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掌家娘子-第14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婉宁道:“你们要卖我多少茶叶?”

婉宁说完话,商贾立即将文书呈了上去,“我家中一共有两百亩茶园,能产毛茶就是四千斤,可算是福建的大户了。”

婉宁笑着看那商贾,抬手跟童妈妈拿来的算盘。

婉宁接到手里轻轻一晃,算盘珠发出清脆的撞击声。

“福建康家,是在崇安县,家中有五百亩茶园,”婉宁的食指啪啪地拨动着算盘珠,“每亩地种一千到两千丛左右茶树,一丛种三株茶树,三四年的茶树,每年每棵能采大约二百个芽头,今年福建雨水充沛,比往年多产一成,我看你家的茶园,至少能产一万五千斤干茶,这还是上上等的茶叶,大宗茶可就不止这个数了。”

听得婉宁的话,商贾先是诧异,然后冷汗从额头上淌下来,听到最后脸色变得异常苍白。

婉宁拨完算盘珠,用手轻轻摇晃,“你要卖给我四千斤毛茶,就算作生意都给了我,可真当我是个新商贾,这也就罢了,为了这四千斤毛茶千里迢迢从福建来京城,未免有些不值。”

“所以这文书我不能签,你的茶叶我也不能要,除非,你将那五百亩茶园产的茶叶都卖给我,”婉宁说着站起身,吩咐下人,“送人出去。”

那姓康的商贾立即看向身边的人。

那人也没有了主意。

崔二奶奶不过看了一眼文书,就知道崇安县康家有多少亩茶园。

到底为什么?

婉宁道:“后面再有商贾上门,一律不准带进来。”

“出去吧,”管事进来道,“也不看看我们家二奶奶是谁,张嘴就想要哄骗……”

商贾面如死灰。

来京城之前,他就被叮嘱定要和崔二奶奶签下文书,接下来还有更多商贾会上门,若是他这一步没有走好,后面的人要怎么办?

“二奶奶,我家中确有五百亩茶园,您……您……真是神了……我愿意将所有茶都卖给您,这文书……我签了。”

婉宁吩咐童妈妈,“将焦掌柜叫来跟他签文书。”

童妈妈应了一声,婉宁转身走了出去。

出了抱厦,刚踏进三进院,阮姐带着两个人已经等在那里,看到婉宁,旁边站着的妇人立即就跪倒在地,“二奶奶,您是活菩萨啊,那姓康的吞了我们整个许氏一族的茶园,茶园没了还不算完,每年要逼着我们交茶税,我公公和男人都被他们逼死了,只剩下我们这些妇孺,如今连活都不易,从来就没想过还能将祖产夺回来。”

妇人摸着眼泪,身边的孩子也不知道如何是好,只是盯着母亲,一双手死死地抱着母亲的腰不肯放开。

那妇人接着说:“五百亩茶园,他们只交几十亩地的茶税,还将每年产茶的数目都瞒下来,这样的事在闽浙比比皆是,等到制好了茶,就由官府让当地富户来收,连夜就交到船上去,大船一走,带去了海上,谁又能知晓。”

“我们这些人,本来是有茶园,而今被害得流离失所不说,还要在茶园上做工,家中就算还有几亩田地也无暇耕种,交不起朝廷派下来的田赋,就更不敢再说什么,否则被朝廷抓起来……孩子也会被伢子带走贩卖。”

妇人怀里的孩子脸上满是尘土,大大的眼睛里满是害怕,整张脸瘦得都能看到骨头的轮廓,一张皮裹着的骨头从破旧的衣服里露出来,手指紧紧地攥住妇人的衣服,骨节已经攥得青白。

让人看着心中酸闷。

“从福建赶过来还没吃饭吧?”

