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该从何着手呢?
她启动谷歌搜索引擎,输入关键词“玛格达”和“谋杀”。这是她能做的最简单的搜寻方式,出乎意外的是竟然立刻有了突破。第一个收获是卡尔斯塔德的卫姆兰电视台节目表,其中介绍了一九九九年播放的“卫姆兰凶杀案”系列的部分内容。接着她又在《卫姆兰民众报》中找到一篇电视节目简介。
“卫姆兰凶杀案”系列新的一集将介绍兰莫翠斯克的玛格达·洛维萨·休柏案,几十年前让卡斯塔警方疲于奔命的可怕凶杀悬案。一九六○年四月,这名四十六岁的农妇被发现在自家马厩遇害。记者克雷·古纳斯将回顾她生前最后几个小时以及徒劳无功的缉凶过程。当年这起命案造成极大的轰动,对于凶手身份也有许多臆测。被害人的一名年轻亲戚将在节目中谈论这项指控如何毁了他的一生。晚间八点播出。
她在《卫姆兰文化》杂志一篇《洛维萨命案震撼全国》的文章中又找到更多具体讯息。杂志所有的文章内容都已上传到网络上。笔者以明显幸灾乐祸的心情和八卦闲聊的口气,叙述洛维萨的伐木工丈夫霍雷尔·休柏五点左右回到家,发现妻子死了。她受到粗暴的性侵害、被刺数刀,最后被长柄叉刺死。命案发生在她自家马厩里,但最令人瞩目的是凶手在行凶后还将被害人捆绑成跪姿,置于一个厩栏内。
事后发现农场上有一头牛的脖子侧边被刺了一刀。
最初丈夫被列为嫌疑犯,但他从早上六点便和其他工作伙伴在离家四十公里的采伐区工作。而且当天上午十点,有个女性友人来找洛维萨,可以证实在此之前她还活着。谁也没看见或听见什么,农场与最近的邻居之间相距四百五十米。
丈夫的嫌疑洗清后,警方调查人员将目标锁定被害人的二十三岁外甥。这个年轻人经常犯法,手头十分拮据,曾经多次向阿姨借一些小钱。外甥的不在场证明薄弱得多,因此被羁押了一阵子,最后因为证据不足而被释放。尽管如此,村里的人大多认为八成是他犯的案。
警方转而追查其他线索。有一度追的是曾在那一带出现的一名小贩,另外也有传闻说有一群“吉卜赛窃贼”不断连续偷窃。至于他们为何犯下残暴的性侵害命案却又没偷走任何东西,谁都说不清。
还有一度侦办方向转移到村里某邻居身上。他单身,据说年轻时曾涉嫌一起同性恋罪行一一这是早在同性恋仍属可罚之罪的时期——而且根据一些人的说辞,他向来以“怪异”著称。至于一个疑似同性恋者为何性侵妇女,也是谁都说不清。无论是这些或其他线索,最后都无人被定罪。
莎兰德觉得这和海莉日记本中的名单有明显关联。《利未记》二○:一六记载:“女人若与兽亲近,与他淫合,你要杀那女人和那兽,总要把他们治死,罪要归到他们身上。”一个名叫玛格达的农妇在马厩内遇害,又被绑起来置于厩栏里,这不可能是巧合。
问题是为什么海莉写下的是玛格达而不是洛维萨?后者显然才是受害人常用的名字,若非电视节目介绍中写出全名,莎兰德绝不会留意。
此外当然还有一个更重要的问题:一九四九年蕾贝卡命案、一九六○年玛格达·洛维萨命案与一九六六年的海莉失踪案之间有无关联?
