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御前总管升职手札-第1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平安有点反应不过来。但赵璨没有追究他在想什么,平安也就把那些念头都抛诸脑后,“我送你。”

送走了赵璨,平安的生活又恢复了原来的平静。但硬要平安说的话,他觉得好像又有了一点不同。他变得更加积极了,不管是融入众人之间,还是学习新的技能,以前对他来说可有可无,更像是用来打发时间,根本没用多少心思,现在却不一样了。

受到赵璨的启发,平安首先想到的,自己能够做成的改变是:活字印刷术!

现在所有的印刷都是雕版,总有些麻烦的地方,比如一旦雕版某个地方或是某个字损坏,那么就不能用了,需要重新制作,非常浪费时间。

而且平安是到了这里才知道,雕版并不是在木板上凭空雕刻,而是将写了字的纸贴在木板上,然后一点一点削掉多余的地方,这项工作非常考验工人的技术,不是熟练工人,出错的频率很高,费时费力还费材料。

而且每一页文字都要单独刻一块书版,也是非常庞大的工程量。另外对经厂这样的地方来说,他们并不需要批量印刷,所以书版刻出来,使用过几次之后就只能放置起来。储存也是一个难题。

总而言之,跟活字印刷术比起来,雕版印刷术简直弱爆了。

嘛,毕竟是历史检验过的东西了。平安毕竟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占了大便宜了。

不过平安忘记什么时候在书上看过,事实上在活字印刷术刚刚出现的宋明时期,因为印刷业高度发达,事实上雕版印刷可比活字印刷普及多了——为什么?当然是因为当时出版业太发达,同一本书的印刷量极大。对于江南那些遍地开花的小作坊而言,只要有几本书的雕版,就能年年印年年卖,根本不需要制作活字。

而因为是印给普通人看的,也不必追求精美,甚至就算有错漏也不在意。所以才会出现各种版本的书籍,福建本,江南本之类。即便后世收集古董,这些产地不同的书籍,价值也截然不同。

国内的行情就是这样,因为人工成本够低,所以新技术出现之后,往往很难立刻就受到重视。

这也是为什么活字印刷术最后是传入欧洲之后,出口转内销回到国内才重新受到追捧的根本原因。

如果平安是在民间,还真不敢想这事。好在他现在是在皇宫,全天下顶顶富贵,所有的东西都要用最好的,还必须是自己生产才最好的。所以围绕着皇宫,也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产业链,除了伺候主子们的几万宫女太监之外,还有隶属于二十四衙门的几万工匠,精益求精的琢磨着自己的技术,为宫中的主子提供最顶级的服务。

这才给了平安研发活字印刷术的土壤。

刷印匠中技术最熟练的工匠姓周,今年已经五十多岁了。事实上他的眼神已经大不如前,但却没有退休,因为他已经全凭“手感”来进行工作了。在他脑子里,背下了几十本书的阳文刻板,根本不需要看,只按照自己的感觉来刻就可以。平安每次看他雕版时行云流水的动作,都觉得是最美的艺术。

最妙的是刻出来的还是标准的馆阁体,平安相信,即便是最自恃书法的文人来写,也做不到这样的标准。

有时候想想自己要用新的技术来取代这些充满美感的东西,平安心里也会产生几许怅然。当科技高度发达,已经可以替代一切人工之后,这些美必定荡然无存。

然而周匠人却完全没有平安这样的伤感。

平安试探性的对他提起活字印刷术:“把每个字单独刻出来,要用的时候挑出来排版,不用了就再放回去。是不是方便很多?”

周匠人忍不住一拍大腿,“着啊!这个法子好,怎么我们之前竟没一个人能想到呢?还是你们年轻人的头脑灵活!”

这接受度也忒高,平安有点儿愣神,“额,那以后可能都不需要您这么雕版了,不可惜吗?”

“这有什么好可惜的?”周匠人目露疑惑的看着平安,“为了练成这手绝活儿,我练了整整三十年呐!我儿子到现在也练不成这样。若是有了这个活字,以后孩子们自然就不需要这么辛苦了。”

是了,他光是惦记艺术美感,却忘了一切工具的发明创造,归根到底都是为了让人类“偷懒”,让人类生活得更加舒适。活字的发明省却了很多功夫,那工匠们自然就轻松许多。拿一样的工钱,却能少做事,谁会不高兴?

至于艺术的美感?除了平安,谁会在意呢?

平安心底有些小失落。

不过他很快摇摇头,把这种失落踢到了角落里,振作起精神道,“我是这么想的,我们先自己试着私底下做一个出来。若是能成的话,先印一本书送上去,看看上头的反应,你觉得如何?”

