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秀才家的小娘子-第3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小儿子的软磨硬泡之下,钱家老两口终于同意,暂时先搬到儿子家的新屋子居住,淑德早就把新屋子的炕给烧得热乎乎了,这新屋子虽说没怎么住过人,但是因为靠近烤炉的原因,新屋子一直都很暖和。

这还是钱家老两口第一次住进自家儿子的新房子里,刚盖完的时候,儿子倒也是邀请来着,但是当时懒得动弹,也没住上这个屋子,这次因为这场暴雪,反而机缘巧合住进了自家儿子的新房子。

这钱家二老自打搬进了自家儿子的新屋子,才知道啥叫享受生活,本以为这能吃上肉已经算是幸福生活了,谁知儿子过的日子就像是皇帝过的生活啊。

不过很显然,钱家二老根本不知道皇帝到底过的是什么样的日子,只是在二老的眼中,自家儿子儿媳过得日子实在是太好了。

每天早上,各种吃食就已经让二老目不暇接了,等到了中午,更是各种两人没见过的美味,什么煎粉啦,汤圆啦,米粉啦,蛋卷了等等,再配上各色美味菜肴,晚饭也是好喝的汤配上各类主食和佳肴,吃得老两口红光满面的。

三餐吃完了,还有各类的小吃,喝的就有好几种茶水,还有甜甜的油茶面和芝麻糊,小吃的更是琳琅满目,烤的,煎的、炸的、卤的……应有尽有,平时老两口好几天舍不得吃一颗的果脯,钱兴旺坐在炕上,一上午就能吃上一小碗。看得老两口这个心疼啊。

不过待得久了,钱家二老也慢慢的适应了这种“奢华”生活,完全被“小资生活”给腐化了,也终于明白了,为啥小儿子家总能把这帮小孩子都吸引过来。自己这经过大风大浪的人,也挡不住这样的美食诱惑啊,更何况是这帮小馋猫。

不过钱家老俩口的生活是幸福了,钱家村的其他老人家可就没有这种好福气了,这一冬的暴雪下下来,钱家村的好几个老人家都没熬住。

☆、第59章 灾荒年头

冬天还未过去,村里就已经有些老人熬不住了,本该是一年之中最高兴最悠闲的年关,却因为村里老人们陆续传来的噩耗,而蒙上一丝阴霾。

整个钱家村的村民基本上全都沾亲带故的,所以钱家村的所有青壮年,过年的时候全都去帮着办丧事,每年过年要孝敬祠堂这件事情,也因为族长的意外去世,过年祭祀这事没没人主持,最后只是每家送点吃食,祭拜下祖宗之后就草草了事了。

因为是族长去世,这对钱氏家族的人可是大事了,钱氏家族的男人全都要去守灵,这七天每家都要派人去,所以钱富贵兄弟三人就只好轮班去守灵,虽说每人也就折腾这么三两天,但是大冬天的,一夜熬下来也是极其困乏的。

族长去世了,最难搞的其实是下一任族长的选拔,理论上来讲是要传给族长长子的,奈何族长长子无男嗣,在这个时代,一个男人要是没有个儿子,会被人家校花的,连祖坟都难进,不过族长长子的优势是:从小就跟着族长一起,处理族里的大小事务,业务水平高。

而另一个族长的有利的竞争者,就是族长长孙,是族长家二儿子的儿子,现在才三十多岁,岁数有点轻,对于祠堂祭祀和调节族人关系这样的事情,毫无经验,但是家里男丁兴旺。

族长的继任者,本该是族长在的时候就应该定下来的,但是因为情况特殊,所以一直处在争议当中,直到族长的意外去世,也没有个定论,这可就难为住了钱氏家族的人。

面对两个都有资格做族长,且各有优缺点的候选人,村民们也是伤透了脑筋,生怕选不好,得罪了祖宗,所以这好好的一年,因为族长的意外去世,把钱氏家族的人,搅和得毫无一点年味和欢乐。

