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小村魅影三-第18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招娣,你快说啊!怎么停下来了?”外婆很着急。

“那天夜里——”招娣的语速一下子慢了许多。

“招娣,不着急,你慢慢说。”王萍抓住了招娣的右手,她看到招娣有点紧张。

“那天夜里——那人在掐我脖子的时候——”

“那天夜里”指的是一九六九年六月三十号的子夜。

王萍感到了招娣的手的颤抖。

大家已经听出来了。

“招娣,你是不是想说,案发当晚,凶手在掐你脖子的时候,你感觉到了一种凉冰冰的东西,是这样的吗?”

招娣非常认真地点了一下头。

六月三十号,已经是夏天了,在这样一个季节里面,人的手不会是冰凉的,所以,招娣的感觉应该准确可信的。

无须招娣再说什么了。六月三十号的子夜,用手掐住招娣脖子的是一个女人,这个女人的手上有一枚戒指,招娣所感觉到的凉意应该来源于戒指。

招娣的话还有不少潜台词。

外婆说出了招娣心中的潜台词:“老头子,菊英的手上是不是有一个金戒指啊!”

“不错,菊英的手上是有一个金戒指,是她婆婆在她进门的时候给她的。”大爷一脸惊愕道。

两位老人之所以一下子就想到女儿菊英是有道理的,在那个年代,戴戒指的女人是很少的,不像现在,连男人都带起了金戒指和金项链。在老人的三个女儿中,只有菊英一个人戴金戒指——戒指几乎成了菊英幸福生活的标志,所以,那枚戒指自从戴上以后,就没有离开过主人的手指,

招娣说的事情果然和曹宜黄夫妇有关。

但两位老人很快就对自己的话提出了质疑。

“菊英有金戒指,这不假,但菊英不会做出那样的事情。”

“大娘。这是为什么?”

“她就是有这个心,也没有这个胆。菊英从小胆子就小,一到天黑就不敢一个人出门,连一只鸡,她都杀不了。”

“是啊!你们要说曹宜黄做这样的事情,我倒有几分相信,菊英,她虽然妒忌凤英条件比她好,但这种伤天害理的事情,她做不出来。”

在郑峰和李云帆看来,招娣从记忆里面搜索出了一些重要的信息。

招娣似乎意犹未尽。

“招娣,你还有什么要跟我们说?”

“有一回——是我爹我娘出事前那一年的年后,小姨他们到我家来,那天晚上,我爹和我娘到有田叔叔家去出份子,并在他家帮了一会忙。”

“家财和凤英出事的时候,就是这个谢有田到周家营去报信的。”大娘道。

我们在前面好像提到过这个人。

“招娣,你接着说。”

“小姨和我,还有玲玲,我们三个人先睡下了。”

“玲玲是什么人?”

“玲玲是小姨的女儿,当时,她才五岁。我一觉醒来的时候,看到小姨站在橱门跟前,她好像在找什么东西。”

第六十一章 半夜照镜

“橱门打开了吗?”

“橱门好像被小姨关上了,我听到了关橱门的声音,这种声音,我很熟悉,我爹我娘经常在晚上开关橱门。”

“是你和玲玲先睡的,还是你们三个人一起睡的呢?”

“小姨先哄我和玲玲睡下,然后自己也睡下了。”

“她知道你在注意她吗?”

“知道。”

“她是怎么说的呢?”

“她什么都没有说,我也没有说话,我翻了一个身以后,又睡去了,当时,我只是一个岁的小孩子,不会想那么多。”

周菊英站在大衣橱跟前做什么呢?

“小姨站在镜子跟前,做出照镜子的的样子。现在想一想——我怎么都想不通,人只有在早晨起来的时候才照镜子,深更半夜的,照镜子做什么呢?”

招娣的回忆还没有结束。

“那天晚上,我娘在有田叔叔家缝寿衣。我爹我娘很晚才回来,我娘躺下以后,我们听到一段对话。”

“缝寿衣?”

“谢家奶奶过世,我娘为老人做寿衣。”

“你听到了什么?”王萍问。

“小姨问我娘借钱。”

“借多少?”

招娣竖起两只手,然后有竖了两根手指头。

“多少钱?”

“两百块钱。”

当时,最大面值是十块钱,两只手是十个手指头,一个手指头代表十块钱。

招娣想说的话不只这些。

“招娣,你是不是想说,你娘可能是从抽屉里面拿钱给你小姨的吗?”

