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1937-第2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个胖子大概是谈得正开心,作势按住他,哈哈一笑:

“坐着,坐着,咱们聊天,倒茶这种事让他们小年轻做。”

说罢,伸手扯住向小强的衣襟,指着茶几上的茶壶嚷道:

“年轻人怎么没有眼力劲儿,来来,赶快把这壶水给续上!”

李志恩见那人举止粗鲁,又将向小强如小厮般地使唤,不禁失色,担心他下不来台,正想抢过去把活接过来,就见向小强恭恭敬敬地答应一声,回身捧着自己这桌的茶壶跑过去,哈下腰道:

“二位大人,这是我们那桌的茶,没动过,刚沏的,还烫着呢,小的替二位大人斟上。”

向小强字正腔圆的普通话明显吸引了对方的注意,那个被叫做“督公”的男人抬起头,黑暗中两道目光犀利地打量着他,饶有兴致地问:

“哦,几局的?”

向小强看看旁边那个胖胖的“侯爷”,微微笑道:

“回督公,二局的。”

“二局的。几处?”

“回督公,五处。”

“哦……”那督公沉吟片刻,轻轻说道,“江美庐那一处。”

突然,他想起了什么,瞥了一眼那胖子,然后盯着向小强,一字一字问道:

“这么说,你就是……”

“回督公,属下就是五处的……小向。”

那人的眼睛仿佛放起光来,上下打量着他,点头赞道:

“嗯,好,果不其然。小伙子好样的。”

向小强听到这话,心里忽地一暖。自打昨夜拼死拼活救人过来,从锦衣卫到东厂,都是审了问、问了审,谁也没说过一个“好”字,一个“谢”字,直到这里,才算听到一声“好样的”。

向小强躬身谦笑道:

“督公夸奖了。”

那人笑道:

“有句话怎么说来着?还是外来的和尚会念经啊。只是……呵呵,可惜啊,可惜。”

“督公,”向小强明白他可惜什么,也笑道,“这也没什么好可惜的,只要督公愿意抬爱,在下……属下也不稀罕做这外来的和尚。”

“嗯?”督公的眉毛凝成一个大疙瘩。

向小强其实这时候紧张的腿都软了,但他知道这个机会放弃了太可惜,脑子飞快地转了一转,深吸一口气道:

“属下虽生长在外……外乡,但有一首中国的诗,属下却是从小就熟读了的。”

督公若有所思地盯着他,盯了片刻,开口道:

“哪一首?”

向小强酝酿一下情绪,轻声缓缓背道:

“几日随风北海游,回从扬子大江头。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督公知道这首诗是文天祥的《扬子江》,是他第一次被蒙元俘虏逃脱后,历尽千辛万苦,一心南下归宋的时候写的。他点点头道:

“嗯。那又如何?”

向小强一咬牙,豁出去了,继续肉麻道:

“督公如果生长在海外,便知道当地华人没有一个强大统一的祖国,处境是多么可悲。他们虽然家境富裕,衣食无忧,但处处低人一等,遭人白眼,如同流浪在外的孩子,日夜思念着……”

“唔,咳咳。”督公瞥了瞥身边的胖子,对向小强轻咳两声。

向小强感觉这个督公应该是听进去了,便又轻声说道:

“这首诗里的‘扬子江’,属下这里,愿意将其改成……改成‘印度洋’。”

“唔。”

督公在黑暗中不置可否。

向小强又道:

“昨夜扬子江的事,督公暂可当作属下的决心书。”

“唔。”

……

“喂,”边上的胖子受不了了,“我说,你们俩到底在打什么机锋啊?”

督公哈哈一笑,拍拍向小强道:

“行了,你先去吧。”

然后转脸低声对胖子笑道:

“侯爷有所不知,今天我们来开这个会,可以说就是这小子的缘故呢。”

说着在他耳边轻轻说了几句。

“哦?!”

那胖子不禁惊叹地朝向小强的方向看去。

向小强回到座位,李志恩立刻激动地拉住他,压低喉咙道:

“向兄弟,真有你的,没想到你还能和厂督大人说上话!啊,是了,难不成就是厂督大人点名让你来的?”

刚才他们讲话声音都很低,李志恩在这边模模糊糊没听到几句,小强便谦道:

“哪有,厂督大人不过是听我口音有异,才问了我几句而已,哪什么说得上话说不上话的。”

“兄弟,跟哥哥说说,”李志恩笑嘻嘻地道,“厂督大人都问你什么?”

“问我是哪个局的,哪个处的,边上不是坐着个什么‘侯爷’么,他大概是个外人,小弟便依着李兄的教诲,暂时只是说自己是二局五处的。厂督又打了几句‘好好干’之类的官腔……怎么样,这样说没什么差错吧?”