族长家每年都是要享受族人的供奉,一年下来也能自己混个几两银子,在农村,这可是笔大收入啊,所以族长家的长子和长孙对于竞争族长这件事情,可是费尽了苦心,族长这刚刚下葬,两人就开始挨家挨户的拉选票了。

钱兴旺家作为这两年迅速崛起的“新贵”,是两人的重点拉拢对象,毕竟村民们都喜欢跟从有钱有势力的人选择,钱兴旺作为村里一大部分人的雇主,他的决定,是很容易让大家跟随的,所以这两家的男人女人,在钱兴旺家是下足了工夫。

男人来了还好,反正钱老爹在钱兴旺家住着呢,钱老爹办事向来圆滑周到,处理这类事情还是得心应手的,基本上每次都能顺利解决掉。最让人头疼的是,女人们找上门来。

这女人们要是光过来聊这选举的事情,淑德还能把这事推给自家相公,一句“我做不了我家男人的主”也就完事了,最大的问题是,这帮女人到这就是完全来诉苦的。

淑德最受不了的就是女人哭哭啼啼的,这两位也真是的,聊着聊着,就开始讲我家多多不容易,我家遭了多少罪,我们家为族人贡献多么的大,又开始讲族长健在的时候,自己家怎么帮着料理族里事务之类的,听得淑德都烦死了,而且这些人每天都不停歇的来,淑德还没法撵人,搞得淑德一个头两个大。

淑德真的是无语问苍天了,自己到底是犯了什么错,要遭这样的罪,女人们来了也就罢了,还带着孩子和针线,每次一来就能待上一上午,孩子们在淑德家炕上没完没了的疯闹,有时候三宝还睡着呢,就被这帮熊孩子给叫醒了,搞得三宝都有小脾气了。

零食什么的,淑德更是动都不敢动了,这要是拿出点好吃的,往炕上一放,一眨眼就被吃光了,淑德虽说是个大方人,但也是对自家侄子侄女大方,对待这样的外人,淑德可是一点都大方不起来。

淑德有的时候被逼急了,真的想直接撵了两人,但是一想到这其中一家将来会是族长,淑德也实在没勇气强硬的轰人了,就算自家再有钱,得罪了族长,还是会被人穿小鞋的,淑德可不想因为自己,让钱家其他人跟着受连累。

所以淑德只好认怂了,惹不起还躲不起嘛,于是淑德放弃了家里的热炕头和小零食,将大本营移到了钱大嫂的家里,每天早饭刚吃完,约摸着要到两人到访的时间了,淑德就麻溜抱着儿子往大嫂家跑。把家里这烂摊子甩给婆婆。

不过淑德有的时候来不及带零食过去,还馋得不行了,就派大宝去刺探军情,如果敌人被婆婆给打发了,淑德就让大宝偷偷的把家里的零食盒子拿出来,然后一大家子边吃边完。

淑德的苦日子终于在族长孙子当上族长的时候,结束了。果然钱氏族人们更多看重的,还是有无子嗣的事情,所以经验丰富的长子落败了,长孙当上了钱氏家族最年轻的族长。

换个族长倒也并没有影响钱兴旺一家的生活,反正一年到头,除了交供奉钱和过年的祭祀钱,基本上族里也没啥特别的事情。

最让钱兴旺家头疼的事情,是在雪化了之后才显现出来的,钱家村通往镇上的必经路被大雪凌虐得不像样子了,整条路全都是稀泥,根本无法正常走人,更别提用马车拉货了。

本打算等着路干一点再送货的,但是今年也不知怎么搞的,本该干燥的春天,雨却淅沥沥的下个不停,整条路根本就没干过。所以钱兴旺家年前谈好的那些粉条生意很可能就这样告吹了,因为镇上根本就过不来车。

