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看海的人-第1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还有……我要说的是……那个……那天……”

通信状况更加糟糕了。被排除出去的立方体一边剧烈地改变着形状,一边释放出强大的电磁波。立方体表面的碎石块纷纷向周围的空间飞散,连飞船的位置都找不到了。

“啊啊啊啊啊啊!!卡莉特伊!”卡姆罗迪抱住通话机。

几秒钟之后,一场超大规模的磁暴彻底烧毁了卡莉特伊飞船上的通讯电路。在这之前,避难所里的人们也只能听到她很微弱的声音。那不是临近末日时的叫喊,但也听不懂她说的意思。不过,卡姆罗迪清楚地听到了卡莉特伊的最后那句话。

“……艾莉柯特……”

最初的一周卡姆罗迪什么都记不得了。他每天只是躺在床上,不停地喝酒。

“我处理了一下卡莉特伊的遗物,这份是给你的。要我说,你本来没资格看这个,可是约修亚非得让我给你发一份。好了,再见。记得感谢约修亚。”

直到第八天,卡姆罗迪才开始注意到约修亚守在身边,到第十天的时候才发现奈特不见了。

“你烂醉如泥的时候,他有好几次都想杀了你。每次都是我救了你啊。”约修亚用布满血丝的眼睛看着卡姆罗迪。

“我一定要感谢你吗?”卡姆罗迪微微睁开眼睛,傻笑着说,“那家伙呢?”

“走了。他好像本来打算在这里和卡莉特伊一起生活。如今卡莉特伊不在了,他就没有理由再在这里待下去了——反正他是这么说的。”

约修亚还说了什么要紧的事吗?什么都无所谓了。

一个月后,卡姆罗迪总算一点点恢复到可以思考的状态了。他开始思考卡莉特伊最后留下的那句话。她的死完全是身为队长的我的责任,和约修亚、奈特没有任何关系。但是在这里无所事事地等死并不是赎罪的最佳方式,自己总还有一些能做的事情吧。

卡姆罗迪决定着手验证卡莉特伊的理论:世界在旋转,旋转产生离心力。如果这个理论正确,证明起来应该很简单。星星的旋转周期就等于世界的旋转周期,由此计算出的理论上的离心力应当等同于现实世界的重力。如果两者确实相等,卡莉特伊的理论就是可信的。

但是,计算的结果并不相等。虽然仅有很小的差距,但已经超越了误差许可的范围。现实世界中的重力比计算得到的离心力小1/7000。

卡姆罗迪又开始喝酒了。所有的一切都没有意义。卡莉特伊的一生就是一场梦。幸运的是,她还没有醒来就已经死了。可是,我却明白了这个世界的真实。重力与旋转毫无关系。

约修亚好像说了什么。

受不了,我要走了。

岩盘在松动啊?

随便了,我实在是厌烦了。

你知道吗,这个世界的秘密?

离心力之类的呗。

如果是离心力的话,一旦物体静止不动,就该漂浮在宇宙中吧。

嗯?

飞地一直在旋转,为什么它没有掉到天狱里,反而飘浮在天上?

好像是有点奇怪啊。

就是说,旋转也罢、离心力也罢,全都是没有根据的。

所以……

……艾莉柯特……

等等,刚才在说什么?飞地在旋转?星星的旋转周期是12天14小时,但是飞地……有的比星星快,有的比星星慢,同样的周期里……不对,飞地和行星的旋转周期不一样。顺行的飞地旋转一周比星星快四个小时,逆行的飞地比星星慢四个小时。如果星星是静止的,那么飞地就是以三年不到的周期旋转,这样缓慢的速度,飞地早就应该被离心力拖走了。之所以现在没有被拖走,唯一的解释只有某种未知的力抵消了离心力。

卡姆罗迪趿拉着鞋子冲到计算机终端前坐下来,开始计算。卡莉特伊提出的科里奥利力与速度的比例系数同星星的旋转周期吻合得很好,不同的地方只有离心力的大小。三个数值当中只有一个不吻合,并不意味着要舍弃理论,首先更应当考虑是否有什么没有注意到的因素影响了这个数值。地表重力、科里奥利力、飞地的旋转周期、星星的旋转周期……计算机迅速得出了结果。

存在着指向世界中心的未知力。它的方向与离心力相反,大小与物体同世界中心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卡姆罗迪的身子猛地一颤。

果然存在着向心力。有了这种力,便可以实现一个能让人在地面行走的球状世界。神话果然是事实的反映。发现了这种力,所有的一切都要被颠覆了。

很明显,从力学上说,和因离心力而形成的这个世界相比,基于向心力形成的球状世界稳定得多。之所以一直到今天都认为这个世界是唯一的,只是因为没有其他能构造出世界的原理了。

但是,既然发现了新的原理,便可以很容易推测出,缓慢旋转的球状世界才更容易自发形成。相对的,为了产生足够的离心力而不停旋转着的巨大构造体——这个世界的自然形成才近乎奇迹。如果这个世界是人工产物,那么相应的,人类居住区不应该在外侧,而应该在内侧——同我们相反的那一侧。

那一侧会是怎样的世界啊!

