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农女当家-第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要是真能卖了,也算你家有个奔头了。到时候你也攒点私房钱,风风光光的嫁人,看谁还敢背后等着看你的笑话。”郑氏说着,心里也觉得痛快了几分。她以前没嫁人时候,可不也被人说道过,知道那滋味不好受。后来还是嫁了个有能耐的男人,连着生了四个儿子,这才挺直了腰杆子。

如今,谁见了她还敢奚落?别说是陈河沟,就算是回了娘家,大伙儿也得高看她一眼。不为别的,就为她男人有房有地,儿子们也各个能挣钱。

由此及彼,只要玉娘嫁人了,再生几个儿子在婆家立稳了脚跟。那好日子,可也就来了。

崔玉没想到郑氏会想这么长远,张口就是说她嫁人的谁人。心里不由有些不好意思,到底谁说古人含蓄的?成亲的事儿都能当着人的面说出来,哪有一点避嫌的意思?

她却不知道,并不是古人不含蓄。而是陈河沟算是东宁县最靠山里的村子,虽说土地肥沃能产粮食,但因为没别的营生,到手的银钱自然不会多了。人穷的时候,那还会有那么多讲究啊。

不过崔玉也明白,村里娘们没事儿的时候,除了坐在一块说些七长八短的闲话,也没别的乐趣。加上妇人们看人,大多都会先瞧那家的男人有没有本事。

如今崔家没有顶门庭的男人,不说她是刚出孝的大闺女。就说有李氏这个新寡的身份,可不就有不少人等着抓话头子呢。

俩人正说着话呢,王大爷就扛着锄头回来了。到底是年纪不对了,干了半日就觉得有些扛不住,好在几个儿子孝顺,劝着他早点回家歇着。

“玉娘来了啊。”王大爷进了院子,瞅见有人在,就搭了一句话。然后放下锄头,自个蹲在院墙边上的大树墩上抽起了旱烟。

“孩他爹,玉娘拿了点东西来让你瞧瞧能不能换钱,我瞧着也像那么回事儿。”郑氏放下手里的活儿,起身去拿了大扫帚把之前散在地上的苞米粒扫到一块。然后拿了簸箕准备搓起来,回头洗干净磨成苞米面吃。

王大爷是个好说话的,听了这话也不含糊,直接让崔玉把东西拿给他瞧瞧。闻了闻,又尝了一点,他才点头说是药铺里常用的野柴胡。

“玉娘啊,镇上药铺里都收药材,不过长春堂的价格最是公道。那掌柜的也是个老实人,最见不得药铺里欺负穷苦人家,所以你可以把东西送过去。”王大爷把烟锅往脚底下的石头上磕了几下,笑道,“咱们村没人卖过药材,就算是我只怕也识不得它没晒干时候的模样,你倒是个有福的。以前我在医馆给人打杂时,倒听说过有人一两八文钱的卖过野柴胡。”

郑氏听了这话,一脸惊奇,她倒是没想到,这么个不起眼的干货还挺值钱的。就算是她们粜麦子,也不过一斤三文。

“那可是件好事儿呢,我就说玉娘是有福的吧。”郑氏知道玉娘没白忙活,心里也是替她高兴的。

崔玉这会儿的心情也是很好的,想到王大爷说他也识不得山上的草药模样,心思一动。左右,人家帮了她也不是一回两回了。

“大爷,大娘,其实我这柴胡就是在咱们前山那个土坡上挖到的,我寻思着应该还有不少。要不。。。。。。”

可惜,还没等她的话说完,王大爷那边就开了腔。

“行了,这东西是你挖到的,就好好的抓住机会,能攒一文是一文。至于别人家,就算再难到底也是不缺吃喝的。”活了大半辈子,王大爷看事儿透彻着呢。别人家的物件,他就算再稀罕,也不会去眼馋的。

郑氏也只在边上笑道:“你王大爷说的在理,以后你家过好了,大娘到了门口不缺一碗水喝就行。哪会想着断了你的奔头呢?再说了,这都是你爹在天保佑着你呢,你可不敢随随便便的告诉别人。”

