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小村魅影三-第10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滕队长,黄二宝,请你们再回忆一下,三月二十七号晚上,郭里成在你们村说书的时候,你们有没有看见谢迎华呢?”

滕队长摇摇头。

“我好像也没有看到谢会计。”憨子道。

“郑局长,我多问一句,那郭里成是如何想起这件事情来的呢?”

“郭里成有一个小本本,不管在哪一个村子说书,那都要把时间和内容写在这个小本本上。滕队长您看,就是这个小本本。”郑峰从包里面拿出郭里成的小本本,翻到折好的一页,递到滕队长的手上。

滕队长认真仔细地看了看小本本上的内容,突然拍了一下脑门:“我总算明白你们为什么要抓谢迎华了。这真是人不可貌相我小看了这小子了。”

大家回沙河镇的时候走的是松子沟和冯墙村一线。

快走出村口的时候,郑峰突然站住了。

“郑峰,怎么啦?”李云帆走到郑峰跟前,“你们停一下。”李云帆朝张云鹏喊道。

郑峰和李云帆嘀咕了几句。李云帆朝王萍和卞一鸣招招手。

郑峰一行三人带着谢迎华继续朝前走,李云帆和卞一鸣、王萍返回谢家。

郑峰忘记了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这是他决定让李云帆返回谢家的主要原因,经过今天早上的事情以后,谢迎华的父母应该能想起一些事情,这时候,应该和两位老人好好谈一谈。

在审讯谢迎华之前,有必要再和谢木匠夫妇做一次认真严肃的谈话,现在,郑峰的手上确实还没有直接的证据证明谢迎华杀害了自己的老婆夏清莲。从大家和谢迎华接触的情况来看,谢迎华不是一个容易对付的角色。没有确凿的证据,想让谢迎华低头认罪,这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所以,大家所面临的将是一个非常坚固的堡垒。

我们来看看李云帆这边的情况。

“咚咚咚。”这是张所长第二次敲谢家的院门,在同志们离开之后,谢家的门已经关上了。原来聚集在院门前的人群已经转移到距离谢家院门十几米处的几棵老槐树下。

第一百八十七章李云帆返回谢家 谢木匠还算配合

看到李云帆等人突然返回,人群又转移到谢家的院门口来了。

开院门的是连英。

连英将三个人让进院门之后,以最快的速度将院门关上了。

“上工了,都散了吧!”滕队长吼了一嗓子,众人这才怏怏地走开了。

谢木匠夫妇俩坐在堂屋里面抹眼泪,大桌子上放着一个盘子,盘子里面放着几块玉米饼子,还有两双筷子和三个碗,其中一个碗里面有半碗萝卜干和几个咸鸭蛋,碗旁边放着一个瓦罐就是郑峰和李云帆在赵家老宅下面的墓室里面所看到的那种瓦罐,瓦罐口冒着热气,三个人闻到一种玉米糊糊的味道  。

谢木匠站起身:”张所长,你们还有什么事情啊!“谢木匠很讲礼数,但言语之中有那么一点不耐烦。

“大爷,大娘,我们还想和你们谈一谈。”李云帆慢声细语道。

“该说的,我们不是都说过了吗?”谢木匠道。老人还没有从自己的情绪里面缓过神来。作为父母,眼看着儿子被公安同志带走,谁都无法接受。人是一种情感的动物,即使是万恶滔天的罪犯,都有难于割断的亲缘在。

李云帆从烟盒里面掏出一支香烟,递给谢木匠。

老人没有接李云帆的香烟。

李云帆将香烟放在了桌子上。

谢木匠自知有些失礼,他吩咐老伴和连英将桌子上的早饭撤了。

谢大娘从腰上解下围巾将椅子和板凳擦了擦,示意三个人坐下。

老人的情绪总算恢复了正常。乡下人的质朴和善良在什么时候都不会迷失。

张云鹏适时地按着了打火机,帮老人将香烟点着了。

“大爷,要么,你们先吃饭,吃过饭以后,我们再谈。”李云帆道。

“吃饭不急,张所长,你们说吧!”

