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御前总管升职手札-第17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原来为了凑出这么个庞大的船队,不光是富商们拿出了全部的家底,就是官员们的情况,也远比赵璨和平安预料的更加糟糕。因为,几乎所有的官员都挪用了库存的官银,作为自己投入船队的本钱!

原本如果能够盈利的话,几年之后船只回来,他们自然就能够将这部分钱还回去,而自己无本万利。这样的好事,自然没有人不愿意去做。不过现在赔了本,他们就要发愁怎么填补库房的空档了。

几天之后銮舆到来,赵璨立刻开始了雷厉风行的整治活动。

因为提前有所准备,所以他根本没有给这些官员们反应的时间,直接扔出证据,然后让人上门查抄。空空如也的库房就是最好的证明,虽然不知道皇帝究竟怎么弄清楚这些的,但是随驾的大臣们没有一个敢发出疑问。

不见这一次的事情,从头到尾皇帝都没有让他们插手吗?恐怕在皇帝心里,整个江南官场,甚至整个文官集团,现在的信誉恐怕都岌岌可危,所以他才不愿意用。

只要想到这一点,这些官员们就难免坐立不安,生怕哪天赵璨看见他们站在旁边觉得碍眼,决定顺便查一查。

好在赵璨一直没有这个意思。

赵璨带着他们过来,不过是为了震慑一番,让他们知道自己手段莫测,不管什么样的事情都不可能瞒过,并不打算现在就动他们。江南这边的烂摊子还没有收拾好,自然只能循序渐进,贪多只会嚼不烂。

不查不知道,整个江南官场十之七八的官员竟然都牵扯进了这件事!可见他们平日里彼此之间同气连枝到了什么样的地步,如果不是因为这一次出其不意,要抓住他们的小辫子,甚至要将这些事情揭露开来,不知道要付出多少代价!

除了亏空之外,这一次还查出来这些官员们种种罪证,无非还是那些欺上瞒下左右勾连的手段,但大大小小的加起来,够他们死上几百回的了。

之前船队全军覆没的事情,早就已经传开了。现在又出了这件事,差不多整个江南都被一锅端了,自然也让大楚士林震动,一时间民间议论纷纷,但是又没有人敢站出来说话。

这件事太大了。

赵璨倒是不觉得惊讶,因为情况跟他预料的差不多。但料到了不代表他就能够接受。这些人都是国之蛀虫,损害的便是朝廷的利益,是他赵璨的利益!

好在已经提前接收了这些人的大半家产,所以赵璨表现得很心平气和。

但越是这样,就越是让人觉得深不可测。

不过现在也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处置完了这些官员们之后,江南的衙门差不多都空了。统治工具陷入瘫痪,对于江南来说自然不是什么好事。所以目前最大的问题,就是要先将这些位置都填满。

这也是其他大臣们没有在这件事情里置喙的原因之一。反正江南跟他们之中的大部分都没什么关系,反倒是清除了这一批人之后,他们可以趁机将自己的人安插上去。所以自然乐得在一旁看笑话。

然而这种事情,赵璨不可能没有准备,早就已经安排好了接替人选,眼看剩下那部分江南官员纷纷站出来挑大梁,其他位置也都找到了人填补上去,这些人不由都扼腕不已。

解决了官员的问题,接下来自然是那些富商。

当然,朝廷本来是不能对他们怎么样的。就算人家做生意失败了,船在海上沉了,总没有违法的地方吧?

不过现在情况还有些特殊。那些在他们门口撞了那么多日子,却始终没有得到回应的百姓们已经忍不住了,他们开始到刚刚恢复秩序的官府门口去闹事,想要求一个公道。

——既然雇佣他们家人的富商不肯出面,那自然只能指望朝廷出面了。

刚刚组建的新朝廷效率非凡,几乎是立刻就将这件事情报上来了。赵璨命他们把人安抚住,然后去联络富商们给个说法。

面对百姓们的时候这些商人能够毫不在意,但现在朝廷出面,情况就不一样了。船在海上出了事,他们赔不出一条人命,但是赔偿一些安家银子总是应该的。

不过实际上,他们现在根本拿不出钱来,只能对着官员们哭穷,或者内心里未尝没有要看这些新上任官员笑话的意思。

第210章

在这件事情里,这些商人实际上也是损失惨重。偏偏损失的原因是天灾,他们不知道这个气应该向谁出,想来想去,只能向着朝廷了。毕竟如果不是朝廷的船队出海带回来的财富引人心动,他们也不可能铤而走险,将全部的身家都压上去。

谁知道就这么倒霉的出事了?

