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也不会狠下心来将武后给废掉。
这一幕其实正恰恰似当初他让上官仪写下废后诏书的那一幕,虽然他的心中很是愤怒,甚至都已经下定决心要这么做了,可是到了后来仍然是反悔了,甚至都不惜牺牲自己的亲信上官仪,也都最终没有下定那个决心。
后来人们评价这件事,都在说这是因为高宗生性懦弱,但是又有谁知道?这其实是因为高宗心中那与武后的那一份不舍,当初他在太宗病榻前那一次美丽的邂逅,就已经注定了今日的结果,每当想起当初自己那份对她的思念,还有这么多年来的夫妻情分,高宗都忍不住闪过一份甜蜜。
再想起后来他们一起想方设法,夫妻同心的干掉阻碍高宗集权的长孙无忌、褚遂良、韩瑗、来济等人,高宗的心中更是感慨,虽然废王立武事件让武后得到了莫大的好处,但是谁又能否认高宗借此集权呢?可以这么说,武后虽然得了好处,却也默默的为高宗铲除权臣、集中皇权一事而背上了黑锅,若不是因为这一点,高宗也绝对不会如此忍受武后独宠后宫、频频弄权的局面。
直到后来高宗和武后为了争夺大权而日益分裂,甚至一度闹到了彼此之间势不两立的地步,然而高宗却也再也没有过想要废后的念头,这不是彼此之间的矛盾可以调和,实在是因为高宗心中颇为顾念旧情。
而这种“念旧情”已经深入到高宗的骨髓和灵魂,根本无法有丝毫的改变。
程力士也正是因为了解这一点,这才对高宗这样说。
高宗对于自己显然也认识的比较清楚,所以他才这样的沉默,但是高宗又觉得这样很是对不起李显,所以在略略思考之后就说道:“此事不一定非要追根溯源,只需审问出她的爪牙便可,虽然这个人我们动不了,但是给太子减缓一些压力,还是能做到的。”
“是,奴才明白了。”程力士听了高宗的话,就知道高宗这是要想办法削弱武后的力量,给太子一个交代,虽然他心中颇有不甘,却也只能这么做。
其实程力士一直受到武后集团的排挤,直到后来因为考虑到高宗驾崩之后自己的处境,这才慢慢接受了李显递来的好意,后来见识到了李显的才能和德行,这才一步步接受了李显,甚至答应为李显效忠。
这一次他见李显无辜蒙受不白之冤,心中也是着实气愤,这才决定不惜暴露自己也要帮助李显一把,而且在当初那批工匠受到袭击的时候挺身而出,暴露出了自己的武功,斩杀了了三人,生擒了一人,之后又亲自保护那名被擒的刺客,击退了对方十余波的刺杀。
不过程力士做这些事情却并没有丝毫的悔意,因为他认定李显将来会是一个好皇帝,值得自己现在用生命来守护。
“虽然这一次不能扳倒天后,然则能够通过这一案件踢开袁公瑜,并且将天后的另一帮凶丘神绩给废掉,同时也能将天后所掌控的那一支神秘力量给乘机取缔,也算是取得了不错的战果,而最主要的是,通过这件事能够释放出一种信号,也就是陛下现在还是能够掌控朝局的,并且比下正在想办法扶植太子,抑制天后的力量。只要群臣能够明悟这一点,相信局势就会越来越有利于太子殿下。”
程力士默默的想了想,随后便来到了那处关押嫌犯的密室,准备对那个栽赃陷害李显的嫌犯进行进一步的审理。
