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借口也很明确:攻打他的是孙策,如今给你一个报仇的机会,干不干?
干!当然干!能够报仇又能够扩张地盘,刘繇傻x了才不干!
于是派出了陈武和张英两位大将,带着一万余士卒开始袭击丹杨郡,打得赢就开疆扩土,打不赢就直接退回来,反正不管如何袁术都欠他一个人情,多好的买卖!
也正因为孙策吸引了仇恨,所以反而徐州彻底的安全了下来,下邳郡和广陵郡在重新提拔了一批官员之后,姑且是开始正常运转起来。
陶谦这边也是松了口气,难得精神似乎都好了不少,居然能够多吃一碗粥了。甚至可以下床走动一下什么的,心里难免也开始活泛起来,想着培养一下陶商看看。
奈何询问陶商在哪里,才知道这厮居然去了青楼,当即喷出一口老血,直接就是给这个不长进的长子给气的。这年头,纨绔不是没有,但几乎都是继承无望,而且本身没什么才华,知道自己高不成低不就的那些废物,才会这样自暴自弃。
否则在家族兴衰的压力下,世家子弟有哪个胆敢如此的?陶商这样自暴自弃,岂非也把自己看成是那种废物了?!
本来还好好的,陶谦直接就重病不起了起来,或许一开始也是回光返照,反正如今情况直接恶化到了极致。
最近一次起来,他算是看透了,直接告诉左右,甚至把前来郯县购买物资的高顺也给叫了过来,表示愿意把徐州让给方云管理。也不废话,直接叫人把徐州刺史的印信给包裹起来,直接就送去晋阳,完全不给方云玩什么三让徐州的戏码。
实际上,也玩不起,两地相隔太远,想来还没有玩到第三次,陶谦都得挂掉了。
高顺推辞不得,无奈只能顺其自然,这本来就不是他这种下属可以处理的事情,只能派人小心翼翼的把印信送去晋阳,至于方云如何处理,那就是他的事情了。
此刻的方云,因为清明节的关系,他按照惯例,带着一众文武大臣,跟随着刘辩来到了英烈墓,祭拜那些英烈们。当然武将们多少也有些同袍需要祭拜一下,比如典韦的二弟,比如那些已经牺牲的黄巾军将士。
说不得,方云之后还要祭拜一下张氏三兄弟,还有他师父波才;彭脱的儿子彭程,这个还在军校读书,却已经获得童渊认可的记名弟子,自然也要拜祭一下自己的父亲;甚至于刘虞的孙子刘威,也在父亲的带领下,前来拜祭刘虞。
是的,刘虞去世了,来到晋阳之后也不知道是水土不服,还是本身的执念已经放了下来,本身就是一个五十几岁的人了,再加上一直在幽州这种苦难之地风寒入骨,华佗和方云都没办法诊治,终于在今年开春撒手人寰。
儿子刘和出仕,官至侍中,实际上也算是一个闲散职位,难得是天子近臣。至于刘威则是在军校读书,习文学武,去年更是看在刘辩的面子上,被童渊收为记名弟子。想来,刘和也算是牺牲自己的前途,来成全自己的这个儿子吧?
由于方云并未称帝或者称王,且依然让刘辩担任天子,所以祭拜的过程完全按照正规的大汉传统仪式流程来进行。在严肃的氛围下,刘辩亲自祭拜上天,告慰英灵。
虽然已经不是第一次来祭拜,但想着以前的老朋友,如今就这样躺在地下,参与者难免一脸哀容,一些情感比较丰富的,则已经黯然泪下。少数更是泣不成声,比如张宁。
只是她不知道,张角严格来说是被方云杀死的,比较张角原本应该留有夺舍重生的后手,奈何方云直接就抽了他的武魂。这就使得他的算计彻底破产,他本身的残魂也彻底消失。他更不知道的是,按照原本时空的设定,被夺舍的存在,便是那司马昭……
司马吞曹,其实要论正式执行,便是在司马昭这里开始的。
然而既然张角无法夺舍,那么显然司马昭的历史轨迹也会不同。不过严格算来,如今的历史格局,本来已经面目全非了。
清明之后,又一个好消息传了出来,在方云的指点下,华佗研究出了两种新的药剂。
一种名为青霉素,实际上虽然叫这个名字,却是以中医手段在青霉之中提取的某些成分,去除其有毒的部分,用其有药效的部分来医治病患。
通过华佗的研究,这种青霉素对于肺痨和类似的病症有比较显著的效果。只是由于并未进一步提纯的关系,所以效果没有未来那么显著,但同时过敏反应也暂时没被发现。
经过进一步的证实,青霉素对溃脓也有效果,这个发现使得华佗老怀欣慰。在他看来只要这种药物大规模的生产,那么前线的士卒,应该就能够免除溃脓的威胁了。
另外一种被他发现医疗效果的药物叫做青篙,其实也被称之为臭篙。然而就是这种药物,对于疟疾有很显著的医疗效果。这个发现也是方云的提议,而开发的主要原因,是早些时候,来自徐州前往幽州的一艘船,船员感染了疟疾。
本来这种疾病,要治疗可不容易,地方县令担心传染,所以就将他们隔离了起来。早些时候预防天花,治下各地官府已经有了明确的瘟疫隔离标准,这才使得县令知道如何做。
右北平这边的医生没办法治疗这种情况,于是就给晋阳去了一封报告。