所以现在,让那些刁民去为难一下新任官员,他们心里也能出一点气。

然而对于这种行为,赵璨和平安都没有放在心上。百姓的怨气是对着谁的大家都知道,况且赵璨一早帮他们想好了解决的办法。

这些人毕竟都是豪商富贾,家中的积攒不可能说耗光了就耗光了。比如,他们现在所住的宅子,他们名下的田庄地产,这些不都是可以拿出来作为赔偿的东西吗?

因为有官府施压,再加上赵璨本人还在江南带着,这些大商人们也不敢抵赖。

不过,他们不抵赖,不代表他们不拖延。官府让他们给安家银子,他们没有任何意见,满口答应,但就是不给钱。

反正人人都知道他们现在手里没有现钱,只要衙门派人去催促的时候哭诉两声,也没有别的办法。毕竟就算要他们卖房卖地,也是需要时间去兑现的。

当然,赵璨不可能让他们就这么逍遥下去,所以很快,这些商人们便都被召集到了锦州,赵璨此时正驻跸在这里。

他要亲自接见这些商人。

知道这个消息之后,不少大商人都觉得这是因为江南的局势太乱,所以赵璨希望能够赶快平息下来。他们觉得这是个难得的机会,说不准对着赵璨苦苦穷,朝廷就主动将这个烂摊子接过去了呢?毕竟现在一切以稳定为主嘛!

所以他们私底下串联起来,打算在面君的时候示弱求情,希望赵璨同情心泛滥,主动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其实虽然说是将全部身家都压在了船上,但如果说这些商人们手里一点资金都没有,那也是绝不可能的。毕竟他们日常开销也需要钱来维持,这部分是绝不会投入的。况且能够走到今天,不可能没有未雨绸缪的心思,纵然海贸暴利,他们也会想着为自己留退路。

毕竟他们不是海盗,而是家大业大,良田美宅、如花美眷、僮仆成群,又怎么可能真的豁出去都不要呢?

只不过对他们来说,出了那么大的事,这些钱就是他们最后翻身的本钱,又怎么会愿意轻易拿出来?如果朝廷能够替他们解决这个问题,他们自然也乐得如此。

可惜他们并不了解赵璨。虽然他登基以来做了很多事,但毕竟没有动摇过根本,对江南更是没有采取过任何政策,所以这些商人们心中并没有对赵璨有个确切的认识,只是想当然的这么以为。

所以当他们跪在赵璨面前哭穷,求朝廷帮忙解决此事,而赵璨爽快答应时,不免都喜动颜色。这个办法果然有效!

然而不等他们高兴完,便听见赵璨道,“朕闻尔等正寻觅机会出售名下的宅子、田庄和土地,只是急切之间寻不到合适的买主?既如此,朝廷可出钱购买,替尔等解决了这个难题。如此一来,想必不会缺少银子给付外头那些百姓们的安家费了吧?”

什么?原本的喜色凝固在脸上,商人们面面相觑,都没想到赵璨说的帮忙解决,居然是这么帮!

荒谬,如果他们真的要卖宅子的话,怎么可能真的卖不出去?

江南商人的确多,而且他们都将钱投入到了这一次的海运之中去。但实际上,江南文风鼎盛,也不乏那种年纪大了,顽固的不愿意沾手商业,认为那是逐臭行为,有辱风范的老乡绅们。他们名下的田庄地产才是最多的,手里的银子也只白放着不用,真有人卖田卖地,他们肯定愿意买。

相较于卖给朝廷,这些商人自然更愿意卖给私人。毕竟彼此同气连枝,也不是完全没有关系,就算买了地,也可以签订契约,多少年之内自己可以加价赎回。虽然也要损失,但总比卖给朝廷,以后再也拿不回来的好。

然而……现在当着赵璨的面,他们这些盘算却是说不出来的。

毕竟之前可是他们自己哭着喊着求朝廷帮忙解决问题,现在赵璨开了口,他们应该感激涕零的谢恩才是。

想到这里,一个个都一脸麻木的开口谢恩,但那要哭出来的样子,显然并不像是在道谢,倒像是求饶。赵璨看得十分满意,让小福子领着他们下去办理此事,无比签了契书之后才放他们回去。

否则万一他们回去之后,又想到别的办法来瞎折腾怎么办?

当然,就算是当场签订契书,他们其实也不是没办法,比如瞒报一部分的土地,或者要求只出售一部分,足够自己给外头百姓安家银子就可以了。不过总的来说,赵璨还是可以接受的。

等人都走完了,平安才从屏风后面绕出来问,“你打算借此机会,收拢江南的土地,这是打算施行‘摊丁入亩’的新政了?”

