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小村魅影三-第16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郑峰和李云帆商量后决定,由他们俩各带几个人前往高建芬和高建彩家了解情况。

一路人马是郑峰、谭科长、王萍和马向志,。另一路人马是李云帆、卞一鸣,付微澜和左元朝。

汪静清听到了动静,他知道大家要出门办事,从家里拿来了两件雨衣和两把雨伞,他还为大家准备了两根竹签,数九寒冬,人是不可能光脚走路的,乡亲们之所以在下雨天光脚走路,其实是心疼自己的鞋子,一双布鞋,在泥巴里面蹅半天,鞋子就毁了。一双鞋子,做起来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单是纳鞋底就得花些工夫。两根竹签是用来剔除鞋子上的泥巴的。

十个人钻进雨幕,穿过乱坟岗,朝东走去。东边就是通往大队部的路,到大队部以后就好办了,虽然从大队部到公路也是泥巴路,但路不长,只要到公路就好办了,汽车停在大队部。笔者忘记交代了,左元朝请来了高建国夫妇,大家应该知道左元朝的意思了吧!由这两个人做向导,是再合适不过的了。吴淑珍领郑峰一行到高建芬家去,高建国领李云帆一行到高建彩家去。

十几分钟以后,两路人马在大队部分手,高建芬家住在泗水县高岗镇杨柳大队兴旺村,路程比较近,郑峰一行步行到高建芬家去,高建彩家在汝阳县后标营公社五里桥大队赵庄。距离奉贤大队有几十里的路程,郑峰让李云帆他们开汽车去。

我们先来说说郑峰这一路的情况:

杨柳大队兴旺村在高岗镇的西南山区,距离高岗镇要有五六里的山路。

郑峰一行五人穿过高岗镇,朝西南方向进入山区。巧的是,王萍又看到了叔公的渡船,原来高建芬的婆家就在黎家寨的西边,兴旺村距离黎家寨有三四里的路程。

第一百二十二章 攀比挤压

王萍没有提阎水仙的事情,因为吴淑珍在跟前。

王萍没有提阎水仙,吴淑珍倒是提到了另外一个人,她就是高建功的老婆——高建国的堂嫂薛丽华,薛丽华是龙岭镇人,龙岭镇在杨柳大队的西边。高建芬的婆家就是薛丽华介绍的。

雨一直没有停,渡船在雨中朝河对岸驶去,上船以后,王萍朝木盒子里面放在了两毛钱。

叔公带着斗笠,穿着蓑衣,他的裤脚已经潮湿,

过河之后,有两条路,一条路是通向黎家寨的,另一条路是通向杨柳大队的。

两点半钟左右,吴淑珍领着大家走进了一个村庄。

因为下雨,更由于时值年底,这是一年中最清闲的时候,村民们都窝在家里,高建芬也在家中,大家走进高建芬家院门的时候,她正坐在堂屋里面纳鞋底。高建芬的男人和一个孩子正坐在火盆旁边烤火,厨房里面有一个老太太在烧锅做饭,她应该是高建芬的婆婆。

高建芬夫妻俩将同志们安排坐下,老太太将小男孩领到厨房去了。

吴淑珍领着郑峰一行突然造访,高建芬感到非常意外,她有一个多月没有回娘家去了。

高建芬的男人是一个高大英俊的小伙子,他又是掏烟,又是倒水,显得非常热情,而高建芬则担任指手画脚的角色。

当郑峰问到高家在高刘村还有没有其他仇人——或者有没有遭到什么人嫉恨的时候,高建芬陷入了沉思。高家发生两场火灾的时候,高建芬还没有出嫁,她的记忆里面应该储存了一些信息。

“要说跟咱家有积怨的人家,除了你们刚才提到的这三家,就再也找不出第三家了。”吴淑珍道。

“这三家”是只刘长海家,刘茂生家和水仙家。

“遭人嫉恨?这就很难说了,他她憋在——藏在自己的心里,谁能知道呢?咱们乡下人,有啥矛盾,吵吵闹闹,说出来也就算了,可要是心里面有疙瘩,他她不说出来,谁也摸不清号头。”

“据你所知,女人之间在唠嗑的时候,他们一般会嫉恨什么呢?”