“嗯,嗯,”李志恩此时也放下心来了,“对,是应该这么说。如此甚好,如此甚好。”

“哦……”向小强的心又痒痒起来了,“李兄,督公旁边那个姓侯的是什么人啊?”

“什么姓侯的?”

“咦,就是那个胖……挺富态的那位啊。”

“哧……”李志恩几乎喷出来了,他忍住笑,拍拍小强的肩膀小声道,“兄弟,你是听督公叫他‘侯爷’吧,呵呵,他可不得了。兄弟,听好了,他不姓侯,姓郑,名讳郑恭寅,爵位昌平侯,乃当今延平郡王的儿子,当今圣上的舅舅。”

啊,我靠,都是大佬啊……

这时候,房间的灯全亮了,四面叽叽喳喳的说话声嘎然而止,大家都知道会要开始了。

向小强这才看清,房间里已经散落着坐了二十多人,有穿军装的,有穿便装的,大家开始向稍远处的、原先没看到的人点头寒暄。

这时候,一个穿着洋装、梳两条辫子的少女来到向小强身边,众目睽睽之下,把一只大本子伸向他面前,声音甜美地道:

“您能给签个名吗?”

第二卷 初到大明 第20集 东厂厂督

向小强脑袋“嗡”地一下:到底还是暴露了。

周围稀稀落落的高官大佬们,都装作对自己毫不在意的样子,有的在看报,有的在交头接耳。但向小强明显感到无数条目光,透过眼睛和报纸的边缘,若有若无地注视着自己。

这些目光很是复杂,有惊奇,有嫉妒,有不屑,有尴尬,有愤愤不平,有下不来台……

许志恩拍拍他的肩膀,微微笑道:

“兄弟,快签吧。”

妈的,这小子安的是什么心?把我架在火上烤?

但是,向小强抬头看着那个梳着两条发辫的少女殷切的眼神,心里想着:不能让她失望啊。

切,不就是签个鸟名吗,有什么大不了的!签!

生平第一次给人家签名,向小强用最潇洒的字体,在本子上刷刷签上自己的大名:向——小——强。

少女笑吟吟地点点头,收回大本子,然后又递到许志恩面前,声音甜美地道:

“您能签个名吗?”

……

少女收回本子,又冲其他人去了。

“许……许兄。”

“嗯?”

“这……这是签的什么名?”

“哦,这个啊,”许志恩满不在乎地道,“签到啊。”

……

“哈?!”

“是啊。哦,还有,”许志恩又补充道,“那本子前边还有一份保密协议,今天开会的有不少非本单位人员,所以签个名也表示遵守保密义务。嗨,其实这都是走过场,体现宪政精神,其实你签不签的都得保密。所以你就只当它是签到就行了。”

“……啊,哈……哈,原来如此。”

彻底无语。

再次环视四周,那些高官大佬仍是看报的看报,交头接耳的交头接耳,谁也没注意到自己。

搞什么搞!这些东厂“女番子”,签个鸟到而已,眼神声音弄得那么暧昧,让人想不误会都难!

不过……“体现宪政精神”?这么说,现在明朝已经有宪法了,闹半天还是君主立宪制?怪不得这些厂卫不像自己想象的那么猖狂。

不过中国人干什么事都好换汤不换药的,谁知道这个“宪制”能“宪”到什么程度?

……

城市的远方,不知何处的大钟“当当”响了八下,隐约地飘进窗子。

大佬们纷纷从沙发上站起来,踱到长条桌边,相互谦让着,哄哄嚷嚷,最后还是自动按地位高低次序落座,中国人的“官本位”在这种时刻被体现的淋漓尽致。

向小强开始也想往前凑,许志恩一把拉住,讪讪地道:

“向兄弟,这个……我们中国的风俗,可能和你们那里不太一样……这个,你知道的,呵呵……”

吭哧了几句,向小强明白了,这种高层会议不是什么人都能坐上去的,他和许志恩这种“随员”级的人,只能在周围的散落沙发上侯着,需要他们发言的时候,才能站起来说。

果然,二十几个座位的长条桌坐满了,没有他们的座位。周围还散坐着十来张年轻面孔,有男有女,很小心地陪在周围。最角落一张小桌,坐着个戴眼镜的女生,大概是速记员,握着笔,全神贯注盯着纸面。

日,不爽。严重不爽。

会议桌上几乎全是男的,只有一、两、三个女的,都坐在最下首。咦,其中一人居然是江美庐!她是二局的,也参加会议?

