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错,皇上得隐忍。忍字头上一把刀,这虽然让人难受,却可以行得万年船。”好你个路亭贵,你要是当演员,绝对是影帝级的。“话是这么说,可事情绝非那么容易做。”我假装叹了口气,“太后毕竟不是朕的亲母,人心隔肚皮,她那是防着朕的。朕亲政这些天一直在看,太后根本不会放心把朝政交给朕,奏事处就是她听政的‘垂帘’!”“可是皇上,这事是四王爷……”路亭贵接住道。他倒是会在关键时候放烟雾,不知他是真的向着我还是故意撇清自己,就这演技到现在依然对我有迷惑力。“不能这么说,其实朕看了几天,已经看出了个问题。”我装做思考的说道,“四王爷即使有他的想法,可绝非我们想的那样。皇家无人,外戚就会干政。四王爷是明白人,固然对朕有看法,但终究是皇室,岂能看着皇权旁落他家?这奏事处嘛,固然有限制朕的地方,却也限制了太后。毕竟朕已经亲政了,太后不敢明目张胆的乱下决断,既然有奏事处,太后凡事就得同四王、七王他们商量,如此一来,太后的决断就会受到限制。这正是四王爷聪明之处啊。”哼哼,老路,我这是明白无误的点给你我对四王爷渐渐倾斜,就看你会不会听了。果然,路亭贵听了我的话,眼中精芒突然一闪。哈哈,我以前提四王爷时,怎么没注意到他有这个反应呢?“老奴是内侍,皇上说的这些话老奴是不懂得的,不过皇上这样想自有皇上的道理。”路亭贵也是一派不动声色。不用你藏这么深,用不了多久,看看四王爷的反应,就知道你是不是他的人了。“路亭贵,你这些日子也够劳累的,朕看着也心疼,你先下去歇着吧,就让许仕勤晚上先顶两天,这小子朕看着还行。等你歇过乏来再来伺候朕。在这宫里,也只有你是真心向着朕的,你要是倒了,让朕怎么办?”路亭贵啊路亭贵,我不光要试你,还要让你和许仕勤掐一掐,看看到底谁厉害,也好让你把四王爷的大腿抱的更紧!“是,皇上。”路亭贵想反对但却没敢,只得依言退下。翌日早朝,竟然有两件真正的大事让我决断:理藩院大臣敏诚奏报,蒙古兀良哈部使者回去以后,将大汉对他们的请求不于理睬一事告诉了他们汗王,兀良哈汗把这事报到了金国努尔哈赤那里,努尔哈赤大怒,命人知会大汉朝廷,让派人前去解释。同时兵部尚书许名秀奏报,吐蕃听说了兀良哈部投金的事,开始蠢蠢欲动,调兵谴将准备有所异动。这两件事牵涉重大,太后他们肯定已经有了安排,只不过为了免除别人的议论,所以才在朝会上提出来让我“圣裁”。去金国的事虽然难办,但要是做好了,谁的人去谁就可能引强大的金国为外援,太后绝不会让四王的人去的。既然你们把机会摆在我面前,我就不能不用了!我站起身跺了几步,恶狠狠的说道:“这个金国真是可恶,岁币提前给他们送去,他们还不满足!”我停下来向站满大殿的大臣们扫了一眼:“既然他让我大汉派员说明,我朝廷就派人和他们说说,也好斥责斥责他们的狼子野心。兵部左侍郎史景隆,理藩院大臣敏诚!”“臣在!”“臣在!”史景隆和敏诚相继出班跪在了殿下。所有人都看向了我,没有人知道我下面要说什么。我威严的扫了众大臣一眼:“朕命兵部左侍郎史景隆、理藩院大臣敏诚为钦差,你们前去金国,向金酋宣示我大汉天威,让他们不要心存侥幸。另外吐蕃方面,我们要不战而屈人之兵。前军都指挥使孙起良在西川颇有威望,朕命你为西川招讨使,以平乱西川乱匪之名住镇西川,压服吐蕃逆图。”