妇人讪讪地低下头,不好意思地去拢身边的孩子,孩子倒是不遮掩地吞咽一口。

“二奶奶身边的人,一路上已经照应了我们母子,要不是这样,我们母子早就饿死了。”

孩子皱着眉头。

让人忍不住要伸手将那孩子的眉头抚平。

阮姐道:“听三娘说,这种事在福建已经见怪不怪,从前我们就算知晓一些,打听过去他们也不敢说。”

阮姐说完话,转头看向旁边不远处,立即抿住了嘴。

婉宁转过头看到崔实图站在那里。

“爹。”婉宁上前行礼。

崔实图皱起眉头,“方才那些话可是真的?”

婉宁道:“媳妇已经让人仔细查过,方才那个姓贺的商贾,不过就是为人所用,茶园只不过是记在他名下,也并非是他的,在闽浙,六七成的茶园都是如此。”

崔实图想了想,“那些上门的商贾……”

“是媳妇和二爷早就料到的。”

是啊,是他们早就料到的,在京里准备了那么久,等得就是这一天。

崔实图道:“眼看会有不少商贾陆续上门,你准备怎么办?”

婉宁看着崔实图,公公性格中好的一方面在于,他很多事不会跟女眷计较,如果崔奕廷在这里,父子两个见面必然会吵起来。

婉宁含着笑容,“爹不如就将这件事交给媳妇。”

那些客人,那些商贾,该去哪里就会去哪里。

谁也看不了崔家的笑话。

第二百九十二章求救

崔实图坐在椅子上,听着下面的许氏哭诉。

一个还算殷实的家,就因为有百十亩茶园,闹得家破人亡,若非亲眼所见,谁能相信。

许氏道:“朝廷的钦差派来一个又一个,我们不过只是听听名罢了,谁曾真的查一查那些贪官污吏。”

“说片板不下海,沿海那些渔村,若是不听命于那些官差,就会被压上通倭的罪名,那些倭寇被斩首的时候,我们也去瞧过,哪里有半个倭寇。”

许氏眼泪落下来,“我公公是准备上京告状的,找了些庄户一起,要连夜逃出去,却被人告了密,还没出崇安就被捉回来,就当着我们族人的面,被用两口大锅的热油活活地泼死了。”

许氏红着眼睛看崔实图,“那是我公公啊,六十多岁的人,受那般的苦,我从来都没听过那样的惨叫,都已经不像是人声,我们不停地磕头,想求那些人饶公公一命,可是哪里有用,那些人就像是红了眼睛,喜欢看那滋啦冒起的青烟,听我们哭喊,好端端的人,被折磨成又红又黑的模样,那些人哈哈哈大笑,竟然将村子里的一个孩子抓过来问,“香不香?”

“那味道,”许氏想到那一幕,脸几乎变了形,“我到现在都记得。”

那孩子被吓傻了开始不肯说话,却被晃了几下才张口说:“香。”

“那些官兵一阵大笑,急着逗那孩子,想吃吗?灌了油香得紧。”还用刀挑了一块熟透的皮肉到小娃儿嘴边。

许氏说到这里眼泪不停地掉下来,她终于忍不住将脸埋在帕子里痛哭。

人的皮肉被油泼了竟然也是香的。

那种场面谁能想象得到?

崔实图鼻端仿佛也闻到了炸肉的味道,让他浑身的汗毛都竖立起来。他一掌拍在矮桌上,“这些畜生。”

“是畜生,”许氏两额青筋浮起来,却很快怒气变成了悲哀,她露出一抹嘲笑。“我们这些庄户人家。衣不蔽体,食不果腹,哪里能算得上人呢。不过是能被随意宰杀的畜生罢了。”

“我男人听说福建新到任的建宁知府是我们崇安县人,就准备去诉冤情,当年那位知府大人考中进士,我们整个崇安都去恭贺。”

崔实图想起自己中进士时的情形,一路走回来人人恭贺。“崔家大郎,一定要做个好官啊。”

崔实图忍不住道:“那建宁知府怎么说?可曾要帮忙?”

