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天可汗-第13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昌龄道:“这事儿咱们昨天已经写了条子,主公应该没顾得上看。解决方法除了开分号,还可以和商贾钱庄合作,为了便于施行,咱们大可利用户部的名头,发一道政令下去:钱庄须经营纸钞兑换,再与户部钱行兑换。如此一来,咱们就省去了诸多麻烦,只需记录各处钱庄的名目,与商贾合作便是,无须自己出面与百姓兑换。”

薛崇训忙掏出册子和毛笔出来,把笔毫在嘴里舔了舔,一边写一边说:“这个办法好,不过又得增添一个监管的分司,负责监督商贾钱庄的兑换情况,以免他们私自提高‘火耗’牟利。烧咱们的信用饱商人的口袋,这种事儿怎么能干?还有制订法令上也得考虑到商贾钱庄的赏罚。”

“主公所言极是。”王昌龄赞同道。

薛崇训道:“真开始干了,才发现场面要铺这么大才行……有点棘手的问题,咱们缺人。”

王昌龄道:“总号、东西市、分号,还有铸币的衙门、监督的衙门等,当然要很多人,不过需要我们亲手安排的人其实并不是太多。就如朝廷官制,天下那么大,官吏千千万万,皇帝和政事堂相公几个人怎么能管得了那么多人?大家只需要任命好三省六部官员,最多到州郡长官一级,其他小官书吏等人,朝里是不需要管的,自有他们上头的人去管。咱们的户部钱行也可同样如此,主公任命好总号、东西两市掌柜,下面那些人员,让他们去安排好了,咱们只需要申明规矩就行。”

薛崇训皱眉跺了几步,“方才在厅堂里大伙说得起劲,但是真正能独当一面的人又有几个?让我去信任他们寥寥数人实在不太牢靠。”

王昌龄无言以对,或许他不愿意说幕僚门客们的歹话。

薛崇训沉吟不已。其实早在鄯州时他发现飞虎团的军官集团模式很不错,也想建立一个类似飞虎团的文职机构,只是当时条件和实力有限,也找不到什么合理的名头,只能用门客的名义。但是又觉得门客机构太松散,如果能建立一个类似学校的部门提供人才储备,那就太好了。

他想了许久,随口问道:“王府西面是亲王国,东面是谁家的宅子?”

王昌龄有些尴尬道:“平日里我没注意,主公忽然问起真不知道,要不问薛六,他应该知道。”

“薛六啊……”薛崇训淡淡一笑,这管家的权力已经被孙氏分得差不多了,“这样,我们出门去瞧瞧。”他说罢又唤了个奴婢去内宅把孙氏请到外头来,收购宅邸这种事,现在得让孙氏过手才行。

于是薛崇训便和王昌龄一起徒步走出大门,晋王府大门外面就是安邑坊北街,这是安邑坊最大的一条街了,住在这边的非富即贵,不是在朝中做官就是世家大族在京里的资产。

不过那些所谓的非富即贵和亲王比起来……没法比。其实王爷们大多住在大明宫太极宫附近,还有兴庆坊、入苑坊。薛崇训以前是太常卿卫国公,住这边倒是挺合身份的,后来封王却不愿意搬,这就苦了附近的人,上回占了块地方送王昌龄,现在北街又修亲王国,把这边占了一小半的地盘。薛崇训要征地根本容不得他们反抗,因为他是在朝廷权力中枢走动的人,外围那些人再有钱在他面前也是渣,谁有权谁说了算。

薛崇训站在街上看东边那宅子,挨着王府的是一处别院已经被薛府兼并,一侧果然是朱门大院,修得十分考究,看样子主人多半是朝里做官的人。

过得一会孙氏也带着两个丫鬟出来了,她的仪态端庄雍容,和薛崇训说话也是从容得体,和前几天在书房里的慌乱表现简直判若两人。

薛崇训指着东边道:“我要那宅子有用,大人出面交涉把它买下来,钱要是不够就打欠条,等日后我印了给他。”

孙氏见那宅院又广又深,定然要花费很多,便问道:“薛郎买来做什么用?”

