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小村魅影三-第4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么,这具尸骸到底是谁呢?

随着尸检的继续进行,大家的判断得到了进一步的证实。

死者的年龄在二十八到三十岁之间,这从三个地方就可以得到最基本的判断。第一,死者的牙齿完整饱满,压根没有稀疏迹象,也没有残缺之处,大家都知道,人死之后,肉身可以腐烂、并降解,但骨头,特别是牙齿还会保持原来的形状。牙齿只会钙化,不会腐烂。所以,牙齿常常作为判断年龄的重要依据;第二,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颅骨由平整光滑而粗糙和凹凸不平,死者的颅骨既平整又光滑。

死者的死亡时间在二十二至二十五年之间。

李云帆一边检查,一边说,王萍一边看一边记录。

李云帆的话,张瑞祥和周师傅全听到耳朵里面去了。

“二十八岁到三十岁之间,身高在167。5米?”张瑞祥自言自语道。

第四十一章

“瑞祥,你想说什么?”周师傅和张瑞祥想的是同一个问题。

郑峰和李云帆也听到了张瑞祥和周师傅的对话,他的脑子里面已经储存了一些信息,所以他完全能听出两个人的弦外之音。

求金牌、求收藏、求推荐、求点击、求评论、求红包、求礼物,各种求,有什么要什么,都砸过来吧!

第四十一章 井中人并非望弟 姜太太也为失踪

“两位师傅,你们心里面有什么话,就说出来,我们也想听听。”

“从年龄和身高来看,此人很像这个院子原来的主人姜太太。”张瑞祥道。

“我看很像,她的牙齿很白很整齐,她如果不是在这个院子里面住,我是不会想到她的。”周师傅道。

王萍对三个人的对话也很感兴趣:“姜太太不是搬到省城南京去了吗?”

“是啊!辜望弟的案子还没有一点头绪,又冒出这么一件事情来。还真让风水先生说对了,这个院子里面果然煞气太重。”

李云帆停下了手中的活:“你们看到姜太太搬走吗?”

此言一出,周师傅和张瑞祥面面相觑,李云帆的话可能触动了他们大脑里面的某一根脑神经。

“瑞祥,你亲眼看到姜太太离开南山镇吗?”

“没有啊!谁在意这种事情啊!她又不欠我的钱,我整天要紧盯着她。”

郑峰让谭科长和包大伟将死者的尸骸处理一下,和李云帆朝院门口走去。

巷子里面站满了人,郑峰朝人群扫了一眼,他看到了窦大娘和邓丙坤的老伴。

“窦大娘,您过来一下。”郑峰大声道。

因为人生嘈杂,郑峰的话是由几个人传给窦大娘的。

老人从人群中挤了过来:“郑局长,我来了。”

“窦大娘,你把左邻右舍年长一些的人都请到院子里面来,我要找他们请教一些事情。”

不一会,窦大娘领着七个人走进院门。在七个人中,有邓丙坤夫妻俩,邓丙坤的弟媳妇黄秋兰,还有郭拐子,其他几个人是生面孔,但他们都是辜望弟的近邻。

谭科长和卞一鸣将三条长板凳搬进堂屋。

朱所长将大家领进堂屋坐了下来。

郑峰和王萍一人一边,坐在八仙桌两边的太师椅上,王萍的面前放着一个笔记本,笔记本上压着一支钢笔。

“大家已经看见了,我们在被填埋的水井里面挖出一具尸骸,根据尸检,这具尸骸显然不是失踪的辜望弟,刚才,周、张两位师傅怀疑她可能是二十几年前搬走的姜太太。”郑峰语速比较慢,每个字说的都很清楚,因为在座的大部分是上了年纪的人。

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眼神中有惊异,也有恐惧。

最后,大家把眼神聚集到郑峰的脸上,他们在等待郑峰问话。

“郑局长,想问什么,您就问吧!”窦大娘道。

“你们有没有人看到姜太太搬走呢?”

大家交头接耳地嘀咕了一会。

“我们没有看到姜太太搬走。”邓丙坤有代表大家发言的意思。

“没有一个人看见吗?”

“我们都议过了,确实没有人看到姜太太搬东西。她离开的时候,没有人看见。”

求金牌、求收藏、求推荐、求点击、求评论、求红包、求礼物,各种求,有什么要什么,都砸过来吧!

第四十二章 众邻居七嘴八舌 当年事蹊跷颇多

“姜太太把家具都丢给了辜望弟,她用不着搬家。”蒋拐子道。

“不搬家具,至少应该拎几个包裹、带几个箱子吧!没有净身出户的道理,最起码要带几个首饰盒吧!”邓大娘道。

“不错,姜太太有好几个首饰盒。”黄秋兰道。

“可不是吗?那姜太太平时挂金戴银,还特别爱穿戴,衣服也不少,带这些东西,也应该整出一点动静来啊!”窦大娘道。

周师傅的话更有道理:“现在想一想,确实有问题,姜太太离开的时候,竟然没有跟我们打招呼,做了几年的邻居,这好像说不过去吧!你们仔细想一想,姜太太走的时候,有没有跟谁家打过招呼?”

