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小村魅影三-第27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郑峰和卞一鸣在窃窃低语。他们又想到了一个重要的方面,在和蒲云海再次交锋之前,必须弄清楚这个问题。

海子是昨天晚上八点之九点之间遇害的,那么,在这个时间段里面,蒲云海在什么地方呢?

付主任是最有资格回答这个问题的人:“蒲云海昨天晚上回石头寨去了。”

“蒲云海是什么时候走的呢?”

“是在吃晚饭之前。”

“什么时候回学校的呢?”

“回学校的时候,大概在——”付主任在极力回忆。

第九十三章 空手而回

“蒲老师是九点半钟左右进的校门。”应大爷道。

应大爷的话是最有说服力的,因为是他给蒲云海开的门,在传达室的墙上还挂着一个钟。

“蒲云海有没有说回家去做什么?”

“没有说,我也没有问。”

“他回来的时候,手上有没有拿东西?”

“没有,空着手。应师傅,我说的对不对?”

“不错,蒲老师是空着手。”付主任非常肯定地说。

蒲云海在这里露出了一个更大的马脚来。

“蒲云海是不是经常回家呢?”

“不经常,平时不回家,回家都是在星期六的下午。”

中午,同志们在南山小学搭的伙,本来,同志们是打算到公社食堂去吃饭的,可彭师傅古道热肠,硬把同志们留下来了:“就在学校凑乎一顿吧!办案子本来就很辛苦,再来回奔波,不值当,学校的饭菜是孬一点,但能吃饱肚子啊!也就是添几个碗筷的事情。”

吃过中饭以后,卞一鸣、王萍、严小格和左子健去了石头寨。

应大爷给四个人指了一条近路:在智觉寺塔林的东边有一条小路,穿过采石场,朝山下走三四里地就是石头寨。

四个人果然在智觉寺塔林的东边找到一条上山的羊肠小道。翻过南山,站在南山的山脊上,卞能看见一个偌大的采石场。往山下走一两里地,便能听到砸石头的声音。

一点四十五分,四个人走进了石头寨。

石头寨果然名不虚传,这里的石头特别多,每一个寨民家的院墙都是用石头砌起来的,寨子里面的小路也是用石头铺起来的,石板早已经四分五裂,有的地方被磨出很多褶皱。

在寨口,四个人遇到了一个六十岁左右的采药草的老汉,这个热心的老汉将四个人领到了一户人家的院子门口,然后头也不回地离开了。

蒲云海家的院门半掩着。

卞一鸣透过半掩着的院门往里面瞧,在厨房的门口坐着一个五十几岁的男人,他正在聚精会神地编织一个竹篮子。

“请问,这是蒲老师的家吗?”

男人站起身,拍拍围裙上的竹屑,朝院门口走来:“你们找谁啊?”

“请问大爷,这是蒲老师的家吗?”

“是啊!你们有什么事情吗?”

“我们想找您了解一点情况。”

“你们要了解啥情况。”

此人应该是蒲云海的父亲,他本着脸,一副不高兴的样子,大概是看到了同志们身上的制服的缘故。

“大爷,我们能进去说吗?”

男人转身朝堂屋走去,走了几步以后又转回头:“进来啊!”

四个人这才走进院门。

男人从堂屋里面搬出两条长板凳,放在厨房的门前:“坐吧!”

待四个人坐下之后,男人也坐下了,他一边编织竹篮子,一边望着卞一鸣:“你们想问什么?问吧!”

“大爷,四月十一号的晚上,蒲老师有没有回来过?”

“四月十一号?”男人停下手中的活,扳着手指头道:“十一号的晚上,云海回来过。”

第九十四章 重大疏忽

“请问大爷。蒲老师是什么时候回来的呢?”

“天要黑未黑的样子。”

“他又是什么时候离开家的呢?”

“敢问公安同志们,你们问这个作甚?”蒲云海的父亲还是比较谨慎的。

“大爷,我们只是随便了解一些情况。”卞一鸣也只能这么说,眼下,是不能把同志们此行的目的告诉蒲云海的父亲的。否则会影响他的回答。

卞一鸣从口袋里面掏出一包烟来,因为他看到男人的右手的食指和中指有些发黄。

卞一鸣抽出几支香烟,递给男人一支,严小格按着了打火机。

男人抽了一口,很享受的样子:“你们刚才问什么来着?”

“昨天晚上,蒲老师是什么时候回学校的呢?”

“公社的广播快结束的时候。”

“公社的广播什么时候结束呢?”