“是的,我听到了我娘打开橱门,拉出抽屉的声音,我娘不管有什么事情,从来不瞒着我小姨。”

周凤英和周菊英是亲兄妹,周风英在拿钱的时候,完全有可能不避妹妹周菊英。

如果是在找周菊英和曹宜黄了解情况之前,招娣这番话一定是非常重要的信息,曹宜黄从周菊英口中得知谢家藏钱的地方,然后起了歹念。

难道是周菊英在无意中发现了姐姐家藏钱的地方,然后心生歹念?但单凭周菊英一人之力,她恐怕做不了这么大的案子,在郑峰和李云帆看来,在这个案子中,凶手可能有一个女人,但必须有一个男人。

“招娣,你小姨向你娘借钱是在什么时候?你能说出具体的时间吗?”

“爹娘出事那一年的过年,是大年初三,大年初二,我们都在外公外婆家,大年初三,小姨和小姨夫回大旺集的时候,我娘留他们在家住了一宿。”

“大爷大娘,周菊英跟你们提过这件事情吗?”

“没有,她从来没有跟我们提过这件事情。这个死妮子,家财和凤英出事以后,她理应跟我们老两口吱一声的。良心都给狗吃了。”

“6。30凶杀案”暂无头绪,但同志们还是有收获的,生活在无意之中撕开了人们用来遮羞的布,同志们看到人性的丑与恶。

郑峰由周凤英的缝纫机想到了谢家财的船,船应该是谢家价值最高的财产,谢家财就是靠这条船发家致富的,周风英的缝纫机被周金锁夫妻俩抬回家去了,缝纫机是可以生钱的,那么,谢家财的船是如何处理的呢?

第六十二章 计划不变

“大爷大娘,谢家财的船,后来是怎么处理的呢?”

“船被大英两口弄回去了。”

“弄回去做什么用?”

“我大姨夫用我爹的船在渡口摆渡。”

“大英两口子没有白拿走船,他给我们一百块钱,作为招娣读书的学费,家财买这条船的时候,是一百二十块钱。”大爷道。

大娘明白郑峰的意思:“凤英的缝纫机被金锁弄回家去了,夫妻俩给了我五十块钱,我们老两口没有要,招娣还需要他们照顾,我们老两口年纪大了,不能照顾招娣一辈子。”

“舅舅舅妈对我很好,大姨和大姨夫经常来看我,每年放假的时候,他们还把我接到沟子村去过些日子。”

听了招娣的话以后,大娘禁不住泪流满面。招娣的话触动了老人的伤心处。

郑峰无意在老人的伤口处撒盐,本来,他是想找两位老人和招娣了解一下周金锁夫妻俩和周大英夫妻俩的情况的,根据两位老人和招娣刚才说的话,便知他们的基本态度。

按照郑峰的性格,他还会按计划行事吗?

以我们对郑峰的了解,他会按计划行事,既然两位老人和招娣主动找到谢家庄来,这为郑峰和同志们创造了一个绝佳的机会,说实话,如果是在周家营,这样的谈话可能很难顺进行,同志们总不能避开周金锁夫妻俩和两位老人与招娣单独谈话吧!

郑峰从李云帆的眼神里面也捕捉到了同样的信息。他朝李云帆望了一眼,李云帆点了一下头。意思是可以按计划行事。

大娘的态度完全打消了郑峰的顾虑:“郑局长,你们大清早到周家营去找我们,一定有事,什么事?你们照直说,还有——这钱和粮票,你收下。”老人从棉衣的口袋里面掏出一个手绢,打开了,拿出一沓钱,钱里面裹着几张粮票。

“大娘,您这就不对了。”

“咋不对了。”

“我们是有纪律的。”

“你们有纪律,我们有规矩,你这不是臊我们的脸吗?”

大爷接过大娘的话茬道:“郑局长,你们一大早就到周家营去,一定有要紧的事情。”

既然大爷和大娘这么主动,那就就着两位老人的话题谈谈吧!

“大爷大娘,一九六九年六月三十号的夜里,你们是什么时候赶到谢家庄来的呢?”

“我们是跟谢家庄派去报信的人一起到谢家庄来的,我们赶到这里的时候,公安同志们正在院子里面忙着呢。”

刘长松和张鹏记忆犹新,他们赶到案发现场的时间是凌晨一点五十左右,在院子里面勘查现场和尸检的时间应该在两点至两点半之间。

“家里面的人都来了吗?”

“都来了,除了小孩子,大人都来了。”

“都来了哪些人呢?”

“我和老头子,金锁夫妻俩。”

“当天晚上,你们一家人是什么时候熄灯睡觉的呢?”

“和往常一样,九点多钟吧!老头子,我说的对不对啊!”