崔玉也没想到王大叔两口子这么淳朴厚道,竟然不要她送上门的财路,当下心里也很是感激。于是便笑着把那会儿提过来的篮子递过去,“篮子里的物件不值钱,是我用新鲜的野菜跟苞米面干锅里贴出来的,带了一些给大叔大娘尝尝。”

没等她的话说完呢,郑氏就摆手了,“不用了,家里刚收了苞米跟土豆,不缺吃食。再说了,你王大爷也不过是提点了你几句话,哪值当的你送东西来啊。”

村里人大多实诚,明知道别人家日子不好过,自然不会占人家便宜。所以,可就推辞起来了。

最后还是王大爷咳了两声,让自家婆娘把东西收下,然后又让人拿了些发黄的豆角跟半个南瓜塞进崔玉篮子里。

“这豆角看着是干了,回头你剥了里面的豆子再切点南瓜,也能吃几顿稀饭。”

几个人又说了几句话,看着天色,该做后晌饭了。崔玉才赶紧拿了篮子回家去。

回家后,李氏已经做上了饭,虎子带了三妮在炕上翻跟头玩。逗的小丫头,一个劲的拍巴掌乐呵。

“娘,后晌时候我拿了饼子跟剩下的俩鸡蛋去王大娘家走了走。”崔玉放下篮子,见李氏进屋去拿干粮,赶紧说到。神色间,却有些忐忑跟不好意思。

到底不是她当家呢,现在越过李氏往外送东西,估计要挨训了。

李氏愣了一下,想到自家闺女别憋在家里这么久,也是难为她了。所以也只点点头道:“多出去串串门也好,娘顾不上你,你多跟着你王大娘学学去了婆家怎么过日子,也是好事儿。”

“娘,您别多想,我是去问了问王大叔药材的事儿。”崔玉见李氏脸上的神情突然有些低落,赶紧上前解释道,“今儿我才知道,我挖的是野柴胡,拿到药铺里一两能卖七八文钱呢。”

这下,李氏可就惊着了。合着自己家,现在有一百多文呢?就算她去卖柴禾,连带上她抽空接着月光熬夜绣的荷包,一个集上也不过卖十几文钱。

呆滞了半天,她才在崔玉的唤声中反应过来。有些怀疑的看了一眼崔玉,心里只觉得有些不真实。

“娘,您放心吧,往后咱们的日子一定会越过越好的。少不得,咱们埋头辛苦一阵子,还能送虎子去认字呢。”

李氏看着崔玉坚定的表情,觉得自家闺女经历了她爹的事儿后,越发的懂事儿了。许她平日的念叨有用了,她爹真的在保佑着他们呢。

想到这里,李氏连连说了几声好,拍着闺女的手背让她进屋歇会儿去。虽说她没追问,可也是心疼的很,毕竟哪家的孩子是天生就懂事的啊。无非是被逼的没法子了,才不得不长大。

晚饭虽然还是简单的苞米粥跟饼子,但俩小的却因为碗里多了俩煮鸟蛋高兴的多吃了半碗。

“玉娘,赶明就是集了,咱得起个早。”看着崔玉要刷洗碗筷,李氏赶紧拦了一下说道,“你先去收拾一下吧。”

陈河沟离落霞镇并不算近,就算绕近道儿也有近十来里的路程,所以除了每逢一六去集市时候,村里也没人常出去。倒是陈阿婆的儿子陈二狗,在农闲时候,每两日里就会去镇上送一趟人。不为别的,路上搭一个人,可就是两文钱的进项。