“这样稳妥。”周匠人没有任何意见。

于是两人就开始琢磨起烧制活字的事情来。平安觉得可以先用黏土烧一下试试看,毕竟这个简单快捷,不比金属复杂。不过烧出来的结果却非常不如人意,坏的比好的多,还有些看上去是好的,但实际上已经烧变形了,根本不能用。

“还是要用金属啊。”平安有点发愁。他们这里可是经厂,没有这样的材料和设备,如果要做的话,那就要跟其他衙门打交道了。到时候这还能算是“私底下的试制”吗?

况且就算平安不怕别人抢功劳,没有上头的命令,就他一个小小的掌司,谁会听他的呢?

真是愁死人了。

最后还是周匠人一语惊醒梦中人,“为什么要用别的材料?不如用木头雕刻。反正我们这里木料是常备的。况且每个字也不大,用些边角料就可以了。也不会引人注意。”

平安忍不住一拍脑门,又是灯下黑。他光是记得有胶泥活字,铜制活字,铅字等等……所以总想着要去烧铸,却忘了自身的优势。

或者说也算不上优势?“一个字一个字的刻,会很麻烦吧?”平安有些担忧。

周匠人却显得信心十足,“只是要求细致麻烦些罢了,算不得什么。我刻了那么多年的阳文,闭上眼睛也能刻出来。”

不过他也有属于他的担心,“可是那么多字,就算刻出来了,能找得着么?一本书可要用上那许多的。”

平安闻言忍不住笑了。这就是没有统计学的坏处。他对周匠人解释道,“其实并不多,一本书虽然看着很多字,但实际上大半都是重复的。事实上经常使用到的字,只有几千个而已。”

如果他没有记错的话,现代汉语的常用字统计是两千五百个。香港和台湾方面使用繁体字,可能会更多,但无论如何也不会超过五千字的。

相较于周匠人印象中的一本书动辄数万字,这五千字真的是非常少了。

于是他老人家立刻拍板,“那就先把这几千字刻出来,其他不常用的,等遇到了再添上便是。”他原本以为要以一己之力刻上几万字,都没有退缩,现在只有几千字,自然豪情万丈。

平安见状也不由莞尔。感情老人家这么不服输,还真打算把一本书全部刻出来?

有了打算之后,后面的事情就简单了,都是些细致活,无非是耗费时间和精力,又比较枯燥罢了。首先是平安要先把这几千个字挑选出来,然后再交给周匠人去雕刻。

虽然说起来容易,但其实难度也不小。主要是平安不知道要花费多少时间。因为周匠人还要负责自己手头的工作,空闲时间才能做这些私事。征得平安同意之后,他把自己那个老实的儿子也拉入了伙,但进度却依旧比平安想象的要缓慢太多。

平安知道是自己太急于求成了。这些工匠们本来做的就是精益求精的工作。在这里,不会有人要求他们的效率,只要做出来的东西最好就可以了。所以现在也是慢慢的琢磨。平安后来才发现,刻完了的字,周匠人甚至还会拿在手里把玩一阵子,据说是要让笔画更加圆润。

这是平安无论如何都理解不了的。

虽然他以前也看热闹一般的看过不少传闻:什么皇帝的衣裳要四个绣娘日夜赶工的干一整年才能做出一套啦,什么古代的手艺人能够在米粒上刻字啦……初中课文还学过核雕呢,在小小一个核桃壳上,还能刻出栩栩如生的物品和人物。

这一切都令人叹为观止,但轮到平安的时候,就觉得实在是太考验人的耐心了。

以五千字为标准,假设周匠人父子两人每天能够完成二十个字,那也需要整整二百五十天,整整八个月还多!

但现在除了等待,他什么都做不了。

平安一开始还着急一下,后来见着急没用,也就把这件事放下了。他不是把“给这个世界带来一点改变”当做人生目标吗?这辈子少说也还能活五十年,其中花费八个月来打基础,其实是很值得的。

放到更大的环境中去比较,也就不觉得难以忍受了。况且平安深刻的知道自己现在最大的缺陷是什么:他年纪小,而且毕竟不是土著,在很多地方,可能会显得格格不入。比如很多大家都知道的“常识”,他却十分懵懂。

他穿来的时间还短,之前在钟鼓司,多半时间也都是一个人埋头创作,跟其他人接触得少,所以并没有引起什么注意。但以后如果要去司礼监的话,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

待在距离皇帝最近的一个衙门里,任何一点小小的瑕疵和错误,都会成为别人眼中的刺,被反复挑剔。

与其到了那个时候再设法应对,还不如……从一开始就打磨好自己,让人挑不出任何错处来。

这时候平安已经决定,自己一定会回宫了——不管是为了徐文美,还是为了自己的终极目标。既然如此,从现在就开始做好准备吧。

于是平安也就不再着急,一边翻阅着经厂的藏书,一边将之前没有记录的字添加到自己的字表之中。既充实了自己,也顺带完成了一部分工作,何乐而不为?

