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药女淼淼-第4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任何不满。

做为一个明君不能偏听偏信,要多与大臣交流商讨才对。

李严跟两官在一起,要随意的多,开门见山的道:“朕要派你们二人去金城开会试考场,你们意下如何?”

吕文杰立刻跪下道:“臣领旨。”

海英峰却是问道:“不知陛下允许微臣带多少人去金城?”

李严道:“一千可够?”

海英峰当即跪在吕文杰旁边,高声道:“臣愿与吕大人共赴金城。”

李严哈哈大笑,双手扶起二人,目光在吕文杰脸上停留了片刻,先是叫退所有的宫人且将门窗紧闭,而后肃容挥笔在宣纸上写下了一行字。

二人见到那行字,均是无比震惊。

吕文杰失声道:“陛下,原来您已育有太子……”

李严登基之后,文武百官因着他没有儿子,后宫妃嫔又少,就三番五次的联名上奏折让他纳妃嫔多生子嗣。

谁能料到李严早就有儿子了,且马上就要成年了。

这个消息要是传出去,那些想送女儿入宫的官员只怕会气傻眼,还有宫里的几位怕是会失落难过无比。

李严目光诡秘,摇头不让吕文杰说话,而后在宣纸飞快的写下一整页,密密麻麻竟有四、五百个字,低声道:“你们看了牢牢记住。”

吕、海二人这边看着,李严那边接着写,又写了一整页几百个字,问道:“你们若有不明白的,这就问朕。”

这般过去一个多时辰,吕、海二人将三页半纸的内容全部熟记于心。

李严低声道:“此事朕唯有托付给你们。”

海英峰脸色肃容,跪下沉声道:“多谢陛下的信任,臣与吕大人必将人平安带回长安。”

李严将宣纸全部烧毁,而后从怀里取出早就准备好的一个信物及一封信交给了海英峰,“明日朕会下旨,你们这就回去准备。”

海英峰把信及信物贴身放好,行礼退下。

吕文杰离开时,脚步比以往更加轻快些。

他比海英峰晚认识李严,李严登基时,吕家的功劳远不如海家大,但却一起参与此等大事,同样的被李严深深信任,这是何等的荣耀。

海英峰先去了长安城外的营地巡视,把几位将军召来密议大事,待回到生父海华的国公府时,已是夕阳西下。

国公府离皇宫不远,原先是先帝宠妃生父的房子,富丽堂皇,奢华之极,李严登基之后,为感激海家立下的大功,就把房子赐给了海华。

海英峰爵位县公,按朝规可以享受到县公级别的府邸,然而他是海华的嫡长子,也是国公世子,不能单独居住,全家人就住在国公府。

如今海华与两个嫡子、一个庶子远在南方边防军队,他的妻子赵氏、两贵妾、三妾在国公府。

海英峰十分孝顺,每日必要到生母赵氏那里坐一会说说话。

今个他正好有事要问赵氏,进了府就跟下人吩咐,去给他的正妻刘氏传话今晚在赵氏这里用晚饭。

赵氏出生武将世家,文武双全,今年六十八岁,满头灰发,圆脸肤白,看着顶多五十岁出头,脾气不温不火,有什么事都放在心里,表面上看不出来。

海英峰的到来,让赵氏有些惊喜,以往长子回来很晚,晚饭早就在军营里用过,难得回来跟她共用晚饭。

母子二人正要用饭,刘氏带着亲生的小儿子海青滇过来。

刘氏与海英峰是少年夫妻,以前感情很好。

后来海英峰纳了妾有了庶子之后,刘氏就对海英峰慢慢淡了。

直到刘氏生海清滇时难产,把海英峰吓坏了,一下子珍惜起刘氏,竟是把生了庶子与没生子嗣的妾室都打发了。

现在夫妻的感情恢复如初。

刘氏已有半个月没跟海英峰共用晚饭,就带着海清滇一起过来,想着赵氏喜欢海清滇,肯定很会高兴,这样海英峰也会感激她。

“奶,我跟我娘来蹭饭,有没有我们娘俩的饭?”海青滇是刘氏三十七岁时生的,今年刚十三岁,也是海英峰最小的儿子,倍受宠爱。

赵氏眉开眼笑,招手让海青滇过来,“有我吃的,肯定就有你和你娘吃的。”

海青滇问道:“那有什么好吃的?”

