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小村魅影三-第16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队长,根据我们的调查,我们发现了两个嫌疑人。”

“发现了两个人——是哪两个人呢?”

“对,一个是刘长海的小舅子阎胜利,一个是你们村的阎水仙。”

“有没有什么眉目呢?”

“这两个人都没有作案的时间,暂时被我们排除了,我说的是暂时排除,因为我们暂时还没有找到有力的证据,当然,我们随时有可能再找他们了解情况。”

大家听出郑峰的言外之意了吗?既然我们还会找阎胜利和阎水仙了解情况,那么,我们现在来找您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在案子的真相大白之前,任何人都是我们的怀疑对象,刘队长,您说是不是?”怎么样?郑锋终于说出了他的潜台词。

“郑局长,你这话说的在理。”

下面,郑峰会说什么,大家应该知道一二了,马向志和付微澜终于听出了一点味道来了。

郑峰在和刘茂生正面接触之前,有两个方面的考虑:第一,刘茂生是一条非常重要的线索,这是毋庸置疑的——郑峰已经和同志们达成了共识,所以务必在刘茂生的身上找到突破口,第二,如果刘茂生确实和高建国家的两把火没有关系的话——这种可能不是没有,在案子水落石出之前,一切皆有可能,他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郑峰还要仰仗刘队长,将调查继续下去,道理很简单,刘茂生在高刘村当过十几年的生产队长,他对村子里面三十七户人家——每一个人的秉性、他们和高建国家的关系都了如指掌,如果他能站出来协助大家的调查走访,那么,同志们在高刘村的调查就会如鱼得水。

“刘队长,我可以冒昧地问您一些问题吗?”

刘茂生身上的疑点最多,这是可以肯定的,但如果语气委婉一点,再加上“您”这样的礼貌用语,多少会冲淡一下刘茂生嫌疑人的身份,至少可以让对方感到舒服一些。

“郑局长的话,我爱听。”刘茂生马上就有了反应——这是非常积极的反应,“郑局长,您想问什么,只管问,用不着避讳什么,我刘茂生做事喜欢直来直去。”

“刘队长,您果然是一个爽快人。”

“郑局长,实不相瞒,自从高建国家发生火灾之后,我这心里就没有肃静过,把这个案子整明白,对高刘村所有的人都有好处,今后的日子还很长,把案子弄清楚了,大家也好踏踏实实地过自己饿日子。”刘茂生的思想觉悟在这么短的时间里面有了迅速的提高。

第一百一十一章 面面相觑

现在的气氛已经很适合谈话了。

李云帆递给刘茂生一直香烟,并将烟点着了。

“刘队长,我们想知道,九月二十七号傍晚,前徐村的徐老太太从你家拎走的鲫鱼是你当天打的,还是养在水塘里面的呢?”郑峰看着院门外的水塘道——水塘就在刘茂生家的院门外。

“这,我已经跟左所长他们说过了,徐老太太当天晚上拎走的鲫鱼是我下午打的。”刘茂生的回答和材料上记录的内容是一样的。”

“高建国家发生火灾的时候是了下午两点左右,您四点多钟才将鱼从刘福贵家拿回去,鱼在鱼篓里面能活多久呢?”

“得三四个小时吧!”

刘茂生的回答明显有问题,徐大炮可不是这么说的。

“九月份,正值夏末秋初,天干物燥,水分蒸发的很快,鱼在脱水的情况下能放这么长时间吗?”

“我在鱼篓子里面放了一些水草。”

“我们问过几个打渔的人,秋天,鱼在脱水的情况下,最多只能放两个小时左右。”

“那就要看各人的能耐了。”

“刘队长,您能不能说的明白一点呢?”

