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要洛阳收复了,天下就太平了,只要诸侯一日不平,乱世就还未结束。俗话说的好,一切皆有可能啊。
“你们过来”不待浊儿说话,刘泰上前牵起浊儿小手,浊儿本欲挣扎,可在刘泰的蛮力下,浊儿那点小力气有什么用?只见刘泰拉着浊儿的小手看向不远处还站在那儿不敢动弹的郭嘉等人。
“公子有何吩咐?”有外人在时,郭嘉等人自然不敢以主公称呼,在刘泰的招呼下,四人一同走了过来,眼神中透露着一丝不解看了看刘泰又看了看被刘泰牵着小手,脸色有点紧张的浊儿。
待看到浊儿双瞳中那纯白的眼球时,不知为何,包括贾诩在内,都忍不住微微发寒。那双白瞳真的很吓人,仿佛能深入人的心底,激发人最深处的恐惧意念
“文和,这个小女孩就交给了你,你不是还没有孩子啊,认她做义女吧”刘泰看向脸色有点不自然的贾诩出声说道。当贾诩听到刘泰让自己认浊儿为义女时,脸色就更加不自然了。
并不说是贾诩掀起小女孩是个傻子,而是小女孩浑身透露中一股奇怪的气质,让人心里很不舒服,这种感觉除了刘泰没有影响外,包括贾诩在内,所有人都是如此。
“诺”贾诩没有拒绝,也不敢拒绝刘泰的任何命令。不过贾诩眼下确实也没有子女,认个义女过来也不算什么,而且若不去看浊儿的双瞳,那么浊儿还真是位气质出尘的小美女呢。如此可爱的小女孩,贾诩忍心拒绝吗?
贾诩上前拉过浊儿的小手,浊儿没有抗拒,只是“看”向刘泰的目光充满了不舍的味道。浊儿能感觉的到,刘泰做的一切安排都是为她好。或许没有眼睛的人反而能比普通人看的更清楚吧,短短片刻间的认识,浊儿居然就完全信任了刘泰。
将浊儿交给贾诩,刘泰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贾诩是一头老狐狸,浊儿成了贾诩的义女,还怕会受到别人欺负吗?尤其是刘泰将幽龙、暗虎两部全部交到贾诩手中之后,贾诩在北疆的地位水涨船高,甚至盖过了不少早期的北疆大员。
在刘泰的打算中,不止幽龙、暗虎交到贾诩身中,甚至龙虎二组迟早也要被贾诩掌控。毕竟贾诩确实是一个真正的大才,若将情报组织交到贾诩手中,绝对能发挥出想象不到的能力。恩,不能说戏志才和郭嘉没有能力,俗语有言,业有专攻。
每个人的擅长之处都不相同,比如戏志才善大局,郭嘉善兵谋,在各自的领域上,二人自然能发挥出更强大的能力,可情报组织的组建和布置,却不是二人擅长的,这种事情必须要交到如贾诩这般性格较为无情的人手上。
很多时候,为了得到某种情况,掌权者都应该适当的抛弃一些感情方面的顾虑。这一点戏志才和郭嘉做的都不怎么好,如此才会导致眼下北疆的情报组,送上来的情况都有点鸡肋的感觉。
战时,情报组织的能力应该都是最强的,可纵观刘泰十多年,情报方面的能力都没怎么凸显出来。很多时候,刘泰进行的战役时,得到的情报更多是鸡肋如此一来,就导致刘泰多次重编龙虎二组,想要发挥出龙虎二组的能力。
可惜的是
好在经过十多年努力,贾诩终于成为了刘泰的智囊,这位名响千年的毒士,完全可以说是刘泰心中,情报组织最好的领导人
北宫,德阳殿
“奉孝,说说吧,我北疆的官员,什么时候居然出现种族歧视了?难道朕定下了什么种族政策?或者强制规定了种族归属?”刘泰的脸色很难看。虽然昔日大战之时,刘泰杀外族从不手软,甚至多次出现大屠杀的情况,但外族被内迁之后,也就等于成为了刘泰的子民。
既然成为了刘泰的子民,那么刘泰怎么可能歧视?刘泰要的不仅仅是外族承认自己是汉人,还要彻底将外族同化若眼下连最起码的平等都做不到,和谈民族彻底融合之事?