这是淑德穿越以来,第一次感觉到头疼,自家还有一仓库的粉条没有售卖呢,虽说粉条可是搁很久,但是也架不住这空气里湿润的水分啊,有些靠近仓库墙壁的粉条已经开始变软了,有些甚至已经发霉了,淑德看着自己辛辛苦苦做出来的粉条,就这么被浪费掉了,心疼得跟滴血似的。

虽说这粉条就算是扔了,钱兴旺家也不会赔钱,但是眼睁睁的看着这么多粉条被扔掉,那还是让人接受不了,淑德现在算是明白,前世那句“要想富,先修路”是多么的富有经验道理了。可惜,自己明白得还是太晚了。

不过钱兴旺向来不是那种人坐以待毙的人,绝不会眼睁睁的看着自家粉条被扔掉的,于是钱兴旺雇了村里的青壮年,许了大价钱,让这些人跟着自己将粉条背到镇上去。

虽说付完工钱,一斤粉条也就剩下一文钱的利润了。不过总比一文不赚全扔了强,因为雇工价格诱人,整个钱家村的青壮年,田地暂时也不种了,天天跟着钱兴旺往镇上扛粉条,虽说又累又脏,倒也是一大笔进益。

本该春耕的季节,因为土地的泥泞和男人们的外出打工,土地的利用率并不高,大部分人都在等雨停后,再一起种地,但是很显然,照老天爷这个下法,雨是停不了了。

三月转入四月,雨水不再淅沥沥的下了,开始下起了瓢泼大雨,好地里种上的粮食作物,也被雨水给冲刷了出来,本来勤劳的人家,因为种的土地比较多,反而成了最大的受害者,也真的是倒霉死了。

这天气,一些经验丰富的老人已经预示到了要遭灾,所以大家也不打算种地了,家家户户闭门在家躲雨。

本就遭遇了暴雪侵袭过的房屋,又因为这连下的几场暴雨,彻底的寿终正寝了,钱家村的好多房子,全都因为漏雨等原因,开始返潮,掉屋顶,有些人家,屋子直接化成了泥,一家老小只能借宿在亲戚家,让人看着着实可怜。

钱家村已经够可怜了,可是还有比钱家村更可怜的村子,钱家村的隔壁村,就是靠近大河的那个村庄,因为河水暴涨的缘故,冲毁了大坝,整个村子顷刻之间就被洪水侵袭,死伤好几十人,活下来的全都往外跑。

古代不比现代,现代一旦遭遇这样的灾害,国家政府会第一时间做出救灾部署,人民解放军第一时间奔赴灾区救援,尽最大可能拯救受灾群众,救灾物资也会紧随其后,社会的爱心人士也会第一时间为灾区人民捐钱捐物,保证灾区人民能够快速整理心情,重建家园。

不过古代就不同了,就这破路,一旦发生灾害,消息都很难递出去,更别提过来人救援了,底层的农民们只能各凭天命了,在天灾面前,人命如草芥一般,生死不由人啊。

因为离得近,大量的灾民逃到了钱家村,正是因为看见了灾民,大家才知道隔壁村子遭了灾。

钱兴旺送货的时候,把隔壁村遭灾的事情传给了镇上管事的大人,理论上一天就能传到县上,县老爷但凡有些爱民之心,基本上也会做出救灾措施了,但是看到这些源源不断涌过来的灾民,钱兴旺已经不对县老爷抱有任何的希望了,为今之计只能自救了。

钱家村的村长见灾民这样的多,心里有些害怕了,毕竟老人家对于难民抢吃的事情还是心有余悸的,所以组织钱家村的村民们夜晚巡逻,保护好自家的财产安全。

村民们因为卖土豆有了点余钱,一些人家的房子坏掉了,付了点钱,就可以借宿到别人家,但是灾民们身无分文,还跟钱家村的人非亲非故的,所以村长就带着钱家村的青壮年们将灾民们往镇上赶。