第9章 镇上赶集

以前她家出村,也会花钱搭车。只可惜日子越过越糟心,两文钱也能掰开了花,自然也就舍不得再浪费了。

崔玉虽然没走过十几里的山路,可也知道连着走两三个时辰,不是件轻松的事儿。不过一想到明日就能换钱了,她心头还是一阵热枕。

一/夜好眠,第二天一大早李氏就唤了崔玉起身。也不知道是不是想要跟着去赶集,之前总爱赖床的三妮也揉着眼睛爬出了被窝。

正好,崔玉也觉得虎子这个大的孩子了,也不能总拴在家里,所以跟李氏打了招呼,就带了兴奋极了的俩孩子洗了脸。几口人就着温开水吃了些干粮,然后就开始往家里的独轮车上装东西。

独轮车有些年头了,就算是卖了也不值几文钱,所以李氏当初卖房卖铺盖的时候,就把它留下了。不过亏得当时没狠下心来处理了,现在才能推着柴禾去镇上,也好过凭着一个女人的肩膀生生把压人的担子挑到十几里外去。

崔玉也见过这种工具,在现代,北方也是常见的。不过那时候轮子是胶皮打气儿的,而不是木质的,所以推起来省力很多。而如今这个,她却没把握能推得动。

车上面是几根横木支着,想了想,崔玉把院子里扣着的筐子找出来,又铺了一层茅草进去。这才把三妮放进去,车把两边,则分开绑上两担柴禾。而她之前晒好的柴胡,就横放在推车上头。

收拾好后,几个人就趁着天儿还没明出了门。去赶集卖东西,自然是要趁早。往村子走的小道上并没有什么人,到了村口,倒是碰上几个同村的妇人。

好在虎子在前头蹦蹦跳跳的先叫了人,加上原身零散的记忆,这才没让崔玉闹出什么笑话来。

大伙儿也知道,李氏如今就是靠着上镇上卖柴禾跟做些小绣品换口粮。加上夏家招小厮的事儿,在村里也不是什么秘密了,所以并没有人拦下李氏多说什么话,也没有好奇为什么李氏这次带了大小一家子人出门。

只遇上陈二狗跟陈婶子的牛车时候,几个人招呼了几句。陈二狗虽然平日里靠赶牛车多个进项,可也不是那种掉进钱眼子里的人。更何况,陈婶子跟李氏俩人关系一直不错,过去更是每日里凑在一起串门。

所以这会儿碰上了,俩人就张罗着要捎带崔玉跟虎子一程。

这个时候,道边上又过来几个人搭车,交给各自的铜板就坐到了车板上。崔玉就算再像省点劲儿,也不好意思应下了,连忙笑着回绝了。

村里人心思都不坏,可心里打着小九九想占便宜的也不少。陈叔跟陈婶儿日子也不容易,平日里能顾念着他们,已经算是热心肠了。可不能因为她,再让别人撕开个口子,全都闹着蹭车坐了。

陈二狗也知道这个道理,自然也不勉强了。只说等回来时候,要是人少了,就捎带她们几个小的几步道。

没了代步车,光凭着脚下走,还真有些使得慌。崔玉看着虎子也有些气喘吁吁,而李氏纵然有他们几个帮着拉车,也是出了一脑门汗,所以就提议歇歇脚再走。

要是以往,李氏自然会咬着牙赶路,可现在倒不好勉强了。

道上歇了好几气儿,一家人才紧赶慢赶的到了镇上。好歹是赶在晌午散集之前了,也不算太晚。

到底是靠近几个大村庄的镇子,比起陈河沟来热闹了不是一星半点的。虽说不算是商铺林立,处处繁华,但也算得上吃喝玩乐一应俱全。单是街道两边摆着摊子跟担货郎来回穿插,就可以看出,这里的确是十里八村的经济中心了。

李氏不是第一次卖柴禾,早些时候还因为自个是个妇人,不好叫喊。可时候久了,家里几张嘴嗷嗷等着吃饭,她就算再面皮撂不下去也得叫喊了。所以到了老百姓赶集上来的镇东头,就寻了户人家的墙根处停下了小车。

