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衣香-第10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皇后娘娘看着东瑗,见她目光清湛,还真带着几分询问的忐忑,忍不住噗嗤一笑,道:“你啊,自小娇生惯养,都五谷不分了!这哪里是什么好纸?分明就是平常用的……”

说罢,她还转交给盛贵妃娘娘。嗔道,“瞧瞧,盛家世子爷娶了个多么傻的小媳妇?”

盛贵妃娘娘把那仙鹤捏在手里,目光里暗暗隐含了几分探究。脸色却缓和不少,笑着向皇后娘娘道:“皇后娘娘见识不凡。我瞧着这纸,也以为是好的麻纸。用来宣诏拜相大约也是使的……”

话音刚落。她又目露惶恐,跪下给皇后磕头,“皇后娘娘,臣妾妄议朝事了……”

盛贵妃娘娘一句“拜相是使得的”已经伏低了,此刻又跪下,这中间对皇后的恭敬和自贬之意,皇后娘娘岂会不懂?

皇后娘娘要的。也不过如此。她眼底的笑意更甚,让身边的女官搀扶盛贵妃:“咱们一处闲话而已,怎么就说出妄议朝政的话?”

皇后娘娘的和颜悦色,贵妃娘娘的低声服软,让刚刚窒息的气氛松懈下来。大家都笑着附和。有说皇后娘娘慈善的,有说贵妃娘娘好福气的,有夸五皇子模样好的,说着各种吉利话。

只是皇后娘娘和贵妃娘娘,都在说话的空档余光扫过东瑗。

盛夫人则眸子里噙了几分不忍。

她大约是第231章,倒也彰显咱们薛家女儿的才学机智。功过相抵,本宫这次就不罚你了。”

语气里居然有几分开玩笑的意思。

她今日心情很好么?

东瑗惴惴不安,说了句多谢娘娘慈爱,就起身半坐在锦杌上,神情恭敬又端着,并没有因为皇后娘娘偶然的玩笑话儿放松下来,对皇后不敬。

皇后娘娘瞧着她这样,眼底就真的有了几分笑意。

她突然好似对这个小九妹有了些许好感。

“最近宫外有什么有趣传闻么?”皇后娘娘话音一转,问东瑗道。语气也变得疏远起来。

宫外的传闻有很多,东瑗捡了一两件说了,就是没说文靖长公主的嫡亲孙女可能做太子妃这件事。

皇后娘娘听着她扯些不着边际的,也不打断她,静静听着。最终,她看着天色不早,对东瑗道:“时常到本宫面前走走。今日本宫才知道,你说话有趣得很。本宫也想有个人时时说些趣事给本宫听。对了,下次打听打听文靖长公主家里的事,说给本宫听听。本宫隐约听说,文靖长公主府近来很热闹……”

东瑗倏然觉得背后有些凉。

明明还是那么温和的声音,却让东瑗放佛跌入了寒冰炼狱。冷气才脊椎骨冒上来,瞬间渗透了心肺。

作为当权者的好处就是,不管旁人怎么心思缜密,巧舌如簧,只要绝对掌控权,就可以把别人当玩偶般耍。

东瑗觉得皇后娘娘就是这样对她。

皇后娘娘冷静看着她顾左右而言他,冷静看着她努力挣扎来换取皇后的好感,最后一句话,将她打入地狱般,警告她:她的小把戏,皇后娘娘看得一清二楚。

宫外有什么传言,这次可以不说。但是东瑗不说,旁人会说。

皇后娘娘的意思,无非就是告诉东瑗,不要以为是姊妹,就可以在皇后娘娘面前得意忘形,忘了尊卑。

“是!”东瑗恭敬道是,转身退了出去。

从宫里出来,东瑗和盛夫人都没什么情绪。两人坐在马车上,默默无语回了盛昌侯府。

到了府里,已经是华灯初上。盛修颐也刚刚从太子府回来,正好在门房处遇上了。

盛修颐便陪着盛夫人去了元阳阁。

盛夫人见天色晚了,留东瑗夫妻吃晚饭。

而后三爷盛修沐也从宫里回来,正好赶上盛夫人这样用膳,就留下来一起。

盛昌侯和三爷都问五皇子如何。

盛夫人敛了情绪,笑道:“长得很讨人喜欢。眼睛、鼻子都像皇上,嘴巴越来越像娘娘……”

旁的话,也说不出来。

吃了饭回到静摄院,盛修颐问东瑗:“今日发生了何事?我瞧着娘脸色不太好。是不是五皇子?”

