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御前总管升职手札-第10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徐文美在一旁看着,也没有问信里是什么内容,只是扬了扬报纸,问,“跟你这次到江南来有关?”

平安道,“师父你早晚会知道,现在说也无妨。”然后便将弓箭厂的事说了一边。

徐文美也跟那边的工匠公事过,闻言不由冷笑着评价,“狗急跳墙。”

平安闻言忍不住笑了出来。他家师父一张嘴果然还是那么毒舌,不过说得也很有道理。直接动了人命,可见对方已经没有更好的办法对付他了。

“几年的心血,不可惜?”徐文美问。

他看了报纸,自然知道兵仗局改组之后,弓箭厂不可能再像现在这样独立于外,平安也不可能再直接掌控它了。

可惜当然是可惜的,不过平安一向觉得往前看更重要,因此笑道,“要是眼睛里只看得见这一点东西,我也就不是我,也走不到今天了。”

况且与其说平安在意的是弓箭厂,不如说他更在意秦州的那几个铁矿,还有自己推行下去的高炉炼铁。平安其实是很谨慎的,真正重要的东西,他始终捂得死死的。跟漫天消息弄得几乎整个大楚知道的水泥厂比起来,高炉炼铁却只有少数几个人知道。

即使平安的五层高楼让人一部分人心生怀疑,但是他们也拿不出来实质的证据。

事实上平安觉得,这一次的试探也有可能就是冲着这东西来的。——当然,对方的目的是什么,其实已经不重要了。反正不管是皇帝还是赵璨,都不会让他们如愿。

说起来,出了这件事,虽然让平安不得不将弓箭厂交出去,但也不是没有好处。至少借着这件事,皇帝开始用赵璨办事了。不管他本身如何想,但这些事,将来都会成为赵璨的政治资本。

平安现在更加关心的,其实是流水线模式被公布出来之后,肯定会引起十分广泛的议论。

当然了,如今的人议论的时候,可不是聚在一起说几句就算了,他们会向各家报纸投稿,讨论的时候也会人手一份报纸。

争论,不管是针对什么内容的,对于很多人来说,都具有极大的启发性。平安对此很期待,也很想知道,这些人最后能够讨论出什么样的东西来。

他拿出来再多的东西,都没有用,对于这个时代来说,只能是他一个人在拔苗助长。但是这种情况不可能永远如此,这些小小的变化,最终会引发大楚普通人的思考和创造,从而由量变引起质变,让他们自己走上发明创造和改革的道路。

到了那一天,平安的使命就算是完成了。就算他什么都不做,他们也会自己摸索着走上正确的道路。

也许也会走弯路走错路,但是任何时代和社会的进步,不都是如此吗?

这也正是历史最有魅力的地方之所在。

让平安没有想到的是,因为这份报纸,还没等他上门拜访,温甯之老爷子就主动派人来请他过去做客了。

平安只好将自己准备的礼物都拿出来,然后登门拜访。

温老爷子见到平安,立刻便是好一番赞叹,将平安夸得不好意思了,然后才问起京城图书馆的事。平安在这方面,自然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两人相谈甚欢。

等正事谈得差不多了,温老爷子才试探性的问起平安到江南来的事,并且代表江南图书馆对平安表示欢迎,如果他不想回京城去的话,可以留在这里。

平安哭笑不得,“我这次过来,的确是要跟老爷子您商量一下这些事,不过我应该是不能留下来了。”

温老爷子也不意外,“我不过是尽人事罢了。早该想到,陛下不会将你这样的人才一直放在外头。”他顿了顿,又问,“你跟我透个底,能在这边待多久?”

“过年之前回去。”平安道。

温老爷子点头,“在此之前,江南这边的事,就要多劳平安费心了。”

平安自然没有拒绝,他过来本来就有这方面的意思。又寒暄了几句,便有人进来通禀,说是大小姐听说这里有客人,吵着要过来。平安闻言,不由莞尔。

温老爷子道,“也不是外人,让她进来吧。”

“听闻温小姐已经订了亲事,不知道是哪家的俊杰?婚期是什么时候?”他笑着问。

温老爷子道,“景明如今也在家中借住,帮忙筹备图书馆事宜,往后想来有许多见面的机会。至于婚期,定在了明年春天。”

“那我怕是等不到了。”平安道。

温成碧一进门就听见了这句话,便问,“等不到什么?”

