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治点了点头,道:“老师的意思是让朕眼不见不净?这个法子好是好,但南洋群岛离大唐又太近了。现在当然没问题,但到了后世,那些王国实力渐强,有人想着谋反怎么办?”
郭业道:“如果中土自己不乱,南洋诸国实力再强,也难与中国争锋。如果真的天下大乱了……有没有南唐诸国作乱,对于皇室来说又有何不同?”
他顿了一下,又继续道:“以往改朝换代,前朝血脉一般会被斩杀殆尽。您提前把一些皇室成员分封出去,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天数轮转,李家后世子孙统领南洋诸国再次君临天下也未可知。”
李治沉吟了半晌,道:“有道理!那就依老师所言,封建南海!不过……”
“您又怎么了?”
李治道:“听老师一席话,朕胸中块垒已消,愿意继承皇位,兴我大唐。不过,我还有最后一个问题如鲠在喉,不吐不快。如果老师能够圆满解答,那就更好了。”
郭业道:“什么问题?”
“我大唐传至现在,已历三帝。高祖、父皇和朕。高祖乃开国之君自不待言,父皇是经过玄武门之变才登临皇位,朕的继位过程同样惊心动魄。难道就没有一个办法,让皇位和平交接吗?”
郭业想了一下,道:“有三个办法。”
“三个?老师真是博学多才,还请为朕细细讲来。”
郭业道:“其一,除了太子之外,其他皇子尽皆不准读书,不准参政。这样的话,太子之位稳固无比,会减少很多纷争。”
李治摇了摇头,道:“那万一太子遭了不测呢?岂不是皇位就没有合适的继承人了,不妥!不妥!”
“还有第二个法子,皇帝生前不立太子,遗诏放在皇宫的正大光明匾之后。待皇帝去世之后,再由宰相取出遗诏当众宣读。”
“呃……这个法子倒是好些。但人心叵测,到了关键时刻,群臣未必会按照遗诏行事呀。说不得,到了最后还是要兵戎相见。”
郭业道:“那就只有第三个法子了。皇位之争之所以如此残酷,就是因为这里面涉及的利益太大了。如果把皇帝的权力变小,应该就没那么多人争了。”
“把皇帝的权力变小?您这话是什么意思?”
郭业轻咳一声,把当日与房玄龄等人商定的议会制度讲了出来。
最后他说道:“这样不仅能让皇位交接的顺利,还能把朝政受昏君的影响降到最低。实行这种制度,就是真的出现千年王朝微臣也毫不奇怪。唯一不好的地方,就是皇帝没那么尊贵了。”
李治听完了第三个方法,脸真如万花筒一般,惊怒喜哀惧轮番出现。
最终他长叹一声道:“朕算是想明白了,甘蔗没有两头甜。要么天子至高无上却战战兢兢如履薄冰。要么就得放下权力换得万世太平。”
“那陛下要如何选择呢?”
“我?”李治苦笑道:“朕现在也难以抉择。不过好在朕还年强,有的是时间来考量。”
“那现在……”
李治起身,拉着郭业的手,道:“老师,请随朕一起接受群臣的朝拜吧。”
“啥?”郭业后退一步,道:“你这是想坑死老师吗?”
李治哀求道:“只此一次,下不为例。马上就要改封您为东华王了,您总得给我个机会表现出尊师之意吧?要不别人还以为咱俩闹什么矛盾了呢?”
“说得也是,那就依陛下所愿。”
吱扭扭~
门开了,一缕阳光照进了密室,给这间房子带来了勃勃的生机。一股清新的空气流入,令人心旷神怡。
“老师,请!”
“陛下,您先请!”
李治在前,郭业在后,出现在了群臣的眼前。
“参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参见秦王千岁,千岁,千千岁!”
群臣齐齐拜倒,恭贺之声响彻云霄!
贞观十九年八月初三,唐太宗李世民驾崩于九嵕山九连殿。太子李治于陵前即位,改元永徽。
同日,他下了登基以来的第一道圣旨,把郭业的爵位由秦王改为东华王,把郭业的官职由剑南道大总管改为尚书右仆射,令其主持尚书、门下二省政事。
历史又翻开了新的一页……
第2144章永徽纪事之扶桑女皇
永徽二年,七月二十八。
扶桑九州王朝的首都大宰府内,烈焰熊熊,喊杀之声不绝于耳!
虽然看起来激战正酣。但交战的双方都明白,城门一破,大局已定,战争的结果再无悬念。
换句话说,九州王朝完了!
城外的一处高地上,有一对璧人按剑而立。
男的看年纪不过三十来岁,相貌英俊,双目有神,由于长期身居高位,更有一股特殊的气质在身,不怒自威。
女的看模样似二十许人,清丽脱俗飘飘欲仙,如果有一个看过八七年版的《倩女幽魂》的现代人穿越而来,见了她的模样说不定会脱口而出“小倩”!
