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簪缨问鼎-第8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奕延的心跳了起来,莫名之间,张和那番话突然跃上心头。若是如此一步步攀升上去,他是否也能站在更高的地方,与主公并肩而行?

用力压下心底那丝蠢动,奕延俯首拜倒:“属下定会尽心竭力,为主公带出一支强军!”



“你说什么,五千骑只回来了一半?刘威何在?!”

这些日子,刘宣一直在操劳刘渊的登基大事。对于派去上党的兵马,倒是没有太多挂念。刘威是他手下最可信的大将,就算攻不下潞城,也能率兵袭扰,掠夺粮草,让上党陷入大乱。这也未尝不是让司马腾分心的一种法子,任何能够削弱晋国的举动,都对他们大大有利。

然而谁曾想,最后带回的竟是这样的消息!那可是五千精骑啊!就算是对王庭也是个极大损失。刘威究竟是如何打的仗?

“相国,刘将军已经以身殉国了……”下面斥候低声禀道。

刘威死了?!刘宣噌的一下站了起来:“怎么可能?上党究竟有多少人马?这一仗是怎么打的!”

这简直不可理喻!难不成司马腾在上党屯兵数万?如果没有数倍的步卒,又如何能击溃这五千精骑,甚至连主帅都没逃回来?!

“这……这属下实在不知。”那斥候犹豫了一下,方才说道,“刘将军分兵两路,一路攻潞城,一路守壶关。本想围城打援,谁料只是一日,潞城之外的大营便被攻破,溃兵三十余里,损兵过半。赵裨将收拢溃兵时,方才知对方夜袭……”

“夜袭也不可能如此!”刘宣气得吼了起来。刘威绝不是那种轻率大意之人,区区夜袭,又怎么可能损兵如此之重?!

“可是,可是那夜天降流星,落雷于营。溃兵,说,说这是神佛降罚……”那斥候声音越来越弱,发起颤来。他可是亲眼见过那些魂不守舍的溃兵。明明偏师未曾看到流星,更没听到雷声,为何这群人都仿若亲见?难不成是撞鬼了?想想那位佛子的大名,还真让人毛骨悚然。

刘宣的双手抖了起来。他有无数猜测,但是流星落雷?神佛降罚?这怎么可能!光是大帐中就有多少人买了梁府的金刚经,又有多少人视白瓷为稀世之珍。现在传出这种神佛降罚的鬼话,这群人要如何看待梁子熙?以后还有人敢对上党下手吗?!这可不是责罚几人就能控制住的了,千余溃兵,要如何处置?

一阵钻心之痛传来,刘宣按住了胸口,嘴巴宛若出水鱼儿,费力翕张两下,哐当一声,栽倒在地。

“你说什么,相国病危,昏迷不醒?”听到下人禀报,刘渊惊得失声问道。

刘宣可是这次立国的关键人物,也是他预定的丞相人选。如今还没正式登基,就出了意外,这可如何是好?!

然而当听到刘宣昏倒的原因,和上党惨败的消息之后,刘渊的面色变得铁青。他一直在邺城任事,根本不晓得并州居然出现了这么个佛子,更猜不到对方能够用神佛降罚,灭了他数千精骑。如果这消息传出,刘宣的病会不会也扣上不吉之名?这还让他如何登临王位?!

“速速把归来的溃军圈禁起来,令其封口!派名医给相国诊病,一定救回性命!”刘渊背着手在房中绕了一圈,继续道,“登基之事,要提前些日子。若是相国无法康复,就换成太尉主持大典。”

如今预定的三公之中,丞相刘宣病危,御史大夫崔游不受王命,也唯有太尉刘宏可用了。无论如何,都要尽快登基,避免节外生枝。

“那上党之事呢……”心腹小心问道。

“上党且先放下。夺取并州,还是晋阳为重。”刘渊沉默片刻,终于答道。不管佛子的名声是真是假,刚刚败了一局,没必要与其硬抗。还是先攻打司马腾所在的晋阳更为重要。只要晋阳一破,并州就会大乱,再图上党,就简单多了。

这可是关乎汉国百年大计,万万不能乱了分寸。

沉吟片刻,刘渊又道:“派几个人,仔细审审那些溃兵。看看当日究竟是如何落败的。”

刘渊自幼苦读诗书,并不信奉神佛。但是他深知鬼神之力对于世人,特别是他手下这群匈奴人的影响。不论如何,都要仔细查清楚兵败的来龙去脉才行!

