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嫡女归-第8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沈侯爷顿时头大,“行了,行了,知道了,私房银子分你一半,把心放到肚子里吧,少不了你的。”他赶紧抬手止住孙女的唠叨,这丫头,一点都不肯吃亏,嗯,这性子像他老人家。

“暖房种青菜真的可行?”沈侯爷瞅着面前的这盘青菜问道,你别说,味道还真不错。

“自然可行,您不都亲眼看到了吗?”沈薇道,“孙女觉得吧,将士们还是得吃些青菜的,预防夜盲症呀,不然西凉来个夜袭,咱们的将士啥啥也看不清,不是麻爪了吗?”

想了想沈薇又道:“光指望咱们侯府种的这点子青菜是供应不了全军将士,但还有边城的百姓呢,咱们发菜种子,让老百姓帮着咱们种,咱们再拿银子收过来不就行了吗?”

“老百姓会种吗?你不是说这东西不好种吗?”不可否认沈侯爷有些心动,却仍有些迟疑。

沈薇嘴巴一撇,“不会咱们就教呗!这玩意说好种也好种,说不好种也不好种,只要保暖和水分掌握好了就能种。咱们又不要求它品相好,能吃就行呗。”

“那行,就按你说得办吧。”沈侯爷一锤子定音,“你手底下还有没有人用?需不需要祖父给你派一个?”他在脑子扒拉着谁合适牵头负责这件事。

沈薇摇头,“我手底下就一个曲海合适,可他手头上还有别的事情要忙。”顿了一下沈薇提议道:“孙女觉得方将军家的程婶子适合做这事。”

程婶子是方大锤将军的夫人,是一个特别直爽开朗的妇人,也不嫌弃边城条件艰苦,一直跟着方大锤住在这里,两人育有三个儿子,小儿子今年十三,就在沈薇的少年兵里。

她头一回见沈薇就爽直地道:“喊什么夫人,我娘家姓程,你喊我一声程婶子得了。”

沈薇对她的印象相当不错,方大锤大小也是个三品,她能够心甘情愿陪着夫婿在边城吃苦,还把日子过得有滋有味,人还特别开朗爱笑,这人呀就差不到哪里去。

“咱们府里有现成的熟手,把他们派出去教,程婶子总领这事,肯定行。”沈薇觉得程婶子若是搁现代定是个敢干事的女强人。

“她呀,倒也行。”沈侯爷对属下的家眷也是有些印象的。“你的眼倒是利,方大锤的夫人可是个爽利人。”

沈薇眼睛一闪,忽然说道:“祖父啊,人家都一家一院的,您老咋就没整个红颜啊,知己啊,解语花啊什么的?您一个人住这偌大的侯府,多冷清啊!”沈薇真的很好奇,许多驻守边关的大将身边不都跟着姨娘和庶出儿女吗?

沈侯爷闻言一口茶差点没喷出来,指着眼里满是好奇的孙女,气不得,怒不得。这丫头,胆子真大,嘴上还没个把门的,什么话都敢说。

“祖父,孙女是真的好奇呀!”沈薇的眼睛亮晶晶的。

沈侯爷笑骂,“你祖父我是泥腿子出身,没那花花肠子。”

沈薇才不相信呢,嘴角一扯,鄙夷说道:“这和出身有什么关系?乡下老农多收了三斗粮食还想着买个妾呢,这是男人的劣根性好不?你看我爹跟大伯父二伯父,不都有三两个姨娘?尤其是二伯父,后院都快住不下了,亏得二伯母有手段,不然您的孙子孙女可不止这个数。您没那花花肠子府里的二伯父打哪来的?”言下之意就是您老说实话,别哄我了哈。

沈侯爷真恨不得拿大棍把这气人的丫头打出去,他能说他就是因为老二才不敢纳妾的吗?老大和老三虽然资质普通,但到底也没歪到哪去,老大勤奋,老三在念书上很有天份。唯独老二是个不成器的,文不成武不就,还贪花好色,把个二房弄得乌烟瘴气。他是真怕再生出几个这样的庶子,他再大的能耐也照看不过来呀!

