战争期间,实施方面军战役的形式和方法,主要决定于战役一战略形势、军团的编成以及使用现有兵力兵器的艺术。战争初期阶段,进攻战役是在不利条件下进行的。各方面军的实力都不很强。战争第二阶段,特别是第三阶段,方面军在重要战役中的战斗实力都大为加强。1个方面军除拥有若干合成集团军外,还有1…2个坦克集团军,有时(如乌克兰第1方面军在普罗斯库罗夫一切尔诺维策战役和利沃夫一桑多米尔战役中;乌克兰第2方面军在乌曼一保托山内战役中)编3个坦克集团军,以及12个航空兵集团军。此外,方面军还编有独立的坦克军、机械化军、骑兵军、突破炮兵军(师)和其它各兵种兵团。

从表6可以看出,方面军在一些重要战役中兵力兵器的增长情况:步兵部队约增长了1倍,炮兵4…5倍,坦克和自行火炮3…4倍,飞机7…8倍。因此,方面军拥有雄厚的实力,以组建强大的突击集团并实施具有决定性目的的、大纵深的进攻战役。方面军战役是方面军群实施的战略性战役的一部分。根据情况和受领的任务,其目的可能是歼灭敌人6…12个师,在战争第三阶段是16…18个师,发展进攻的纵深为150…300公里,并占领重要地域、目标和地区。方面军战役的大纵深和具有决定意义的特点,决定了坦克集团军在这些战役中的地位作用。为达到战役目的,方面军通常担负当前任务和后续任务。当前任务通常是突破敌人的防御,歼灭其浅近的战役预备队,为向战役的纵深发展进攻创造有利条件,其纵深约60…100公里,完成此任务所需时间3…10昼夜。后续任务通常是发展进攻,歼灭敌开进的预备队,占领作为战役最后目标的地域或地区,后续任务的纵深为80…90公里,最多可达200公里,任务完成时间8…10昼夜。战争初期阶段和第二阶段的某些场合,方面军的进攻方法常常是以若干集团军在若午方向卖施突击。由宁当时兵力兵器的限制,这种进攻方法的效果是不够理想的。后来经常采取的方法是以强大的兵力集团由中央实施正面突击,由一翼发展进攻,或由两翼实施对进突击,以期围歼敌军集团。遇有强大敌军集团,方面军则协同其它方面军将其合围(如斯大林格勒战役中的西南方面军、顿河方面军和斯大林格勒方面军,科尔松一谢夫琴科夫斯基战役中的乌克兰第1和第2方面军;雅西一基什尼奥夫战役中的乌克兰第2和第3方面军等)。这些任务要求高速完成,因而必须使用快速军队―能实施强大坦克突击的装甲坦克兵兵团和军团。

根据情况不可能或不适宜实施合围战役时,方面军则利用对敌人防御火力压制的效果,实施一两次大纵深的正面突击,这时也需要在选定的方向上集中快速军队,以分割敌军集团,并将其各个歼灭(如维斯瓦一奥得河战役中的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和乌克兰第1方面军)。这种形式的战役与合围战役具有相同的决定性意义。正确选择主要突击方向对于战役的胜利具有重要意义。主要突击方向通常是由最高统帅部大本营考虑方面军司令员的建议以后确定的。方面军司令员一般根据战略性战役的企图、敌人防御性质、敌防御集团的兵力、地形条件、己方的兵力兵器以及与友邻协同行动的条件等提出的建议。选择主要突击方向时,力求将攻击点指向敌人防御的最薄弱部位,而地形条件又要便于有效地使用各兵种特别是装甲坦克兵兵团和军团。然而,在某些情况下,根据战役情况、变更部署的复杂程度、地形的有利条件和有无登陆场等等),方面军也可对敌人防御的强点实施突击。例如,1943年8月战役一中的沃罗涅日方面军和草原方面军,1944年夏保博卢依斯克战役中的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维斯瓦一奥得河战役和柏林战役中的乌克兰第1方面军和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在主要突击方向上大胆而坚决地集中了兵力和兵器,而不惜大最削减次要方向上的兵力兵器。通常在宽20…35公里(方面军进攻地带宽的5…12%)的突破地段上集中50…80%的步兵、70%的炮兵、80…95%的坦克和飞机。在方面军主要突击方向上行动的集团军,突破防御的地段宽6…14公里,个别情况下,集团军的突破地段宽即进攻地段宽。由于能够合理地集中兵力,在狭窄的突破地段上造成了很大的兵力兵器密度。在战争过程中这种密度在不断增大。

