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楚霸王项羽的一生,生逢乱世,相机而起;勇冠三军,叱咤风云;引兵北上,逐鹿中原,问鼎咸阳,裂土封王,最终却因他自身性格弱点酿就了他的人生悲剧。
聂天戈早就决定了,要在项羽的点将台誓师!
不过,现在的聂天戈,只能厉兵秣马,等待出击的最佳时机。
让聂天戈欣慰的是,徐万里的学生营官兵们都慢慢成长起来了,开始在独立旅的连排班里崭露头角!
这些学生兵能够这么快独当一面,要归功于徐万里和胡铁刚两个人的精诚合作!
徐万里和胡铁刚两个人一文一武,倒是绝配!
徐万里是正规军事院校出身,军事理论知识非常丰富,教学也一直非常严谨。再加上徐万里为人比较圆滑,不拘一格,很能和官兵们打成一片!
胡铁刚的来历不是很清楚,但有一点非常可以肯定,那就是胡铁刚一定做过军官,有丰富的战争经验。而且,胡铁刚满脸胡渣,显得非常刚猛,虽然当射击教官时老是骂骂咧咧,却也很对大兵们的胃口。特别是那些老兵痞子,对胡铁刚就相当服气!
胡铁刚本来很是瞧不起徐万里的这样的科班出身,可经过接触,胡铁刚发现徐万里看起来文弱,其各项军事技能却相当过硬。除了射击技术外,胡铁刚面对徐万里的时候,还真没有必胜的信心!
大兵们刚开始对这些学生兵们还是比较排斥。可聂天戈规定了每个大兵必须读书识字,学习文化知识。如果文化知识考核不过关,在独立旅中,升官发财就是一道跨越不过去的坎!大兵们是鸭子被赶着上架,被逼着去向学生兵们请教。
可事实上,学生兵们人年轻,头脑又聪明。在教官徐万里的手下,也一直勤于军事训练,其各项军事技能指标都不差,甚至比大兵们还要好。
而几次军事大比武,学生营都是得了第一名,其勇猛连虎子这样的人都不得不佩服!
渐渐地,学生兵们就被大兵们给接受了!
这也是聂天戈最想看到的结果!
最重要的是,这些学生兵们来自北直讲武堂,而不是东北讲武堂!当然,聂天戈这个心思就不足为外人道了!
如果是东北讲武堂出来的学生兵们,因为张作霖大帅父子的缘故,在学校里也是培养对张作霖大帅父子的忠诚。而现在,这些学生兵们在徐万里和胡铁刚的培训下,却只提对旅座聂天戈的忠诚!
在独立旅,聂天戈就是超然的存在!
第一三一章 禹县的吴道士
禹县因大禹治水而出名,揽不尽古都风采,听不完名人轶事,禹州人杰地灵,数千年历史发展中孕育出了杂家吕不韦、先秦法家韩非子、西汉留侯张良、西汉改革家晁错、三国名士徐庶、司马徽、谋士郭嘉、唐代画圣吴道子、行书鼻祖刘德升、补缀《史记》的褚少孙、《笑林》祖师邯郸淳、独步书坛的褚遂良、明代五朝元老马文升、游侠原涉,屯田制创始人枣祗等一批志士仁人,声振华夏,遗址犹存,流传下来许多佳话趣事,令人流连忘返。
禹县位于河南省中部,东邻许昌、长葛,北靠新郑、新密,西北同登封搭界,西及南部与汝州、郏县、襄城接壤。
在禹县,有两大特产,不得不提。其一是钧瓷,其二是中医药材。
钧瓷,以其色彩艳丽、艺术风格独特闻名中外,久享盛誉。
在国外,钧瓷被称为“中国宝瓷”,是难得的艺术珍品。钧瓷不但在色彩上鹤立它瓷之上,在造型和施釉方面也独辟蹊径,自成体系。
钧瓷的名贵在于其独特的窑变釉色,其釉色是自然形成,非人工描绘,每一件钧瓷的釉色都是唯一的,独一无二的,即 “ 钧瓷无双 ” ,且釉透,釉活,胎质精纯,坚实细腻。叩之声圆润悦耳,清脆动听;观之形端庄优美,古朴典雅,它的釉变色五彩缤纷,璀璨夺目,浑然天成,构成一幅幅神奇的图画,如寒鸦归林,夕阳残照,高山云雾,峡谷飞瀑,伯牙抚琴等等。
这些釉变画,千变万化,意味无穷,具有千古耐看的魅力,名人曾用 “ 出窑一幅元人画,落叶寒林返暮鸦 ”“ 雨过天晴泛红霞,夕阳紫翠忽成岚 ”“ 峡谷飞瀑菟丝缕,窑变奇景天外天 ”来形容钧瓷窑变之妙!