“不用说,你们等一下,我把鱼篓拿给你们看一下,你们就明白是怎么回事了。”

刘茂生说罢,走出厨房,从屋檐下取下了一大一小两个鱼篓子。

刘茂生拿着鱼篓子走进厨房,将两个鱼篓放在郑峰和李云帆的面前:“郑局长,你们看看鱼篓里面就知道是怎么一回事情了。”

李云帆弯腰拿起一个鱼篓,在鱼篓的下半部分,兜了几层塑料布,大家都知道,有塑料布兜着鱼和水草,水就不会流掉,在这种情况下,鱼确实能养三四个小时。

“可徐莱太太说,她拎回家的鱼,鱼鳞完好无损,三四斤的鱼在鱼篓里面不跳腾吗?”

“这——你们就是外行了,我刚才不是说了吗,我在鱼篓里面放了一些水草,有水草,鱼还怎么跳呢?再说了,鱼篓里面有水,鱼呆在水里面很舒服,很自在,它为什么要跳呢?”

郑峰和李云帆面面相觑,刘茂生所言不无道理,

刘茂生继续道:“打到鲫鱼,我就放在鱼篓里面养起来,打到其它鱼,我就放在包里面,因为鲫鱼是要养在水塘里面给女人下奶用的,在咱们乡下,女人下奶全靠这个,不比你们城里人,吃的东西既多,有营养,咱们乡下的女人,一年都沾不上一点荤腥,平时身体就差,鲫鱼这玩意,既便宜,又能下奶。”

“刘队长,我们到大梁河去看过,听说春夏秋三季,河边长满的芦苇,您是在什么地方打渔的呢?”

“河汊啊!”

“河汊?就是大梁河和小梁河的交汇处吗?”

“对啊?我就是在那里打渔的啊!”

“您在那里打渔,如何能看到高建国家失火呢?河堤上全是树,人站在河堤下,能看见浓烟吗?”

“这——我一句话还真说不明白,一到夏秋两季,你们到河汊去看看就明白是怎么一回事情了。”

第一百一十一章 藏着掖着

“刘队长,您慢慢说,我能听明白。”

同志们可没有耐心等夏秋两季。

“一到夏天,河堤下的水就会漫过河滩,河滩上能落脚的地方不多,我打完一个地方,就要换一个地,换地方可不就得从河堤上走,人站在河堤上,不就能看见村子了吗?当然,如果哪一年雨水少的话,水就不会漫过河滩,一九七一年夏天,一连下了十几天大雨,河水把河滩漫的差不多了。这——你们可以去问问村子里面的人。你们不是在高常禄家搭伙吗?你们去问问他,你们也可以问问隔壁的汪先生。大家背着竹篓,拿着剪子到地里面去剪麦穗,高刘村的人应该都能记得。”刘茂生一口气说了这么多,既有理,也有据,不由人不信。

“刘队长,您平时出去打渔,一天能打多少鱼呢?”

“这,要看年成。还要看季节。”

“怎么讲?”

“一般年份,一天撒几十网鱼,一天最多打三四斤鱼,十网下去,能两网有鱼,就算烧高香了。一九七一年水大,鱼多,要不然,我怎么会中午到大梁和去打渔呢?”

刘茂生的回答可以说是天衣无缝,无懈可击。

既然刘茂生的嫌疑被排除,那么,下面就应该考虑让刘茂生积极协助同志们的调查工作了。

“刘队长,谢谢您这么配合我们的工作。”

“谢啥?我也希望早一天把高建国家的案子整明白。善应该有善果,恶应该有恶报,人在做,天在看。”

刘茂生和同志们想到一起来了。

“刘队长,请您还好想一想,在高刘村,除了我们已经知道的人之外,还有没有人和高建国家有积怨呢?”

