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斯大林格勒苏军守军也都是乌克兰人,这时候已经根本不想再抵抗,官兵哗变,击毙了司令,整个斯大林格勒被白俄军队控制了。
几个小时后,消息传到了柏林。希特勒很是意外,他让驻明大使求见贺子光,询问这是怎么回事。因为斯大林格勒明明是在乌拉尔山以东,属于德军势力范围内的,现在明军怎么也染指了。
贺子光一脸的茫然,表示不知情,让德国大使先回去,他要询问军方。——其实,贺子光不但知道,还是参与谋划的人之一。这么做的目的,就是要尽快打通斯大林格勒——这个伏尔加河上的重要渡口,强在德军占领乌克兰之前,让更多的苏军能够过河,投降俄军。考虑到即将到来的俄德对峙,俄军需要抓紧机会,尽可能快的扩充军队。
明军舟桥部队挑灯夜战,一夜功夫,就在斯大林格勒架起了三座浮桥。在俄军的监视下,密密麻麻的苏军俘虏排着队,小跑着通过伏尔加河,投奔白俄这边来。
而贺子光又召见了德国大使,说他问了军方,军方也不知情,这应该是白俄方面的自作主张。现在我国政府正在和俄国政府交涉中,相信会尽快解决这一事件。
电报发回柏林,希特勒除了生闷气,也没有办法。他也知道随着苏联政权的垮台,纳粹德国将和自由俄罗斯迎头撞上,将来的乌拉尔山脉和伏尔加河,一定安定不了。俄国人不会甘于失去他们的欧洲部分,必定将成为第三帝国最大的敌人。
但是希特勒知道,眼下不能跟俄国、尤其是不能跟明国翻脸。现在俄国是明国的附庸国,得罪了俄国就是得罪了明国。而明国又和英法是军事同盟国,一旦和明国兵戎相见,那第三帝国就要面临着两线作战的危险。到了那一步,明国、俄国、中亚各国、英国、法国,都将成为第三帝国的敌人,从东、西、南三个方向对第三帝国形成战略包围。
——当然,希特勒很自信,英法不会真的为了这个军事同盟而打仗的。而明国虽然很强大,但却远居欧亚大陆的另一头,鞭长莫及。而明国的两个附庸集团——自由俄罗斯和中亚几国,他们自身的实力又很弱,不是第三帝国的对手。
……
德军南方集团军群是三个集团军群中推进最快的。南方集团军群的主战场是乌克兰,在这里他们一直没怎么遇到像样的抵抗。基辅那是早就拿下了,现在已经深入乌克兰大草原七八百公里,三分之二的乌克兰已经被德军占领了。而因为伏尔加河渡口被俄军控制,乌克兰的苏军东进畅通无阻,至少也有三分之二过了伏尔加河,投降了自由俄罗斯。现在自由俄罗斯的军队吸收投降的苏军,短期内迅速扩张,兵力已超过百万。
而后方的大明则通过西伯利亚大铁路,源源不断地运来军装、钢盔、步枪、机枪、手榴弹、迫击炮,以及其他基本的装备。和飞机大炮比,这些值不了多少钱,但有了这些,就能武装起一支最起码的军队。装备虽然简单,但却绝对保证装备到每一个人。那种一战时俄军装备落后、在几个人共用一支步枪的情况,绝不会再出现。
庞大的军队数量,再加上明军提供的绝对制空权,白俄军队现在俨然已经成了欧亚大令人望而生畏的军队之一。不但把穆斯林部队比下去了,也隐隐有了和德军叫板的实力。
第九卷 终局 第63集 斯大林格勒冲突事件
10月15号,德军的坦克推进到了伏尔加河畔,占领了整个乌克兰。直到德军先头部队进入斯大林格勒市区之后,白俄军队才开始从市内向东岸撤。德军的好几股侦察部队都在街道上、楼宇间、还有断壁残垣之间,直接和白俄军队撞上了,好几次都发生了小规模的交火。
德军并未接到通知,说城里还有白俄军队。由于俄军和苏军的军服比较像,而且听起来对面都在说俄语,德军就把俄军误认为苏军了。德军误会了,俄军可没误会,不会把德军误认成别的什么部队。但是俄军可不管这个,一旦遭到德军的误击,立马还击,毫不客气。就这样,好多次本可以立刻澄清的误会,都演变成了小型战斗。