江美庐抬起头,看到他,立马点点头,呈上一个友善的微笑。

会议桌最端头,一个男子站了起来,清清嗓子,朗声说道:

“诸位都来齐了。这次会议由兄弟主持。想必诸位都认识,兄弟沈荣轩,暂领东辑事厂厂督。”

说着向四下团团一揖。下面一片颔首,纷纷“呵呵”两声。

向小强现在才能仔细看到一直隐藏在黑暗中的东厂厂督。这是个四十多岁的男子,身材高大,面孔刚毅,神色俊朗,两只眼睛如鹰般地锐利,四下扫视,炯炯有神。

嗯,这个厂督虽然没有传说中的“王八之气”,也有几分陈家洛的感觉了。

不过向小强很快发现,沈荣轩说话的时候,坐在远端的江美庐握着钢笔,眼神有些火辣辣地、又有些痴痴地望着他。

嗯?向小强皱着眉头,难道江美庐在暗恋这个厂督?……如果是真的话,两人倒也般配。

沈荣轩继续道:

“……在座诸位有的互相见过面,有的还没见过面,兄弟便代为介绍一下……今晚来参加会议的有:皇室代表武陵侯朱侯爷和昌平侯郑侯爷、外交大臣徐大人、宣传大臣周大人、陛下私人顾问吴大人、都察院御史常大人和王大人、海军部次长杨大人、陆军部次长陈大人、长江舰队司令长官谢将军、潜艇部队司令长官齐将军、陆军航空兵司令长官李将军、陆军总参情报处(即锦衣卫)白处长、陆航伞降突击队黄队长、东厂第一局陈局长、第二局陆局长、第三局汤局长,还有东厂的其他几位同僚。”

他介绍到一个人,下边就有一个人向左右微微欠身。“东厂其他几位同僚”自然就是指最末端的三位女士、以及四下这些小虾米了。介绍到自己,江美庐赶快躲开沈荣轩的目光,低下头望着笔记本,面无表情。

向小强这下可开了眼了,大明王朝这么多重量级人物,全部一次见到了。这要是被谁放一颗炸弹,可就一网打尽了。

他本来只知道这是高层会议,却没想到有这么高层。他很担心秋湫,但始终觉得这只是一次绑架事件,够不上什么“军国大事”。但看这个架势,内阁大臣和皇室代表都来了,明朝当局已经绝对当成“军国大事”来搞了。

向小强总算感到了一丝欣慰。

“今天我们在这里,”沈荣轩继续说道,“主要讨论这么几个问题:

“第一,大明海军潜艇‘蚱蜢号’十二名成员遭伪清绑架,伪清方面可能拿她们做什么文章?我们如何让应对?

“第二,我们要不要营救?

“第三,如果决定营救,如何营救?军事手段还是政治手段?如果用军事手段,胜算如何?代价如何?反之政治手段呢?

“第四,如果采用军事手段,如何控制事态不致扩大、引发大的冲突甚至战争?我们的东邻——日本国,将作何反应?

“第五,如果决定不营救,政治上将如何处置此事?

“最后,这件事惊动了陛下。陛下业已责问下来:这件事谁该负责?什么单位负责?所以关于责任,我们要议出个子午寅卯来。

“以上诸条,便是今晚会议的议论纲领,当然,议题不分先后,还请在座诸位畅所欲言。

“现在,先请东厂一局的陈局长为大家介绍一下我们已经掌握的情况。”

……

听完这几条议题,许志恩“噗哧”一笑,靠在向小强耳边轻声道:

“这下有得好看了,待会儿少不了拍桌子打板凳……正好都察院的也在这儿,更加热闹……我们且靠后坐些,省得被茶杯飞到。”

不会吧,向小强暴汗,这么几百年了,明朝大臣“全武行”的习气还没改掉?!

……

两个年轻人推出一架白布大幕,放在沈荣轩身后。厂督做了个手势,房间内顿时一片漆黑。

“啪”!

另一端的幻灯机打开,秋湫的大幅照片出现在幕布上。

向小强一点思想准备没有,看着小妮子笑颜如花,鼻子突然一酸。

第二卷 初到大明 第21集 情报算数

沈荣轩让开,一个黑影站到前面。这是一局陈局长。他向下面点点头,然后用细棒指着照片道:

“这便是‘蚱蜢号’的艇长,秋湫中尉。好,下一幅。”

又换了另一个女孩。

“这是轮机官李问梅少尉。下一幅。”

秀秀的照片。

“这是通讯官尚秀少尉。下一幅……”

看着秀秀照片也在其上,向小强明白了:东厂把秀秀的特工身份、以及她靠替身幸免的事瞒了下来,对外单位仍说十二人全被绑架。

待放完十二个女孩资料,陈局长简单介绍了一番昨夜潜艇失事、乘员被俘的后又逃出的经过,说的很简练,完全没提到向小强的名字,只是说“被我东厂一名潜伏人员施计救出”,完全把功劳揽到东厂自己身上去了。

