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以,程昱将严忠出使的鲜卑的这个大好消息隐瞒了下来,就是为了怕刘冯探听到虚实,而做出决断,坏了好事。
一切也正如程昱所料,刘冯在城中有暗探,而且为数不小。都在每天深夜的固定时间,将情报写在布匹上边,丢下城墙。
因为,城中的一切都瞒不过刘冯这一双可以通天彻地的眼睛。自然的,刘冯见到了,听到了城中气势的变化。
这一日,深夜,暖风徐徐,吹的人昏昏欲睡。
北城门外,汉军大营中军大帐内,刘冯披着披风,只着内衣跪坐在帅座上,手中正持着一块布匹,上边记载了城中的情况。
今日温暖,让人昏昏欲睡。刘冯也早就睡下了,但在即使是睡下了,也不能不理会局势的变化啊。
在得到了小吏有大事禀报之后,刘冯立刻起床,并观看了消息。
“困兽犹斗尔。”
刘冯丢开了布匹,冷冷一笑道。
对于程昱的意图,刘冯岂能洞察不了?怕是料定了严忠已经到达了鲜卑了,这才放出消息。认为是安全了,他再也没了可以阻击严忠的机会了。
以此来造就了此刻,士气的上升,大军再战的机会。可以说,程昱所作所为,都没有错,不仅没错,相反还算得上是谨慎,算得上是高明。
但程昱还是错了,他错就错在不知道。刘冯早就洞察到了草原这一个弱点,就在程昱派遣出了严忠出使鲜卑的时候,刘冯也在同时派遣了邓芝出使了匈奴。
严忠在鲜卑委曲求全,最终得以将鲜卑人利诱住了,打算参加这一次天下一统之战的时候。邓芝早已经出色的完成了任务,将匈奴单于于夫罗杀了,继而整合了匈奴人的力量,对鲜卑人发动了战争。
可以说抢占先机,足以打鲜卑人一个措手不及。就是这一份先机,就足以在匈奴,鲜卑之间的力量差距的情况下,在战争初期,得以占据上风。
将鲜卑人的力量耗在草原。
不用太久,几个月,几个月就足够了。而晋阳城中却有十六万大军,十六万张口啊,而且都是强壮男丁的口。
犹如一个巨大无比的黑洞,吞噬着口粮。几个月,几个月。程昱,高干之辈,又有多少粮食可以支持呢?
是以,刘冯谓之为“困兽犹斗尔。”
言语不屑,表情不屑,心中更是不当一回事儿。
此事是军中小吏负责,而此刻这小吏就站在刘冯的身前,神态恭敬,无比顺从的模样。这小吏只是庸才尔,他领会不到刘冯此刻的不屑。
第326卷第2613节:第一千三百二十八章困兽犹斗尔(2)
因为,朝着刘冯行了一礼,问道:“大将军,可是要召见贾诩,刘晔,董盖等众文武入帐商议?”
“扰人清梦也就罢了。这深夜让人惊醒,实在是耗损精力,有损寿命。这孤的文武大臣们,可都是金贵啊。”
刘冯看了一眼天色,再感觉了一下自己的情况,这深夜被吵醒,精神不算很好的样子。于是,张口说道。
言下之意,就是不必了。
而这小吏,却是觉得这是一个机会。是一个乘机劝谏,从而得以上位的机会。这敌军发生了惊人的变化,士气上升,岂能不警戒?岂能不郑重的召见文武大臣们一起商议?
心中有往上爬的念头,小吏的在这一刻仿佛是化作了直言敢谏的社稷之臣,深呼吸了一口气,而后勇敢的上前行礼道:“大将军,兵法云,骄兵必败。此刻,城中尚有十余万大军,就算有任何风吹草动,也不得不谨慎对待,更何况是士气大升的这种大变化。还请大将军莫要等闲视之,召见诸文武商议为妙。”
“直言敢谏,只这四个字,足矣。孤赏赐卿金三十,下去领赏吧。”刘冯洞察世情,又岂能不明白这小吏的心思?
庸才,就是一介庸才。没什么出色的,不过这直言敢谏,倒也不错。因而,刘冯张口赏赐。
“多谢大将军。”
顿时,小吏心下一喜,以为入了大将军的眼了,拜谢了一声,欢天喜地的下去领赏去了。
小吏离开后,刘冯就换了一副表情,他轻轻松松的起身走出了中军大帐。
今夜漫天星斗,明月当空,可以说是夜色甚妙。刘冯头顶夜色,南观晋阳城池,露出了一脸蔑视。道了一声,“困兽犹斗尔,孤视之如草芥。又何必郑重对待?”