而这时候的李显虽然对大致的进程有所了解,却不清楚其中的细节,甚至都不知道这其中到底有多少人在苦心谋划,直到他看到伤痕累累的刘幽求等人和为了力证李显的清白而不惜剖心明志的安金藏。
其实对于刘幽求等人的反应,李显虽然心中感愧,却也在意料之中,毕竟这些人乃是李显嫡系的嫡系,心腹的心腹,能够对李显如此忠诚,也是李显和他们彼此之间的亲密关系所决定的,而至于安金藏,李显就非常意外了。
在一开始听说安金藏这个高句丽人的时候,李显立刻就想到了历史上那个为了证明李旦不反而剖心明志的那个义士,所以李显下意识的对他很是和蔼,并且平常也赏赐他不少礼物,但李显却没有想到有一天这安金藏竟然真的这样做了,而且向历史上那般,差点葬送了性命,幸亏得到及时治疗,安金藏又刺偏了位置,这才勉强保住一命。
后来李显又专门进行过调查,这才得知。其实安金藏的事情并不在计划之内,其实当初制定计划的姚崇和宋璟都绝对没有那么血腥和无情,这都是安金藏为了李显主动为之。
换句话来说,这也是李显的魅力足够高,这才引发安金藏自发为之。
其实又何止是安金藏?当初那些为了李显而聚集到宫门外向高宗情愿的百姓们,也都是受到高宗人格魅力的感染而自发为之的结果。
看着那一个个因为自己的事情而付出不少代价的义士们,李显的心中也满是愧疚,想尽一切办法予以弥补,首先是不惜重金遍请天下名医、伤科圣手,为他们疗伤,以便他们能够尽快恢复,同时还给予他们本身和家眷以巨额财富,以表示自己对他们的感激和敬重,除此之外,还向高宗上书,对他们进行表彰。
高宗本来就对李显心怀愧疚,现在更是有求必应,立刻同意李显的请求,对那几位义士加封勋官或散官,并且下旨进行旌表。
即便是这样,李显的心中仍然不能释然,待得他们伤好之后,还专门将他们聚集到一起,一脸真挚的说道:“这一次因为我的事情,让你们受委屈了,诸位的情意我将铭记在心,待得日后定然会再有回报。”
第359章 尘埃落定
数日之后,程力士将那擒住的两个嫌犯交给了大理寺,在经过狄仁杰的一番审问之下,那名刺杀工匠的嫌犯秦铭对于刺杀工匠的事实供认不讳,并且招供出了他的幕后主使人是丘神绩,同时指认另一名嫌犯白齐乃是负责用皂甲栽赃陷害李显的主要负责人。
狄仁杰于是继续提审嫌犯白齐,结果经过一番审问之后,那白齐也招认,此事的确是由他负主要责任,并招出了他的同伙,与此同时还提出,他之所以要做此事,乃是奉了一个叫做李晖然的人的命令,这个李晖然其实是一个道门组织的掌门人,这个道门组织叫做玄都观,观内的武士们看上去和一般的道士没有任何区别,但实际上都是武林高手,活动很是隐秘,乃是一个邪派组织。
狄仁杰在获得这一消息之后,不由得心中剧震,他没有想到就在京师重地,竟然潜伏着这么一支可怕的势力,若是让它成长起来,真不知道会带来什么危害。
所以狄仁杰立刻秘密见到了高宗,并且请高宗秘密调动了百骑的力量,突然来到玄都观,对那里尚存的力量进行毫不留情的灭杀,然而等到大军来到玄都观之后,却发现那里早已人去楼空,于是狄仁杰发布画影图形,在全国范围内缉捕玄都观的骨干成员,后来狄仁杰身旁的侍卫李原邡经过缜密侦查,最终找到了玄都观的一处秘密据点,击杀了十余名高手,再到后来,也不知道是哪一支力量,竟然找到了玄都观的老巢,一场激战之后,玄都观有数十名高手被杀,只有少数头领突围而去,而就在这几名少数头领的口中,人们得知这个杀死玄都观数十名高手的神秘的组织叫做“蛇灵”。
