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调来了炮兵,对着官道和田地一顿猛轰,可是对面的土墙别的作用没有,挡炮还是不错的,特别是他们没有重炮,连小炮都不多。
所以炮轰的作用并不明显。
辎兵们明知不方便,可还是在主人的威逼下向前,手里没有武器却有些撬挖的工具,准备清理障碍物。
鄂穆图又命令几百汉兵弓箭手手持步弓上前支援。
再后面是或持刀盾或持弓箭的蒙古人。他们负责冲入障碍物中,击杀抵抗者。
与此同时,沙利尔命令六千手下分两拨从官道两侧冲向田地。第一波攻击就出动这么多人,他也算是个坚决之辈,想要从一开始就一锤定音。
庄稼地前面的平地也有些障碍物和陷阱什么的,不过不算很多很复杂,顶多起到减速作用。
庄稼地前面有一堵土墙,离庄稼很近、只有三尺高,看来并没什么太强防御力,蒙古人估计是弓箭手挡箭用的。
如果的确是这样,攻方会比守方要伤亡更大,不过蒙古人也有盾牌掩护,猛冲下还是有希望的。
一开始只是走过去,距土墙200步时指挥官一声令下,牛角号响起开始催促进攻,蒙古兵们开始猛跑!有的嘴里还“嗷嗷”地给自己鼓劲。
土墙后“嗖嗖嗖”射出密集的弓箭,不断有进攻士兵惨呼倒地,不过如此还不足以拦阻密集冲锋的士兵,更别说蒙古人大多拿着骑兵盾、身着皮甲,具备一定的防护力。
………………………………本章完………………………………
第一百四十四章 此人必除!
第一百四十四章第144章此人必除!
距离土墙100步!前面的蒙古人眼见目标已经不远,只需要十几个呼吸就可以冲过去,不免兴奋得嗷嗷直叫,而且此处已经接近了蒙古人骑弓的打击范围,不再是闷头挨箭的局面了。
于是蒙古人更加来了精神,加快了脚步猛冲!唯恐跑得慢抢不到战功。更有不少蒙古人边跑边向土墙射箭,土墙后隐隐传来一些闷哼声。
距离土墙80步,前冲的蒙古人看到土墙后冒出一些人,把一些粗黑的“棒子”架在了土墙上,对准了他们。
蒙古人并不认识那是什么,不过隐隐觉得那不是好东西,连连发箭,倒也射中了一些目标,不过看来对方都有重甲防身,停下动作的很少。
最前的蒙古人距离土墙只有50步了,几个呼吸就能到。
“轰轰轰轰轰…”土墙上一排闪光、巨响连连,大片的钢珠如暴雨般迎面打去!那其实是数十门新式100步兵炮,为了迷惑蒙古人,前面还用黑纸蒙了炮口,好似一根粗棒子。
跑在前面的蒙古人顿时被打飞打倒一大片、一个个身上迸出血雾,因为阵型比较密集的原因,钢珠浪费得不多,许多都打在了人身上!
进攻的蒙古人给打懵了,不过还是依着惯性往前跑着,不过几个呼吸之后…“轰轰轰…”
“大炮!大炮!”剩余蒙古人总算反应过来了,返身就跑,可是身后炮击声再起!
三轮炮过去,200步内几乎给清空了,或者说已经很少有站着的人了,满地是残缺的尸体和伤兵,这一大片地方就给鲜血染红了。
汉人还不准备放过他们,大批的弓箭手跃出土墙,以弓箭对剩余敌人进行点名。为什么要跃出土墙?因为此时土墙附近已经是硝烟弥漫,看不清目标了。
几千人一下子减员一大半!离得远还算好,若是在百步以内,就算运气好到爆逃过了钢珠洗礼,也不可能逃过大批弓箭手随后的攒射。
其实参与开炮的不过几百人,不过每个炮位上都有三门事先装填好的小炮备用,密集队形+出其不意+多炮三段炮击才造成了这样的恐怖效果。
三百门小炮近距离散弹射击,每炮都能发射数百钢珠,基本上覆盖了两百步纵深,想想效果如何?