薛崇训灵感一现,笑道:“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第六十一章不安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李承宏仰视蓬莱殿上方的屋顶,忍不住念了起来。

上头的软塌上坐着他的母亲王贵妃,这个女人不识字,但这么两句诗言简意赅她还是听得明白的,就问道:“承宏作的诗?”

李承宏摇头苦笑道:“薛家大郎的,弄了块地方叫‘广厦堂’,明儿就来自这两句诗……待钱法施行,钱行开张弄了银子,他那广厦堂该是很热闹吧。起码比母亲这里热闹。”

王贵妃没好气地说道:“我这里平日来往的人也不少,只是今儿承宏来了,我才推掉。”

李承宏喘了一口气,很失礼地直接在木台阶上坐了下来。他刚从外面进来,爬了蓬莱殿外头十几丈高的石阶,有些累的样子。李承宏的身子骨也是文弱,虽然看起来人高马大,不过是骨骼撑起来的,平日也不喜欢锻炼。

“母亲蛮我作甚?我还不知道,最近您吃了高皇后不少苦头?”李承宏道,“早就告诉母亲不要和高皇后这么争,您不信,现在怎么样?”

不提高皇后还好,一提起来王贵妃就火气上来了,少不得又是一通咒骂。

李承宏道:“您也就只能在这里骂骂,除此之外还有什么法子?论得宠,父皇怕是有二十年没和您同处了;论身份地位,人家皇后后宫之主;论势力,自打和薛大郎结盟之后,大明宫里那些太平公主的人,谁不向着她?太平公主都经营多少年了,连父皇都是她请到宫里来的,您和他们那帮子斗不是自找苦吃……”

“砰!”王贵妃一章拍在案上,脸上青一阵白一阵的。

李承宏愣了一下,却并不害怕,反而嘿嘿笑了起来。王贵妃怒道:“很好笑?”

“不是不是,我就是突然想笑,没别的意思,母亲大人勿怪。”李承宏掏出手帕擦了擦额头,好不容易才止住笑脸。

王贵妃冷冷道:“我不信她什么都比我强,她那么强怎么没生出个龙脉来?迟早一天我要她跪在我面前哭的时候!”

李承宏一本正经地点点头,说道:“哦对了,前几日我府上发生了个小事,逮住一个内贼,被不知谁收买了,常常递信出去。”

王贵妃皱眉道:“谁指使的?”

“还能有谁?”李承宏不动声色地说,“不过没拷问出来,我估计他自个都不知道替谁卖命……这状况下去,我觉得还是让了太子位比较安稳。”

“你说什么?”王贵妃几乎要站起来,怒道,“大伙争还来不及,而你是陛下的长子,名正言顺,却要自己相让,脑子糊涂了?”

李承宏道:“糊涂的是母亲罢?我却是清醒得很,这么下去咱们母子迟早给人弄死。”

“谁敢?”

李承宏忽然又哈哈大笑,笑罢没头没脑地说:“其实咱们母子俩的性子很像。母亲要是好好和高皇后相处,低声下气地陪着小心,多半是没事的……”

“放屁!老娘会对那黄毛丫头低声小气?”

“别急,我不是还没说完么?”李承宏道,“如果母亲这么着,应该保无虞;我要是认命,做个提线木偶,正如潘大胡子他们进言的那样,和薛大郎交好妥协,也不用操|心太多了……”他一开始说的时候还平淡缓和,这时口气忽然一冷,“可我就是忍不下这口气!”

王贵妃此时预感到儿子今日有什么事要说,急忙问道:“你要如何?”

李承宏走上台阶,来到上座一侧,随手拉了条腰圆凳坐了下来。这里没有别人,他在自己的亲娘面前实在没多少礼节。

他就这么坐着沉默了很久,期间王贵妃催问了两次也不说话。良久之后李承宏总算开口道:“太平公主不行了,这时父皇要是有那么一点志气,事情不是容易得很么?”