在此之后,玄都观的高手们便神秘的消失了,无论是谁,都再没有找到关于他们的任何消息,这在一两年内都成了一个谜。
而除了全力围剿玄都观之外,狄仁杰又在全力调查被偷运到李显东宫之中的那匹皂甲的来源,经过一番缜密的调查之后,狄仁杰最终得出结论,这一批皂甲乃是经过卫尉卿武承嗣批准,从卫尉寺中取出来的,于是狄仁杰上书皇帝,弹劾卫尉卿武承嗣滥用职权,私自挪用军器,犯了国法。
结果自然引起了皇帝的震怒,下令将武承嗣贬为楚州刺史,并任命卫尉少卿尉迟宝琳为卫尉卿。
直到此时,整个太子谋反案终于尘埃落定,在这一次案件之中,御史大夫袁公瑜因为过失而被强迫致仕,在返回家乡半载后由于忧惧交加,得了一场重病,最后病死;御史台那些被袁公瑜新举荐的酷吏御史周兴、来俊臣、索元礼、王弘义、侯思止等人由于滥施刑罚,品行不佳而被褫夺官职,并且永不叙用,御史中丞李昭德被擢升为御史大夫,总理御史台事务,并且被皇帝委托,重新整顿御史台。刚刚在一个月前被恢复为左金吾卫中郎将职位的丘神绩被贬为江州司马,结果不知为何,在贬官的途中竟然被流寇所杀,武后大怒之下派人进行调查,结果调查了两三个月之后也没有找到任何的蛛丝马迹,这件案子只能不了了之。
除此之外,武后背后的神秘力量玄都观被连根拔起,武后失去了一支很重要的仰仗力量,这让她在以后执行一些特殊任务之时再也没有那么随意,而对于武后来说,她将老情人明崇俨留给她的势力葬送殆尽,心中的失落实在是难以形容。
不仅仅这样,中书令薛元超也因为数次违背圣意而受到申斥,太子李显也乘机整顿东宫,在这个过程中清除了许多作风不正、思想散漫、纪律松弛的官兵,有心的武后发现,这些被清除出来的人员之中,绝大部分都是她安插进东宫的细作,经过这一次的动作,武后苦心经营的在东宫的眼线几乎被清除一空,就连薛元超、刘景先、元万顷、范履冰等心腹重臣,在东宫也都受到了排挤,东宫的许多大事都不找他们商议。
与此同时,高宗也决定,为前不久在北方平叛过程中立功的将士叙功,而在这个过程中,李显身边的那些党羽们却是获得了进一步的晋升,太子左卫付率高舍鸡被提升为太子左监门率,太子亲卫校尉张德玉被提升为太子亲卫中郎将,勋卫校尉张威、刘幽求被提升为勋卫中郎将,亲卫郎将孙斐,翊卫郎将郑金被提升为太子亲卫中郎将,翊卫郎将王晙被提升为太子左司御付率。
这时候薛仁贵已经成功平定了新罗,将新罗王金政明生擒,交给了朝廷。
高宗高兴不已,任命薛仁贵为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同样在战场上立功的大将李多祚为左监门将军,而郭元振则直接被任命为吏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竟然被直接提升为宰相!