第133章 宴请

冬日本该进入农闲时节; 然而今冬的上党; 却分外忙碌。太守府颁布新政; 各县推迟秋粮缴纳,划拨部分粮草收容流民,营造邬堡; 整修城池。有余力的还要开垦荒地,增加官田数量。

为此,郡府专门派出官吏,到各县视察安民。每县还发下一百匹马和不少犁具,供流民垦荒使用。营造邬堡的样式; 翻车等水利设施的建造; 还有以工代赈的细则; 都列的清清楚楚,交在了县令手中。

这样的命令; 简直让人感到匪夷所思。要知道如今整个并州都在匈奴的威胁之下。刘渊已经在离石南郊祭天; 过不了几日恐怕就要登基建国。上党地处并州咽喉要道; 直面匈奴大军。这样的地方; 百姓逃都来不及,怎么可能安心垦荒建城?

别说是太守府命令,就是天子下令,都未必管用!

然而让诸多世家意想不到的是,那些惶恐交加的黔首庶民,竟然真就接受了这样的安排。只因随着命令传来的,还有潞城大破匈奴铁骑的消息。

据说一口气杀了对方三四千人呢!这马儿就是战场缴获,所以才会发给他们开荒。那群匈奴乱军,根本不敌新任府君的兵锋。还有人传说,府君乃是药师佛降世,那群胆敢冒犯府君的乱贼,都被雷霆和陨星劈了个干净!

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诸如此类的说法渐渐在诸县传开。被当做耕牛使用的战马,人人都能得见,还有不少途径潞城的,见过那可怕的京观尸山。加之当初晋阳防疫的事情就传的极广,更是让不少人笃信,有神佛化身端坐在郡城的府衙之内,替他们阻挡可怕的兵祸灾疫。

并州是不安稳。但是不到危在旦夕,谁肯离开生养自己的故土?更别说如今司州乱战未消,兖州又有人起义造反,幽州则遍地是凶残无比的黄头鲜卑,逃到哪里能活命呢?与其背井离乡,不如依附在梁府君治下。至少他能让县官们发粮赈济,组织大家建起保命的邬堡,还有那些翻车耕具,更是能保住来年的收成。

乱世之中,但凡有一丝希望,就会让人生出无穷勇气。因此面对这些看似不可思议的政令,百姓们没有疑问,乖乖安顿下来,为这一线生机,拼命努力。

这下,就连那些冷眼旁观的世家,都对上党的新任太守产生了兴趣。亦有一些,飞快行动起来。

渭山溯水亭畔。

今日是梁府君首次设宴,如他这般上任两月,方才想起各大世家的,简直绝无仅有。然而面对这个失礼至极的新任太守,众世家竟然无一怨言,更没有摆出什么矜持姿态,全数欣然赴约。

无他,这位太守的经历,实在是太过传奇。

之前佛祖入梦、晋阳防疫、将军府征辟不就等等事情,就已经让他出尽了风头。谁料此子又凭区区数十人,铲除了作乱上党的成都王人马,勇夺三关,一手铺平了东赢公大军回师并州的道路。能够如此干净利落的平乱就已是难得人才,更让人叹服的,则是之后的潞城攻防战。一夜之间,大破敌营,让数千匈奴精骑狼狈逃窜。就凭郡城那百来郡兵?简直可称神迹!

加之兴办学馆,招纳贤良,命令各县收容流民等等措施,不论哪条,都足以让人侧目。如今设宴相邀,又有谁能忍住好奇,错过这一睹真容的机会呢?