“七点半。”

海子遇害的时间在八点至九点之间,从石头寨走到黑松林最少要四十分钟,卞一鸣在去石头寨的时候,特别留意了一下时间。蒲云海要想在山路上等到海子,必须在广播站结束之前——他必须提前赶到黑松林守候海子才行。

更重要的是,蒲云海七点半钟离开家,照理,他回到学校的时间应该是八点半钟左右,应大爷说蒲云海是九点半钟走进学校大门的。另外一个小时,蒲云海干什么去了呢?杀害海子的过程确实需要一个小时左右的时间。

“请问蒲老师离开家的时候,有没有带包什么的?”

“他带了一个布包。”

“布包是他从学校带来的,还是从家里带走的呢?”

“云海进门的时候,手上没有拿东西。”

“蒲老师有没有说回家做什么呢?”

“孩子回家,这不是很正常的事情吗?”男人对李云帆的问题有点不耐烦了,“我们就这一个儿子,他的两个姐姐都出嫁了,家里面就我们老两口——是我让他得空就回来看看的。”

在回南山小学的路上,卞一鸣突然站住了,雕塑一样望着王萍。

“卞一鸣,你怎么啦?”

“王姐,我们疏忽了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什么事情?”

“绳子。”

“绳子?您是说凶手吊死海子的绳子吗?”王萍也意识到了问题的重要性。

“蒲云海从家里带走了一个布包,这个布包很可能是用来装那根绳子的。而这根绳子,蒲云海的家人应该认识。”

同志们确实疏忽了一件非常重要的东西——绳子。

于是,卞一鸣决定和左子健立即赶到房村,他希望能找回那根绳子。

“王姐,你们在智觉寺的大雄宝殿等我们。”

“再见。”

一行人在智觉寺的山门前分手,卞一鸣和左子健去了房村,王萍和严小格进了智觉寺。

让我们跟着卞一鸣他们到房村海子家走一趟。

房家虽然比较嘈杂,但和一般办丧事的人家相比,要安静了许多,一是因为海子属于非正常死亡,二是因为房家的条件比较差,所以,房家既没有请喇叭唢呐,也没有四处发丧,除了村子里面的乡亲,就是听到风声的亲戚。

第九十五章 妥善保管

海子的母亲妥善地保管了那根要了她儿子小命的绳子,说“妥善保管”有点不合适,因为海子的死,做母亲的非常伤心,她除了哭泣,就是抱着那根绳子不撒手。

海子的父亲想把老婆手上的绳子骗下来,试了几次都没有成功。丧子之痛使这位母亲的神志出了一点问题。

请注意,只是一点小问题,当卞一鸣说明来意之后,海子的母亲便将绳子交给了卞一鸣。

海子的父亲一连说了三个“万幸”,因为在此之前,他总认为这个绳子很不吉利,所以想把这根绳子扔进灶膛里面烧了。

这算不算天意呢?

人在做,天在看。

卞一鸣和左子健匆忙告别房家人,马不停蹄地去了智觉寺。

十几分钟以后,卞一鸣和左子健走进了智觉寺,两个人一走进山门,便看见王萍和严小格站在大雄宝殿前面的台阶上焦急地踱着步。

四个人从寺院的后门进入塔林,上了去石头寨的山路。

当同志们再次走进蒲家院门的时候,蒲云海父亲的态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大概是缓过神来了——或者是明白了同志们此行的目的,当同志们再次走进院门的时候,他应该完全明白是怎么回事了。

“大爷。”

“你们怎么又来了,该说的,我不是全说了吗?”

“大爷,我们请您看一样东西?”

“啥东西?”

卞一鸣先拿出了香烟,但蒲云海的父亲没有接:“到底是啥东西?”

“大爷,您看看这根绳子——您认识这根绳子吗?”

蒲云海用左手接过绳子,拿在手上看了看:“你们想问什么?”

“大爷,您认识这根绳子吗?”

男人摆摆手,同时摇摇头:“这——这不是我家的绳子,我——不认识。”

我家的绳子,我认识,这涉及到一个非常简单的常识:在我国广大的农村地区,乡亲们家里用的绳子,都是自己搓的,虽然搓法一样,但各家绳子的粗细松紧程度不一样,所以,各家有各家的特点。

男人的舌头没有先前利落了。他的眼神也有点飘忽不定,蒲云海的父亲应该听说了湛玉曼和海子的事情,蒲云海就在南山小学工作,头脑再简单的人,也应该明白同志们此行的目的了。

在第二次去石头寨的路上,同志们就想到了这一点,所以,大家对男人的回答并不感到以外。

蒲云海的父亲不认识这根绳子不要紧,石头寨应该有人认识这根绳子,如果这根绳子确实是蒲云海家的绳子的话,那么,就一定会有人认识它。

同志们离开蒲家之后,在寨子里面溜达起来。

出蒲云海家院门,向右拐,远远看见几堆草和几间房子,那里应该是社场。

几个人走了过去。

社场上有两个老者在搓绳子:一个老者年龄稍大一些,头发全白了,另一个老着戴着一顶单帽,鬓角全白了。

卞一鸣走了上去:“大爷,忙着呢?”

