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问道武侠世界-第25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闻言,妙谛心中当真是似有一万头神兽奔过,张大嘴巴,不知说什么才好。他粗粗算了一下,想道:“少林长拳、罗汉拳、伏虎拳、韦陀掌或大慈大悲千叶手、散花手、波罗密手、金刚神掌、拈花擒拿手、般若掌,这其中至少要修炼九门功夫,才能接触到。如果说三年才能学习一门武功的话,至少也要花二十七年。若说把修习、一指禅修习的时间同样算作三年的话,也就是说那法慧禅师只是多花了三年功夫,这么说来,当真是天纵之才了。”这些绝技有难有易,像般若掌等武功,断然不会只花费三年时间,如此来看,法慧禅师当真可能是生有宿慧的天纵之才了。“不过,不过怎么总觉得有些不对劲呢?”他心中疑惑道。

    “怎么样?妙谛,现在明白法慧禅师三十六年修成一指禅有多难了吧?为师也不求你能赶上他,只求你能在三十年内修成就好了。方丈大师曾经赞许过你,还是有着可能的!”正想着,他的师父又道。

    “不对!”闻言,妙谛突然大叫一声,说道:“三年一门绝技,到底是谁定的,我怎么从来没有在寺规上见过?这项规矩,绝对不合时宜!”心中暗暗想道:“方志兴啊方志兴,莫非这就是你设的反击,想用少林寺的规矩把我消磨在此?只是这少林寺中,到底有没有这规矩呢?若是没有,哼!”想到自己这两年受的憋屈,他心中就是一阵愤懑,若非陷入其中,又何必苦苦修炼了两年呢?凭着自己的见此,应该要还要加快许多才是!(未完待续)

    问道武侠世界

    。。。

第572章 求取易筋() 
“这”听到这个询问,妙谛的师父一时也答不上来。,这规矩是他听自己师父说的,也是少林寺一直流传下来的,但要说具体是谁所定,还真难以说出。

    “先辈传下来的规矩,自然是有道理的,你照做也就是了”挠了挠头,妙谛的师父嘟囔道。

    这般回答,自然无法令妙谛满意。不过他知道师父专心武学,知识也是有限,再问下去只怕也不会有什么收获,因此说道:“师父,我去找方丈大师,听他老人家如何解释。”说着也不待自己师父答应,一溜烟儿地去了。

    “这小子”看到妙谛不由分说便自己跑了,妙谛的师父笑骂道。他性情直率,对此也不在意,想着刚才妙谛提出的问题,踱步向藏经阁走去。作为般若堂弟子,他一向专研少林武功,本来并不授徒,只是当日方证大师回山,谈起华山派出了许多年轻英才之事,想着从少林弟子中选拔一些,作为后辈人才,妙谛便是因为对佛法感悟出众脱颖而出,和其他几人一起被方证大师带到般若堂教导,培养传承易筋经之人。两年来,妙谛可以说是其中最为出类拔萃之人,令他颇为满意,但对于这个弟子为何急于修炼进阶武学,他却有些不解。少林寺武功注重循序渐近,只有基础打牢后,才能进阶到更高境界。“虽然是天才,却是少年心性,还需要再磨一磨,希望方丈大师能教好他吧。”摇了摇头,他在心中想道。

    不提自己师父心中如何作想,妙谛离开之后,脸色却转而凝重起来。再不复方才的轻浮:“从少林长拳到易筋经,竟然能按部就班修成,少林寺这个禅宗祖庭果然不容小觑。不过这三年一门绝技。其中到底有什么深意呢也罢,我就去仔细探一下。看看方证大师如何回答。”一路向着方证大师所在的禅房走去。

    抵达那里,妙谛却被方证大师门前守门的弟子拦了下来。见此,妙谛道:“劳烦师兄通禀,就说般若堂弟子妙谛求见”