“怎么容易了?”

李承宏叹息道:“贵为天子一国之君,对臣民生杀予夺乃天赋之权,名正言顺。您说容易不容易?北衙本是皇家亲卫,父皇要重新任命禁卫将帅是很正常的事,没人敢说不对,然后……唉。”

他沉吟片刻,终于坐近了一些,靠近王贵妃小声说了一阵话。

很快王贵妃的脸色就变得纸白,手都有些哆嗦起来:“你……你疯了!”

相比之下李承宏显得十分镇定,淡然道:“前日和李先生下棋,他以为我已经输了,非要我认输。最后我还不是一样出奇制胜,只要不认输总是有法子的……太子,国家之本啊,天都给我这样的名分,坐以待毙浪费了实在可惜得很。”

李承宏自顾自地喃喃回忆道:“当初在幽州时,我只是一个失势宗室的儿子,在幽州和流放有什么区别?虽然咱们身上都流着高祖皇帝的血,可当时有什么用?不料世事难料,稀里糊涂的居然成了太子了,就算是那笼中鸟,可也是太子啊。”他若有所思地说,“有时候我早上忽然醒来,以为自己还在幽州……”

王贵妃道:“可是无论如何这样的事,绝对不能做!”

李承宏冷冷道:“这里是大明宫!什么不能做?咱们的祖母,连亲儿子都杀了不只一个,啥不能做?母亲怕了,那您还和高皇后争什么,您弄明白自己在做什么吗!”

王贵妃怔怔道:“无非就是勾心斗嘴,吵吵闹闹……”

李承宏道:“这么下去,母亲一定会去冷宫,幽禁到老死!而您的儿臣会身首异处……这是失败者的下场,不过是平常的事罢了。”

“可是……”

李承宏断然道:“母亲如不同意与我合谋,我立刻让太子位,请出京师,去幽州或是岭南都可以,或许能保得性命。”

“你……”

李承宏不等王贵妃说完一句话,又道:“儿臣绝非戏言!事到如今,要回头也晚了。待高皇后与薛大郎里应外合,形势一成大权在握,母亲觉得高皇后会宽恕您么?只要他们想动母亲,同样也不会放过我。”

……

人心思安,多数人都希望局势能够稳定。有人说追求安定是软弱无能的表现,如果此话当真,那么很多人都是软弱的。不过稳定的机会已经错失,早在李隆基在朝时,那才是一个真正可能稳定的良机,所以当时李隆基才那么得人心,他迎合了人心思安的需要……可是机会已经错失。

现在这个状况格局复杂皇权衰微,还能平静么?不过都是表象而已,树欲静而风不止。

薛崇训应该也是软弱的,他一开始就不是刘邦或者李世民那样渴望至高无上的人,如果不是预知危险,根本不会去掺和危险的权力争夺;如果他前世是个毫无历史知识的人(连朝代都弄不清的大有人在),肯定会好好做他的皇亲国戚卫国公,每日打打球、听听曲、玩玩女人、逗逗鸟完事……偏偏知道了,于是踏出一步,再想收手已不可能。

他如今这位置,要放权退让是绝不可能的,只能步步进逼。

除了发展壮大自己的势力,他还在加紧对皇室的监控。内厂监视太子是自然的事,实际上薛崇训最重视的不是太子,而是皇帝李守礼。就算李守礼不理朝政,但是他手里的皇权照样让人感到有些恶寒。