“我们想知道,夏清莲是不是因为你们帮夏老师解决看病费用才嫁给谢迎华的呢?”李云帆直截了当,开门见山,前面已经有了这么多的铺垫,没有必要再绕弯子了。

“我就不瞒你们了,华子很早就喜欢清莲姑娘。”

“那么,夏清莲喜欢您儿子谢迎华吗?”

“这我们就说不好了怎么说呢?应该是喜欢的吧!要不然,她怎么会同意嫁给华子呢。”

“您说谢迎华很早就喜欢夏清莲,那是在什么时候呢?”

“在清莲十五六岁的时候。”

“这门亲事是怎么定下来的呢?”

“清莲长到十八岁的时候,我托人到夏家去提亲。”

“夏家人怎么说?”

“既没有同意,但也没有拒绝。我和夏老师的关系一直不错。他大概是碍于情面吧!我的儿子我知道,论长相,实话实说,华子配不上清莲,可我们就这一个儿子,他非要摽在清莲这棵树上,我们也没有办法,只得厚着脸皮试一试。如果夏老师一口回绝,倒也罢了。”

“既没有同意,也没有拒绝,总要有点什么说法吧!”

“夏老师说清莲还小,等稍大以后再说。现在想一想,这就是推脱之词。”

“后来呢?”

第一百八十八章水上面风平浪静 水面下暗流涌动

“后来,夏老师生了一场大病,在县医院住院治疗,本来,夏老师是想放弃治疗的,我带了钱去看夏老老师,并帮他付了治疗费,我当时并没有往亲事上想,总不能见死不救吧!可我没有想到,夏老师出院以后就答应把清莲嫁给华子。”

“夏清莲是什么态度呢?”

“清莲那孩子从小就听父母的话,性格特别温顺,她到咱家以后,对我们老两口也很孝顺,在我们面前从来都是低眉顺眼,不敢大声说话  。”

从心理学上讲,性格温顺的人,并不等内心没有自己的想法和主见,在某种特定的条件下,内心对性格的叛逆有时候会非常强烈。

很显然,夏清莲是为了报答谢家人对夏家的帮助,才答应嫁给谢迎华的。

“那么,结婚前后,夫妻俩的感情如何呢?”

“这这我们做上人的就不知道了,这只有他们自己知道,不过,我看没有什么问题。”

“何以见得?”

“他们俩从来没有红过脸,连嘴都没有拌过。”

有些事情是不能只看表面的,水上面风平浪静,水下面可能是暗流汹涌。

“夏清莲在跟谢迎华结婚之前,有没有跟什么男人接触过呢?”

“这我们就更不知道了,你们是不是怀疑清莲肚子里面的孩子不是华子的?依我看,清莲不是那种人。”

“哪你们老两口是根据什么认定清凉肚子里面的孩子是谢迎华的呢?”

“他们俩在结婚之前就在一起了。”

“他们在一起的时间,你们知道吗?”

“不知道,小孩子的事情,做上人的哪能问的这么细呢?”

“结婚以后,你们老俩口住在哪里?”

“厨房里面隔了一间屋子,外面是厨房,里面是我们老两口睡觉的地方。”

“谢迎华和夏清莲住在正屋,对不对?”

“对,他们小两口的房间在东厢房。”

两间房子之间有一定的距离,小两口的房中之事,如果不出声,两个人又都是闷头驴子的话,老两口确实很难知道。夫妻有两种,一种是吵吵闹闹型的,把内心里面的想法和不愉快全部发泄出来,发泄的过程就是解决问题和矛盾的过程,在中国农村,有这样一种说法,不吵不闹不成夫妻;另一种是不吵不闹型,不管什么事情,全憋在心里面,时间久了,一旦遇到导火索,问题和矛盾就会爆发出来,最后的结果肯定是两败俱伤。

谢迎华和夏清莲属于哪一种类型呢?当然,谢迎华和夏清莲之所以会有这样一种结局,恐怕不像我们上面说的那么简单,在夫妻两人的身上究竟发生了什么样的问题和矛盾,最后导致谢迎华残忍地杀害自己喜欢多年的妻子的呢?

