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小村魅影三-第26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达校长:年龄四十八岁,教政治,已婚,老婆是公社广播站的播音员,名字叫冯梦兰。年龄三十五岁,这是第二个老婆,第一个老婆在五年前病逝了,达校长有一男两女三个孩子,两个女儿是前妻生的。达校长的家住在镇上。达校长原来在前进公社一所乡村小学当代课老师,自从娶了冯梦兰以后,就调到南山小学来了,不久就转成了公办教师,又不久,当上了南山小学的校长。

关于达校长,应大爷在最后补充了两点。笔者要特别强调一下,应大爷是在李云帆的追问下才补充这两点的:

第一,达校长调动工作、转正和当上南山小学的校长,完全是老婆冯梦兰的功劳,据说冯梦兰和公社某一个领导的关系很好,达校长的转正和升迁,全靠此人的力量。

“那么,此人是谁呢?”

“不知道。人们在私下里都这么说,到底是谁,没人知道。”

“这种事情是瞒不住的。”

“姓冯的和好几个领导关系密切,听说还有县里面的领导。人一多,就弄不清谁谁谁了。”

“冯梦兰难道有三头六臂,竟然有这么大的本事?”李云帆想到了毛书记。

“达校长的老婆长得很漂亮,又能耍的开。”

女人光有漂亮的脸蛋,还不够,还得能豁出去。

第二十一章 基本情况

现在也是这样,在娱乐圈里,有些女人不就是靠靠乌七八糟的绯闻才火起来的吗?苍蝇喜欢盯烂肉,不臭,不烂,苍蝇是不会搭理的。大家都知道,鸦片是一个坏东西,但有一个事实是,在这个世界上,喜欢鸦片的人有很多;酒也是一个坏东西,有些驾驶员就是喜欢喝酒,最后闹到国家要出台法律的地步;娼妓,人人唾弃,但妓院里面的生意红火的很啊!

第二,达校长刚调到南山小学来的时候,教两个班的政治,担任一个班的班主任,他曾经因为和女学生太过亲近,被家长反映到上面,上面曾经派人到学校来调查并找达校长谈过话。

看到这里,大家就不会认为笔者上面那段关于“败类”和“魔鬼”的话题是闲扯了。

“既然达校长有这样的问题,上面为什么还要让他当这个校长呢?”

“他老婆冯梦兰不是有能耐吗?”

应大爷提供的情况说明,达校长是一个有劣迹的人,要不然上面不会派人到学校来调查他。达校长从学生的身上缩回了自己的咸猪手,既然咸猪手还在,它就不会安分守己,像湛玉曼这样既年轻又漂亮的女孩子。达校长的咸猪手能耐得住寂寞吗?

“是不是有学生被达校长伤害过呢?”

“说不好,这种事情,如果孩子不说,孩子的父母不说,谁能知道呢?”

最后补充一下,达校长的名字叫智明。

第二个人是付主任:

付主任,名克己,年龄五十一岁,因为家在二十里外的海河公社,平时住在学校里面,每个星期回家一次。付主任的老婆在家务农,两个人养育了三儿一女。付主任为人比较内向,平时话不多,学校的老师都很尊敬他,他家里面的条件比较差,二老双亲都在,但身体一直不好,付老师非常孝顺,每次回家都要带一样东西,那就是药,为了多补贴家里和给两位老人买药看病,付主任在伙食上克扣自己,但他整天乐呵呵的。

付主任还在学校的围墙外面开垦了几块菜地,闲暇的时候,就和同志们到菜地里松松土,施施肥,浇浇水。这样一来就为学校的伙房节省了不少菜金。我们都知道,那时候,老师的收入很低,特别是民办教师,收入更低,要养家糊口,可不就得节省一些。

付主任是叫算术的。

第三个人是蒲老师:

蒲老师,名云涛,年龄二十五岁,身高在一米七五左右,在南山小学的男教师中,个头是最高的。高中毕业以后,蒲云涛在一所偏僻的山村学校当代课教师,因为教学上认真努力,又肯上进,后来被达校长调到南山小学来了,当然,蒲老师调到南山小学来,主要是因为蒲老师和达校长沾点亲带点故。蒲老师当代课教师,也是达校长帮的忙。

蒲老师除了教语文,还兼带体育课,他的篮球打得很好,在读高中的时候,是学校篮球队的主力队员。

第二十二章 寻找蛇蜕

蒲老师因为课上的好,篮球也打得好,所以,深受学生们的喜爱。班主任工作做得有声有色。据说达校长正在想办法帮把蒲老师的民办转成公办。

应大爷特别强调,因为蒲老师和达校长之间有那层关系,所以,学校里面的老师平时说话都比较谨慎——他们在蒲云涛的面前从来不谈论达校长。学校只有一间办公室,十一个老师挤在一间办公室里面办公。只要蒲云涛在办公室,大家很少聊天。

“达校长也和大家在一起办公吗?”

