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1937-第26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虽然会招致暂时的激烈反抗,甚至还可能永久失去一大块土地,但是却可保证我大清已有的土地能够统治永固,传于万世。蒙元建国不足百年就被汉人逐出中原,而我大清建国至今近三百载,依然铁打一般的江山。为什么?土壤。土壤怎么来的?三百年前的‘剃发易服令’。”

向小强算是知道鲁迅笔下的华老栓、康大叔、红眼睛阿义、还有那一个个“颈项都伸得很长,仿佛许多鸭,被无形的手捏住了”的看客,都是怎么来的了。

他冷冷地说道:

“是啊,多尔衮一个‘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就把千万汉人中那些骨气最强的人,准确无误地挑出来杀掉了,测谎仪也测不了这么准啊。剩下的都是为了保命宁可当奴才的人。剃这个头也等于是打上了个‘奴才’的记号。头都剃了,将来还有脸面反抗么?当年蒙古人怕汉人反抗,不准汉人家里有菜刀,还要杀光汉人的四大姓……多笨的办法啊,早知道也给天下汉人剃一遍头,啥都解决了。呵呵,到底是‘真正的野蛮人’啊,就是不如你们这些‘一半的野蛮人’会想办法。”

广武哈哈笑着:

“向将军过奖了。”

但是广武刚才说过的另一句话,向小强却更感兴趣。这也许会和下面的北伐有关。

“除了土壤更好,”向小强接着问道,“还有你说你的统治更合法,还有这个时代造反更难,是什么意思?”

广武说道:

“这个很好理解。这也是我和希特勒、墨索里尼、斯大林的最根本的区别。我是皇帝,是一国之君,是君权神授。我身为爱新觉罗氏后裔,不管怎样当上皇帝,我只要当上皇帝,就天然合法。我终生统治,谁也不会觉得不对。而他们三个就不同了。他们三个只是政治家,希特勒的权力来自人民投票,是民授;墨索里尼的权力来自国王授予,是君授;斯大林的权力是列宁给他的,而列宁的权力是用暴力从临时政府那里抢来的。

“他们三人的权力天生都有很大问题。我是君主,我终生掌权谁也不会觉得有问题,我把权力传给儿子,人们也会觉得很正常。而他们是政客,别说把权力传给儿子,就算只想终生掌权,人民都会觉得不对,觉得这样不行。人民会想,你这样跟君主制有什么区别?你这样做,我们还有什么必要继续拥戴你?

“所以说,一个君主独…裁很容易,而一个政客想独…裁的话,难度会大得多,遭遇到的反对也会强得多。为了垄断住权力,甚至为了把权力传给儿子,独…裁政客就要在清洗异己、愚弄国民、等方面下更大的功夫,他们的手段必定要比君主残酷几倍。但尽管如此,他们屁股下的位子和我相比,还是脆弱得多的。因为,我的独…裁天生合法,而他们的天生就不合法。”

广武说的这番话,向小强倒是第一次听到。不过想想看还是蛮有道理的。这也解释了现在的几个独…裁者,还有后世那些亚洲的、非洲的、拉美的独…裁者们,为什么会动辄屠杀掉国内十几分之一人口、甚至几分之一的人口,而那些国家在君主时期,却从没有这样的事情。

不过,这并不代表广武皇帝就没做过这样的事。现在的北清太封闭了,外界很难知道里面究竟发生过什么事情。也许广武皇帝的这番话,在为自己漂白?是在为自己和斯大林那样的杀人魔王划清界限?

“至于这个时代造反更难,”广武继续说道,“就更好理解了。在冷兵器时代,老百姓活不下去了,只要一人登高一呼,众人揭竿而起,拿着镰刀锄头粪叉子都能攻州克县。为什么?农民军和政府军在装备上差别不大。但是现在不行了。现在我手里有机枪,有轻重火炮,有坦克,有飞机。而老百姓手里的呢?还是只有镰刀锄头粪叉子。这样,就算他们再活不下去、再不怕死,也是不可能反得起来的。

“即使是老百姓偶然弄到了一批武器,他们也不可能很好的使用。尤其是一些重武器,那都是要经过长期的专业训练才能操作的,而且需要整个国家的后勤系统来支持,才可以发挥作用。比如你们扶持的太行山游击队,他们的武器算是各支反军中最好的了。但是怎样呢?也只能是在山里、在我们重武器进不去的地方打打游击。”

向小强盯着广武的眼睛,冷笑道:

“皇帝陛下,你不要忘了,操纵你的那些机枪、轻重火炮、坦克、飞机的,可都是老百姓的儿子。”

广武微笑道:

“那你知道为什么我一定要那些‘老百姓的儿子’在远离家乡的地方服役吗?”