此刻,暖风吹拂,实在是让人昏昏欲睡。即使刘冯精力充沛,也抵挡不住这样的诱惑,困意顿生。
“哈哈哈。”
因而刘冯哈哈大笑了一声,转而下去睡觉去了。片刻后,中军大帐内就沉浸了下来了。却是刘冯已经安睡,睡的还好生熟。
正如同刘冯所说,对于晋阳城池变化,不屑一顾,视之如草芥尔。真正的做到了心身如一,呼呼大睡的爽哉。
高干,程昱费尽心机,才将士气提升了。为了提升士气,高干振臂高呼,不知喉咙脆弱,乃至于声带撕裂。
但就算是如此,高干还是亢奋不已,为了提升士气,扭转局势这事情,夜不能寐。
而程昱更是重拾自信,乃至于锋芒更甚了。
可以说,二人是收拾好了一切,要与刘冯决一死战。要将整个并州的战争进行到底,有雄心壮志,大胆敢言。
语焉,鹿死谁手,尚未可知。
但他们的这一切,被刘冯得知,却换来了刘冯一声,困兽犹斗尔,孤视之如草芥。若是让他们知道,怕是要吐血三升。
继而破口大骂的。
但可惜,他们却是不知道。一如跳梁小丑一般,继续上窜下跳,显得非常意气风发。
可谓,可怜。
第326卷第2614节:第一千三百二十九章温水中的青蛙(1)
第一千三百二十九章温水中的青蛙
面对在高干,程昱的鼓动下,晋阳城中那高升的士气,刘冯的反应,就是不加理会,继续做着自己的事情。以严正的姿态,镇守大营,继续将晋阳城团团围住,以防备城中守军突围。
而以高干为首的晋阳一方势力,却是犹如一头发情的公牛,已经是亢奋的不行了。
毕竟,士气上升,就意味着有了再战的时机啊。
次日,阳光娇媚,是个大大的晴天。
而高干也例行公事一般的,率领了不少甲士,亲兵们巡视城池。就在前日,高干巡视城池的时候,所看到的还是一张张沮丧的脸。
心情犹如乌云密布,犹如狂风暴雨,犹如雷电交加一般的恶劣。但是此刻,他所看到的是一张张精神抖擞的面孔,一个个散发着滔天士气的士卒。
可谓威武不凡,威武不凡啊。
面对这样一队队巡城的士卒们,高干的心情一如今日的骄阳一般,充满了明媚的气息。
被汉军围困的这么多的时日内,高干也首次高高兴兴的巡视了城池,而后返回了刺史府。
不过,返回了刺史府之后,高干还是冷静不下来。正如那发情的公牛一般,全身血液沸腾,亢奋的不行。
“以如今声势,或可与汉军一战?”
终于,亢奋的久了之后,高干的心中不由自主的涌现出了这样一个念头来。这个念头一出现,连高干自己都吓了一跳。
但是最终,却是不可仰止的壮大了起来,使得高干的心中有一股跃跃欲试的冲动。
经过连年的血战,在歼灭了马腾,韩遂,打败了曹操,孙策,在将整个羌族化作了历史尘埃之后,整个汉军的强大,已经毋庸置疑了。
天下无敌,天下无敌啊。
即使是作为天下强军的燕军,魏军,吴军也不敢轻易与刘冯交锋,而在四国之中赵国的军队,也算是弱旅了。
所以,高干从来不敢出城与刘冯一战。
即使在自身有十万精兵的情况下,高干也不曾涌现出这样的念头。但是现在呢?现在城中十六万大军,就有燕国,魏国的强兵,又有十六万大军这个数量的优势,为什么就不能与汉军一战呢?
汉军才多少人,三万而已啊。
所谓自信能膨胀,到达一种让人盲目的地步。而此刻的高干就是处在这样的情况下,高涨的气势,自身又处在上峰的阶段。
这使得高干有了一种大可以拉出大军与汉军决战的信心了。
这个念头生出之后,就在高干的心中扎根了下来。在经过长久的决断之后,高干终于下定了决心。他深呼吸了一口气,下令道:“立刻召见程昱,于禁,荀方,沈雄,公孙敖等人入大厅商议大事。”
“诺。”
听到了高干的命令之后,侍立在门外的亲兵应诺了一声,立刻下去传令去了。过了片刻,被高干召见的程昱,于禁,荀方,沈雄,公孙敖等人就陆续的进入了大厅内了。
第326卷第2615节:第一千三百二十九章温水中的青蛙(2)
“高刺史。”
“刺史大人。”
在一声声不同的拜见声中,众人各自跪坐了下来。
在众人跪坐好后,高干抬起了头,环视了一眼众人,顿时也发现了一个可喜的情况,只见众人包括程昱在内,气色都要比前日,昨日好上了很多。
可以说,昨日比前日好,今日又比昨日好。可谓,气魄一日胜似一日,冉冉上升之局势,已经形成了啊。
在观察了一下众人的气色之后,高干心中决战之心也越发的强烈了起来。想着,高干深呼吸了一口气,继而张口说道:“而今城中士卒士气大振,求战之心,越发高亢了起来。时机已然成熟了,今日召见诸位前来,正要商讨出兵之事。诸位以为如何?”