“等不到看你凤冠霞帔出嫁的样子。”平安含笑道。大概是曾经有过那么一个乌龙的缘故,又也许是因为温成碧本身是个非常可爱的女孩子,又是平安在这个保守的时代难得接触的女子之一,所以平安心中对她,总抱着一种怜惜之情。

知道她有了好归宿,心里自然也觉得高兴。

说话间平安不着痕迹的打量了一下温成碧,几年时间过去,她看上去成熟了许多,容貌也已经完全长开,是个漂亮的大姑娘了。只是性情还跟从前一样,心直口快,说风就是雨。

听到平安的话,她也不羞怯,恼怒的瞪眼道,“为什么等不到?”

“我年前必要回京的。”平安说。

“陛下都将你贬到这里来了,又何苦回去,哼!”温成碧不屑。

温老爷子连忙斥道,“小孩子家口没遮拦!”

温成碧不高兴的站了一会儿,然后才看向平安,抬着下巴道,“你不能留下观礼,贺礼可少不了。我可知道你那里都是好东西,若是送来的我不满意,到时候我让景明陪我进京去找你。”

她提起那个景明的时候,语气十分自然,想来两人相处得不错。

“礼物我已经带来了,”平安道,“温小姐可以验收。不满意的话,我让人重做。”

“在哪里?”温成碧立刻兴冲冲的问。平安手里都是好东西,特意拿出来做贺礼的,想来只有更好。她自然惦记着。

平安便让人将自己带来的箱子抬上来。半人高的座钟装在红漆盒子里,抬的人都小心翼翼,生怕磕着碰着。

要将这东西运到江南来,也颇费了平安一番心思。亏得被一位工人提醒,用刨木花来做减震层,效果还不错。所以虽然路上难免颠簸,但是送到这里也没有坏。平安之前已经检查过,并且换了个包装。

红漆盒子上面雕了牡丹花,十分雅致。

温成碧在平安的示意下,上前打开了盒子,然后不由抬手捂住唇,小声的惊呼了一声。

只因这座钟实在费了不少功夫,外壳的做工堪称巧夺天工,做它的功夫,倒比做里头的零件更麻烦些。钟身整体用金子打造成,镶以银饰和珠玉宝石,除了摆钟的部位之外,周围的部位做成缠枝并蒂莲的款式,又精致又漂亮,阳光一照,看上去金碧辉煌。

即使是温成碧出身这样的世家大族,见过的好东西不知凡几,也仍旧被它所经验。

“这是个什么东西?”她脸上带着激动的红晕,追问平安。

她话音才落,正巧到了整时辰,钟声敲了整整八下,声音清亮,能够传出去很远。温成碧吓了一跳,又好奇的凑过去研究,一双眼睛闪闪发亮的看向平安。

平安有些招架不住,连忙道,“这是座钟。有个寓意叫做一见钟情。虽然早了些,但还是祝你们夫妇百年好合。”然后又粗略的解释了一下远离和使用方法。

温成碧赞叹道,“巧夺天工也不过如此了。这东西是平安你自己弄出来的吧?——难为你怎么想得出来!”

“倒也不算为难。”平安忍笑道,“想到你要嫁人了,总该送点东西充充门面,只好咬牙上了。所幸不辱使命。”

温成碧瞪了他一眼,转头爱不释手的看着座钟,把玩片刻后,让人将这宝贝好生抬回自己的院子里,她自己虽然依依不舍,但也没忘了待客之道,留下来陪平安说话。

“这东西很难做吗?”她问。温老爷子面色微微一动,也看了过来。

他不似女孩子,首先注意到漂亮的外表,所以对于平安之前说的那些原理,更感兴趣。

温成碧并不是循规蹈矩的女孩子,对这些东西,自然也十分好奇。方才稀罕够了,这会儿也想到了这个地方,遂有此一问。

平安本来带着这个东西过来,本来就是打着要利用这东西将自然科学介绍给所有人的意思,所以自然知无不言。

还别说,温成碧对这种需要动手的东西特别感兴趣,串珠她这里也有,立刻命人取来,做起了单摆实验。

她沉浸在游戏的乐趣之中时,温老爷子已经犀利的看出平安的一部分意思来了,若有所思的问,“这就是平安所说‘自然科学’?与格物致知之理,倒有些互通之处。”

平安点头道,“是的。一切道理都能通过观察和实验,从自然界之中获得,这便是科学。”

“听着倒是颇为有趣。”温成碧道,“我有时也会想,四季为何流转变化?白天黑夜又是怎么回事?树叶为何下落?风是从何处而来?这些都是自然科学么?”