已是初冬,渭山之上草木枯黄,没了往日青翠可人的意趣,一派萧瑟。梁峰也未穿艳丽衣衫,只是青袍小冠,白袜素履,身处这满目苍凉之中,反而透出一种别样风致。

如今他已不是任人品评的白衣亭候,就算穿的再怎么简素,也不会有人露出轻视之意。不过还是有人在心底暗自揣测,这位梁府君看来真是家无恒产,处处拮据,要不怎么会卖些佛经、纸张,贻笑大方呢?这样一人当上了太守,恐怕不会真心为他们这些士族着想。

士族和寒门的向来泾渭分明。梁峰这样的中等士族出身,却大力任用寒士,本就让人有些看不过眼。再看他这副穷酸做派,更是让诸人心中不大舒服。若是他处处偏心寒门,怕是上党也难安定。

身为一郡之首,梁峰率先开口:“进来诸事繁忙,一直不得空,多有怠慢,还请各位见谅。”

一旁李镐笑道:“府君何必过谦。平定郡府,抵御敌骑,远比游乐重要。若无府君一心公事,又何来我等闲逸安然?”

这李镐出身铜鞮李氏,乃是上党最大望族。其祖李憙曾任魏国御史大夫,司马氏代魏之后,更是官至光禄大夫,封祁侯,死后追赠太保。李镐父兄也都出任高官。因此就算他并未出仕,身份地位也比其他人要高上两分。

这话听起来颇似吹捧,实则却有些提点的意味。作为一郡太守,梁峰确实太过疏忽这些望族了。

梁峰一哂:“不过俗事耳。今日饮宴,愿与诸君同乐。”

这说法像是转开话题,也有些邀众人共治上党的意思。在坐诸人都不是那种会在雅宴扫兴的俗物,自然款款落座。

众人坐定之后,便有婢子奉上茶汤。当看清楚面前茶盏,不少人都惊咦出声。这可不是一般的陶碗或是青瓷盏,而是货真价实的白瓷!形似莲苞,蔓枝为柄,小巧玲珑,又雅致非常。难得十余盏,形制竟然一般无二,可见窑工的手艺精湛!

只是这组白瓷杯,便价值连城!刚刚还心存轻视之人,哪还敢小视面前之人?梁峰却像是不知他们惊叹何物,笑着解释道:“这是我从寺中学来的法子。取上佳散茶,用山泉冲沸,不加葱姜桂盐等作料,只品茶之甘醇,别有滋味。”

青青茶叶落在雪白杯底,还有淡绿茶汤盈于杯中。单单是这么看来,就美不胜收。细细品上一口,更是甘苦交织,回味无穷。在坐诸人,谁家用不起香料?去掉那些贵重香料浓烈的味道,茶汤反而有种清新之感,就如座上之人,无雕无琢,自然天成。

“未曾想府君还有如此雅好。品此茶,方知茶之真味。”有人凑趣道。

梁峰可不觉得人人都能习惯这种清茶,但是刷逼格嘛,标新立异才是王道。更何况他着力宣传的,本就不是那点茶水。

有了这杯茶开道,气氛立刻就和乐融融起来。菜是佳肴,可口别致,不输任何官宴,主人也没有摆出考校的意思,行酒赏乐,与众人随意清谈。这位新任府君的容貌本就出众,又有如此姿态,更是让人心折。一餐下来,不少人都在心中默默颔首,这人,果真还是一个士族。

有了这样的阶级认同,其他倒成了小事。毕竟身处他们这样的世家,没谁会上赶着去巴结一个太守。甚至可以说是,太守就是他们在坐大多数人能达到的官位。相反,尊重他们,倚重士族,才是这些人最期待的态度。

一席酒宴,没有涉及任何正事,倒是让诸人见到了新任府君的名士风范。不过对方跟其他喜好手持玉如意、羽扇、麈尾的名士不同,在他手中,只有一串绕在腕上的珠串,清谈之时偶尔会拨上两下。如今也有不少胡僧进入中土,佛珠虽然不怎么常见,但是却也并非无人知晓。只是会把这佛珠绕在腕上的,实在少见。

像是按捺不住心中好奇,一人开口问道:“敢问府君,手上珠串可是佛家之礼?”