东瑗没有隐瞒,把有个侯爷夫人说错话,被皇妃揪住大题小做、差点让皇后娘娘和贵妃娘娘起了冲突、最后贵妃娘娘下跪求饶等等,全部告诉了盛修颐。

盛修颐听着,半晌没有说话。

宫里这些争斗是家常便饭,他还真不知道该说什么。

日子就这样平静渡过。

没过几日,盛乐蕙果然给诚哥儿绣了一方丝帕。

极佳的潮州湖丝,很是珍贵,应该不是蕙姐儿能有的东西。东瑗瞧着绣了两朵雪菊和一个小巧精致的“诚”字的丝帕,就知道这是二奶奶的意思。

她很高兴,回头就叫丫鬟给蕙姐儿送了一对手镯。

那对手镯原是平常,只是上面镶嵌了两颗血色鸡心石,是千金难求的东西。那是东瑗出嫁时,老夫人给的陪嫁之一,不算在礼单上的。

二奶奶接到东瑗的回礼,满心愉悦,破天荒赏了送礼的寻芳两个八分的银锞子。

她们妯娌来往的第一个回合,算是成功的吧?

到了冬月十六,是个吉利日子,东瑗娘家大伯的府邸终于建好完工,十六日是乔迁之喜,摆了三日流水席,请了盛京各公卿之家来喧闹一番。

东瑗和盛夫人、二奶奶葛氏也收到了邀请。

盛夫人不慎染了风寒,东瑗原本要侍疾。可盛夫人想着是薛家长房办喜事,东瑗婆媳都不去,怕一向维护东瑗的大夫人多想,就让东瑗和二奶奶一定要前往。

东瑗无法,只得和二奶奶前去恭贺。

虽说延熹侯府还是和镇显侯府有院墙相连,大门却是南北不同的方向。

盛修颐陪着东瑗和二奶奶去延熹侯府。

东瑗下了马车,进了延熹侯府的垂花门,看着迎客的大嫂,笑着和她寒暄,就把二奶奶交给了大嫂,自己抽身带着蔷薇,绕过延熹侯府的角门,去了镇显侯的荣德阁。

很久没有看望老夫人了。

第227节叮嘱

东瑗和蔷薇绕过延熹侯府角门时,遇到了大夫人身边的一等丫鬟花忍。

她看到东瑗主仆,先是微愣,继而恍然大悟般轻笑:“九姑奶奶是去荣德阁吧?二姑奶奶方才去了。奴婢给九姑奶奶引路,这边重新开了角门,您还没有走过。”

花忍的意思,应该是延熹侯府和镇显侯府重新通了路,到老夫人那里有捷径。

东瑗笑着道谢,跟着花忍去了荣德阁。

二姑娘薛东喻果然在老夫人跟前说话。

看到东瑗来,她没有吃惊,笑着和东瑗见礼。

东瑗还了她的礼,又忙给老夫人行礼。

老夫人气色红润,面容慈祥,看到东瑗来就忍不住眼角堆笑。

“不用服侍你婆婆?”行礼后,老夫人拉了东瑗到身边坐定,问起盛家的事来。

东瑗道:“娘今日没来。她染了风寒,不便出门,让我和二弟妹来给大伯母贺喜呢。”

老夫人微微颔首。

冬月的盛京酷冷,一个不慎就会感染风寒。对于这等小病,老夫人没有多问。她转而又问诚哥儿如何。

东瑗一一答了。

二姐薛东喻也含笑坐在一旁静听。

老夫人抽了空隙,对薛东喻道:“你娘那边待客也忙,你去你娘跟前服侍吧。祖母这里,你九妹陪着呢。”

薛东喻道是,起身行礼告退。

她一走,老夫人就问东瑗:“最近皇后娘娘可有宣你进宫?”