赵璨点头,“这是个极好的机会。商人们根基不稳,大片的土地只能抛售。而百姓们在经过这样的动荡之后,也更加愿意安稳的种田度日。这个时候实施此政,却是正好。”

平安想了想,也的确是。现在大商人们元气大伤,至少短时间内,不会有人想要兼并土地了。至于那些地主乡绅,他们这一次倒是没有遭受多少损失,不过据平安所知,那些大商人们如有举债,多半都是向他们借的。所以他们手中可以周转的现钱也不会太多。

这个时候将田地买下,虽说朝廷肯定需要投入一大笔,但是推行新政,也会更加容易。

而且……赵璨刚刚劫了船,可想而知那是一笔多么大的财富。所以说也不算是朝廷出钱,应该是这些商人们自己出钱才对。

现在想来,恐怕从打算劫船的时候,赵璨就已经想好了后续的安排,这已经不是一举几得能够形容的了,而是环环相扣,直指最后的结果。

在这一点上,赵璨身上的锐气是跟平安的崇尚安稳截然不同的,但估计还是受到了平安的影响,在这种孤注一掷、雷霆万钧的手段下面,藏着的是最为细致的安排和算计,保证最后的结果不会偏离他所设想的轨道。

平安再次确定,赵璨的确是已经成长到不需要自己总盯着的程度了。

他相信,现在就算没有自己,赵璨也能够按照既定的道路走下去,甚至做得比自己设想过的还要好许多。

平安十分欣慰。虽说他也不会走,但是能够看到赵璨身上的这种变化,还是很让人高兴的。

小福子那边很快办完了所有手续,甚至他还派了人跟着这些商人们回家去取地契房契,免得他们回去之后又开始磨洋工,迟迟不肯将东西送过来。至于银子,赵璨付得十分爽快。

之前查抄了那些官员们,他们藏着的银子不少,都充了公,这时候正好拿出来用。

“怎么还要买宅子?”平安问赵璨,“宅子可比田地贵重多了,买来却没什么用处,只好白放着。”

“非也。”赵璨微笑着道,“这些宅子多半都是这些富商们精心营造,各有妙处。对别人来说或许没什么特别,但对主人而言却是意义非凡的。我如今既买下,将来也总有办法让他们重新买回去。”

“若是他们不买呢?”平安挑眉。

这也不是不可能,毕竟这件事情里,算是赵璨坑了他们。回头这些人缓过神来,意识到这一点,对朝廷对赵璨肯定都会不满。或许就算将来翻身,也更愿意重新修建园林,而不愿意买回旧的。况且,其中有一部分人,注定是翻不了身的了。

赵璨道,“即便不买,也有别的用处。这些屋宅十分宽敞,或许可以用作学堂,将那些民间不甚正规的私塾都搬过来,形成规模。又或者开办女校,反正也是深宅大院,纵然众多女子聚集在一起,也不怕人窥伺。此外,倘若真的没有用处,也可以算作官府公产,租出去给文人雅士们聚会之用,还可以收些租金。”

平安听得呆住,万万没想到赵璨竟然会考虑得这么周详。

而且这种周详……怎么感觉那么熟悉呢?

平安忍不住抬手一拍脑门,这不就是自己平日里算计各种事情时的做法吗?一定要物尽其用,没用的也要找出用处来,不会浪费任何一点。赵璨是什么时候学会的?

见平安反应过来了,赵璨便微笑的看着他,低声问,“如何?”

“传出去让人知道堂堂一国之君也这样会算计,恐怕要笑掉大牙。”平安心下欢喜,便调侃道。

有赵璨亲自坐镇江南,事情办得很快,田产和银子很快交割清楚。——赵璨让人当着百姓们的面送过去的,在门口放下,逼迫商人们出来将这些钱分发给水手和船员的家属们。

那么多钱只在自己手里过了一道,都没有捂热就变成别人的了,让这些商人们痛心疾首,但是又没有别的办法。

倒是这件事,在百姓们之中的影响很大。

对于普通百姓来说,也许一辈子都碰不到需要跟朝廷打交道的事情。而且因为官府的人惯来都是高高在上,所以大部分人对于朝廷,也只怀着既敬且畏的心情,最好是离得远远的不要沾惹。

毕竟在这个君权至上,又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时代,“官”和“民”,在身份上是完完全全的两重天。

所以从前大楚的官府对地方的控制总是很难达到最好,这也就不奇怪了。因为百姓并不信任官府,即使有什么事情,他们也不大愿意跟官府打交道,多半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像是平安在电视剧里看到的那种,东家偷了西家一只鸡,吵吵嚷嚷打到县衙去的情况,是不可能发生的。因为如果真的有这种事情的话,多半是两边都被以扰乱公堂的罪名打一顿板子,然后扔出去。