严小格也跟了上去,人还没有到跟前,香烟就拿在手上了。

第九十六章 重要证据

严小格将香烟递到两位老人的手上,卞一鸣按着了打火机。

年龄稍大一点的老人打量着四个人道:“你们——找谁?”

“大爷,我们想请教二位一点事情。”

“来,到这边来——坐下说。”老人走到一个半米高的大石碾子旁。

左子健将绳子递到卞一鸣的手上。

“大爷,你们看看这根绳子。”

年龄稍大的老人接过绳子,看了看,然后递给另一位老人。

另一位老人看了看,然后道:“公安同志们,你们怎么会有这种绳子?”

“两位老人家,你们认识这根绳子?”

“怎么不认识,只要是咱们石头寨的绳子,没有不认识的。”

每个人都喜形于色。

“这是谁家的绳子?”

“这是蒲满堂搓的绳子。”

蒲满堂应该就是蒲云海的父亲。

“就是蒲云海他父亲吗?”

“那还能有假。”

果然是蒲云海的父亲,在这个时候,一根普普通通的绳子已经升格为重要的证据。

“老人家,你们好眼力啊,单凭一根绳子就能知道是谁搓的。”

“你们过来看看就明白是咋回事了。”老人站起身走一道一棵柳树跟前,柳树的树干上栓着一根搓了一半的绳子。

“你们看,这两根绳子有啥不同?”

四个人看了又看,他们还真看不出有什么不同来。

“看不出来。”

“我说出来,你们就明白了,你们看,蒲满堂绳子搓的方向和我们搓的绳子的方向是相反的。”年龄稍大的老人道。

卞一鸣终于看明白了。

“蒲满堂是一个左撇子,所以,他搓的绳子和别人不一样。”另一个老人补充道——这个补充太重要了。

同志们第一次走进蒲家的时候,蒲满堂正在编竹篮子,如果同志们仔细观察的话,应该能看出来。由此可见,对一个刑侦工作着来讲,观察力非常重要,当然,生活常识和生活积累同样重要。

卞一鸣扔给两位老人一人一支烟之后,离开了石头寨。

铺垫已经非常充分了。接下来,该去会一会这个蒲云海了。

回到南山小学以后,蒲云海被请进了同志们的住处。

蒲云海走进教室的时候,手上夹着一支香烟,当他把香烟放到嘴唇上吸的时候,李云帆看到了他的手指甲,食指和中指的指甲颜色发黄,走进教室的时候,蒲云海干咳了两声,坐到椅子上时候,他干咳了半分钟之久,这说明他刚抽过很多香烟。

李云帆耐心地等待着。

所有的眼睛都聚焦在蒲云海的脸上。因为咳的厉害,蒲云海原本黑黢黢的脸涨得更黑了。

我们可不能小瞧了这个坐在椅子上的年轻人,如果同志们的判断没有问题的话,他可是一个杀了三个人的恶魔。

李云帆正准备开口说话,窗户外面闪过一个人影。

卞一鸣站起身,走到门口,打开门,伸出脑袋朝门东边看了看,付主任正站在教室的后门面前朝卞一鸣招手。

卞一鸣掩上教室的门,走了过去。

“卞同志,我突然想起一件事情。”

第九十七章 又添一笔

“付主任,您请说。”

“秦老师出事的那天晚上,蒲云海也睡在学校。那天晚上,我们也喝了不少酒,酒也是他买的,把这两件事情放在一起来考虑,我看这里面可能有问题。”付主任低声道,“那天夜里,我一觉睡到五点多钟——要不是有人叫门,我还在床上躺着呢。”付主任把声音压的非越来越低。

“嗯,这个情况非常重要。”

“那秦老师虽然比蒲云海大几岁,但长得非常漂亮,蒲云海和她接触的也比较多,他也带秦老师去过智觉寺——还不是一次。秦老师有一条红颜色的围巾,是蒲云海送给她的。秦老师生病的时候,蒲云海帮她带班——是蒲云海主动提出来的。”

“段老师和戴老师当过班主任吗?”

“我们学校的老师都当班主任,我们人多老师少,除了校长不当班主任外,其他人都要当班主任。”

“蒲云海帮段老师和戴老师戴过班吗?”