站在武将班里的孙起良喜出望外的走了出来,跪在地上声音洪亮的说道:“臣谢皇上,臣必不负圣命,将那吐蕃人赶回老家去!”孙起良的话音刚落,下面的大臣们便开始议论了起来。我知道这是必然的反应,我这个皇帝没有大权是他们都知道的,现在乾纲独断,他们哪里能想到呢。不过我也很明白,只要我的决定和太后的意图不符,这个“圣命”就算白做了,不过只要说出来就有用处,史景隆是四王的亲信,我卖给他这么个人情,太后要是不买帐,那闹矛盾的就是太后和四王爷他们,我就坐收渔利吧。至于让孙起良去镇伏吐蕃,我却是从心而论的,以他在西边的威名,让他回京城实在是埋没人才了,这固然是太后加强自己势力的办法,却也让孙起良心烦,不然他听了我的话也不会这么高兴。“皇上,这事不可!”第一个跳出来反对的是九王爷,看来太后果真和我想的不一样,“史景隆懂得什么藩务?史景隆不行,他不够格!”哈哈,九王这个炮筒!“史景隆怎么不行?”我悠悠的反驳道,“史景隆身为周国公,爵位崇高,又是皇亲,什么叫不够格?你说他不懂藩务,他在兵部这么多年,怎不知金国情况?你说他不行,那你给朕保荐一个人来,朕倒要看看,史景隆不够格,这够格的到底是谁!”哼哼,反正火我已经点起来了,后面的戏怎么唱我可管不着!“要派员也得派兵部尚书、大学士许名秀。许名秀乃国之重臣,去金国才有分量。”九王爷继续和我对着干,看来他还没看出我的意图。哼,九叔,你就继续吧!
第十九章垮塌的联盟
就在九王爷喋喋不休的表达太后的意思时,七王爷不安的站出来说道:“皇上,兹事体大,还是午时后到御书房再宣喻吧!”七王爷这是怕我得罪太后。唉,七王,你倒是稳妥,可我怎么能什么时候都逆来顺受呢,如果不冒点险,我怎么能有机会挑起太后和四王的冲突呢!“六王,”我没理会七王爷,也没问四王爷意见,我现在得给四王爷个后路,“你看此事如何?”六王爷看了四王爷一眼,站出来禀道:“兵部尚书许名秀本来是最合适的,不过许尚书身居兵部机枢,轻不可外用。老臣以为还是史景隆适用,请皇上圣裁。”六王爷平常说话不多,但他是四王爷的左右手,说出的话代表四王爷的意思。这样看来,这件事太后和四王爷还没最后妥协下来,这就好办了,现在正是我做手脚的时候。“六王之奏臣附议。”吏部尚书周泰站了出来。“臣请皇上选许尚书为员。”礼部尚书萧雨明也站了出来。……“皇上,”史景隆说话了,“许尚书堪当此任,请皇上明察。”史景隆这是开始抢任务了。“皇上,史侍郎堪当重用!”许名秀也站了出来,他恨恨的看了史景隆一眼。真好,兵部先掐起来了。我假装想了想道:“这可难办了,兵部两员互相举荐,那么谁去合适呢?”这时四王爷见我开始犹豫,终于忍不住了,他要让我狠下决断,把派史景隆的是坐实了:“皇上,许尚书身在机枢,万不可轻动,请皇上圣裁。”好,你们终于斗上了,那我就没必要得罪人了。我微微一笑,坐回了龙椅。早朝自然是在一片吵吵闹闹中结束的,我最后依然来了个“午时后御书房宣喻”,可是没等到午时,太后那里便传话了,让我到环翠宫商议派员去金国的事。等我到了环翠宫,好家伙,这里可真是热闹,王爷,大学士,六部尚书、侍郎,五军各都指挥使一个不差的全在这里,整个一个后廷早朝!当着这么多大臣的面,太后自然不好让我难堪,等我请完了安,她便让我坐在了一旁。“此事怎么可以如此决断?还斥责人家,我们拿什么斥责?皇上,你不是三岁小孩了,难道连个轻重都没有?”太后苦着脸训斥着我,顾巡在她后面忙着给她顺背,看样子这事气的她不轻。