“不错。在咱们这些偏远的农村,学校的老师都是这么办公的。”

正因为蒲云海和达校长之间有那层关系,所以,在学校里面,达校长和蒲老师之间始终保持着一定的距离。

“那么,蒲云涛和女同学之间有没有不妥的说法呢?”

“这倒没有——反正我没有听说过。要不这样吧!蒲老师班上有一个女学生,人长得不错,你们可以找她谈谈。”

“叫什么名字?”

“叫尹翠敏,在班上担任班长,班上有什么事情,她应该知道。”

应大爷真不简单,这么大年纪,竟然还有这么好的记性。

李云帆在笔记本上写下了尹翠敏的名字。

“应大爷,我们还想了解达校长在这方面的情况,您能提供一两个学生的名字吗?就是达校长当班主任的时候的女学生。”

“那些学生已经毕业了。”

“只要您能告诉我们名字和地址,我们就能找到她。”

“行,你们让我想一想。”应大爷换了一锅烟,一边抽,一边想。

大家耐心等待着。

“有一个叫杨水清的娃,是一个很俊的娃,那时候读六年级,达校长带了他们一年,是小杨村人。”

“小杨村在什么地方?”

“在邢家村的南边——粮库南边那个村庄。”

李云帆在笔记本上写下了杨水清的名字和她家的地址。

要想找到毒蛇的洞穴,就得找到毒蛇蜕下来的皮。要想知道达校长的过去,就要找他过去带过的学生了解情况。

“蒲云涛除了对湛老师比较好之外,有没有谈过什么对象呢?”

“谈过,付主任给他介绍过两个女娃,一个在镇上开裁缝店,一个在公社食品站。但都没有成功。”

“是什么原因呢?”

“他看不上人家。”

“他看不上人家?”

“对,你别看他是一个民办教师,家里面的条件也不咋样,但转正是迟早的时候,所以,他眼皮子还是比较高的,一般的女孩子,他看不上。”

蒲云涛看上了湛玉曼。

蒲云涛还是有一些优越感的,第一,他和达校长是亲戚。第二,他在教学上很有一套。第三,民办教师的身份只是暂时的。第四,自己的身材比较高大,又会打篮球。所以,他觉得自己和湛玉曼还是比较般配的。

遗憾的是:湛玉曼对他的示爱,没有做出积极的反应。男人在感情上有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那就是越是得不到的东西,就越想得到。

第二十三章 平淡无奇

这一段内容确实有点平淡无奇,所以要耐着性子的往下看。

第四个人是段老师:

段老师三十九岁,是勤将市人,师范学校毕业以后,被分配到南山县南山小学来教书,丈夫在县中工作,她是跟着对象到南山县来的,他们在大学的时候,就开始谈恋爱了,因为对象是南山县人,她就随对象到南山县来了。结婚已经有十二个年头,生了两个女儿,小孩子和爷爷奶奶在一起生活,一年前,他丈夫被借调到地区一所中学去教书,所以,夫妻俩就把家安在了勤将市,因为南山小学距勤将市比较远,段苏梅就住在了学校,每两个星期回去一次。

段老师是教数学的。

李云帆和郑峰将重点放在了几个男教师的身上,所以,对几个女教师了解的情况要粗浅一些。

第五个人是赵老师:

赵老师,名实朴,年龄五十一岁,赵实朴人如其名,他不但穿着朴实,为人也朴实,他在南山小学呆的时间最长,五四年,他就到这个学校来工作了。所以,他对这个学校非常有感情,付主任喜欢侍弄菜地,赵老师则喜欢捣鼓花卉,学校里面有十几个花坛,花坛里面的花卉都是赵老师照顾的。

应大爷说,赵老师平时说话不多,但他是看问题,看事情最深最透的人。可见,戴老师无意中听到的话,肯定不是赵老师闲来无事,胡说八道。

李云帆在笔记本上写下了赵老师的名字。

赵老师唯一的嗜好是喝酒,他喝酒跟别人不一样,他喝酒,八钱的杯子,只喝四倍,一杯不能少,一杯不能多,不管心情怎么样,高兴了,还是遇到什么不顺心的事情,只喝四杯酒。

应大爷特别强调,南山小学,赵实朴是唯一一个和达校长保持距离的人。应大爷的原话是这样说的:“赵实朴和达校长说话最多两个字,早晨见到达校长,他说:“早啊!”其它时间见到达校长,他说“你好”,要么就是点点头。

“赵老师见到其他人也是这样吗?”

“也是这样,私下里,他从不和达校长在一个唠嗑,但和其他老师就不一样了。”

“他们俩之间是不是有什么嫌隙呢?”