除了误会,德军和俄军还对彼此怀有深深的敌意。德军那边,长期的宣传教育下,斯拉夫人被认为是劣等人种,是要像虫子一样被消灭的。而且这次东征,希特勒给军队下的指令就是,利用战争的机会尽量消灭斯拉夫人。所以在德军看来,白俄赤俄都是俄,都是斯拉夫劣等人种,只不过比犹太人稍微好一些罢了。
而在俄军那边,大部分都是投降过来的原苏军官兵,他们亲眼看到了德国人在自己的家园里,是如何烧杀抢掠的。因此都对德国人怀着满腔仇恨,一旦德军那边先挑起冲突,俄军这边立马不含糊,迫击炮、机枪一起招呼过去,大有往死里打的劲头。
德军吃不住了,呼叫来了坦克和半履带车,步兵端着冲锋枪和火焰喷射器,猫着腰跟在后面往上冲。俄军也不是吃素的,竟然用无线电呼叫伏尔加河对岸的重炮,咣咣一阵猛轰,好几辆德军坦克和半履带车都报销了,德国兵炸死炸伤好几十。
而德军是进攻部队,进入斯大林格勒的只是先头部队,后面并没有构筑好炮兵阵地,无法针锋相对地展开炮战。于是德国人呼叫俯冲轰炸机。好几架斯图卡尖叫着扑下来,炸弹落在俄军控制的街区内,顿时俄军死伤惨重。
斯大林格勒城内已然是处处激战了。
而在伏尔加河上空盘旋、警戒的明军战斗机已经把情况报告给了上级。驻扎在哈萨克斯坦西端的明军战斗航空团团长简单判断了一下形势,脑子一热,直接命令明军战斗机迎战。
于是,明军战斗机一推操纵杆,四架飞机依次侧翻俯冲下去,各自咬住一架德军轰炸机,按下了机枪纽。
一瞬间的功夫,四架斯图卡俯冲轰炸机拖着长烟,分别栽下去。
虽然双方只是少数几架——明军只是一个四机编队,而德军只是一个俯冲轰炸机中队,也只不过12架而已,但意义已经产生了质变。冲突升级了,从德军…俄军冲突,直接上升为德军…明军冲突。
……
第九卷 终局 战斗的同时,斯大林格勒冲突的消息,不断在德军和明军的体系内快速上报。德军这边反应的快一些,仅仅报到集团军这一级,命令就下来了。第二集团军司令是古德里安,这个战区归他指挥。古德里安二话没说,直接在电话里下令,德军撤出斯大林格勒,在城市以西10公里驻防,不得与明军和俄军发生冲突。同时,他仗着深得希特勒的宠信,没再一级级地逐层上报,而是把上边的集团军群司令和参谋长都撇开,直接要通了柏林的电话,找元首。
明军这边知道消息的快,但是做出反应要慢一些,因为牵扯到明俄两军的横向沟通。明军顾问已经把情况报告给了明军驻车里雅宾斯克顾问部,“总顾问”也是大吃一惊,赶紧带着翻译赶往车里雅宾斯克俄军司令部,命令斯大林格勒的俄军停火,撤到伏尔加河东岸。同时,向南京报告。
于是,在斯大林格勒冲突持续了三个多小时后,双方才先后撤退,彼此脱离接触。然后,明德两国都召见了彼此的大使,相互进行了澄清,并且为误会而相互道歉,表示了遗憾。双方都同意今后应该加强沟通和了解,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这件事在德国没激起一丝波澜。所有消息都被封锁得严严实实,所有的媒体都被勒令不得报道此事,因此人们都不知道。但是在大明,却成了一个不小的新闻。好几家大报纸都出了号外,两家广播公司也几乎同时播发了新闻。
第二天,许多国家的报纸也都刊登了这一事件的新闻。各国本来就觉得明俄集团和德国的“蜜月期”不会很长,因为有共同的敌人——苏联。现在这个共同的敌人眼看就要灭亡了,两大集团的势力范围正好迎头撞上,今后肯定将是对峙、甚至敌对为主。而斯大林格勒冲突事件,恰好似一个标志,标志着明德两国几年的合作走向瓦解,相互敌视的时代来临了。
……
俄军是在德军的眼皮底下撤出斯大林格勒、撤回哈萨克斯坦边境的。哈萨克斯坦边境以西都是德国的势力范围,而被俄军“霸占”了将近一个月,期间接收了一百多万苏军官兵,还有几百万逃过来的苏联老百姓。斯大林格勒的市民有90%都逃到俄军这边了。德军重新占领斯大林格勒之后,发现几乎是一座空城了。而且银行被搬空了,所有的工业机械都被拆走了,重要的厂房、铁路、码头设施也都被炸毁了。这一看就不是战斗中被炸弹和炮弹炸毁的,而是专门装炸药炸毁的。