我是没什么好害怕,太后训斥我这是预料之中的,但我知道,这事并不重要,对于太后来说,怎么收拾我弄乱的摊子,再按她的想法安排才是她全副精力要做的。果然,太后冲我发了一阵火后把话题转向了派员的事:“史景隆是万万不可的,他只是兵部侍郎,要让他去,金国还不得以为我们向他们宣战?还是让许名秀去吧,许名秀兼着大学士,资格和身份都合适。”“太后。皇上在朝上已经明喻由史景隆为使,现在太后更改只怕不妥吧。”周泰做了四王党的先锋,他得保护后面的四王。“混帐话,皇上年轻冲动,你们也跟着瞎胡闹吗?就这样吧,许名秀为钦差,敏诚为副使。皇上看如何?”太后怒道。我能反对吗?这不是胡闹嘛。我假装为难的向四王爷看去,四王爷也正看着我,见我目视他,竟第一次像七王爷似的微微摇了摇头,让我不可轻举妄动。哼,你摇吧,路亭贵果然把我的话传了给你。“是,母后,是儿臣糊涂了,就按母后的懿旨办吧!”“太后,许明秀为使前去金国,兵部事务当由左侍郎史景隆署理。”六王爷站了出来,六王爷这还是第一次与太后正面冲突。看来四王党真的急了。“不可,”太后毫不相让,“许名秀又没除去兵部尚书衔,只是暂为钦差。他不在的时候,兵部的事就由左侍郎史景隆和右侍郎夏朝宗共同署理!”“太后,”四王终于站了出来,“皇上已令孙起良为将镇守西川,还请太后懿旨。”既然皇帝已经任孙起良为将,他还请懿旨,那就是明白无误的告诉别人太后在压制皇帝。立时环翠宫里剑拔弩张了。“孙起良去什么西川?”太后嗓门高了上去,“他去西川,前军营谁管?混帐话,难道我大汉除了孙起良就没武将了?西川那边京里不调员,命西川守备使卓乾易加强军备,若是有什么闪失,他就提着脑袋来见本宫和皇上吧!”我偷偷看了看孙起良,他站在角落里满面的尴尬,一副想说不敢说的样子。我都有点可怜孙起良了,他现在真算得上笼子里的老虎,有劲没地方使。向金国派员的事最终以太后的完全胜利告终,不过我是最高兴的,因为我没想到这件事起了这么大的作用。四王爷明着站到了太后的对立面,这就是说他们因为我而建立起来的脆弱联盟终于瓦解了。从今以后就不是我一个人面对太后和四王两党,而是我可以从他们的对立中找机会建立自己的力量了。等从环翠宫出来,我带着路亭贵和马树华向乾元宫走去,孙起良这时追了过来:“皇上……”我见孙起良欲言又止的看了看我的两个跟班,我便让马树华和路亭贵退开了。“皇上,臣得谢谢您。”等只剩下了我们俩,孙起良一脸尴尬的说道。“你谢朕什么?”我奇怪的问道。“嗨,皇上,臣自然是谢您让我去西川。”孙起良居然低声下气了。我释然,这本来就是量才适用,再说太后又没同意,他谢我做什么:“唉,孙起良,本来这事朕已决心让你去的,可是太后……”孙起良干咳了两声:“皇上,就是这,臣也得谢谢您。太后不懂臣的心思,这满朝文武也没人明白臣,也只有皇上理解臣,就冲这,臣也得谢谢皇上。”我笑了笑道:“这就不必了,朕知道你是山中猛虎,现在把你困在京里当真是委屈你了。”孙起良满脸感动的看着我道:“皇上……您的处境臣心里明白……臣祝陛下早日乾纲独断!”说完,孙起良也没等我说话便转身要走,他忽然像想起了什么,回身小声说道:“皇上,那日您去臣前军营的事,奴才没跟任何人说。皇上放心,我孙起良茶壶里煮饺子,心里有数!”我满脸惊愕的看着孙起良转身离开。这个家伙,他真的知道我去前军营的事,也就是说那天他是故意装做没看见我的,他今天说出来到底什么意思?