崔玉帮着李氏把柴禾摆好,又从独轮车边上的横木上拆下两个苞米皮编的蒲团,这才抱了三妮下车。

“娘,让虎子跟三妮跟着你在这卖柴,我先带了东西去长春堂问问。不然晚了,怕人家坐堂的大夫出诊,小二再拿不下主意收不收这药材。”崔玉倒是想带着虎子一块,毕竟是个男孩子,见识多点没坏处。可一想到自个一会儿的打算,她觉得还是自己去保险。

李氏自然担心自家闺女一个人去不行,虽说大熙朝百姓家没有那么多讲究,对女子抛头露面管束的也不严。可到底是个没出嫁的女子,姿色也不算差,万一碰上不长眼的吃多了酒的混混,只怕会吃亏的。

“要不你等会儿,娘卖了柴禾就陪你一块过去。”

“娘,眼看就晌午了,日头过了头顶就要散集了,那时候只怕人家大夫也就该走了。”

李氏想了想,只能勉强的应下了,然后说让虎子陪着她一起去,好有个照应。只是崔玉提起三妮需要人照看着的时候,李氏也没了法子。

集上人多,万一要是在她跟人讲价时候,不留神拍花子出来了,那就麻烦了。

崔玉挎着篮子直奔镇中心大槐树底下的长春堂,也就是王大爷提过的那个童叟无欺的药铺。

说起来,也不愧是落霞镇最大的药铺,两大间左右打通的铺子,铺面干净宽敞,里外都是几代药铺传承的底蕴气息。门面里正对着的就是占满大半个墙壁的药柜子。右手边上,是大夫看诊的地当,左手边则是售卖药酒的柜子。

柜台里有伙计正手脚麻利的按着方子抓药,而边上则候着几个等着付钱的病人。

崔玉进了门,就有手头上刚忙完的伙计上来引道儿。

“请问您这是来抓药还是看病?”虽说崔玉穿着不显眼,一身旧衣裙都磨的快瞧不出颜色花样了,可开口的伙计却并无半点不耐。

可见这里也常接待四下来的农家人,应该不是门缝里看人的地方。

“小哥,我是听说长春堂收购药材,自个手里又炮制了一些野柴胡,所以想来问问怎么个收法。”崔玉笑着说道,老话说得好,伸手不打笑脸人。如今她是没摸准行情,没见到管事儿的,自然不能透露手里握着什么方子的事儿。

再说了,若是古代也有秋梨膏这东西,她却自大,那可就贻笑大方丢人了呢。

“不知大妹子是要卖什么药材?咱们这是收药的,不过具体价格得让药师瞧过才行。”伙计是个伶俐的,听说眼前的姑娘是来卖药的,虽然没了刚开始的热情,但也并没有冷脸。反而一边问着,一边把她引到了隔壁柜台上。

崔玉也知道,这大概是要请药师掌眼了,所以也没再多打听什么。

长春堂的药师掀开崔玉递上去的篮子,先是看了柴胡的颜色,又捏了捏里面的水分。当下就笑道:“往常来咱们药汤卖药材的大多是挖出来就卖新鲜的,还是头一次遇上炮制好的,偏生炮干的效果还挺好。真没看出来,大妹子还懂药啊。”

若是一般女子得了这话,只怕会羞臊或者不好意思,可崔玉到底不是本土人士。自己在外行事,少了在李氏跟前的小心隐藏,没由来的,就带了现代时候的落落大方。

“我哪懂那么多啊,不过是头几年得了一个游方的主持指点,得了几个养身的好方子。又晓得了这常见物件的炮制,其实若不是家里缺少东西,叶柴胡少也有十几种不同的炮制方法,每一种的药效也是有不同的。”崔玉状似不经意的说道,“也是久病成良医吧,之前我爹伤重的时候,我也按着那主持师傅教的方子试了几次,倒真跟他说的一样。。。。。。”

“大妹子是说这柴胡的炮制法子你都知道?”刚刚鉴别药材的药师眼前一亮,当即惊喜的问道。

其实他们也有许多炮制药材的法子,不过若有新方法新药效,对病人也是一件好事。长春堂能在县城各个镇上立住脚跟,出了童叟无欺的名声,自然还有不少独手的炮制方法跟滋养方子。