星期六早上,布尔曼带布隆维斯特徒步绕了诺斯约一圈。上午,他们拜访了五名昔日员工,这些人住得很近,走路便可到达。每个人都请他们喝咖啡,也很仔细看相片,但最后总是摇头。
回布尔曼家吃过简单的午餐后,他们上了车,开往诺斯约附近有木工店前员工居住的四个村镇。每到一处,布尔曼都受到热烈欢迎,但谁也帮不上忙。布隆维斯特开始感到绝望。
下午四点,布尔曼来到位于诺斯约北边的诺斯约瓦伦,将车停在一栋典型的西博腾红色农舍前,并向布隆维斯特介绍退休的木工师傅汉宁·弗斯曼。
“喔,那是阿萨·布兰伦的孩子。”弗斯曼一看到布隆维斯特拿出的照片便说。找到了!
“原来是阿萨的儿子。”布尔曼说:“阿萨是我们的买家。”
“怎样才能找到他?”
“这孩子?那恐怕得去挖坟。他叫根纳,在博利登矿场工作,后来在七十年代中期一次爆炸意外中丧生。”
布隆维斯特一听心都凉了。
“不过他妻子还活着。就是照片里头这个人。她名叫米尔德里德,现在住在毕尔赛雷。”
“毕尔赛雷?”
“往巴斯蒂特赖斯克方向大约十公里的地方。进村的时候右手边那栋红色长形屋子就是她家,是第三间。我跟他们家的人很熟。”
“你好,我叫莉丝·莎兰德,现在正在写一篇关于二十世纪女性所遭受的暴力犯罪的论文。不知道我能不能到兰斯克普纳警局,查阅一九五七年一件案子的资料?是有关一个名叫拉凯儿·伦德女子的命案。请问你知道在哪儿可以找到这些数据吗?”
毕尔赛雷有如西博腾乡间的风景明信片。这里大概有二十来栋屋子,在湖的一端相当紧密地排成半圆形。村子中央有个交叉路口,路标箭头一个指向海明根,十一公里,另一个指向巴斯蒂特赖斯克,十七公里。路口附近有一座小桥,布隆维斯特心想“溪水平缓”①大概就是形容桥下那条溪的吧。值此盛夏,风景有如诗画。
① 瑞典语“sel”。
他将车停在一间已经停业的昆萨姆超市前面的院子,几乎就在右手边第三间屋子正对面。他敲了门,无人回应。
他沿着往海明根方向的路走了一小时,经过一个溪水变得十分湍急的地方。回程前的途中遇上两只猫,看见一头鹿,就是没有半个人。米尔德里德的家门依然紧闭。
他在小桥附近一根柱子上看见一张脱落的宣传海报,预告BTOC赛事,这应该是“二○○二年毕尔赛雷卡丁车锦标赛”的缩写。所谓“卡丁”似乎是驾车在结冰湖上互撞的一种冬季运动。
他等到晚上十点才死心开车回诺斯约,很晚才吃晚餐,然后上床读麦德米小说的结局。
结局令人毛骨悚然。
十点,莎兰德在海莉的名单上增添一人,不过有点犹豫。
她发现一条快捷方式。几乎定期会有关于未侦破的谋杀案的文章发表,她还在一份晚报的星期日特刊中发现一篇一九九九年的文章,标题是《许多女性杀手逍遥法外》。文章不长,但列出了几个引人注目的凶案被害人的姓名与照片,其中包括北泰利耶的索维案、北雪平的阿妮塔命案、赫尔辛堡的玛格丽塔等等。
最早的案子发生于六十年代,其中没有一件与布隆维斯特给她的名单吻合。但有个案子确实吸引了她的注意。
一九六二年六月,一个名叫莉亚·培森的妓女从哥德堡到乌德瓦拉探视母亲和托母亲照顾的九岁儿子。几天后的星期日晚上,莉亚和母亲拥抱道别,搭火车回哥德堡。两天后有人在某废弃工厂的一个货柜后面发现她。她遭到强暴,身体受尽凌虐。