向小强明白了。他说的是“异地当兵”。异地当兵虽说是现代军队的国际惯例,主要是为了防止士兵恋家、以及和本地家族有太多瓜葛,而导致打仗的时候部队难以一拉就走……等各种麻烦。但是在清军这里,好像有了另外的意思。

只要那些士兵面对的不是自己的家乡父老,奉命下起手来,心中的负担也会降到最轻。再配以立功升职等利诱,那些愚昧无知的士兵们,甚至可能会很高兴地去完成血腥的任务。长江北岸那些兴奋地捕杀南逃者的清兵们,不就是这样的么?

是的,就和广武说的一样,北清的人民处在一个完全绝望的环境中。他们水深火热,并且在可预见的时期内,没有任何办法改变命运。

除了……

外力。

是的,只要还没进入核武时代,独…裁者的江山就不是铁打的。即使无法从内部坍塌,也有可能从外部摧毁。

向小强也舀了一勺猴脑,微笑着填进嘴里,强忍着那股恶心的腥臊气,露出惬意的神情,笑道:

“皇帝陛下,现在只是三十年代,你也没有核武器,那只好算你倒霉了。”

广武皇帝一怔,郑玉璁也一怔,两人对视了一眼,都莫名其妙地看着向小强。

第六卷 厉兵秣马 第167集 南明侵略赔偿条约

这顿午饭吃了将近两个小时,开始还是广武和向小强你来我往,到了后来,则基本是广武一个人在说话了。广武好像真如向小强所说的,并不是要讨论出什么结果,也并没有固定的话题,只是好久没人和他这么平起平坐的讨论了。这次他逮住一次机会,非把瘾过足了不可。

尽管向小强口才也很好,但这不是演讲,而是近乎深度探讨了。向小强无论“理论水平”还是知识面,都远不及眼前这个皇帝。而广武皇帝始终是微笑着彬彬有礼,但微笑着说出的话,在向小强听来却总是嚣张之极,几乎每一句话都毫不客气地抽打他这个大明将军的自尊心上。他不时忿忿地反驳一两句,但马上就被广武广博的知识面和高深的理论水平给轻轻拨到一边去了。向小强越来越郁闷,明明觉得自己很有理,但反而好像个愤青一样,徒劳无功地试图驳倒一个见多识广的洋博士……

自己这个从后世领先几十年的世界来的人,此刻竟然感觉自己一点优势也没有,反而处处输给这个几十年前的人。他暗暗打定主意,回到后世后第一件事,就是得把高中历史书本翻出来一把火烧了。

太丢人了。

……

广武明显也很是享受这种感觉,微笑着,不急不躁地,一会儿敬酒一会儿让菜,自我感觉也是好的不得了。他知道,平时身边的人对自己唯唯诺诺,那不是维诺自己的学识,而是在维诺自己手中的刀和枪,在维诺自己对他们的生杀大权。而现在完全不同。眼前这个年轻人不是自己手下的,反而是自己敌对政权中最有权势的人,是南明的中将伯爵,还是“抗清英雄”。这个人完全可以不鸟自己,但眼前却被自己“探讨”得哑口无言。这种良好感觉,真是从未有过的。

但是广武心中却很是清楚,眼前这个人毕竟和自己不是一边儿的,所以什么能说什么不能说,他心里还是很有数的。现在虽然是在湖中的水榭里,没有别人,四面也是广阔的湖水,但是不代表现在说的话就只有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最起码,旁边还有个南明郡主呢。自己和向小强谈了这么久,向小强回去后肯定会成为南明当局“审问”的焦点,无论朱佑榕还是内阁政府,都会对这顿饭谈了什么产生浓厚的兴趣。向小强也会积极地把两人的每一句话回忆出来,供南明情报人员分析。

所以,广武皇帝严格地把话题只控制在“观点探讨”的范围内,对于明清双方一些具体的政治、外交、军事举措,则很小心地避而不谈。他知道即便自己无意地聊上几句,南明那些情报人员很可能就会分析出不少东西来。向小强两次有意识地把话题往清军大演习上、还有日清关系上引,但广武总是立刻就识破他在套情报,,笑呵呵地摆摆手:

“今天难得我们坐在一起,不谈那些俗事儿。”

这样一来,向小强就没办法了。

……

下午,广武皇帝从两人的视野中消失了,大概又去忙他的事情了。向小强和郑玉璁由几个宫女、和一个卫队长陪同着,在传说中的避暑山庄里游览了一番。当然,只限于允许他们到的地方。那个卫队长跟他们解释说,今天上午,明清双方已经分别在北京和南京召开了记者招待会,对外公布了双方签署的条约。

当然,北清的记者招待会只有常驻各国大使馆内的外国记者。黄面孔的记者只有《大清日报》一家。而南京的记者招待会真正是中外记者如云,可惜向小强他们现在身在北清,两眼一抹黑,根本不知道条约公布后,南明民众是什么反应,国际上是什么反应。这些暂时都只能猜。

条约的正式名字是《旅顺条约》,条约原件的文本封面也是《旅顺条约》,但是卫队长给向小强二人提起的时候,总是说《南明侵略赔偿条约》。向小强一听就一肚子火,以为他是故意的,就冷冷说道:

“你说的不就是《旅顺条约》吗?”

