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小村魅影三-第29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五婶将伞放在门口的地上,径直朝同志们走来,到跟前,大家才看清楚:五婶的头发和身后全湿了,看清楚的还包括簸箕里面的葵花籽和花生。

五婶将簸箕放在桌子上,微笑道:“同志们嗑嗑瓜子,吃点花生,这时间就好打发了。”还是五婶想得周到,特地炒了一点瓜子和花生帮助同志们打发时间。

空气中弥漫着瓜子和花生的香味,很显然,瓜子和花生是刚出锅的。

曹云清从簸箕里面拿了几个花生,花生还有点烫手呢?簸箕里面,一边放着瓜子,一边放着花生。

第一百一十二章 福海虹桥象棋

王萍坐到床上,把椅子让给了五婶。

“我不坐了,你们忙吧!”五婶转身要走。

“五婶,您请坐下,我们跟您打听一点事情。”李云帆道。

五婶这才侧着身体坐在椅子上。

“五婶,我们听说张东旭的爷爷和父亲是卖货郎。”

“这话不假。”

“张东旭的爷爷除了走村串户,卖一些针头线老,还做过什么?”

“就是倒腾些针头线老,这碗饭可不好吃啊!张老倌一出去就是好几天,最远的地方要到南山县,有时候十天半月才回来。”

“张老倌”是张东旭爷爷的别名。

“我们听说张老倌父子还倒腾过古董。”

“这话也不假,张老倌就是靠倒腾古董发的财。”

“照您这么说,张东旭家的经济条件不错了。”

“按理说呢?是应该不错,但张老倌是一个败家子。”

“此话怎么讲?”

“张老倌好赌,还喜欢往女人身上粘,一个男人,只要摊上这两个毛病,还能有个好?”

“那么,张东旭的父亲呢?他也倒腾古董吗?”

“福海从小就跟着他爹走村串户,这人非常精明,不管什么东西,一学就会,不管什么样的古董,从来没有看走过眼——八成是跟张老倌学的。”

“您有没有听说他们干过挖坟掘墓的营生呢?”

“没有,这可是折阳寿的营生,谁会满世界地跟外人说呢?”

“张东旭为人怎么样呢?”

“东旭这孩子——人不错啊!除了有文化,待人也实诚,他对哑巴张福清很照顾——哑巴是他的堂叔,打了一辈子的光棍。”

“哑巴张福清的经济条件是不是很差呢?”

“是啊!如果不是张东旭照顾他,他的日子很难过啊!”

“张东旭和姚虹桥一家接触的多不多?”

“我没有看见东旭和姚家人有什么来往,倒是东旭他爹和姚虹桥关系不错。”

“五婶,怎么个不错法呢?”

“遇到刮风下雨,就像今天这样的天气,张福海就会把姚虹桥请到他家去下棋,他们俩的象棋下得不错。福海还经常把姚虹桥请到家里去喝酒。”

张福海和姚虹桥在一起除了下棋,可能还会探讨一些古董文物方面的事情,那姚虹桥既然是一个盗墓高手,他对古董文物应该是行家里手,所以,他和张福海应该是有共同语言的。难道是张东旭父子从姚虹桥的身上闻出了墓室和棺椁的味道,要么就是张东旭父子一直在暗中窥视姚虹桥的一举一动,当然也包括关景儒等三个外乡人的一举一动。

“李局长,今天早晨,我们不是还看见张东旭的父亲张福海出去卖货吗?”曹云清道。

五婶道:“我也碰见了——我们还唠了几句,马桥驿有一户人家为女儿做嫁衣,急等布料,他是去送布料的。”

“那张福海倒腾到古董会拿到什么地方去卖呢?”

“这——我就不知道了,不过,张福海隔一段时间就会到县城去一趟,他进货的地点也在县城。”

姚虹桥昼伏夜出,所去的地方很可能也是县城。

第一百一十三章 大家畅所欲言

李云帆和卞一鸣决定在案情分析会结束以后到县城去一趟,如果必要的话,可以去找杨师傅。杨家几代人从事金银首饰的加工,又在县城呆了很多年,他或许知道一些情况。

“五婶,张东旭家的经济状况怎么样?”

“不怎么样,比一般人家要强那么一点点,张福海起早贪黑,走村串户,也不容易啊!”

“从一九六九年以来,张东旭家的经济条件一直没有大的变化吗?”