不用问,这二人正是大唐东华王郭业和他的小妾上川梅子。在他们二人的周围,三千甲士整齐肃立,层层护卫,鸦雀无声!
“报!”忽然,远处有一骑飞奔而至。一员小校跳下马来,紧跑几步来到了郭业的面前,道:“启禀东华王,扶桑朝廷请降!”
郭业道:“不是告诉你们了吗?扶桑屠戮我大唐水师,罪无可赦。此次作战,所有皇室成员尽皆可杀不留活口。何必理会他们的投降要求?全杀光了不就行了?”
“可是……前来请降的并非是扶桑皇室成员呀。”
“那是谁?”
“据说是扶桑的宰相叫做苏我马子。”
“苏我马子?”郭业眉头一皱,想起了自己的大仇人,在空空岛上杀死秦四娘的罪魁祸首苏我连子。这两个名字听着挺象,不知他们是什么关系,道:“那把他带过来吧。”
“喏!”
不到半个时辰,有一个扶桑老者被带到了郭业的面前。此人跪倒在地,道:“下臣苏我马子参见东华王!”
“你是苏我马子?”郭业惊奇地问道。这个人对于郭业来讲可不陌生。他正是上川梅子的老干爹,大智教的老教主!
苏我马子道:“这一晃有十来年了吧,想不到你们二人今日会再次相见。现在您平步青云成了东华王,而老夫却要沦为阶下囚。说起来真是造化弄人世事无常。”
郭业道:“你找我有什么事?看在梅子的份上,我可以对你网开一面。”
苏我马子摇了摇头,道:“国事至此,老夫早已把自己的生死荣辱置之度外。今日前来,只为国事。”
“什么国事?”
苏我马子把一个木盒高高捧起,道:“首先,老夫要送您一样礼物。”
上川妹子上前一步,挡在了郭业的面前,道:“义父大人,您最好别轻举妄动!”
“梅子放心,这里面没什么古怪。”苏我马子苦笑着把盒子打开,道:“里面是舍弟苏我连子的人头,他得罪了秦王千岁,当有此难。”
有甲士上前,把盒子接过来仔细查验,见没什么古怪,就送到了的郭业面前。
郭业确认了此人正是苏我连子,就摆了摆手,命那甲士把盒子拿开。
然后他说道:“老教主此来不光是为了送这颗人头吧?”
“当然不是。老夫还带来了朝廷文武百官的一个请求。”
郭业冷哼一声道:“事到如今,莫非你们以为自己还有资格和我谈条件?”
苏我马子正色道:“这不是条件,只是一个小小的请求。您答应也可,不答应也可。”
“既然答不答应都可以,我为什么要答应?”
“您下达的把皇室成员全部斩杀的命令,我们都听说了。但其他人,您总不会也都杀了吧?”
郭业道:“当然不会,我又不是杀人的魔王。”
“那就好,如果您答应老夫这个请求的话,我们这些幸存的人,会向您献上无限的忠城。无论您要钱要物还是要人,我等当竭力筹办。”
“我要是不答应你们这个要求呢?”
“那我等还是不敢违抗您的命令。但以东华王的聪明,应该明白主动和被迫的区别吧?另外,虽然我们这些大臣都感谢东华王的不杀之恩,但下民愚氓,说不定就会……”
郭业寒声道:“怎么?莫非他们还敢反抗不成?”
“您武功赫赫,他们当然不敢造反。但他们跑了可咋办?没有了这些下民,我等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为您筹办钱物的能力恐怕要大大下降。”
“跑?他们能跑去哪?”
“在奈良地区,我们扶桑还有一个国家,自称大和。恐怕那些小民会投奔大和朝廷。”
到了现在,郭业早就想明白了,所谓的扶桑天皇万世一系,其实是很有水分的。
以大唐年间为界,前面指的扶桑朝廷实际上就是他所攻灭的九州朝廷。
在历史上,九州王朝援百济,与大唐在白江村一场大战,全军覆灭。如此结果直接导致了这个政权的灭亡。
其后,奈良的大和朝廷兴起,继承了九州朝廷的遗产,连天皇的名号也一并继承了。
最终成为了中国的心腹大患。
算起来,还是唐朝帮了大和朝廷的大忙。要不是大唐消灭了九州王朝的主力部队,说不定再过几十年,扶桑内部就要杀个尸山血海了,鹿死谁手也未可知。
郭业穿越而来,自然不会让大和朝廷白白捡了这便宜。
他冷笑一声道:“好叫老教主得知,本王出征扶桑,不仅仅要灭了九州朝廷,就是大和朝廷也要一并剿灭!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我看那些小民往哪跑?”