“这说起来就多了,人吗,总要想比别人强,生活的方方面面,特别是女人,嫉恨的地方多了去了。”

五淑珍说的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中国的文化里面,对“比”就有很多描述和表达,“不上不足,比下有余”,“人比人气死人”,“心比天高,命比纸薄”,“光宗耀祖”,“光耀门楣”,“封妻荫子”,“衣锦还乡”,说穿了,这是一种攀比文化,说的更直接一点,这是一种挤压文化,只要比别人强,心里面就有一种莫名的快感,在贫穷落后、大家的生活水平都不怎么高、收入差距比较的小的时候是这样,在改革开放、收入差距越来越大的今天,这种攀比文化和挤压文化已经发展到登峰造极的地步,你的孩子学什么,我的孩子也要学什么,要不然会输在起跑线上,你结婚办多少桌酒席,用多少婚车,我就一定要比你多,最起码,不能比你少,你的孩子上重点学校,我的孩子也要上重点学校,遗憾的是,人的很多愿望都可能无法实现,这样一来就会造成心理失衡,我们中的大部分人都生活在攀比之中,事实是,无论你怎么比,总会有人比你强,你挤压别人,别人挤压你,大家互相挤压,难怪我们生活的很累。笔者并不反对“比”,没有“比”,就没有竞争吗?但如此“攀比”和互相“挤压”,这完全是一种病态——这不是一种正常的社会心态。

当然,人们的攀比,更多的是和生活在自己周围的人进行攀比。

在高刘村,会不会有人因为攀比导致心理失衡呢?

第一百二十三章 郎中搭脉

“你们姑嫂俩能不能告诉我们,在女人中间,哪些事情最能引起村里人的嫉恨呢?”

高建芬道:“看见村子里面的男人和哪一个女人打情骂俏。”

“此话怎么讲?”

“男人和女人打情骂俏,多半是因为这个女人漂亮,男人都喜欢漂亮女人,所以总喜欢往她们身上凑,甚至和她们动手动脚,所以会遭人嫉恨。”

高建芬应该是有所指的,按照郑峰的眼光,高建芬应该算是一个“漂亮女人”,她除了漂亮以外,还有那么一点妩媚。从高建分说话的口气来看,她口中的“漂亮女人”自然也包括她自己。在农村,结了婚的娘们要是疯起来,一般的男人还真招架不住,但少数没有出阁的姑娘要是疯起来,也不输给那些泼妇。在郑峰看来,高建芬应该是一个能放的开的女人。

“不过,这种嫉恨不会发展成烧人房屋,害人性命吧!”

“除此以外,还有什么会遭人嫉恨呢?”

“看见别人家日子过的滋润,特别是看见人家突然有了钱。”

这句话应该是有所指的,当年,高建国家的日子确实不错,要不然,高建国不会有那么多的钱买手扶拖拉机。整个大队只有一台手扶拖拉机,他高建国竟然能买的起手扶拖拉机,这确实很容易引起别人的嫉恨,但这种嫉恨并非深仇大恨,妒忌心,人皆有之,如果这也能导致纵火以泄恨的话,那么,整个高刘村,所有人都将是怀疑对象。

“要说最容易遭人嫉恨的,应该是生了男孩子,当然,这些人只限于只生赔钱货的女人。”

“什么叫‘赔钱货’?”

“‘赔钱货’就是丫头——就是女孩子,女孩子迟早要嫁人,吃了十几年的饭,最后成了白搭,所以叫‘赔钱货’。”

郑峰从口袋里面掏出笔记本,用笔在上面写了一行字:“香火问题对一些人家,特别是一些女人,是头等重要的事情。”

高建芬是有所指的,我们在前面曾经交代过,阎巧巧唯一的缺憾就是生了几个丫头片子,而高建国和吴淑珍在遭遇大火的时候,已经有了两个男娃,准确地说是三个男娃,九月二十七号,吴淑珍流掉的就是一个男胎。

“吴淑珍,你当时知不知道肚子里面的孩子是男孩呢?”

“知道。”

“你是如何知道的呢?”

“我找郎中搭过脉。”

郑峰对“搭脉”并不陌生,在民间,特别是广大的农村地区,搭脉是一种土办法,但这种办法却比较灵验,在农村,家家都重视子嗣问题,因为这关系到延续香火和家族兴旺的大问题,所以,在怀孕几个月后,女人就找郎中搭脉。

“村子里面的人知道吗?”

“知道。”

“是你们跟大家说的吗?”

“不用说,只要郎中一走进我家院门,乡亲们就都知道了,那郎中就是专门给女人搭脉的。村子里面的人都认识他。”

“在高刘村,除了阎巧巧没有男孩之外,还有哪些人家没有男孩呢?”

高建芬做思考状。

第一百二十四章 不以为然

马向志将头伸到郑峰的耳畔:“高建国的堂兄高建功没有男孩子,原始材料里面有相关的记录,一九七一年九月二十七号下午,高建功的老婆在家养胎。”

吴淑珍听见了马向志说的话:“高建功和薛丽华不可能纵火。”

高建芬也听见了马向志向说话的内容:”在高刘村,最不可能纵火的人就是高建功夫妻俩。”

“这是为什么?”

“高建功和我们是嫡嫡亲的堂兄妹,我们平时相处的就像亲兄妹一样。”高建芬道。

吴淑珍接着道:“可不是吗?不管咱家有什么事情,我堂嫂总是走在第一个,我堂兄高建功是一个老实厚道的人,不管啥事,从不与人计较。”

原始材料中也有这方面的情况。

郑峰想到了汪静清的话——越是不可能的人就越是可能。

“高建功和薛丽华生的不是女儿吗?”