    那守门的弟子闻言,摇了摇头,说道:“师兄,非是我不通禀,只是今日方丈大师要接见贵客。师兄还是明日再来吧”妙谛这两年受到方证赏识,并曾受方证大师亲自指点大慈大悲千叶手,在寺中声名鹊起,守门的弟子虽然拒绝通传,对他仍客客气气。

    “贵客什么贵客,师兄可以说一下吗”闻言,妙谛也不生气,客客气气地问道。能够被方证大师还慎重迎接的人,定然并非寻常,作为有志于执掌少林、以此与岳方兴的华山对抗的人。妙谛自然一直关注着江湖中的事情。

    此事也不隐蔽,那弟子道:“是华山派的岳掌门和岳少侠,和方丈大师有事相商。”

    “岳掌门和岳少侠。那就是岳不群和岳方兴了,不知他们来少林是为了什么呢难道是身体受的伤还未好,来到少林求救”妙谛心中想道。这两年方志兴受伤不出的消息,在武林中早已传的沸沸扬扬,甚至还有人说他功力尽失,再也不复以往。此言虽然有些荒诞,但妙谛心中还是相信几分的,毕竟按照原有轨迹,岳方兴就是因此而死的。身体受创显然不清,即使如今。治疗数年也属应有之事。

    “知道是什么事吗”想到这里,妙谛追问道。少林寺虽然有药王院。但要说医术远胜外界,却也难以称上,岳方兴和岳不群一起前来,显然非同寻常,他也必须要好生打探才是。

    那弟子闻言,摇头表示不知。见此,妙谛也知道问不出什么事情,就此告辞离去。他和方志兴一起投入精神轮回,两人间也有着感应,一旦相遇,方志兴也有可能摆脱他的精神压制,彻底清醒过来,到了那时,不论岳方兴身体是否有伤,他可就一定有难了。毕竟在精神轮回之中,他可无法使用精神法门,更多的要靠自身武功,若非如此,这两年他也不会老老实实地修炼武功这种小道了。

    “似乎有些熟悉以前见过吗”禅房中,感应到妙谛离去,岳方兴心中想道。作为曾经的绝顶高手,他在妙谛到来之时便已经有所感觉,并且还有种熟悉的感觉,只是因为不便失礼,才没有出去查看。

    “岳某此议,不知大师以为如何”正想着,岳不群道。他自和华山众人商议之后,次日便带岳方兴来到少林,求取易筋经神功,刚才已经提起了此事,只是却被妙谛的突然到来打断,如今重新提了起来。。

    闻言,方证大师拨动佛珠,念了一声佛号,说道:“岳少侠为除魔卫道受伤,老衲也深感伤痛,只是易筋经易筋经向来只传本寺弟子,不传外人,此例不能自老衲手中而破。”顿了顿,又道:“我少林寺中还有一些伤药,可以赠予岳少侠,还望岳掌门和岳少侠不弃”

    “大师,此次我等诚心而来,还请网开一面此事若成,我华山和少林两派,自此守望相助。”岳不群沉声道。此次前来求经,他也知道其中的艰难,只是为了自己儿子,却是再难也要努力,即使让出华山派和五岳联盟的利益也在所不惜。

    见到父亲如此,岳方兴心中感动,也顾不得再想刚才那人是否熟悉,说道:“爹爹,我”话未出口,已被岳不群打断,说道:“方证大师一向慈悲为怀,你且不用担心”目视岳方兴,让他不要多说。

    微微闭上眼睛,方证大师想了许久,说道:“也罢,少侠可入我嵩山少林寺门下,为少林派俗家弟子。”说着他还怕两人误解,又补充道:“只需记名即可,并不需要少侠留在嵩山。”岳方兴年纪虽轻,却是江湖上的绝顶高手,即使如今身体有伤、又失了内功,但是方证却也知道自己面对他时很难取胜,自然提不出收他为徒的话了,只是让他名义上拜入少林,免得破坏寺规遭受诟病。未完待续