“我看不出有什么变化,以前是咋样,现在还是咋样。”

李云帆的意思是,如果张东旭——或者张东旭父子和“70。4。3”灭门惨案有关系的话,那么,张东旭家的生活应该会发生一些变化。我们都知道,人的肚子里面的油水一多,在膘子上就显露出来了,当然,生活中还有一种人,他脸上棱角分明,看上去没有什么肉,可只要把衣服脱掉,一身的肥膘,张东旭父子会不会是这种人呢?有些人喜欢打肿脸充盘子,而有些人则喜欢藏而不露。

送走了五婶之后,案情分析会开始了。

在管立秋和五婶提供的材料的基础上,同志们的脑袋里面生成了一些理性的东西。

每个人都谈了自己的看法。

第一个发言的是李云帆:“现在,我们的脑子里面已经比较清晰了,只有一个问题还没有搞清楚。张福清扮演的到底是什么角色呢?我们和管立秋、五婶的谈话重点——特别是和管立秋的谈话重点全部集中在张东旭父子的身上,我们在调查的过程中,张福清两次向我们提供情况,第一次是关景儒一行三人,向他打听姚虹桥家的住处;第二次是向我们透露管立秋的爷爷曾经是盗墓贼的信息。”

“如果张福清和张东旭父子是一伙的,那他的目的就是把我们的调查引向歧途,事实上,关景荣、武氏兄弟和姚虹桥、关景儒等人的死毫无关系,至于管立秋和案子的关系,我倾向于也没有关系。”谭晓飞道。

“我同意谭科长的分析,凶手把我们的注意力引到三个来无影去无踪的外乡人的身上,在张家堡,没有一个人知道这件事情,如果不是辜大爷无意之中发现了一号盗洞,我们的调查在那个环节就停滞不前了,如果不是我们在关景儒三人的身上发现了一些有价值的东西,想弄清楚三个人的身份是根本就不可能的事情。”曹云清道。

“还有一种可能。”卞一鸣接过曹云清的话茬道。

“什么可能?”

“那我们就要做一个假设。”

“什么假设?你快说。”李云帆急于知道卞一鸣的想法。

“如果张福清和张东旭父子不是一伙的。那么,张福清向我们提供的情况就有可能是张东旭转述给他的,张东旭不方便直接跟我们说,借张福清的笔说出来,再由他来进一步印证,这样做,既把信息传达给我们了,又保护了自己。”

“嗯,这个分析,我能接受,那张东旭和管立秋家是亲戚,他对管家的情况了如指掌。”王萍道。

第一百一十四章 弄清三件事情

“我让你出声打断我联系,让你搞破坏,搞破坏!!我都快半年没联系上君临了,今天好不容易跟他说上两句话,给你他妈一叫,全都给搅黄了!你去死去死去死!”逆天一把将她甩在墙上,冲上去就是一顿拳打脚踢,霹雳嘭啦!

心里别提有多恼恨,那是真正怒了,要知道她盼啊盼的盼了多久,这才和男人联系上,确实是给这穆思甜哇哇一叫给毁了个干干净净。

平时她受她挤兑、没事就遭她刺两句,她都不说什么,因为觉得没必要跟这种人去计较,既然不在乎也就没什么气不气的了,什么情况都能一笑置之。

但今天不一样,今天遇上君临的事情,将近半年杳无音讯的她的君临,逆天碰上这茬儿,心情绝对冷静不了。

给穆思甜那货一顿胖揍,那也是轻的,这还是她近来境界飞速精进,在心性修养上也有大提升的缘故,换了先个两年,这女人早给她一手掐死了。

“平时老子不给你计较,你他妈倒好,给三分面子,你当自己脸大过太阳了你!”逆天嘭一脚将穆思甜踢到角落,冲上去一口气便是嘭嘭嘭十几脚,头啊脸的,胡乱踩,管她死不死的。

“别,别打了,别打,打了!”穆思甜蜷缩着身子,孱弱而惊恐地叫着。

最让她感到害怕的一点是,她堂堂一名初入黄婴境的高手,竟然被一名元婴境以下的人,压制着打,更丝毫没有半点反抗之力。

怎么会这样?这女人使的是什么妖法?

林芙与赵月一回屋就见到这副情景,俩人赶忙冲上前来,试图将逆天与穆思甜分开。

林芙抱着逆天往后拖,逆天人是往后退了几步,可一只脚还踩在穆思甜胸口上。

赵月便忙道,“玄凰师妹,什么事情啊,有话好好说,大家分属同门,就算有什么矛盾冲突,也不必打成这样。”

逆天收回小脚,一脸不悦地表情,也不搭理她们,走到桌边坐下,旋身回头,一挥肉肉的小拳头,“从今天开始你给我搬到外面园子里住,我不想再在这个宿舍里看到你!”

林芙嘴角微抽,“玄凰师妹?这外面园子,只有一个临时搭建的茅草屋,你这是要穆师妹住那里?”

逆天“嘭”一拍桌子起身,“继续留在这里,我见你一次揍你一次,还是给我滚出去,自己选!”