莉亚命案喧腾一时,报章上还作成夏日系列报道,但凶手始终没有落网。海莉的名单上没有莉亚这个名字,她的死法也不符合海莉摘录的任何《圣经》章节。
然而此案有个奇怪的巧合,让莎兰德的触角立刻有所感应。在莉亚陈尸处约十公尺外,有个花盆里头装了一只鸽子。有人用线捆住鸽子的脖子,将线穿过盆底的洞,然后用两块砖头将花盆架高在底下点了小火。无法确认这起虐行与莉亚命案有任何关联,可能只是孩童的恶作剧,但报上却将命案称为“鸽子命案”。
莎兰德不读《圣经》——手边甚至没有《圣经》——但当天晚上她去了赫加里教堂,好说歹说地才借到一本《圣经》,然后坐到教堂外的公园长凳上读起《利未记》。当她读到第十二章第八节时,眉毛不禁高耸起来。第十二章谈的是妇人生子后的净化。
他的力量若不够献一只羊羔,他就要取两只斑鸠或是两只雏鸽,一只为燔祭,一只为赎罪祭;祭司要为他赎罪,他就洁净了。
莉亚应该也能列入海莉记事本中的名单:莉亚——三一二○八。
莎兰德顿时体会到自己以前所作的调查,规模根本不及这次任务之万一。
星期日上午十点,布隆维斯特再次上门敲门时,米尔德里德前来开门。她已经再婚,现在夫家姓伯格伦。她当然老了许多,体重也约莫增加一倍,但他还是一眼就认出她来。
“你好,我叫麦可·布隆维斯特。你想必就是米尔德里德·伯格伦吧?”
“正是。”
“很抱歉如此冒昧来访,但我一直在找你,说来话长。”他微笑着说:“不知道我能不能进屋去,占用你一点时间呢?”
米尔德里德的丈夫和一个年约三十五岁的儿子在家,她并未迟疑太久便请布隆维斯特人内,坐进厨房。他和家里每个人都握了手。他这辈子从未像过去这二十四小时喝那么多咖啡,但现在他已经知道拒绝诺兰人的好意是很失礼的。咖啡杯端上桌后,米尔德里德随即坐下,好奇地问他她可以帮他什么忙。他显然听不太懂她的诺斯约方言,于是她改口说起标准瑞典话。
布隆维斯特深吸一口气,说道:“这件事说起来又长又奇特。一九六六年九月,你和当时的丈夫根纳·布兰伦去了赫德史塔。”
她露出讶异神色。他等她点头之后,才将加瓦斯加坦的照片摆到她面前。
“这张照片是什么时候拍的?你还记得当时的情况吗?”
“天哪!”米尔德里德惊呼道:“都已经那么久的事了。”
她现任丈夫和儿子都站到她身边来看照片。
“当时我们在度蜜月。我们开车南下斯德哥尔摩和西格吐纳,回家途中碰巧在某个地方停了一会儿。你说叫赫德史塔是吗?”
“是的,赫德史塔。这张照片的拍摄时间是下午一点左右。我已经找了你好一段时间,这实在不容易。”
“你竟然只凭着一张旧照片就找到我了,真是无法想象。”
布隆维斯特将停车场那张照片放到桌子上。
“能找到你多亏了这张照片,是当天稍晚拍的。”他开始解释自己如何经由诺斯约木工店找到布尔曼,再通过他找到诺斯约瓦伦的弗斯曼。
“你找我找得这么辛苦,肯定是有原因的。”
“的确。这张照片中站在你旁边的女孩名叫海莉。她在当天失踪后,便再也没有人见过她或听过她的消息,一般猜测她已遭遇不幸。我再让你看一些照片好吗?”