在刘泰的计划中,只要经过几代的时间,就能将原先的匈奴人、鲜卑人、乌恒人的血脉彻底改变,让其忘记种族的过往,这可是刘泰早就做好的打算,怎么可能容忍有人破坏
“启禀陛下,这或许是某些昔日从前线退下来的军官,因仇恨外族人,才会导致如此的吧,以主公的威名,各级官员怎敢明目张胆的做下如此事情,还望陛下明见”郭嘉并没有因为刘泰难看的神色而被吓到,只见郭嘉脸色平淡的上前对着刘泰拱手说道。
皱了皱眉头,刘泰看了一眼郭嘉,随后又看向郭嘉一旁,坐在蒲团上贾诩问道:“文和,近来洛阳的情况都逃不出你的掌握之中,朕想知道,这到底是个别情况,还是大部分都如此”
“是,陛下”听到刘泰发文,贾诩站起身来,对着刘泰躬身行了一礼,随后操着那阴沉的语气出声说道:“启禀陛下,据属下所知,官员中歧视外族者不在少数,这些人也却如郭大人所言,大多都乃前线退下来的老兵。”。
更多到,地址第四百六十五章英雄
“不过好在的是,这些老兵并没有因为过往的仇恨而做出什么过分的事情,比如浊儿,浊儿虽然没有领到完整的救济粮,但也得到了三天的口粮,因此事都在极小范围,臣并未即使禀报,还望陛下责罚。”
老狐狸就是老狐狸,贾诩深知北疆官员中,退役的老兵暂居了很大一部分比例,所致将此次事件的罪责降到了最低点,如果刘泰照着贾诩的说法来办这件事,那么最后也只是不痛不痒的结局。
闻言,刘泰皱了皱眉头,嘴角挂起一道难看的弧度,说道:“文和啊文和,来到北疆这些日子,其他东西你没学会,反倒学会了避实就虚,先做好保证前程的工作来了?”
万死,还望陛下饶恕”贾诩神色大为惶恐的跪倒在地,那颤颤巍巍的摸样,无不表示出此刻贾诩心中的忐忑。
在贾诩看来,刘泰虽然刚正不阿,眼里揉不下一点沙子。可这些年来刘泰对退役军官的优待是所有人看在眼中的,但不成想,此次刘泰看来要动真格的了。
“起来吧,你那副摸样,傻子都看出是装的。”忍不住白了一眼贾诩,刘泰出声说道。别人不清楚贾诩,刘泰还不知道吗?在现代之时,刘泰对贾诩可谓是研究之深的,知道贾诩一身从没有因为任何事而动真色,如果眼下这么件小事就能把贾诩吓得不轻,那刘泰还真怀疑眼前跪着的贾诩到底是不是真人了。
“咳咳”
尴尬的咳嗽两声,贾诩老脸一红站起身来,对着刘泰拱手说道:“陛下慧眼独具,其实陛下心中早就清楚老兵们退役之后所做的事情,不过臣还是建议陛下此事还是缓缓为好,毕竟眼下南征在即,若对那些老兵处以重罚,很有可能会导致前线军心不稳啊。”
贾诩的神色很坦然,那双闪耀着奇色的双瞳仿佛看透了世界的一切,只是静静的站在那儿,不知为何,刘泰却感觉到所有的一切都逃不过贾诩的双瞳,甚至刘泰的内心
忍不住嘴皮扯了扯,摇了摇头,将那不切实际的想法抛到脑后。若贾诩真能洞察一切,那刘泰还真怀疑贾诩是不是“人”了其实每一个智者都有专属本身的特色,在每个领域都能发挥出让人无法想象的智慧,而贾诩或许就是天生为了毒和势而生,能看透别人无法明白的事情。