    。。。

第573章 少林易筋经() 
闻言,岳不群心中一喜,向岳方兴吩咐道:“兴儿,还不快谢过方证大师”

    虽然心中有些不愿,岳方兴也知道方证大师所言是应有之意。{,。作为少林重宝,易筋经能够传出已是难得,更别说只是让他记名为俗家弟子了。“不过我若成为少林俗家弟子,即使只是记名,以后也无法在华山派担当重任了,爹爹在来之前让我卸任传法阁首座,莫非已经预料到了此事”想到这里,岳方兴看向自己父亲,见他向自己微微点头,心中不由一叹,向方证大师拜了下去。能够得到易筋经治疗体内痼疾,又有父亲首肯,他自然不会虚言推辞。

    见此,方证大师微微一笑,说道:“贤侄请起,今后我等便是自家人了。择日不如撞日,这易筋经神功,老衲便在此传给你吧”手下岳方兴这个记名的俗家弟子,不但免了拒绝后产生的纷争,更是削弱了岳方兴在华山的作用,还未少林得一强缘,方证大师心中自然是极为欢喜。不过他知道岳方兴对少林没有多少感情,也不会留在这里,因此也不耽搁,直接开始传授。

    闻言,岳不群施了一礼,就此退了下去。留下岳方兴和方证大师,在禅房内传授易筋经

    “易筋经是少林内功秘要,也是一切武功的根本,贤侄可知它的由来”岳不群退去后,方证大师问道。

    岳方兴应道:“听说是达摩老祖所创,弟子略有耳闻。”

    方证大师微微点头,缓缓说道:“易筋经神功,乃东土禅宗初祖达摩老祖所创,禅宗二祖慧可大师得之于老祖。昔年老祖圆寂之后,二祖在老祖的蒲团之旁见到一卷经文,那便是易筋经了。这卷经文义理深奥,二祖苦读钻研,不可得解,心想达摩老祖面壁九年。在石壁畔遗留此经,虽然经文寥寥,必定非同小可,于是遍历名山。访寻高僧,求解妙谛。但二祖其时已是得道高僧,他老人家苦思深虑而不可解,世上欲求智慧深湛更胜于他的大德,那也难得很了。因此历时二十余载。经文秘义,终未能彰。一日,二祖以绝缘,在四川峨嵋山得晤梵僧般剌密谛,讲谈佛学,大相投机。二祖取出易筋经来,和般剌密谛共同研读参究。二位高僧在峨嵋金顶互相启发,经七七四十九日,终于豁然贯通。”

    “原来是达摩老祖临终前所留,这么说来。易筋经便是老祖一生武功之大成了,二祖二十多年才能解开,不知小子何日才能修成”岳方兴闻言,感叹道。

    方证大师摇了摇头,说道:“二祖和般剌密谛大师所阐发的,大抵是禅宗佛学。直到十二年后,二祖在长安道上遇上一位精通武功的年轻人,谈论三日三晚,才将易筋经中的武学秘奥尽数领悟。真要说来,是花了三十多年才解出其中武功。”他顿了一顿。说道:“那位年轻人,便是唐朝开国大功臣,后来辅佐太宗,平定突厥。出将入相,爵封卫公的李靖。李卫公建不世奇功,想来也是从易筋经中得到了不少教益。”

    岳方兴“哦”了一声,心想:“原来易筋经这般艰难,不知我是否能够修成呢”

    方证大师又道:“易筋经的功夫圜一身之脉络,系五脏之精神。周而不散,行而不断,气自内生,血从外润。练成此经后,心动而力发,一攒一放,自然而施,不觉其出而自出,如潮之涨,似雷之发。便如一叶小舟于大海巨涛之中、怒浪澎湃之际,小舟自然抛高伏低,何尝用力若要用力,又哪有力道可用又从何处用起”

