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小村魅影三-第14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场了,当时我想,这种流传在民间的古老手艺早已经退出了历史的舞台,知道这种玩意的人少之又少,没有想到还是被你们识破了。”

“我不妨介绍一下,识破你的伎俩的就是这位同志,就是他发现其中的玄机的,他曾经阅读过这方面的书籍。”李云帆指着卞一鸣道。

在“72。12。8”失窃案的侦破工作中,卞一鸣立下了汗马功劳,可以这么说,识破汪鹏程身上的黑痣和胎记是侦破此案的关键。

“种豆得豆,种瓜得瓜,从我十几年前步入歧途开始,就注定了今天的结局。”

“曲拥军,一月二十六号的下午,你到静安寺做什么去了?”

“我到静安寺烧了几柱香,磕了几个头。”

“你想祈求菩萨的保佑,是不是?”

曲拥军猥琐地点了一下头。

郑峰和李云帆相视一笑。

确实很可笑。

菩萨不会保佑任何人,即使菩萨能保佑人,他也不会保佑像曲拥军这样的魔鬼。

“你想不想留下什么话呢?”

“我唯一放心不下的是我的母亲,请你们转告他,如果真能投胎的话,下辈子,我一定做一个好人,安安稳稳地过日子。”两行眼泪从曲拥军里面留了出来。

这是曲拥军最后的忏悔。

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至此,“72。12。8”失窃案圆满结束。

一九七四年的春天,即三月二号,勤将地区公安局和水涟县公安局在水涟县体育场举行公判大会,在这个大会上,张小松和曲拥军被判处死刑,张小松做梦都没有想到,他亲手绘制的油画,成了自己在人世间最后一个背景。

那一天,整个体育场,挤满了人,人们都市站着听完判决书的。

大会结束以后,两个人被带到刑场执行枪决。

在郑峰抓捕曲拥军后不久,张主任突发脑溢血,住进了医院,不久,他从书记办公室主任的位子上下来了。与此同时,胡主任因为身体和精神两方面的原因辞去了县长办公室主任的职务。

至于汪鹏程的父亲县革命委员会的汪主任,他和所有在文革中的机会主义者的下场差不多,最后归于沉寂,大凡跳梁小丑,结局都不会好到哪里去,既然是牛鬼蛇神,那他就不应该呆在人间。

潘书记在水涟县干了五年,之后调任地委副书记。

贪欲戕害了胡羽化、汪鹏程、张小松和曲拥军。

贪欲戕害了很多人。

贪欲从来都没有停止对人的戕害。

贪欲之火将会把贪婪之人烧成灰烬。

第一章 奇怪天火

在侦破“72。12。8”失窃案以后,郑峰和李云帆接手的第五个历史遗案是“71。9。28”火灾案。

“71。9。28”是报案时间,火灾发生的时间是一九七一年九月二十七日,第二天,当事人汝阳县前进公社奉贤大队高刘村村民高建国到公社派出所报案。

其实,在这起火灾案发生之前,高建国家还发生过一起火灾,时间是一九七一年的三月三号  。

第一次火灾,当事人和村里人都认为是天火。

在农村,发生火灾是常有的事情,无非是大火小火的区别。

该村有三十七户人家,三十户人家是草房,草房比较容易发生火灾,再加上前一次火灾没有造成太大的损失,更没有造成人员的伤亡,所以,当事人和村子里面的人就没有往其它地方想,包括这次火灾,村子里面大部分人仍然坚持天火之说。

但当事人和少数村民觉得有些蹊跷,于是乎,高家人就选择了报案,当事人之所以选择报案,是因为这次火灾所造成的损失很大,除了烧毁了三间房子以外,还烧掉了一台拖拉机和半囤玉米,三口袋稻谷。

“烧掉一台拖拉机”是高建国的说法,其实烧掉的是高建国准备买手扶拖拉机的钱,一共是两千四百多块,高建国积攒了很长时间,这中间还有向亲戚筹借的五百块钱。

半囤玉米和三袋稻谷是高家八口人大半年的口粮。

在这次火灾中,高建国家损失惨重,这把天火不但烧掉了现在,还烧掉了一家人对未来的美好憧憬。高建国一家六个劳动力,每天起早贪黑,面朝黄土背朝天,在土里面扒啊,在水里面捞啊!好不容易攒下一些血汗钱,正准备找人帮忙买一台手扶拖拉机,没想到,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一把大火烧掉了高家人所有的希望。

这场大火对高家造成的伤害远不止这些,因为这场大火,高建国九十岁的奶奶一病不起,并于火灾之后的半个月撒手人寰。这对高建国的打击非常大,高建国很小就死了父亲,是奶奶和母亲把他拉扯大的,在三年自然灾害的时候,奶奶经常偷偷省下自己的饭食,然后偷偷拿给高建国吃。