“没有吵过架,也没有闹过别扭。我因为看得仔细,才看出点不妥,别人是不会在意这些的。总之,你们可以找赵实朴聊聊。他或许会有什么说道。”

“应大爷,秦老师的丈夫叫汪什么名字?”

“叫汪亚鹏。在县供电局工作。”

李云帆又在笔记本上写下了汪亚鹏的名字,同时写下了他的工作单位。

在李云帆的笔记本上已经有五个人的名字了:他们分别是陈思槐,尹翠敏,杨水清,赵实朴,汪亚鹏。李云帆打算在了解完基本情况以后,立即找这几个人了解情况。

第六个人是邬老师:

邬老师,名启亮,年龄二十七岁,和蒲老师一样,还没有结婚。也是一个民办教师。

第二十四章 索然无味

尽管应大爷的介绍索然无味,但李云帆和郑峰不得不硬着头皮听下去。案件的线索在哪里,谁也不知道,但有一点是肯定的:案件的线索就隐藏在那些看似平淡的表象之中。

邬老师也是一个民办教师。听老师私下里说,邬其亮前一段时间谈了一个对象,是镇卫生所的护士,但很快就谈崩了,所以,这一段时间,邬其亮的情绪很糟糕,工作上的事情也不怎么上心了,喝酒的次数也多了。回家的次数也少了许多。

“那么,邬老师和湛老师的关系怎么样呢?”

“和蒲老师比较,他对湛老师比较淡。”

“淡”就是冷淡。

邬来时是教数学的,

第七个人是陶老师:

陶老师,名陶建国,年龄五十八岁,此人从教已经将近三十年,是一个民办教师,在东山公社几个学校里面,像陶老师这样从教二十几年还没有转正的民办教师,就他一个人,这是什么原因呢?这和他的性格有密切的关系,只要你和他在一起,几句话之后,他就会有一些愤世嫉俗的论调,他的家境一般,生活无衣食之忧,但对社会和现实总有一些微词和不瞒情绪。他也有过几次转正的机会,但就是因为政治上的问题,所以被耽搁下来了,只要是聪明人,被石头绊了一次脚之后,就会步步小心,可陶老师的性格非常执拗,依然我行我素,老话说的好:“江山易改,本性难移。”陶老师就属于这种人。

但中国还有一句老话:“识时务者为俊杰。”在碰得头破血流之后,陶老师总算醒悟了,当然,这要感谢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是这次大革命使陶老师发生了改变,文革初期,陶老师因为经常发表一些不当言论,差一点被打成右派,要不是他写了几千字的忏悔书,右派的帽子就带到他的头上去了,遗憾的是,陶老师醒悟的太迟了,因为他错过了转正的好时机。

痛定思痛,现在的陶老师已经成了一个沉默寡言的人了。

陶老师教历史,有时候也教政治。最早,他教的就是政治,因为他的思想和教科书上的内容多有抵触之处,所以,学校领导让他改教历史了。把讲台交给这样的老师,上面能放心吗?教历史也许会好一些。

其实不然,陶老师改教历史以后,玩起了借古讽今的手法。想一想,这个陶老师也真是一个迂腐之人,你在小学生面前借古讽今,是不是选错了对象呢?当然,陶老师可能是想对那些未成年的孩子进行思想的启蒙吧!

第八个人是任老师,名平安,年龄三十一岁,此人平时少言寡语,性格内向,很少与人交谈,也不和任何人交往,按时上班,按时下班。他家住在镇上,父亲是一个跛子,在镇上开了一个烟酒店,已婚,老婆是一个农村女孩子。暂时还没有孩子。他有一辆自行车,中午回家吃饭。

任平安教地理和美术。

第九个老师是封老师,名子键,年龄五十三岁,他教的学科也是语文,他是学校是年龄最大的语文老师。人非常热心,湛玉曼和蒲云海都得到过他的帮助,因为教学上的缘故,他和湛玉曼的接触比较多,湛玉曼对他也比较尊敬。

第二十五章 一张纸条

应大爷如数家珍地介绍完了学校所有老师的情况。

最后就剩下一个彭师傅了。

秦老师和湛玉曼出事之后的第二天的早上,彭师傅都曾用尖头刀试着拨开房间的门闩。两个案子,彭师傅都经历了。彭师傅作为伙房的师傅,每天起早贪黑,接触学校里面所有的人,每天在学校里面呆的时间比较长。最重要的是,彭师傅的伙房就在教师宿舍的西边。所以,不管从那个方面考虑,这个彭师傅都是一个不能忽略的人物。

