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小村魅影三-第8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我就能想起来了,不错,三月十六号下午,在太阳落山之前,杨树理把船停在那里,让我照应着,他说船上有四条大青鱼,是为杨庄生产队柳队长家儿子结婚准备的,他还跟我说,那四条大青鱼是在杏花湾打到的我全想起来了三月十六号下午,杨树理是让我照应过他的船。”

杨树理的嫌疑基本排除。摆在大家面前的仍然是一团乱麻。在后来的闲谈中,蔡俊生对杨树理的褒词颇多,在他看来,杨树理除了好赌钱以外,没有什么坏毛病,他这个人有三个优点,一是勤快,能吃苦,二是心善,沾不得人家一点便宜,三是直爽,在所有打渔人中,他卖鱼的速度最快,只要有人问价,他都能开开心心地让你把鱼拎回家,用他的话说,起点早,多撒几网就在里面了,为几个小钱睁得脸红脖子粗,不值当。

郑峰和李云帆明白蔡俊生的意思,像杨树理这样心善之人,是做不出那种腌臜龌龊的事情来的。

两个人告别蔡俊生的时候,他还站在店铺的屋檐下耐心的等待着。

夜已深。

郑峰和李云帆裹着一身的寒气回到房间,脱衣上床,头依靠到枕头就睡着了,案子虽然没有了,但今天的事情了了,该好好睡一觉了。

第二天早上,大家起床的时间比平时稍微迟了一些,一月十一号,十二号,同志们走村串户,马不停蹄地工作了两天,人毕竟不是机器,不把觉睡足了,就没有精神和体力干活,郑峰和李云帆醒的比较早,他们俩怕吵醒大家,故意赖在床上不起床,但两个人并没有闲着。

两个人披着棉衣坐在床上,一边抽烟,一边聊案子的事情。

经过深入的讨论,两个人达成了一个共识,从水路寻找汪小霞和夏清莲失踪的踪迹,或者说从水路寻找凶手的踪迹,这个思路应该是没有问题的,两个人把分析的重点放在一个点上。

第九十章 同志们一早就醒 张云鹏焦急万分

如果汪小霞和夏清莲是在搭某人便船的过程中失踪的话,那么,按照常理来判断,一路上就应该有人看到这两个女人,有一个事实是非常清楚的,汪小霞一定是在大沙河上失踪的,失踪的路段也一定在杏花村到小刘庄这段水路,大沙河上,来来往往的船只有很多,汪小霞失踪的时间是在四点半钟以后,这时候,正是那些外出的船只回家的时间。

李云帆想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情况,人们经常讲“好事多磨”,这句话是很有道理的,三月十六号下午,小沙河以北的十几个村庄派船到沙河镇运化肥,在案子的档案材料里面,两次提到了这个细节,第一次是童子强和蒲森林到桃村了解情况的时候,桃村的生产队队长提供的,第二次是昨天即一月十二号下午,李云帆等人坐船到桃村以南几个村子了解情况的时候知道的  。

郑峰觉得这个情况非常重要,如果汪小霞所搭的便船和其中某一条船相遇的话,就一定能看见汪小霞,看见了汪小霞,也就能知道汪小霞搭乘的便船是谁的船。都是乡里乡亲,彼此都很熟悉,在路上遇见了,打一个招呼,说上几句话,这应该是很正常的事情吗。

六点半钟,郑峰和李云帆听到了隔壁房间里面的动静。

“老李,我们起床。”

大家不要觉得奇怪,六点半钟起床,这对同志们来讲是比较迟的,平时,大家在六点钟之前就洗涮完毕了。

郑峰和李云帆已经想好了,吃过早饭以后,他们要到小沙河以北几个村庄去调查走访,这种调查,是不宜把大家召集在一起开会的,大家都是本地人,互相之间都是认识的。有些人可能会有些顾虑。