而且他年纪也大了,与男女之事上头也不大在意,他平时也忙,哪有空去寻什么红颜知己解语花?

“祖父,祖父,莫不是你怕再生出二伯父那样的败家子吧?”沈薇眼珠一转说道。

沈侯爷被孙女说中了心思,不由老脸一红。沈薇见状,就知道自己猜对了,不由哈哈大笑起来,居然是这个原因,居然是因为这个!真是笑死她了。

沈侯爷恼羞成怒了,“你不说话没人当你是哑巴,你还有点姑娘家的样子吗?没事情做了跑我这来胡说八道?还不快滚出去做事去。”顺手就把手中的筷子扔了出去。

沈薇便躲便朝外跑去,“祖父,祖父,您老休要动怒,小四帮您做事去了哈!”

真是笑死了,她咋忽然发现祖父这老头这么可爱呢?

沈侯爷怒过之后也觉得好笑,忽然想起府里那群娃娃兵的事还没来及问呢,再把那丫头招回来?估计她早跑远了吧。

算了,算了,下次再说吧。

------题外话------

《病宠成瘾》

‘病宠’诊断书

姓名:宋辞

症状:记忆信息每隔72小时全部清空,近来出现异常,女艺人阮江西,独留于宋辞记忆。(特助备注:我伺候boss大人七年,boss大人还是每隔三天问:你是谁,阮姑娘才出现几天,boss大人就缠着人姑娘:我谁都不记得,我只记得你,那你要只喜欢我一个)

医生诊断:解离性失忆,建议催眠治疗

病人自述:为什么要治疗?我记得我家江西就够了

心理学对宋辞的病还有一种定义,叫:阮江西 

☆、第165章 战争的另一面

“爹,娘,我回来啦!”方大锤的小儿子方忠礼冲进家门大吼一声。

正准备出门的方大锤和夫人程氏一起从正屋迎了出来,“礼哥儿,快,让娘看看。”程氏急切地奔过来拉住儿子的胳膊,她再是看得开,儿子也是她身上掉下来的肉,半个月没看见了,她睡觉都惦念着呢。

方大锤却不以为然,“有什么好看的?在侯府还能亏待了他不成?”嘴上虽这样说,眼睛却紧盯在儿子身上,见儿子气色不错,才放下心来。

方忠礼有些不自在地扭了扭身子,“娘,您快放手,我都多大的人了?”他都十三了,他娘还把他当小娃娃一样,怪羞人的。

“你个臭小子,还嫌弃起娘了。”程氏见小儿子没有什么不妥,也放下心来,照着儿子的后背轻轻给了他一巴掌,嗔怪道。

“礼哥儿吃饭了吗?娘给你做去,做你最爱吃的酱肉肘子。”程氏又关心起儿子的肚子。

方忠礼一把拉住娘亲,“娘您就别忙活了,儿子是在侯府吃过饭回来的,饱着呢。”侯府的饭食好着呢,比他家吃得都好。

他朝院子里看了看,“二哥呢?怎么没见他出来?”

“你二哥在军营呢,你找他做什么?”方大锤有些不解地道。

方大锤有三个儿子,分别是老大方忠仁,老二方忠义和老三方忠礼。名字是按照仁义礼智信取的,他这辈子最大的遗憾便是没能生够五个儿子,把仁义礼智信给占全了。

老大方忠仁今年十九,早就跟着方大锤进了军营。老二今年也有十五了,前些日子也进了军营。老三便是这小儿子方忠礼,今年才十三。

也不怨方大锤觉得奇怪,实在是这二儿子和小儿子最是对冤家,到了一起成天打打闹闹,没一会安生的时候。

“当然是找二哥比试呀,嘿嘿,这半个月我可是学了不少好使的招式,看我不打得二哥满地找牙。”方忠礼倒是理直气壮。

他和二哥本就年岁相差不多,自然能淘到一起去,二哥仗着比他大两岁,力气比他大,每次都赢他。他早就憋了一股劲呢。

这一回他进了侯府训练,二哥觉得自己年岁大了,不好意思,亦不屑跟着一群娃娃混一起,就没有去。

在侯府里他可是打开了眼界,别说四公子那身手了,就是四公子的手下,随随便便拉出来一个都可厉害了。他艳羡的同时也下定决心一定要好生跟着学,这不,一回家就找他二哥,迫不及待地想要一雪前耻。