这个卫队长显得很茫然,反问道:

“什么《旅顺条约》?”

向小强也愣了一下,说道:

“就是我们这次在旅顺签署的条约啊!”

“哦,”卫队长明白他说的什么了,笑道,“向大人说的,不就是《南明侵略赔偿条约》吗?……哦,原来是在旅顺签署的,那说《旅顺条约》应该也没什么错吧……”

向小强压着火气,说道:

“不是没什么错,是条约封面上白纸黑字写得就叫《旅顺条约》,你这个《南明侵略赔偿条约》是从哪儿变出来的?”

这个卫队长级别不高,听他这样一说,立刻紧张起来,脸上也没有笑容了,狐疑的眼睛眯着,说道:

“向大人,你这是什么意思?明明是你们侵略我们,现在又来跟我们求和,才签的这份赔偿条约……怎么不是《南明侵略赔偿条约》?”

“嘿!”向小强又好气又好笑,“你还真认为是我们侵略你们?”

卫队长明显也在强忍着怒火,尽量礼貌地说道:

“向大人,你们要没侵略我们,总不会平白无故的给我们赔偿吧?”

向小强盯着他,一时却不知道该跟他说什么。盯了片刻,他拍拍这个卫队长的肩膀,摇头叹道:

“算了,将来有一天,你会知道一切的。”

……

条约已经对外公布快8个小时了。按照经验,南京街头这时候应该炸开锅了,各家报馆的号外也都出来了,金陵广播公司的政论节目上,嘉宾们也该吵成一锅粥了。

但是在这里,什么也不知道。四周静悄悄的,近处的宫女们低着头往来穿梭,远处的卫兵们站得笔直,仍旧是一动不动。仿佛什么事也没发生过一样。除了郑玉璁,连一个敢和他聊天的人也找不到。除了被指派陪同的那个卫队长和几个宫女,其他的人仅是远远听到郑玉璁的南明口音,就惊慌地避开了,连话也不敢说。

短波收音机和外国报纸,整个避暑山庄只有广武皇帝专用的几个地方有,而向小强他们能到的地方,是绝对接触不到的。电台已经是随着使团返回南京了。不过就算有电台,他们两人也是谁也不会发报。

这种感觉,真的很窒息。

心痒难耐,偏偏两眼一抹黑。

“老天,”向小强站在湖边,手里揪着柳条叶子,望着远处的粼粼湖波叹道,“真有种喘不过气来的感觉。”

“啊?是吗?”郑玉璁马上兴奋地小声道,“你也有这个感觉吗?我也有!……我还是第一次有这种感觉耶,嘿嘿,还真是不习惯。”

“别说你,”向小强笑道,“我也快有点不习惯了。……怎么样,刺激吧?好玩儿吧?”

郑玉璁明白他在逗自己,仍是笑嘻嘻地点点头。

……

晚宴时候,仍是广武皇帝和他们两人一块儿用膳,看来广武皇帝意犹未尽,聊上瘾了。

广武皇帝建议他们不妨在避暑山庄多住些日子,过几天和第一批明军战俘一块儿回去,最多也就多等四五天的样子。这样也能给南明各界一个印象:这些明军战俘们是向将军亲自接回来的。

向小强知道广武皇帝的目的,是为了和自己多聊几天。不过广武皇帝说的真的不错,这样和第一批明军战俘一块儿回去,产生的效果真的是不一般。

向小强看了一眼郑玉璁,然后凑过去,两人耳语了几句。然后他转过脸来,对广武皇帝笑道:

“陛下的好意,我们可以接受。不过郡主和我有一些小小的要求。”

“但说无妨。”

向小强说道:

“这几天除了活动自由外,还请皇帝陛下能让我们随时听得到外界的广播,看得到外界的报纸。”

广武皇帝点头笑道:

“这个完全可以。晚饭后我传旨,让下面为二位的房间各送去一台收音机。另外二位每天想看什么报纸,可以给我写一个单子,单子上的报纸每天都会送到二位手里。不过报纸要从南明购买,再空运来,所以时间上可能会滞后一天左右。”

向小强点头认可,这已经可以满足了。主要就是依靠广播,报纸肯定不是同步的,只是起到辅助作用。

他又说道:

“另外皇帝陛下,我们明天想先去参观一个地方,离这里不太远,希望陛下能允许。”

“什么地方?”