他拿出笔记本电脑,等候开机时一边作了解释,接着他打开那一系列照片,让米尔德里德看海莉的脸部表情变化。
“我就是在看这些旧照片时,发现你拿着相机站在海莉正后方,她当时注视着什么进而引发如此反应,似乎正和你拍摄的方向一致。我知道希望其实很渺茫,但我之所以找你是想问问看你会不会还保留着当天的照片。”
他等着米尔德里德来打消他的念头,告诉他照片老早就不见了。不料她却用淡蓝色眼珠望着他,说蜜月照片当然还留着啰,仿佛这是天底下最理所当然的事。
她走到另一个房间,几分钟后拿着一个装有几本相簿的盒子回来。他们花了一点时间才找到蜜月相片。她在赫德史塔拍了三张;一张是模糊的大街街景,另一张是她当时的丈夫,第三张则是游行队伍中的小丑。
布隆维斯特急切地贴近细看,看得出对街一名小丑身后有个人影。但从照片根本看不出所以然。
第二十章
七月一日星期二至七月二日星期三
布隆维斯特回到赫德史塔那天早上,第一件事就是到弗洛德家询问范耶尔的状况。他听到了令人高兴的消息:上个星期,老人的情况稍有好转。虽然还是很虚弱、不堪一击,但至少能坐起身来。目前已脱离危险期。
“谢天谢地。”他说:“我发现我其实很喜欢他。”
弗洛德说:“我知道,亨利也喜欢你。诺兰之行如何?”
“有收获但不令人满意,我晚一点再跟你解释。现在我有个问题要问你。”
“问吧。”
“如果亨利死了,对《千禧年》会有什么实质的影响?”
“没有影响。马丁会接任他的董事职务。”
“假设来说,如果我不放弃调查海莉的失踪案,马丁会不会找《千禧年》的麻烦?”
弗洛德眼神锋利地看他一眼。
“发生什么事了?”
“其实也没什么。”麦可说出他和马丁在仲夏节前夕的对话。“我在诺斯约时,爱莉卡跟我说马丁打电话给她,说他觉得办公室非常需要我回去。”
“我明白,我猜是西西莉亚在逼他。不过我认为马丁不会把自己的压力转嫁到你身上,他可精明得很。而且你别忘了,在我们入股《千禧年》时成立的小型子公司,我也是董事之一。”“但万一情况变得棘手……到时你会怎么做?”
“既然签约就要遵守。我替亨利工作,我们也是四十五年的老友,这类事情我们绝对有共识。万一亨利死了,他在子公司的股份继承人其实是我,不是马丁。合约中声明我们要协助《千禧年》三年,万一马丁想惹麻烦——我认为他应该不会——那么理论上他可以挡住一小部分的新广告商。”
“这慰千禧年》存续的原动力。”
“对,但不妨这么想——担心这种琐事无异于浪费时间。马丁现在正为他企业的生存奋斗,每天要工作十四个小时,哪里还有时间想其他事。”
“我知道这不关我的事,但我能不能间一下公司大致的状况?”弗洛德表情严肃地说:
“有问题。”
“是呀,就连我这一般的财经记者都看得出来。我是说有多严重?”“不会公开?”
“私下聊聊。”
“过去几星期,电子产业已经丢了两笔大订单,很快就要被挤出俄国市场。九月,厄勒布鲁和特普尔海坦两地必须遣散一千六百名员工,这样对待在公司工作多年的人,实在不太厚道。我们每关一间工厂,员工对公司就更没信心了。”
“马丁压力很大。”
“他是扛着斧头走在薄冰上啊!”
布隆维斯特回到小屋后打电话给爱莉卡,她不在办公室,因此他便和克里斯特谈。
“是这样的:我在诺斯约的时候接到爱莉卡的电话。马丁找过她,而且——该怎么说呢——强力建议她让我开始负责编辑工作。”“我也觉得应该这样。”克里斯特说。
“我知道。但问题是我和范耶尔签了约,不能毁约,而马丁之所以有这番举动,是因为这里有人希望我停止现在的任务,马上离开。所以他的提议等于是想把我弄走。”
“我明白了。”
“替我跟爱莉卡问好,告诉她等我这里结束就会回斯德哥尔摩。不会提早。”
“我知道。你真是疯了,不过我会转告她的。”“克里斯特,这里出了点事,我不想缩手。”
布隆维斯特敲了马丁的门,是伊娃出来开门并热情欢迎他。“你好,马丁在吗?”