除此之外,他不再跟工匠们混在一起,也不再把自己关在房间里,而是在那个小三子的帮助下,跟经厂的其他人常来常往——平安已经明确的给过小三子暗示,自己只是来这里镀金,最早半年,最迟两三年就会离开,到时候这个位置自然会留给他。

小三子是聪明人,那位更是人老成精,平安已经摆明了态度,他自然也不会刁难。倒是让其他两位等着看热闹的掌司有些失望。

不过他们背姓胡的压制了那么多年,早就已经习惯了,失落之后就丢开了。本来也没指望平安能做出什么大事,只是没想到他那么快的退步而已。

再这样和乐融融的气氛当中,平安不着痕迹的打听自己需要的东西,结合他脑海中的历史,还有从书上看来的那部分,拼拼凑凑的,也勉强把自己包装成了个古人,至少这会儿再有人来,是看不出任何破绽的。

同时平安也终于意识到,自己之前跟赵璨的相处是多么的不恰当。亏得是他当时刚来,还什么都不懂,而赵璨竟然也没有生气,否则死一百次都够了。

在这宫里,别的都可以含糊,只“主仆之别”四个字,没有任何人胆敢逾越。

平安都替自己捏一把汗。

以至于赵璨第二次来找他的时候,他竟然有点儿不知道该怎么面对对方了。态度太过客气,反而显得生疏。

赵璨有些不高兴,“平安,你这是要跟我生分了?”

……其实我们从来没有熟过。但这话平安不敢说,他只能道,“从前是我刚进宫不懂事,冲撞了殿下,现在知道了规矩,当然不敢再造次了。”

赵璨颇觉无趣,“平安,若是连你也变成这样子,这宫中就太过无趣了。”

果然,我就知道你不生气,完全是因为只把我当个乐子看了!平安内流满面。但是这也侧面证明自己是安全的。况且书里不是都这样写嘛!高处不胜寒,上位者游目四顾发现周围一个可以说话的人都没有,于是空虚寂寞冷(……),最后被胆大的宫女/嫔妃等等趁虚而入,成为他心中最特别的一个。接着当然就是虐恋情深……

等等!打住!为什么要把自己带入宫女嫔妃这种角色?!还有什么虐恋情深,他跟赵璨是清清白白的主仆关系好吗!

第43章 梯子我都搭好了

飞快把过大的脑洞堵上,平安回到眼前的问题来,“您觉得有趣的时候,我就危险了。七皇子殿下慈悲为怀,一定不会希望这种情况发生。”

赵璨一挑眉,“好吧,我赦免你对我的冒犯和无礼。这样可以了吗?”

平安觉得这整个对话都囧囧有神,赵璨这句可以媲美总裁经典语录的话更是天雷无比,他只能选择屈服,“如你所愿。”

“其实是你想多了。”赵璨哼笑,“这宫中有几人会来注意我呢?”不去注意他,这所谓的冒犯,当然也就不会为人所知。只要赵璨自己不发怒就可以了。

但怕的就是您老人家发怒啊!据说上位者都是这么喜怒无常!平安一直觉得赵璨主角气场满满,谁知道什么时候就爆发出来了。到时候倒霉的还是自己。

所以有了赵璨之前那句话,他就放心多了嘛!虽然只是口头约定,但boss和主角们通常都很在意自己的承诺的,一般来讲。

“好吧,你说得对。”他点头承认,并且在心里想,还是这样说话比较自在。

赵璨却上下打量着平安,“你这几个月,倒是学了不少东西。”感觉他有什么地方不一样了,但还不是言语可以具体概括出来的表现。好像整个变了个人。

不过一开口说话,就跟从前一般了。

平安道,“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我当然也得有点长进才行。”

赵璨显然对这个答案非常满意,他弯了弯唇,问道,“那你这两个月,都有了些什么长进?”

常识和细节方面的学习,平安当然不会拿出来说。而因为之前赵璨对自己那个所谓“妄想”并没有那么排斥,他倒也不介意跟赵璨分享一下自己目前取得的成果。反正赵璨又不可能来跟他抢功劳。

所以他回到屋子里,小心的捧出了那个装着目前刻成的字的盒子,放在桌上,十分满足的拍了拍,“都在这里啦!”