这问有些失礼,梁峰却不以为忤:“此乃持珠,减一百单八颗为三十六之数,可随身携带。旨在约束身心,增持智慧。虽是小道,却也有益功德。”

他说的轻松,但是众人已经把目光全都放在了那串佛珠之上。和其他佛珠不同,此珠大部分乃是玉质,晶莹剔透,衬得那支细瘦手腕更加纤弱。但是玉珠之间,却有六颗与众不同的珠子,分为青红两色,仔细看来,竟然似琉璃一般。

这真的是琉璃吗?为何能如此浑圆剔透?不过这问题,实在不好在大庭广众下细问。众人又把话题绕到了佛理之上。毕竟有备而来,多数人都能谈上两句,对于《金刚经》有所钻研的,更是为数不少。

梁峰一一作答,面上毫无异色。手中持珠却也转的更勤了些。让那几颗琉璃珠,时时出现在众人眼前。

一顿饭吃到了午后,宾主尽欢。众人下了渭山,纷纷启程回府。然而梁峰刚刚坐上牛车,便有护卫低声禀道:“府君,薛氏和魏氏求见。”

刚刚吃过饭,就想约见,还是这么两位。梁峰一笑:“请两位随我回府中详谈吧。”

第134章 买卖

上党豪门之中; 薛氏和魏氏算不得最顶级的; 却有一个相同的身份; 与高门阀阅结有姻亲。

薛氏嫁女与闻喜裴氏,魏氏则是泰山羊氏的姑表亲眷。两家并没有多少人入朝为官,平日所精只有一事:货殖。

裴氏乃河东望族; 又与东海王结亲;泰山羊氏则数代任上党太守,盘根错节,势力深植。河东盐池,上党铁矿天下闻名。明面上讲,盐铁之利当归朝廷掌管; 可是豪门又岂会放过如此巨利的买卖?

因此世家私营盐铁; 早已人尽皆知。不过为了避免名声难看; 大多都会绕上一道,以附庸本族的小士族为代理。薛氏和魏氏正是其中两支。

都是精通商事; 又在宴席上见了那些个稀罕物件; 赴宴的薛仁和魏衢自然心痒难耐。在散席之后; 立刻求见。谁料梁府君并未召见; 而是邀他们同回府衙。这下,薛仁和魏衢不由尴尬起来。两个人精,哪能猜不到对方心思?不过货殖从没有礼义谦让之说,谁也不肯退却,只得一同进入了太守府。

因为是私会,召见之处定在了后堂。当看到换了一身燕居打扮的府君之后,两人都打起了精神,拱手行礼。

梁峰在主位坐定,含笑回礼:“不知两位郎君何事登门?”

薛家地位怎么说也高上一筹,薛仁立刻道:“今日得见府君,实乃我等之幸。未曾想府君高逸远胜传闻,仅仅一茶一饮,便让人觉出十分玄妙。令人敬服!”

这马匹拍得可是利落。梁峰一哂:“区区小道,何足挂哉?”

被抢了先,魏衢哪肯落后,赶忙堆起笑容:“如我这等俗物,光是见那莹白杯盏就啧啧叹服。此物怕就是梁府白瓷吧?也只有府君这般神仙人物,方才配得上如此雅绝之器。”

这话就更直指目标了,梁峰唇角一挑:“魏郎谬赞。来人,给两位上茶。”

立刻有人捧出了白瓷盏。这次倒不是宴席上所见的荷花造型了,而是两只鹊盏,形如越窑制式,但是洁白无瑕,宛若乳鸽翩跹,天然可爱!

薛仁不由赞道:“真乃绝世好瓷!怕是洛阳也无法得见。”

魏衢更是两眼放光,细细摸了摸杯壁,长叹一声:“都说越窑天下无双,如今一见白瓷,方才知何为无双佳品!不知府君可肯割爱,我愿以两万钱,买下此杯!”