“是的。”平安鼓励的朝她笑道,“你观察生活十分仔细。这些东西里头,都蕴藏着自然道理。”

“那平安你都知道吗?”温成碧有些不服气的问。

平安摇头,“大自然的道理,是不可能尽知的。你说的这些还只是身边的道理,仔细观察,认真追索,总能得到答案。可还有些东西却不成。比如天上究竟有多少星星?他们是怎么挂在天上的?星星上有没有其他人住着?假使我们想要到星星上去,要如何才能成行?在星空之外,还有什么?问题太多了。”

温成碧听得出神,下意识的喃喃问道,“那答案在哪里呢?”

“答案藏在我们身边,等着我们去找出来。”平安说。

当此之时,平安并不知道这么简单的一次谈话,会开启一个女孩子内心深处对于追寻真理的决心,也不知道未来第一位女科学家就这么被他忽悠出来了。

他只是很高兴的发现,其实所有人都不缺少探索身边事物的好奇心,只不过在此之前,大部分人一直都不得其法罢了。即便如此,深究此前曾经出现过的文字典籍,便会发现,其中有些也已经蕴含了这些道理。

他要做的,是去芜存菁,然后推动大家一起去发现更多的真理。

“平安,那个座钟花费成本几何?若是不用那么多金玉珠石呢?”最后,温老爷子忍不住问道。

他其实也很想研究一番这玩意儿,但是跟自家孙女抢东西就有些不人道了。所以温老爷子转而向平安求助。反正他既然能做出一个,也能做出更多。

平安道,“只要掌握了原理,制作只是惊喜些,并不算难。”顿了顿,又道,“我欲与温家合作,做这座钟的生意,老爷子意下如何?”

“哦?”温老爷子闻言,倒是沉思起来。

这生意自然是做得,只是,平安为何要平白便宜了他们?毕竟以他的能力和背景,如果自己做,也不是不成。

对于这个问题,平安表示,“我只是不耐烦处理这些琐事罢了。”毕竟他要忙的事情已经足够他焦头烂额,实在是不愿意再给自己增加负担了。

对这个说法,温老爷子也有些无奈。不过这种事自家不吃亏,他自然很爽快的答应下来。

其实平安除了嫌麻烦之外,也有另一个原因,毕竟利益才是最稳固的联盟,要将温家拐上船,不付出怎么可能?而且,他要让温老爷子看见自己的“自然科学”能够带来什么样的利润,然后他才会全力投入其中。

在京城那边,要做这些事情阻滞太大了,所以平安除了给傅彦一份计划书之外,并不过多的插手。因为以他的推测,就算要修书,恐怕也是从经史子集那边开始,之后才会是那些比较繁杂的作品,然后才是冷门的医卜星象,至于自然科学?等着吧!

所以索性就从比较开明的江南入手,大家分工合作,互通有无,也很愉快嘛!

有了这个切入点之后,果然之后谈起修书的事,温老爷子的积极性就增加了许多。虽说现在图书馆还没有建起来,但是他老人家也表示,可以召集人手,先将这个工作组织起来,慢慢做嘛。

平安并不贪心,也不是要立刻就出什么成果。所有首先要做的,是在浩瀚如烟的典籍之中,将与自然科学有关的东西给挑出来,编纂成册。然后再以此为本,去进行探索。

不过越是基础的工作,就越是困难。

如果不是有温家支持的话,平安自己要做成这项工作,恐怕穷其一生也未必能够成功。

这就是他跟古人最大的区别。平安自认为上学的时候记忆力不错,也背诵过许多文章。但是跟这些古人比起来,就差得太远了。尤其是后来网络发达之后,不管需要什么资料,一搜就有,平安都觉得自己记忆力退化了许多,有时候连熟悉的汉字都不会写了。

但是对古人来说,因为书太难得了,所以他们每每得到一本书,就会将之反复研读,背诵。以后还会经常温习。发展到后来,小孩子上私塾的第一件事就是背书,等到背通了,先生才会逐字讲解。

就连科举考试,童子试考的也是贴经。基本上跟后世的填空题差不多,给上句填下句,给下句填上句。甚至考进士的时候,也会有一场考贴经。

第141章 南的悠闲日子

其实现代人对古代的科举不甚了解,总会以为科举制度非常死板,但事实却并非如此。

事实上科举考试的科目也是很多的,有进士、明经、明法、明字、明算等等,另外偶尔有些朝代还有武举。像清朝还开过特别科如博学鸿词科、翻译科、经济科等。

其中进士科和明经科是科举的主流,考试内容则有墨义、口试、贴经、策问、诗赋。

其中贴经这个部分从童子试贯穿到会试,相当于是对士子们基本功的考察,所以非常重要。基本上要求全对才能够考过。

这样做的好处是,只要脑子灵活些,出口成章,引经据典都很容易。

平安自己不认识这样的人,身边的朋友们好像都是有事问度娘,自己能够记得多少却很难说。但平安听说过,钱钟书先生编《管锥编》的时候,身边是没有任何资料的,全凭记忆力。这样的文学素养简直令人肃然起敬。