顿时,一石激起千层浪来了。
自从壶关失守,自从河东战败之后,整个三国的大军,都垂头丧气,坐困晋阳,早就失去了进取之心了。
别说是与汉军决一死战了,即使是出城耀武扬威,都让人畏惧啊。汉军太强健了,犹如压在众人心中的一块大石啊,让人喘不过气来。
而现在高干却是首先突破了这股压力,说出了与汉军决一死战这种充满了盖天豪气的言语。
顿时,激起了众人心中的豪气。
对啊,此刻不正是好机会吗?士气高亢,大军磨刀霍霍啊。其中有燕国,魏国的精兵,又有人数上的优势。
胜算很大啊。
“刺史大人说的好。所谓机不可失,失不再来。此刻正是出兵攻打汉军的好机会啊。我提议立刻整兵备武,与汉军一战。”
高干麾下大将沈雄,甚是刚猛,听到了高干的提议之后,顿时表示了赞同。
“大军高亢,可堪一战。”
高干麾下谋臣,那与荀彧,荀攸同族的荀方也是在思索了片刻之后,狠狠的点了点头,充满了信心的说道。
“一战,一战使得我们北方三国在汉军的面前,成了丧家之犬一般,实在是让人气恼。这一次正好将汉军击败,撕成粉碎,以此找回面子。”
燕国大将公孙敖也不假思索的大叫道。
“汉军强大,就算是我等现在的士气高亢,可堪一战,怕是胜负也在四六之间。汉军四,我等六。但就算是我们战胜了汉军,也不过是保住了并州而已,并不能粉碎汉室。但若是我们失败了,不仅失去了并州,也将进一步的丧失优势,成为彻底的苟延残喘之辈。这风险太大了。”
曹操麾下大将,将略出色的于禁,在经过一阵深思熟虑之后,却是张口说道。
顿时,犹如一盆凉水一般,剿在了众人的头上,使得众人过于亢奋,犹如火烧一般的心情,冰冷了不少。
一样,也引起了众人的少许不快。
但是紧接着,程昱也开口了。
只见程昱非常冷静的分析道:“于将军说的对,目前来说,我们战胜了汉军,也只是保住了并州而已,失败之后,将会失去更多。风险太大,得不偿失。而且,我们现在处在上峰,只要严忠返还,我们的气势还将上升。可谓气魄一日胜似一日,还没到达顶峰。现在与汉军决战,实在是不是时候。等到了严忠返还,带回来了鲜卑人的消息之后。才是我们与汉军一战的时候。”
却是料定了鲜卑人回来,必定带动士气的进一步上升。看重了那个时机,要与汉室决一死战。
听了于禁的话之后,在座的众人都是少许不快。但是听了程昱的话之后,却是让众人都惊醒了过来。
让众人心中过于高亢的火焰,顿时熄灭了。
“是我太心急了,幸好有先生在,否则险些铸成大错。”尤其是高干,听了程昱的话之后,顿时冷汗直下,并连连向程昱道谢道。
“幸好有先生在。”
“险些坏了大事了啊。”
沈雄,公孙敖等人也是连连道谢,后怕不已。
“决战的机会会来的,诸位当凝神等待。”程昱见此笑道。
“诺。”
包括高干在内的众人,齐齐应诺了一声,表示了对程昱的支持。
“决战,不远了。”劝服住了众人之后,程昱深呼吸了一口气,心中暗道。自己却是热血沸腾了起来。
不过,他却是不知道。他又一次错了。
刘冯正是料定了城中包含希望的等待鲜卑人出手,从而不敢出城决一死战。想要采取温水煮青蛙的方式,将城中的士气耗光了。
也因此,将探子布置在了整个并州,封锁消息。
而现在程昱在等待永远也不会到来的严忠的消息,岂不正是落了刘冯的下怀?
决战之日不回来了,反而是死期将要到了。
到时候,程昱又是如何的一副自信呢?