蒙古人想一锤定音,晓阳也想,于是采用了后世米国的“集中火力制胜”之战术。
沙利尔算是宿将,不过也给打懵掉了—一下子就损了这么多人!回头瞪了鄂穆图一眼,却又发泄不出,因为鄂穆图曾经提醒他对面有不少炮和弓箭,再说鄂穆图也死了不少手下,虽然大多是辎兵。
“他们怎么有这么多炮?”沙利尔强忍怒气问道。
“当年崔晓阳拿着圣旨到处招摇撞骗,弄了不少设备工匠、又接收了沃勒泰的小兵工厂,后来听说又兴建了很大的兵工厂…不过平时也没看他们没有这么多炮!”鄂穆图一面艳羡自己的邻居,一面解释道。
平时晓阳府的兵都是以“护卫”的形式出现的,除了对付海匪、土匪,在中土出手并不多,战斗力并不为人所熟知。他们真正大规模使用火炮还是在东瀛,可是晓阳府严密封锁消息,外界知道得并不多,再说没在现场看到,也就没那个感受,有的还认为吹牛。
“姥姥,老子要是有这么多好炮,何愁大事不成?早知道这小子有这本事,不如多多交好他了!”鄂穆图现在有点后悔了。
这一顿炮击就把进攻的锐气全都打没了,蒙古人只得收兵。随后派出了一些人打着白旗出来收尸和救伤员,晓阳府倒是听之任之,不过也派人喊话:“此次饶过尔等伤兵,若再不退兵,绝不容情!”
收回来的尸体不好乱埋,因为会被土匪挖出来砍头换钱,只得临时存放在营里,尽快火化。
一个白天就这么稀里糊涂过去了,晚上,晓阳府在阵地前面点起很多篝火,把百多步之内照得一片通明,这让蒙古人打消了偷袭的想法。
听着伤兵的哀嚎,闻着焚烧尸体的臭味,鄂穆图和沙利尔两人计议很久,也没有什么好办法。
经过白天的损失,他们现在能战之兵都不到两万人了,需要谨慎使用。
他们在这里一筹莫展,内地的局势却又有了新的变化。
…
最近一两年红巾军闹得实在是凶,竟然占了安徽、江苏、湖北的大部分和浙江、湖南、河南的一部分,其中包括大片的粮食主产区,这样已经严重威胁到了元王朝的统治。
一时间中土的几十万剿匪兵力竟然有些捉襟见肘。
于是元朝廷只得花大代价,从西域调来(或说借来)了五十万精锐骑兵,号称百万大军,赴中原剿灭义军。
五皇子眼见局面胶着,正在一筹莫展:崔晓阳拖得起,他却拖不起!闻得大军来临,却又有了新的主意,紧急出京跑出好远,在陕西境内迎到了那五十万人。
大军的首脑是莫思吉老头,还是个王爷,在西域一带享有盛名。五皇子见了他好一顿谄媚奉迎,待哄得老头高兴之后,就谈起了崔晓阳之事。
“什么?此人竟敢杀害我蒙古勇士?还敢扣下军粮!”莫思吉老头脾气不大好,当场就大怒。“此人必除!”当下答应分出十万人由他儿子小莫思吉带领,带重炮自山海关出关剿灭之。
大军动作不可能不通过朝廷和一干大佬,于是晓阳很快就知道了消息。沉吟许久之后,回头跟老伯温商量:“先生看如此如此…如何?”
老伯温捋着胡子好一顿表面欣慰实则心中奸笑。“我这个女婿可真是…”
…
再看辽东战场。自从首日铩羽而归,沙利尔和鄂穆图苦思良久,却没什么好主意。崔晓阳的战术很简单:人少了上弓箭手,人多了用排炮,就是这么简单,你怎样?
……………………………本章完……………………………
第一百四十五章 俺是忠臣!
第一百四十五章第145章俺是忠臣!