“是九点多钟上的床。是老大关的院门。”大爷已经听出了郑峰的言外之意,“金锁没有出去过。”

第六十三章 条件很差

大娘也明白是怎么回事了:“老头子说的对,老大躺下后就没有出去过,他们两口子睡东屋,我们老两口睡西屋,夜里面,我睡的浅,有一点动静,我都能听见,这是多年的毛病了。”

“凤英的缝纫机是我做主让金锁夫妻俩搬回周家营的,大莲两年后才敢碰凤英的缝纫机,前两年,只是自己家扯些布做几件衣服,这两年才开始给别人做衣服。”大爷道。

招娣也有话要说:“我大舅和小舅一样,对我爹我娘很好,记得我七岁那一年,我爹在运砖瓦的时候,砸伤了腿,我大舅帮我爹忙乎了半个多月,临走的时候,我爹塞给他工钱,他死活不要,我爹都生气了,但临了,大舅还是没有拿我爹的钱。”

两位老人的话是可信的。

小孩子的话是尤其可信。

“招娣说的对,老大虽然条件差,但人活的硬气,不管有多困难,从来不向凤英开口,这满屋子的家具,我们老两口都想让老大两口子搬回去用,可他们说什么都不愿意,说一看到这些家具,心里面就难受。郑局长,你们有所不知,我们老两口已经老了,照顾招娣,得靠老大两口子。”

“舅舅和舅妈待我很好,舅妈就像我娘。”

送走祖孙三人之后,郑峰和李云帆商量后决定派卞一鸣、刘长松和王萍到南河公社,文通大队,沟子村去找周大英夫妻俩了解情况。这个地址是招娣写给郑峰的,

到周大英的家,要经过一个渡口,说来也巧,周大英的男人文永泉就在渡口摆渡,他用来摆渡的船就是谢家财那条船。

当大家见到文永泉之后,卞一鸣才意识到,他们来找文永泉是多余的,因为文永泉是一个跛子,当地人都认得他,三个人一路问到渡口,人们在提到文永泉的时候,一共有两个称呼,一个称呼是文永泉,一个称呼是文支书。文永泉在十年前曾经担任过大队书记,在一次运送公粮的过程中,马车的轴突然断了,他的一条腿也受了重伤,治好以后,腿脚就不灵光了。

单凭文永泉的身体条件来看,三个人都无法将文永泉和“6。30凶杀案”联系在一起。

尽管如此,做事一向谨慎的卞一鸣还是决定到文永泉家去看看。在经历了高刘村的火灾案以后,卞一鸣记住了一句话:“越是不可能的,就越是可能。”

文永泉的家就在河对岸,文永泉将渡船交给一个人照应,领着卞一鸣一行三人,一瘸一拐地朝村子走去。

文家条件很差,三间正屋和两间厨房全是土墙草顶,院墙是用土垒起来的,只有大半人高。十年前,文永泉受伤之后,家里面全靠周大英支撑着,我们都知道,在农村,任何一个家庭,都是靠男人支撑的,文永泉从书记的位子上退了下来,又丧失了劳动能力,生活自然要陷入困境,这就是老两口让文永泉将谢家财的船拖回来的原因吧!

第六十四章 时间不对

文永泉和周大英对一九六九年六月三十号发生的事情记忆犹新。当天晚上,文永泉的堂兄弟文永华结婚,夫妻俩在文永华家帮忙,一直忙到所有人离开才回到家中,当时,村子里面和邻村的小伙子闹新房闹得很凶,新娘子是周大英介绍的,她又是生产队的队长,所以留在文永华家掌控局面,文永泉也留在了文永华家。

闹新房一直闹到十一点钟左右才结束。闹新房是中国人的习俗,农村地区尤为突出,不闹,日子就不兴旺红火。所以,不管闹新房的人有多过分和出格,被闹的人家都得愉快接受。

插队知青汪晓晨证实了文永泉和周大英的说法,汪晓晨有一块钟山牌手表,周大英就是根据汪景晨的手表来掌控制闹新房的时间的。当然,证实文永泉夫妻的说法的还有当天晚上在文永华家闹新房的几个小伙子。

单凭这个时间,就可以把文永泉夫妻俩排除在案子之外,大家都知道,谢家财夫妻俩遇害的时间是十二点钟左右,周大英夫妻俩离开文永华家的时间和“6。30凶杀案”的案发时间对不上号。

南河公社文通大队沟子村,距离谢家庄有三十几里的路程,步行需要两个多小时——速度还要快一点,一九六九年六月三十号,谢家庄派去报信的人赶到钩子村的时间是三点多钟,文永泉和周大英是坐马车赶到谢家庄的,到谢家庄的时候,天已经大亮了。

卞一鸣一行三人离开沟子村的时候,周大英将一个包裹交给了王萍,包裹里面有一件毛线衣,这件毛线衣是周大英请村子里面的插队女知青按照招娣的身量编织的,三个人见过周大英的三个孩子,他们身上的衣服上都有补丁,领口和袖口里面不曾看到毛线衣;包裹里面还有两斤豌豆粉丝,这是文永泉从邻村一家作坊买来的,招娣最爱吃豌豆粉丝。