脚下有大地,头上有着厚厚的大气层,含有丰富的氧气和水。过饱和的水蒸气凝结成细小的水珠,浮在空中。还有炫目的光芒来自更高的地方,为植物提供能量。

大地上,繁茂的植物间,草食性动物和捕食它们的肉食性动物们往来奔驰。低洼处蓄积着大量含有丰富矿物质的水,其中充满了多种水生生物。

这个世界能够给人类以近乎无穷的空气、水分、食物、空间、热量与光明。仅仅是想象这种地方的存在,都让人心驰神往。

卡姆罗迪猛地转回身,想要把他的发现告诉约修亚,但身后什么人也没有。是回房间了吗?还是他终于忍受不了卡姆罗迪的异常,从避难所出去了?

卡姆罗迪打开计算机里的留言本看了看。他本来是想找找有没有约修亚留给自己的消息,结果并没有找到,但是意外地发现了一条奈特发来的消息。那不是文本,是一个小小的影像文件。

卡姆罗迪键入了打开文件的指令。

如果他们真的决定要走,那自己想拦也拦不住。虽然的确发现了地国存在的可能性,但那也不过是这个神秘世界的冰山一角。不管是通向世界内侧的入口所在,还是进入世界内侧的方法,自己都不知道,也没有任何根据证明那里就是传说中的地国,更无法保证卡莉特伊的孩子艾莉柯特就住在那里。自己又怎么能要求他们一起去?更何况,自己难道就真的想去吗?难道不是出于对卡莉特伊的负罪感,才会选择了这种近乎自杀的苦行吗?

卡姆罗迪走近窗户,看着宝石一般闪烁着的漫天星斗。

不必惊慌,也不必着急。我的身体已经被真空和酒精折腾得破烂不堪,说不定连回到自己飞船的体力都没有了。现在要做的就是好好休养。今后的事情,慢慢考虑吧。

叮的一声,文件打开了。卡姆罗迪转过身,屏幕上,卡莉特伊最后一瞬间所见到的画面映入眼帘。这个文件大概就是奈特口中的遗物,是从她最后传来的图像信号中复原出来的吧。

大地上刚被挖出一个四方形窟窿的地方,出现了一个通道。这个通道恰好位于村子底部的观测器无法观察到的角度上。

沉睡在巨大船坞中的那架机器,看上去既像是爬虫,也像是昆虫,更像是巨人。

就算在同样的环境里生活,有希望的时候和没有希望的时候,快乐与痛苦也完全不同。

就算做同样的工作,有目的的时候和讨厌去做的时候,疲惫与否也完全不同。

人类啊,就是这样的。

那么,不管多辛苦,只要有希望,就能忍耐吗?

这也要看希望的大小和辛苦的程度,不过我想,基本是没错的。

颠倒的世界虽然辛苦,发现秘密的时候,世界也就再一次翻转了。

他不知道自己的世界是颠倒的。

所以,当知道另一个世界的时候,便会感觉到幸福啊。

但是,如果一开始就知道自己的世界是虚假的呢?

生活在虚假世界里的人,从一开始就会幸福吗?

还是说,他们也在寻找幸福?

那么,我再讲一个故事吧。

生活在虚假世界里的男性的冒险故事。

第四章缓存

客人来了。我来到事务所的玄关迎接,却发现来访的是空白。

如果说有什么事情最麻烦,那就是和空白说话了。

“不选择外表,是有什么缘故吗?”寒暄过后,我开口问。

“并没有什么缘故。非要说的话,只是因为外表并没有什么意义。”这样的意思从空白传给了我。看来这位也没有选定声音,恐怕性别也是。

“但是……唔,那,能问问您的名字吗?”

它传过来十几位的数字——是乘客号码。我吃了一惊——这位连名字都彻底空白化了。

检索这串数字可以访问这位空白的本体数据——当然,如果私人数据库设置为禁止访问,那就另当别论了——但是我没有检索。我从来不想知道这个世界居民的本体。

我给空白设置了别名,把刚刚收到的数字和“无名氏”这个名字关联在一起。我的账户自动扣除了1魔点。从今往后,这个人对我来说就是“无名氏”。

“您刚才说外表没有意义是什么意思?没有外表,不是有很多不方便的地方吗?”