除此之外,这也是因为当地还有豪绅富户、各大宗族能够对百姓施以影响。他们世代居于此地,影响十分广泛深远,所以有的时候,即便是官府在面对地方豪强时,也免不了要退让一番,跟对方共同治理当地。

所以实际上,别看说得好听,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实际上许多时候皇帝是很难号令得了这些人的。因为皇权在地方上的影响已经降低到了最小,跟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没什么关系。

但是这一次可不一样。

船队在海上出了事,很多人家里失去了顶梁柱,除了每天去门口哭求之外,也不知道该做什么。但是实际上,他们之中大部分人都心知肚明,最后可能最多拿到一点点抚恤的银子,甚至连这一点都拿不到,这件事情就了了。因为他们是抗不过这些富商们的。

结果皇帝来了,情况立刻就不一样了!

平安秉承着一贯的风格,并不隐瞒这件事情的处理,而是将之公开。百姓们知道关键时刻是朝廷站出来买了田地宅子,又逼着富商将银子发到了大家手上,心中自然感念。再加上这几年来,朝廷的确是做了不少事情,尤其是水泥路修通之后,对于百姓生活的影响很大。

所以这件事发生之后,在百姓之中的影响很大,让他们清楚的知道皇帝爱民勤政,能够替百姓们做主,由此自然对官府和朝廷产生归属感,油然生出“只有朝廷才是最可靠的”的念头。

虽然真的要改变的话,根本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但是这总算是个好的开头。

平安可以想象,等到官府宣布会将这些土地都分给百姓们耕种,他们会是什么样的表情——江南人口稠密,豪商富贾众多,几乎八九成的土地都集中在他们的手里,普通百姓很难拥有自己的田地。

然而让平安惊讶的是,赵璨竟然没有选择直接将这些土地发下去。

他采用的办法是出售。

“普通百姓根本拿不出这些钱啊。”平安看着赵璨拿出来的售价表。上等良田三两银子一亩,就是最次的沙地,也要一两银子一亩。普通百姓恐怕一年也咱不下一两银子来,就算有心,恐怕也买不起。

“总会有办法的。”赵璨道。

平安一听就知道他还有别的打算,连忙问,“你究竟打算怎么做?”

他发现一个不大妙的情况,那就是自己近来好像越来越不爱动脑子了。按理说赵璨卖了关子,他就应该配合的猜测一番。能够猜对,自然是两人心有灵犀。猜不到便是赵璨匠心独运。不过平安却只想让赵璨自己说出来。

自从放下了担子之后,自己似乎变得懒散了许多啊。这么想着,平安连忙拦住赵璨,“你先别说,让我猜猜看。”

赵璨做了个请的姿势。

平安道,“价钱摆在这里,大多数人恐怕都会望而却步。”虽然百姓们想要自己的土地,但如果花费的代价太大,他们也不会愿意。这个时候的百姓们还没有习惯借贷度日,如果要他们去举债购买土地,那是不可能的。

“所以要让百姓们心甘情愿的掏钱,自然需要有别的好处才行。”平安道,“好处无非是现在的和以后的。”

“现在的,莫非你打算将这些土地先借给他们,以后逐年还清款项?不对不对,这样不好……应该是将这些土地租给他们,种满若干年之后,便可以降价赎买甚至免费获得?”平安说完看向赵璨。

见赵璨微笑着颔首,显然是赞同他的想法,脸上也露出一点笑意,继续道,“至于将来的好处,那就是——免税!”

农业免税这件事,平安跟赵璨提过不止一次。这实际上才是避免兼并最强的手段。

为什么如今有些百姓宁愿去给地主家当佃户,也不愿意有自己的田产?正是因为如果是自己的地,他们交不起那么多的苛捐杂税。而有人庇佑之后,他们只需要上交地租,其他的事情自然都不必操心。这种荫蔽才是他们最需要的。

但是如果重地根本不需要交任何税呢?

古人对土地的重视远超平安的想象,但凡有机会,但凡日子能够过得下去,他们还是希望有自己的土地。原因无他,只因这东西是能够传给子孙后代,永远都不会变的。

所以只要朝廷能够下定决心免税,同时允许百姓自己开荒,可以想见,那些大地主们家中的土地,恐怕再也找不到佃户来租种了。除非他们降低条件,但是什么条件能比朝廷免税更优惠?如果收不到租子,对大户来说,名下那么多的土地,也就没有意义了。

只不过之前他们始终觉得时机还不成熟,所以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够施行。现在看来,时机到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