华佗得知这个情况,亲自前往治疗,此刻还在幽州右北平郡。并且在方云的提一下,试着使用青篙作为的医治的主药,结果效果显著,患有疟疾的船员迅速恢复。只是有几个拖得太久的,还是过世了。
只是这样一来,青篙的用法也被世人知晓,这不由得叫人振奋。
毕竟华夏南方多烟瘴之地,疟疾的出现率非常频繁,也正因为这个原因,使得对南方的开发力度一直提升不上去,地方诸侯深以为憾。
这下可好,华佗为了让天下百姓受惠,所以把青篙的用处传了出去。好在收到方云的严令,这才没有把青霉素也给传出去……
饶是这样,对于刘焉、刘繇和士燮而言,却已经是非常好的消息了。可想而知,针对南方的开发,显然会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南方各地的蛮族和百越之民,要开始面临一场新的危机和新的抉择。(未完待续。。)
ps:青霉和青篙,我很想用华夏科技体系来描述出来,奈何我对中医的确不熟悉……
第135章蝗灾的预警
其实把青篙的药效传出去,也是有好处的。
至少刘繇、士燮、刘表和刘焉的目光都开始朝着南方转移,甚至于原本不怎么热衷于开疆扩土的刘表,也开始了准备征讨荆南蛮夷的准备。
这些蛮夷,总是呆在深山老林之中,仗着对这些地方的熟悉,还有烟瘴的保护。什么时候缺乏物资了,就直接走出山林,直接入侵掠夺地方郡县。若是被杀痛了,又躲入老林之中,叫人无可奈何。
这几个势力的诸侯都曾经试图讨伐过他们,奈何丛林战真心不占优势。而且不少士卒因为不好的卫生习惯,又或者缺乏防护措施而感染了疟疾。
最后搞得全军覆没什么的,也不是一次两次的事情了。从那个时候开始,更多的士卒对进入丛林非常反感,甚至于因此炸营都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这也使得,诸侯对这些躲入丛林之中的蛮夷,憎恨却无可奈何的主要原因。
方云很大方,直接把瘟疫的形成理论,还有瘟疫的隔离措施,甚至一些主要瘟疫的治理手段都通过报刊刊登了出去。然后随着商旅,几乎全天下的人多少都学会了一些手段。
这次,随着青篙的用法刊登出去,不仅让人们头痛不已的疟疾有了克星,最重要的是,也给了诸侯们讨伐南部蛮夷的信心。
之前说的几个势力,他们的利益其实是在南方。至于方云,最多就是刘焉麾下的汉中地区有接壤的部分,其他的都没什么直接的交集。
再说刘焉、刘表和刘繇本身就是宗室。对讨伐方云并不是很热衷。反而只要能够安心当他们的土皇帝。那就可以了!
比起方云。南部的那些蛮夷才让他们头痛,这才是他们真正需要关注的地方。
没有了他们的直接参与,袁术发起的这个联军,一下就缩水了许多。虽然一样可以弄到粮食和军用物资,但显然花费的代价,比以前高了一些。最重要的是,几乎不可能再期待,这些诸侯直接出兵配合他们讨伐方云了。
春耕已经结束。夏季已经开始逐渐接近。
方云这边已经开始商议好了具体的改革措施,而且已经进行了初步的宣传。针对下面回馈上来的各种疑问,也花费了几期报刊来给予回答。为此,那几期的报刊都厚实许多,使得购买报刊的人,都充分感受到了政府的诚意,还有改革的力度。
至于改革是否真的会变得更好,就各有各的想法了。
有些世家觉得改革很好,会有更多的官职空缺出来,说不得自己家的子弟可以混个官职。至少也混上一个所谓的‘公务员’当当。
有些世家觉得不好,尤其是各地的县令。按照改革他们的权限会被分掉许多。基本上,只要感受过权力味道的,就不会喜欢自己的权力被人分走。
然而就算再抱怨也没用,改革显然是要进行下去的,谁也不会傻到当这个拦路者。自古改革路上的拦路者都不会有好下场,除非真的觉得这个改革不好,然后豁出去也要拦住。
改革不好吗?晋阳这边已经局部实验了好几年,事实证明政府的行政效率提高了许多。唯一的问题就是开支有所提升,而且官员的监察力度有所提升,这官没那么好当而已。
只是若是就这方面反对的话……估计不需要别人说些什么,下面的百姓先会动手吧他们骂个狗血淋头。心里憋屈又如何,这本来就不是可以拿到明面上说的。
改革的关键一点,就是冤错案有所下降,这使得百姓对政府的信任得到了提升。法院的建立,更是让百姓有了直接状告世家,或者官员的场所。对于一手把这个司法部门建立起来的王磊来说,这是他可以引以为豪的政绩。
自古为了维护朝廷的威严,所以就算百姓可以状告官员,输了自然是要死,赢了也得被流放或者充军。毕竟百姓就是百姓,不管理由多么正确,状告了统治阶级这件事情,本身就是对官员权威的挑衅。
若是一点惩罚都没有,那么以后岂非会有更多的人状告官员?长此以往,朝廷的公信力度,还有对百姓的威慑力度,还存不存在了?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还让不让上官喝喝小酒,和小妾调**,去吟诗作对了?!