“这——我的得好好想一想了,咱们高刘村是一个大村子,人一多,事情就多,非常复杂,人一多,矛盾就多,有些矛盾是摆在桌面上的,有些矛盾是藏着掖着的,摆在桌面上的,你们都看见了,怕就怕那些藏着掖着的,看不见,俗话说得好,明枪易躲,暗箭难防啊!”刘茂生确实是在认真思考。

刘茂生的话和汪静清、高建树的话是同一个意思,现在,同志们的工作重点就是寻找那些藏着掖着的矛盾,这种矛盾比显性的矛盾更具有杀伤力,一定是伤了筋动了骨,很可能是历史积怨,或者是汪静清所说的‘越是不可能,就越是可能’的那一种人,它深藏在高刘村人——或者高家人记忆的死角里面。

刘茂生神情凝重,郑峰和同志们的神情也很凝重,深藏在高刘村人——或者高家人记忆的死角在什么地方呢?

刘茂生猛抽几口烟,突然道:“郑局长,阎巧巧的事情是不是全整明白了?”刘茂生的意思是,阎巧巧的嫌疑是不是安全排除了。

“刘队长,我们正准备找阎巧巧,她的身上还有很多疑点。”

“你们应该在这个女人的身上多下点功夫。”刘茂生话中有话。

“刘队长,您是不是觉得阎巧巧很可疑呢?”

“高建国曾经到县政府告过刘长海,你件事情,你们总该听说过吧!”

第一百一十二章冤家对头

“刘队长,我们知道这件事情。”

“这在咱们农村,可是不共戴天的大仇,咱们乡下人,有些事情,只要能忍就忍着,实在忍不下去了,兔子急了会咬人,狗急了会跳墙,比如说高建国给县政府写信,就算是撕破了脸皮,这脸皮一旦撕开,就成了冤家死对头。”

刘茂生说的是一种常理。

“可是——”刘茂生欲言又止。

“可是什么?”

“自从县里面派人下来调查刘长海的事情以后,刘长海,特别是阎巧巧对高建国家的态度一百八十度大转弯。”

“刘队长,您指的是刘长海支持高建国担任生产队长的事情吗?”

“不错,但这只是一个方面。那刘长海有事没事,就往高建国家跑,我看很不正常,特别是刘长海的老婆阎巧巧——”刘队长一口气抽了三口烟。他在思考。

“阎巧巧有事没事往高建国家送点东西,送到西,这也很正常,老婶子是什么人啊,他从来不沾别人家的便宜,自然要回敬阎巧巧,一来二往,两家人的关系越来越近乎了。可是阎巧巧在背地里却是另外一副脸皮。”

“阎巧巧在背地里是不是说了些什么?”

“郑局长,您说对了,阎巧巧在背地里放过狠话。”

“什么狠话?”

“她说高建国做的是断子绝孙的事情,高家八成是想做绝户。”

“大爷,什么叫‘绝户’呢?”卞 一鸣道。

“‘绝户’就是‘断子绝孙’,在我们乡下,这是最恶毒的话,如果没有刻骨的仇恨,绝不会说出这样的话来。可见刘长海、阎巧巧和高建国家人套近乎是黄鼠狼给鸡拜年——没按什么好心,我看这里面有问题。”

李云帆又递给刘茂生一支烟,刘茂生用烟头将烟点着了继续道:“我只是说说,不能作数的。我是得好好一家一家地理一理了。等我静下心来好好思量思量。”

“刘队长,谢谢您。”

“谢啥,只要我想起了什么,我就去找你们。”

郑峰一行起身告辞。

刘茂生将大家送出院门。

离开刘茂生家的时候,时间是九点十五分。

大家直接去了后村刘长海的家。

这是郑峰一行进驻高刘村一来,第一次和阎巧巧正面接触——除了左元朝、马向志和付微澜。

到底是大队会记的家,就是和别人家不一样,从外面看,和左邻右舍别无二致,但走进刘长海接的堂屋,情形就不一样了。

刘长海家正屋的东西厢房是用木板隔起来的,在高刘村,其它人家地用芦席子隔的;刘长海家的家具全是梨花木的,现在人都知道,要是放在今天,单这一套梨花木的家具的价值就相当可观。