而在民间,更有“黄金有价钧无价”“家有家财万贯,不如钧瓷一片”之说法,可见钧瓷之贵重!
禹州中药加工炮制始于明朝,清朝趋于规范。饮片加工及炮制因药制宜,技艺独特,制作精细,在国内久享盛誉,有“药进禹州倍生香”之说。在加工、炮制过程中,其“浸、泡、煅、煨、炒、炙、蒸、煮”等方面都有其独到之处。有的饮片加工后,细如丝、吹能飞,片片均匀,厚薄适宜。在炮制方法上以精益求精而久负盛名。
禹县有几大世家,包括方,雷,陈,吴等世家。这些世家大都经营钧瓷和中医药材,富甲一方。
因为处于乱世,这些世家大多有自己的私人武装,以保护家族的利益不受侵犯!而禹县的警团,就是由几大世家的私人武装,拼凑而成!
驻扎在禹县的部队是隶属于国民第二军第二混成旅王响声团,第二混成旅自第二次直奉战争从山海关败退回河南后,武器损失非常严重。
王响声团虽然是正规团编制,却不满一百支步枪,有些滑稽与尴尬,名不符实!
于是,王响声就打起了禹县警团的枪支主意,妄想收缴警团的枪支弹药!
吴道士受聂天戈的派遣,带着铁砂帮帮主罗浩然手下的三百多大汉分批潜入了禹县县城。别看吴道士在黑虎寨以及独立旅中都显得有些默默无闻,可吴道士在禹县却是非常出名!
吴道士之所以这么出名,是因为他属于禹县吴家,据称是画圣吴道子的嫡系后代!而吴道士的画,也确实栩栩如生,在当地,就有不少世家收藏着吴道士早年的画!
吴道士当年之所以背井离乡,落草为寇,就是因为失手杀了人,被官府追捕,被迫离开!可这些年来,吴道士并没有和家族断绝联系!
吴家三兄弟,老大吴庆伟,老二吴兴化,吴道士本名吴阙峰,排行第三。
见吴道士在这个关键时刻带来了三百号人枪,老大吴庆伟非常高兴。三弟兄先是叙了兄弟离别之情,接着开始商议家族大事。
“老三,有你带来的这三百条人枪,我们吴家自保有余了。”老二吴兴化很是兴奋地说,“这几年,方家和陈家一直很强势,压得我们吴家都快喘不过气来了。”
“二哥。”吴道士大汗,赶紧说,“这三百人枪是我向旅长借的,也不能光替吴家服务。”
吴兴化撇了撇嘴:“住咱吴家,吃咱吴家的,自然要听我们吴家使唤。”
“老二,你少说两句。”老大吴庆伟开口了,“老三,你们旅长不会平白无故派三百人枪来禹县吧。”
“嗯。”吴道士点了点头,“韩玉昆和胡静怡很快就要开战了,这三百人枪主要是来保护禹县的。”
“你们旅长是东北张作霖大帅手下吧。”吴庆伟缓缓说道,“我们吴家很少和军人打交道,这里面一个不好,就会给家族带来灾难!”