无法取胜但人还得吃饭,营中的军粮一天天少下去。百度搜索饶是东北有的是粮食,可是毕竟路上不太平、运输艰难,总这么混下去也不是办法。
再说随着天气渐渐转凉,不久就是秋收和转移牧场的时候了,需要很多的人手和室外作业,鄂穆图的手下家中大多有很多牧场或田地,考虑到人手和安全的需要,他们大多希望尽早结束战争回家去帮忙,于是军中就渐渐出现了怨言。
好在派回去的一万人起了些作用,另外在家的部落多少也出了些骑兵,治安好了些,不过放牧、种地还是要收到影响,因为到处都是想割人头去换赏钱的家伙。
一天下起雨来。因为雨天的湿滑对骑兵影响很大,所以蒙古人在这样的天气自然而然的就缩回营里了。
不过望着连绵的雨丝,鄂穆图却是找到了些灵感,急忙找到沙利尔:“火器在雨天不能用!我们能不能趁雨天进袭?”
“那也行!不过骑兵算是用不上了。”沙利尔想了半天,也只得如此。
他们正商量着,雨却是停了。东北的雨是这样,来得急结束得也突然、持续时间短,整天下大雨的情况比较少见。
只得再寻一个雨天,最好还是长一点的。
…。
小莫思吉带领十万大军到达山海关附近,一面下令扎营,一面毫不客气接过了战场指挥权,随后就去观察敌情。
“嘶~”饶是他也算是见多识广,也给恶心得牙花子一阵严重发酸。
面前的田野上,早已密密麻麻的布满了各种障碍物,几乎无法下脚;里面还有些明显是掩体的设施,可以有效保护弓箭手和炮手,连炮架都是现成的。
里面影影绰绰有些小路,可是谁都知道,外来人不明就里,肯定没戏!
“如此,只能用重炮单发铁弹慢慢清除,可也很是艰难。就算能清除,也得把带着的弹药消耗殆尽,那接下来的大战只能短兵相接,要多死不少人啊!”小莫思吉算是蒙古人里比较精明的,会理智分析,不像他老爹那样肝火旺盛。
看了半天没有好办法,只得回去慢慢思索,不过按照惯例,还是派出了劝降使者。
对面带兵的是陈子健。有人来报:“蒙古人使者来了!”
“让他进来!”
来人是个蒙古军官,也算是小莫思吉的幕僚之一,进来稍稍施礼,递上劝降书,道:“我家将军有言,如果你们能能放开道路让大军过去,将不追究你们的罪责;如若不然战斗一起,双方都要死伤不少,请三思。”
陈子健打开劝降书一看,不外也是那些话,跟他讲的差不多,不过…“看来这小莫思吉是个比较理智的人,不似有些蒙古人那么一根筋,应该是个可以谈的对象。”当下也拿出一封信交给来人。“这是我家钦差大臣崔大人的书信,可回去交与你家大人。”又拿出几张圣旨、御笔给他看过。
小莫思吉收到来信展开一看,见是蒙汉双语,上面写道:“莫思吉王爷及小王爷台鉴。前五皇子得没赤毒害皇上、窃取皇权,又觊觎敕封产业,故编造罪名诬陷与我,所以此次冲突责任绝不在我。晓阳乃皇上亲封钦差大臣,代表皇上形象,不可能任其小人宰割,故反击一二,是为护佑大元之心,绝非叛逆之意,天地可鉴!亦有圣旨和御笔可以证明!汝等不去讨伐叛军,反来袭击朝廷忠臣,是中了小人的奸计,显失大元体统!故望汝等能率军归去,如若不然,晓阳等也只有代表皇上战斗到底!…崔晓阳”
“我看到了圣旨和几张御笔书法,写的是‘晓阳是忠臣’、‘晓阳是好人’什么的,却是不知真假。”使者在一旁禀报。