“文和,处置是绝对要处置的,动摇军心之言,朕还真是不相信了,那些退役下来的老兵,拿着朕的俸禄,享受朕赐予的优待,如果如此还不满足,那么朕留他们还有何用?”刘泰的语气很冷,给人一种站在冰天雪地里的感觉。
“不过朕也不能无情,毕竟那些老兵之所以退役,多是这些年朕东征西讨而留下的,朕不能
让人心寒。”
“这样吧,奉孝,你和灵隐二人趁此大战前夕处理好老兵的问题,若有严重者,可浊情处理。”刘泰没有给众人反驳的机会,直接一股脑的将心中的决定说了出来。此刻的刘泰,已经具备了君王所有该有的风范,那高高在上的威严,压的人喘不过气来。
“诺”
“请奏陛下,这些老将老兵中,有不少人掌握着地方兵权,若处理起来,难免会出一些纰漏之处,还望陛下赐下足够的权柄,否则的话,短时间内这件事情不好办啊。”东方绝这些年来越来越沉稳,大多时候都是保持沉默,不会去多说什么,可不知为何,此刻东方绝居然主动问刘泰要起权来了。
“恩?”暗暗皱了皱眉头,眯着双眼盯着东方绝看了好一会,刘泰点了点头,说道:“好吧,朕就赐你二人先斩后奏之权,凡是县尉以及县尉以下品级的官员,尔等都可主其生杀”
“不过朕可先警告你二人,切不可滥用此特权,否则的话,朕决不轻饶尔等”虽然语气中满含着杀气,可刘泰的话语听在二人耳中却那么的云淡风轻,仿佛一切事情都已不被刘泰放在眼中一般。
君王,永远也无法让人看透。
喜怒无常一怒血流千里,喜者苍生无量。
“臣郭嘉(东方绝)遵旨”
郭嘉与东方绝二人相互对视一眼,几乎同时对着刘泰拱手拜道。不知为何,二人看上去好像极为有默契,仿佛仅仅用眼神就已经交流好了一般。
“你们退下吧,朕想和文和好好聊聊”看了一眼郭嘉和东方绝,淡淡的出声说道。刘泰没心思去猜测二人心里打着什么算盘,就算是真有什么小九九,以郭嘉和东方绝的智慧也不可能让刘泰猜出什么。
此刻刘泰看上去好像有点疲惫,确实,在洛阳将近一年时间,刘泰可以说压根就没有休息过,即使体质过人,也会有吃不消的时候啊。
这一年时间以来,新攻占不久的司隶、三辅、西凉地区可谓百废待新,大大小小的事情都要刘泰做主,而刘泰为了不出什么纰漏,所有奏折必须要亲自看过,如此一来,导致刘泰在精神方面出了不少的问题。
刘泰不是一个喜欢埋在上书房中的王者
眼下的半壁江山是刘泰手把手打下来的,剩下的半壁江山,也即将成为刘泰的囊中之物,为了能确保南征战役不出问题,刘泰处理完了政务之后,还要处理军务,南征数十万大军各种物资都要经过刘泰的审批才可以下发,劳累将近一年时间,刘泰才终于明白,为什么历史上会出现那么多昏庸的君王
明主听上去不错,可有时候,明主这二字代表的是无数的汗水和勤劳。帝王在外人看来是那般的至高无上,可又
有多少人明白帝王的心酸?稍有不慎,就会被人说成昏君,荒唐帝王
步步艰辛
短短一年时间,刘泰彻底得明白了这四个字的含义当然,身为开业之主,刘泰就算懒惰点,也没有人敢多说什么。毕竟刘泰是君高高在上的君王如果事事都要刘泰来处理,那么北疆的百官又有何用处?