所以说网络的发展,也不知道是好是坏。平安曾经在不少文学作品中看到过,在网络发展到极致之后,纸质书籍已经彻底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网络存储。之后人类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大灾难,因为储存这些资料的服务器被损毁,导致人类文明断层。

虽然脑洞很大,但是也未必不可能发生。

扯远了……对于平安来说,他现在所需要的,正是这样的人才。

出口成章,不用翻书就能说得出哪个典故出自某某书,厉害一些的,甚至连第几页第几行都能说得出来。这就省下了大量的翻找资料的时间,极大的提高了编书的效率。

平安自己做不到,但温家人也好,他们找来的这些才子儒师们也好,对他们来说,做到这一点好像特别轻松。

所以平安一开始的时候还能以“顾问”的身份去指点一二,后来发现人人好像都比自己更强,自信心遭受了巨大的打击,一时之间简直生无可恋。

之后除非是有什么难以决断的事情,温老爷子派人过来请他,否则平安轻易不肯过去受这个刺激。

被戳到短处的人伤不起。

从来都自诩自己是“脑力工作者”的平安赫然发现,如今自己更适合做的居然是“体力劳动者”。那就是去施工现场监督图书馆的建造工作,同时也考察一下建筑公司这边,看看管理上或者执行上,是否还有什么可以调整的地方。

除此之外,需要平安操心的事情并不多。所以平安陡然发现,自己居然又空闲下来了。

闲下来的时间,平安就凑到徐文美这里跟他一起消磨。徐文美对他十分嫌弃,“我年纪大了也就罢了,正该颐养天年。你年纪轻轻,整日里跟我混在一起是怎么回事?”

此时他们正划了船在河上捞菱角。——徐文美的住处就在河边,宅子后面开了小门,还建了一个小小的码头,船不用时系在那里,要用时解开锚绳,便能出行。

江南水网稠密,水中的物产自然也十分丰富。平安来的时候好,正是莲子和菱角成熟的时节,立刻撺掇着徐文美出来游河。

这会儿他正剥了一只脆生生的菱角放进嘴里,闻言笑眯眯的道,“我在这里,自然是要伺候师父。否则师父哪能如此悠闲的躺在船上等着吃?”

徐文美抬脚踹了他一下,“你吃得比我多!”而且采到了新鲜的货色,一定是自己第一个吃,绝对想不到孝敬给他这个师父!

其实徐文美并没有用力,但平安“哎哟”了一声,故意将船划得歪歪斜斜几乎翻掉。

话说平安来到这里之后,划船的技术简直突飞猛进,一开始的时候只能傻乎乎的用力划桨,眼看着小船在河里转圈圈,就是不往前走。现在已经能够自然的捣乱了。

但不管船颠簸得多么厉害,徐文美都好似浑然不觉。

平安见状,简直想将船直接掀翻。不过想来想去,还是没有这么干。毕竟是自家师父,欺师灭祖这个罪名太大了。

两人在湖上折腾了大半天,载着半船莲蓬和菱角回去。开阳不知什么时候已经回来了,见平安半边身子都被河水浸湿,毫无形象的将外袍前面的那一块撩起来,将莲蓬和菱角一股脑儿的兜进去,不由抽了抽嘴角,额头上青筋直跳。

主子让自己将平安一路上的事情事无巨细都汇报上去,这种毁形象的事情,到底要不要汇报呢?

另外,还有一个疑问一直充斥着开阳的脑海之中,让他百思不得其解。——虽然他也承认平安很厉害,尤其是之前在西北的时候弄出来的那个炸弹,简直堪称人间杀器。但即使如此,开阳也还是如何都想不明白,自家主子究竟是怎么看上平安的呢?

或者说,看上了平安什么地方?

“开阳,你回来了?”平安看见他,兴冲冲的跑过来,“今天采了新鲜的菱角和莲藕,你有口福了。对了,殿下那边有什么消息吗?”

“殿下说京城已经平静下来了,问你几时回去。”开阳板着脸道。

平安挠了挠头,“这边的事情还没完,暂时不能回去。”

开阳瞥了一眼他兜着的东西,心想这边的事情还没完,是这边的东西还没吃完吧?

平安才不理会开阳的腹诽,这个时代交通不便利,许多东西都是地域性的。所以在京城根本吃不到那么新鲜的帘莲子和菱角。既然如此,他难得来一趟,当然要吃个够本。

将莲蓬和菱角从船上弄下来之后,平安整了整衣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