郑峰和李云帆的衣服刚穿好,就有人敲门了,郑峰打开房门,走进来的是童子强和蒲森林,门刚关上,又被一个人推开了,进来的人是张云鹏,后面跟着卞一鸣。其实,他们在五点多钟就醒了,都在床上憋着,听到郑峰和李云帆的屋子里面有声音,就都起来了。

“郑局长,吃过饭以后,我们去找蔡俊生核实一下,看看杨树理昨天晚上有没有跟你我们说谎。”张云鹏道。

郑峰和李云帆相视一笑。

“郑局长,你们笑什么?”张云鹏一脸疑惑。

“昨天晚上,我们已经找蔡大爷了解过了。”

“什么,我们睡觉以后,你们到渡口去了。”

“对啊!”

“蔡俊生怎么说?”张云鹏很着急的样子。

“蔡大爷证实了杨树理的说法。”

“照这么讲,杨树理的嫌疑可以排除了?”

“不错。”

“杨树理的嫌疑排除了,那我们的工作不是失去了刑侦的方向?”

第九十一章 同志们兵分两路 龙尾村首当其冲

“吃过早饭以后,我们去找十六号下午到沙河镇来运化肥的船了解情况。”

卞一鸣喜形于色,他已经明白郑峰的意思了:“还有那条送嫁妆到杨庄柳队长家去的船。”

“老李啊!还是卞一鸣的记性好,我们俩把这条船给忘得一干二净。”

“我应该能想起来的,不行了,到底是老了,记性不如年轻人了  。”

这一段对话是对卞一鸣的褒奖,卞一鸣的记忆力超强,这一点在刑侦工作中是非常重要的。很多信息集中在大脑里面,有重要的信息,有无关紧要的信息,在某一个特定的时间里面,刑侦工作者要有刷选信息的能力。

吃过早饭以后,郑峰和李云帆各带几个人,还是昨天那两班人马,郑峰这一路负责湾头村、杏花村和桃村;李云帆这一路负责龙尾村、南塘村和北塘村。

郑峰和大家的心情都很沉重,顺藤摸瓜,郑峰本来以为杨树理是一个瓜,从曹德民、赵厚平、杨成功、柳队长和陈大龙提供的情况来看,杨树理在很多方面都符合犯罪嫌疑人的特征,但调查结果却给郑峰和他的战友们泼了一盆凉水,所有的努力付诸东流,一切都得从头开始。

七点半钟左右,郑峰一行走出旅社,来到渡口,渡船停在栈桥上,船上已经坐了好几个人,站在跳板旁边搀扶大家上船的不是蔡俊生,而是一个四十岁左右的中年人。

“蔡东,蔡大爷呢?”

“俺爹受了一点风寒,郎中才看过,付了药,正在家里发汗呢。”

世上有三苦,打铁、撑船、磨豆腐。辛苦也就罢了,关键是没法正常睡觉,不管是谁,也不管是在什么时候,只要站在码头上,就要把他送到河对岸去。一般人可能很难想象在渡口撑船的辛苦。

蔡东的船没有蔡俊生的船撑到稳当和熟练。

过河之后,两拨人在龙尾村东边的山路上分手,郑峰一行朝龙尾村走去,李云帆一行朝湾头村走去。

兵分两路,我们只能叙述一头,让我们跟随郑峰一行到龙尾村去看一看。

大家是否记得龙头村有几条船?对了,龙头村有两条船,一条是宋建国家的船,一条是漆阳平家的船。

龙头村坐落到小沙河的北岸,大沙河的东岸,整个村庄由东南而西北,形状很像一条龙的尾巴。由此推想,龙头村的形状应该像一个龙头了。村子东头距离小沙河只有两三百米,而村子西头距离小沙河有一里多路,最西头一户人家距离大沙河只有十几米,宋建国家和漆阳平就在大沙河边上,宋建国家是西边第一家,漆阳平家西边第二家。

五个人沿着村庄前面的一条道一路向西,在村民的指引下找到了漆阳平的家,巧了,宋建国也在家,他们都在家里面补渔网,郑峰本来只想找漆阳平了解情况,既然宋建国的家就在跟前,那就一块谈谈吧!