像是回答他的问题似的,马丁正好提着手提箱走出来。他亲亲伊娃的脸颊,并向麦可打招呼。
“我正要去办公室。有话跟我说吗?”
“你要是赶时间,就改天吧。”
“说说无妨。”
“在我完成亨利给我的任务之前,我不会回《千禧年》编辑部。我现在先告诉你,以免你期望我在过年前回办公室。”马丁有些犹豫不决。
“我明白,你以为我想把你弄走。”他顿了一下。“麦可,这事我们晚点再说吧。我实在没有时间再去管《千禧年》董事会的事,真后悔当初接受亨利的提议。不过请相信我,我会尽力让《千禧年》活下去。”
“这点我从未怀疑过。”布隆维斯特说。
“下星期约个时间,我们讨论一下财务状况,我也跟你说说我的看法。不过基本上我认为《千禧年》并没有本钱让一个重要高层赖在海泽比岛无所事事。我喜欢这份杂志,我想我们可以合作让它更茁壮,但你是关键人物。我现在可陷入情义两难的局面了。要么照亨利的期望做,要么履行我身为《千禧年》董事的职务。”布隆维斯特换上运动服出去跑步,绕过要塞再到戈弗里的小屋之后,才放慢脚步沿着海边回家,到家时看见弗洛德坐在屋外的桌旁。他耐心等候麦可喝完一瓶水,擦去脸上的汗。
“这么热还跑步好像不太健康。”
“算了吧!”
“我想错了。逼马丁的人不是西西莉亚,是伊莎贝拉。她正忙着动员范耶尔宗亲们给你涂柏油、猫羽毛①,可能的话再绑到柱子上用火烧,她后面有毕耶撑腰。”
① 英国古代一种酷刑。
“伊莎贝拉?”
“她是个恶毒又心胸狭窄的女人,大致上她没喜欢过谁,现在似乎尤其讨厌你。她到处散布谣言说你是个编子,骗亨利雇用你,还害他过度辛劳而心脏病发。”
“但愿没人相信吧?”
“总有人乐意相信一些恶意的谣言。”
“我正努力想查出她女儿的下落,而她却恨我。如果海莉是我女儿,我的反应应该会跟她不太一样。”
下午两点,他的手机响了。
“你好,我叫康尼·托尔森,是《赫德史塔快报》的记者。不知道能不能请您回答几个问题?我们得到消息说您现在住在海泽比这里。”“托尔森先生,看来您的情报来得有点慢。我从元旦就住在这里了。”
“这我不知道。您在赫德史塔做什么呢?”
“写作,顺便休息一下。”
“您在写什么?”
“发表的时候您就知道了。”
“您刚刚出狱……”
“是呀,怎么了?”
“您对捏造事实的记者有何看法?”
“捏造事实的记者是笨蛋。”
“所以您自认为是笨蛋?”
“我为什么会这么认为?我从未捏造事实。”
“但您被判了祠储罪。”
;'N卜又如何?”
托尔森迟疑半天,布隆维斯特不得不推他一把。“我被判的是祠淤,不是捏造事实。”
“可是您公布了那份资料。”
“如果您来电是想讨论我的审判结果,我无可奉告。”“我希望能面对面跟您作个访谈。”
“关于这个话题,我无话可说。”
“这么说您不想讨论这次的审判?”
“没错。”他说完挂上电话,坐着沉思良久才又回到电脑前面。
莎兰德依照指示,骑着川崎摩托车过桥来到海泽比岛,在左手边第一间小屋前停车。这回可真正来到偏远乡间了,不过只要雇主愿意付钱,就算要她去北极也无所谓。何况她也很高兴能让自己的摩托车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