东瑗微讶,她没有想到老夫人会这般问。她没有隐瞒。把前些日子皇后娘娘宣她进宫的话,都告诉了老夫人。

“我听公公跟天和说起过,太子妃的人选,大约不会是文靖长公主的孙女。”东瑗道。“皇后娘娘的意思,还是想大哥的女儿瑞姐儿可以进宫。自己的亲侄女,总要贴心些。”

老夫人听着。丝毫不惊讶,淡然笑道:“娘娘的心思,无非是怕后|宫大权旁落。她也是用心良苦。”

可见皇后娘娘的动向,老侯爷和老夫人都知晓。

顿了顿,老夫人又道:“你二姐说,皇后娘娘也宣了她几回,想替你二姐夫谋个刑部郎中的差事。你二姐说你二姐夫是个闲散性子。难当大任,推了皇后娘娘的好意。可皇后娘娘再三宣她进去说话……”

二姐和皇后娘娘是亲姊妹,皇后娘娘想着替二姐夫加官进爵,倒也无可厚非。

只是此前这个当口,如此轻举妄动。会不会惹来非议?

“皇后娘娘的意思……”东瑗轻声问老夫人,“她还是想瑞姐儿选为太子妃,想着让二姐也来帮衬说服祖父么?”

薛老侯爷不同意薛凤瑞参选太子妃一事,东瑗早从盛修颐那里略有耳闻。

老夫人轻轻叹了口气:“皇后娘娘是怕了。从前太后可不是个好相与的,她在太后和先皇后底下多年,胆颤心惊养育着太子殿下。如今好容易做了皇后,却总是不能安心。”

这话是说,皇后娘娘虽然母仪天下,却总没有安全感。想要把一切都抓在手里。

她这样的心思,和薛老侯爷的盘算相冲突。

“你二姐来见祖母,说她听祖父祖母的话,不参合太子妃一事。瑗姐儿,祖母也要告诉你,你跟天和要置身事外。”老夫人语重心长说道。“皇后娘娘整日在后|宫,她所瞧见的,只是内宫那方寸天地。咱们家不适合搀和选妃一事。”

东瑗早就知道薛家不想搀和太子选妃之事,她和盛修颐就更加不想搀和。他们不是新贵,不会想着投机取巧,在太子选妃一事上站对风向,指望将来对仕途大有进益。

只有新贵才会这般铤而走险。

薛家不会,盛家更加不会。

东瑗的认知里,盛家是避嫌,薛家是怕太满则溢。

而老夫人却继续道:“皇后娘娘的心思,我和你祖父岂有不知?咱们家子孙里,真正才学过人者不多。将来皇后娘娘会老,薛家的恩宠会慢慢消弭。能成为两代后族固然是最好的,能保证家族的富贵荣华、经久不衰。”

东瑗一愣。

原来老夫人觉得薛家并不需要避风头?

那么薛家不愿意搀和这件事,难道是另有原因?

她静静听着。

“……可薛家没有这样的立场。有些事,薛家若是插手,将来要受人攻讦的。”老夫人叹了口气,“瑗姐儿,皇后娘娘若是再宣你进宫,你就告诉她,说是祖母的话:老侯爷和娘娘的心一样。薛家只是会为了娘娘更好……”

东瑗不太明白其中缘由,也不明白老夫人口中的立场到底是什么。

她一直以为薛家是要避免鲜花着锦被人忌惮。

可老夫人的意思,这不是主要原因。

薛家有不得已。

这大约就是盛修颐说的“陛下除了太子爷,还有一个放心不下的人”。陛下另外一个放不下的人,应该就是薛家的掣肘。

虽然不明白,东瑗还是微微颔首,跟老夫人保证道:“天和一向稳重,我们又不贪求高官厚禄,自然不会在此刻去钻营。祖母放心。”

老夫人眼底的笑意更深,微微颔首。

祖孙二人在内室说了半晌的话,话题从太子选妃上绕开,绕到了薛家各房的事情上。

东瑗避开五房,不问五夫人和十二妹薛东琳如何,只问了其他几房。

“你三嫂又有了身子。”老夫人提起世子夫人蔡氏,语气很是亲昵,“今日你大伯母那边喜宴,早先说好她去帮衬。如今才诊断有了两个月的身子,我让她歇着,她非要闹着去,跟孩子一样。”