“不错,他们生的是女儿,但眼下,薛丽华肚子里面怀的是一个男胎。再说,薛丽华很年轻,以后的日子还很长,有的是生养的机会。”吴淑珍道。

从姑嫂两人谈话中,可看出他们对高建功夫妻俩——特别是薛丽华的印象很好,到目前为止,这姑嫂俩对堂嫂薛丽华还不曾有过一句微词。

薛丽华怀男胎是现在的事情,这和案发时的背景不能同日而语。

“薛丽华是什么时候嫁到高刘村来的呢?”

“在我和建国结婚前一年,建芬,我说的对不对?”

“你和咱哥是一九六八年——春天结的婚,薛丽华是一九六七年嫁到高刘村的。”

“吴淑珍,薛丽华现在有几个孩子?”

“就一个女儿。”

“一九七一年,你和高建国已经有了两个孩子——而且都是男孩,在一九七一年九月二十七日之前,薛丽华有孩子吗?”

“没有,不过,她曾经怀过两次孩子,就是没有留住——她老是滑胎。”

一九七一年九月二十七号,薛丽华在家养胎,为了保住肚子里面的孩子,高建功家的人花了很难大的代价,可见,此胎对高建功和薛丽华来讲,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情。

“我明白郑局长的意思,”高建芬望着郑峰道,“即使薛丽华对我哥嫂生男孩心生妒忌,也不致于放火烧咱家的房子,咱堂嫂绝不会是这样的人,她这个人心很善。你们如果去问村子里面的人的话,大家都会这么说。”

“是啊!关键是我们两家从来没有发生过磕磕碰碰的事情。我奶奶去世的时候,薛丽华哭的一塌糊涂,乡亲们没有不动容的,她跪在我奶奶的棺材旁边哭了两天两夜,嗓子都哭哑了。”吴淑珍道。

“她得过你奶奶什么恩惠吗?”

“奶奶活着的时候,对他们夫妻俩很好。薛丽华和我堂哥结婚后的第二年,高建功得了砍头疮,差点送了命,是我奶奶到出求方子,才治好了高建功的砍头疮。”

“砍头疮?这是什么样的疮,竟然会要人的命?”

“就是在脖颈子后面生一个小疮,渐渐地就红冲,出脓,接着就烂肉,最后能看到里面的骨头。”

第一百二十五章 埋下祸根

“这么邪乎?”

“是啊,人只能趴在床上,动都不能动。要不是我奶奶找来偏方,高建功就——”高建芬停顿片刻接着道。“要不然,高建功夫妻俩怎么会那么孝敬我奶奶呢?”

“照你们这么说,你们两家的感情真不错。”

“是啊!我不慎流产,是薛丽华送我到高岗镇卫生所去的,她当时正怀有身孕,那一次,她差点没有保住孩子——如果那把火是她放的话,那她花的本钱也忒大了。咱说话得摸胸口,凭良心。”

姑嫂俩你一言,我一语,他们对郑峰的怀疑不以为然。

郑峰一行没有从高建芬的口中了解到任何有价值的情况,通过高建芬和吴淑珍姑嫂俩,郑峰对薛丽华倒是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尽管如此,郑峰此行还是有收获的,第一,高建芬从来不相信什么狐狸大仙,她一直认为发生在自己家的两把火肯定是人放的;第二,高建芬愿意回一趟高刘村做母亲的思想工作,高建芬甚至认为,只要母亲丢到那些封建迷信思想,只要母亲抛开蒙蔽她双眼的狐仙之说,就一定能在记忆的仓库里面翻出一些有用的东西来。

吴淑珍反对大姑子回娘家,;;理由是高建芬已经怀了好几个月的身孕,听吴淑珍这么一说,郑峰才看出来,高建芬确实有肚子了。这就是高建芬一个多月没有回高刘村省亲的主要原因。

高建芬则主意已定,无论如何,她都要回家一趟,家里面发生了这么大的事情,不把这件事情整明白,心里面一辈子都不得安宁,高家是善良厚道的人家,从来没有做过亏心之事,遭遇这样的祸事,老天爷也该睁开眼睛了。

听说老婆要回高刘村,高建芬的男人借来了一辆自行车,两个人先吴淑珍和同志们一步到高刘村去了。

同志们回到高刘村的时候,天已经上黑影子了,雨虽然停了,但道路比同志们到杨柳大队兴旺村去的时候还要泥泞。

李云帆一行已经回来了。

李云帆一行和郑峰他们一样,也没有什么收获,但高建彩的一句话,让李云帆和卞一鸣有了一些想法,这种想法和郑峰的相法不谋而合,但又要比郑峰的想法更深一步。

“老李,你快说,高建彩说了一句什么话呢?”郑峰迫不及待。

“高建彩说,有可能是在十几年前,高建国的奶奶将宅基地让了一点高建树家,而高建功家又把让了点宅基地给高高建国家。虽然后来高建国家将自留地补了一块给高建功家,莫不是这件事情让薛丽华的心里抹不直。”