第二十章没钱难倒英雄汉
钦差之争的结果是奏事处被撤消。这事也说的过去,因为选派钦差的事,四王爷公开站在了太后的对立面,这样一来他们之间那点虚伪的联合就宣告结束了,因此作为他们联合制衡我的奏事处自然也便跟着走到了尽头。奏事处的瓦解始料未及的迅速,先是周泰被借故赶出奏事处,接着四王党发动朝中儒学清流和谏官对奏事处大加鞭挞,这攻击是一拨接着一拨,没完没了,就连太后一直拉拢着并委以重用的康大和也跳出来跟太后对着干,说奏事处是“亘古未有之奇闻,国家衰亡之前兆”。弄的太后毫无办法。在这样的大形势下,作为清流领袖的方明德首先做出了反应,他虽然因为还没有圣旨裁撤奏事处而每天依然都要去转一圈,可不管看到什么折子都会提交给我御审,这样一来,奏事处唯一做事的就剩下曾楚卿一个人,曾楚卿虽然是太后党的人,但他也害怕引起众怒,只得虚以委蛇,对什么事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这样一来,奏事处便成了一个空架子,丝毫没有了作用。不过这次钦差之争造成奏事处破产是深层次的原因,表面上则被另外的原因冠冕堂皇的覆盖住了,那就是八月十五太后的六十大寿。本来这样的万寿大节早在几个月前就应该准备的,但因为事逢皇帝亲政大典,祝寿的事便拖了下来,直到现在才提出来。为了弥和因为钦差之争造成的我和太后的矛盾,在七月中旬我就主动提出亲自操持大寿的事情。同时为了这件事不使四王爷形成我在他和太后中间左右摇摆的印象,我提前做了铺垫,一方面通过四王爷安在我身边的路亭贵这条线向他传出我对太后的不满,亲自操办祝寿只是为了哄太后高兴的意思,另一方面让七王爷主动接近四王爷,使他形成我真心与他结盟的印象。对于我的主动求和,太后至少在表面上还是很高兴的,当我向她请安并提出亲自操办圣寿时,她满意的说道:“嗯,难得皇上这片孝心,那你就去办吧。用钱的事你还得跟户部的方明德、耿矍他们多商量,不要太奢费了,那样会折本宫的寿的。”“是,母后,儿臣谨尊母后圣命,一定不乱花钱,还要把圣寿办的体体面面,风风光光。”我恭顺的答应着。哼,我现在正想着怎么能折你的寿呢,不过我还不至于拿老百姓的血汗钱去办这样的事。“那就好,”太后臃懒的靠着塌上的靠枕和我说着话,话音里满是疲惫,“皇上果然是年岁大了,知道分寸了,那你就看着办去吧。”“太后,皇上确实是难得的孝行皇帝,奴才都替太后心里高兴。这是太后的福啊!”顾巡不失时机的奉承着太后,他这些日子没少得我的好处,自然要替我说好话。看来以前听别人说的没错,太监做不了男人,钱便是他们最大的爱好。“哼哼哼,就你会说话。”太后数落了顾巡一句,接着转头对我道,“皇上,本宫正有个事要跟你说,本来设立奏事处本宫是怕你因为朝政耽搁了学业,这些日子本宫看着你大有长进,这奏事处再留着也没什么用了,你明天就发道上谕把奏事处裁撤了吧,也免得有人说三道四的。”听见太后要撤奏事处,我心中一阵狂喜,但我并没有表现出来,现在过于得意只会给自己招来麻烦:“母后,儿臣领命,只是这奏事处撤了,以后又得母后操心了。”“本宫老了,也操不动那些个闲心。以后皇上自己多留心些就是了。”太后说这些话时,连眼皮都没抬一抬。