第九十二章 火盆旁坐下说话 宋建国拿来茶叶

三月十六号下午,被生产队派到镇上去运化肥的是漆阳平,宋建国家的船是一条比较小的船,他家祖祖辈辈以打渔为生,长年在小沙河的北岸架网打渔,架网的位置在距离蔡俊生的渡口一里左右的地方,宋建国家的渔船只做两件事情,一是到镇上去卖鱼,二是装鱼,宋建国在船舱里面放了一个网兜子,还放了小半舱的水这样可保持鱼的鲜活度,有卖相,打上的鱼就放在船舱里面鱼来回倒腾,会弄伤鱼鳞,所以,他家的船是不会搭人也不能搭人的  。

生产队的社场就在漆阳平家的南边,靠着河边,运东西会比较方便一些。

既然宋建国家在小沙河的北岸架网打渔,他对来来去去的渔船和渔船的主人非常熟悉,大家不要忘了,郑峰和同志们所面对的可是两起失踪案,关于夏清莲,同志们到现在还没有寻觅到一点蛛丝和马迹呢,既然是两个相互关联,串并在一起的案子,那就应该放在一起来考虑只要条件允许,是应该放在一起来考虑的。

谈话的地点在漆阳平家的厨房,漆阳平的老婆正在厨房里面烤鱼片,生活条件差,烤鱼片对漆家来讲是必不可少的一样食物,在一般人看来,烤鱼片是美味佳肴啊!错,偶尔吃一回烤鱼片,当然是美味佳肴,如果天天吃,以鱼代粮,恐怕就不是那么一回事情了,就像现在城里人偶尔吃一两顿红薯和苞米,天天吃,两三天就受不了了。

鱼片是放在火盆上烤的,这就是漆阳平把大家领进厨房的原因,天太冷,坐在火盆的旁边,会比较暖和一些。

宋建国从家里拿来了茶叶,漆阳平的老婆非常麻利地泡了几杯茶,漆阳平将小桌子放到火盆旁边,女人将茶杯放在小桌子上。

张所长招呼漆阳平赶快坐下来,有时候,你会觉得一些礼节性的东西有些多余。

经过几分钟的客套和少许的忙乱之后,谈话终于可以开始了。

“阳平大哥,一九七二年三月十六号下午,你是什么时候把化肥运回村的呢?”张所长道。

“这我能记得,我回到村子的时候,生产队还没有收工,我把船停在码头,到地里去喊人来搬化肥。”

“生产队收工在什么时间?”

“五点钟左右。我回到村子的时候是吃晚茶的时候。”

“是你一个人去运化肥的吗?”

“两个人。”

“你们在回村的路上有没有遇到其他船?”

“肯定遇到了船,在大沙河上时常有船来来去去。”

“请你认真回忆一下,你们在路上遇到了哪几条船?”

“正是因为经常遇到船,所以,一时很难想起来,时间隔得太久了。在大沙河和小沙河沿岸,有船的人家很多,”

第九十三章 龙尾村一无所获 郑局长默默念叨

漆阳平接着道:“还有许多外地的船运货到沙河镇,行船的时候,一般都隔着一段距离,就是认识的人,顶多打一个招呼就过去了。水过石板,在脑子里面不会留下什么印象的。”

时间隔得太久,这几乎是一个共同的原因,有些信息在大脑里面停留的时间是有限的。生活中的有些信息是不会被储存到大脑里面去的。

童子强的神情非常凝重,每当谈话对象说到这句话的时候,童子强的内心都会非常纠结和自责,因为这两个案子是他和蒲森林经手的,如果他们当时的调查走访再深入细致一些,或许就不会留下这样的遗憾了  。所以,他和蒲森林非常钦佩郑峰和李云帆,他们和郑峰在一起共事只有两三天,但已经知道什么叫办案子,什么才叫真正意义上的刑侦工作者。

