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奋斗在初唐-第47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仅仅用了两天的时间,无论是真心实意投诚,还是虚以委蛇阴奉阳违,三十名领军校尉中十有八九人数已然向郭业投诚。

郭业坚信,只要再给他三个月的时间,他一定能将领军卫左右两卫经营得铁板一块,严丝无缝水泼不进。

又在领军卫府忙活了一个白天,直至天黑,郭业才离开卫府衙门。

不过他却没有直接回家,而是趁着天黑身后无人盯梢去了一趟卫国公府邸,深夜拜会了一把李靖。

在卫国公府的书房中,郭业与李靖密谈了许久许久,至始至终就他们二人,没让别人靠近半步,直至东方鱼肚白,天蒙蒙亮时,郭业才从卫国公府的后门悄然离去。

离开卫国公府后,郭业径直回家,本想补个回笼觉,可惜时间已经不够。

因为一会儿他便要上早朝。

今天正是李渊让荆王传来命令的第三天,所以今天的早朝他不得不去。

按照李渊的要求,他今天要在早朝上发出自己的声音,附议重新册立李承乾为太子储君的提议。

而且他也很好奇,他要看看到底是谁代表李渊和鲁王等人向李二陛下提出重新册立太子让承乾复位。只要是谁领头提议,那么这个人就是李渊安排在朝堂中的暗棋,也许还是安插在三系中的那根钉子。

这人到底是谁?

郭业非常非常感兴趣。

随后,他草草洗漱了一番,卸掉头盔铠甲和佩刀,换了一身冕服,这是专门为上朝准备的行头。

而后又匆匆让下人备好软轿,进宫上早朝。

进宫之后,已经有陆续的官员朝着勤政殿的方向进发,路上郭业撞见了刚升迁至礼部尚书的褚遂良,还有马元举、孔颖达等人,当即结伴而行前往早朝大殿。

行至大殿白玉台阶前,郭业耳中传来隆隆的晨鼓和清脆悦耳的钟声,这是早朝要开始的钟鼓之声。

一时间,大殿门口人潮涌动,一个接着一个的朝中大臣,朝着大殿内鱼贯而入……

当所有臣工都各自找好自己的位置站好分成两排之后,李二陛下才在董顺及一干内侍宫女的簇拥下姗姗而来,坐上了龙庭,接受着百官的朝拜。

郭业并非第一次上早朝,对这些繁文缛节的东西早已见怪不怪了。

接下来,顺公公自然还是依照老规矩,在李二陛下的授意下扯起公鸭嗓子一通喊:“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顷刻间,各部大臣们便纷纷站出来,汇报着今日需要找皇帝商榷的事情。

不是哪里大雪连天需要朝廷赈灾,便是哪里地方有瘟疫需要朝廷调拨银两及时解决,不过对于李二陛下而言,貌似这些都是鸡毛蒜皮的小事。

三下五除二,他便游刃有余地做出了应对处理之策。

差不多各部官员都汇报完事情之后,郭业默默算了一下,这个早朝已经足足耗掉了一个半的时辰。

难怪都将皇帝忙碌称之为日理万机,的确一个人决策着这么大一个帝国的所有重大事情,能不忙吗?

郭业眼瞅着早朝就要结束,可是那个提议重新册立李承乾复太子储君位的人还没出来,情不自禁间,他有点着急了。

奶奶的,这人到底是谁?

他悄悄抬起头来打量着满朝文武,寻觅着这个人到底是谁。

长孙无忌?

百分百不是!

不然的话,李渊之前就不会借着殷天宗之死坑他一把了,而且如果是长孙无忌的话,李渊又何苦要谋害殷天宗,将领军卫大将军一职空缺出来由自己接任?这不是多此一举吗?

同理,肯定也不会是房玄龄、唐俭等天策府一系的死忠铁杆成员。

魏征、韦挺?

也不太像,这些人李建成的旧臣,压根儿就恨死了李渊罔顾故主建成之死,哪里还会听李渊摆布?