许氏惨然一笑,“大老爷,您应该知晓了,如今全家只剩下我们妇孺二人,我男人走的时候说,将来要亲叩登闻鼓。圣上面前诉冤枉。”

“现在想想,着实可笑得紧,向来都是官官相护,谁肯为我们这些无权无势的庄户人家伸冤。”

崔实图想起会试放榜之后,他心中想得就是一展抱负。不止是做个官员,还要做个有志向的官员。

垂头自惜千金骨,伏枥仍存万里心。

从什么时候开始,他将这些都抛诸脑后,只想要安身自保。

是因为知道当今圣上的皇位得到的并不光彩,心中一直不能苟同,还是经过了那场夺嫡的腥风血雨,看到陆家的惨状所以起了退缩之意。

又可能这些只是他给自己找的理由。

“直到崔大人来福建,杀了那位掌权的勋贵侯爷,还让人找到我们母子,要为我们伸冤,”许氏道,“这下我那死去的公公和男人,终于可以瞑目了。”

崔实图抬起头,这些真是奕廷安排的。

他那个从不看好的儿子,竟能做出这样的事来。

他真的冤枉奕廷了不成?

想想奕廷从小到大胡作非为,从来不肯听他训教,又一身的反骨,他总觉得奕廷是个不明是非的人,早晚要惹出祸事。

许氏忽然跪下给崔实图磕头,“大老爷,没有您一家,我们母子已经没了性命。”

“快起来。”

崔实图就要吩咐人去将许氏搀扶起来,旁边的婉宁已经上前托起了沈氏,“你放心,我家公公和二爷定然会帮你。”

婉宁看向崔实图,崔实图脸上早已经涌出几分的义愤。

不等许氏在说话,崔实图看向许氏身边的小孩子,招手让他过来,“别站着了,过来吃些点心。”

小孩子先是有些害怕,抬起头来看许氏,却得到许氏鼓舞的目光,这才向前走去。

先是走得慢,见到崔实图一直满脸亲切,就加快了脚步到了崔实图跟前。

崔实图拿起一块金丝糕递给小孩子。

那小孩子接过去,抬起一双水亮的眼睛,巴巴地喊,“谢谢阿公。”

然后两三口就将金丝糕吃了一半,还没舔干净嘴边的点心渣,就转过头看向沈氏,忙双手护着点心,将半块点心送到许氏嘴边。

崔实图看着一对母子,眼睛发酸,站起身来,“你们放心,若是有冤情,我们定然帮忙。”

遇到这种事,只要是有些良心的官员,都该查个清清楚楚。

这种丧尽天良的事,早就应该被揭开。

……

婉宁安顿好许氏回到花厅里。

崔夫人正和李太太说话,见到婉宁回来就道:“怎么样,可都安排好了?”

屋子里的太太都支起了耳朵。

连赵氏也看着婉宁,生怕错过了婉宁脸上一丁点特别的神情。

婉宁有些为难,却装作若无其事,“弄好了。”

崔夫人松口气,“这样就好。”

李太太看了看外面,“春茶已经都采完了吧?现在正好是收茶的时候,”说着看向身边的太太,“什么时候有新茶喝我都记不得了,这些事到底是崔二奶奶知晓。”

轻而易举就将话题又丢给了婉宁。

赵氏弯起嘴角,这么多女眷在这里。姚氏想要轻易逃脱恐怕不容易,这几位太太今天显然是来打听消息,一个个都是要久留的样子,今天崔家不论有什么事,都逃不出这几位的眼睛。

婉宁笑道:“是。春茶已经采摘好了。过些日子就能喝到新茶。”

李太太目光一闪,“听说二奶奶在福建收了许多茶叶。”

婉宁点点头。

李太太道:“福建的商贾因何找上门?”

