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亲爱的苏格拉底-第1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看得出,电话里的内容他一清二楚。

甄暖知道他俩的恩怨,觉得要被这俩男人给逼疯。

她受不住,也不想夹在中间,索性一咬牙把手机递给言焓。

后者果然没有半分意外,理所当然地接过去靠近耳边,眼睛却灼灼地盯在甄暖脸上,仿佛要从她尴尬无措的小脸上看出花儿来。

电话那边,也不知沈弋说了什么,言焓笑出一声:“好。”

甄暖被他灿烂的笑闪了一下,又莫名觉得发凉。

“放心,沈先生的女朋友不会有任何意外。……她也是我的下属。……意思是,保护她,是我的责任。”

甄暖头皮发炸。

分明很官方的话,被他说得格外暧昧不清,加上他深邃含笑的眼神……甄暖呼吸困难,双脚发颤。

他把手机递给甄暖,她战战兢兢地接过去,这才又担心那句话对沈弋造成的影响。再一看,电话已经挂了。

甄暖在心里瘪嘴,她招谁惹谁了?

言焓起身,说:“我带你去趟医院。”

“现在?!”甄暖指了指报告,“不是要汇报可疑案件吗?”

言焓一笑:“是啊。但你男朋友冲过来拆了我办公室怎么办?”

甄暖被他调侃的调调弄得脸红不已,心里腹诽:你还怕这个?来拆你,你都不会怕吧。

……

去到医院,

“队长,你先回去吧。我做完检查就马上回去。”

“我送你来的,当然我带你走。”言焓笑笑,“还要听你做汇报呢。”

他这幅关爱下属的领导模样,竟挑不出半分不妥。

沈弋也无从反驳,他答应过甄暖,不干涉她的工作。

虽然不干涉,可不支持的情绪也很明显。甄暖夹在他俩之间,难受极了。

她有些魂不守舍地去做检查,沈弋陪着她。

言焓则独自去楼梯间抽烟等候。

点燃一支烟,他便无意识地弯了弯唇角:甄暖最近出现的一系列状况,沈弋不可能不知情,他竟然还没采取行动,有意思!

甄暖……甄暖……

她一定不知道小猫这个绰号最先由他这个队长叫出来。

而他的本意并非队员们理解的她像小猫一样柔软呆萌,而是像猫一样神秘。

因为,在失去记忆之前,甄暖的身世并非如沈弋所描绘的:孤儿院长大,和沈弋青梅竹马,是个跳芭蕾的乖女孩。沈弋很小就跟着纪霆混,赚钱给她读书上学,给她最好的生活。但后来她意外车祸。

不是这样。

过去的甄暖是一个比沈弋更接近黑暗的人。她是某地下研究机构的工作人员,重点培养对象,小小年纪就成了t计划的联络人。

t计划(twins)是一个双胞胎研究计划,将新生的同卵双胞胎分开,让他们在不同的环境里长大,然后观察研究他们的性格变化和养成,以及生活状态和心理人格的形成。

以前的甄暖就在t机构长大,是t计划的年轻骨干,后来因不明原因被害,炸成了植物人,昏迷一年多才醒来,变成了现在的样子。

如今,言焓对甄暖感兴趣,一方面因为她是沈弋的女友,一方面则因为她本身。

9年多的调查,言焓很清楚,当年他的特种兵小分队在边境围剿的那个匪村,其实和t计划有关联;沈弋的再生父亲纪霆的死亡,同样和t计划有关;

更重要的是,夏时的骨骸来源于两个人:夏时和夏天。

而这对双胞胎分离的模式太符合t计划了。她们也是t计划的研究对象。

一切都和t计划有关,一切的线索和谜题都集中在沈弋和甄暖头上。

但言焓同样查到,t研究机构只做实验和观察,他们并不会杀害实验品。所以,夏时和夏天尸骸的出现,不太可能是t计划的人做的,但也脱不了关系。

就像沈弋。

言焓认为他是t计划的人,或许是被以前的甄暖拉入伙,或许是为了获得更大的权力保护现在的甄暖。

但这么多年来,他的行事模式开始改变了。

上次,姜晓的意外坠楼事件就有沈弋的推波助澜。而姜晓和董思思正是t计划的试验品之一。

他开始伤害不允许被伤害的实验品了,他究竟是想干什么?

言焓把烟蒂扔进白沙里,走出了楼梯间。

……

甄暖检查完毕后,和沈弋告了别,跟着言焓上了车。

回去的路上,两个人都心事重重,没有说话。连言焓都省了平日里的轻松调侃,只偶尔透过车内镜看她几眼。

她是一贯懵懵发呆的模样。

言焓收回目光。

他其实很希望她能恢复记忆,和她较量一场,而不是像现在,他总忍不住思量:她是真的什么都不记得了,还是太精于伪装。

……

戴青发动汽车,看一眼一旁的沈弋,千年冰封的扑克脸,看不出喜怒。

“弋哥。”

“说。”

“这次,嫂子有事,你怎么不让我们警告那帮玩自杀的家伙?”

