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小强用这盘棋来“考验”加藤正夫先生,那绝对没有任何问题。
就拿“当湖十局”第3局来说吧。由于到了后世以后,中古棋是不被多少人看得起的。因此深入研究这些棋谱的人并不多。中国的陈超越九段算是比较推崇中古棋的。他陆陆续续的研究古谱也有很多年。对于中古棋中最有名的“当湖十局”,他当然也有研究,而且应该算是研究得比较深。
“当湖十局”毕竟算是很有名,因此从它诞生之日开始,这几百年下来,围棋界陆陆续续也有过很多研究。这么多年以来,围棋界有一个比较普遍的认识:就是认为当湖十局的第三局,在这十盘棋中算是最差的。
可是有趣就有趣在这个地方,到了新世纪某天,这个延续了那么多年的结论,好像有人不同意了。他拿出了自己多年的研究成果,宣称当湖的第3局,那绝对算是传世佳作。
这样一来,就引起很多人的兴趣了。必须承认,人家的研究成果是实打实的,结论也是硬邦邦的。当人家把隐藏在棋谱后面的变化一一揭示出来。大多数人都必须承认,“当湖十局”的第3局,的确称得上是“传世佳作”。
这里面最主要的差异在什么地方呢?以往大家认为第3局的质量比较差。是认为对局双方在这盘棋中,曾经出现过3个很严重的错误。
既然是“围棋名局”嘛,不是说不能有错误,但是错误不能太多。更不能有这么多的“严重失误”。否则就算不上是“名局”。这应该是大家的普遍认识。比如当湖的其他几局,不仅内容精彩激烈,里面的错误也很少。而当湖的第3局呢?错误不仅多,看上去还比较严重。自然而然,“质量差”的说法也就是这样来了。
可是经过人家多年的分析和研究后。发现现代人指出人家的2个“严重错误”,有一个完全就是搞错了。经过深入研究,发现人家古人的下法才是最正确的。
而另外一个呢?现代人的看法不能说不对。但是当其中蕴含的手段被揭示出来,大家一个个都觉得凉嗖嗖的。因为大家发现,原来还是人家古人的下法更好!
必须承认,那盘棋中的第3个错误,确确实实是存在的。不过到了这个时候,大家已经顾不得考虑第3个错误,因为前面2个观点如果被颠覆的话,那么当湖十局的第3局,算不算是“传世佳作”呢?
这个答案必须是肯定的!
自从围棋诞生以来,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不管是中国还是日本,每年都有大量的比赛,每年都会产生很多的棋谱。
大家见识过“当湖十局”这样的棋谱吗?
一代代人都有研究,可研究个几十年上百年后,时不时还能冒出“新的成果”,新的结论还能推翻旧的结论。这样的事情,也就在“当湖十局”中曾经发生。
例如日本围棋也产生过很多名局。到了后世以后,每年更是产生大量的棋谱。有那么一部分棋谱,的确是不怎么好下结论,但是结论如此“反复无常”,好像也只有“当湖十局”能够做到。这说明什么?除了说明高人下出了深奥的棋。没有其他任何原因可以解释!
李小强经常开玩笑似的想,在对待当湖的态度上,除了后世的那个牛人,也就是当年晚清大国手周小松的态度最正确了。
“力有未逮,战战兢兢,不敢评注!”
李小强今天用了“坑”加藤正夫先生的,其实就是当湖第3局中最关键的那个分歧点。那个被大家误读很多年的分歧点。
“加藤先生,我一直认为:在围棋中,技术上最重要的是形势判断,而在那之下才是平常心。围棋是战斗,因此很容易心情激动。一旦激动,集中力就会变弱。没有平常心就没有战斗。对于我的这番话,我想您应该是同意吧?我现在要提醒您,您现在看到的这个局面,如果没有经过仔细分析和研究的话,您应该是很难做出正确判断的,而错误的判断,就会导致错误的选择,就会在棋盘上迷失方向。。。”
“。。。今天上午的时间已经不多,我想对于我今天的问题,大家应该没有那么快就能够得出正确结论的。那么今天就到这吧,我可以很明确的告诉大家,如果你们算清楚了里面的变化,那么你们就能了解对局者当时的判断。而只有做到这一点,大家才能真正理解他们的选择。不怕跟大家说,我的很多围棋理念,其实都可以在这个局面中找到答案。。。”
留下这个大坑以后,李小强很拉风的告辞走人。留下一屋子的日本棋手在那目瞪口呆。当然,由“棋盘上的巫师”说出来的“超级难题”,那每个人都是要掂量掂量的。因此在这个时候,也没有什么人怪他嚣张。
走在回去的路上,李小强得意洋洋的询问张志东:
“张大记者,你说我今天的问题怎么样?李老师知道后会不会开心?”