程氏闻言,手指头就戳到了小儿子的额头上,“打打打,就知道打架,这还没刚回到家呢就开始淘了,娘可不许,你还是老老实实给娘讲讲在侯府都学了什么吧。”

方忠礼却不服气,“娘,我那是和二哥切磋,切磋武艺来着。”哼,这一回他非得赢了二哥不可,“娘,您是不知道,儿子在侯府学得可多啦,这回我肯定能赢二哥。”提起侯府的训练他就眉飞色舞,虽然很累,但收获也多呀。

这下连他爹方大锤也来了兴趣,仔细打量起儿子来,瘦了点,但整个人却显得非常有精神,像一棵挺拔的小树苗,举手投足间也跟以前不大一样。这让方大锤觉得很意外,不过短短半个月,儿子的变化怎就这般大?

“你二哥不在家,来来来,爹陪你过几招,看看你这半个月都学了啥。”方大锤拍着小儿子的肩道。

“真的?太好了!爹,看招。”方忠礼高兴地喊了一声,抢先朝他爹攻去。

父子俩在院子里就你来我往地过起招来。程氏指着这父子俩都不知道说啥好了,一家五口父子四个都爱打打杀杀,所以她才盼着能有个乖巧的小闺女。眼不见为净,程氏索性独自进了屋子,留他们父子俩在院子里折腾。

父子俩这一切磋就是一炷香的功夫,虽然最终是以方忠礼被他爹擒住而结束,但方大锤非常高兴,他的大手拍着儿子的后背,赞道:“好小子,还真长出息了。”那简单的招式虽还不到火候,但非常有实效,有两回他都被儿子攻了个措手不及,要不是他经验老道,还擒不住儿子呢。

“来来来,快跟爹说说,四公子都是怎么教你们的?”方大锤也不去军营了,他很想知道四公子是怎么让儿子在短短半月内进步如此之大的,是仅他儿子一人如此?还是所有的少年兵都一样?

父子俩进了屋,一个眉飞色舞滔滔不绝地说着,一个饶有兴味地听着。

方大锤越听越是心惊,忍不住插嘴问道:“四公子还教你们兵法?”

“那当然了,行军打仗不懂兵法怎么行呢?四公子说了,只会猛杀猛打不懂得运用头脑,那是莽夫,杀得敌人再多也只能为将不可为帅。”方忠礼撇撇嘴理所当然地道:“领兵打仗门道可多了,不仅仅是用计谋,还得根据实际情况,有时候地理位置,气候变化,甚至河流走向都影响着战争的胜负。”方忠礼学起他们四公子的话真是头头是道。

看着儿子兴奋地发亮的小脸,方大锤心中有种被金元宝砸中的异样感觉,小儿子真是有福啊!

也许儿子还不太明白他说这番话的意思,可作为有着丰富带兵打仗经验的他却十分明白这番话的重要性,只有亲身经历过的人才会明白。

有一回他带着一百多人被敌军围困在山上,敌军放火烧山,眼瞅着大火就要蔓延上来,他都以为会丧命此处了,谁知道响晴的天就能降下暴雨,大火全被浇灭了,也终于让他等来了援军。

在他领兵作战的二十多年中,类似的事情也遇到了好几回,可不就像儿子所说的那样吗?只是他虽心中明白,却没有四公子总结得那么全面,说得那么通透。

“好儿子,你有福气了,好生跟着四公子学知道吗?你就是学点四公子的皮毛将来都比你爹强,咱们老方家就看你的了。”方大锤异常认真地对小儿子说,暗暗后悔没坚持让二儿子也进侯府去训练,要不然他两个儿子的前程就不愁了。