“没有,蒲云海只帮秦老师和湛老师带过班。你们忙吧!我走了。”

卞一鸣点了一下头,然后推门进屋。

付主任为李云帆的审讯又增添了重要一笔。

卞一鸣和李云帆郑峰低语了片刻之后,对蒲云海的审讯正式开始。

“蒲云海,你有没有什么要跟我们说的吗?”李云帆望着蒲云海黑黢黢的脸和三角眼。先前,李云帆没有特别在意这双三角眼。李云帆还注意到了蒲云海的鞋子,蒲云海穿的是一双黑色的皮鞋,在鞋后跟上还残留着一些黄土——鞋子显然是被擦过了,但鞋后跟没有擦干净。

“该说的,我都跟你们说了。”

李云帆打开笔记本,从里面拿出两张纸条:“你认识这两张纸条吗?”

“不认识。”蒲云海摇了一下头。

“昨天晚上,你到哪里去了?”

“我回石头寨去了。”

“你是什么时候离开学校的呢?”

“学校老师吃晚饭之前离开的。”

“几点钟?”

“五点钟左右吧!”

“你又是什么时候回到学校的呢?”

“我没有记时间,什么时候回的学校,我不知道。”

“我来替你说吧!你回到学校的时间是九点半钟左右。”

“大概吧!”

“你是什么时候离开家的呢?”

“吃过晚饭以后,我跟父母说了一会话就回学校了,什么时间离开家,我们也没有在意。”蒲云海在两个重要的时间点上玩起了模糊概念。

虽然蒲云海显得非常沉着,但李云帆和郑峰还是从蒲云海的三角眼里面洞察到一丝惊慌的神色。

“蒲云海,今天下午,我们到石头寨去过了。”

“你们见过我父母了?”

“不错。”

“我都不知道自己是什么时候离开家的,我父母就更记不得了。”

“恰恰相反,你父亲记的很清楚。你是在公社广播结束之前离开家的。你应该知道公社广播结束的时间吧!”

“过去是八点钟结束,现在是什么时候结束,我就不知道了。”

“现在结束的时间是七点半钟,这也就是说,你在七点半钟之前就离开家了。”

第九十八章 厉害角色

李云帆接着道:“就算是七点半钟离开家,最多八点半钟就回到学校了,可你用了两个小时,我们很想知道另外一个小时,你做什么去了?”

“我在半道上出了一个恭。”

“出恭,用不着一个小时。”

“李局长,您大概不知道,从石头寨回村有两条路,一条是智觉寺东边那条小路,一条是黑熊寨西边的柳家口,如果走小路回学校,确实只需要一个小时左右的时间,但如果走柳家口的话,那就要一个半小时左右。”

百密一疏,李云帆还真没有想到另外一条路——其实,大家是应该想到的,按照常理,蒲云海回石头寨应该走小路,但也不能排除走另外一条路的可能,这至少说明同志们在考虑问题的时候不够细致严谨。蒲云海深根生土长的南山人,他对整个南山的地理环境太熟悉了。难怪蒲云帆在回答问题的时候,这么有底气呢?他很可能早就想好了台词。

蒲云海的三角眼虽然不大,但三角眼里面还是有些内涵的。

蒲云海对自己的回答非常满意,他从口袋里面掏出一包烟,换了一支烟,吧嗒吧嗒地吸了起来。几口烟下肚,蒲云海的神情更加自如了。

“蒲云海,昨天中午,你是不是送给海子一件衣服?”

“不错。”

“为什么早不送,晚不送,非要在昨天中午送给海子呢?”

“湛老师出事之后,付主任让我先管一下湛老师的班,我作为班主任——虽然只是临时的,但关心一下学生,这好像没有什么不妥吧!过去,湛老师生病的时候,我经常帮湛老师上课带班,海子是一个很讨人喜欢的孩子,他家里面的条件比较差,所以才送他一件旧衣服。湛老师出事之前,也很关心她。”蒲云海到底是教语文的,思维不但流畅,还很严密。

李云帆朝谭晓飞点点头。

谭晓飞从皮包里面拿出一根绳子递给李云帆。

“蒲云海,你看看这是什么?”

“这不是一根普通的绳子吗?”

“这可不是一根普通的绳子。”

蒲云海大概没有听懂——他也无法听懂李云帆的话,只是木然地望着李云帆的脸。

“你再看看这根绳子。”

谭晓飞又从皮包里面拿出一根绳子来。

这里要补充一下,同志们回到学校之后,在彭师傅的伙房里面找了一根绳子,两根绳子放在一起进行比对,就能看出两者的区别来。

蒲云帆看了看李云帆手中的绳子:“李局长,我不明白您的意思。”

“蒲云海,你看仔细啰,这根绳子——”李云帆指着两头有两个环的绳子道,“这根绳子是左撇子搓的。”

郑峰和卞一鸣同时看到:蒲云海的眼珠子开始在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