法院建立初期,其实不少世家还是反对的,借口就如同上述所讲那样。
方云却支持法院的建立,意思很明确,他就是黄巾军出身的,百姓什么样他还不知道?只要温饱,那几乎就知足了。若是这样容易满足的人,还要冒险状告官员或者世家的话,那本身也说明了这个官员和世家有问题。
这样的情况下,说不得不需要开庭,早在这之前,就已经被监察机构给请去喝茶了。
再说,又不是随便就能够状告,百姓必须要收集足够的证据才行。没有证据的话,那么只能算诬告,诬告是要反坐的。或许这样一来,会使得司法公正的程度受到影响,但问题在于,法院本身就是统治阶级的一个部门,不公平什么的,从一开始就没办法避免。
唯一能够做的,就是让一切‘相对公平’罢了。
从阶级的形成开始,人与人之间,早已不可能再公平。实际上每一种生物从诞生开始,就从来没有公平过。就如同人们常常说的‘没有绝对的自由’,都是同等级别的存在。
距离正式开始改革还有两个月的时间,所有部门已经开始紧锣密鼓的准备起来。只等着这一届的大学生毕业,那么改革就会随之开始!
然而在还没有开始之前,就有了另外一件事情,吸引了大家的注意力。不仅仅是方云这边。天下的诸侯都不得不重视一件事情。那就是早些时候就发布的蝗灾警报!!
春末夏初。那些尚未死绝的蝗虫卵,开始在地底下孵化,成长为蝗虫的幼虫。方云这边是努力了,把所有的耕地都给翻了一遍,冻死了不少的虫卵,但田边的那些土地,或者其他的土地,甚至丛林之中的虫卵。显然没办法处理到。
古代不同现代,开发程度不高,郊区的树林覆盖面积很广,森林面积也非常可观。
这也就意味着,在这些地方的虫卵,没办法第一时间进行处理。若要处理的话,只怕要把整座丛林都给烧掉,或者铲除什么的,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到了晚春,眼看就要进入夏季的时候。田地里面开始出现蝗虫。
这个时候的蝗虫,还只是一些不会飞的幼虫。但它们已经可以开始啃食农作物或者其他植物。再过一段时间,随着翅膀的长出还有食物的短缺,它们就会开始迁移,这就是所谓的蝗灾的真正形成。
到时候,漫天遍野都是蝗虫,黑压压的如同乌云一样。所过之处寸草不生,几乎都被它们啃食一空。蝗灾过后,今年的收成自然也是别指望了,作物都被它们啃食光了。
要说帮凶,也不是没有,那就是干旱的天气。从去年开始,就没怎么下过雨,今年的雨水更加不充分,若非方云这边的水利设施还不错,只怕很多地方都要彻底缺水了。
干旱使得植物的生长缓慢,甚至枯死。缺乏食物的蝗虫不得不进行大迁徙,来寻找更多的食物进行果腹。在吃饱喝足的情况下,开始进入下一代的繁。殖阶段,到时候更多的虫卵,会出现在各个地方。
什么时候结束?或许某年冷了下来,冻死了这些虫卵,至少冻死了大部分的虫卵,使得出生的蝗虫幼虫,被它们的天敌捕杀大半的情况下,生态才能够恢复正常吧?!