虽说这些人看着让人可怜,但是钱家村的村民们明白,以村子现在的实力,根本没法救济这么多的难民,而且这灾害还不知道要持续几年,能顾好自己已经算是极限了。

不过上天还算怜悯他的子民,本该雨水充沛的五月,雨水突然就停了,灾害结束了,但是更大的问题却摆在了众人的面前。

☆、第60章 全村杀毒

大灾过后有大瘟,这基本上已经成了定律了,尤其是古代,卫生环境差,大灾之后,极易大面积爆发瘟疫。

水灾时淹死的人和牲畜,因为得不到及时的处理,全都在水里腐烂无人管,大水退却之后,就会产生很多的细菌和病毒,水和土地全都被污染了,如果再不懂得预防,就更加容易诱发瘟疫。

淑德家喝水向来都是烧开了食用,这样可以杀掉很多细菌,但是钱家村的村民们都没有喝热水的习惯,这被污染的水,一旦喝进肚子里,非常容易让人感染上疾病,而这古人本就营养不全面,身体不如现代人抗造,身体的抵抗力太差,这细菌一旦被吃进肚子里,就非常容易造成肠道传染病。

纵贯中西方的灾难史,不难发现,很多后世耳熟能详的传染病,全都是在大灾之后产生的,那些大面积的传染病,如霍乱、痢疾、伤寒等等,以及人畜共患的疾病和利用虫子作为媒介传染的疾病,也都是没有做好灾后的卫生工作,才大面积爆发的。

不过中国因为有中医的原因,疾病产生后还能及时的弥补治疗,能避免传染病的继续扩散,从而减少大量的人员伤亡,而且中国人还有个优良传统,那就是喜欢记录,出现的这场瘟疫,只要古人治好过这种病,就不用再研究治病的法子了,直接在书籍上查找,顺手拿来用就准没错。

淑德现在非常庆幸自己是穿越到了中国的古代,这要是一不小心穿越到了欧洲中世纪,要是真爆发了瘟疫,淑德就只能自求多福了,估计就得跟黑死病一样,病人全死光了,黑死病也就结束了。

自打经过这场水灾之后,淑德的精英利己主义思想受到了极大的冲击,看到了这么多受灾的村民流离失所,淑德现在的心态发生的极大的变化,不时在心中想着:如果大家都盖上了自家这样的砖瓦房,面对这样的灾害,村民们是不是能坚强的挺过去了呢。

淑德现在更多的想法已经不是,如何让自家更加富裕,而是如何让村民们跟自家共同富裕了,淑德不想再看见在大灾面前,人命如蝼蚁般的渺小,小人物在天灾面前的无能为力。

不过现在最重要的不是怎么致富,而是怎么将这场灾害的损失降到最小,等大家熬过了这段日子后,再研究怎么致富也不迟。

钱老爹跟钱大哥作为大夫,对于灾后会产生瘟疫这件事情接受度还是很高的,要比普通村民强上百倍,所以对他们科普灾后防疫的工作还是比较简单的,现在最大的问题是如何说服村民们一起预防瘟疫的发生。

人们全都存在着侥幸和懒惰心理,事情不发生在自己头上的时候,谁都不愿意费力气,总认为事情不会这么倒霉正好被自己赶上,所以事情没发生之前,大家习惯性坐以待毙,真等到灾难发生到自己身上,才会措手不及。

不过要是防止瘟疫的发生,必须得大家一起努力,光靠一个家庭的力量,根本无法跟瘟疫做对抗,所以钱兴旺就只好借着县老爷的名头,先“欺瞒”一下村民了。

钱兴旺作为十里八村唯一的秀才,而且还认识刘员外孙子这样的“大人物”,钱家还在短短三年内迅速崛起,在钱家村是备受推崇,所以钱兴旺说自己为县老爷传达命令,可信度还是挺高的。

钱兴旺利用自己的秀才的身份和县老爷的传话使者这双重身份,让钱家村的村民们对自己说的话深信不疑,也让钱家村的村民们迅速进行灾后防疫的工作。

对于灾后的重建和防疫,淑德还是非常熟悉的,每次发生什么大灾难,各个电视台上,网络上都会轮番的播放如何自救,如何灾后重建,如何防止疫情蔓延等等,就算不特意去看,每天听到一些,久而久之也就能记住很多点了。