除此以外,让高家人无法接受的是,高建国的老婆吴淑珍在进屋抢两千多块钱的时候,不慎摔倒,导致流产,一个已经长成的男婴胎死腹中,不仅如此,高建国的老婆还患上了抑郁症。

笔者说到这里,诸位看客就一定知道这把大火对高家的打击有多大了。

郑峰和李云帆认真阅读了“71。9。28”火灾案的卷宗以后,心情非常沉重,虽然他们没有从档案材料里面发现多少疑点,但还是决定接手此案。

一九七四年二月二七号,春节刚过去不久,郑峰一行就驱车来到了汝阳县前进公社奉贤大队高刘村。

大家一定会问,“71。9。28”案的卷宗里面到底写了一些什么呢?高建国是根据什么报案的呢?

第二章 火灾前后

笔者下面就来谈这件事情。

我们先来谈谈高建国的报案记录:

报案人:高建国,高秀敏(高秀敏是高建国的小妹,十九岁,高中毕业,在生产队务农。);

报案人的年龄:二十八岁;

报案时间:1971年9月28日。

火灾发生的时间:1971年9月27日下午两点左右  。

火灾过程:当时,社员正在地里收割大豆,高建国和家人都在地里干活,家中只有奶奶高彭氏,火灾发生的时候,高彭氏在村西头刘二嫂子家和几个老人唠嗑。村民干活的地点在距离村子三四里地的东圩里,东圩里和村子之间隔着一条南北走向的河流,河上有一座石桥,石桥的位置在村子的东北角,而东圩里在村子的东边,三个点用线段连接起来就是一个三角形,这也就是说,村民们赶回村子救火要绕道从石桥上经过,这样一来,三四里地就成了四五里地,高建国还特别强调,东圩里是距离高刘村最远的一块土地,一九七一年三月三号发生那场大火的时候,乡亲们也在东圩里插秧,两起火灾竟然会有如此惊人的巧合,高建国不能不往别处想。一九七一年三月三号那次火灾,幸亏一个卖货郎从村子经过,他看到高家的厨房里面冒出滚滚浓烟,就大声呼叫,左邻右舍在村子里面的老人及时赶到,将火扑灭,由于扑救及时,那场大火,只少了厨房四分之一个屋顶。

这次的大火也是从厨房里面烧起来的,高家由于人口多,一九六五年,高建国在三间正屋的东山头加了一间,刚开始是住人的,后来因为高建国娶老婆,地方不够住,就把原来的两间厨房改成住房,把加出来这间房子改成了厨房,两起火灾都是从厨房里面烧起来的。

在加盖这间房子的时候,村子里面有热心的老人说,把厨房和三间正屋放在一起,多有不妥,最好找风水先生来看看才好,高建国的奶奶就请来了风水先生,风水先生说“主凶”,但高家人口多,经济上非常困难,人在极度困难的时候,就不会有那么多的讲究了,但又担心遭遇祸事,高建国的奶奶特别相信这个,就请教风水先生,有没有什么办法,风水先生说,要想平安无事,可在正屋门口和厨房的门上挂两面镜子。还要把东山头的一棵长了一百多年的洋槐树砍了,风水先生说,这棵洋槐树挡住了高家的阳气,妨碍高家的兴旺,因为这棵老槐树有一根树杈已经枯死,春天的时候,白色的槐花挂满枝头,肯定对高家人的运道,身体。包括子嗣都有影响。

我们都知道,贫穷和愚昧是双胞胎,而愚昧的人们又把贫穷和疾病、灾难归结到一些毫不相干的物象上。

高家人按照风水先生的话如法炮制,可没有多久就发生了一九七一年三月三号的那场火,于是,村子里面的人就有了充分的理由和说辞。怎么样?风水先生的话应验了吧?

第三章 土地裆道

就是在这样一种背景下,高家人才没有把火灾和案子联系在一起。

那么,高家人总该把厨房换过来了吧!

高家人没有把厨房换过来,一是因为家里穷,没有条件考虑这些问题,二是因为村子里面也有人家的厨房和正屋是建在一起的,条件特别差的人家连厨房都没有,人睡觉的地方和做饭的地方是放在一起的  。人家不是没有出事吗?

所以,高家人没有把那场警示性的火灾当一回事。

罪恶的根源,还是一个“穷”字啊!