“言焓盯着我们,这边一有动静,他们就会跟着找到那帮人了。”沈弋停了一下,“他们还有任务没完成,再等等。况且,现在警方已经怀疑是自杀团体,不再只有暖暖一人怀疑,她的危险暂时解除了。”

“可嫂子……”

“有言焓在,她不会出事。……这么多年了,就这么一点线索,他拼了命也不会让它断掉。”

“我不是担心这个。”戴青抓耳挠腮的。

“什么?”

“言焓吧,也算是个很招桃花的男人。天天英雄救美的,你不怕嫂子她……”

“……”沈弋沉默了,一阵冷气。

戴青脊背哆嗦一下,骂自己嘴快。

“不会,暖暖不会喜欢言焓。而且,……言焓更不会爱上暖暖。”

戴青心想,沈弋这款也很讨女人喜欢,甄暖单纯,应该不会变心。但开了一会儿车,他又不免担心:“咱们没动静,言焓也会怀疑啊。”

“他太精明,免不了的。”沈弋闭目养神,心里有些阴霾。

“那他会不会怀疑……”

“怀疑什么?”

“怀疑嫂子是t计划安插在警队里的内线。”

沈弋没说话,无声良久,想起戴青刚才说甄暖会因言焓的施救而感动的话,他出乎意料地弯了一下唇角。

戴青见他疑似笑了,有些恐慌。好半天后,他隐约明白了这笑的意味,于是一头黑线:看不出来,弋哥还真是个醋坛子啊。

……

言焓和甄暖到局里后,重新回去办公室。

话题重回连环自杀案,甄暖把整理的报告交给言焓,全都是最近她清查三队的案子时发现的疑点。

言焓看着资料,听着她的汇报,脸色稍稍肃了下去,切入话题:“你认为白塔区的这起案子不是自杀?”

“对。调查报告里说,这个女孩有自杀倾向,厌世感严重,和人无仇。她独自在家割腕自杀,也没有挣扎痕迹。但是……她的割腕伤口不对。”

言焓翻去下一页。

照片上,死者的手部有一道深深的刀片伤口,皮肉外翻。他把资料放在桌上,稍稍往后靠进椅子里,眼眸抬起,手掌交叠地听她讲。

她见他黑眸沉沉看着自己,再度不自在起来,眼神飘过去看他背后的仙人球:

“普通人很难找准割腕自杀的力度和位置,大部分都会割得太浅,伤口即使流血也常常会自己愈合,要尝试很多次才会找准。所以割腕自杀的人会有多条深浅不一的伤口,甚至很多都有前几次的旧伤。可这个自杀的人一刀就成功了。我想,或许是有人帮她做的。”

她斜着目光一板一眼说着,像接受背书检查的学生。

言焓起身,到饮水机边接了杯水递给她,继续:“肇事逃逸致死案呢?”

“哦,那个啊……”

半个小时后,甄暖把所有觉得可疑的地方都和言焓说了,然后,稍稍忐忑地问:“队长,你觉得我说得有道理吗?”

言焓的回答是:“你等一会儿,我去趟尚局的办公室。”

……

半小时后,

言焓把一队和三队的人都召集了起来:

“三队的几个法医整体年纪较轻,肩上的压力和责任很大,也没有老法医带着,经验不足,且这次的事件很特殊,是另类的连环自杀。

三队的案子继续由三队调查。而一队手头的案子刚好有些联系,这次特殊的连环自杀案就由两个队一起合作。经此也提醒我们两个队在今后的日常工作中多交流多串门,互相监督提高,增进感情。哪天一队的法医们有疏漏,也还得三队的人揪出来校正。”

甄暖愣愣听完,发觉一件棘手的人际关系问题被他处理得天衣无缝了。

整个队的名誉缩小到法医这一块儿,几个法医和助理一起承担,不单独点名,犯错的原因除了“年纪轻”这种是人都会经历的坎儿,还有“没老法医带”这类客观事实。

甚至,他一句话不提“误判”,而说“特殊的自杀”。

而他和尚局商量后的提议不是一队全权负责,而是让三队继续他们的案子。两队一起合作,加强交流,互相学习,关系更进一步。

最后邀请对方监督自己,既给对方留面儿,更显一队自信自律的风度。

难怪老白说他是“全能型队长”,不仅智商高,情商指数也爆表。

以后要多和队长学习,嗯,就是这样。喵~

甄暖猛地听到自己的内心活动,一头黑线……以后谁再叫她小猫儿她拿爪子挠死他!