郑峰一行走进堂屋的时候,东西厢房的门帘是勾起来的,人站在堂屋的门口就能看到梨花木的大床上整整齐齐地堆叠着四五床被子——被面都是绸子的。

阎巧巧将大家安排坐下以后,借着到东西厢房里面找香烟的机会,将两个门帘子全放了下来。

第一百一十三章 奇怪脸谱

阎巧巧斜着屁股坐在一张梨花木的方凳子上。

到底是从来不下地干活的女人,阎巧巧的脸非常白净,圆润而微红的脸庞和匀称且丰满的身材可看出生活的富足和安逸;阎巧巧的衣服上没有一个补丁,一双白底黑布的鞋子上一尘不染;在阎巧巧举手投足的时候,郑峰看到了手腕上的金手镯。

如果不走进刘长海家,同志们是不会知道刘长海的家境的,这能不能算是藏而不露呢?

阎巧巧右眼的眼眶和眉毛之间有一个绿豆大小的黑痣,这么说吧,如果把这颗黑痣拿掉,阎巧巧还真算得上是一个大美人。

世界上有很多事情让人捉摸不透,美与丑本来泾渭分明,两者之间的距离是很大的,但在阎巧巧的身上,这个常理不适用,就是因为在阎巧巧这张既白皙红润,又五官匀称得当的脸上多了这么一颗黑痣,美被破坏了,不仅如此,在这种被破坏的美中,似乎还包裹着一点邪恶的东西,至少,郑峰有这样的感觉。

这倒不是笔者在介绍这个人物的时候,带着个人的感彩——所以,诸位看客千万不要被笔者的情绪所左右,笔者只是随便一说,一是因为郑峰在看到阎巧巧的时候,就有这种感觉——其他同志们也有相同的感觉。二是因为阎巧巧曾经说过“绝户”之类非常刻毒的话来,当然,阎巧巧可能说的是气话,但一叶能知秋,半言知人品,如果不是心存邪恶的话,是绝说不出这样的话来的。

笔者还要重点描述一下阎巧巧的眼睛和她的微笑,在笔者看来,从阎巧巧的眼睛和微笑里面,更能看出阎巧巧的秉性来。

一双丹凤眼,阎巧巧的造化不浅,上帝给了她一对丹凤眼——大家都知道,女人的眼睛有很多种,丹凤眼是美人必备条件之一——笔者说的是美人中的美人,就是人们常说的尤物。遗憾的是,在这对丹凤眼上镶嵌的两颗眼珠,和眼眶很不配套,丹凤眼除了能表现女人的美丽以外,还能表现女人的妩媚,而上帝装错的这两颗眼珠里面所显现出来的不是女性的妩媚,而是狼一样的凶光,这样描述,还不够准确,还要加上狐狸的狡猾和阴险。

和眼睛遥相呼应的是阎巧巧的微笑,呼应是用对比的方式进行的,在阎巧巧的脸上,好像永远都挂着微笑,在樱桃小口的两边各有一个酒窝,微笑就装在这两个酒窝里面的。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眼睛里面的东西,比较而言是较为真实的,如此说来,阎巧巧的微笑是虚构出来的。

以上就是郑峰和李云帆审视阎巧巧的结果。

郑峰和李云帆并没有去接阎巧巧的香烟,香烟是阎巧巧从东厢房里面拿出来的,那是一包大前门牌香烟,阎巧巧将香烟放在梨花木的八仙桌上。

“大嫂,你男人刘长海呢?”

“你们找他吗?他一早就出去了。”

“什么时候回来?”

“这不一定。说不定马上就回来,说不定晚上才回来。

第一百一十四章 蜻蜓点水

“他在大队部吗?”

“可能在大队部,但多半是到村子里面去了,他和彭书记,经常到各个村子去转。要不,我请人去叫?”

