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托马斯 弗里德曼
再版前言
为什么在《世界是平的》出版不到一年后就不辞辛苦地推出了新版呢?我可以提供一个简单答案:因为我可以,也因为我必须这么做。正是因为本书中详细介绍的强大科技力量的存在,出版效率得以迅速提高,整书的改编才变得相对容易,这就是我说的“我可以这么做”的原因。“我必须这么做”的原因包括三个方面:首先,本书于2005年4 月出版时令世界变平的力量并没有停止运作,我希望将它们记录下来并作为书稿的一部分。其次,我希望回答在全球推介此书时读者经常向我提及的问题,这些读者多已为人父母。他们问:“弗里德曼先生,非常感谢您告诉我们世界是平的──但是现在,我应该告诉孩子们什么呢?”
读者将在新版中看到有关教育和平坦世界的很多内容。最后,我发现很多读者和评论家提供的反馈既周全又有用,我希望将一些精华部分吸收进去。
从某种角度上说,我将停止写这本书。但现在,我很高兴有机会和大家分享正不断学到的东西──很感谢平坦的世界令这一分享过程变得比以前容易了许多。
托马斯 弗里德曼 华盛顿特区2006年1 月
序
经常有国内的企业界朋友,和我一起探讨关于“发展”的问题。这些商界精英所关注的领域,常常超出他们目前的经营范围而将眼光放到周边乃至世界市场的竞争环境中去。在讨论中。
我曾建议他们读读《世界是平的》这本书当时这本书还只有英文版可以看我相信弗雷德曼先生的观点会为他们的战略思考带来一些新的参考和启发。这次中文版正式在中国发行,我很高兴,因为会有更多的人能够读到弗里德曼先生的观点并从中获得启发。
弗里德曼先生以它独特的视角讲述了世界正在变平的过程。他在书中援引了很多热点话题,介绍了诸多令人瞩目的市场和炙手可热的行业。开放源代码、外包、离岸生产、供应链和搜索技术等被描述成为铲平世界的10大动力,而中国、印度等国家和一些站在全球顶尖位置的公司和机构,则被描述成变平的世界中举足轻重的角色。书中写到的许多现象新鲜但不陌生,更有一些是我们工作中接触过甚至直接参与的商业行为。但是当弗里德曼把所有这一切编织在一起的时候,却揭示了一个正在发生的深刻而又令人激动的变化全球化的趋势。他正随着这些动力,在地球各处勇往直前、势不可挡,世界也因此从一个球体变得平坦。有趣的是在过去的两年中,这些动力并没有带来太多的轰鸣和噪音。而是在人们不知不觉中悄然改变着这个世界,并且让我们感受到他们近在咫尺的威力。
全球化的这一新趋势无疑将对现有的商业模式、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产生巨大影响,也将会给企业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事实上,我正是从IBM 自身的发展中,深切体会到企业是如何在变平的世界中成长的:从一个国际化企业,到一个跨国企业,再到一个全球整合的企业。在国际化阶段,企业立足本土,以在国际竞争市场获利为首要目标;到了跨国企业阶段,企业的成功是由一个个机构完整、业务独立,但位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分支机构实现;而当我们迈进全球化企业阶段时,各地区的优势将得到充分发挥,企业成为全球统一构架的实体,不同国家和区域将承担整个工作的某一部分,从而真正实现了一个最佳的优化组合,那就是以最适合的成本,将最适合的工作放到最适合的地方。即所谓的“因地制宜,适得其所”。
IBM 公司在这个过程中经历了艰难的转型之路,而“创新”一直是推动这一过程的动力源。
从实施“电子商务”,到“随需应变”,再到今天把“创新为要”列为核心的价值观, IBM总是在不断地探索和实践,审视和调整自身的发展战略。我们深刻地感受到,变平的世界将让每个个体都站在同一水平线上,任何企业、组织甚至个人都将参与到全球整合的业务环境中。在变平的世界中,使那些不断重新审视正在发生的变化、创新的意义以及运营业务方式的企业。
我们相信,所有这一切能够引发中国读者更加深刻的思考:中国企业要怎样“创新”,才能超越其在世界格局中“制造者”的角色,向着更高、更多元的价值链上提升,从而成为一个真正的“创新者”?他们如何又能够在日益变平的世界中成长壮大成为领导者,从而成为在未来世界经济发展的重心?