第二场火灾发生以后,高建国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但在此之前,高建国和乡亲们不是这样想的,他们都认为不是是高建国冲撞了神灵冲撞了狐仙,其代表人物就是高建国的奶奶高彭氏,还有村子里面的一帮封建思想非常严重的老人。

第一次发生火灾的时候,高建国为什么没有当一回事呢?第二次发生火灾以后,乡亲们为什么还认为是高建国冒犯神灵和狐仙而遭到的报应呢,我们不能不说说“71。9。28”案的背景,或者说背景之一。

奶奶高彭氏和乡亲们说高建国冲撞了神灵和狐仙并非捕风捉影。

十年前,高建国高中毕业以后,回到了村子,在整个高刘村,就出现过两个高中生,除了高建国,另一个人是刘长海,此人比高建国大八岁,今年三十六岁,现在是大队会计,按照辈分算,高建国喊刘长海三爷,高刘村,除了高姓人家,就是刘姓人家,互相联姻,彼此的辈分就定下来了。这算是闲话,还是让我们回到正题上来吧!高建国回村后不久,就被村民们推选为生产队的队长。

俗话说得好,十里一个乡风,一个地方有一个地方的文化和风俗,包括传统习惯,汝阳县在勤将地区的西南边陲,这里地处偏僻,前进公社又处在汝阳县的西南角,而奉贤大队的高刘村更是边陲之边陲,我们在前面的故事里面曾经提到过泗水县,奉贤大队就处在与泗水县接壤的地方。

这里由于长期贫困落后,人们接受教育的机会很少,接受新东西的机会更少,由于贫困和落后,愚昧和迷信就会如影随形,高建国读过书,接受过比较多的教育,这样一样,他的所作所为就和愚昧落后的传统观念与思想格格不入。年轻人吗?血性方刚,总想改变些什么。

高建国当上生产队长以后,他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在村子前面修了一条路,祖祖辈辈,村子里面不曾有过一条像样的路,一到下雨天,村中的道路泥泞不堪,高建国带领壮劳力到山上采来石头,这本来是一件好事,可村口有一个土地庙,正好挡住了出村的道路,在争议和矛盾中,高建国硬着头皮将土地庙挪了一个地方,这也是考虑到村子里面的老旧势力比较强大才做出的妥协与让步,只要长辈们能同意挪土地庙,高建国愿意做一些让步。

第四章 神灵狐仙

本来,高建国是准备把土地庙拆了的,结果遭到了长辈们的强烈反对,反对者中还包括高建国的奶奶。

高建国之所以要把土地庙拆掉,是有原因的。

第一,土地庙在村口呆了不计其数年,土地爷隔三差四地享受乡亲们的供奉,但从来没有给乡亲们任何恩惠大家都知道,土地爷连自己的肚子都混不饱,拿什么来恩泽村中的百姓呢?在高建国的记忆中,无论乡亲怎么在土地爷面前烧香磕头,虔诚祷告,都无济于事,孩子该夭折的都夭折了,该生病的还得生瞱  。

第二,土地庙硬生生都堵在村口,占地面积有两三亩,不管是乡亲们进出村子,还是那家的亲戚进出村,一打眼看到的就是一个破败不堪,檐脊坍塌的土地庙,它几乎成了高刘村贫穷落后的标志。在高建国看来,土地庙非但没有给高刘村带来任何福祉,相反,它却是高刘村贫穷落后的祸根。

在高建国的印象中,只要家里面有谁不舒服了,比如说小孩子半夜哭闹不止,大人心口疼,奶奶和母亲就拎着吃的东西到土地庙去磕头烧香,而这些供奉神灵的吃食,孩子们连边都沾不上,在奶奶和母亲的心目中,那些从未谋面的,根本就不存在的土地爷、神灵和狐仙比孩子们的地位要高许多。即使家里面揭不开锅了,奶奶和母亲都要想办法弄几样好吃的让它们享用。

在搬迁土地庙的过程中,发生了一件事情,所谓“报应之说”,跟这件事有直接的关系。在拆土地庙的过程中,高建国手中的铁锹,无意中铲到了一个类似于狐狸的动物,说到这里,大家应该知道是怎么一回事情了,在当地的老百姓中,这种动物就是人们心目中的狐仙,狐仙就是神灵。在我国一些农村地区,很多人都有狐仙情结,在蒲松龄的笔下,也有关于狐仙的故事,可以这么说,狐仙已经成了当地文化的一个分支,乡亲在茶余饭后,大部分的话题都是狐仙。

当时,在场的有很多人,有几个人亲眼看见狐狸大仙逃走了,拨开灌木从一看,在土地庙的墙基下面有一个很深的黑洞,洞口的砖头上还有几滴血,这几滴血就是那只狐狸大仙留下的。

土地庙挪走了,路也修好了,高家一直没有出事,但好景不长,几年以后,高建国家遭遇了一场火灾。

在当时那种背景下,人们很自然地把高建国家的火灾和狐狸大仙受伤的事情联系在一起。这种事情不由人不信,动物是有灵性的,更何况是狐仙呢?