看着郭嘉和东方绝离开宫殿,刘泰站起身来,拍了拍衣袖上不存在的灰尘,缓缓走向贾诩,双眸带着一丝深重之色,边走边说道:“文和,朕想知道,在你心中,当今天下何人可称之为英雄”
贾诩愣了愣。看着刘泰向自己走来,贾诩的表情并没有什么变化之处。在刘泰绕过贾诩,走向偏殿的小门方向的时候,贾诩小心的踩着步伐,跟上刘泰的脚步,毕恭毕敬的躬身说道:“天下英雄何其多,臣怎能一一道来?不过陛下既然想知道,臣自然不敢不说。”
“聪明秀出,谓之英。胆力过人,谓之雄。”|
“英雄者,有凌云之壮志,气吞山河之势,腹纳九州之量,包藏四海之胸襟肩扛正义,救黎民于水火,解百姓于倒悬”
“自古以来英雄有多重意义,往浅着讲,只要是在战场乃指官场上亲手主导大事件,并且得到天下人敬佩的便可称之英雄。”
“而往深着讲,英雄乃指无私忘我,一心为国为民,为江山社稷之人,不知陛下想要知道的是那种人?”实在难以看出,贾诩居然有这种口才,只见贾诩跟在刘泰身后说了大半天,可就是没提到要点,仿佛在和刘泰打太极一般。
“你啊”回头撇了一眼贾诩,刘泰苦笑的摇了摇头。刘泰能明白贾诩的为难之处,按理来说,帝王者从来都是自认为天下只有自己一个算是英雄,尤其是刘泰这种开创大业之人。
可刘泰想要知道的却不是这个,因为刘泰自认不是英雄虽然说这些年来刘泰南征北战为整个大汉民族都立了下无法磨灭的功劳,可刘泰却知道,这些功绩都是凭着华夏千年苦难经历总结下来的一丁点知识而办到的。
前世刘泰不是科学家,今世不能为华夏子孙发明飞机,发明坦克。
前世刘泰不是艺术家,今世不能为华夏子孙留下让人永世难忘的避免。
前世刘泰不是政治家,今世不能为华夏子孙留下完美无缺的法律条案。
所以刘泰感觉亏欠,除了费劲全力给子孙们留下一个统一的江山,已经是刘泰最大的极限了
当然,这一切只是刘泰妄自菲薄,刘泰的功劳,何止一个江山可以比喻?无数贤明的举措,战力无双横扫四方的天赐军,以及各种各样新奇古怪的想法,都是未来华夏子孙的魁宝
刘泰真的不需要留下太多,只要留下
华夏不败的精神,那就是对华夏子孙最大的贡献了。恩,此刻的刘泰或许不明白,自己在百姓心中的位置,已经超过了历代先贤,仅仅那旷烁古今,确立民族信仰的祖教,就能使得刘泰万古流芳
“用不着顾忌,朕想知道你心中真正的想法,恩,不过把朕说进去,朕是不是英雄,任何人都没有资格说,让历史去评价吧,或许历史才能给朕一个真正公平的评价”走出宫殿,眼前出现一片小花园,只见刘泰眼神略带茫然的望着眼前的冬园景色,嘴中说道。
“微臣遵旨”
贾诩眼神带着一丝敬佩的看着刘泰,随后低头说道:“当今天下,算得上英雄的豪杰并不少,当然,其中大部分都乃一时之雄,想要与陛下相比,简直是天差地别。”
顿了顿,贾诩微微抬头看了一眼刘泰的反应,不过让贾诩失望的是,刘泰只是在前面慢慢的走着,神色没有丝毫变化。摇摇头,贾诩继续说道:“这些豪杰中,能称之为英雄者不过三四人”
“其中当为英雄之首者理为曹操”
“曹操此人虽多奸诈,可每行一事,必有特别的风格,比如徐州战役中,曹操明显占据着绝对的优势,可当听闻陛下即将南下,立马就收兵退回驻地,如此果断的风格,值得让人敬佩”
“当然,这一点也不过是让人敬佩罢了,真正能让曹操称之为英雄的是,曹操做事从不拖泥带水,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的风范更是被曹操使用的淋漓尽致将来陛下南征之时,曹操定会成为陛下最难缠的对手”