宋建国坐在板凳上一言不发,只顾抽烟。

“宋师傅,您在大沙河上架网打渔,您能不能跟我们说说,在小沙河上来来往往的船只有哪些?我指的是本地的船只。”此时,郑峰的脑子里面想的是夏清莲的案子。如果夏清莲是在船上失踪的话,那一定是在夏家堡到谢家村这段水路上失踪的。走这条水路,船肯定要经过宋建国打渔的地方。

“郑局长,哪些船走这条水路,你们已经知道了,我就说说哪些船经常走这条水路,您看怎么样?”

“行。”

郑峰能看出来,宋建国是一个头脑非常清楚的人,他能很快知道问题的要点。

“经常走这条水路的有镇供销社的三条船,这你们已经知道了,还有状元村的曹德民和杨庄的杨树理、杨成功,他们每天都要到镇上来卖鱼。再就是状元村的马有忠,他家在镇上开了一个茶叶铺。”

“冯墙村和松子口村没有船吗?”

“这两个村子离小沙河比较远,没有船,在我们这里,凡是有船的人家都是离河岸比较远的人家,除了状元村的曹德民,他家离打渔的地方比较远,所以才在打渔的地方盖了一间茅草屋。”

漆阳平和宋建国没有提供更多的情况。

之后,大家又去了南塘村和北塘村,见到了史方圆等三位船主,这三个人的回答和漆阳平的回答如出一辙。郑峰能想象的到李云帆调查走访的结果。一粒芝麻掉在刚烧过的锅灰堆里,想找到这里芝麻,几乎是不可能的,

五个人怀着沉重的心情回到渡口,蔡俊生说,李云帆他们还没有回来。

郑峰在心中默默念叨,但愿李云帆他们能带回来一点有价值的线索。

回到旅社的时间是十一点十分,大家站在走廊上,手扶栏杆俯瞰渡口。

“郑局长,李局长他们回来了。”十几分钟以后,张云鹏大声道。

第九十四章 郑局长耐心等待 李云帆无功而返

郑峰看到,第一个走出树林的是陈敏,紧接着是李云帆和蒲森林,两个人好像谈论着什么。

蔡俊生将船撑到和对岸。

上船之后,李云帆和蔡俊生说了几句话,估计是问候他的身体,老人撑船的动作显然没有前两天灵活麻利,真是一个闲不住的老人。大半辈子大概就是这么走过来的。人穷,命就没有那么娇贵了。

郑峰和卞一鸣冲下楼去,其他人你跟在后面  。

渡船靠岸,陈敏第一个跳下船,蔡俊生搀扶着王萍走下船,李云帆和蒲森林先后下船,船上只有李云帆一行,蔡俊生的渡船比较大,一般情况下,不到十几个人,蔡俊生是不会开船的,河面比较宽,来回一趟,既要时间,又要力气。

从李云帆一行的表情,郑峰已经知道,李云帆他们也是一物所获。

“陈敏,怎么样?”张云鹏忍不住问道。

“嗨,我们费了老鼻子劲,一无所获。”陈敏道。

“可不是吗?竹篮打水一场空,还空欢喜一场。”蒲森林道。

“空欢喜一场,什么意思?”童子强问。

“走,先吃饭,一边吃一边谈。”郑峰道。

大家走进食堂的时候,饭菜全部摆好了,大家拿起筷子,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从昨天到现在,大家第一次感到饥饿,其实,人一到饭点,肚子就饿了,有时候,之所以没有感到饥饿,是因为心里面有事,现在,调查一无所获,心里面空落落的,取而代之的自然是饥饿了。

童子强还没有忘记蒲森林在渡口说的话:“蒲森林,你刚才说‘空欢喜一场’是什么意思,跟我们说说。”

“郑峰,你还记得湾头村的赵国树吗?”李云帆道。

“记得,他家也有一条船。”

“三月十六号下午,赵国树倒是看到一条船。”

“谁的船?”