虽然希特勒和沈荣轩在给彼此的电报里,都说的一团和气,但是双方的敌视行为立刻就显露出来了。德军刚刚占领整个乌克兰之后,就立刻在边境上修筑防御工事。同时,在边境后面一百多公里外的伏尔加河西岸,也在修筑工事,大概是把伏尔加河当作第二道防线。
而明方这边也不含糊。明国派出大量的工程部队、以及经验丰富的要塞部队,来到乌拉尔山脉沿线各个重要地方,指导俄国修筑山地工事。在明军的指导下,哈萨克斯坦也征发了几万劳工,沿着边界线修筑工事。
在乌拉尔山峰顶的哨所里,明军顾问指着西边绵延的群山,直言不讳地告诉旁边的俄军官兵:
“那边是你们的家乡,现在被德国人占领了。今后,你们的目标就是重新夺回它。而这种山地防线是最坚固的,能让你们立于不败之地。”
……
10月29号,德军攻陷了列宁格勒。11月5号,德军攻陷了莫斯科。斯大林及莫洛托夫等几个人失踪了。没人知道他们逃向了那里。对斯大林的搜捕令在整个德占区下发下去,大批盖世太保从柏林飞来,着手搜寻斯大林的行踪。
斯大林失踪的消息也立刻被明方得知。南京也派来了大批特工,进驻车里雅宾斯克和哈萨克斯坦,张网以待。万一斯大林的逃亡方向是东边,并且躲过了德军的层层搜捕的话,那么还是有可能撞进明军的网里的。
11月初的莫斯科,已经是银装素裹了。在这里飘扬了22年的镰刀锤子旗,终于降了下来。但是,一面卐字旗又升上去了。
1939年11月5日,苏联灭亡。一个新的格局在东欧、中亚大地上形成了。
第九卷 终局 第64集 和平
1939年11月5日这天,可以世界的节日。这个威胁了欧洲和亚洲22年的庞大怪物,终于土崩瓦解了。
在这22年之间,在它的统治下,保守估计,至少有1500万人死于饥饿,至少1400万…1700万人被监禁和流放,不计其数的人长期生活在恐怖和饥饿的死亡线上。——这个怪物的“成绩”,让后来的纳粹德国都望尘莫及。
列宁已经死了,人死万事休。而且列宁和希特勒一样,都是那种偏激而理想化的人,为了实现自以为正确的政治理想,不惜用千万人的尸骨去堆的。也许是一种潜意识中的惺惺相惜吧,在希特勒的指令下,德军仅仅是进入列宁墓,将列宁尸体从水晶棺中移走、火化,然后把骨灰撒进了波罗的海里。很多涌进城来的俄国农民想看开棺戮尸的渴望没能实现。
现在,更大的罪魁祸首约瑟夫?斯大林仍然在逃。不过,随着东西两边的罗网不断收紧,以及冬天的到来,这个人逍遥法外的日子不会太久了。可以想见,他不是被其中一方抓获,就是在俄国冰天雪地的荒野中饿死冻死。即使他侥幸跑出了罗网,也不可能在海外得到任何避难所。斯大林已经是海牙国际法庭的头号通缉犯,而且苏联由于独特的意识形态及长期孤立,全世界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对苏联的崩溃报以同情,更不会有国家傻到冒天下之大不韪,去收留这样一个人类公敌。
就算斯大林想隐姓埋名,逃到地球的某个角落里偷偷度过余生,也是不太可能了。他只会说俄语和格鲁吉亚语,而且长相也非常容易被人认出来。他的画像和雕像遍布了整个苏联,在半个欧亚大陆上,遍布了半个欧亚大陆。这项他亲手打造的个人崇拜的浩大工程,现在已经成了追捕他自己的天罗地网。原来每一幅用来当作偶像膜拜的画像,现在都成为了一张通缉令照片。如果说什么叫“作茧自缚”的话,那么这就是了。而且是古今中外、空前绝后的最大规模的“作茧自缚”。
德国对控制区的军队、以及民众,广泛散发对斯大林的通缉令。通缉令上一共有九张斯大林画像,分别是正常样子的斯大林、刮掉了大胡子的斯大林、留起络腮胡子的斯大林、戴眼镜的斯大林、戴墨镜的斯大林、戴口罩的斯大林、剃光脑袋的斯大林、变瘦的斯大林、变胖的斯大林。总之,凡是可能做到的易容效果,通缉令上全画到了。
在这九张画像的下方,用几种文字醒目地印着:警惕这几张面孔!一旦发现,马上报告!包庇将被就地枪决!