赵氏柔声道:“有陛下赐的籽瓜,你吃不吃?”

海青滇便道:“籽瓜是什么瓜,吃来尝尝!”

海英峰见小儿子个子快跟他一样高了,身材挺拔,穿着红色半臂短衫黑色长裤,系着镶白玉黑腰带,头发乌黑,肤色雪白,剑眉朱唇,比小女子还要漂亮,哪里像出身武将世家的少年,忍不住问道:“你今个有没有习武?”

海青滇长着一双会说话的桃花眼,笑道:“习了,骑术、箭、枪、刀都练了,出了一身的臭汗,我怕熏着奶,来之前沐浴过,还薰了松香,不行,你问问我娘。”

刘氏可不包庇小儿子,跟海英峰道:“天气热,他就两天打网三天晒鱼,好不容易练了一下午,还来你与娘这里表功。”

赵氏忙道:“这天气人在日头下时间久了会中暑,练不得武。”

海青滇立刻挽着赵氏的胳膊,笑道:“我就知道,这世上奶对我最好了。”

海英峰板着脸道:“你不好好练武,还想直接当有品级的军官,没门!”

海青滇明年就成年了,按照海族的惯例,是要送到南方边防军队参军。

赵氏却舍不得让海青滇吃苦,准备直接让他在长安的军队参军,且一进军营就是有品级的军官。

海英峰就算不同意也不行,赵氏已给海华写信说了此事,海华竟然也应允了。

海华与赵氏以前对海英峰管教极严,对其他的儿孙也一样,唯独对海青滇不同,宠爱的出格,有求必应。

一家四人用了晚饭,气氛温馨融洽,饭后,又吃了一个籽瓜解暑。

海青滇跟家人道:“这瓜远没有寒瓜甜,不过我不喜吃甜食,它倒是对了我的胃口。”

赵氏让人给海青滇的院子拿一个过去。

刘氏忙阻止道:“娘,陛下一共赐了咱们家两个,今晚咱们吃了一个,还有一个,明个你自己吃,别给这小东西吃了。”

“宫里的人说籽瓜能治肠胃病,比寒瓜滋补人。你爹肠胃不好,可惜远在南地边防。你爹最喜欢青滇,青滇吃了,等于你爹吃了,你爹知道后只会高兴。”赵氏坚持到底。

“你们母子先回院,我与娘有事商议。”海英峰与赵氏说话,不让任何人在一旁。

海青滇走到门外特意高声道:“奶,明个我拿着籽瓜过来跟你一起吃。咱们祖孙吃,就不让他们夫妻吃。”

刘氏在门外用不大不小的声音道:“你个小东西,还知道记仇!”

赵氏听了哈哈大笑。

海英峰待外面安静无声之后,方问道:“娘,您还记得我大伯的女儿海晨玉吗?”

赵氏点点头,“记得。晨玉是你大伯唯一的嫡女,也是先先帝亲封给徐皇后的女官。当年徐皇后被废自缢,晨玉失踪,生不见人死不见尸。你大伯抑郁而亡。这是三十几年前的事。你怎么突然间想到晨玉?”

海英峰缓缓道:“晨玉不是失踪,而是带着还是婴孩的陛下与徐皇后的嫡亲弟弟徐国舅逃到了北地。”

“什么?”赵氏惊呼出声,老眼圆瞪,“陛下不是说他在寺里长大吗?”