同样的时间,和方忠礼同龄的李智也回到了边城西边自己的家——两间低矮的茅草屋。一推开门就见蜷缩在床上的小妹妹惊慌地抬起头,见是自己才露出欢喜的笑容,“大哥回来啦!”她从床上起来就要扑过来。

李智三步并作两步把他接住,心里却是一酸,小妹妹都八岁了,还不如别家六岁的孩子重,脸儿小小的,显得眼睛更大了,头发又稀又黄。

自从爹爹战死,娘亲病死,他们兄妹三人的日子就越发过不下去了。是有相熟的近邻看他们可怜接济一些,可现在谁家的日子都不好过,哪里还能多养三个孩子?

“你二哥呢?怎么留你一个在家里?”李智摸着妹妹冰凉的手,再看看她身上的单衣,便把她又塞进了被窝里,破被虽然单薄,好歹能挡些寒气。

“二哥出去了,去捡柴禾去了。”李小妹口齿倒是清楚,她望着自家兄长,眼里满是孺慕之情。

李智看了看冰凉的灶台和空荡荡的屋子,小心地从怀里掏出一个白面馒头,“小妹还没吃饭吧?快把这个馒头吃了。”这是他趁着打饭的师傅没注意偷偷塞在怀里的。

“呀!白面馒头!”李小妹惊呼一声,不敢置信地看着大哥手里的这个白白的馒头,却没有去接。

她摇着头往后退了退,“大哥你吃吧,你吃了才有劲去训练。”

看着这样懂事的小妹妹,李智的心里更心酸了,“小妹吃吧,大哥在侯府都吃饱了。”他走了这半个月,也不知二弟带着小妹是怎么捱过来的。

他真想留在家中照顾弟妹,可仅存的理智告诉他这绝对不行,只有他去侯府接受训练,有了出头的机会了,弟妹才能跟着过上好日子。他留在家中,早晚也是一起饿死的命运。

“真的?大哥没有骗我?”李小妹歪着头看着兄长,好似不相信的样子,这么珍贵的馒头侯府怎允许大哥私自带回家?这样白的馒头就是爹娘还活着时他们家也吃不起。

李智强笑道:“真的,大哥真的吃过了,侯府对我们可好了,白面馒头管饱,还有肉,还有汤,还给我们都发了新衣,可暖了。”他向妹妹描述起侯府的美好生活,却没有说每天也要学很多东西,进行高强度的训练,每晚一倒在床上就不想再动一下了。

“真好,大哥,我若再大上两岁就好了。”李小妹的眼里充满了羡慕,侯府也招女孩子,她若是再大两岁就能去报名了,“大哥,大花姐说四公子人可好了,她帮着军中做军衣,不仅中午管饭,每五天还发面和肉。可惜我不会做针线活。”她的语气里满是失落,她只会补衣裳,娘还没来及教她缝衣裳就去了。

李智摸着小妹稀疏的头发,哑着声音道:“小妹快吃吧,一会该凉了。”

李小妹这才慢慢接过馒头,小心地掰下一小半,另一大半仍放回大哥手中,“这半个留给二哥。”大哥不在的这些日子,二哥能找到的食物越来越少了,可二哥却把大半省给她吃,自己喝凉水充饥。

“小妹都吃了吧,大哥,大哥这还有。”李智本就偷藏了两个馒头,就想着能让弟妹一人一个。

李小妹却坚定地摇头,“我吃的少,这些就够了。”她把馒头放在嘴边轻轻咬了一口,慢慢地嚼着,像吃山珍海味一样享受。

李智只觉得双目发热,几欲掉下泪来。母亲临去前拉着他的手要他好生照顾弟妹,可他——李智太痛恨自己的没用了。

“小妹,小妹!”外头传来惊慌的喊声和急促地脚步声。

正吃馒头的李小妹眼睛一亮,“是二哥回来了。”