“您不能不讲道理呀!”
苏我马子大叫道:“得罪您的是九州朝廷,关大和朝廷什么事?无故诛杀,您这是不仁!这是暴虐!您不顾圣人的教诲了吗?你们大唐还讲不讲上国风度?”
郭业白眼一翻,道:“我就是不讲道理了!怎么着吧?我为刀俎,扶桑为鱼肉,你有意见?有意见也没用!屠夫何必考虑羔羊的想法?”
苏我马子闻听此言,面色惨淡,恨声道:“既然您这么说,我扶桑义不受辱,也只能战到一兵一卒了。东华王,我告诉你,扶桑立国已有千年,你们大唐想一口吞下,没那么容易!”
郭业不慌不忙地说道:“老教主别着急呀,我什么时候说大唐要吞并扶桑了?”
“呃……您刚才不是说……”
“刚才我只是说两个朝廷一定要灭掉,这和吞并扶桑可是两回事。”
郭业顿了一下,继续道:“对了,你刚才说有一个请求,到底是什么请求?”
听说郭业并不想吞并扶桑,苏我马子不由得长出了一口气。如此行事,能保住扶桑的道统他已经是心满意足了。
苏我马子跪伏于地道:“您的身边有一个叫大江庆一的侍卫,在此次征讨扶桑的过程中,他立功非小。此人乃天皇之后,又为您立了这么大的功劳,我等想请您立他为新的天皇。”
想当初在空空岛上,郭业遇到了一个叫大江庆一的俘虏,此人自称是扶桑天皇的私生子。
郭业见他奇货可居,就把他收为侍卫。在征讨扶桑的过程中,此人的确起了不小的作用。
但要说把他立为新天皇?郭业脑子又没进水,怎么可能答应?
他说道:“大江庆一的确是立了不少功劳。为酬其功,我可以在南洋群岛中,给他一个岛屿称王。但是扶桑天皇不行!”
苏我马子坚定地说道:“我扶桑绝不接受一个唐人为天皇!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您别发狠呀!我也没说要立唐人为天皇。”郭业胸有成竹地说道:“事实上,新天皇的人选我已经选定了。她绝对是扶桑人!”
“但不知我们扶桑的新天皇是谁?”
郭业一指上川梅子,道:“就是她!”
“我?”上川梅子大惊失色,道:“不行!不行!我怎么能当天皇?”
苏我马子见机得快,赶紧磕了一个响头道:“我扶桑天皇有男有女,梅子你当天皇并无不妥!老臣参见女皇!”
“可我是忍者出身,身份卑贱!”
“英雄莫论出身!更何况您既是老夫的义女,又是东华王的女人。谁敢说您的身份低,老夫头一个不答应。”
上川梅子迟疑道:“可我的夫君是唐人,扶桑人能同意吗?”
苏我马子道:“那就更没问题了。咱们扶桑的女人找唐人借种的多了,只以为荣不以为耻。您能怀上秦王的孩子,臣等求之不得!以后那个孩子就是皇太子,待您百年之后,就继任天皇!”
想到自己的孩子能当扶桑天皇,上川梅子的眼中异彩连连,道:“这么说来,我可以当扶桑女皇?”
郭业和苏我马子齐声道:“您当之无愧!”
……
……
永徽三年四月初五,上川梅子正式登基为皇。
当天晚上,新鲜出炉的扶桑女皇躺在郭业的怀里道:“我现在当上扶桑的皇帝了,夫君有什么交代没有?”
郭业道:“扶桑立国已久,民心稳固,我大唐若要强行吞并,得不偿失。你为天皇,我也不要求你过多地为大唐着想。你为我办好两件事就行了。”
“什么事?”
“其一,扶桑的所有金银矿产,允许扶桑矿产股份有限公司进行开发,当然你可以向他们征一定比例的赋税。”
“其二呢?”
“与大唐勘定边界,立碑为誓,永不相攻。”
上川梅子疑惑地问道:“您这个要求可太奇怪了,我扶桑与大唐并不接壤,何须勘界?”
郭业道:“陆地上没有,那海上呢?”
……
……
一个月后,在数座荒凉的海岛上立下了一个个的石碑,上面刻着大唐东华王和扶桑女皇的誓言。
从此以后,中国与扶桑再无边界之争。
第2145章永徽纪事之百济悲歌
永徽五年,八月初六,黄山。
此黄山并非“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黄山,而是位于百济首都泗沘城东南的一座小山。
这座山虽然既不高也不陡,却是泗沘城东南方向的唯一屏障,算是一个军事要地。
其时,大雨初晴。七色彩虹挂于天空,山间的野花经过雨水冲洗分外妖娆。蝉鸣阵阵,鸟语声声,真是好一派“如诗如画”的好风光!