海英峰有些激动的道:“陛下今日亲口跟跟儿子与吕大人说他是晨玉与徐国舅养大。晨玉对他如同生母,徐国舅待如生父。”

赵氏抚着胸口,半天才接受了这个天大的消息,问道:“晨玉如今人在何处?”

海英峰紧紧握住了赵氏的手,俯在她耳边低声道:“娘,她在北地。儿子明个就秘密去见她。”

“好。快把她接回来。”赵氏禁不住热泪盈眶,“她为了保住陛下,一定吃了许多苦。”

海英峰点点头,“以后会很好。”

赵氏感慨道:“她比你小两岁,今年也有五十了。”

海英峰接着道:“陛下说,晨玉有个小女儿今年十四岁,小时候生得很好看。我这次去,准备带滇明同行。”

“好好好。晨玉那般好,她生的女儿肯定不会差。”赵氏早就开始操持给小孙子找孙媳妇的事了,长安的贵女已经被她看了几遍了,还没有找到最合适的人选。

“对。定是不差。”

“晨玉的夫君是徐皇后的弟弟?”

“是。嫡亲的小弟弟。”

“徐族嫡系的子弟绝对不会差。”赵氏想到小孙子的亲事终于要有着落了,很是高兴。

母子说了好久的话,海英峰明个要出长安,赵氏不敢让他太累,就让他回院歇息。

海英峰回到刘氏那里,就把海青滇叫道:“你奶让你跟我一起出趟远门,你这就把行囊收拾出来,明个等我一声令下,便与我一起离开长安。”

“奶亲口说的?”海青滇反问一句,也不细问,就气呼呼急匆匆去找赵氏。

海英峰指着海青滇的背影跟刘氏抱怨道:“毛毛躁躁,没有半点像我像你,我怎么就生出这个小东西来。”

刘氏笑道:“五观像你,肤色像他奶,明明是我生的,可没有一点像我。”

海英峰便道:“眼睛像你,不说话都勾人。”

刘氏窘道:“一把年纪了,还说这话,臊不臊?”

海英峰跟刘氏亲密了一会儿,只字不提海晨玉的事。

次日一早,皇宫早朝,李严不与大臣商议,连下两道旨意。

第一道旨意明年开春大唐国举行武考。

大唐国自开国以来,只有在边防受到侵略,国家极需大量武官时,才进行武考,几百年来也只举行过五次。

如今国内内乱结束,边防太平,李严却是要举行第六次武考,这对习武之人来说是个极好的消息,对边防外国是一种震慑。

李严举办武考不是一时冲动,圣旨上说的很详细。

春季武考、秋季文武,时间错开。

武考没有乡试,秀才由各县直接推荐参加城府的府试。

府试上榜的武举人到长安参加会试、殿试。

武考殿试一甲同样取前十人,前三名由低至高分别探花、榜眼、状元。朝廷将会给所有的武进士授予武官官职。

朝堂之上,武官个个欢喜,这下家族的儿孙可以参加武考光明正大的有功名,而不是走关系塞进军队了。

文官虽有怨言,然家族的子弟也有习武的,这次是个机会,说不定就考取了功名,也是一条出路。

☆、108 小秀才意娶淼淼

第二道旨意便是在北地金城设大唐国会试分考场,文官主考官吕文杰,海英峰替天子巡考,赐上方宝剑。

文武百官的注意力被开武考吸引过去了。北地金城设分考场的事少了关注,少了阻力,就这样执行。

当日下午,海英峰、吕文杰便带着千名御林军浩浩荡荡从长安启程前往金城。

文考、武考的消息传遍天下。北地的学子、武人被好消息振奋的的无比激动,感恩朝廷。

雨后的下午,彩霞遥挂天际,赵明正面带笑容回到了梨村。

他把文考在金城设会试场地,金城各县于七月十八日开乡试的事告诉了家人。

花氏喜道:“太好了。我们的明圆终于可以考加乡试。”

赵德在梨花观里做活不在家。

花氏迫不及待的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几个交好的族妇,自是得到一声声羡慕的恭喜。