就连李显所举荐的两个人才姚崇、宋璟也都分别被任命为秘书少监和尚书左丞,成为名副其实的实权人物。
就算是这样还不算完,高宗还以自己多病为由,让李显直接到长安监国,除非是有大事不决者,才向高宗和武后请教,并且任命刘仁轨、薛仁贵、裴炎、薛元超、崔知温等人辅佐,由此可见高宗对李显的支持力度。
这样的支持力度,自然相当于是给了武后狠狠一巴掌,武后对此自然是十分警惕,于是连夜召集她的党羽们商议对策。
“诸位现在也都看到了,如今的皇帝对太子可谓是悉心栽培,若是任凭这样进行下去的话,我们将来恐怕就算是想要太平的活下去都不容易,嘿嘿,尔等不要以为事不关己,此事最是与尔等生死攸关,大不了到时候本宫安安分分的做我的皇太后,可是尔等呢?这太子可是十分记仇的,到时候恐怕尔等哪一个都跑不了。”
武后看着手下这一帮心腹,一脸沉重地说道。
第360章 武后的对策
武后说完这番话之后,她那一帮心腹全都沉默不已,过了片刻,只见薛元超率先开口说道:“天后娘娘不必忧虑,虽然这一次看似提升了不少人物的职权,可是他们的职权都不高,短时间内很难威胁到天后娘娘,最可虑的其实也就是我那同宗薛仁贵,不过帝京有老臣在,定然不会让他得逞,天后娘娘请放心就是。”
武后闻言沉默了片刻,轻轻摇头说道:“薛卿,帝京有你,本宫还略略放心一些,然而你可千万不要掉以轻心,太子这厮一向狡诈,诡计多端,你若是一不小心,就会中计上当,若是有事,最好还是多和裴炎商量商量,此人最是老成持重,只要你们二人齐心合力,定然能够约束太子胡作非为,其实在朝堂之上,我们还有崔知温崔相,吏部尚书、刑部尚书、户部尚书都是我们的人,太子这厮虽然强势,可是在朝堂上的底蕴想要跟本宫比,还要差上不少,本宫现在最忧虑的是,我们在军方的力量实在是很薄弱,虽然我们这里也有黑齿常之和程务挺这样的名将,可毕竟人数太少,影响也远没有太子这厮大,而且就连手中所拥有的这些大将,也不尽皆听命于我们,尤其是黑齿常之这厮,虽然也接受了我们的拉拢,然而却和刘仁轨这厮走得很近,毕竟这厮可是刘仁轨一手提拔起来的,这老儿对他可是有知遇之恩……”
“天后,这刘仁轨老儿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儿?他之前不是已经答应为天后效命了吗?”一旁的崔知温闻言不由得一皱眉,然后开口问道。
却见武后轻轻叹了一口气道:“这老儿狡猾如狐,当初之所以答应于我,目的只不过是图谋自保、观望局势而已,后来他见皇帝和太子都没有对他产生敌意,同时太子出兵新罗之举甚是合他口味,竟然大张旗鼓的加入了太子阵营,由于这老儿做事小心谨慎,并没有做出不利于皇帝和太子的事情,所以并没有引起这对父子反感,而这一投效,竟然让这对父子受宠若惊,对这老儿奉若上宾,而在刘老儿的影响下,黑齿常之也对我们变得有些若即若离了,若是不及时采取措施,本宫恐怕这厮也终会倒向太子,若是到了那时,我们才真的岌岌可危。”
却见崔知温呵呵笑道:“其实此事也不难,天后娘娘先派人去拉拢这厮,命他做一件不利于刘仁轨,却有利于我们的事情,比如指证刘仁轨谋反,若是他同意的话,那我们自然尽心尽力的培养他,若是他不同意,便用计将这厮除去,然后另行以娄师德代替他的职位,这娄师德处事圆滑,从不轻易得罪人,更兼身为河源军副使,早就不忿被黑齿常之力压一头,所以只要我们卑辞厚币,威逼利诱,他一定会同意为天后娘娘效力的。还有,微臣听说越王李贞心怀不轨,正在秘密招募死士,天后娘娘可以和他合作,把他当做是我们的外援,除此之外,豫王也在北方立下大功,天后娘娘可力劝陛下,对豫王予以厚赏,最好是掌握南衙禁军,这样一来一可以防止太子将来狗急跳墙,图谋不轨,二来么,娘娘在关键时刻可以借助豫王的力量对抗太子,若是在对方没有防备的情况下,娘娘突然率军闯进太子宫中……”