招娣虽然失去了双亲,但有这么多人关心呵护她,她应该算是一个幸福的人。

三月四号,案子仍然没有进展。

三月五号,郑峰派李云帆、张鹏和王萍到大旺集去找周菊英核实情况,除此以外,郑峰带领其他人在和谢家有关系的女人中寻找戴戒指的人。

招娣提供的情况,其意义是在于为同志们提供了一个新的刑侦方向,在当时,戴戒指的男人是没有的,这也算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一大功劳,革命都革到灵魂深处去了,连女人身上的首饰都被革的差不多了,更别说男人了。在郑峰和李云帆看来,想找到戴金戒指的女人,应该不是一件难事。

我们先看看李云帆、张鹏和王萍这一路的情况。

算起来,这是李云帆和张鹏第二次接触周菊英,受人的注意力的限制,生活中,有很多信息会被有意无意地忽略掉,李云帆第一次见到周菊英的时候,竟然没有在意她有没有戴金戒指。

八点四十五分,汽车驶进了大旺集,几分钟以后,汽车停在了老地方。

第六十五章 菊英病了

奇怪的是周菊英家的烟酒店大门紧闭。

烟酒店的旁边有一个剪纸店。

三个人走进剪纸店。

一个六十岁左右的老者,放下手中的剪纸,走到柜台跟前。

“大爷,隔壁的烟酒店的门怎么关着啊?”

“好像是生病了。”

“谁生病了?”

“菊英啊,昨天早上就没有开门。”

周菊英生病,和烟酒店关门歇业,一定和同志们昨天的造访有关。

“大爷,周菊英在家吗?”

“在家,我没有见她出门?”

“她男人曹宜黄呢?”

“曹老师到医院去了。”

“到医院去了?”

“老太太昨天早上突然发病,被拖到医院去了。同志,曹家是不是出事了?”大爷已经看出来了。

“谢谢您。”

三个人告别老人之后,敲响了周菊英家的门。

李云帆不会因为周菊英生病而中断原来的计划。

“咚——咚——咚。”张鹏在门上敲了三下。

店铺里面没有反应。

张鹏又用力敲了三下:“咚——咚——咚。”

店铺里面还是没有反应,但门露出一条缝。

门没有插门闩,一条板凳抵在门后。

张鹏将手伸进门缝,将抵在门后面的板凳慢慢移开。

三个人进门之后,张鹏关上门,并将板凳抵在门后。

三个人穿过昏暗的店铺,走进院子。

“请问,有人在家吗?”

“谁啊?”从三间正屋里面传出一个女人的声音,声音不大,也没有什么气力。说话的人应该是周菊英。

周菊英突然生病,很可能和同志们昨天的调查有关,周菊英如果连这点挫折都受不了,那么,她将如何面对即将发生的事情呢?

三个人循着声音走进正屋,正屋的门半掩着。

门内是堂屋,堂屋的两边各有一个门帘。

“我在这屋。”

声音是从南屋传来的——周菊英家的正屋坐西朝东。

张鹏掀起门帘。

一个女人侧躺在床上,头上系着一根灰色的毛巾,头发凌乱的很,她就是周菊英,一天不见,周菊英消瘦憔悴了不少。

“你们是?”周菊英抬起无神的眼皮。

“大嫂,是我们——我们昨天刚来过。”

“是你们啊!”周菊英挣扎着想坐起来。

王萍上前搭了一把,将周菊英扶坐了起来。

周菊英的形象已经先入为主地定格在李云帆的心中,他不会因为周菊英的可怜相而心生半点怜悯。

三个人同时看见了周菊英右手上的金戒指,戒指的正面是一个边长将近一公分的大方块,上面有一个醒目的“福”字。

关于周菊英向姐姐周风英借钱的事情,李云帆没有提,那毕竟属于道德范畴的事情,李云帆关注的是案子。

“你们是来找我男人的吗?”

“周菊英,我们是来找你的。”

“找我的?”

“对。”

“找我——有什么事吗?”

“一九六九年六月三十号晚上,在你男人曹宜黄回到家之前,你在什么地方?”

“我在什么地方——我能在什么地方呢?当然在自己的家里了。”

“家里面还有哪些人呢?”

第六十六章 艰难对话

“我公公,婆婆,还有我的女儿。你们问这个作什么?公安同志,有什么话,你们能不能摆到桌面上来说呢?”

并不是所有事情都能摆到桌面上说的。

“你公婆在家吗?”

“我公公几年前就过世了,我婆婆在医院。”

“医院在什么地方?”

“就是公社卫生所。”

“我们在医院什么地方才能找到你婆婆呢?”

“在住院部7号病房。”

“你男人曹宜黄呢?”

“你们要是到医院去的话,大概能撞见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