要知道,早些时候东家就是从一位高人那里得了个偏方,然后经过研制成了长春堂的招牌。只是近些年,类似药效的药丸层出不穷,虽说都不是他们的方子,但也取代了不少市场。

崔玉点点头,并没有因为对方眼里的灼热感到窘迫。左右,主动权在她手里。

得了准信,那药师回过神来,赶紧说道:“大妹子,你且等等,容我去后面跟掌柜的商量一下怎么给你结这柴胡的钱。”

崔玉并无不可,对方没跟她瞎客套,也没想着诓骗她的法子。想来,也不会是个心底烂了的人。

最后柴胡是按着一两八文钱算的,刚刚引道的小伙计帮着过了秤,掌柜的就顺顺当当给付了一百九十文钱。

崔玉知道这个价格不低了,也没有纠结,只问清楚了日后可还收柴胡,就准备离开。只是还没等她抬脚出门,就被一个羊山胡的老者叫住了。

“崔家姑娘,还请慢一步走。”

第10章 挣钱结善缘

崔玉抬头,觉得对面的老人很是面熟,想了半晌才记起来,这似乎就是给崔大郎看病的那位大夫。说起来,这大夫倒是个心善的,当时瞧着李氏一家不容易,甚至连诊金都没要,只取了药钱。

所以她心里也是对老人极为佩服的,当下俯身给人行了个福礼道谢。

最后崔玉还真没有为了手里炮制柴胡的法子坐地起价之类的,本来她的目的也不是要借此换钱。毕竟古人的智慧也不容小觑,迟迟早早的也会发掘出那些方法,更何况她又没有那么多本钱去浪费黄酒鳖血跟米醋。所以干脆做了顺水人情,先跟长春堂搭上关系,好日后来卖秋梨膏跟茯苓膏。

定了心思,她干脆到后堂去,仔细指导了一番。最后得了掌柜的说野柴胡有多少要多少的话,这才跟掌柜的商定,下个集上再带了“润肺膏”也就是秋梨膏的成品来。

得了她给千金难买的法子,临走前,长春堂自然是给她免费抓了许多常备的药材。包括她需要的生地、葛根、麦冬、藕节、贝母,又因着知道她家里有个年幼的妹妹,干脆掌柜的拍板送了几勺蜂蜜给她。

笑脸做生意,能从小伙计做到药铺掌柜的,自然是有些能耐的。这些东西算下来,就算是贴了他的工钱,也不过几钱而已。可那些方子若研究得当,送到东家手里,便是赏银都有几十两。

再者,野柴胡用的本就多,尤其是冬日里各个药铺医馆几乎日日都要用到。就算一日购入十斤,也是不愁使不完的。

更何况,如今快要入冬,冬季结算,指不定他会凭着崔玉这些方子转运去了县城呢。

至于为何崔玉不凭借这些方子发家致富,又为何不借了方子空手套白狼的要求合作。那自然是因为她的身份,一来她无权无势,贸然跟药物有了牵扯,若有人诬陷只怕会第一个成了炮灰。二来,她本身也并不精通这些,只是见过爷爷炮制柴胡这一样中药,别的可是见所未见的。今儿拿出来,也是为了让人信服她真的得过高人指点的话。

如此,只当是搭个关系,结个善缘,日后若自家真能搬到镇上,也好有个门路不是?

几项权衡下来,她就觉得如此稳妥一些总归是好的。

不管怎么说,想要赶紧挣点钱,改变一下困顿到食不果腹生存情况的愿望,如今算是达成了一点。等回头“润肺膏”换了钱,定要想法子换了住处。

等崔玉提着篮子快到自家摆摊卖柴的地方时,就听到路边上有叫卖包子馒头的。她侧头一瞧,当下就觉得有些饥肠辘辘了。想穿越到这里,别说正儿八经的肉包子了,就算是馒头也就吃了个半。那还是为着她生病了,村里人才送去的。

抿着嘴想了想,她脚下一转就往小食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