“是状元村马有忠家的船,那天,我们在曹德民家的码头上看见的那个人。”

“马有忠家在沙河镇开茶叶铺。”张云鹏道。

“对,就是此人。”

“赵国树是在什么地方看见马有忠的船的呢?”

“在湾头村西边的码头上,马有忠的船由北向南行驶。”

“什么时间?”

“四点半至五点钟之间,具体时间他记不得了。不过撑船的不是马有忠。”

“撑船的是谁?”

“是赵一儒。”

“赵一儒是谁?”

“赵一儒是状元村的人,他是一个兽医在公社兽医站工作。”张云鹏接过话茬道,“郑局长,您可能记不得了,十一号下午,我们到谢家村去,在渡口碰到一个,他主动和我打招呼,他推着一辆自行车,您再想一想。”

第九十五章 其他人说者无心 卞一鸣听者有意

“我想起来了。唐有忠的船赵一儒怎么会出现在那里?”

“他是一个兽医,哪家牲口病了,都要请他,他除了给牲口看病,还负责劁猪。”

“张所长,什么叫劁猪?”王萍道。

“劁猪就是在公猪性成熟之前把猪阉割掉。”

“赵一儒怎么会出现在马有忠的船上呢?”

“赵国树说,赵一儒有时候向马有忠借船使  。”

“我们当时的心情,和你现在的心情一样,觉得这个情况非常重要,要不是赵国树为蒋洪波家送嫁妆到杨庄柳队长家去,他是不可能记得这么清楚的。”

“船上就赵一儒一个人吗?”

“可不是吗?当时,我们着实激动了一阵子,可结果却使我们大失所望。”

“李局长,”卞一鸣端着碗走到李云帆的跟前,他好像想起了什么,“李局长,马有忠的船是带蓬的乌篷船,赵国树如何能确定船上有没有人呢?”

卞一鸣太厉害了,他的记忆力太强了。

“赵国树看清楚了,船上确实只有赵一儒一个人,马有忠的船是乌篷船,但乌篷的两头是敞开的,从外面能看到里面,如果船上有人的话,一定能看清楚。”蒲森林道。

李云帆从口袋里面掏出笔记本,打开来翻到其中一页:“在回渡口的路上,我也在想这个问题,赵国树没有看到活生生的人,这是事实,但这并不代表船舱里面没有人,如果有人,但此人已经失去了知觉,那会怎么样呢?”

“如果这个姓赵的和汪小霞失踪案有关的话,他是不会让别人看到船舱里面的人的。”卞一鸣有鹰一样的眼睛,他的眼睛似乎能洞穿一切。

“赵一儒有没有说他从哪里来呢?”

“这赵一儒没有说,赵国树也没有来得及问。两船相遇的时间是很短的。”

“这个情况,正好和汪小霞失踪的时间和失踪的地点是基本吻合的。”卞一鸣道。

“湾头村在杏花村的南边,如果赵一儒的船由北向南行驶,那么,这就能说明赵一如来自杏花村。”郑峰对这个情况非常感兴趣,他对卞一鸣的刨根问底更感兴趣,“我们不妨做一个假设,我们假设汪小霞搭了赵一儒的便船,有一点,我们可以肯定,汪小霞不会是和赵一儒约好的,那就只有一种可能,汪小霞在走出桃村以后,在半路上遇见了赵一儒。”

“张所长,汪小霞认识赵一儒,这不应该有问题吧!”

“这是自然,汪小霞家和娘家都养猪,赵一儒肯定到汪小霞家去劁过猪,这么说吧!他们不但认识,而且很熟。”张云鹏道,“赵一儒在沙河干兽医干了将近二十年,他跟大家熟透了。”

“此人多大年龄?”

“不到四十岁吧!”

第九十六章 杨树理突然出现 沙河上遇到一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