由于今年已经发出预警,所以各地都非常关心这件事情。
随着蝗虫们的孵化,各地县令已经按照原先的预防措施,开始捕杀这些蝗虫。严格来说是捕获,晒干之后送到晋阳来。方云可是许诺过,每斤蝗虫干3文钱的。
幼虫时期的蝗虫的确没有多少重量,但能卖钱就好。一天下各地合计就抓到了近千斤的,不少还是百姓深入到丛林之中捕抓的,那里面也有不少的蝗虫。
零头不算,这一批就要花费三千文,差不多三贯钱。别嫌少,这已经足够一个普通的三口之家,凑合着过一年了。
更别说,这还只是第一批,到了第二批到来,数目已经提升到了五千多斤。到了第五批的时候,蝗虫的大小已经明显增大,这就使得重量进一步提升,达到了三万斤左右。
这也意味着,蝗灾已经越来越接近了。
到了第七批的时候,重量达到了十万斤左右,只是大小参差不齐。方云就此询问了一下,才知道原来这些蝗虫都是南方运过来的。
显然,曹操和刘备都打算赚点外快的样子……
不过不要紧,方云是多多益善。派人将其磨成粉之后,掺入菜中,专门派了十多个不同职业的百姓进行品尝,甚至于每天他们还要吃上一顿碳烤蝗虫。
几天后,从得出的数据明显表示,这些服用了蝗虫粉,还有吃了烤蝗虫的十个人。哪怕是来自不同的职业和背景,结果体重都有上升,甚至其中一个皮包骨的难民,身上也开始挂了一些肉。
结论就是,蝗虫粉有很高的蛋白,可以考虑作为军需品采购。
实际上更多的时候,蝗虫尚未磨成粉,就被军队采购了。只要渡过了最初心里和生理的拒绝之后,说不得就吃上瘾了。
如今,方云军中其实就是这样的情况,蝗虫开始热销起来。
唯一让他不爽的是,开始出现抢生意的了!哪怕早有预料,却也是叫人无可奈何……(未完待续。。)
ps:蝗灾开始,不过一切准备早已到位,这次蝗灾并不能对方云构成威胁!
最后还是惯例环节:
感谢书友:长青无悔’和‘sky1991’的打赏!多谢你们的厚爱!
感谢各位订阅和投推荐票的书友,多谢你们的支持和厚爱!继续加油哦!
第136章考试将开始
也不知道是不是方云大量收购蝗虫的关系,今年所谓的蝗灾并不是很严重。
那些从田地里面孵化的幼虫,很早就被捕抓拿去出售。唯有丛林里面的那些在差不多把植被都给啃光之后,这才飞出了丛林来到外界。
不过丛林毕竟不是农田,在这里有完整的生态链,既有蝗虫的食物,也有它们的天敌。今年的蝗虫的确是多了一些,不过并不能彻底的破坏这个生态链,否则的话也不会有多少片树林还能够存在到现在了。
大部分的蝗虫留在了丛林之中,只有少数族群离开了丛林到外面略食,实际上最大的可能是它们不断的沿着某个方向吃,结果不知不觉就离开了丛林。
由于初期的时候,植被还算茂密,所以这批蝗虫就不断朝着外面一直延伸出去,把所有能够吃的植物都给啃光,然后继续推进。
终于,它们出现在了人的视线范围内,在方云的悬赏之下,迅速被捕抓起来,然后晒制成蝗虫干,运输到晋阳。
随后,由方云这边的商会,研磨成粉末,甚至少数就这样直接烤制后拿去出售。不知不觉,烤蝗虫和油炸蝗虫,已经成为了晋阳的新美食。
至少人们在克服了对未知的恐惧之后,吃起来就一点心理压力都没有了,甚至开始大口朵颐起来。看情况,以后或许还会形成晋阳的特色美食,加入各大酒楼的菜单什么的。
曹操他们送来了不少的蝗虫干,明面上自然不是他们。只是一些来自南方的商队。然而他们真的以为汉魂组织是闹着玩的组织不成?这些商会背后谁是老板。能瞒得了誰?!
不过方云也是来者不拒。反正目前这个时节,并州这边已经形成了一股昆虫餐热。更多人投入到这股热潮之中,原因不是说真的知道它多么好吃,而是晋阳那边大家都说好吃,而且听说刘辩和方云都有带头吃这玩意,还说这玩意很好吃。
跟风嘛,尤其贵族老爷,甚至是皇帝喜欢吃的东西。下面的老百姓自然也很好奇。狠下心来尝过味道后,一切便顺理成章起来。
现阶段收购上来的蝗虫干,仅仅满足并州的需要只怕都有点困难,毕竟方云本着薄利多销的打算,并没有定太贵的价钱。一盘半斤重左右的油炸蝗虫,仅售价二十文而已。
考虑到要用油炸,所以二十文也不算贵,扣除成本,也就是每碟赚上三五文的。那么做的原因,自然是希望更多人能够投入到这股热潮之中。方云要让多少有人都知道。蝗虫其实也可以是一种食物,按照这个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