“我是这样想的:一开始谁都没有外表,没有声音,没有名字,所有这些都是每个人自己花费很长时间才决定的东西,反复斟酌,用心挑选,盼望能给他人留下好印象,一想到每个接触的人都在看这个外表,就会有种满足感。可是,有时候我也意识到,其实别人根本不会用我费尽心思决定的外表和名字。他们只会随手给我的外表、声音或者名字加上别名。从此之后,我就觉得花那么多心思选定外表、名字等的行为非常愚蠢。”

“嗯,确实有人会给周围的人一个个设置别名,甚至把其他人全都设置成年轻异性。不过并不是每个人都会这样。像我,现在就不大给人设置别名。每次认识一个人都要设置外表或者声音其实也很麻烦,还不如就按对方想要的样子来。”

叹息。“如果像你这样的人多一些,我也不会放弃外表吧。”

“总之呢,要不要决定一个外表?简单设置一下就行,不然不太容易稳定。”

“那你随便设置一个吧。”

这位无名氏似乎有过不开心的回忆。是恋爱受挫?爱慕对象觉得自己的长相很讨厌吗?

我给无名氏关联了年轻女性的外表。本来考虑要不要加一副眼镜,想了想还是放弃了。服装选了略为紧身的西服来突显胸部,声音的语调适中,金色略卷的长发,蓝色眼睛,身材略矮,对我说话的方式是率真。最后,再把名字从“无名氏”改为“爱丽丝”。

这位客户的真实模样也许是86岁的男性,体重足有150公斤,名字说不定是叫猪熊权左卫门什么的,但既然是工作,还是年轻女性比较赏心悦目。

这些设定总共花费了8魔点,我决定把这笔费用算作必要经费。

空白闪烁了片刻,完成了变身。

“就这样吧,完美。”我向爱丽丝微笑。

“是什么样的外表?”爱丽丝的笑容略显妖艳。

我微调了表情,她的笑容变端庄了。

“秘密。”

“对了,你这个外表,在多大程度上反映了真实的你?”爱丽丝仔细观察我的脸,简直像是要在我脸上开个口子。

我有点儿害臊。

“你看到的我是什么样的?”

“嗯——”爱丽丝的手指点在脸颊上——不过也只有我能看到,“像是电影里的侦探。”

“那就对了。这个外表也有宣传的作用。”

“那就是说,这个外表和真实的你还是有差别的?”

“这也是秘密。”我向爱丽丝挤了挤眼说,“那么,委托内容是什么?”

“阻止‘世界’崩溃。”爱丽丝微笑着说。

“对不起,能再说一遍吗?我听到的好像是阻止‘世界’崩溃什么的……”

“就是这个。照现在这样下去,‘世界’的机能很快就会瘫痪。”

星系间飞行需要花费漫长的时间。宇宙飞船抵达目的地的时候,人们甚至会忘记发射的目的。但是,不能使用无人宇宙飞船。而载人宇宙飞船面临的巨大问题是,乘客必须在飞船中度过无比漫长的岁月。如何打发这些时间?当然,随着医学进步,人类的寿命也在延长,但这并不能完全解决问题。想象一下,几百号人被塞在狭小的宇宙飞船里,连续飞行好几个世纪……

有一个办法是在飞船里留出足够的生活空间,但是,要让几百人都能舒适地生活,需要的空间太大了。将这么大规模的飞船发射去其他星系,效率太差。

于是科学家提出了更简单的解决办法:乘客之所以不能忍受飞船上的单调生活,是因为一直保持清醒的缘故。如果全程处于沉睡状态,那就不会有这个问题了。这就是科幻小说中司空见惯的、对于星系间飞行来说不可或缺的人工冬眠。

通过向体内注射各种化学物质,精密调控体温、脉搏、呼吸等生理参数实现人工冬眠,动物实验很快取得了成功——虽然开始时的成功率不足10%,但很快就提高到了99%。

然后就是人体实验。在志愿者中挑选实验对象,先安排一周时间的短期睡眠。没有任何问题。接下来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实验。也没有问题。然后是一年。依然没有任何问题……看起来是这样,但实验者苏醒以后却显得很迷惑,感觉一切事物都好像是很久以前的。医生和科学家提心吊胆地问,多久以前?实验者认真地回答说,就像是一年前的。大家当场都笑翻了,以为实验者是在开玩笑。等到后来,人们才意识到,这其实是个非常严重的问题。