    “圜一身之脉络,系五脏之精神,这么说来,易筋经是能够修炼到周身经脉,兼有五脏六腑了,果然不愧是享誉江湖的神功。而且易筋经的真气气自内生,血从外润,若是修成的话,定然对身体气血极有好处,说不定真的能够治好我体内的暗伤”岳方兴心中暗道。而对于易筋经真气的攒放自如,动念而发,他却并不在意,武功到了高深阶段,大多都能达到这一步,他的混元功、岳不群的紫霞功,也都能够如此。

    “我少林武功重在禅武合一,欲修易筋经,需得参破空、无相、无作这三解脱门的至理,甚至要勘破生死之要,贤侄切莫只将它当做武功来练,需要多多领悟佛法才是。”说完易筋经的来历,方证大师又道。若非修炼如此之难,少林寺也不会一向只有寥寥数人能够修炼易筋经了,即使按照循序渐进之法也是如此。

    闻言,岳方兴躬身应是,谢过方证大师教诲。接着方证大师便口授易筋经,让他细心参悟。这口诀也不甚长,前后只一千余字。方证一遍念毕,要岳方兴心中暗记,过了一会,又念了一遍。前后一共念了三次,岳方兴已从头背诵,记忆无误。

    方证大师心知岳方兴能够自己摸索混元功,对于内功一道定然知之甚深,但易筋经源自达摩老祖,和如今江湖上流传的武学却大有不同,因此又将其一句句地详加剖析,指点种种呼吸、运气、吐纳、搬运之法。岳方兴仔细听来,这才知道方才所记的每一句口诀之中,都包含着无数精奥的道理,其中许多种种,都是自己从未想到之处,不觉汗颜不已。他自忖武功不逊于江湖中任何一人,更独自摸索完善混元功,称得上一代宗师,但听到方证大师解说,才知道内功之道的博大精深,自己即使远超同侪,所知却也不过皮毛而已,也无怪会在身体中留下隐患了。

    如此,二人一问一答,有时又交流一二,不知不觉,天色便已经暗了下去。岳方兴和岳不群在少林留宿一晚,次日方才拜别方证大师,返回华山而去。未完待续。

    。。。

第574章 禅武合一() 
打探到岳方兴下山的消息,妙谛心中大定,重又去找方证大师询问少林武功修习之秘,并打探岳不群和岳方兴的来意。这两人虽然行藏匆匆,没惊动多少人,但妙谛却也从中发觉了一丝不寻常的气息,若是普通事情,可万万值不得两位绝顶高手来访,岳不群和岳方兴此来,必然和少林达成了什么密议。

    “你想现在就修习下一步的功夫,而不是等到三年期满?”听到妙谛所言,方证大师问道。只见他语气平静,听不出心中是何想法。

    纵然本身是一代大宗师,妙谛却也不能表现出来,只能装作一个年轻人,老老实实地道:“是,方丈大师,弟子的大慈大悲千叶手千叶手已经纯熟,能够修习下一步的功夫了?”

    方证大师闻言,对此不置可否,说道:“你既然觉得纯熟,那就我说一下,何为慈、何为悲、何为大慈大悲?”

    “大慈与一切众生乐,大悲拔一切众生苦。大慈以喜乐因缘与众生,大悲以离苦因缘与众生。慈者,同与喜乐因果故;悲者,同拔忧苦因果故。慈悲之要,全生为重。”虽然心中不解,妙谛还是将自己理解的慈悲之意说了出来。他本身是密宗大宗师,即使对禅宗并不熟悉,但同为佛教之人,又有这两年的熏陶,对此也了解起来。

    点了点头,方证大师说道:“你既明了此意,可将其用于武学?那大慈大悲千叶手,你可试演一二。”

    闻言,妙谛站起身来,演练了一下自己这些日子一直练习的大慈大悲千叶手。这套掌法变化繁复,常常从敌人绝想不到的地方制敌于死地。如千手观音一般,在妙谛手中使来,可谓花团锦簇。威力颇为不凡。