秦叔宝、程咬金?

也不会是他俩,因为这两人虽说跟长孙无忌等人有着天策府旧臣的关系,但绝对不会听李渊摆布而算计李二陛下,因为这两人与长孙无忌、唐俭等人不同。

至于孔颖达、褚遂良等人,那就更加不可能。

如果是他们,郭业身为士林清流系的灵魂人物,又怎会不知道这个情况,他们肯定会提前与自己通气。

那到底是谁呢?

郭业暗暗地筛查着朝堂上的这些人……

退朝在即,顺公公又依照约定俗成的规矩喊了一通:“皇上问诸位卿家,还有军国大事需要请奏吗?有事启奏,无事退朝哩!”

就在这时,突然朝堂中出现一人,拱手拜道:“陛下,臣有事启奏。臣有一件关系到大唐江山,关系到社稷稳固,关系到基业千秋的大事要启奏!臣,恳请陛下为了大唐江山能够千秋万世,而重新册立太子储君!”

郭业立马将目光落在了这个最后跳出来的人身上,暗道一声,奶奶的,你可算跳出来了!!

原来是他?

啧啧,真没想到啊,李渊安插的这根钉子,竟然会是他!!

看着对方依稀有些眼熟的背影,听着对方隐约熟悉的声音,郭业虽没看清这个人的容貌,却已经猜出了此人到底是何人了。

第999章好算计

看着熟悉的背影,听着耳熟的声音,郭业将满朝文武都筛查了个遍,才发现独独漏了他。

没想到啊,真是没想到,他竟然会藏得这么深。

原来李渊安插在朝堂的那根钉子并非郭业印象深刻之辈,而是——

璐国公侯君集!

侯君集,因玄武门事变而平步青云,在这次血腥屠戮的政变中,除了李世民之外,获利最大的赢家就是他。

如今年仅四十岁,便爵封璐国公,官至行军总管,与秦叔宝、李绩、程咬金等人平起平坐,成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在郭业认知的历史轨迹中,后来率领大唐军队灭薛延陀、灭高昌国的大功臣,正是侯君集。

经此平定灭两国之后,侯君集在军中的威望一时无两,直追军神卫国公李靖。

可惜这厮就是一个头生反骨的魏延式人物,欲壑难填之下,放着无限风光不要,放着大好日子不过,竟然暗中与时为太子的李承乾眉来眼去,蠢蠢欲动。

终于,在贞观十九年,兵权在握的侯君集和不甘寂寞的李承乾联手干了一件蠢到家的事儿——谋反!

密谋篡位,欲图弑君,改天换地。

不过莹虫岂能与皓月争光?

最终的结果,当然是李承乾被废被逐,而侯君集则落了个满门抄斩,株连九族的下场。

最后还是李二陛下心慈手软,怜悯侯君集过往的功劳,给侯氏一门留下了一个男丁,为侯君集收尸入土。

同样,侯君集的这桩事也再次证明了一个亘古恒存的道理,那便是:不作死不会死!

……

……

此时,郭业再看站出朝班进言的侯君集,见着这位以血腥政变而发迹起家的璐国公,暗暗摇头叹息,真是狗改不了吃屎啊,这厮估摸着这次又想借着李渊复辟的这阵东风,来大捞特捞上一笔。

侯君集,呵呵,还真是一个不作死不会死的家伙!

随后,他将目光从侯君集的背影飞速转移到了高高坐在龙庭之上的李二陛下身上,他倒要看看,李二陛下对于一会儿侯君集提出之事是什么态度,会如何应对。

只见李二陛下微微一笑,和声问道:“原来是侯爱卿啊?说吧,朕倒要听听到底是什么事情值得侯卿你如此郑重其事,在朕的印象里,侯卿从来都是谨言慎行,很少有如此危言耸听的时候哟,哈哈……”

“皇上!”