向小强虽然心里不爽,但知道这是当着这么多文武大臣的面,只能这么说,还是能够理解。然后陈局长又着重说了今天上午潜艇乘员被绑架的事。向小强听来,基本和江美庐向他介绍的不差。

“陈局长,”沈荣轩补充道,“我们刚收到的情报也可以向诸位大人介绍一下。”

“是,”陈局长欠了欠身,示意道,“放地图。”

大幕上出现了一副地图,虽然是手绘的,但好像是军用的,画得很细,还标着等高线。

“诸位大人,”陈局长道,“这便是浦口镇。”

然后他指着被红笔画了个圈的地方:

“根据情报,‘蚱蜢号’的成员现在就关押在浦口。就在这里,仍然是驻军司令部大院里,粘杆处的楼内。而且我们判断,至少到明天中午,她们都会在浦口。”

没有人说话。过了片刻,郑侯爷打破沉寂:

“呵呵,为什么呢?”

陈局长赶快朝着他的方向恭敬地道:

“侯爷明鉴,是这样的,列车不够。伪清方面这次准备调拨至少一千名卫兵押送俘虏。以清军通常铁路运兵用的88人客车厢计算,这样光运兵车就要十一到十二节。加上囚车,至少十二节。如果十四格格跟列车回北京,那还要加上一节包厢。这样就要十三节车厢。还没算餐车。但是在浦口的铁路场站上,我情报员看到的大都是货车厢,客运车厢一共只找到六节,还都是分别加挂在不同的车次上,随时就要出发的。所以,列车不够,这是其一。

“其二,据可靠情报,伪清十四格格担心浦口军被我方渗透得厉害,已经奏请伪皇从其他地方调兵。这个地方应该就是徐州。徐州是距浦口最近的一个军事重镇,驻扎着大量的精锐部队。此外徐州还是大铁路枢纽,能够在一天以内批量让出空车厢。但是从徐州发车到浦口最快也要七至八小时,也就是半天,再加上徐州驻军接到命令,临时抽调这一千人,拼凑列车,以清方一贯的效率来看,最快也要半天。这样算来,就算他们今天下午就发出了命令,想把俘虏运走,至少也要到明天中午。所以我们判断,明天中午以前,俘虏都会在浦口。”

“嗯,”沈荣轩很满意,等了片刻让大家消化消化,又问道,“诸位大人,可有什么问题?”

静了片刻,黑暗中一个声音冷冷地问道:

“陈局长介绍了这么一大堆,让诸位大人算了半天算数,究竟是想说明什么问题?”

“哦,”陈局长微微笑道,“是御史常大人。”

“不错,”那个声音昂然道,“正是常某。”

“哦,常大人,”陈局长笑道,“很抱歉,在下让常大人‘算了半天算数’,倒也没想说明什么问题。”

常御史冷笑道:

“哦?那可是你们东厂在戏耍在座的诸位大人了?”

“不敢,”陈局长微笑着欠身道,“在下只是把基本的情况说出来,供大人们参考。若非说戏耍的话,那也只是戏耍常御史一人而已。”

四下一片窃笑,夹杂着微微的咳嗽声。

常御史“砰”地拍了一下桌子,茶杯盖震得叮当响,黑暗中只听得他“呼哧呼哧”喘粗气。过了片刻才冷冷地甩了一句话:

“好,本御史不与你一般见识。”

向小强不知为何,听到陈局长呛了那个御史一句,竟觉得很解气,大概是自己已经代入“东厂人员”这个角色了。

对嘛,就应该嚣张一点,这才像东厂该有的气势嘛。最好像《新龙门客栈》里厂督曹正钦那句经典的“要圣旨吗?来呀,咱给他写一个!”才够感觉。

待了片刻,沈荣轩才淡淡地说了一声:

“秉——新。”

“是。”一局局长陈秉新欠了欠身子,退到一边。

沈荣轩清咳一声,微笑道:

“诸位,陈局长刚才说了基本情况,即从现在一直到明天中午,‘蚱蜢号’的成员都会在浦口,但是过了明天中午,就不好说了。”

旁边左首一位老者的朗声说道:

“沈督公,老夫有一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沈荣轩连忙躬身道:

“哦,徐老大人请讲。”

这位便是外交大臣徐元贞。老大人六十多岁,白发苍苍,干瘦干瘦的,留着山羊胡子,架着老花镜,黑暗中不时反着光,仿佛什么动物的眼睛,亮晶晶的。

老头也不客气,咂了口茶道:

“如果老夫没理解错,陈局长,或者沈督公的意思是说:诸位大人,如果想救人的话就要抓紧了,趁着几个小姑娘还在浦口,赶紧行动,还可能把人救过来,不然过了明天中午押送北上,没有机会了。是不是这个意思?”

静了片刻,沈荣轩道:

“基本上就是这个意思。”

“好,是这个意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