“放心吧,大哥。”吴道士正色说道,“我们旅长人虽然年轻,却天庭饱满,是大富大贵之相。旅长姓聂名天戈,是黑虎寨的少当家,我看着他长大的。根据我多年的观察,聂天戈生性醇厚,胸怀大志,志在天下。而在聂天戈心里,只有一个敌人,那就是一切侵略者。”
“那他为什么还要打河南的主意?”吴庆伟冷声问道。
“大哥,你不知道,如今国内军阀林立,内战不停,让老百姓苦不堪言不说,还极大地损害了国力。”吴道士正色说道,“我在东北呆了很多年,在那里,日本鬼子非常嚣张,根本不拿我们的人当人看,残暴异常。聂天戈经常说,我国和日本迟早会有一场大仗,如果我们国家还是内战不息,到时候将是一场灾难性的浩劫!”
“日本不就巴掌大的一个小岛吗?”老二吴兴化禁不住插嘴说,“当年戚大帅不是打得倭寇屁股尿流吗?有什么可怕的?”
“二哥,你还真是井底之蛙。”吴道士叹了一口气,苦笑着说,“你要是在我们独立旅,非被打二十军棍不可。要知道,连东北张大帅都对日本人忍气吞声,你还敢说日本是个小小的岛国?”
“三弟,就算要打日本,可这貌似和我们禹县挂不上多大的关系吧。”吴庆伟满脸狐疑地说。
“当今之计,就是快速完成全国的统一。”吴道士倒是被聂天戈给洗脑了,满嘴的大道理,“胡静怡韩玉昆这些军阀为了各自的利益与底盘,大打出手,劳命伤财,都该杀!”
“按你的意思,东北军很快就要打过来了?”吴庆伟终于脸色变了变,“这可是大事,我们需要从长计议!”
“大哥,这有啥好商量的。”吴兴化马上插嘴说,“三弟是那啥独立旅的参谋,我们吴家自然向着东北军。再说了,现在王响声那家伙整天趁火打劫,我们吴家也被他勒索了好几条枪去了,我早就忍不住了。”
一说到这个话题,吴庆伟的脸色马上阴沉了下来。看来,吴庆伟也在这个事情上,有一肚子的气!
“怎么回事情?”吴道士禁不住问道。
“王响声那家伙在山海关打了败仗,自己没用,枪支大部分被东北军给收缴去了。”吴兴化恨恨地说道,“一进驻禹县,就打起了地方武装的主意。不只是我们吴家,方家和陈家也被他给敲诈了一些枪和钱粮。”
“王响声好像是团长吧,那可是一个正规团的编制。”吴道士沉吟了一会,才笑着说,“这事情可不能蛮干,我们要和吴家陈家等世家团结起来,一致对外!”
“这个只怕有难度。”吴庆伟面有难色,“方家和陈家都是财大气粗,特别是陈家,一直很嚣张,没把咱吴家放在眼里,我也丢不下这个脸面,去他们那。”
“慢慢来吧。”吴道士叹息一声,“有机会我去试一试,这个时候,我们的敌人是王响声,听说这家伙有个屠夫的恶名,杀人不眨眼,我们可要小心一些。”
顿了顿,吴道士接着说道:“大哥,我带过来的这三百弟兄,每个身手都不错。不过,他们不能全部留在我们吴家大院,那样目标太大。”
“嗯。”吴庆伟点了点头,“我们吴家可没有必要去当那个出头鸟,不到万不得已,去和人家的正规军硬碰硬,太不划算。”
吴道士哑然失笑。
在禹县,各个世家之间的矛盾由来已久,并不是今天才发生。如果不是到了生死存亡关头,这些世家都是各自为战,不可能走到一块来!
吴道士也知道,这事情急不来!
不过,吴道士倒是希望这个王响声越嚣张越好,闹出来的动静越大,自己就可以从中间浑水摸鱼,谋取利益!