我心里明白的很,太后要没有十足的把握控制朝政,她是绝不会说这些话的。唉,乾纲独断,说的轻巧,这以后的路还长着呢!离开环翠宫,我直接去了御书房,在这里方明德、耿矍和礼部尚书萧雨明正等着我。今天的早朝我已经提出了给太后办圣寿的事,这事应当应分,所以也没人说什么,我便让他们几个上御书房商议圣寿的具体事宜来了。“太后圣寿的事你们都说说吧。”我坐下后便直奔了主题。今天高兴,虽说是商量为太后办寿的事,但这好歹是奏事处设立以后我第一次做主。“皇上,”礼部尚书萧雨明第一个站了出来,将一份奏折双手递给我,“太后六十圣寿乃是大喜事,定要大办才能显示我大汉朝天威和繁盛。这是臣拟订的关于圣寿的折子。请皇上过目。”我翻开奏折看了看,上面关于圣寿的相关礼仪,需采办的物品,京城和各地应举行的庆典等等写的清清楚楚,丝毫不乱。嗯,这个萧雨明虽说是太后的人,但平常并不显山露水,我还真没发现他的办事能力这么强,我早上刚说了这事,他就弄出详细单子来了,是个人物!根据萧雨明的奏折,整个圣寿的花消是二百一十万两。我对这个数字是没有什么概念的,不过印象里清朝慈禧六十大寿时光为了修颐和园一项就从海军军费中挪用了六百万两,其他全部加起来不下二三千万。这样看来这个二百一十万两应该不是很过分的事,而且还可以说是相当节减了。“萧尚书做的不错。”我满意的点了点头,顺手将奏折递给了站在一旁的方明德,方明德是户部的主官,花钱的事归他管。“皇上!”方明德忽然惊叫了一声,弄的我们都转头向他看去。我不禁奇怪了起来,因为方明德满脸都是震惊和无奈:“皇上,这……这花消是不是太大了点?”“尚书大人,您这是什么话。为太后祝寿,花多少钱都是应当的,什么叫太大?”户部左侍郎耿矍埋怨着向奏折上看去,就这一看,他也顿时满脸惊讶了,“二、二百一十万!”看着两个“财神爷”的表情,我已经明白自己对大汉朝财力过分高估了。那么大汉每年的岁入会是多少呢?方明德把奏折放到了书案上,在额头上擦了把汗才说:“皇上,今年天旱,朝廷岁入大减,再加上提前给金国送去了岁币,只怕、只怕户部一时拿不出这么多银两来。”“是是,皇上,方大人所说是实。”耿矍与方明德统一了口径。这两个不属于同一阵营的人说出相同的话来,看来这事事真的了。“那户部能拿出多少?”我试探着问道,没办法,一个皇帝连自己能动用多少钱都不清楚,这事也真够窝囊的。“皇上容禀。”这时方明德又恢复了平时的从容,“要说起来太后圣寿用这些银两是不多的,然而今年不比往年。今年天旱,税赋收入只及往年六成,上半年不过七百四十万两,其他如盐税、铁税、矿税、商税合起来也不过三百三十万两,如此就是一千零七十万两。前些时日皇上亲政大典,共用银二百万两,岁币提前送往金国,这又是一百七十万两,其他零零碎碎又是二百万两,另外黄河河务需用的二百七十万两已经发出。如此便只剩下了二百三十万两,这二百三十万两虽是顶着朝臣俸禄和军饷,不过不需一时发完,如有急事也是可以拖欠的,因此可以动。可是如今离太后圣寿只有一个月了,在一个月里花出二百一十万两,库里便空了,若是遇到事情可如何是好!”听了方明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