侯君集一脸郑重地又是拱手拜道:“正所谓国不可一日无君,同理,我大唐的千秋基业若要万世传承,亦不可再空悬太子储君之位。所以,臣恳请皇上收回之前的成命,重新册立承乾殿下为太子。”

此言一出,顿时满朝皆惊!

重新册立储君,起复废太子李承乾?

一时间,朝堂之中泛起纷纷议论的嗡鸣之声,郭业从朝中大臣们的脸上表情可以看出,侯君集的这番话委实将他们雷得不轻。

朝堂上,群臣交头接耳,低声议论,交换着彼此心中的意见。

龙庭上,李二陛下刚才还笑眯眯的表情已经荡然无存,脸色凝重看不出喜怒,但眉宇间的阴郁还是出卖了他内心的真实想法。

怒,愤怒!

恨,怨恨!

李二陛下一言不发,盯着侯君集的眼神中几近迸火,心中咒骂不已:大胆侯君集,朕废了太子才多久?你却重提旧事惹朕不快,还欲要让朕恢复承乾的太子之位,哼,君无戏言,岂容你说收回成命便收回成命的?

随即,李二陛下挥挥手,强压着心中的不满挥挥手,淡淡说道:“承乾身为太子这么些年,却毫无建树,更是德行有亏,已经不足以担当储君重任。好了,恢复承乾太子之事休要再提了。”

显然,李二陛下对李承乾已经失望透顶,没有丝毫回旋的余地了。

可是今天的侯君集一反低调寡言的常态,貌似要学魏征死谏一般,猛然屈膝跪下伏地拜道:“皇上,承乾殿下年纪尚浅,偶有犯错也是难免,正所谓知错能改善莫大焉,臣叩请皇上能够给殿下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

说罢,侯君集连连磕头在地,发出噗噗的闷响。

这一幕让满朝文武大臣分为惊诧,他们怎么也没想到一向低调寡言的侯君集会对李承乾这个废太子如此忠心,对拥立承乾复位太子之事如此上心。

一时间,真是跌破了众人的眼珠子。

任谁都没想到,侯君集竟然也有魏征的这份拗劲儿。

尤其是身为天策府旧臣系带头大哥身份的长孙无忌,在他印象里,侯君集一向都跟自己的外甥李承乾都没有什么交集,没想到为了外甥李承乾能够重回太子位,侯君集居然会如此不顾君前触怒皇帝妹夫。

虽然他很诧异侯君集为何不跟自己商量一下今天这一出,好歹他侯君集也算是天策府一系的成员,连上朝之前通个气的功夫都没有吗?

为此,长孙无忌的心里略微有些生气。

不过他身为李承乾的亲娘舅,他一向都是支持外甥李承乾将来继承皇帝宝座,承继大唐国祚的。

对他而言,外甥李承乾如果能够重新恢复太子储君之位,重新被立为大唐帝国的继承人,那是再好不过了。

就冲这一点,他对侯君集再有所不满,那也必须支持。

随即,他冲房玄龄、唐俭等人使了使眼色,紧接着跪在地上冲李二陛下拜道:“皇上,璐国公言之有理,储君之位至今仍在空悬,于江山社稷不利。请念在承乾年纪尚轻的份儿上,给他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吧。”

唰唰唰~

房玄龄、唐俭等一众天策府旧臣系的大小官员纷纷跪地,齐声喊道:“长孙大人言之有理,臣等附议璐国公。”

这下,李二陛下的脸色瞬间铁青一片,僵在了那里一时无话。

郭业见状,猛然醒悟过来,忍不住暗赞一声,李渊这头老狐狸还真是好算计啊,绝对是吃准了长孙无忌的性子。因为只要侯君集一站出来提议恢复李承乾太子位之事,长孙无忌于情于理于公于私都会一定支持,百般响应。

吃定了长孙无忌这个领头羊,那就是吃定了天策府一系,因此天策府旧臣系的大小官员势必都会附议。

郭业由衷地叹服一声,厉害,真是好算计!