语气里满是喜爱。

东瑗觉得老夫人的喜好很奇怪。家里的孙女里面,她喜欢东瑗和四姐薛东婷那种温柔里带着上进和努力的;而媳妇里面,她则喜欢三夫人和三奶奶那种泼辣开朗的。

她莞尔一笑,道:“我都不知道。过几日再带了礼来瞧三嫂吧。”

老夫人只是笑了笑。

“二伯母身子还好么?”东瑗又问。

老夫人眼里的笑意微敛,摇摇头道:“越发差了。最近听你三嫂说,你二伯母夜里时常梦到你二伯。蓉姐儿的事让她吃了很多苦,原本身子就弱,因为蓉姐儿的事虚空了,一直就回不过来……”

东瑗心头也是一沉。

她犹记得出嫁前夕五姐的话。

活了两世的五姐,现在得到的生活,到底是不是她想要的?倘若二伯母因她而去,会不会成为她心里永远的负担?

老夫人这般宽容的人都觉得,二夫人身子现在这样差,都是当初替五姐担忧而落下的。

二夫人的不好,都是五姐一手造成的。

“……上次皇后娘娘贵降,请了我们几个,还问起了五姐。”东瑗跟老夫人道,“她说,寻个合适的时机,让五姐和五姐夫回京来……”

老夫人微愣,继而仔细问东瑗,皇后娘娘当时为何要这样说。

东瑗就把皇后娘娘故意引出太子选妃的缘由告诉了老夫人。皇后娘娘只是用五姐的事开头,引出她想干涉太子选妃之事。

老夫人心底浮起的希冀顿时消散,无奈叹了口气。

然后又跟东瑗说起五姐夫萧宣钦:“……那孩子倔强得很,家里送去的东西一概不要。两人搭了两间茅草房住。从前萧家也是锦衣玉食,为难他能这样吃苦。你祖父时常说,当初看走了眼,那孩子是个可塑之才。”

都说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萧宣钦从前是个纨绔公子,享受人间富贵,突然跌入贫困中,普通人都会难以忍受。所有人都会以为,他是承受不住的。

当他承受住了这等落差,还能自强自立,就赢得了众人的好感和佩服。

东瑗笑着宽慰老夫人:“五姐的眼光岂有差的?祖母,五姐还年轻,将来的事谁能预料?总会回来的……五姐夫有骨气,不会让五姐吃苦。”

能不能回来,什么时候能回来,谁也无法预料。

可亲人之间总是这样相互安慰,给彼此希望。

老夫人笑着说是,总会回来。

说了半晌的话,直到大夫人和大奶奶亲自过来请老夫人去坐席,东瑗才跟着老夫人一起,去了延熹侯府。

宴席上,东瑗见到了很多远亲近友,世家相与的女眷。大家打着招呼,热闹非凡。

用膳后,大夫人又请了众人往前头听戏。

老夫人推说身子骨不好,先回了荣德阁。

东瑗则留在席上。

宴席后听戏,大家都聚在迎春楼。东瑗被安排在西梢间,遇到了二姐薛东喻、四姐薛东婷。

二姐是带着单国公府的众女眷,四姐则守在她婆婆定远侯府姚夫人身边。

东瑗和二奶奶葛氏进来,众人纷纷行礼。

二奶奶的目光在落在单国公府众女眷身上。

她在找单家七小姐单嘉玉,盛家三爷的未婚妻。

看了半晌,她仍看不出到底是谁。

坐定之后,二奶奶跟东瑗交头接耳:“大嫂,哪个是单家七小姐?”