最后,李云帆又询问了谢迎华和连英谈对象的时间,从今天早晨看到的情况来讲,连英已经和谢迎华睡在一张床上了,而这两个人肯定没有结婚。

谢木匠说,谢迎华和连英处对象只有三四个月的时间,连英是谢迎华母亲娘家的远房亲戚,老两口抱孙心切,就没有过问两个年轻人之间的事情。

第一百八十九章大门外锣鼓喧天 刘茂才手捧锦旗

八点五十五分,三个人告别两位老人,顺沿路返回沙河镇。

同志们离开谢家的时候,在那几棵老槐树下,坐着几个上了年纪的老人。

回到旅社以后,李云帆将谈话记录交给郑峰,郑峰认真仔细地阅读了一遍,然后将谈话记录上一些有价值的内容写在自己的笔记本上。

房间里面只有郑峰一个人,其他人被郑峰派到夏家堡夏家去了,郑峰已经意识到,夏清莲肚子里面的孩子很可能不是谢迎华的,所以,一定要把这个问题调查清楚  。夏清莲在与谢迎华结婚之前,肯定和别的男人有染,作为夏清莲的家人,应该是知道的。

时间尚早,郑峰决定到小刘庄去看看汪小霞母子,不知道汪小霞母子现在的情况怎么样?

四个人说走就走。

四个人刚下得楼去,便听到旅社的大门外传来了锣鼓声和嘈杂声。

一定是镇上发生了什么事情,四个人刚走到大门口,就被一大群人堵在了门口。

四个人赶忙退到一边。

王主任从办公室里面走了出来。

人群走到旅社的大门口停住了。

一个人从人群中间走了出来。

郑峰定睛一看,此人原来是刘茂才,在他的身后站着甄队长,旁边站着几个小伙子,不是敲锣的,就是打鼓的,不是吹喇叭的,就是吹唢呐的。

四个人这才明白是怎么一回事。

刘茂才的手上端端正正地拿着一面锦旗,上面写着:“擒恶魔为民除害,度众生菩萨在世。”抬头是“敬献勤将地区公安局”,落款是“小刘庄村民刘茂才全家敬上。”

“郑局长,接锦旗啊!他们是冲你们来的。”王主任大声道。

犹豫片刻之后,郑峰和李云帆走上前去,张云鹏和王萍跟在后面。

刘茂才紧走几步,扑通一声,双膝跪在郑峰和李云帆的跟前,双手高高举起那面锦旗。

郑峰被这突如其来的情况弄懵了,他后退两步,不知道如何是好,此时锣鼓家伙又一起响起来了,伴随着锣鼓家伙,在人群的后面想起了“噼里啪啦”的鞭炮声。

旅社大门外的人越积越多,连河堤上都站满了人。

王主任大声道:“郑局长,快接锦旗啊!你们为沙河老百姓除去了这么一个祸害,受之无愧啊!”

李云帆上前一步接过锦旗,王萍同时将泪流满面的刘茂才扶了起来。这个老实巴交的庄稼汉子,激动的什么话都没有说出来,只顾一个劲地抹眼泪。

甄队长紧紧地握住郑峰的手,使劲地摇啊摇:“郑局长,我活了这么大,这回算是开了眼了,你们不但破了案子,还找回来两个人。”

郑峰眼睛有些湿润,他也紧紧地握住甄队长的手,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其实,说什么都不重要了。