然而,山顶上的人对这片好风光却视若无睹,每个人都面色阴沉,愁眉不展。
这伙人的为首之人就是百济大将阶伯。
如果说大唐军人的代表人物是秦琼的话,那这个时代百济最杰出的将领就是此人了。
不过,他比秦琼更具悲剧色彩。
无论秦琼对李二陛下有多少不满,但李二陛下总能称得上是一个圣明之主,秦叔宝在他手下建功立业还是没问题的。
阶伯就倒霉多了,摊上扶余璋这么个志大才疏的主公,处处被掣肘,壮志难酬,甚至有段时间被投入了大牢之中。
直到唐军就要兵临城下了,扶余璋才慌里慌张地把他放出来委以重任。
到了这个时候,就是孙吴重生白起再世都无力回天,何况是一个小小的阶伯?
无奈之下,他只能自请领兵五千守黄山,与国共存亡。
要说阶伯的用兵之术还真不赖,把黄山守了滴水不漏。新罗军队连续攻打了三个月都没打下来。
当然,到了这时候,阶伯也支撑不下去了。无它,被围困了这么长时间,百济的军粮已经严重不足。
到了这时候,除了投降,也只剩下决战一途了。
至于突围则完全不在阶伯的考量之内。身后就是国都泗沘城,此时突围与叛国何异?
于是乎,他命全体将士把盔甲缝在衣服上,宣称不打败敌军就不允许脱掉,然后领军出战。
按说阶伯的这个举动与楚霸王的“破釜沉舟”之计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运气好的话还真有创造奇迹的可能。
可惜,天公不作美。百济刚一发动进攻就大雨滂沱。对面新罗的主将金庾信见状大喜,命令投石车向敌军军发射“泥弹”。
这下子百济的将士们可倒了血霉了。“泥弹”混合着雨水黏在他们的盔甲上,陡然令甲胄的力量增加了几倍,别说打胜仗了,正常行动都成问题。
可要脱下盔甲呢?又因为阶伯的“妙计”,短时间内根本无法成功。
所以,很快地,百济的军队就大败亏输。
最后阶伯一清点,出征的四千多人,现在只剩下了四百。可以说是十不存一。
想起出发之前的豪言壮语,老头子禁不住悲从中来,眼圈泛红,要不是在众目睽睽之下,他简直要痛哭出声了。
“大帅,胜败乃兵家常事,您还是看开一些地好,不必如介怀。”阶伯的心腹爱将楚英劝慰道。
阶伯叹了口气,道:“唉,你以为我是因为打了败仗而这副模样?咱们以寡敌众,败了实属正常,胜了才令人意外呢。老夫怎么可能那么小心眼?”
“那您是为我百济的国事伤悲?”
“嗨!别做白日梦了,百济现在还有什么国事可言?”
“那您的意思是……”
“老夫是为自己而悲!是为阵亡的百济将士而悲!本来国事如此,咱们大伙轰轰烈烈地战一场,胜了就是救国的英雄。哪怕是败了也足以青史留名。可现在算什么?”
他越说声调越高,道:“咱们成了一个笑话!后世史书上会记载我阶伯不是英勇战死的,而是自己蠢死的!那些将士都是受了我的拖累,憋屈死的!”
“这……”楚英当然也觉得今天这仗打得郁闷败得冤枉,他本来就不擅言辞,一时间也不知如何劝解才好,只得转移话题,道:“那咱们今后怎么办?”
阶伯咬了咬牙,道:“今天这场惨败也不是全无好处。起码吃饭的人少了很多。剩下的粮食足够咱们吃上十天半个月的。这几百人出去迎敌必败无疑,那咱们就再为百济坚守十日吧。”
楚英点了点头,道:“也只能如此了,希望这多出来的十天时间里,形势能有转机……咦?大帅,您听山脚是什么声音?”
“万胜!万胜!万胜!”
二人仔细倾听,但听得那声音越来越近,也越来越大,直至似山崩,像海啸,震耳欲聋,响彻云霄!
他们面面相觑,都从对方的眼中看到了绝望之色。
阶伯苦笑一声,道:“看来坚守十日已属痴心妄想,唐军来了!”
“报~”正在这时,有一个小校飞奔而至,道:“启禀大帅,唐军的使者求见。”
阶伯的脸一沉,道:“不见!到了这时候,咱们和大唐还有什么好谈的?老夫誓死不降!”
“慢!”楚英阻止道:“卑职以为,咱们还是见一见唐使为好。”
阶伯眼一瞪,道:“怎么?你怕死?你想投降大唐?哼!老夫真是看错了你!”
楚英赶紧解释道:“当然不是。卑职的意思是,咱们都被困了好几个月了,外面发生了什么,全不知晓。不如暂且与那唐使虚与委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