直接去拜见各大世家负责人,那有些晃眼,也是吴庆伟所部允许的。不过,各大世家中,基本上都有子弟是红枪会的成员。而禹县警团里面的官兵,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红枪会的成员!
红枪会每个月都会召开一次会议,讨论决定会中重大事项。
吴道士认为,这就是一个契机。当然,吴道士并不认为自己有多大的魅力,可以让红枪会的人马上听自己使唤。吴道士需要的是,通过这个月度会议,让红枪会的各大当家都能够熟悉熟悉自己!
这个世界上,只有不透风的墙,没有不透风的人。这句话是聂天戈经常挂在嘴边的,吴道士深以为是!
第一三二章 导火索
胡静怡现在的日子其实不大好过,因为胡静怡部队现在所处的战略地位对他相当不利。
胡静怡部队的北边驻扎着与其有着良好关系的孙岳和冯玉祥的军队,但在这两个人之间是直隶督办李景林将军。
张作霖千方百计要把孙岳从保定府赶走,以此来加大胡景翼与冯玉祥之间的空隙。
南部属直系萧耀南管辖地区,胡景翼试图与其达成谅解,但眼下没有任何结果,萧耀南一边讨好张宗昌,一边讨好国民军,还同吴佩孚保持着联系。
在西边,即国民二军的右翼,四分之一的河南和陕西东南部处于刘镇华管辖之下。刘镇华率镇嵩军以陕西为后方,窥伺中原,与国民二军为敌。
东线面对的奉系军阀张宗昌,残酷异常,属奉系悍将,这对国民二军不能不说是一大威胁。
不过,还好,张宗昌的十万大军一直没有聚集的意思。当然,聂天戈的独立旅和蔡和平的第二十五旅开拔到了徐州,这个事情胡静怡是知道的。
有手下的参谋说,聂天戈的独立旅很有可能趁火打劫,让胡静怡哑然失笑:以区区一个保安团出身的独立旅敢来河南撒野,除非是他聂天戈活得不耐烦了!
而事实上,胡静怡没有把聂天戈的独立旅放在眼里的同时,聂天戈也没把国民二军给放在眼中。
国民军入豫之前,只有一个师的人马。入豫之后,陡然扩大到三个师。看起来是人多势众,其实战斗力不强。
其一,国民二军装备落后,纪律松懈。国民二军成立前,长期活动于贫穷、落后的陕西境内,加之一直处于杂牌军地位,缺饷少粮,武器装备明显落后于其他军阀。
其二,国民二军源于陕西哥老会起义组建的民军,成分复杂。这种以游民成份组建的武装力量,固然对旧秩序冲击很大,但若“倚之为骨干,就必然军纪荡然”。
其三,国民二军进驻河南后虽有了势力范围,但却处于与各派军阀对峙的最前沿,战略地位极为不利。这有其历史根源,因为冯玉祥胡静怡的国民军与张作霖打成密约,一起反吴佩孚。可后来,张作霖却不顾密约,奉军悍然入关,抢占了大量的地盘,让国民军措手不及!而因为反吴佩孚,国民军被北洋各系军阀所孤立,政治上处于孤立地位。
况且,这个时候,就算胡静怡肯放过韩玉昆,韩玉昆还不肯放过胡静怡呢。韩胡之战,是一触即发。现在,只是缺乏个导火索罢了!
当然,胡静怡也并不是完全没有依仗。这个时候,苏联的特工已经和胡静怡搭上了线,洽淡援助胡静怡武器和帮助其建立军事学校,派遣教官的事宜。
这个时候,苏联的特工也在尝试着接触冯玉祥,想让援助物资通过冯玉祥的地盘到达河南境内。
苏联特工之所以这么热心,主要原因还是苏联的所谓统一战线是由南方发展到北方的需要。第二次直奉战争后,日本和奉系亲日势力大增,这让苏联很是忧虑。为了消除日本和亲日奉系势力的威胁,苏联政府选择增强国民二军的势力,从而削弱奉张的势力,进而解除日本这一险情,是再好不过的办法了。
当然,具体的武器支援,都还在筹备当中。在韩胡之战中,胡静怡是拿不到苏联支援的武器的!