表7的数据表明,战争第三阶段突破地段兵力兵器的密度与第一阶段相比,步兵增加了1…2倍,炮兵增加了3…9倍,坦克和自行火炮增加了5…9倍。战争快结束时,直接支援步兵的坦克密度达到每公里突破地段25…30装甲单位,但战争经验表明,即使是这样的密度也是不够的,因为坦克集团军完成对敌防御的战术地幅的突破需要大量的坦克。总的看来,拥有上述密度,特别是在突破阶段,可以在主要突击方向上造成对敌的决定性优势,步兵3…5倍,炮兵和坦克6…8倍。由于战役军团战斗能力增强,根据战争经验组织准备和实施战役的艺术有所提高,使得方面军进攻战役的规模扩大了。从表8可以看出,战争期间战役规模越来越大特别是战役纵深(3…4倍)和平均进攻速度(5…6倍)增长了许多。而坦克集团军的进攻速度大大超过了合成兵团的进攻速度。方面军进攻战役的最重阶段是突破敌人防御的战术地幅。自从1942年1月10日最高统帅部大本营下达的指示中规定,要由突击集团实施对敌防御战术地幅的突破。敌人转入阵地防御和我方面军的战斗能力提高以后,一个突击集团都要编包括坦克集团军在内的2…3个(或更多的)集团军。

注:莫斯科反攻时,战役纵深达90…200公里。

方面军通常在1、2个,有时是3个地段上突破防御。例如,在1943年8月的别尔哥罗德一哈尔科夫战役中,沃罗涅日方面军实施了两个突击:主要突击——兵力为2个合成集团军和2个坦克集团军;辅助突击——兵力为2个合成集团军。在维斯瓦一奥得河战役中,白俄罗斯第l方面军实施三个突击:由马格奴谢夫登陆场实施的突击;兵力为3个合成集团军和2个坦克集团军;由普拉夫登陆场实施的突击,兵力为2个集团军;在方面军右翼实施的突击,兵力为1个集团军。为可靠压制敌人防御,进行了炮兵和航空兵的火力准备。突破任务由加强有直接支援步兵的坦克和炮兵的步兵兵团担负,并集中炮兵和航空兵对突破地段进行不间断的支援。为能高速突破敌人防御的战术地幅,使用了由坦克(机械化)军编成的集团军快速集群,有时还部分或全部地投人方面军的快速集群(坦克集团军)。

为顺利实施突破,合理地在主要突击方向上集中和使用直接支援步兵的坦克具有重大意义。在步兵战斗队形中编入大量的直接支援步兵的克坦,可以促使迅速突破敌人防御的战术地幅。这也为集团军和方面军快速集群进入交战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以装甲坦克军团实施深远的分割突击,可以破坏被分割敌军集团的协同动作,使其不能进行有组织的抵抗,便于我只高速度向深远纵深发展进攻。从战争第二阶段开始,通常在进攻第一日的前半日完成对主要防御地带的突破,于第二日或第一日日终完成对防御的整个战术地幅的突破。

在完成对战术地幅的突破以后,即向战役纵深发展进攻。向战役纵深发展进攻的基本内容通常是:对敌人实施战役追击,在遭遇交战中歼灭敌预备队,从行进间通过中间防御地区,强渡水障碍,围歼敌军集团。坦克集团军对顺利完成方而军这些任务起着主要的作用。总的看来,战争期间方面军进攻战役的特点是:战役目的具有决定意义,高度的机动性,以各种方法完成各种任务,进攻规模大。苏军顺利解决了以下问题:突破敌整个战役纵深的防御,高速发展进攻和围歼强大敌军集团。能取得这样的成绩,是因为能在各个战役中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地使用各兵种和航空兵。