小莫思吉不禁细细思虑:“若这‘钦差大臣’为真,那么这就是朝廷内部的权力斗争,我父子却是莫名让人当了枪使!”当下派了一个书记官去查看那圣旨和御笔真假,这人也是贵族出身、在军中专门处理与朝廷文书来往,自然有这个本事。
陈子健知道对方心理松动,自然任由他观看。
不多时这人回到蒙古军中禀报:“圣旨上有真品玉玺印记,并非假冒;那几张御笔确是皇上笔体和口气、又有**印章,均非假冒。”
那当然了,晓阳花了大笔银子的,老皇帝这点“职业道德”还是有的。
“老拖欢(皇帝)吝啬得很,虽然只是些惠而不费的书法,也不是轻易给的,一般都是立了大功或者**臣才有…”小莫思吉身居高位,自认为对老皇帝的一些习惯有了解。
小莫思吉反复思考,基本确定了自己的推断,却也不敢擅专,把有关的信息派快马送给他老爹,自己则稳扎营盘、并不急于进攻。
老莫思吉接到儿子的来信也有些疑惑,他们家久在西域生活,对中土这边的狗苟蝇营知道得并不是很清楚,当下就特意找了不少的关系询问。
不多时各位大佬和关系纷纷回话,虽然大多没有说崔晓阳什么好话,却也没说五皇子什么好话(谁让他得瑟惦记皇位了),言语中五皇子甚至比崔晓阳还要坏些………至少崔晓阳还能帮人赚些钱不是?
于是老莫思吉就肯定了儿子的说法:自己让人当枪使了!当下冷哼一声,下令儿子撤离山海关南下和大军汇合,再有跟五皇子催逼军粮!态度十分蛮横,大有你拿不出粮食老子就要收拾你的意思。
五皇子接到消息气到半死,大骂老王八之类的,不过也得加紧给老王八筹措军粮,一时间华北地区的百姓可倒了血霉:蒙古兵入户抢劫,挖地三尺,连口粮和种子粮都抢走了!稍有不满就是一刀砍死。一时间又催生了无数的义军和流民。
至于山海关前那两万人,势单力孤也没什么作为,只得撤军。
至于阿里不花,在胶州跟义军激战了一番,死伤不少,正在要打下胶州之时,又有一万海匪在莱州登陆,轻易就夺占了几个县城,又张罗着要聚义,攻历城!
阿里不花要吐血了,不过也只得分兵去救。
……………………………本章完………………………………
第一百四十六章 雨战
第一百四十六章第145章雨战
辽东。
蒙古人终于等到了一个持续的雨天,待雨下了一个时辰之后,大手笔出动了一万多人进攻,只进攻庄稼地,而不是填不起的官道。
因为雨水会破坏弓,蒙古人大多收起了弓(蒙古人的传统:部落兵的兵器是自己的),只是举着盾牌、操着马刀闷头向前。
“轰轰轰…”让他们有些意外的是,对方的小炮还是打响了,虽然听响声没有上次那么密集。弓箭手没了对方弓箭的干扰,更加从容地给蒙古人一一“点名”。
“他们的炮和弓不怕雨吗?”鄂穆图两人傻掉。
晓阳后来制造的新式火炮全部采用了部分防水结构、再加上遮蔽措施,虽不能说百分百防水,但是短时间内还是有六七成的发火率的。
第一次攻击留下了一千多尸体和重伤员,其余逃散。
鄂穆图两人只得站在雨中给大家做动员:“他们的炮已经浇坏了,我保证,这次肯定没多少大炮射击!…。”还摆出了大箱的银子,又许以耕地牛羊什么的。
好容易把人忽悠了起来,再次开始进攻。
雨越下越大。这次的进攻果然没有多少火炮发射,虽然弓箭手还在照常放箭。
蒙古人怕火器却不怕弓箭,一看火炮少了许多顿时起了一点士气,奋起余勇竟然一直冲到了土墙前面!