郑峰和刘茂才,包括在场的所有人,在乎的是一种感觉,而不是说了些什么,即使说什么,对方都听不见,因为锣鼓声、喇叭唢呐声和鞭炮声已经掩盖和代替了一切。

第一百九十章王主任骑车前来 德民妻有话要说

老实巴交的刘茂才并没有完全陶醉在自己的喜悦之中,他很关心夏清莲的下落,但他听说夏清莲已经死于非命的时候,神情非常凝重。

刘茂才的突然到来,并没有改变郑峰和李云帆的计划,同志们送走了刘茂才和甄队长等众乡亲之后,让王萍到街上买了几样点心。

在刘茂才和甄队长走后二十分钟左右,四个人沿着大街朝南走去  。

十点钟左右,四个人到了小刘庄,刘家聚集了很多人,大家还见到了汪小霞的父母。

刘家的大桌子上摆放了很多礼物,这些礼物都是乡亲们送的。

汪小霞躺在东厢房的床上,汪小霞的母亲在一旁伺候她,汪小霞的儿子趴在奶奶的怀里,小家伙的烧已经退了,他闪着大眼睛,双手搂着奶奶的脖子,一刻也不想松手。

郑峰一行的到来,完全出乎刘家人的意料,刘茂才还没有回来,老人说,刘茂才到路途比较远的亲戚家报喜去了。两位老人大概是因为太激动,不知道如何是好。

同志们没有在刘家多停留,在得知汪小霞和孩子身体状况都不错之后,同志们迅速离开了刘家,两位老人坚持要将同志们送到村口,汪小霞本来是要送同志们的,但被王萍拦住了。汪小霞抱着儿子将同志们送出院门,孩子在母亲的指导下喊了一声:“伯伯再见。”这是同志们听到孩子说的第一句话。

孩子在一个非常特殊的环境里面生活了将近的两年,所以,看上去,和别的孩子有些不一样,这是暂时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成长,岁月会逐渐抹去孩子心灵深处的阴影,包括孩子的母亲汪小霞,在亲人的关怀和呵护下,母子俩一定会开始正常的生活。厄运已经过去,等待他们的是幸福的未来。

四个人走到沙河桥的时候,远远地看见一个骑着自行车由北向南朝沙河桥骑来,速度非常快,此人一边骑车,一边朝同志们招手,嘴里面好像在说着什么,因为距离比较远,所以听不真切。

“郑局长,好像是王主任。”卞一鸣道。

“走,王主任这时候来找我们,一定有非常重要的事情。

四个人迎了上去。

卞一鸣说的没错,汽车人正是沙河旅社的王主任。

王主任在四个人前面两米左右的紧急刹车,然后跳下车。

王主任敞着怀,喘着粗气,脸上全是汗水。

“王主任,什么情况?”郑峰从王主任的手上接过自行车。

张云鹏从郑峰的手上接过自行车。

“郑局长,状元村的曹德民和他老婆到旅社来找你们。”

“曹德民和他老婆?”

“对,是曹德民的女人想起了什么,我看他们很着急的样子,就骑自行车来喊你们。”

五个人大步流星,仅用了二十五分钟就回到了沙河旅社。

曹德民夫妇俩正在王主任的办公室里面等待大家。

免了寒暄,双方直奔主题。

曹德民夫妇确实有非常重要的请况要汇报。

第一百九十一章薛秀兰回忆往事 带蓬船眼前经过

曹德民的老婆年龄在四十岁左右,名字叫薛秀兰。她是在看到同志们贴出的第二张布告和听说警方抓捕谢迎华的传闻以后才想起一件事情的。

郑峰没有想到,他们贴出的布告竟然产生了作用。可见,无论结果是什么,作为刑侦工作者,凡是该做的事情,就要步步到位。天道酬勤,天理如此。

具体情况如下:

一九七二年三月二十七号下午五点钟左右,薛秀兰到河边去喊男人回村去看望突然发病的婆婆  。曹德民走后,薛秀兰留在河边照应养在水里面的鱼,五点半钟的时候,有一条船从沙河镇方向划过来。那是一条带蓬船,和唐有忠家的船差不多比唐有忠家的船稍微小一些,薛秀兰认识这条船,那是郭里成家的船,曹德民喜欢听书,郭里成每次到南边村庄去说书的时候,都要经过曹家架网打渔的地方,所以,每次,曹德民都会问郭里成到那个村去说书,如果郭里成说书扼村庄比较近的话,曹德民就会早早收网,随船同往。

郭里成的船,薛秀兰认识,但船上的人,薛秀兰不认识。回忆起来,那条船非常奇怪。

“大嫂,怎么奇怪法呢?”

“那条船速度很快,郭里成每次从那里经过的时候,都贴着我家渔网这边走,可三月二十七号的下午,那条船是贴着东河岸划过去的。”

“你看没看清楚划船人的脸呢?”

“当时,我很纳闷,所以多看了几眼,看上前去有些面熟,但就是想不起来,听说你们把谢迎华抓起来以后,现在想一想,那个划船的人很像谢迎华。”

“我老婆的娘家在谢家村,他对谢迎华非常熟悉。”

这个世界上巧合的事情太多了。“法网恢恢,疏而不漏。”这句话在这里也有了很好的注解。

薛秀兰感到奇怪的地方远不止这些。

在太阳落山以后当时,天已经上黑影子了,具体时间,薛秀兰无法确定,但根据她的描述,时间应该在六点半钟左右。让薛秀兰想不通的是,郭里成的船又回来了,郭里成说书,一般要说到九点钟左右,怎么会这么早就回家呢?

“郭里成的船往什么方向去了?”

“往龙尾村那边去了。”

薛秀兰提供的情况和同志们对案情的分析完全吻合,五点半钟左右,谢迎华划着郭里成的船到沙河桥去等夏清莲,按照路程算,应该是在五点半钟左右经过曹德民打渔的地方,从大小沙河交汇处到沙河桥只需要二十几分钟的时间,这也就是说谢迎华在沙河桥等了夏清莲一段时间,夏清莲离开姐姐夏清荷家的时候是六点左右,从夏家堡走的沙河桥需要七八分钟的时间。

谢迎华接到夏清莲以后,划船往回走,船路过大小沙河交汇处的时间,应该在六点半钟左右。

同志们是在龙尾湾的芦苇荡里找到夏清莲的尸骸的,谢迎华的船可不就得往龙尾村方向划吗。

第一百九十二章带蓬船出现三次 薛秀兰认识此船

更奇怪的事情还在后面呢?

薛秀兰一直坐在河边等男人回来,约摸过了一顿饭的功夫薛秀兰所说的一顿饭的功夫是从烧饭到吃晚饭的时间,这样算,大概是一个小时左右应该是在七点半左右,郭里成的船又由北向南从龙尾村方向朝沙河桥方向去了。

“你确定是郭里成的船吗?”

“不会有错错不了,在咱们沙河地区,只有唐有忠家有带蓬船,唐有忠家的船已经停在了状元村的码头上了,这时候,在沙河上走着的带蓬船只有郭里成的船  。郭里成家的船上有一个明显的记号。”

“什么记号?”

“船头上换了一块木料,船经常靠岸,磕在石头上,时间长就坏了。”

“秀兰说的没错,那块木料是我帮郭里成换的,我还在船头上钉了一根自行车的轮胎。船篷上的芦席也是我帮他换的。”

“不错,刚换时间不长,席子是新的。”薛秀兰道。

同志们到没有注意到这个细节,不过验证应该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情。

验证在继续进行着。

谢迎华杀害并埋藏夏清莲的尸体之后,还要赶到夏家堡去演一场好戏,谢迎华是在八点钟之前即公社广播站广播结束前赶到夏清荷家,并离开夏清荷家的。谢迎华把时间分割的非常得当。

薛秀兰提供的情况太重要了,可以这么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