大家都在摇头。

“姜太太离开南山镇以后,有没有回来过呢?包括她的男人。”

“自从离开以后,我们再没有见过她,她男人在她离开前两年就没有再露过面。”

郑峰想到了一个关键问题,如果水井下面的女人就是姜太太的话,姓姜的不可能不闻不问,在姜太太离开前两年,姓姜的没有再露过面,这意味着什么呢?他难道是想让姜太太自生自灭吗?

“姜太太是一个风尘女子,她男人可能厌倦腻歪了,所以就把姜太太扔在了南山镇。”黄秋兰道。

“这个院子原来是谁家的?”

“原来就是姜家的,姓姜的发迹以后,就把父母和家人接到省城去,这屋子就被闲置了。解放前三四年,姓姜的带着这个女人来到南山镇,前两年,姓姜的隔一段时间来一次,后两年,姓姜的就人影不见帽顶子了。”

“姜太太是什么地方的人?”

“听口音好像是南京人。”黄秋兰道。

“对,是南京人。她讲话的时候有一个口语。”窦大娘道。

“什么口语?”

“她不管说什么,都会在后面加一句‘还是啊!’”

“在她住的几年里,有没有亲戚和她来往?”

“没有。女人一旦踏入那个门,就断了和家人亲戚的联系。”窦大娘所说的“那个门”应该是指娼门。

“自从她来了以后,有没有离开过呢?”

“没有,一直没有离开过。她去的最远的地方是县城。”黄秋兰道。

“姜太太做什么营生?”

“她整天游手好闲,什么都不做。”蒋拐子道。

“姜太太跟你们提过卖房子的事情吗?”

“提过。”周师傅和邓丙坤异口同声道。

“她是怎么跟你们说的呢?”

“她说姓姜的让她把房子卖掉到南京去。”邓丙坤道。

“怎么这么巧?让辜望弟碰上了。”张瑞祥道。

“不是碰上了,也只有辜望弟这种不知道根底的人才会买她家的房子。”说话的是窦大娘。

第四十三章 姜太太口有断牙 诡异案更加诡异

“为什么?”

“这还用问,一是姜家的房子不干净,二是姜太太是做那种事情的。”窦大娘道。

“姜太太有房契吗?”

周师傅道:“有。”

“您见过房契吗?”

“见过,姜太太买房子给辜望弟的时候,是我和张瑞祥做的中间人。她们还写了一份契约。”

“辜望弟是什么时候搬进姜家的呢?”

“签完契约以后,辜望弟就带着孩子住了进来。先是住在门面房里面,姜太太离开以后,她就搬到后面住了。”张瑞祥道,“对了——我想起来了,我好像问过辜望弟‘怎么没有看见姜太太’,辜望弟说‘姜太太到南京去了’。”

“谈好的价钱是多少?”

“奇怪就奇怪在这里?”

“怎么奇怪?”

“她们只让我们在契约上签字、摁手印,价钱是她们私下里谈的。瑞祥,我说的对不对?”

“我想起来了,是这么回事。”张瑞祥道。

银子不能露白,辜望弟大概是不想让左邻右舍知道她的家底,而姜太太则不想节外生枝。身上有这么多的钱,离开南山镇的时候,钱肯定是不能示人的。

“依我看,这个人肯定是姜太太。”邓丙坤道。

“谁知道呢?”窦大娘道。

黄秋兰的一句话使死者的身份确定下来了:“公安同志,你们看看姜太太的嘴里面有没有一颗断了一个斜角的牙齿。”

“断牙在哪边?”

“在左边,姜太太经常到我家去坐,我们在一起接触的时间比较多,我记得非常清楚,她的嘴里面有一颗断牙——不细看是看不出来的,只是一个小角,她说是吃蚕豆的时候弄断的。”

“断牙在上面,还是下面?”