让我们打开这本书,一起思考,一起探寻吧。
周伟焜
IBM大中华区董事长及首席执行总裁(本书的序言仅为前言撰写人的个人观点)
目录
第一部分 世界是怎么变得平坦的
第一章 当我在睡梦之中
第二章 碾平世界的10大动力
第三章 三重汇合
第四章 大整顿
第二部分 美国与平坦的世界
第五章 美国与自由贸易
第六章 如何避免平坦化的冲击
第七章 必备的知识
第八章 静悄悄的危机
第九章 这不是演习
第三部分 发展中国家与平坦的世界
第十章 圣母瓜达鲁佩
第四部分 公司与平坦的世界
第十一章 公司如何应对平坦化
第十二章 全球化中的本土文化
第十三章 戴尔理论与冲突防范
第五部分 结论:想象
第十四章 11月9 日与9 月11日
第一部分 世界是怎么变得平坦的
(How the World Became Flat)
第一章 当我在睡梦之中
尊敬的殿下,作为天主教的虔诚信徒,您热爱并乐于传播我们神圣的信仰,并坚定地反对偶像崇拜和其他异端邪说,因此,您决定派我克里斯托弗〃哥伦布前往印度诸邦,去见识那里的王公贵族、臣民百姓,去领略那里的山川人文、民俗民情,以便找到能够让他们皈依我们的神圣信仰的恰当方式;您还要求我不要按照惯常的方式从陆路到达东方,而要我选择迄今尚无人经由的西行路线。
摘自克里斯托弗 哥伦布1492年的航海日志
从来没有人这样在高尔夫球场上给我指示方向:“对准微软或IBM。”我正站在印度南部班加罗尔(Bangalore )城市中心KGA 高尔夫球场的第一杆的位置。我的搭档告诉我要对准微软或IBM 的时候,他指的是远处第一洞之后的两栋熠熠生辉的玻璃钢材建筑。当时,高声公司的大楼还没有完工,否则他肯定还会以它为标识为我指示方向。惠普和德州仪器公司的写字楼位于后九洞的方向,顺着第十洞的方向。有趣的还不止这些。开球区的记分员来自爱普生公司,我们的一个球童戴的是美国3M公司的帽子。球场外的交通标识是德州仪器公司赞助的,而路边必胜客的广告牌上印着热气腾腾的比萨饼,大标题是:“无比美味!”这里不是美国的堪萨斯州,但也不像是在印度。这是新世界、旧世界,还是下个世界?
我曾经像哥伦布探险一样来到印度的“硅谷”——班加罗尔。为了寻找到达印度的捷径,哥伦布没有像当时的葡萄牙探险者那样朝东南方向绕过非洲,而是率领着他的尼娜号(Nina)、平塔号(Pinta )和圣玛丽亚号(Santa Maria )一直向西穿过大西洋,穿越一片未知的海域。最终到达他认为的东印度群岛。当时,印度和香料群岛一从直以盛产黄金、珍珠、宝石和丝绸著称,那里有着无法相信的财富。当时的伊斯兰国家隔断了从东方到达印度的陆上交通,如果能找到到达印度的海上捷径,无疑将会让哥伦布和支持他的西班牙君主迅速积累起财富和权利。哥伦布在启程的时候显然已经相信地球是圆形的,因此他确信向西航行可以到达印度。不过,他算错了距离,他以为地球要小得多。他也没有料到在他到达东印度群岛之前会遇到一大片陆地。他把在新世界里遇到的土著人称作“印第安人”。不过,即便是他没有到达真正的印度,他也可以对支持他的西班牙国王斐迪南和王后伊莎贝拉说,他已经证实“地球确实是圆的”。
为了到达印度,我从美国出发,经由法兰克福一直向东飞行。乘坐在汉莎航空公司的公务舱中,从座位扶手弹出来的屏幕上通过GPS 定位地图让我清楚地知道飞机前进的方向。哥伦布发现了印第安人,我在准时而平稳着陆后也看到了很多印度人。哥伦布远航是为了寻找印度的财富,他寻找的是他那个时代的财富:贵重金属、丝绸和香料。我到印度同样是为了寻找财富,我寻找的是我们这个时代的财富:软件、智慧、复合算法、高级技工、呼叫中心、传输协议、光学技术的突破。哥伦布在发现新大陆后热衷于将印第安人变为他的奴隶,从而获得了大量的免费劳动力。我只是想要知道为什么我遇到的这些印度人会夺去我们的就业机会,为何印度会成为美国和其他工业化国家服务和信息科技的外包地。
哥伦布的舰队有3 艘船,100 多个船员,而我只有来自探索时报频道的一个报道小组,只够坐得下两辆敞篷车。我们请来的印度司机们正赤着脚开车。可以这么说,在我起程时,我认为地球是圆形的,但我在印度的所闻所见动摇了我的信念。哥伦布以为自己找到了印度,其实意外地到了美洲大陆,我虽然到了真正的印度,但却发现在这里遇到的很多人都更像美国人。在印度,很多人都取了美国名字,我在印度的呼叫中心听到的都是美国口音,在印度的软件实验室看到的都是美国的技术。