薛崇训一面联系宦官鱼立本等太平党的宫人,在李守礼身边布置人手;一面也和禁军将领保持联系。将军常元楷、李慈等都是太平旧党,中级将校也有不少和薛崇训熟识。

他曾经自己推演过与李守礼之间的斗争,自觉胜算不多。不过世事人为,人才是最重要的一环,李守礼那样的人,有胜算也不干事,就没话说了。

假使李守礼第一步提拔自己的人掌禁军,薛崇训就有点头疼了。他自然会意识到不妙,可是他一个异姓王根基尚不是很牢固,直接发动政|变谋朝篡位实在压力很大。

谋朝篡位是件有难度的事,名不正言不顺,很多人就觉得起事的机会来了,很显然会有不少姓李的自称“李皇叔”之类的动心思。就连朝廷内部也是个问题,李守礼做皇帝,薛崇训可以大摇大摆地调集军队去镇压称|帝的李隆基;如果朝廷不姓李,内部应该有各种始料未及的事儿。

究竟会怎么样?薛崇训自己也没想明白,得试了才知道;他明白的是这么篡夺皇权很不安全,不然曹操之流干嘛不痛快称|帝?

于是李守礼这么撒手不管是喜闻乐见的事,只需要随时监视着他仍旧在纸醉金迷就好。

或许是薛崇训已动了反心的原因,如今他也是额外注意起名声人心起来,毕竟以后走到了那一步,反对者太多搞得众叛亲离实在难以应付。

正好朝里几个法司衙门在审姚崇的案子,呈上的奏章是满门抄斩。薛崇训就想说说好话,倒不是因为在洛阳时李鬼手和那歌妓非烟求情的缘故,而是他觉得李鬼手的话有些是有道理的,帮姚崇他们家一把,能赢得一点士人之心。

第六十二章清算

光线灰暗的刑部大牢,最近热闹了起来。平时没关那么多人,刑部并不直接管案子,一般只是负责复核各衙门的案情卷宗、颁布修改刑律等事,或是审大案钦案。这会儿就正遇到大量钦案,多半是从洛阳押解回京的叛臣,所以才一下子关了那么多人。

这里的条件比一般监牢好多了,并不是阴|湿的地牢,地上干燥清洁,牢房里还铺着干草。不过对于犯人们来说依然形同地狱,因为可以进到这里的犯人多半都有身份,不然没资格让朝廷中央直接看押。

参与谋反的姚崇一家子被押进长安之后就关在这里。抓进来的有二十几口,主要是姚家的家眷和近亲。至于那些纯粹的家丁奴婢,在洛阳查清楚之后就被放掉。

在唐朝被司法衙门判株连的情况实在很少,就算是犯了重罪的多数都是判本人斩刑,家眷或流放充军或贬作奴隶,只要没死的人通常都能得到朝中同僚多多少少的帮助。因为唐朝联姻极多,倒霉了一家,总是有在职官员帮忙周旋。但这次谋反情况不同,重刑者很多,先是崔门直接被军队屠|杀,然后押解到京的许多家都被判株连。

李隆基身边的高力士、刘幽求、张韦、姜浩、姜长清等人在战争结束后没来得及被俘,有的自杀有的被部下杀掉,但罪责依然没完,他们的家人也要被秋后算账。

最近几天就在审姚崇案了,被关在大牢里的姚家人多半也猜得到结果,无非就是个死。姚崇在李隆基反叛时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是其身边的要员,怎么可能不清算他们?

姚崇家二十几口人,兄弟、儿子、侄子等有五六个,其他全是女眷,除了兄弟子侄们的老婆还有他的小妾,女儿只有一个。

他那女儿的名字叫姚宛,在陕郡还颇有艳名,听闻长得如花似玉,当初上门提亲的媒人是络绎不绝,都是当地大族,甚至其它道的大族慕名而来想要联姻。她爹又干过宰相,出身书香门第,正是才子佳人故事的标准女主角,少不得也被许多自负才子的儿郎意|淫,偶然结识一番风花雪月……不料姚崇一朝事败,竟要落得香消玉损,虽然没人敢在朝里公然求情,但私下里也少不得惋惜几回。