而此时,魏征和韦挺等人亦是彼此面面相觑一番,虽然他们跟李承乾扯不上干系,但是他们一想到李承乾这个李二陛下的长子,就不免想到了身为李渊长子的李建成,从这一层面来看,李承乾和李建成有很多相似的地方。

他们身为李建成的遗臣,难免会有几分兔死狐悲同病相怜的感觉。

而且,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讲,立太子之事都是对江山社稷都是功在千秋。

因此,他们彼此眼神交流一番后,最终亦是随波逐流,齐齐跪地,山呼:“求皇上收回成命,给承乾殿下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吧!”

顷刻间,朝堂三系中已有两系赞成了重新拥立李承乾为太子之事,局势变幻莫测,让李二陛下好是一阵心中窝火却无言以对。

这时,他将目光对准郭业和孔颖达所在的士林清流系,眼神颇为复杂地看着孔颖达和郭业,一语双关地问道:

“孔卿,郭卿,你们二位璐国公的这个提议是否妥当?唉,承乾德行有亏,委实难当太子重任。而且朕如今正是春秋鼎盛之年,这太子储君之事是否过几年再议?届时,朕膝下的皇子都逐一长大,再选一德才皆备的皇子来担当这太子储君,是否更为妥当呢?”

唰唰唰~

霎时,随着李二陛下的话音落罢,满朝所有人的目光亦统统转向士林清流系的官员身上。

确切地说,是所有人的目光地集中了郭业身上,而忽略了孔颖达的存在。

因为在场诸人,谁都知道如今的士林清流系名义上是孔颖达和虞世南领衔,但真正挑大梁的却是郭业。

因为,郭业是士林清流系的灵魂人物,更是士林清流系凝聚人心的一杆大旗。

郭业当即就有了一种万众瞩目的感觉,他瞟了一眼孔颖达,发现这老大人竟然闭目养神,呼吸均匀,尼玛的,真是不长心啊,居然在这时候假寐起来。

这下倒好了,郭业顿觉所有的压力都扛在了自己一人的肩膀上。

“咳咳……”

他清咳两句,正想着该如何婉转地说出自己的意思之时。

突然,跪在地上的侯君集突然扭过头来,遥遥说了一句:“在下虽未与平阳郡公有过接触,但侯某却深知,平阳郡公郭大人识大体顾大局,乃是公忠体国之辈,绝对不会罔顾江山社稷和大唐的千秋基业。”

唔?

郭业眼中闪过一丝精芒,心中甚为厌烦地哼道,侯君集,你这是在替李渊敲打老子吗?

第1000章你我不是一路人

郭业很细微地观察到,在侯君集扭头回眸的刹那间,这厮嘴角噙笑,弯起一抹诡诈的弧度。

很明显,侯君集在替李渊传话警告自己,话中暗藏几分敲打的意味。

欺人太甚!

郭业顿时有了一种受制于人的屈辱,心里窝火又憋气,差点没当场发飙起来。

不过一想到如今关鸠鸠和王伯当的小命还被人攥在手里,郭业又立马冷静了下来,暗暗告诫着自己,忍着……忍着……别冲动,小不忍则乱大谋!

紧接着,他的脑中浮现起昨夜在卫国公府和李靖密谈的内容,整个人渐渐松弛了下来,将那团邪火给深深地藏匿进了心底最深处。

随后,他深呼吸了一口气,缓缓从朝班中走了出来,在满朝文武百官的瞩目下来到朝堂正中央,就紧挨着侯君集。

显然,这个时候李二陛下是希望郭业再次站出来,继续保持着与长孙无忌唱反调的一贯传统,大声吼上一嗓子:不同意!

抱着满怀的期待,李二陛下将目光投向了郭业。

只见郭业清了清嗓子之后,作揖说道:“皇上,微臣觉得璐国公这人看着挺道貌岸然的,不太喜欢他这的钻营性子,所以与他没什么交情,也羞于此人为伍!”