三队队长潘林说:“看过几个卷宗后,这次的案件基本上可以概括为,有人想自杀,或因无法下定决心,或因成功率不高,或因死法太痛苦等,寻求他人帮助,或自杀,或伪装成意外事件。”

“对。”言焓凝眉,“只不过,现在还无法确定,这些连环自杀案背后的稳定联系。”

而此时,甄暖翻看着手中的资料,看到有一页,愣住:

“队长……”

“怎么?”

她愣愣地抬起头:“我想,我可能知道为什么有人追杀我了。”

“下公交站台差点儿被人撞的那晚,白天我就在核查这些案子。我看到10月初白塔区女孩割腕自杀案时,打电话问过他们的家属,然后联系了女孩的家教问她最近的情况。那个家教的电话号码和姓名……就是理工大学自杀的研究生。我和她对过话,她知道我在怀疑这些自杀案。”

言焓沉默半刻,道,“这一次,我们遇到了连环杀手,而且是团体的。”

会议室里每个人都感到一股沉肃的气息。

“更特殊的是,这次的连环杀手团体,成员并不固定,杀手可能成为被杀者,被杀者也会选择‘帮助’他人而成为杀手,可即使如此,整个团体的结构却仍然稳固。

他们和常见的连环杀手不同,不仅成员多,而且,并非随意或按照个人喜好愤怒去定向寻找猎物,而是猎物主动找上他们,请他们帮忙自杀。”

如此诡异的“连环自杀”或“连环帮人自杀”案,别说誉城,放眼全国都是闻所未闻。

苏雅沉吟:“这个连环杀手团体可能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复杂得多。”

第31章chapter31

很快,一队和三队的人把可疑的自杀和意外事件都整理了出来,从上月3号持续到今天,共有6起。

死者1,女,26岁,毕业后一直在家啃老,找不到工作,公考连续4次失败,精神压力极大。父母表示她有轻生迹象。

死法:跳楼。

死者2,男,29岁,销售员,年近30仍然一事无成,职业毫无建树,没有前途。对事业迷茫之际,在父母催促下多次相亲,可没房没车工资不高,倍受打击。多次向父母和同事说“感觉生活熬不下去了”。

死法:意外车祸,被法拉利撞到,父母获赔偿120万。

死者3,男,24岁,记者,对接触到的各行各业的黑暗与*深感无力,患有抑郁症。

死法:开煤气自杀,中毒而死。

死者4,女,17岁,高中生,对自己的长相不满意,常常被同学嘲笑。整容失败后更不敢见人,变得脾气古怪暴躁,经常对父母哭诉不想活了。

死法:泡在浴缸里,割腕自杀。

死者5和6则是最近的游泳池电击死者和活动教室吊死女研究生。

这6起案子唯一的共同点是,死者的手机都不见了。那上面很可能有死者和杀手团队联系的工具。

除了割腕自杀的女高中生和理工大研究生是学生和家教的关系外,其余的人均没有任何联系。

另外,三队的人调查女高中生割腕案的时候,查过她家的家教,但那家父母说,女儿和家教关系很好,两人很聊得来,常常一起说心事。父母原以为有家教姐姐可以倾诉,女儿会走出整容失败的阴影。

而案发时间女研究生正在学校上课,有很确凿的不在场证明。

这次,三队的人重新检索案子,特地调取了前4起案子案发地附近的摄像头,结果均发现了类似理工大学摄像头里的人影:都是穿着宽大得可以掩盖体型的大衣,戴着遮住脸颊的帽子和黑色的手套。

由于冬天这样的装扮很自然,所以好几次逃过了侦查员的眼睛。

由此也证明:自杀案的幕后策划者的确是个团体。

警方也发现,他们每次出行的人数不一,一般都是2,3个。但通过他们的身高和走路姿态判断,应该有4个人。

不过,性别暂时无法判断,也不知有没有成员至今未出动。

面对这样的调查结果,言焓提出了一点:“那个策划团队,我指的是自己本身没有自杀倾向,只帮助人自杀的这一部分人,全部是男性。”

甄暖转转眼珠,没想明白他从哪里推理出来的:“为什么?”

“在游泳馆杀人案里,这个团体露出了弊端。”

“弊端?”

苏雅瞬间明白了,替言焓回答:

“游泳馆杀人时,他们让下一个自杀者也就是女研究生登场了。因为女性很难将男性摁进水里淹死,这可以大大降低怀疑度。

试想,如果当时出现在游泳池的目击者是男性,黑子你会怎么办?”