坦克集团军在方面军战役中的地位、作用和任务

坦克集团军作为装甲坦克和机械化兵的战役军团,在战争时期是最高统帅部大本营掌握的兵力,通常配属给在最重要的战略方向上行动的方面军。其地位由方面军司令员(有时是最高统帅部大本营)根据战役企图、集团军编成、敌人防御性质、双方兵力对比、地形条件和许多其它因素来确定。在1943至1945年的绝大多数进攻战役中,坦克集团军编成方面军的快速集群(发展胜利的梯队),使用在主要突击方向上,是将战术胜利发展为战役胜利的主要兵力。仅在个别的战役中(例如科尔松一谢夫琴科夫斯基、布达佩斯和远东等战役中的近卫坦克第6集团军),坦克集团军编入了方面军的第一梯队,并在直接接敌的情况下开始战斗行动。还在战前就有人主张由合成集团军的步兵兵团突破敌人的主要防御地带。认为,快速军队(指坦克军)可用于在6…8公里纵深完成对战术地幅的突破,或者是在突破第二防御地带后向纵深或向一翼发展战役胜利。在伟大卫国战争期间,独立的坦克军和机械化军正是这样使用的:.在1943年的《野战条令(草案)》中指出,“快速兵团通常在合成兵团突破主要防御地带以后,冲击的步兵进至敌炮兵阵地地域时进入突破口,或者(敌人防御坚固时)在合成兵团占领敌第二防御地带后进入突破口。”

至于坦克集团军,其进入突破口的最有利的时机应当是在方面军第一梯队合成集团军突破整个的战术地幅以后。但在事实上经常做不到这一点。因此,为提高突破速度,坦克集团军通常在战役第一日中午或第二日晨,由距敌防御前沿68公里的纵深地区进入交战。坦克集团军在大战期间实施的进攻战役中,约有80%以上的战役,是参加对整个战术地幅的突破。在过去战争中的具体条件下这样使用是被迫的。主要是因为直接支援步兵的坦克数量不足。虽然坦克集团军在突破敌防御战术地幅的过程中,人员和车辆武器都要遭到一定的损失,但这却赢得了时间,为先敌机动创造了条件,'并在更大的程度上保存了合成集团军的战斗力。坦克集团军为完成对敌防御战术地幅的突破而进入交战,通常可以提高突破速度,这常常会对发展战术胜利为战役胜利并达到方面军进攻战役的最终目的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此外,战争经验还证明,坦克集团军可能进入所谓“纯突破口”,就是说在合成集团军消灭战术地幅内的敌人以后再进入突破口。但这要具备如下的条件:第一,步兵兵团具有较高的战斗力,特别是有大量的直接支援步兵的坦克的加强,能以高速实施突破;第.二,有由坦克(机械化)军编成的集团军快速集群或者是有方面军骑兵一机械化兵(骑兵一坦克兵)群参加对敌防御战术地幅的突破。在合成集团军突破战术地幅后,坦克集团军进入交战,即可保全实力,以期在战役纵深内能实施高度机动的迅猛行动。不管进入交战的方法、时间和纵深如何,坦克集团军在把战术胜利发展为战役胜利的过程中都起了主要作用。