下面几行小字则缓和了一些,描述了斯大林的基本特征,并且许诺,如能协助抓到斯大林的,将得到5万马克的奖金,并得到元首的亲自接见。
而在大陆的另一端,大明也不含糊。对斯大林的通缉令也在乌拉尔山的这一边广泛散发开来,也是和德国的一样,印了斯大林的几种画像。只不过没有德国那么狠,没直接说包庇要被处死,只是说要“承担极其严重的刑事责任”。而且也没许诺说抓到斯大林将得到谁的接见,只不过奖金开得比德国的高得多,为5万明洋。1明洋能兑换1。75马克,这笔赏金就相当于德国的1。75倍。这也很好理解,因为在斯大林的统治下,苏军入侵了大明国土,在两疆和甘肃进行屠杀、制造饥荒,大明是直接的受害者。
……
十天之后,11月15日,大明皇室和政府联合宣布,全国现在解除战争状态。持续了近四年的“战争状态”终于解除了。
这一天是整个大明的节日。人们的欢乐,简直比十天前苏联灭亡大得多了。苏联再怎么坏、再怎么不是东西,毕竟是大陆另一端的事。而解除战争状态,则正式标志着全面和平降临大明了,自己全家都能够享受太平了,自己的儿子、丈夫、兄弟,再也不用冒着死亡和缺胳膊断腿的危险去打仗了。结束战争状态,大明肯定要大规模裁军。无数分别了几年的家庭,很快就能够团圆了。
而持续了几年的低水平生活,很快也就要结束了。汽油和煤油不再需要定量了,各种生活用品的价格,很快就会降下来了。在战争期间受到严重影响的零售业、娱乐业,很快就会重新繁荣起来。持续几年的高税收,现在也要降下来了。无数战时被征用生产军用物资的工厂,现在也都完成了使命,可以恢复生产民用生活用品了。而大明帝国在战争期间快速膨胀的重工业生产能力,现在随着战争结束,也将很为生产民用物资,比如小轿车、缝纫机、自行车、公共汽车、拖拉机、收割机……
最关键是,由战争拉动的庞大需求,并不会随着战争结束而萎靡,人们不会重新回到战前那种萧条的生活中。在北方、在东北、西北,都有大片亟待建设的广阔土地,那是一个前所未见的庞大市场。未来整整一个时代,“失业”这个词都会在词典里消失得无影无踪。
所有人都明白,战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人民的生活水平将以几何速度般地快速上升。
……
当天下午,紫禁城里举行了一场“交权仪式”,首辅大臣沈荣轩率全体阁员来到皇宫,觐见女皇陛下。女皇朱佑榕将一封诏书郑重地交给了沈荣轩。沈荣轩毕恭毕敬地双手接过,举过头顶。
这封诏书里,女皇把调动大明陆海军的权力授予了内阁。这象征着天子掌握军队的“非常时期”结束,大明重新回到了“政府掌军”、“军队国家化”的正常状态。
不过非常耐人寻味的是,诏书里写的只是“陆海军”,并没写到人民卫队。人民卫队虽然只有二十多万人,但却是明军中最精锐的部队,而且有五个师驻扎在南京附近,和陆军的首都卫戍军兵力相当。内阁没有提,女皇和向小强也都没有提,大家好像都忘了这事儿似的。
报界很快做了猜测。有的说法是皇室恋权,但是主流观点认为,大明普选时代即将开始,其中变数会很多,一个掌握了所有军队的内阁或政党有什么想法、可能干出什么事,谁也不好说。这大概是皇室的一个保障措施,在政党轮换制形成传统之前,保证皇室能够成为一股制衡的力量。大家也普遍认为,这是皇室和内阁达成的一个默契:我把主要军权交给你,但暂时保留人民卫队。
……
很巧,第二天,日本的第一批赔款就到了,10亿明洋。沈荣轩马上宣布,这10亿明洋政府一分不留,将全部用于构建三大福利体系,即“全民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全民养老保障体系”、“小学及初中免费教育体系”。当然,这三大体系需要的资金是天文数字,这10亿明洋还远不够。不过沈荣轩信誓旦旦地说,只要东林党内阁能够赢得国民信任和拥戴,那么他保证在一个任期内,把行政开支压缩到当年财政收入的10%以内,并保证将每年财政收入的至少50%,投入到国民的福利体系、及提高国民的生活水平上。
沈荣轩还承诺,马上挥着手引进美国罗斯福总统的先进经验,建立“失业保障金”体系。今后大明的劳动者如果失业,那么在失业期间就再无挨饿至虞,可以申请失业保障金,保证自己和家人的基本生活。
这么几条都做下来,大明可就会成为目前全世界福利最完善的国家。
沈荣轩在金陵广播电台里的话音未落,对面的华夏广播电台里,反对党的政客就开始揭露沈荣轩承诺中的“谎言”和“不切实际的地方”了。然后就开始自己的竞选承诺了。
现在,大明帝国从未有过的一幕——竞选,俨然已经开始了。
第九卷 终局 第65集 尚小君VS秋老虎
大明帝国议会自成立以来,终于发挥了应有的作用。11月下旬到12月末,议会都在举行“修宪会议”。修改帝国宪法,并且制定一部《大明帝国选举法》,为大明的选举时代做好法律上的准备。议员们热烈讨论,激烈争吵,面红耳赤,为一些最基本的问题几乎又上演“全武行”。
比如,北方诸省的民众是否也应该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女性是否应该拥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苏门答腊岛的马来族原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