崔夫人皱起眉头来,这摆明了是要向婉宁打听。李太太从来不会这般露骨的打探,今天这是怎么了。

婉宁被问得皱起了眉头。

屋子里的女眷仿佛都察觉到了什么。

崔家果然出事了,崔二奶奶恐怕是失了掌控,如果这样闹下去,朝臣都会对崔家指指点点。

李太太探头过去。压低了声音,“可是有难处?”说着看向崔夫人,“我们和你婆婆向来要好,有什么事不妨说出来听听,我们也好帮衬帮衬。

几位太太满脸关切,仿佛真的是来帮崔家的。

婉宁欲言又止,看向崔夫人。

崔夫人叹了口气。“奕廷被御史弹劾,如今又有先帝的老臣跪在宫门外……这一件件的事让我也没了主意,你收茶的事,可有难处?”

“也不是难处,”婉宁抿了抿嘴唇。“只是……我弄错了……”

婉宁说说停停,让李大太太听得心急如焚。

“弄错什么了?”

婉宁抬起头,“我弄错了,多收了茶叶,之前已经签了文书,不好更改……”

李太太觉得崔二奶奶的话有些不对头,却又说不出到底哪里出了问题,只得静静地听着。

“要说帮忙,几位太太真的能帮衬上,只是我不好意思张嘴,几位太太的心意,我和二爷就心领了。”

“这可真是要急死我,”李太太不知说什么才好,只是向左右看看,“这孩子遇到了大事还不肯说,真将我们当做了外人。”

周围传来应和的声音。

婉宁只得道:“那我就说了,也不算辜负了几位太太一番美意。”

花厅里顿时安静下来。

婉宁道:“生意上的事几位太太也清楚,这收益并不能说得准,兴许一笔赚了,也兴许赔上些,去年新茶卖的好,我就让管事去了福建收茶,想是要多做些,免得不足卖,谁知道遇到了个丰年,又加上雨水多了,手来的茶叶就比往常要多许多,既然之前已经定下了文书,我便不能反悔,所以不免银钱有些不凑手,几位太太在这里,若是能借我些银钱周转,那自然是最好。”

李太太听到最后有些诧异,抬起眼睛,崔二奶奶正瞧着她,等她个回音。

崔二奶奶的话是什么意思?

要跟她们借钱?

这可和她想得相差十万八千里,她以为崔二奶奶会说福建商贾突然上门,怕被御史言官盯上。

她们听听福建来的那些消息也就罢了,哪里能给什么主意,最多也就是安慰几句。

谁知道崔二奶奶不慌不忙在她们面前讲起生意经来。

她方才已经夸下海口要帮忙,如今要怎么说?

明知道这次恐怕不能开埠,崔家也要因此被斥责,她哪里敢搅合进去,就算有钱也不能借,更何况崔家跌了跟头,恐怕一时半刻也还不上她们。

李太太尴尬起来,“我家姐儿刚刚出嫁,又要给哥儿筹备婚事,我是想帮忙,却不是时候……”

婉宁看向李太太身边的王太太。

王太太也果然一脸愁容,“这……可不是小数目,我也作不得主。”

本来口口声声要帮忙的人,一下子都慌乱地作难起来,婉宁看过去,只觉得好笑。

第二百九十三章收网

婉宁看向李太太,“都说人多好想法子,几位太太来了,倒是解了我的燃眉之急,太太们帮我出出主意,我这一关兴许就过去了。”

李大太太皱起眉头来,崔二奶奶仰着脸,眉眼中都是笑意,哪里像是没有主意的人,这双晶亮的眼睛望着她们,仿佛是在提醒她们,这次登门拜访崔家的用意。

明明是当面让她们难堪,却又将话说得无法挑剔。

拒绝了一次,让她不好意思再说下一次。

钱不肯借,主意总要出些。

她们本来是看笑话的,哪里有什么正经的主意,总不能当面斥责崔二奶奶不该去福建收茶。

毕竟是客人,哪有这样的权利。

再说,劝说崔二奶奶说出实情的人是她。

李太太脸色顿时难看起来,“这可不是小事,家中钱财要如何用,我还要回去问问老爷。”说着看向周围。

周围的太太也纷纷颌首。

话说到场面上,虽然暂时搪塞过去,却也不好再在崔家坐着,李太太看了看天色,“不早了,我也该回去了。”

崔夫人不禁诧异,“厨房都备好了宴席,前面又还说着话,怎么就走了?”