坦克集团军有强大的突击力和高度的机动力,可以实施兵力集中的坦克突击,迅速把作战行动引入战役纵深,使作战行动带有机动性,并能以高速追击敌人。坦克集团军在合围对外或对内正面上的坚决行动,可促进合围敌重兵集团的战役顺利实施。在歼灭敌开进的预备队和抗击其反突击的过程中,坦克集团军也起了主要作用。为此坦克集团军常常实施遭遇交战和战斗(如基辅战役中的近卫坦克第3集团军、维斯瓦一奥得河战役中的坦克第4集团军、东普鲁士战役中的近卫坦克第5集团军等)。远离方面军其余兵力实施进攻的坦克集团军,在航空兵支援下,常令其先遣支队从行进间强渡江河,通过纵深内的中间防御地区、顽坚扼守已占的登陆场、地区和目标,待合成兵团的到达。坦克集团军还夺占过较大的行政中心(如坦克第2集团军夺占过卢布林城、坦克第4集团军夺占了利沃夫等),也进行过山地进攻(远东战役),并且在昼夜和夜间,不同的季节实施进攻。在过去的战役中,夏季进行的约占32%,春季29%,冬季27%,秋季12%。坦克集团军实施进攻战役的目的和任务,前已述及,是由方面军司令员确定的,有些情况下由最高统帅部大木营确定。目的和任务是多种多样的,决定于许多相互关联的因素。坦克集团军进攻战役的最重要的目的是:迅猛发展战役第一梯队的胜利,直至达成方面军战役的最终目的;协同合成集团军合围或分割敌重兵集团。在合围战役中,坦克集团军主要用于构成合围的对外正面。例如在东普鲁士战役中,近卫坦克第6集团军将“中央”集团军群和“A”集团军群分割开来;在科尔松―谢夫琴科夫斯基战役中,近卫坦克第5和第6集团军合围了科尔松一谢夫琴科夫斯基敌军集团,尔后构成合围对外正面,并在此抗击了敌人强大的反突击。

在一些情况下,坦克集团军进攻战役的目的是突破敌人防御,占领战役纵深内的重要地区和目标(如奥廖尔战役、布达佩斯战役、德布勒森战役),分割敌军集团并将其各个歼灭(如东波美拉尼亚战役中的近卫坦克第1和第2集团军),夺占并扼守江河登陆场待方面军主力到达(如近卫坦克第3集团军在1943年9月进行的战役)。坦克集团军为达到预定的目的,通常要连续完成若干个任务。其战斗行动要计划到方面军战役的全纵深。受领的任务一般区分为当前任务和后续任务(如在最初计划利沃夫一桑多米尔战役时的坦克第1和第4集团军,维斯瓦一奥得河战役中的近卫坦克第1和第2集团军),但也可能按天安排2…4昼夜的进攻任务(如奥廖尔战役中的坦克第2集团军,基辅战役中的近卫坦克第3集团军,卢布林一布列斯特战役中的近卫坦克第2集团军)。有时可能安排6…8昼夜的任务(如普罗斯库罗夫一切尔诺维策战役中的近卫坦克第3集团军)。当前任务(或战役最初几日的任务)是歼灭当面之敌及其开进的预备队,夺占50…150公里纵深内的重要地区。

后续任务(有时是指定尔后进攻方向,如利沃夫一桑多米尔战役,维斯瓦一奥得河战役等)是仍速发展进攻,追击逃敌,歼灭其纵深调来的预备队,夺占重要地区、登陆场和目标。其纵深常常同于方面军战役的纵深(如卢布林一布列斯特战役中的近卫坦克第2集团军,雅西一基什尼奥夫战役中的坦克第6集团军)。在多数战役中,坦克集团军进入交战时,都要计划由第一梯队军派出先遣支队,以配合合成兵团迅速突破主要防御地带并保障集团军主力展开。坦克集团军进入交战的地带内的合成集团军和方面军所辖兵力(航空兵集团军、工程兵部队等)负责保障坦克集团军进人交战。必须指出,一般只给坦克集团军规定战役最初几日的具体任务,因为其在战役纵深内的行动变化是很大的,同时也很难预测敌人的可能行动方案。因此,在下达大纵深的任务后也常常要加以改变,把集团军调到新的方向。近卫坦克第3集团军在维斯瓦一奥得河战役中的行动最有代表性:l月20日该集团军奉命掉头向南,突击敌卡托维茨集团的后方,1月底又奉命向西面的拉提保尔进攻。

在伟大卫国战争期间,坦克集团军在进攻战役中时常担任方面军的快速集群,以便把战术突破发展为战役突破,歼灭敌深远的预备队,并夺占战役纵深内的重要地区和目标。它们在以下几个方面起决定性的作用:将战术突破发展为战役突破,协同其他集团军合围、分割、歼灭敌重兵集团,使方面军进攻战役规模大并具有坚决性和机动性。坦克集团军可以在各种地形条件下、各种季节和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