“在下面。”

李云帆的工作非常细致,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有些地方,如果没有特别之处,即使是再细致的人,也很难发现,在这个世界上,只要是经历过岁月洗礼的人,完美无缺的牙齿是没有的。

谭科长和包大伟已经把尸骸放到门面房去了。

郑峰和李云帆、卞一鸣走进门面房,黄秋兰跟在后面。其他人跟在黄秋兰的后面。

卞一鸣打开蛇皮口袋,拿出骷颅头。

周师傅打开临街的门,李云帆将骷颅头放在正对着门口的柜台上——这里的光线比较好。

三个人终于在黄秋兰所说的位置找到了一颗断牙,在口腔的左边——下方,第四个牙齿,缺口在牙齿的右边,其它的牙齿完好无损,惟独这颗牙齿断了一个不起眼的小角。

不等郑峰提问,黄秋兰也找到了那颗断牙:“就是这颗牙齿——就是这颗牙齿!”黄秋兰很兴奋,很激动,她说话的腔调已经变了。“没有想到啊!原来姜太太没有离开咱们南山镇。

第四十四章 失踪案牵出别案 姜太太身份待查

二十二年前,辜望弟来到南山镇,走进姜家,也是在这个时候,姜太太到阴曹地府去见了阎王爷。

姜太太的死,应该和辜望弟有关,辜望弟的失踪本来就非常诡异,现在,姜太太现身井下,案情就更加诡异了。这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啊!

这和辜望弟在门头上的镜子有没有关系呢?

这和辜望弟从净月庵请回来的弥勒佛和观世音有没有关系呢?

这显然是一个案中之案。

同志们暂时还无法接受辜望弟就是凶手这个事实案的档案材料里面,包括同志们刚了解到的情况来看,辜望弟的身上,同志们暂时还没有看到一点凶手的影子。从一个受害者一跃而成为杀人嫌疑人,角色的转变实在是太快,太唐突了。

面对眼前的案子,郑峰和李云帆不得不展开一些联想:姜太太可能不是到南京去找姜姓男人,她大概是想把姜家的祖产变卖掉,然后另寻一个别的去处。可她没有想到,自己非但没有拿到卖房子的钱,反而枉送了一条性命。而辜望弟则是空手夺大刀,不但得到了姜太太的房子,还得到了姜太太的钱财,同志们从密室里面找到的四枚银元,应该是姜家财产的缩影吧。

如果辜望弟是杀害姜太太的凶手的话,那么,这个女人就不是一般的角色了。

在这起案子里面,神秘男人扮演的又是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呢?

辜望弟是根据什么确定,姜太太的死不会引起任何人的怀疑,这很可能与姜太太的特殊身份有关,那么,在短短的几天的接触中——辜望弟和姜太太肯定有一些不同寻常的接触,辜望弟是如何知道姜太太的特殊身份和身世的呢?

案情越来越复杂了,一起失踪案分裂出两起案子。

大家回到正屋,谈话继续进行。

“姓姜的叫什么名字?”

作为老街坊,大家一你该知道他的名字。

“他叫姜毓才。”

在一个特定的范围内,可能没有人知道姜太太的来龙去脉,但如果围绕当事人,将思维和搜索的范围扩大一下,情况就不一样了。姜太太被姜毓才遗弃在大泽县偏僻的南山镇,她生活中唯一的一条社会关系也断了,凶手很可能就是凭借这个得天独厚的条件动了杀机。

目前,首要任务是弄清姜太太的身份,埋在水井下面的女人是不是姜太太,还需要经过姜毓才的确认,当然,如果有可能的话,同志们可能还要经过姜太太家人的确认,如果姜毓才不知道姜太太的去向,她的家人也不知道她的去向的话,死者的身份才能最终确定下来。既然两个案子重叠在一起,那就要弄清楚姜太太遇害的真正原因,只有弄清楚姜太太遇害的真正原因,才能弄清楚辜望弟遇害的真正原因。

第四十五章 姜家人背井离乡 姜毓才金屋藏娇

辜望弟绝不会只因为谋夺姜家的房子才杀害姜太太的——我们姑且把辜望弟当成杀害姜太太的嫌疑人,姜太太人间蒸发以后,姜家的房子,连同姜太太的钱财全落入辜望弟的腰包,只有找到姜毓才就能弄清楚姜太太这只羊究竟有多肥,姜毓才遗弃姜太太,一定是付出了不小的代价,一个女人,什么事情都不做,吃的,用的,都得花钱,钱从哪里来呢?再者,姜太太过去是一个风尘女子,她也应该一些压箱底的东西吧!

“姜毓才在省城做什么生意?”

“听说是做古董首饰生意,但这是很久以前的说法,现在做什么公干,我们不知道。”张瑞祥道。

“郑局长,姜毓才有一个远房的表亲,你们不妨找他问问。不过,这个表亲和姜家很少走动,老头老太住在南山镇的时候,这个人到过年的时候,才会到姜家来,平时是不来的。”邓丙坤道。

“此人叫什么名字?”

“叫付清河,他家很穷,姜家人瞧不起他,每年过年来,姜家只安排他在厨房吃饭,从来不让他上桌子。”

“姜家过去很有钱吗?”

“姜家是这一带的大地主,他家在县城和省城还有古董和首饰生意。”

“郑局长,这两条巷子两边的房子,过去都是姜家的。”窦大娘道,“西边的镇公所也是姜家的。”

“后来怎么只剩下这几间房子?”