哈哈哈。
第326卷第2616节:第一千三百三十章渐渐绝望(1)
第一千三百三十章渐渐绝望
兵法云,背水一战。在局势对我方不利的情况下,自断后路,以此来激励士气,凝聚出一种背水一战的决心,从而取得胜利。
刘冯料定了若是按照当初董盖的计策,必定使得晋阳城中绝望,从而让程昱等人背水一战,因为,刘冯没有使用董盖的计策。
而采取了温水煮青蛙的计策,反而将匈奴起兵与草原人厮杀的消息封锁了起来,给予程昱以希望,让程昱以为机会还在,不急,不急。
程昱中计了,他没能预料到,在他派遣严忠出去的同时,刘冯也做足了准备。从而一步错,步步错。
在高干心气高亢,准备决一死战的时候。以气势还在上升,还没有到达顶点为理由,将高干求战之心给扼杀了。
从而失去了最终与汉军决一胜负的机会。
所谓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正是此刻程昱的真实写照。
也难怪刘冯认为不过困兽犹斗尔,继而视之如草芥。实在是先一手,则步步胜啊。
而时间也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缓缓的流失了。城外的汉军,因为刘冯的命令,一方面对于城中守卒的士气高亢无动于衷,一方面则暗自戒备,以防备城中守军突围。
而城中的守军,则是在这等待之中,气魄一日胜似一日,仿佛是没有顶点一般,士气节节攀升,军心日日凝聚。
而这样的情况使得高干,程昱等人欣喜不已,对于自己的等待观望,也越发的坚定了起来。
认为决战的日子在未来,而不是现在。既然今日的士气一定高过今日,明日的士气一定高过今日。
那为何不继续等待呢?
于是,局势就一直这么僵持着。
但是汉军有僵持的资本,因为整个大汉朝不仅是军队强盛,隐隐有天下无敌的气概,连本身的疆域,地盘都治理的非常的好。
益州的成都平原,汉中平原,荆楚的富足,都为汉军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粮食。而东方的四国呢?
穷兵黩武,境土内荒草遍野。
可以说非常非常的糟糕。若只是这些也就罢了,更加严重的还有呢。因为就算是境内的情况非常的糟糕,但至少还能挤出粮食,供给大军作战之用。
但是偏偏目前晋阳城,被困在并州,而并州又失去了壶关等重要关隘,而草原粮道,又迟迟没有消息。
晋阳城中十六万张口,如同嗷嗷待哺的婴儿,每天要吃海量的粮食。在这样的情况下,随着时间的过去,整个晋阳城中的粮食储备直线下降了。
很快,就下降到了危险的地步。
而与此同时,鲜卑人控制草原,使得粮食南下的消息迟迟不来。希望没到,自身又陷入了危险的地步。
这使得晋阳城中的情况,出现了惊人的变化。一直以来都在上升,有一种气魄一日胜似一日气概的气势,出现了盛极而衰的情况,并且急转而下。
好不容易提升出来的气势,下降的速度让人瞠目结舌。很快,就下降到了那一日高干鼓舞士气之后,士气大振,准备战争的时候,还要低一些的地步。
第326卷第2617节:第一千三百三十章渐渐绝望(2)
也就是说,在经过了这段时间的等待之后,气势不仅没有上升,反而下降了。这段时间算是白白的过去了。
在这个时候,其实晋阳城中的一方,并没有机会。现在的士气虽然下降了,但还算是高昂,若是在这个时候选择出兵,则鹿死谁手,未必可知。
但是偏偏,这个时候,程昱,高干等人都出现了一种赌徒的心态。
在那一日经过了高干的士气提升之后,高干决定出城一战,但是那时候他们没有选择出战,而是选择等待。
而现在的士气比那一日还要低劣一些,若是这个时候选择出战,岂不是还不如那一日?既然那一日都没有出战,那么现在出战,实在是损失大了。
在这样的心情下,晋阳城中上层的心中,对于鲜卑人的寄托,越发的希望巨大了起来。非常非常的渴望,鲜卑人的消息到达。使得士气大振,继而出城与汉军一战。
正就是刘冯所预料到的,给予希望,于希望之中,慢慢的将晋阳城池的士气耗尽,犹如温水煮青蛙一般,将晋阳城中十六万大军,程昱等一干□□们于温水之中,缓缓的加温,直到最终没了反抗之力,被煮熟了。
局势就这么一步步的朝着刘冯所预料到的方向发展了。最终,晋阳城中的士气,已经下降到了一种可怕的地步了。
不仅回到了那一日高干鼓舞士气之前的地步,还隐隐有些下降了。
因为随着时间的过去,粮食的储量进一步减低的情况终于隐瞒不住,暴露了出来。士卒们知道自己快要没有粮食吃了,又岂能不士气下降?
又岂能不动摇?
可以说,到了现在的这一步,城中守军已经失去了反抗的最佳时期了,即使是反抗,怕也是下场凄惨了。
若是继续守城,顶多是被煮熟了,多少还能留下个全尸。若是反抗,出城一战,必定尸横遍野,只剩下残肢断臂。
一股子绝望,终于开始弥漫了出来。
这一下,不管是上层,中层,还是下层都已经绝望了。
这一日,天上乌云盖日,并下着绵绵小雨。要知道,就算是以前,守军们士气低落的时候,都还是阳光普照。
但是最近,却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