炮手见他们上来啥话都不说抱起小炮直接往后就跑,这下子可乐坏了蒙古人。
最前面的蒙古人已经窜上了矮墙,不过…
矮墙后面的弓箭手猛地发射,率先上墙的一批几乎全体中箭,惨呼着栽下去!这么近,射不中才怪。
鄂穆图两人在后面看形势似乎不错,至少已经进攻到了土墙,索性再上几千人,希望一锤定音!
蒙古人在似乎“唾手可得”的胜利的鼓舞下前赴后继,晓阳府的大批弓箭手虽然连连发射,竟然挡不住蒙古人的猛冲!
一些士兵冲出来奋力抛出他们手中冒烟的东西。“轰轰轰…”土墙外侧一片火光,在矮墙附近炸出一片空白,蒙古人攻势顿时一滞。这是一些防水火药筒,在雨中也可使用。
趁这个机会,号令一下,晓阳府弓箭手索性退后百步,远距离对蒙古人放箭,土墙后面的位置则被成排的长矛手接手。
几个蒙古人刚刚窜上矮墙,就被五支长矛刺进身体,惨呼后倒!长矛的长度要远远长于马刀,所谓“一寸长一寸强”,在这种情况长矛很占优势!
当然长矛也不是包打一切,也有的蒙古人闪开了长矛或者钻空挡突进!不过一排长矛后面还有一排掩护的,躲过一排还有一排!
“杀!杀!”喊杀声震天,掩盖了长矛入肉的声音,长矛如毒龙般连连突刺成功。
因为长矛便宜、容易制造,所以长矛手是军中最常见的兵种。
不过长矛手里有不少新手,平时训练还可以,真的上阵杀敌难免有所差错,或者迟缓或者节奏不统一,还有给吓住的,这就给蒙古人中的一些好手提供了一些机会。
长矛手之作战要领,不外一个“快”字,此外互相配合也很重要,前面一组若是刺不中人,就要后面的补枪,不过新手有时会脱节。
于是就出现以下状况:五名长矛手步调不统一或者出枪慢了,给人家闪开欺近身来,此时后面五人再稍慢些,那前面五人就倒霉了—只见刀光挥舞之下,手腕脚掌纷纷飞起,更有胸腹中刀重伤和死于非命的。
所以现场嗷嗷嗷嗷惨叫的,不光是蒙古人,也有晓阳府或朱元璋军的长矛手。这也没办法,只有在血战中活下来的兵才是合格的兵。
这就当练兵了。
没多久矮墙附近就已经躺了一地,双方的兵都有,有的倒在地上还在缠斗。
刀枪掉了,用手脚打、用牙齿咬、用…
新兵们虽然两股站站,可也不敢后退,因为不论是晓阳府还是朱元璋军,军纪都很是严格!逃兵这一辈子就算完了,不但赏钱没有、日后分的田地没有,其人也将会被打上“逃兵”的标签給打成奴隶,还要连累家属,严重的当场格杀。
好在有大量弓箭手和抛弹手补台,冲上来的蒙人纷纷被射倒炸倒,这么近,根本也无从躲闪。
蓝玉、胡大海等挥舞武器,身先士卒杀入蒙古人群中,所到之处无可抵挡,断肢鲜血到处飞舞;相比而言,晓阳府的高级军官不会如此“身先士卒”,而是做好主要的指挥工作,顶多是放箭救救急。
“呜~”号角响起,战斗中的蒙古人纷纷退后,这并不是他们不打了,而是这一波伤亡过大,换一拨过来;晓阳府这边也一样。
这雨哗哗哗下了大半天,他们也就打了大半天,围绕着堵土墙大战好多个回合。蒙古人虽然勇武,可是更多是体现在马上,下了马就差了很多,面对一**不计生死的长枪手的冲击,他们也一筹莫展,死伤惨重。
汉族人若是有血性,同样是勇士。再说,他们是在保卫自己的家。
当下午雨停时,“轰轰轰…”炮声再起,蒙古人躺倒一片,后面的二话不说转身就跑!于是当天攻势瓦解。
晓阳在后面看着也长出一口气。若是前面顶不住,便只有把蒙古人引进苞米地在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