此言一出,李二陛下的脸上终见笑容,因为郭业这几句明嘲暗讽侯君集的话,此时听在他的耳中,当真是解气。

他也是暗斥自己瞎了眼,千算万算唯独算漏了侯君集会跑出来给自己添堵。

而郭业这番话说出了,朝堂诸人皆是一阵神情变化,看来郭业是不会赞成这个提议了。

就连侯君集都未曾料到郭业会这般说,他与郭业往日无怨近日无仇,却没想到对方竟然会在大庭广众众目睽睽下,在如此庄重肃穆的朝堂上,如此挖苦讥讽自己。

他心里不禁一慌,看来,太上皇百密一疏,错看了郭业啊。

倏地,他脸色骤变,眼中透着怨毒地盯着郭业,喝道:“郭业,你敢如此羞辱于我?”

“别急啊,侯大人!”

郭业摆摆手打断了侯君集的当场翻脸,笑道:“你不是问我的意见吗?我还没说完呢……”

小小挖苦损了侯君集一把,郭业只当是报复了对方刚才那副小人嘴脸,立时间他的心里也舒服多了。

紧接着,郭业趁势继续向李二陛下说道:“皇上,尽管璐国公此人低劣不堪,臣非常非常不待见这人,不过今天他说的话倒是在理。太子储君之位的确不能久久空悬,所以臣恳请陛下给承乾殿下一个洗心革面的机会,恢复他太子储君之位。”

轰~

这话一出来,当真是一个大转折,顿时朝堂之上的众臣又是纷纷议论起来,就连闭目假寐的孔颖达都睁开了双眸,怔怔地望着郭业,委实吃了一大惊。

李二陛下误以为自己听错了,又加重声音询问了一句:“郭卿,你是说你也赞成璐国公的提议?”

郭业不置可否地点头应道:“是的,皇上。臣郭业,附议!”

既然郭业已经表了态,士林清流系的大小官员们岂能袖手旁观,在满腹狐疑的孔颖达带领下,一系官员统统跪地,山呼万岁,口称附议。

一时间,龙庭之下朝堂之上,文武百官再次出奇地配合,山呼万岁,请李二陛下给承乾殿下一个机会,恢复其太子储君之位。

这下好了,李二陛下原以为能从郭业口中听到自己想要的话,从而破了眼下朝堂的局面,谁知朝堂三系势力都赞同了侯君集的提议。

此时,尽管他是一国之君,但又如何能够独断乾坤?如果朝中没有一个大臣赞成自己的决议,那就不是独断乾坤了,那叫刚愎自用。

俨然,李二陛下被臣子们架到了火上烤,烧得他满脸通红,一时间根本没了退路。

如今只有一条路,那便是同意侯君集的提议,遂了满朝文武的心意,好就坡下驴挽回一点颜面。

此时,他心中痛恨死了给他出难题的侯君集,怨恨死了率先附议的长孙无忌,房玄龄,魏征等人,当然,令他最最憎恨的就是郭业这孽障。

没想到啊没想到。

李二陛下心中痛心疾首地暗呼着,郭业,枉朕如此看重你,信任你,你却在最后关头助纣为虐,临阵倒戈,陷朕于无路可退之境。

郭业这时自然猜得出来李二陛下的心情如何了,肯定是除了满腹恨意之外,内心中还充斥着无尽的失望。

他猜得没错,李二陛下除了恨意难消之外,还有无尽的失望。

只见他摇摇晃晃好似非常疲累似的地站起身来,有些无奈地甩了甩袍袖,冲群臣意兴阑珊地喊道:“都起来吧,你们都是大唐的忠臣,都是为了大唐的千秋万世,是朕枉作小人了,是朕枉为人父了。众卿,都起来吧,朕,就遂了你们的心愿吧。”

这话充满了凄凉,更充满了无奈,听得郭业心里一阵发酸。

对此,郭业不敢当堂解释,更不敢抬头问心无愧地直视李二陛下,他心中只能默默地念叨一句:皇上,请原谅,臣有臣的苦衷,不过暂且请您忍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