东瑗笑了笑,也望了过去。人群里,穿着藕荷色丁香交领绫袄的单嘉玉脂粉不施,白净一张脸带着几分腼腆,跟在单国公夫人薛东喻身边,模样温顺乖巧。

东瑗悄悄指给二奶奶看。

第228节落定

盛家三爷虽然已经和单国公府七小姐单嘉玉定亲,可两家私底下并没有太多往来。

单国公夫人薛东喻碍于自己是皇后娘娘的胞妹,怕太过于高调引来忌惮,鲜少应酬,也没有寻到合适的机会请盛家女眷做客。

所以二奶奶葛氏没有亲眼瞧过单嘉玉。

她问东瑗,东瑗就指给她看。

她就顺着东瑗的目光看过去,看到一个笑容温柔的秀丽女子。单嘉玉眉眼端庄,不似东瑗的妩媚。她眼神纯净,与人说话时有些羞赧,很容易获得旁人的好感。

二奶奶葛氏微微颔首,露出满意的笑容。

她和东瑗已经在努力改善彼此的关系。虽然还是不太喜欢薛东瑗,可表面上已经在尽量维持和平。二奶奶很担心将来进门的弟妹又是个不好相与的角色,所以下意识看看单嘉玉。

人的性格,能从面相上看出三分。

如果表里如一,单嘉玉应该是个温顺单纯的女子。

这样的女子,大概不会搀和家宅内斗。

二奶奶笑容变得更加温婉。

可能是感觉到有人瞧她,单嘉玉顺着感觉抬头,就看到了东瑗和二奶奶葛氏。

彼此目光一撞,三个人都是一愣。

二奶奶好似小心思被撞破,忙撇了头。东瑗无法,只得冲单嘉玉微微一笑。

单嘉玉见盛家俩妯娌隔着人群打量她,自然明白其中含义。她也撇开脸,没有回应东瑗的微笑,红潮却不由自主从耳根涌上来,红透了整张脸。

面颊似火烧般。

幸而刚刚酒宴散席,大家还以为她是不胜酒力,没人多留意她。

回去的时候,二奶奶和东瑗乘坐一辆马车,两人没什么可以交谈的。就说起了单嘉玉。

“模样齐整,性子瞧着也和软,咱们三爷好福气。”二奶奶笑道。她一副对单嘉玉很满意的样子。

“是啊,她瞧着面善。模样的确配的上咱们三爷……”东瑗赞同她的话。

妯娌俩有一句没一句议论着单嘉玉和三爷的事,回盛府的这段路似乎也变得短了不少,不一会儿就到了盛府。

到了盛府门口下了马车,骑马归来的盛修颐等着东瑗和二奶奶,一同去了盛夫人的元阳阁。

盛夫人在内室临窗大炕上,铺了锦被斜倚着,笑盈盈看着芸姐儿和蕙姐儿在她跟前做针线。

见他们回来。只是笑了笑。

东瑗几人行礼后,盛修颐问盛夫人:“您好些了么?”

“吃了一剂药,已经好了。”盛夫人笑道“年纪大了,总有个头疼脑热的,不碍事。”

她说的轻松,又有孩子们在跟前,盛修颐就没有再多问。

盛夫人又让她们回去歇息。只留芸姐儿和蕙姐儿在她跟前说话。

东瑗和盛修颐回到静摄院,两人各自梳洗一番,东瑗又把老夫人叮嘱的话。跟盛修颐说了一遍:“……祖父和祖母让我们别跟着搀和。”

盛修颐笑笑,说了句知道了。

转眼到了腊月初,一直闹得沸沸扬扬的太子妃之事终于尘埃落定。

没有选文靖长公主府的大小姐,而是雍宁伯府的大小姐。

这件事让京都的舆论又是一阵沸腾。

原先听说陛下要替太子选妃,雍宁伯府并不被看好。

雍宁伯虽然是太后娘娘的堂兄弟,元昌帝也颇为喜欢他,可他从未涉足朝政,作为后族的族长,他显得不够格。

太子妃选定的消息,盛家也是第一时间得知。

东瑗把这件事告诉盛夫人。

盛夫人有些吃惊。反问道:“消息确实么?怎么定了他家的孙女?”

正好盛昌侯从小书房出来。

盛昌侯一向不喜欢家里的女人多嘴多舌,说外面的八卦,所以婆媳俩忙打住了话题。

“……选了雍宁伯的孙女,你们知道吧?”盛昌侯却一反常态,跟盛夫人和东瑗说起这桩事。

不仅仅是东瑗,盛夫人也微讶。

两人忙道:“听说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