李太太垂着眼睛,掩饰尴尬的神情,“家中尚有事。”

婉宁道:“我们夫人说得是,太太怎么也要留下,前面有要事正在商议,说不得一会儿还有什么消息传过来。”

什么消息?李太太有些紧张,忙看向婉宁。

婉宁一脸讳莫如深,“都是朝堂上的事,我也不懂得。只是老爷吩咐下来,让几位太太宽坐,一会儿兴许就有消息……”

李太太向左右看了看,几位太太从方才的事不关己,到如今的莫名诧异。心中已起了波动。

王太太试着问。“是不是崔二爷的事?”

婉宁摇头,有了这样的变故,也该轮到她来旁观了。

……

崔实图回到书房里。几位大人已经等得不耐烦。

崔实图坐下来不等李轼来问,就看过去,“如今我不在朝堂上,有些事几位倒可以帮我出面。”

李轼不禁欠身过去听。

崔实图道:“方才我又仔细思量,李世兄说的话没错。福建那边的事犬子却是处理的太过匆忙,不免有失偏颇。”

李轼扬起眉毛,他还是有几分把握能说服崔实图,崔实图向来不是张扬的人,自然不会认同儿子的做法。

外面闹成一团,若是整个崔家再乱起来,父子二人针锋相对。崔奕廷两面受击,也不能支撑多久。

再说福建商贾找上门他是亲眼所见,在关键时刻他也能和御史言官一起弹劾崔奕廷。

今日崔实图说的话,来日他就会写在奏折上,连父亲都不站在儿子这边。谁又能去支持崔奕廷。

李轼觉得自己已经做完了想做的事,正准备要功成身退。

却听外面传来声音道:“庄王爷来了。”

有人撩开了帘子,李轼等人见到了面色略微苍白的庄王。

病怏怏的庄王突然进门,让所有人大吃一惊。

众人立即站起身行礼。

崔实图让出正位让庄王坐下,庄王环顾一周,“户部侍郎李大人,都察院王大人都在。”

不等李轼说话。

庄王接着道:“听说福建有卖茶的商贾连番来崔家,诸位可看到了?”

李轼心中已经笑出来,庄王和崔奕廷有几分交情,如今也坐不住了。

李轼面有难色,看了崔实图几眼道:“我们也是恰好赶上,眼下今年的新茶正要上市,崔家二奶奶一直做茶叶生意,有商贾上门也情有可原。”

庄王不置可否。

李轼瞧瞧地看了崔实图一眼,崔实图紧抿着嘴,神情阴沉。

庄王道:“你们可知来的商贾要卖多少茶叶?”

李轼摇了摇头,所有人都看向崔实图。

崔实图吩咐身边的下人,“去将二奶奶签了的文书拿过来……”

“不着急,”庄王端起茶来喝,“听说还有商贾在府里,我们就看看,到底有多少茶叶要买卖。”

庄王突然关切起茶叶来,定然是因为外面谣言四起。

看好戏的时候到了。李轼趁着端茶的功夫向旁边望去,大家虽然抿着嘴,眼睛里却是轻松的神情。

此时此刻该着急的是崔家人,他们就是个见证罢了。

庄王爷亲自来问,崔家人不敢怠慢,一张张文书很快被送过来。

庄王爷看了看递给李轼等人。

李轼接手过去,看到文书上的数额不禁惊住。

大量的茶叶买卖。

怪不得人人都说福建的茶叶就要被崔二奶奶一手遮天。

他身在户部,对闽浙的茶税十分的清楚,太祖时茶叶兴盛,光福建就收了茶税一百万斤,这些年茶户每年减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