“姜家在省城的生意做大了以后,就把一部分房子卖了,解放那一年,还被上面收了一些房子。”邓丙坤道。

“这个叫付清河的人住在什么地方?”

“郑局长,付清河这个人,我认识,他家和我家是前后村,我家在小徐村,他家在大徐村。”朱所长道。

“太好了,朱所长,大徐村离镇上有多远?”

“不算太远,骑自行车也就一个小时的路程,在净月庵的北边,离净月庵三里多路。”

“朱所长,你安排人到大徐村跑一趟,把付清河请到这里来。”

“用不着派别人了,我亲自跑一趟,你们耐着性子等一会,我这就到派出所去拿自行车。”朱所长一边说话,一边朝屋外走去。他真是一个说话做事爽快利索的人。

接下来,郑峰和几个邻居说了一会闲话。

闲谈中,卞一鸣提到,中国人历来安土重迁,这里是姜家的祖籍地,那姜毓才的父母为什么要丢下祖产到省城去住呢?

邓丙坤说:解放以后,镇上给各家划成分,姜家被化成地主,世道变了,运动一个接着一个,倒霉的自然是像姜毓才才这样的人家啰,老爷子老太太受不了了,干脆搬到省城去了,姜家在省城也有房子。后来,这个院子就成了姜毓才金屋藏娇的地方。

第四十六章 付清河破衣烂衫 候耀辉粮库当官

四个掏井工人将挖上来的土回填到井中,踩实了,然后铺上地砖,郑峰让王萍付给他们每人十块钱,他们说什么都不要,最后,郑峰让王萍买了四条大运河牌香烟,他们才勉强收下。

四点钟左右,朱所长回来了,在自行车的后座上坐着一个五十几岁的农民摸样的人,他就是付清河。

付清河的上身穿一件旧棉袄,一根腰带在腰上绕了好几道,下身穿一条单裤,裤子有点短,脚踝漏了出来,他的脚上穿一双解放鞋,鞋子上打了几个补丁,没有穿袜子,脚后跟上开了好几道口子,口子里面渗出来的血已经结成了盖子。大概是天太冷,或者是穿得太少,付清河弓着腰,两只手抄在袖筒里面。他没有戴帽子,头发很长,也很凌乱。

付清河坐定,郑峰亲自给付清河和朱所长倒了两杯水,有一杯热水抓在手上,会暖和一点。

付清河将茶杯紧紧地抱在两只手上。

李云帆递了两支香烟给朱所长和付清河,付清河犹豫了一会接过香烟,谭科长按着打火机把两个人的烟点着了。付清河抽了两口烟,用衣袖摸了一下鼻子,然后喝了一口水。

“付清河,你说吧!”朱所长道。

“早些年,我们和毓才家有些来往,后来就渐渐疏远了。”

“为什么?”

“咱们穷啊!俗话说得好,门口拴一匹枣红马,不是亲戚也是亲戚,门口戗一根讨饭棍,是亲戚也不是亲戚。他们看不起咱们,咱们就没有必要再用热脸蹭姜家人的冷屁股了。”

“姜毓才现在做什么?”

“前几年,我听姜毓才连襟的家人说,他在南京朝——朝什么宫做古董首饰生意,现在做不做,我就不知道了,我们已经有二十几年没有来往了。”

“是不是朝天宫?”

“好像就是这个朝天宫。”

“这几年,姜毓才有没有回来过。”

“他已经有很多年没有回来了,他家在此地只有一些远房亲戚——都是像我这样的穷亲戚。你们要想找到他,得去找他的连襟问问。”

“姜毓才的连襟叫什么名字,住在什么地方?”

“住在县城,他叫侯耀辉,在县粮食局坐办公室。这是以前的事情,现在的情况,我不知道,我们也很少来往。不过,侯家和姜家也很少来往。”

连襟之间很少来往,这是很少见的事情。

十一月二十六号早晨,李云帆和谭科长、王萍驱车前往大泽县城。

三个人在粮食局打听到了候耀辉的去向,他已经在几年前调到王营粮库去当主任了。

王营粮库在县城的南边的王营公社,这是大泽县最大的一个粮库。

十点半钟,吉普车停在了王营粮库的大门口。

看门的大爷将三个人领到一间办公室。

办公室里面坐着一个谢了顶的中年男人,他就是姜毓才的连襟侯耀辉。

第四十七章 连襟间早不来往 侯耀辉不敢肯定

办公桌上放着一个茶杯,侯耀辉的手上夹着一支香烟。

侯耀辉从椅子上站起身:“你们是——”

“您就是侯主任吧!”

“我叫侯耀辉,请问你们有何指教?”

“我们是地区公安局的。”

“侯主任,这位是李局长。”谭科长道。

“请坐——请坐,你们找我有什么事情吗?”

双方谦让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