    不过方证大师见到,却不像上次那样夸赞。反而摇了摇头,止住妙谛演练,向他说道:“你且看着!”然后站起身来,双手挥动,大袖飘飘,为妙谛演练起了这一套武功。这套大慈大悲千叶手,是方证年轻时闻名江湖的功夫,虽然后来他多用千手如来掌。对此也极为熟稔。

    妙谛在旁看着,心中想到刚才方证大师问起慈悲,已然猜到了他要如何演练,却仍是细心观看。但见方证手掌挥动之间,虽然仍是变幻莫测,却又带着一股厚重之意,无有一丝奇诡。招式间不但没有置人死地之意,反而处处留手,虽然和妙谛所练截然不同,却让人觉得这才是正宗的大慈大悲千叶手。真正的少林绝学。

    “这是……慈悲之意?”眼见方证大师演练完毕,妙谛故作疑惑道。

    方证大师微微点头,说道:“正是。本派武功传自达摩老祖,重在禅武合一,每一门武功,都有相应的佛法蕴含其中,若不能领悟其中之意,无法学会不说,反而可能会有损自身。前辈高僧曾言,佛门子弟学武,乃在强身健体。护法伏魔。修习任何武功之时,务须心存慈悲仁善之念。倘若不以佛学为基。则练武之时,必定伤及自身。功夫练得越深。自身受伤越重。如所练的只不过是拳打脚踢、兵刃暗器的外门功夫,那也罢了,对自身危害甚微,只须身子强壮,尽自抵御得住,但如练的是本派上乘武功,每日不以慈悲佛法调和化解,则戾气深入脏腑,愈陷愈深,比之任何外毒都要厉害百倍。以往你所修习的长拳、罗汉拳、伏虎拳这等功夫,都是用以奠基只用,对佛法要求也并不算高,但修习大慈大悲千叶手千叶手时,却必须领悟相应佛法,才能完全练成这门功夫,并在以后领悟金刚神掌、般若掌等高深武功,修成《易筋经》神功。”

    妙谛心中早已明白这点,当先点头应是,又问道:“那为何一定要定下三年之限呢?若是能很快领悟武功和佛法,难道还不能修习下一步的功夫吗?”

    “三年之限,是众位前辈高人总结而来。长拳、罗汉拳、伏虎拳重在基础,自然需要时间奠基;而大慈大悲千叶手、散花手、波罗密手等武功,虽然招式上有难有易,却都有着相应佛法在内,普通弟子别说三年,就是五年、十年也不见得能够完全学会,为免他们好高骛远,或者半途而废、转而去修习其它武功,少林寺才定下这个规矩。有了三年时间,这些人即使不能完全学会,至少也能运用一二了。”方证大师解释道。再往后的金刚神掌、拈花擒拿手、般若掌,他却没有提起。这三门绝技在少林寺也算是最高深的秘技之一,普通弟子一生能练成一门已经难得,更别说三年之内学会了,少林寺建寺以来,都还没有出现过这等人物。

    听到方证所言,妙谛双手合十,谢过方证大师教诲。少林寺传承千百年,其中武功、佛法当真可以说是博大精深,妙谛虽然本身境界高深,但想要学习达摩老祖传下来的禅武合一之道,却还要静心参悟才是,等到以后入门后,才可能加快进度。

    对于妙谛这个悟性非凡而又极为勤勉的弟子,方证大师也是十分看重,见他躬身受教,心中暗自点头,又道:“妙谛,你可知岳掌门和岳少侠此来少林,是为的什么事情?”

    解决了武学疑问,妙谛心中正想着如何询问岳不群和岳方兴的事情,听到方证大师主动提起,心中自是欢喜,配合道:“弟子不知,请方丈大师解惑。”

    方证大师微微一笑,说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