薛仁没料到姓魏的竟然这么不要脸,直接就叫上了价,赶忙轻咳一声:“两万怕是太少,我愿出两万五千钱!”

两人就这么直接在梁峰面前喊起价来,若是换个人,怕要把这两个俗物扫地出门。梁峰只是眉峰一挑:“不瞒二位,府中若是多出白瓷,都会送往太原。”

啊!两人同时记了起来,这位梁府君可是跟太原王氏交好。难怪一直没有看到白瓷在市面上流通。若是交给了王家,怕是直接就在王氏的亲族之中消化干净了,人家可是天下第一等的门阀,哪会把这样的稀罕物拿出来卖啊!

心中大是懊恼,薛仁却也不舍得就这么松口,长叹一声道:“实不相瞒,过些日子,便是东海王寿辰。小子早已绞尽脑汁,如今一见这白瓷盏,着实心醉!若是府君肯割爱几件,价钱真的好商量。”

作为一个士族,放低姿态求人可是相当罕见。而薛仁敢说的这么市侩,也正是因为察觉的白瓷是真的可以贩卖一事。只要能卖,卖给谁不一样?说到底还是价钱问题。如今这梁子熙已经升任太守,可跟以前的白身亭候不同了。身份地位放在哪里,又有偌大名头,他爱用的东西,慢慢也会传为风尚。加上白瓷本就别致,市价只会更高。多花些钱,倒也不算太亏。

听薛仁这么说,梁峰沉思片刻,方才开口:“也罢,若是薛郎真心想求,百石黍米即可。”

什么!薛仁差点没被噎死,这要价实在也太高了!就算如今秋收刚刚结束,米价不高,也要六百多钱一石呢!更何况现在匈奴立国在即,万一打起仗来,米价只会更高。谁能花得起这样的天价啊?!

尴尬堆出笑容,薛仁道:“米粮不便运输,不知可否用绢替之?我愿以五十匹绢一件,换这白瓷。”

这价钱和看起来和梁峰的要价相仿,但是实际现在米价高而绢价低,且高门自己就有桑田,库存的绢着实不少,还是比较划算的。

梁峰却轻叹一声:“若是换绢,还是太原更好。”

这下薛仁听明白了。对方肯卖给他白瓷,不过是因为从太原运米粮回来太费事。如果把米换成绢,这生意也就没得谈了。

咬了咬牙,薛仁道:“既然府君如是说,不知用盐可否?五十石盐,全是盐池所产精盐,足能媲美五十匹绢。”

其实盐价要比绢价便宜些。但是如今要打仗了,盐可是必备的军资。这东西消耗起来相当惊人,而且大多数人都要防备河东方面坐地起价。薛仁会这么说,就是想试探一下面前这位梁府君,是不是只收这些必备物资。

听到对方如此说,梁峰终于松口:“如此也罢。薛郎自可与我府上管事详谈。”

这就是应下了啊!薛仁心中不由一喜。用盐换取白瓷,对他可是划算买卖。盐这东西利润虽大,但是毕竟是熬制出的,只要守着盐池,总有产量,远比米绢省时省力。能够垄断市面上的梁府白瓷,利润可就惊人了!

一旁魏衢暗暗叫苦。粮食他肯定拿不出,盐更是想都别想。姓薛的摆明了要垄断白瓷生意,都到门前了,碰这么钉子,实在让人心有不甘!眼珠转了一转,魏衢开口道:“我倒对这瓷器不甚了解,但是家母笃信佛理,对于佛家七宝也颇为心爱。其他都好寻,唯有琉璃珠实在难得。”

佛有七宝,不过这七宝并不固定。在《般若经》里所指为金、银、琉璃、珊瑚、琥珀、砗磲、玛瑙。梁府君独爱《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故而他认定的七宝之中,必定有琉璃一物。

听到魏衢提起佛家七宝,梁峰像是来了兴趣:“佛家七宝,表七菩提分。琉璃清净明澈,无瑕污垢,为定念之宝。若是尊佛,当配上以助修行。”

这话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