哥伦布归国后向国王和王后汇报说,地球是圆的。他也因这一发现而名垂史册。
而我回到美国时,只是悄悄地和我的太太分享了我的发现。
我悄悄地在她耳边说:“亲爱的,我发现这个世界是平的。”
我怎么会得出这样的结论呢?我想一切都是从印度软件公司Infosys 的会议室开始的。Infosys 是印度信息产业的一颗明珠,南丹。奈里卡尼(Nandan Nilekani)是该公司的首席执行官,他可以称得上是印度信息产业最有思想和最受人尊敬的领袖。我和探索时报频道的工作人员一起来到了距离班加罗尔市中心40分钟车程的Infosys 的园区,去参观这家公司并采访奈里卡尼。通向Infosys 公司的道路坑坑洼洼,牛群、马车和载客摩托车在我们的敞篷车旁边横冲直撞。但是一进入Infosys 的大门,你就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一个巨大的游泳池被卵石和修剪一新的草地环抱,旁边是一块广阔的草坪,周围有好几家餐馆,还有一个健身俱乐部。几乎每一个星期都会有新的玻璃钢材建筑拔地而起。在有的办公楼里,Infosys的员工在给美国或欧洲的公司编写特定的软件程序,而另一些办公楼中,他们的同时在给欧美跨国公司运作后台支持系统:从计算机维护、特定的研究项目到回答世界各地客户的电话,他们几乎什么都做。
各个办公楼的安全检查都非常严格,门口装有摄像头,如果你在为美国运通公司工作,那你就不能进入为通用电气提供服务的那栋楼。年轻的印度工程师,不管是小伙子还是姑娘,轻快地在楼和楼之间穿梭,胸前悬挂的ID卡来回晃动。
一位年轻人看上去能处理我的税收申报,另一位似乎能修我的电脑,再一位也许设计了我的电脑!
接受完采访,奈里卡尼带领我们摄制组参观了Infosys 的全球会议中心,这是一个木制镶板的大房间,看起来有点像某个常春藤大学法学院的阶梯教室。房间一段的墙壁镶嵌着一个巨大的屏幕,天花板上悬挂着很多用于远程会议的摄像头。奈里卡尼自豪地说:“我们会议室的这个屏幕可能是亚洲最大的,它是由40块数字屏幕拼到一起的。”这的确是我见过最大的纯平显示器。他继续解释说,Infosys 可以通过这个超大屏幕召开虚拟会议,让其全球供货链的每一个关键成员随时都能参加会议,所以美国设计者们可以同时与印度的软件程序员和亚洲的制造商一起商谈项目,“我们坐在屏幕前就可以和纽约、伦敦、波士顿、旧金山的合作伙伴一起进行实时对话。
或许我们要在新加坡实施项目,那么新加坡人也可以在这儿现场直播看到。……
这就是全球化。“在屏幕的上端有8 个时钟,可能会最形象地概括Infosys 的工作时间,即一年365 天,一周7 天,一天24小时。8 个时钟分别标出了美国西区、美国东区、格林尼治标准时间、印度、新加坡、香港地区、日本和澳大利亚的当地时间。
奈里卡尼说:“外包仅仅是当今世界所发生的重大变革的一个体现。过去几年中,全球科技投资大规模增加,特别是在科技泡沫的时候,数以亿计的美元被用于铺设宽带、海底光缆等。”他接着谈到,计算机变得越来越便宜,越来越普及。软件的发展也突飞猛进:电子邮件,像Google这样的搜索引擎,以及能够分解工作环节的专门软件,工作环节被分解之后就能将一部分发送给波士顿,一部分发送给班加罗尔,一部分发送到北京,远程开发变得更加得心应手。当所有这些变革在2000年左右突然集中到一起时,奈尼卡尼接着说:“他们创造了一个可以将知识工作和知识资本自由传送的平台。这一平台可以将各种工作任务分解、分配、生产并最后组合到一起。这给我们的工作,尤其是那些依赖智力的工作,带来了崭新的自由。在班加罗尔我们不过是把这一变化发挥到极致。”
我和奈里卡尼一起坐在他办公室外边的沙发上,等待着摄制组调试他们的摄影器材。就在这个时候,奈里卡尼说了一句令我终身难忘的话。这是我第一次听到有这样的说法。他试图总结所有这些变化的含义。他说:“汤姆,当今世界的竞技场已经被夷为平地。”他的意思是说,像印度这样的国家已经准备好了参与全球知识型工作的竞争,这是前所未有的。美国最好做好准备。美国将受到挑战,不过,他坚持认为,这种挑战对美国是有益的,因为只有当人们受到挑战的时候,他们才能处于最佳状态。
在我离开Infosys 园区回到班加罗尔的路上,我反复回味那句话:“世界的竞技场已经被夷为平地。”
奈里卡尼的意思是,世界正在变得平坦……变平?变平?天啊,难道他在告诉我,世界是平的?