一定是狐仙到高家来寻仇了。

上了年纪的人对此深信不疑,渐渐的,连一些年轻人也相信了。

这件事情对高建国的奶奶影响很大,她除了数落和教训自己的孙子以外,连续四十九天,天天到土地庙的旧址和新址给土地爷和狐狸大仙磕头烧香,供奉食物。

第五章 好景不长

挪土地庙发生的事情,在加上风水先生的胡说八道,高家人和乡亲更相信高家的火灾是神灵和狐仙在惩罚高建国的鲁莽行为。

发生第二次大火之后,高建国就不这么认为了。

神灵,谁也没有见过,狐狸永远成不了仙,当然,在人们的想象当中,在人们的舌头尖上。特别是在一些作者的笔下是可以成仙的。

痛定思痛,冷静下来高建国开始思考两次火灾的前因后果了  。

高家在高刘庄,祖祖辈辈安分守己,人缘非常好,但到高建国当上生产队队长几年以后,情况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高建国在报案的时候,向警方提供了两个怀疑对象。

第一个叫刘长海,我们在前面提到过这个人,他是高刘村人,在大队当会计,此人高中毕业以后不久就到大队当会计,刘长海的姨夫臧福田在公社当民政助理,刘长海当大队会计,和臧福田是有关系的。

别看刘长海只是一个大队会计,因为上面有人,所以,在奉贤大队,他能当大队书记半个家,大队领导班子中,所有人都看他的脸色行事,奉贤大队有一个粮食加工厂,有一个小卖部,有一个豆腐作坊,还有一所小学,叫奉贤小学,这所小学有六个年级三个班,一二年级一个班,三四年级一个班,五六年级一个班,都是复式班。附近三个大队的孩子都到奉贤小学来读书。共计有一百三四十个学生。

学校里面有五个老师,只有一个公办教师,另外五个都是民办教师,四个民办教师中,有两个和刘长海沾亲带故,除此以外,我们在前面提到的粮食加工产品、小卖部,包括豆腐坊,都有刘长海的亲戚,要么就是和刘家走的比较近的人。

大队还有一台手扶拖拉机,连开手扶拖拉机的都是刘长海的连襟。

大队领导经常借上面来人检查工作大吃大喝,应酬往来,但账目从来不公开,干部用于吃喝的钱,除了加工厂、豆腐坊和手扶拖拉机赚的钱以外,就是向个生产队摊派。这也是高刘村贫穷落后的又一个原因。

刘长海还是一个淫棍,在奉贤大队,被他玩过的女人,公开的就有三个。

高建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但敢怒不敢言,一件事情的发生让高建国走投无路,他就写了一份举报信到县里。

十九岁那年,高建国高中毕业回到家乡,便被大队派去上河工,高建国虽然长在农村,但奶奶和母亲从小就让他读书,指望将来有一个出路,他那里吃过这种苦呢?上河工,说起来简单,不就是挖河吗?河工有工期,民工都是由大队生产队派的,生产队有生产任务,所以只能派一些壮劳力,河工在工地上,每个人都有土方量,互相帮助几乎不可能,高建国,高中刚毕业,他肯定算不上“壮劳力”。

高建国在工地上硬撑了两天就撑不下去了,关键是工地上的伙食太差,每天有那么大的土方量,肚子吃不饱,高建国就乘夜色走了二十几里山路回到家中,想带一点粮食到工地上去。

第六章 仇恨缘由

结果被刘长海知道了,他派民兵用绳子把高建国捆起来,吊在大队部的老槐树上示众,之后又把高建国押回工地。

高建国年轻气盛,在生产队见到刘长海从来不点头哈腰套近乎,也没有任何孝敬,刘长海早就看不顺眼了,这次正好借此机会好好杀一杀高建国的傲气。

高建国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写信给县委领导的。

十几天以后,上面派了两个人到高建国家了解情况,之后,这件事情就不了了之了  。刘长海继续做他的大队会计,继续喝他的不花钱的酒,继续玩他不花钱的女人。唯一变化的是,刘长海改变了对高建国的态度,过去,他对高建国不屑一顾,发生举报信事件之后,他一见到高建国和高家人总是一副笑容可掬的样子。当然,高建国也学乖了,好汉不吃眼前亏吗?自己一大家的人还得在人家眼皮子底下过日子,人在屋檐下,哪能不低头呢?

后来,上面大概是搭错了那根神经,在生产队搞起了民主选举的活动,大家心知肚明,那时候,虽然我们很难享受真正的民主权利,但经常会有人时不时地搞一些象征性的民主游戏。不过,高刘村所进行的这次民主选举确实是货真价实的,高建国自己也没有想到村民会把票投给他。除了他是一个高中生以外,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