“而曹操之后当之为英雄者,有孙坚,有公孙瓒,也有袁绍,恩,刘备也算是一个吧,不过刘备此人虽有城府,也懂得放权,敢将生死完全交与臣子手中,但此人做事犹豫不决,太过顾虑声望,如此性格,注定了刘备未来绝对不会有什么大成就”
“而当陛下大军位于长江北岸之时,依刘备的性格,绝对不会做那殊死反抗之事,而从刘备大举进兵夷州就可以看出,未来江东对于主公来说,可谓伸手可得”
说到这里,贾诩看到刘泰的神色有点微微的变化,嘴角好像挂起一丝笑容,仿佛在嘲笑,有点不屑的感觉,但仔细看去,又有点模糊不清。摇了摇头,贾诩继续说道:“孙坚可为英雄此人每战必前,被世人誉为江东猛虎,而这些年来,孙坚南征北战,将蛮夷之地的交州都能收入治下,足以看出此子雄心。”
“不过孙坚虽然有雄心,可每当遇上与北疆冲突的问题上,都会有点放不开手脚,想来是昔年陛下给孙坚留下了太大的心理阴影。若陛下未来能讲孙氏收入麾下,解开孙坚心中的心结,那么孙坚的能力怕是不下曹操”
原本缓缓走着的刘
泰,听到贾诩说到这里时,突然停下来脚步,转了半个身对着贾诩笑了笑说道:“孙坚此人算得上英雄,不止如此,孙坚的儿子孙策也不弱于孙坚”
“不过在收复孙氏的问题上,朕还没有做好打算,孙氏是一群老虎,这群老虎只要还有领头人,那么就不是好对付的,当然,只要孙坚和孙策还有一丝为国之心,那么朕绝对不会为难孙氏”刘泰的话语让人有点捉摸不透,一下将孙氏说成老虎不好对付,仿佛要将危险消除在出现之前,可一下子又说不会为难孙氏。
更多到,地址第四百六十七章
华夏13年,二月初。
袁绍不是待宰的羔羊,怎么可能傻傻的坐等高顺数十万大军进入青州?不做一点小动作?若真如此,那么袁绍的末日也就不远了
在青州,袁绍有二十万大军
天赐军的数量在袁绍之上,所以袁绍很明智的放弃了临淄以外的所有土地,并且强行征召临淄城外的青壮入伍,因为早有准备,短短数天时间就拉起一支近三十万的“大军”
二十万加三十万,也就等于说袁绍坐拥五十万大军当然,这五十万大军的战力确实有点水了,不过在天赐军这种庞然大物面前,袁绍就算再雄才大略,也想不出什么好的办法啊。
只能用数量拖延时间
五十万大军在袁绍的命令下,封锁了临淄沿岸地区,保证了第一时间得到天赐军进入临淄范围的消息。与此同时,袁绍接受麾下谋士的意见,发出信函求救两淮的曹操,希望曹操能在合适的时间北上分散天赐军的注意力
唇亡齿寒的道理谁都懂1
恩,不过袁绍的想法有点痴心妄想了,如今天赐军在豫州地区虽然只有五万铁骑,可这五万铁骑的战力却是极为骇人的,曹操如果不先将颜良和关羽赶出豫州地区,绝对不敢轻易北上
当然,求救了和没求救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若袁绍一味自大,预想独挡天赐军,这定然会使得麾下各大军团出现间隙,那些个军官们都是有自己的思想的,怎么可能跟着袁绍去送死?而袁绍法出了求援信函,也就等于说临淄还有援兵出现的可能
有时候,只要有一点希望,那就有斗争下去的可能。
不过袁绍不可能只有这么一个后手,毕竟袁绍出自袁氏,极为精通合众连横之术。在袁绍的诸多安排下,青州、兖州以及徐州地区的门阀士族纷纷慷慨解囊,捐献出无数钱粮物资和家族私兵送往临淄前线,有了这么多家族的支持,袁绍有了一点点对抗天赐军的勇气
华夏13年,二月初五
就在天下人的目光全部放在豫州北部和临淄两岸之时,西征天赐军在黄忠的领导下,四个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