黑子一愣,不好意思地揉揉头:“我会把他请回来,再怎么也得拖着他,等尸检结果确定了再放他走。”

“对。”苏雅道,“这又是一次惯性思维的误区。在一眼看上去需要力量杀人,而死者是男性的时候,女性的嫌疑会大大降低。”

甄暖立刻回过神来:

“所以派一个女性去现场帮人自杀,可以降低当场抓包的风险。

不过,这个女孩第二天死去后,警察必然会觉得蹊跷。可即使觉得蹊跷也很难找出幕后人,因为幕后人和死者根本就没有相关的联系,很安全。

事后引起警察怀疑,总比在游泳馆当场抓住或者被警察看到脸要好。

如果他们的团队成员里有一个女性,警察会很难把游泳馆和理工大学联系起来。之前说的这些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可他们的同伙里没有女的。权衡过后,就只有让下一个自杀者来帮助游泳馆的男人自杀了。”

“对,这个连环杀人的小团队里只有男性。”

而这时,痕检组的检查结果出来了,有三项重大发现:

1。缢死女研究生的那条绳索上粘附了不属于缢死者衣物的纤维;游泳池电箱盖里也夹了一段不属于溺死者的纤维;这两段纤维的成分极其相似,来自某高档户外品牌的手套。

2。砸向甄暖的花盆上发现的纤维,与言焓从摩托车手手套上抠下来的纤维,同样是这一高档户外品牌的手套。

3。连环自杀案和追杀甄暖案两个案子里出现的纤维全是同一品牌厂商,出自同一家。

事实再明显不过,之前只是经验和推理,而如今有了确凿证据证明组织自杀的人是一个团体,且正准备杀死甄暖灭口。

关小瑜说:“这些人胆子太大了,简直无法无天,竟然敢对警察的人下手。”

“那就对了,”苏雅淡淡一笑,“因为他们的眼里根本就没有警察。这个世界是个什么东西,警察又是个什么东西?”

这话将现场警察的目光全吸引了过来。而她接下来的话更叫大家惊讶:

“我们要找的这群人,年龄在17到23岁之间,辍学且没有固定工作,家庭经济情况不错,比较和谐,没有童年阴影。住址可能在誉城新兴阶级聚集的上南区,混迹于极限运动和跑酷一族,

没有固定的女朋友,经常逛夜店,出手很大方。

最近闹过治安事件,被人投诉过,这些事件包括噪音,闹市飙车。

他们突然对推理和案件很感兴趣,看了大量的侦探小说和电视剧。

我想,侦查员只要在上南区,后街的酒吧区,367等几个知名的极限运动圈子里走访一遭,然后结合区公安局和派出所的接警记录,就可以把他们找出来。”

大家都知道她是有名的犯罪心理画像师,但也没想到这么容易就定下来了。

谭哥说:“家庭经济不错可以理解。那天在367,他们的跑酷装备很高档;还有之前冲撞甄暖的那辆套牌车,虽然是宝马中的低端车,但他们年纪小,肯定是家里买的。再加上那辆很炫的摩托车。

混跑酷也看得出来,那几个人的身手绝对是练过的。

这些都好推断,而且这部分线索侦察队已经在调查了。但其他的依据是什么?”

“首先,这些人很年轻。”苏雅不徐不疾的样子,

“他们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比较虚无,空茫;精神空虚,不稳定。没有生活目标,想摆脱空虚无聊的现状,却也不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么。

由于家庭和父母亲的影响,加之童年没有阴影,他们不暴力,不扭曲,也不变态,不会折磨受害者。如果不是害怕暴露,不会主动杀人。

帮人自杀是觉得反正对方想死,帮个忙也无所谓,或许觉得很新奇,有点儿意思。

通常来说,连环杀手有时候喜欢在案子里留下自己特有标记,或者和警察捉迷藏。

可他们起初并没有这个想法,只是当做游戏。是无聊生活里冒出的一点儿任务,挺有意思的。

在年轻这一点上,言队长,你应该赞同我的观点吧。”

言焓握着一杯水斜靠在窗户边,背对着天光,眼眸看上去幽暗幽暗的。

“是。”他表示同意,但给出的理由显然更加实在,

“他们对案件的设计很幼稚,估计是临时抱佛脚从小说中找的灵感。

理工大学教室的密室很简陋。水中电击事件也是,看似聪明,却有致命漏洞:我们看到了凶手的脸。要不是她死了,这案子就破了,简单得离奇。

他们只会利用思维惯性和误差,这恰恰是侦探小说里常用的戏法。实际操作中,设计不精密,却很追求戏剧性,如‘神秘’的电击,又如密室。

他们的心态的确有些幼稚。”

言焓极淡地弯了一下唇角,带着轻嘲,没有笑意。

苏雅微笑,自然而然接过他的话:“对,这就是他们的特点:追求戏剧,也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