赵明正特意去了许家,先说了文考乡试见许南表情复杂,好像不太高兴,便道:“县衙门张贴告示,朝廷于明年春天开武考,本县县令将设武考场,考场前二十者成为武秀才并推荐去金城参加武府试。”

许清林激动的道:“陛下竟是开了武考,好好好。”

许南问道:“武考需要人推荐吗?”他没在镇里的学堂读书,没有秀才先生推荐,连参加文考乡试的资格都没有。

赵明正摇摇头道:“不需要,人人都可以参加乡试武考。”

许南大喜,“爷、姑,我明年一定要考中县里的武秀才,去金城参加武府试!”

赵明正接着道:“爷爷,陛下今年还在金城设了北地文科考会试的分考场。县城里的举人不用远赴长安考试,都大赞陛下英明。”

“文科考分考场,这是本朝首次设立。”许清林目光震惊,又问道:“你可知谁是主考官?”

赵明正为了弟弟科考的事,亲自去县衙门看的告示,自是一清二楚,答道:“衙门的告示上说是太子太傅吕文杰大人是主考官,辅国大将军海英峰大人替天子巡考。”

“原来陛下派的是吕族、海族的人。”许清林眼睛一下子精亮。

许淼淼听许清林的口气,应该认识吕族、海族的人,更加好奇当年的许族。

赵明正点点头道:“对。”

许清林有些亢奋的道:“吕文杰并不是吕族嫡长子,他有状元之才,比嫡亲的大哥才华高,那年殿试年仅十五岁,先先帝见他年少,怕他当了状元狂傲,就点了他当榜眼。”

十五岁的状元的榜眼,那也是百年难得一见的人才。

许淼淼前世古代的甘罗十二岁当了宰相,今生大唐朝吕文杰十五岁当了榜眼。两位都是杰出的少年俊才。

“海英峰文武双全,是不可多得的将才,虽然比不上李静,然在本朝的武将当中也是翘楚。他们能辅佐陛下,是陛下之福,也是我朝百姓之福。”

赵明正目光尊敬,“爷爷,县里的官员、举人老爷在酒楼包间里议论可没有你知道的多。你见识真广。”

许淼淼待赵明正走了之后,特意单独问许清林道:“爹,你同意小南南去参加武考?”她深深知道许南没能参加文考乡试非常难过失落。

许清林低声道:“我现在若是不同意,南儿必会失望之极,只怕会厌恶练武。我暂且答应南儿,到了明年开春再说。”

许淼淼想不通老爹到底是怎么想的,问道:“您连武考都不让小南南参加?”

“再说。”许清林轻声道:“我不是也没有参加文考吗。时候不到,这事急不得。”

许淼淼好奇的问道:“您认识吕、海两位大人?”

许清林不再像之前听到新皇登基时那般激动,淡淡道:“我曾经见过他们,那是几十年前的事。他们不会记得我。”

“您要去金城见他们吗?”

“他们若记得我,会来找我。我不去找他们。”许清林停顿一下,再次嘱咐道:“这些事不要对任何人说。”

许淼淼出了书房,许清林不知望着何处发了会呆,而后仍是去抄《地理志》。

赵明圆下了学堂回到家里就跟家人大声道:“县里开乡试,学堂的先生已经同意当我的推荐人,我要参加乡试。”

学堂秀才共有二十三个弟子,只有两个推荐名额,就给了两个功课最好的,赵明圆就是其中之一。

花氏喜滋滋道:“我的儿,你哥今个看到了乡试的告示,就立刻赶回家来告诉你,谁知你在学堂已经知晓了,还被先生推荐参加乡试考试。”

赵明正、柳二均是向赵明圆道喜。

“我才读了几年书,现在离恭喜我还早呢。我得去找许爷爷,他懂得比我的先生多,我想要考中秀才,这些天就得靠许爷爷教我。”赵明圆倒是有自知自明。

许南正在家里的羊圈与马圈之间练武,赵明圆就跑来了。

“南哥,我考文秀才,你考武秀才。咱们两个都给家里、村里考个功名回来。”