“不用了。”

“今天,我们主要是来找你的。”

“找我的?”阎巧巧望着左元朝道,“左所长,该说的我不是都说过了吗?”

“阎巧巧,这位是地区公安局的郑局长,他要重新调查高建国家的纵火案。”

“郑局长,不知道你们想问什么?”

“大嫂,一九七一年九月二十七号中午,你在葛营长家呆了多长时间呢?”

“多长时间?这——”阎巧巧本来就有点红润的脸更红了——她有点尴尬,脸上的表情很不自然。

“大嫂,我来帮你回忆一下,高建国家失火的时间是两点左右,你男人离开家的时间是一点钟左右,你是在什么时候到葛营长家去的呢?”

“我男人走了以后,我就——”阎巧巧留了一点。

“这也就是说,你在葛营长家呆了三四十分钟,是不是这样?”

“差不离吧!”

“既然你男人到公社开会——一时半会不会回来,葛营长的老婆回娘家,肯定要到黄昏的时候才会回家,你为什么不多在葛营长家呆一会呢?”

郑峰的意思是,仅仅三四十分钟,做这种事情是不是太短了。

“过去,我从来没有在葛朝阳家见面,我心里面觉得不踏实。”

阎巧巧的说法和葛朝阳是一致的。

阎巧巧的理由似乎也有些道理,男人和女人在一起做这种苟且之事,确实需要一个无人打扰的环境,至少是有一点安全感。

“既然好不容易找到这么一个机会,为什么只是蜻蜓点水呢?”

“我刚才不是说了吗?我从来没有在葛朝阳家做过这种事情,心里面不踏实,过去,我们见面都是在南圩村后面的芦苇荡,在芦苇荡,不会有人打扰,也不会有人知道,我男人在大队当会计,经常有人上面来找他,如果我不在家,那就麻烦了。”

“为什么?”

“刘长海盯的紧。他自己在外面搞女人,却不让整天守在家里。”

“刘长还不是到公社开会去了吗?”

“他是到公社开会去了,可他不是有人吗?”

阎巧巧可能知道阎胜利跟踪的事情。

“谁是他的人?”

“我兄弟就是其中一个。”

“是阎胜利吗?”

“对啊!”

“阎胜利难道不是你的亲弟弟吗?”

“胜利是我的亲弟弟,但他听刘长海的使唤,他不是在大队开手扶拖拉机吗?他能不能开手扶拖拉机,全凭刘长海一句话。”

“大队不是还有彭书记吗?”

“彭书记也听刘长海的。”

“这是什么道理呢?”

“长海有一个亲戚在上面做事。”

“照这么讲,当年高建国写举报信的是事情,也是这个在上面做事的亲戚摆平的了。”

“我只知道刘长海有亲戚在上面做事,他有很多事情都不跟我说。我弟弟胜利非常害怕刘长海。有一次,他们俩在我家喝酒的时候,刘长海喝多了,酒后吐真言,他跟胜利说。”

第一百一十五章 围绕中心

“刘长海说什么了?”

“他说‘如果不听老子的话,就让你回村去扶犁头。’这是他的原话。我弟弟不是犯过事吗?刘长海就用这个掐住了他的脖子,所以,我弟弟不敢不听他的话。”

姐弟俩的说法是一致的,不过,阎胜利并不像他姐姐想象的那样是一个彻头彻尾的软骨头。

“九月二十七号中午,阎胜利有没有在暗中跟踪你呢?”

“这——我不知道,但从胜利跟我说话的口气来看,他好像知道我和葛朝阳之间的事情。”

“你的根据是什么?”

“胜利不止一次提醒过我,后来,我就没有再到葛朝阳家去,我们在一起的次数也少了许多。”

“为什么?”

“常在水边走,没有不湿脚的,我们不得不小心仔细,如果让刘长海抓住把柄,以他的性子,是不会放过我们的;再说,葛朝阳是有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