500 年前,哥伦布运用当时简陋的航海技术进行环球旅行,他安全返航并告诉世人,世界是圆的。500 年后,我在班加罗尔,却听到曾经在印度顶级高等学府接受教育,熟知当今最先进技术的工程师告诉我,世界是平的——平的就像他召开全球远程会议所用的那块大屏幕。更为有趣的事,他还把这看成是件好事,是人类发展史上的里程碑,认为这是印度和世界发展的绝好机遇——我们让这个世界变平了!
在敞篷车的后座上,我潦草地在笔记本上写下这句话:“世界是平的。”落笔的瞬间,我已经意识到这揭示了我在班加罗尔2 周的拍摄过程中所有见闻的幕后真相:全球的竞技场变平了,世界变平了。
我为我的发现既感到激动,又感到恐惧。作为一名记者,我很激动地发现自己找到了一个能够更好地解读头条新闻和世界变化的角度。人类历史上从来未有这样的时刻:越来越多的人会发现他们能够找到越来越多的合作对象和竞争对手,人们将和世界各地越来越多的人互相竞争和合作,人们将会在越来越多的工作岗位上互相竞争和合作,人们的机会将越来越平等。将他们联系在一起的是电脑、电子邮件、网络、远程会议和各种新软件。这是奈里卡尼告诉我的,也是我在印度之行和更多的旅行中发现的。这是本书要谈论的内容。当你相信世界是平坦的之后,你会发现很多事情都不再难以理解。我个人还非常激动的是,世界在变平这一事实意味着,我们将地球上的各个知识中心统一到了一个单一的全球网络中,如果政治动荡和恐怖主义不从中作梗,这将带来一个繁荣而充满创新的时代。
认识到世界是平的,也让我充满了恐惧,无论是从个人的角度还是从职业的角度。
从个人的角度来讲,我认识到,这个平坦的世界不仅仅是让程序员和计算机高手获得了合作的机会,基地组织和其他恐怖组织同样会感到如鱼得水。平坦的竞争平台不会仅仅吸引各行各业的创新人才,给他们激情和力量,同样,愤怒、失意的人们甚至是人类的败类同样会更容易集结起来。
从职业的角度来说,我也感到十分恐惧,因为我认识到,世界变平的过程是发生在我的噩梦过程中的,我错过了这一过程。我不是真的睡着了,但是我在忙碌之中错过了它。“9。11”事件之前,我一直在探索以凌志车为体现的经济一体化和以橄榄树为体现的民族主义力量之间的冲突。后来我在1999年出版了《凌志车与橄榄树》一书。但是“9。11”事件之后,橄榄树问题成了我全力研究的对象。
我几乎整日奔波于阿拉伯国家和穆斯林世界。这些年中,我迷失了全球化的踪迹。
2004年2 月的班加罗尔之行让我重新找回了思路,我意识到世界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当我关注喀布尔和巴格达的橄榄树时,全球化已经发展到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如果您将《凌志车和橄榄树》与此书放在一起时,您会发现全球化经历了3个伟大的时代。
第一个时代从1492年持续到1800年,我称其为全球化1。0 版本。这一阶段肇始于哥伦布远航开启新旧世界间的贸易。全球化令世界的规模从大号“缩水”为中号。
全球化1。0 版本讲述的是国家和实力的故事。也就是说,当时全球一体化的进程取决于一国的实力以及其应用形式,即一国有多少人力、马力、风力和后来蒸汽动力。在这一时期,受到宗教影响或帝国主义影响(或两者的结合),国家和政府利用暴力推倒壁垒,将世界的各个部分合并为一。在1。0 版本下,主要的问题是:我的国家在全球竞争中处于何种地位?我如何走出国门,利用我的国家的力量和其他人合作?
第二个时代或可被称作全球化2。0 版本,这一时代从1800年左右一直持续到2000年,中间曾被大萧条和两次世界大战打断。这个阶段让世界的规模从中号“缩水”为小号。在这一时期,推动全球一体化的主要力量是跨国公司,这些公司到国外去的目的就是要寻找市场和劳动力。荷兰和英国股份公司的扩张和随后的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