“郑局长,高建树曾经跟我们提起这件事情。”卞一鸣道。

“郑峰,你看我们和高建树的谈话记录。”李云帆将谈话记录翻到其中一页,递到郑峰的手上。

郑峰接过谈话记录,认真仔细地看了三遍,然后自言自语道:“难道是这件事情埋下的祸根?”

“郑局长,高建功父母让宅基地给高建国家的时候,薛丽华还没有嫁到高刘村来,这件事情和她没有什么关系。”谭科长道。

第一百二十六章 拜访高家

“让宅基地给高建国家——这件事情,确实和薛丽华没有什么关系,但后来发生的一系列事情,似乎——好像都和这件事情有关系。”李云帆道。

“我们都知道,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生活与命运,都和土地有着直接和间接的关系,特别是宅基地。”卞一鸣道。

“是啊!我从小就生活在农村,邻里之间为土地——特别是宅基地积怨——结梁子的事情经常发生。”郑峰道。

同志们和高建树也谈论过这个问题。

“可是——”马向志话说到嘴边又咽回去了。

“马向志,你想说什么?”李云帆道。

“宅基地是高建功的父母主动让给高建国家的,高建功家的人总不至于反悔吧!”

“高建功的父母不大可能反悔,但作为儿子高建功,特别是高建功的老婆薛丽华就很难说了。”

左元朝接茬道:“我也觉得这里面有问题,在高刘村,别的人家都有三间正屋,只有高建功家是两间,这看上去确实有点特别,也有点不正常。”

“高建国家不是让了一些自留地给高建功家吗?”马向志道。

“自留地和宅基地不可同日而语。”郑峰道。

“可不是吗?宅基地如果关系到人的运道和命数,就更不能同日而语了。”李云帆道。

“李局长,您还记得董巧琳找风水先生的事情吗?”卞一鸣道。

“怎么不记得?卞一鸣,你想说什么?”

“董巧琳家的房子因为宅基地有些窄,虽然也盖了三件房子,但显得很急促,风水先生把董巧琳女儿梦魇和惊悸都归咎于正屋太过急促,说是阳气不足,阴气太重,还要将老怀树连根挖掉。”

“卞一鸣,你是不是想说,薛丽华有可能也找了风水先生?”

“她——或者他男人肯定找了风水先生,风水先生一定会有一些说道。薛丽华在高建国家发生火宅的时候,还不曾有小孩,她倒是怀过孕,但都没有留住,发生火灾的时候,薛丽华横在家中养胎,可见她和高建功家的人这这胎非常重视。在我看来,这里面一定大有文章。”

“左所长,你到前村去把高建国请过来。”李云帆道。

“郑局长,高建彩也回来了。”卞一鸣道。

“老李,干脆,我们到高建国家去,两个女儿都回来做老太太的思想工作,老太太的思想或许会有一些变化。”郑峰一边说一边站起身。

一行人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在泥泞的路上。

三分钟以后,郑峰一行走进了高建国家的院门。

高家人正坐在堂屋里面说话,老太太正在批评大女儿高建芬夫妇俩,说他们太冒失,不在家好好养胎,雨天路滑跑到高刘村来,万一动了胎气怎么办。

很不巧,高建功和薛丽华也坐在堂屋里面。

院子里面停着一辆自行车,高建芬的男人正蹲在自行车的旁边用树棍剔除轮胎上的泥巴。

老太太见郑峰一行走进院门,慌忙站起身给同志们让座。

见郑峰一行走进堂屋,薛丽华拉着男人高建功走出了堂屋,回家去了。

第一百二十七章 态度转变

高建彩坐在李云帆的旁边,她好像有话要说。

高建芬将高建功夫妻俩送出院门。

高建芬在院门口站了一会,然后走进堂屋。

“高建彩,你是不是有话要跟我们说?”李云帆道。

“我娘的思想已经通了,你们和她好好谈谈。”

李云帆的理解是,高建彩已经和母亲有了一些交流。

老人家坐在一张椅子上,高建芬站在老人的身后,用梳子给大娘梳头。同时吩咐自己的男人将两个孩子领到厨房去了。

“大娘,您这两天身体怎么样?”郑峰开始寒暄。

“好多了,就是心气不顺。”大娘是有所指的——案子的事情让她心神不宁。

“娘,我和姐回来看你,你的心气该顺了吧!”

“顺了——顺了。”

“大娘,根据我们的分析,发生在您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