穆思甜捂着肿成包子状的脸,跺了跺脚,哭着跑了出去。

“犯…贱。”逆天轻哼一声,“对她客气当福气,非要把老子惹毛了胖揍一顿,心里才会舒坦!”

林芙与赵月对视一眼,也闹不明白俩人这是什么矛盾,前两天穆师妹还耀武扬威的,今儿怎么就被一个境界不如她的师妹给揍成这样?

林芙赵月都有点想不通,不过穆思甜的性子也确实闹人,让她住到外面去,也不算什么坏事……

赵月想得比林芙多,她一开始就觉得逆天不似个普通人,普通人哪里来这么凌厉的眼神,周身流露出一股不怒自威的风范?

也只有穆思甜那个傻的,才会看不起这位小师妹。

相比而言,逆天更喜欢林芙,这林芙是个傻大姐的个性,讲话也直爽,没那么多七绕八弯的心思。

她见打架的事情告一断落,立马拖过张凳子,在逆天面前坐下,笑呵呵地说道,“小师妹,你们这回来的还真是巧了。明天就是药堂开放日,我带你过去,领一小块福利地,只要栽种的好,能够为你在外门历练中加分。”

“你知不知道外门弟子历练分数达到一万,机遇一到,就有可能转为内门弟子。”林芙拍了拍脑袋,笑呵呵道,“当、当然这机遇也不是那么好遇到的。而且这分数积攒的也十分困难,主要是看你三月一次的季比排名。前十名有奖励积分的,奖励积分相当多呢!”

“但是如果连续三个月,实力不曾晋升一个小境界的话,将会被家族毫不留情地驱逐出去。”林芙鼓了鼓嘴巴,“这只针对外门弟子,是不是很不公平。”

确实不公平,但这就是残酷的竞争体制,外门弟子人数众多,每逢三个月被刷下去的弟子不计其数,但门派也在源源不绝地向外招收中,即便是大海捞针,但基数广泛了,三个月三个月下来,总能在这海里捞到几根磨尖发亮的针。

“林师姐,这福利地是?”逆天笑笑追问,“我刚来,对这些都不太清楚,林师姐你给我具体说说可好?”

“行。”林芙点了点头道,“每三个月领福利地的人可多了。我跟你说,明儿大早上,你早点起来,我带你过去,还得排长队呢!”

“有了福利地,就可以为药堂种植药草,种的好,奖励积分一百到一千不等。种的不好,三个月过后就被夺走福利地资格,另外分配给别人。所以呀,有了福利地,你还得好好种植,一定要以正确的态度面对。不过一般药草也不需要经常打理,而且只是一小块地,花不了我们多少精力时间,修炼紧张时,去地里转转,还能为自己放松情绪,我觉得不错。”

“你说这么多,还没问小师妹乐不乐意种地呢。”赵月在旁插嘴道。

“乐意,怎么不乐意,我最爱种地了,种什么都行。”逆天眉开眼笑地直点小脑袋。

林芙这下突然就有种找到知音的感觉了,握着逆天的手笑道,“那感情好,要是你领块福利地能离我近点,我打理的时候,还能顺便顾着你的,互相帮忙帮忙。”

“对对。”逆天拍着林芙的手直笑。

一旁的赵月,嘴角忍不住抽了抽,这俩人,不就种块地么,至于乐成这样?

怎么看怎么滑稽!

“那睡觉吧,明儿一早早点起来,我跟你说,天没亮就要起啊,不过你放心,我会叫你的!”

辗转到了半夜……

“林师姐,林师姐林师姐林师姐!!快醒醒,醒醒!”

第一百一十五章 一条重要信息

所有的犯罪分子,都有一个共同的弱点,他们都会高估自己的智商,当然,我们不得不承认,这个案子的凶手的智商非常高,张福清跟我们反映三个神秘人物的情况,害得你们三个人跑了很多路,吃了很多辛苦,结果一无所获,至于管立秋,如果不是遇上我们,管立秋极有可能被当做‘70。4。3’灭门惨案的凶手了。”

九点半钟,案情分析会结束,李云帆和卞一鸣、王萍又到后标营管立秋家去了一趟。

这次的后标营之行,三个人弄清楚了三件事情:

第一,张东旭父子确实参加了管立秋的婚礼。

第二,张东旭父子确实看到了邹胜美戴在身上的三件金首饰。

第三,张东旭的父亲张福海是管立秋和邹胜美的媒人,管立秋到邹家送三件金首饰的时候,是张福海陪他一起去的。所以,张福海不但见过三件金首饰,他还拿在手上仔细地欣赏了好一会。如果张东旭父子就是“70。4。3”灭门惨案的凶手的话,他们肯定见过这三样东西。

结果和卞一鸣的分析基本相符。

离开管立秋家以后,三个人驱车去了县城,

三个人直接去了西门大街291——11。

杨耀光向三个人提供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情况:过去,县城确实有一个经营古董字画、首饰珠宝的老字号,这家的店铺的名字叫“文昌阁”,店主姓文,文老板和杨家曾经是生意上的合作伙伴,文昌阁经常会拿一些金银首饰让杨师傅修补、加工、打磨。

李云帆从杨耀光的话中捕捉到了一个重要的信息:“难道‘文昌阁’也从盗墓贼手上收购古董文物吗?”