前面,我们已经交代过,彭师傅的家住在大梁村,大梁村在石鼓寨的下面,从东山镇到智觉寺,上山以后,见到的第一个村寨就是这个大梁村。

彭师傅早出晚归,每天早上,他五点钟左右起床,到镇食品站买点肉——隔一点时间才买一次,然后到邢家村豆腐作坊去秤一点豆腐、干子、千张之类的豆制品,六点钟左右赶到学校做早饭。老师们吃过早饭之后,他洗洗弄弄就到菜地里面去摘菜。在付主任和学校老师侍弄的菜地里,栽种着各种时令蔬菜。这些蔬菜的菜种子基本上都是彭师傅提供的。

当时,大家的生活都很贫困,老师的生活也好不到哪儿去,彭师傅就千方百计地在伙食的花样上做文章。彭师傅做面食的水平很高:蒸馒头,蒸花卷,蒸包子,擀面条,包饺子,包猫耳朵,烙饼,总能让大家既吃得饱,又吃得好。

有时候,彭师傅还到山上去砍柴,或者让自己的儿子送几担柴到学校来,但从来不收学校的钱。

应大爷说:彭师傅是一个非常硬气的人,他在伙房当厨师,从来不曾把伙房里面的吃食往家带。他的硬气不仅仅表现在不往家带东西,一九六一年,全国很多省份发生自然灾害,经历过三年自然灾害的人应该记忆犹新,当时,饿死了很多人,彭师傅养育了四个儿子三个女儿,在那次自然灾害中,彭师傅家饿死了一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大家还记得上一个故事里面的莫非吗?莫非可以从自己的口中抠一点食物带回家,但彭师傅却不能这么做。

彭师傅在南山小学干了十五年。应大爷特别强调:彭师傅平时话很少,凡是和学校老师有关的事情,他从不开口,这也是说他的口风很紧。

上面就是应大爷对彭师傅的基本评价,大家应该能听出来,在应大爷看来,彭师傅是不可能和湛玉曼的案子有关系的。

按照达校长的吩咐,彭师傅为同志们准备了中午饭。今天的中饭没有肉,全是蔬菜,青菜豆腐、大白菜烧粉丝,青椒炒干子,红烧豆腐果,菠菜汤,因为同志们的到来,彭师傅蒸了一大盘香葱鸡蛋。

这顿饭,大家吃得很香。

中午这顿饭,同志们没有白吃,在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淡而无味的谈话之后,案件的侦破工作就有了突破性的进展:李云帆在吃饭的时候,发现自己的板凳上突然出现一张折叠好的纸条。

第二十六章 一鸣回来

这张纸条出现的非常蹊跷,是谁将纸条偷偷放在李云帆屁股旁边的呢?

当时在伙房里面吃饭的除了同志们以外,还有彭师傅、达校长、付主任和赵老师。在吃饭的过程中,还有两位老师进伙房倒开水,这两个老师分别是段老师和任老师。

李云帆没有声张,他将纸条悄悄塞进裤子的口袋里面。

之后,李云帆和郑峰商量后决定进驻学校。当李云帆跟达校长说出自己的想法之后,达校长立马答应了。

学校里面正好空着一个教室。这几年,因为经济的问题,再加上社会上普遍流行的“读书无用论”的影响,学生辍学的问题越来越严重,前面,笔者曾经提及湛老师经常家访的事情,家访就是去做学生家长的思想工作,要不是湛老师帮海子交学费,海子恐怕已经在家里务农了。学生渐少,班级自然居要压缩。

这间空教室在第三排最东边一间——就是教师宿舍前面那一排。

放下饭碗之后,达校长就把大家领进了那间空教室。教室里面零零落落地放着一些缺胳膊少腿的桌椅板凳。同志们脱下大衣准备清扫整理教室的时候,彭师傅拎了一桶水走了进来。

于是,大家一起动手,将十几张破桌子拼靠在一起,铺了三张床。一眨眼的功夫,彭师傅就将三张床擦洗的干干净净。

窗户上坏了几块玻璃。付主任找来了铁锤、洋钉和木板将漏风的窗户封了起来。

男同志们住在教室了里面,王萍则和段老师睡在一起。

一切安顿好了以后,达校长领着付主任和彭师傅走了。

李云帆看着三个人走远之后,将教室的门关了起来。

“老李,您这是怎么了?神秘兮兮的。”郑峰很是不解。

李云帆从裤子口袋里面掏出纸条:“老郑,你看——”

“纸条?”王萍二目圆睁道。

“老李,您怎么会有这张纸条?”

“刚才在伙房吃饭的时候,有人将它放在了板凳上。”

“李局长,赶快看看上面写着什么?”

李云帆刚准备展开纸条,教室的门被推开了。达校长站在教室的门口。

李云帆迅速将纸条窝在了手心里,同时将上手背在身后。

在教室的门口又出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