“一言为定!”许南一脸的自信,与赵明圆击掌。他现在已经能打过许磊了,再苦练半年,肯定很厉害,至少在县里能进前二十名。

赵明圆感慨道:“我们年少就遇到这般好的机会,真是要感恩新皇。”

许南点点头道:“嗯。我觉得这个新皇重武,也很感恩他。”

“我去找爷爷。你继续练武。”赵明圆挥挥手就走开了。

晚饭许家吃排骨炖豆角、炸黄河河虾、鸡蛋炒黄瓜、野蘑炒油菜、冬瓜虾仁汤,主食是发面饼、大米饭。

许家留赵明圆用饭,后者说哥哥好不容易回来要回家与哥哥团聚,就不在这里吃了。

许淼淼便跟家人道:“明圆书读的好,地里的活也干的好,进退有度,真是个好的。”

许南忙问道:“你大侄子我就不好了?”

许淼淼便道:“你现在只能说不错,要是能把地种的跟明圆一样好,就很好了。”

许南不放过任何自夸的机会,“我不会种地,但是我会做饭、骑马、武功,还会打猎、谈生意。”

许淼淼见许南像只张扬的小孔雀,笑道:“对。你还会吃饭,且吃得不少。”

许文、许佳嘻嘻笑。

许南就把挨的近的许佳打横一抱,而后一次次的抛上了天空,大声道:“谁三天两头的带你们爬山打猎?你们竟敢笑话大哥我!”

许佳大叫道:“乔爷爷带我们去打的猎。”

许文跑到邓红身后躲起来,“是啊。乔爷爷带我们打猎,那些猎物是他打的。”

许南气道:“三天前的野兔、十天前的野鸡,不是我打的?野兔、野鸡肉你们吃的那么欢,现在就翻脸不认人了!”

许磊去抢许佳。

许南灵活的抱着许佳闪到一旁。自从武力上压倒许磊之后,自信心就暴涨,不过被那次半夜要去帮骑兵队追杀恶人时,被许淼淼狠狠的打击了。

“小南南打猎水平渐长,马上冬天了,你姑姑我就等着穿你打的虎皮披风了。”

“还有你爷、叔、婶、弟弟、妹妹可就都等着了。”

邓红与许淼淼一唱一和,配合默契。

许南急道:“几座大山里头连只狐狸都没有,哪来的老虎。”

非常忙碌的秋收过后,下了一场细雨,天气转凉,金城各县乡试为期两日的开始了。

十一岁的赵明圆与十九岁的大梨村同窗赶赴县城考场,连考两日,内容是策论、做诗。

乡试结束之后就是等榜,参加考试的几十位学子经历了两天两夜的煎熬,终于迎来了放榜。

这一日,天气凉爽,碧空无云,县城衙门前站满了前来看榜的学子及他们的家人。

“都让一让,贴榜了!”四个衙役大声吆喝着驱散人群,把红纸黑字的乡试成绩告贴在了墙壁上,而后站在一旁防止骚乱。

“参考考生一百零七人,十人上榜中了秀才。快看看都是谁?”

“永靖县城就占了九人。各镇合起来才有一人。”

“正所谓名师出高徒,县城里的学堂是举人老爷当先生,自是比镇里的秀人先生强。”

“快看看镇里考中秀才的是何人?”

“小镇小梨村赵明圆。”

“这个赵明圆是何方神圣,竟然能把县城学堂的学子考下去了,不但中了秀才,且排名第五?”

赵明正兄弟耳里全是众人的议论声,均是瞪圆眼眼,反复确定榜上名字第五行写着:小镇小梨村赵明圆。

“哥,我考中了!”生着一张稚嫩脸蛋赵明圆与周围青年、中年甚至老年的考生格格不入。

赵明正在几百道怀疑妒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