就算被关在牢里了,也是天生丽质难自弃,就连送饭的狱卒也会多看几眼。

男牢女牢是分开的,姚家女眷近二十人被关了一个牢房里,地方不够,除了姚崇本人,其他犯人都是许多人挤在一块儿。睡的地方就是一堆干草,已经很不错了,饭能吃个半饱就得感谢上天,至于洗漱……在此时的牢狱里还能讲究这个么?于是姚崇这些女眷,穿着脏兮兮的囚衣,乱蓬蓬的头发,黑乎乎的脏脸,就算以前很漂亮的都不堪入目。可是姚宛就算脏成这样,也是丑不起来,水灵的眼睛、较好的面部线条依然美丽。

也难怪狱吏也会注意她了。这日一个狱吏带着两个狱卒打开了门进来收拾垃圾,原本这种事就是低等杂役干的事儿,偏偏来了个狱吏,无非就是冲着年轻美貌的姚宛来的。

姚宛被那尖嘴猴腮的狱吏瞅得浑身不自在,也感觉不太对劲,但如今这处境她只有默不作声。要是在以前,谁敢对她如此无理?她父亲为官多年,在家乡的威名不只是吹嘘。

原本以为那狱吏看看就罢了,不料过得一会他竟然动手动脚起来,笑嘻嘻地伸手要摸姚宛的下巴。

姚宛急忙后退躲避,不料脚下沉重的铁链让她步子没跨出去,上身却后仰了,一不留神摔倒在地上,痛呼了一声。

旁边有女囚忙去扶她,狱吏也凑上去扶,姚宛怒斥道:“好不知礼!”

两个小卒顿时大笑起哄起来,狱吏也笑道:“明儿就要问斩了,扶一把没事吧?”说罢又伸手想摸她的脖子。

“啪!”姚宛瞪圆杏眼一巴掌将其手打开,骂道,“无耻之徒。”

狱吏怒道:“别敬酒不吃吃罚酒!”说罢逼|了过去,旁边姚宛那些姨娘嫂子们吓得呆站在一旁,哪里还敢帮忙?姚宛大急,就地手脚并用欲挣脱,却被抓住了袖子,她一挣不想布料实在低劣,只听得“哗”地一声袖子就被扯下来了,顿时露出了胳膊上的肌肤。她的手臂原本被衣袖遮着比脸要干净许多,在昏暗牢狱中泛着雪白的光泽。

姚宛忙抱住胳膊,她何尝被人这么对待过,又怒又怕几乎要哭将出来。

狱吏看着那白生生的肌肤立刻两眼放光,有些犹豫地向前逼近了两步,毕竟这是在刑部,太过分要付代价的。也许狱吏就是想调笑一番,并未真打算做什么,可是他这么副色|眯|眯的样子可把姚宛吓坏了,她一边连滚带爬一边哭:“别过来,别过来……”

就在这时,忽然一声大喝:“大胆!给我住手!”

所有人都被吓了一大跳,特别是狱吏被吓得浑身一抖,几乎要坐下去。片刻之后姚宛抬头看向牢房门口,只见一个高大的青麻葛衣男子怒气冲冲地站在那里,右手按剑,满脸萧杀,叫人十分害怕,但她又不只是害怕,因为这人是来制止暴行的。

脸有些黑的青袍男子身后,另外还有一个紫袍中年人、两个红袍官员。姚宛的家父就是当官的,她自然对官场服饰很熟悉,一看官袍颜色就知道来的是朝中大员,与紫绫官袍并行的那个穿麻衣的高个肯定身份也不低。在她这样出身的人心里,自然自觉是当大官的叔叔伯伯们和父亲一样都算好人,一种安全感顿时就泛上心头,心下还有些感动,就像一个溺水的抓住了一根救命的稻草。

“晋王息怒,此人我一定严惩。”紫袍中年人也应该感觉到了那高个紫袍人的杀气,急忙劝了一声。

那人口中的“晋王”是谁姚宛并不知道是谁,李唐的亲王不少,姚宛自去年就被抓进了牢狱,自然不知道薛崇训被封亲王的事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