从两年的人工冬眠中苏醒的实验者连自己的名字都忘了。

日常生活中,不可能好几年不接触自己的名字。就算是一个人生活,一年里也会有好些次回想自己名字的机会。但是,冬眠的人不会回想自己的名字。他们有时也会做梦,但那些梦都是荒诞无稽、毫无逻辑性的。梦这东西本来就是以记忆为原料产生的,它不会生产新的信息。

人类的大脑容量有限,所以会将不重要的记忆自动消除。所谓不重要的记忆,就是很少使用的记忆。所以凡是想要记住的东西,只要多次反复记忆就行。多次有意识的记忆,大脑系统会将之判断为重要记忆,也就不容易忘记。对自己的良好记忆自豪的人,其实并不是脑容量大,只是擅长消除无用记忆而已。

记忆消除主要在睡眠中进行。所以如果持续沉睡许多年,记忆就会差不多被消除殆尽——重要的和不重要的记忆都没区别。如果沉睡一个世纪,大脑恐怕就会变得一片空白吧。

乐观的人们不认为这是多大的问题。没有必要将一切都储藏在大脑里。我们有各种代替大脑的记忆装置。使用这些装置,等乘客们苏醒之后慢慢再教育就行了。

但是,这样真的可以吗?如果冬眠前的记忆全被消除了,那么人格上是否还能说是连续的?冬眠前的人格彻底消失,从冬眠中醒来的乘客都变成徒具成人身体的婴儿?这样的话,把人送去冬眠旅行,岂不等于杀人?

于是载人飞行计划搁浅,人类被迫放弃了飞向宇宙的希望。就在这时候,有位科学家找到了解决办法。在睡眠中让大脑的一部分清醒并非难事,而刺激清醒大脑的特定区域,则可以让大脑做特定的梦。严格来说那不算是梦,而是通过精密控制的电子信号让人体验各种虚拟现实。于是,乘客们便可以一边冬眠旅行,一边进行日常生活。

让人像看电影一样体验预先设定的程序当然也可以,但如果人类自身的自由意识无法参与其中,就会产生极大的精神压力,所以必须让程序和乘客的意志互动。另外,虚拟现实中也需要其他人,否则人们恐怕会丧失交流的能力。为了和其他人交流,一种办法是用计算机生成无数虚拟人格,但这个办法很快就被否定,因为耗费的计算资源太庞大了;更简单的办法是让乘客们自己相互交流,也就是把所有乘客的虚拟空间加以共享,乘客们可以在这个共同空间中自由交流。也就是说,星系飞船既是冬眠飞船,也是都市飞船。

由于全员共享同一个虚拟世界,所以这个世界不能太怪异,只能模拟日常世界。只有这样才能让每个人都可以在其中安心生活。

这里的居民把这里简单称为“世界”或者“都市”。原则上说,“世界”可以具有无限种形态,但因为计算资源的限制,以及考虑到居民的精神压力,“世界”基本上都采取了最基本的都市形态。另外,“世界”的物理法则也模仿现实。这倒不是说连相对论和量子理论都做了完美再现。为了节省计算量,“世界”基本是在牛顿力学的框架中运行,也没有模拟大气中的每个分子,只采用了古典的统计力学和流体力学的方程。动植物也只做了外表的模拟,内部构造基本都没有实现。尽管有这么多简化,但也足够让其中的居民产生错觉,认为这就是日常生活的世界了。

“世界”运行得很完美,但其中的居民还是有抱怨:难得是虚拟世界,偏偏一切都按照现实模拟,这也太没意思了。最好能加入一些超现实元素,哪怕一点点也好。

分析结果显示,如果无限制地接受居民的要求,不断导入违反物理法则的奇迹,计算资源转眼就会耗尽。不过,如果加以一定程度的控制,倒也不是无法实现。具体而言就是,居民为了使用奇迹——也就是魔法,需要消耗魔点。魔点可以赚取,也可以向他人转账。另外每个居民每周可以免费获得1魔点。

在天空飞翔的魔法每分钟消耗1点,石头变成金子消耗10点,瞬间移动50点。一开始,人们随意使用以取乐,但是很快就发现魔点的消耗量远远大于发生量,所以逐渐没有人会浪费了。到后来,居民更是把魔点代替货币使用。魔点具备理想货币的特征,它本身具有一定价值,因此很难发生极端的通货膨胀或者通货紧缩。如果有发生通货膨胀的趋势,那么居民们就不会将魔点当作货币使用而直接使用魔法。比如说,如果一顿饭要消耗10点,那么大部分居民都会使用2点凭空生成一份料理。像这样,通过消费魔点来抑制流通量,通货膨胀便可以消除。相反,通货紧缩的时候,人们又会停止消费,流通量增加,魔点的价值就会降低。

除了魔点之外,还有其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