“好,说得好。”武后闻言顿时大喜,递给了崔知温一个会心的微笑。
这时候刘祎之也乘机说道:“天后娘娘还可以想办法将程务挺给调进宫来,让他掌管一支大军,一可以分十二卫之权,二来也可以在关键时刻助豫王一臂之力。”
“嗯,这个主意也不错,还有没有?”武后听了这一番话之后,不由得眉开眼笑,对着众人笑呵呵的问道。
只见李湛也开口说道:“天后娘娘,那新任的左监门将军李多祚曾经与李湛有旧,微臣可想办法笼络于他,呵呵,太子殿下灭了李多祚全族,李多祚早就对他不满了,微臣相信,只要我们能够表现出足够的诚意,一定可以令他为天后娘娘效力。”
“哦?你原来竟与李多祚有旧?这可实在是太好了,既如此,那你便前去招纳李多祚吧,无论是需要多少财帛,你可随意支取。”武后的脸上笑得更加灿烂,她完全没有想到,自己麾下竟然也拥有一支不弱于李显的力量,甚至在宫中的力量还要强于李显,脸上的阴霾一扫而空,顿时变得意气风发起来。
“不过我们也不能得意忘形,毕竟那小子也是狡诈多端之辈,所谓狡兔三窟,也难形容他背后的那些隐秘势力,所以,我们一定要多加小心,严密关注太子及其重要党羽的举动,若是能够从中找出他们的错处来,那可实在是太好了。”
武后倒也不愧为一个成熟的政治家,任何时候都知道戒骄戒躁的道理,现在的局势虽然对她有些不利,然而她却占据这一个最大的优势,她相信这个优势一定能够让她获得一个惊天的大逆转。
只不过这一个优势乃是她最大的秘密,就连这些心腹都不能说。
“是,请天后娘娘放心,臣等一定竭尽所能,为天后娘娘粉身碎骨,在所不惜。”所有人都是一脸激动的看着武后,其实方才这些人的一番分析,不仅仅是为武后献计献策,更是对他们自身的一个鼓舞,因为从这些分析之中,他们也确实看到了能够战胜李显的希望。
只不过这些人有一个最大的弊端,那就是他们大都没有亲自上阵进行过厮杀,没有经历过惨烈的战争,根本不知道决定战争胜利的因素有的时候并不是人数的多少,还有其他各种令人难以想像的强大因素。
而就是这样的忽略,让他们陷入了极为严重的错误之中,最终导致一败涂地,追悔莫及,所谓一失足成千古恨,不外如是……
第361章 武后的全面动作
在此之后,武后的针对性计划便全面展开了。
首先是靠着一哭二闹三上吊的手段,迫使高宗下旨,将她那被贬到楚州作刺史的侄儿武承嗣给调到洛阳,做起了黄门侍郎,虽然并没有被拜为宰相,却已经是权力中枢之内炙手可热的人物。
而武后的另外一个侄子武三思则被提升为太仆寺卿,至于武后另外的有几个侄子,则分别另有任命,武攸暨被任命为右监门卫中郎将,就连武懿宗之前虽因战败被贬到地方,现在也被任命为左千牛卫中郎将。
“唉,只可惜我其余的侄子们都被显儿这小王八蛋派的人给杀了个干干净净,否则的话我现在也不至于每人可用吧。”武后每每想到这件事,都不由得切齿痛恨,可是当初对武氏一族的处置命令是她下的,又被“用心险恶”的李显给利用,这才导致今日的后果,她就算是后悔又有什么用呢?
好在她这几个侄子现在也算得上是身居要职,总算是掌控了一部分兵权,虽然很难对李显造成制约,可毕竟这些力量都在洛阳,而李显身边的力量虽强,大部分却都在帝京长安,所以武后还不是特别的担心。
而紧接下来,武后又以她的幼子李旦在北疆战场上立下大功为名,封李旦为右监门卫大将军,校检洛州牧,遥领冀州大都督府大都督,奉命率军拱卫合璧宫,其中的意图很明显,就是想要利用李丹来制约李显。
可是武后根本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