“文家从什么人手收购那些东西,我不知道,我只知道那些东西来自于民间。”

“您是怎么看出来的呢?”

“有些金银首饰有残损,文家会把缺胳膊少腿的首饰拿到我的店铺去修补,如果是从正规渠道进的货,绝不会有残损,那些东西上有污垢,有水锈,一看就知道有些年头了。那些东西肯定是死者生前戴过的东西。”

“杨师傅,您就这么肯定?”

“金器,如果放在干燥的地方妥善保管,不管经过多长时间,都不会有水锈,只有放在棺材埋到地下,才会是那种样子。”

“杨师傅,您的店铺是什么时候关门歇业的呢?”

“一九六八年春天。”

“在此之前,文昌阁有没有让您修补过南唐时期的金银首饰呢?”

姚虹桥一家人很早就到张家堡来了,山神庙下面古墓里面的随葬品早就成了姚虹桥的囊中之物了。姚虹桥的赃物极有可能卖给了“文昌阁”。姚虹桥是不可能将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挖到的宝贝永远放在身边的,他一定会设法将东西变成现金,东西不好随身携带,钱就不一样了。

“有——肯定有,有一个阶段,文昌阁拿来的东西,成色都差不多——我说的是首饰上面的水锈。”

杨师傅所说的水锈应该是附着在首饰表面的氧化层。即使是黄金饰品,表面也有氧化层。

第一百一十六章 文昌不知去向

“首饰的做工也差不多,精细程度和风格也差不多,都有南唐金饰灵巧精细、造型生动的特点。”杨师傅接着道。

“您说的‘有一个阶段’是指哪一年呢?”

“是一九六三年。”

姚虹桥一家是一九六一年到张家堡落脚生根的,一九六三年,有将近两年的时间,姚虹桥应该挖到墓室里面的随葬品了。

“您是否还记得,‘文昌阁’一共拿来了多少件首饰?”

“前前后后,大概有十几件,全是金器。文老板是分开拿来的,每次只拿来两三件。前前后后,有半个多月,我为‘文昌阁’做活,从来没有在这么短的时间里面做过这么多的活。”

“后来还有吗?”

“后来就没有了。”

姚虹桥手上的东西出手的差不多了,杨师傅的活自然就没的做了。

“‘文昌阁’在什么地方?”

“‘文昌阁’早就不在了。”

“早就不在了?”

三个人没有想到会是这样一个结果。

“文昌阁不在了,文老板总该在吧!”

“文老板也不在了。”

“他人呢?”

“不知去向。”

“不知去向?这是什么时候的事情?”

“一九七零年就离开本地了。”

又是一九七零年。

“一九七零?是春天,夏天,还是冬天?”

“快到年底的时候。”

“生意做的好好的,文老板为什么要离开呢?”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文昌阁的生意就不好做了,那些红卫兵就像疯了似地,冲进文昌阁,连砸带拿,然后扬长而去。文老板看生意做到头了,就带着全家人离开了此地。”

文化大革命是人类历史上一次空前的大劫难,她搅乱了人们的生活,也搅乱了很多事情。

“文老板是什么地方的人呢?”

“他说是四川人。”

“四川什么地方的人呢?”

“这——他从来没有说过。他跟街坊邻居也从不提这些事情。”

四川很大,到哪里去找这个文老板呢?

调查只能止步于杨师傅这里。不过,三个人的目的也算是达到了,弄清楚姚虹桥昼伏夜出的去向,这已经足够了。即使找到文老板,也只能进一步核实杨师傅所提供的情况。

临离开杨耀光家的时候,李云帆想起了一件事情:“杨师傅,管立秋拿给你加工打磨的金耳环和金手镯是一对还是单只?”

“你算是问着了,上次,你们来的时候,我的话没有说透,当时,我就有点纳闷,秋儿拿来的是一只,我也问了,这玩意通常都是一对,怎么只有一只呢?”

“管立秋是怎么说的呢?”

“他说他爹指给他一只。”

李云帆之所以提这个问题,是想证实一下管立秋有没有撒谎。

三个人离开西门大街291——11,回到张家堡。时间是五点半钟。在半路上,雨基本上停了。

吃过晚饭以后,大家回到祠堂,刚坐下不一会,一个人拎着三个热水瓶走进了祠堂的大门,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