向小强和郑玉璁对视了一眼,异口同声说道:

“明军战俘营。”

第六卷 厉兵秣马 第168集 战俘营?劳动营?

向小强和郑玉璁提出的这个要求,真的令广武皇帝很意外。

广武皇帝在二人的注视下,沉吟了片刻,想说什么,又收住了嘴,显得很犹豫。向小强大概猜得出来,他必定是不想让自己二人去战俘营,但是又没有拿得上桌面的理由拒绝。

反正几天后第一批战俘就要跟着自己南下回明了,广武却为什么不想让自己早几天到战俘营去看看呢?这个郑玉璁可能不太好理解,但在向小强看来却很简单,明摆着:大清的战俘营大概是不太好见人的,需要提前先“搞好接待工作”。

果然,广武沉吟了一下,抬头笑道:

“二位想先去看望一下贵军弟兄们,那也好。明天我让人安排一下,后天你们就可以去了。”

向小强马上说道:

“哦?还需要安排么?安排什么?”

广武笑道:

“安排二位的行程和交通工具啊。二位都是大明的重要人物,也是我本人的客人,出行肯定不能草率的。如果安全上出了什么事情,呵呵,舍弟还在南京呢。”

向小强听到他这样说,知道自己反驳也没有用。这是他的地盘,他是皇帝,说后天才能去,那就只能后天去。何况广武说的理由也不太好反驳。人家的弟弟还在大明那边,自己的安全当然不能出半点问题。

“好吧,“他笑道,“那就请皇帝陛下多费心了。”

……

到了第二天,8月11号下午,向小强问接待他们的北清官员,皇帝陛下安排得怎么样了,明天是否可以去战俘营那边。接待官员一脸茫然,根本不知道这事。而这时候广武皇帝又不知道在哪里。

向小强只得耐下性子,等到明天。

到了第三天,8月12号上午,那个官员匆匆赶来,对向小强说,原定的是安排他们今天上午前往赤峰明军战俘营,但是安全保卫上还有点麻烦,赤峰那边刮沙尘暴了,所以铁路沿线的几个村庄村民迁移停顿了下来,要到风停后才能继续搬迁。

向小强十分不理解,不明白自己的安保工作,和村民迁移有什么联系。还有,这八月份正是雨水丰沛的季节,怎么会有沙尘暴。

“呵呵,向大人,是这样的,”那个官员颇为自豪地介绍说,“我们皇上恩旨,这次专门为您和乐平郡主采用‘天字甲号’安保措施,也就是陛下自己才能用的安保措施,所以铁路沿线的所有村民都必须回避到铁路20公里以外,一个人也不能留……向大人,这是陛下难得的恩旨啊……”

向小强眯着眼睛,有点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他颇为怀疑地确认道:

“你是说……你们皇上每次乘火车出行,沿线的村庄都必须清空?村民都必须迁移到20公里之外,然后……列车过去了再迁回来?”

这个官员笑道:

“怎么,你们女皇坐火车出行,不采取安保措施吗?”

向小强有点懵,“哦”了两声,然后支吾道:

“当然,我们当然也采取安保措施……不过,倒是没有你们这种措施……”

这个官员看到向小强“自卑”的样子,自尊心很是满足,又带着挖苦的微笑问道:

“那你们沿途老百姓要是卧轨、或者拦火车告御状怎么办?”

“……”

向小强觉得自己的智力有点不够用的了,摇摇头,索性搪塞道:

“这个……呵呵,确实比较神奇,不过……我们那边老百姓一般倒是不卧轨的……哦,我们一般也不告御状……”

“哦,呵呵,”这个官员也不知道是真的信了向小强的话,还是为了礼貌,不打算再穷追猛打了,便只是笑笑,“原来是这样啊。……呃,向将军还有什么吩咐没有?”

向小强拍拍后脑勺,力图恢复正常思维,然后笑道:

“对了,你们直隶和内蒙古这边,八月份也会刮沙尘暴吗?”

这个官员一愣,有些支吾,支吾了几秒钟,丢下了一句话:

“其实,这个,八月份也是会刮沙尘暴的……向将军好好休息吧,小的告辞……”

随即脸上红一阵白一阵地掉头出去了。

……

很明显,八月份是不会有沙尘暴的。而且现在是三十年代,内蒙古和外蒙古的草原沙化不至于那么严重吧?

向小强敏感地猜到了,所谓的沙尘暴根本是子虚乌有。承德和赤峰到蒙古草原的距离差不多,如果沙尘暴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