赵璨好奇的打开,看见一个个独立的木字,有些意外,也有些疑惑,“东西倒是做得不错,但你打算用这些字拼一本书吗?还有上面刻的……是阳文?”

虽然只是个没什么存在感的皇子,但赵璨也有属于自己的私印,在印章方面多少有些见识,所以对于阳文并不陌生。——当然,这都是上辈子学会的。不过平安不会知道这种细节。

平安一下子笑了起来,“虽不中,亦不远矣!殿下应该知道阳文是用来做什么的吧?只要我把字排列好,这么一印,不就是一本书了吗?”

赵璨眸光一闪,心中也不由有些震动。他当时只是随口那么一提,觉得让平安朝着这个方向努力不错,却也没有深想过平安会怎么做。更没有料到,平安会那么快找到了突破点。

虽然目前看来,只是另一种印刷方式,但只要细想就知道其中的好处,若是推而广之,自然能够大大降低成本。

他知道平安脑子里,总是有些新奇的念头,却不知道……原来当他将这样的小聪明用在适当的地方,竟会产生这么大的能量。

这一刻赵璨心中生出了一点些微的懊恼和悔意,但只转瞬即过。平安甚至没有察觉他脸色的变化,还只当他是在思考这东西怎么用。

于是他兴致勃勃的找出纸和墨来展示了一番。

赵璨面上带着温和的笑意看完了,夸了他两句之后,却不再继续这个话题了。平安注意到他的意兴阑珊,虽然不知道是为什么,也没有了继续展示的欲望。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两人之间的气氛有些古怪。最后还是赵璨先打起精神,“我刚刚在想别的事情呢,你那个想法倒是很妙。什么时候能印出书来?”

“还早呢。”面对赵璨隐隐带着道歉意味的话,平安当然也不能继续生气。他说,“等印出来了,第一本书就送给你。”

“好。”

……

时光荏苒,在平安来到经厂的第一年结束的时候,活字印刷术印刷的第一本书终于新鲜出炉。经过挑选之后,平安选择了印《论语》这本书。大楚虽然跟自己记忆中的历史截然不同,但很多地方还是共通的。比如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虽然答应过第一本书就送给赵璨,但真的印出来了,平安又舍不得了。他决定自己收藏!

在扉页盖上经厂的印,并写下这是第一本使用活字印刷术印刷出来的书。平安美滋滋的想着,这本书说不定将来可以当做传家宝传下去,几百年后必须也是收藏价值极高的孤本绝本,人人争抢卖价千万……

可惜这幻想只到一半就硬生生的断掉了。

平安泪流满面的想起,自己现在根本不可能有什么后代,那还需要什么传家宝?

这真是一个悲伤的故事。

最后平安恹恹的将这本原本打算自己收藏的书送给了赵璨。除此之外,他还印了一本送到了司礼监,同时写了个折子,将活字印刷术的事报告了一下。

运气好的话,这本书就有可能被送到皇帝面前。

每天皇帝用早膳的时候,会看看宫中自己印的新书,或是太监们呈上来的奏折什么的。不过因为时间短暂,所以能看的很有限,究竟能不能够轮到自己,平安也拿不准。

不过为了能够稍微顺利些,他还是设法打点了一番的。之前在内书堂一起读书的一个小太监,就是专门负责将司礼监整理好的奏折送去给皇帝批阅的。平安颇花费了一点功夫,才打点到他。

——虽然是“同窗”,但现在两人的身份天上地下,前程更是不可一概而论,对方傲气也是理所当然。

平安并不在意,在他看来,自己能做的都已经做了,接下来就只能等结果。

反正这一年来,平安在经厂里学到了很多东西,目前并不急着离开这里。或许这也是因为他心里很清楚,这就是最后的安乐的,一旦离开经厂,他就要踏入一个完全未知,但光是想想也知道不会简单的世界。

然而平安不知道,他的书和奏折递上去,就立刻被丢在了角落里。这样没名没姓,光想着讨好上头一步升天的人太多了,分拣奏折的人简直已经见怪不怪。这种事其实也是有风险的,皇上高兴了,对自己没什么好处;不高兴,大家都跟着吃挂落。

所以没有什么关系,谁愿意上赶着帮他呢?反正就算成了,功劳也算不到自己头上。

平安打点的那个小太监,是跟他差不多时间进宫的,名叫和安。他师父田太监是专门负责分拣奏折的,他自己则是跑个腿,把奏折送到本初殿去,再把本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