聂天戈也正是知道这个原因,才敢五千人马就想夺取河南地盘。否则的话,只怕会打退堂鼓!
因为想得到苏联的军火援助,因此,胡静怡也开始注重政治工作,特别是注重军民关系。
可是,胡静怡的部队实在太杂了,手下的军官也不能和胡静怡保持一致。
这不,就出大事情了!更严重的是,胡静怡还被蒙在鼓里!
这次的主角,就是驻扎在禹县县城的王响声和他手下的一个团官兵。
这也难怪,一个团的正规编制,可全团步枪加起来都不到一百支,实在有些气愤。
于是,王响声就瞄准了禹县的警团,企图强行收编警团,把枪械也全部据为己有!
警团有五百多人,两百多支步枪,外加三挺轻机枪。
不过,在王响声眼里,警团就是一批乌合之众,不堪一击!
不过,慎重起见,王响声还是决定给禹县的警团来个偷袭!偷袭的时间定在凌晨四点,正是人们睡的最熟的时候!
事实也确实如此,当警团的第一层哨兵被摸掉,第二层哨兵终于发现了。可这几个哨兵不是鸣枪示警,而是大声喊叫着,狼窜而逃!
于是,整个警团被王响声团给包了饺子,除掉那几个哨兵,没有人能够逃出包围圈。
不过,警团里还是有一些人拿起了步枪,进行了零星抵抗。
也正是这些零星的枪声,惊醒了整个禹县县城正在熟睡中的人们。
大部分老百姓的第一反应就是翻身下床,把自家的门都用棍棒顶好,然后,家里的男人把菜刀斧头柴刀之类的利器放在床头!
这年代的人们,对兵匪之患是深有体会,也得出一些经验来了!
那些世家大院的主人,则吆喝着手下人赶快起床,拿起刀枪在院子里进行警戒!
一时之间,整个禹县县城鸡飞狗跳,人声喧哗!
整个天空阴沉沉的,灰蒙蒙的,压抑得人们透不过气来!
吴家大院也不例外,老大吴庆伟一听到枪声,一骨碌就从床上爬了起来,穿好衣服,从抽屉里抽出一把盒子炮,往腰间一别,就往院子里走!
“响枪了,男人们都起床,抄家伙,出来护院!”吴庆伟的话喊到一半就停了下来,因为院子里红彤彤的,到处是火把!
一个长相英武,浓眉大眼的年轻人站在台阶上,正在吆喝着一群汉子列队!
这个年轻人吴庆伟认识,是吴家老三吴道士带来的那三百汉子中为首的,叫麻大阳。
而吴道士,就站在麻大阳的身旁,一声不响。
“吴参谋,侦查员已经派出去了,相信很快就会有消息传来。”麻大阳趁着手下列队的时机,低声对吴道士说道。
“大阳,你是营长,军事上的事情你负责,我只负责协调军民关系。”吴道士摆了摆手,“这是旅长在我们出发的时候,交代好的。”
“嗯。”麻大阳点了点头,就不再说什么了。
很快,三百大汉就列队完毕,显得非常整齐,而且鸦雀无声!
“报数……”麻大阳拖长了声音喊了一句。
“一,二,三……二百八十六!”一个接一个响亮的声音在黑夜里响起。
“弟兄们,我们来到了禹县,代表的是整个独立旅。”麻大阳满意地点了点头,然后大声说道,“用古时候的话来说,我们五营就是先锋!”
顿了顿,麻大阳接着说道:“凌晨响枪,虽然枪声不多,但枪声来自禹县警团方向,非常值得警惕,估计有重大变故发生!我们是军人,就必须时刻准备着战斗!下面,给大家五分钟的时间,做好出击战斗准备!”
接着,麻大阳一声大喊:“听明白了没有?”
“明白了!”这一次声音很响亮整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