“你别动,我去看看。”李智按下妹妹就朝门口走去,就见他的二弟李旭慌慌张张地跑过来。

“小旭,怎么了?”李智迎了过来。

李旭看到是自家大哥回来,提起的心才放下,刚才他看到自家的门敞开着,还以为妹妹发生什么事了呢。

“大哥,你回来啦!”李旭看到自家大哥也很高兴,随即便脸色一黯,嗫嚅着说:“大哥,我,我太没用了,家里没用柴了,我——”他红着眼睛垂下了头,难过不已的样子。

以前大哥在家的时候,大哥力气大,胆子大,他们勉强还能吃饱肚子。现在大哥不在家,他没本事,也找不来足够多的食物,累得小妹都跟着挨饿。

李智看着弟弟穿着单薄的衣裳,头脸冻得发紫,手里如他预料那般空空的。他拍了拍弟弟的肩膀把他带进屋,什么也没有说。

他们连城都出不了,到哪里去弄柴禾?城内的一些树枝早就被捡光了,二弟不过是个十一岁的孩子,哪里抢得过大人?

“二哥快来,大哥给我们带回来了白面馒头,可好吃了。”窝在床上的李小妹扬着手里的馒头喊道。

李旭看着小妹手里的馒头也是一惊,白面馒头!他还从没吃过呢。他转头看向自家兄长。

李智掏出那一个半馒头,把那个整个的递给弟弟,“小旭快吃吧。”

李旭站着没动,李智又催促了一声,他才慢慢伸过手来,“我吃这半个就够了,这个大哥你吃吧。”

李智也没再劝,却也没吃那个馒头,而是又收了起来。他坐在床边看着弟弟妹妹小口小口地吃着馒头,像吃人间美味似的。小妹吃完了馒头还把手指都添了一遍。再看看一贫如洗的家,李智握紧了拳头,嚯地站了起来,“小旭,小妹,咱们走!”

他必须得把弟妹带走,不然下次他回来的时候看到的只能是他们冰凉的尸体了,他刚才都看过了,家里是一点吃的都没有。天也越来越冷了,小旭和小妹两个孩子是绝对活不下去的,他不能丢下他们不管,这是他在世上唯二的亲人啊!

“去哪里?”李旭和李小妹齐齐惊问。

“去侯府。”李智一边说一边给小妹穿鞋,“我去求四公子,求他赏咱们一口饭吃,怎么也得把这个冬天过了。”过了这个冬天,说不准西凉就退兵了,到时满山的野菜也够他们活命的了。

“能行吗?侯府会收留咱们吗?”李旭和李小妹都眼睛亮亮,却又十二分的迟疑。

李智心里也没底,却安慰弟妹们说:“咱们也不白吃白住,咱们帮着侯府干活。四公子人挺好的。”

李智想到那个像是从画上走下来的四公子,心中一热。四公子待他们是真的很好,那样有能耐贵气十足的公子,却和颜悦色地跟他们说话,耐心十足地教他们功夫,让他们吃饱穿暖还能学本事。亲爹娘也不过如此了。

李智背着小妹牵着弟弟朝侯府走去,这一路他的心里是忐忑而又充满希望的。他甚至都想:只要四公子能收留他的弟弟妹妹,就是要他拿命来换都可以。

沈薇正趴在大大的书案上修补地图呢,这些日子她几乎踏遍了边城外方圆二三百里的土地,她的记忆力绝佳,清楚地记得哪里有山,哪里有河,哪里有林子。和原来的地图一对照,增添没有标注出来的,改正错误的,尽量让地图正确完整一些。

“喂喂喂,边去去,靠我这么近干吗?”对于又死不要脸凑过来的徐美男,沈薇毫不客气地把他推开。

“这不是给你帮忙吗?”徐佑也不生气,这些日子徐佑算是看清楚了,对这小丫头就得脸皮厚点主动点,多到她跟前刷刷存在感。等着她想起你?那你慢慢等吧,边城的一草一木都比他重要来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