灾后防疫的一大重点就是做好杀毒卫生工作,尤其是日常用水,一定要杀毒并且煮沸了再食用,可以给水消毒的明矾和漂□□晶片,淑德一样都不会制作,现在就是让淑德写化学方程式都写不出来了,更别提将这些东西制作出来了,所以现在就只剩下把水煮沸这一个消毒办法了。因为简单,村民们大部分都会照做的。

毕竟钱家村不是受灾最严重的村庄,所以也没有被淹死的牲畜和村民,所以相对来讲,不用去掩埋牲畜的尸体,也不用担心一些村民会去食用这些淹死动物的肉,基本上钱家村的村民们只要做好了卫生工作,就能减少瘟疫的发生的概率。

水的消毒解决好了,剩下的就是方方面面的消毒知识了,这就需要给村民们好好科普一下了,村民们大多不识字,所以也没法发传单科普,就只好面对面的传授了,于是这项艰巨的任务就交给了钱老爹,这个经验丰富的“老油条”了。

钱老爹挑了个好天气,让村长将村民们汇集到了村中央的大榆树下,然后钱老爹爬到了榆树的粗树干上,坐在树的正中央,拿着淑德给做的“扩音器”开始给村民们科普卫生知识。

“咱们村现在遭了灾了,水灾是过去了,但是咱们还得防止瘟疫的发生,现在我就把县老爷告诉咱们的防灾防疫的办法,告诉给你们,大家都别吱声,仔细听我讲,有什么不懂的,等我讲完了,你们再统一问。一定要好好听,回去要照做,不做的好,自己没了命不说,还得连累一村子的人。”

钱老爹话刚撂下,吵吵闹闹的村民们立刻安静了下来,毕竟这是县老爷要求的东西,村民们可不敢造次,全都安静的听着钱老爹讲。

“咱们这现在的井水都浑了,这样的水不能直接喝了,要等水里的埋汰东西,沉在水底下了,舀上面清凌水煮开了再喝,要是不煮开了喝,那就容易染上病,染上病治不好,那可就没了命了,所以大家一定要听话,煮开了喝。”钱老爹扯开了嗓门,冲着村民们大声的喊道。

“那烧开了喝,不能把嘴烫坏了吗?”听完钱老爹这话,人群中立马有好奇群众提出了自己的疑问。

“你虎啊,煮开了晾凉了喝呗,直接喝开水,你也不怕烫坏了你的嘴丫子。”好奇宝宝旁边的群众立马大笑起来,纷纷嘲笑问出这个问题的钱二呆子。

钱二呆子不管别人的嘲笑,一脸坚定地看着钱老爹,那表情就是个坚实的死忠粉,仿佛再讲:我就信你的话,别人的话我都不听。

被别人这样崇拜的看着,钱老爹对于这样好笑的问题,都笑不出来了,对于自己现在做的事情,多了一分敬畏,钱老爹对着钱二呆子的眼睛,非常认真的回答着钱二呆子的问题,不带一丝嘲笑。

得到了“偶像”的认真答复,钱二呆子非常高兴,脸上洋溢着开心的笑容,继续坐着认真听讲。

“咱们现在用的碗和筷子,都要放进锅里用水煮一下再用,这叫“杀毒”,以免病从口入,跟咱们身体接触的东西全都要好好的“杀毒”。还有做菜一定要把菜炖烂糊了,别在外面捡死鱼死肉吃,可别犯馋,吃了可就没命了,谁都救不回来。”钱老爹继续给大家科普知识。顺便再吓唬他们一下,免得这些人存着侥幸心理。

“明个一家出个人跟我一起上山去割青蒿去,每天熬水喝,这个东西能治痢疾。”青蒿这个东西虽说是不值钱的药材,但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