李小强口中的“李老师”,就是那个研究“当湖”的牛人。申城的李嘉庆李老师。他是去年90年的中国业余冠军。他曾经潜心研究“当湖”40年,可是据他自己说,却仅仅研究了2局半。
李小强认为,就冲他那种研究精神。哪怕是职业顶尖高手到他面前,都应该尊敬的称呼他一声“李老师”!
其实在这个时候,李老师的研究成果本来还没有对外公布的。不过李小强很幸运,同为申城业余强豪,他通过张大记者结识了李嘉庆李老师。而人家李老师看在他这个“古棋传人”的面子上。曾经把自己的研究成果拿来和李小强分享过。也让他有机会在这个时候显摆一下。
“李老师会不会开心我不知道。我只注意到你前面那段话了。啧啧,“没有平常心就没有战斗!”,真看不出来,小强你现在说话的水平也很高了嘛。。。”
“咳咳。。。”
听到张大记者的话,李小强突然高兴不起来了。因为他突然发现,自己今天拿来嘚瑟的东西,好像都不是自己的“原创”啊。用来“震”加藤先生的,是人家李嘉庆李老师的研究成果。而“没有平常心就没有战斗”呢?好像又是一位后辈棋手的原话。
重生这么多年,李小强的脸皮虽然够厚了,不过在这个时候,他还是不好意思在张大记者面前展开“自我表扬”了。
下午登上班机回国之前,李小强又看到了梅泽由香里。
“李桑,你前天答应我的话,你不会忘了吧?”
在这一刻,李小强对梅泽由香里微微一笑:
“放心吧由香里,我还是那句话,我一向说到做到。”
第4届“富士通杯”前两轮比赛结束后,李小强回到国内。他将潜心备战下一轮比赛。
312。第312章 不容有失
1991年5月底,京城。李小强呆在国家围棋队的训练室里。不过他现在并没有“训练”,他正在和一帮国少队的队友吹牛聊天。也不知道他们聊到了什么高兴事,一个个都眉飞色舞的样子。特别是罗神猪和刘二他们几个,那更是在那手舞足蹈。
“富士通杯”的8强赛是在每年6月的第1个周末进行。而今年的第1个周末,好像正好是六一儿童节那天。
也就是说:只要再过上几天,李小强马上就要走上“富士通杯”的赛场了!
就在一群半大孩子在那里“畅谈人生”的时候。国家队的罗教练黑这一张脸走了进来。他也没有针对别人,他就直接针对“一马当先”的李小强开炮:
“李小强,你今天怎么还在这里嬉笑?我看你现在是翘尾巴了是吧!大家还不赶紧给我认真训练去。。。”
屋子里的人虽然都是中国围棋界的后备精英。不过他们其实和这个年龄段的很多半大孩子一样。面对老师或者教练的发火,那肯定只有作鸟兽散。
当然,要说他们会心里害怕,那肯定也不可能。比如罗神猪,当罗教练的身影已经不在他的视线之后。他很快没有了刚才唯唯诺诺的样子,而恢复了往常的灵动。
“老大,这段时间到底是怎么回事?,我感觉你被管教得挺严啊。这真是奇怪了!本来在我们这样人当中,你一般是没什么人管的。就算我们跟你在一块的时候,好像受到的管教也比较少,没有那么多拘束。可这段时间是怎么了?怎么跟你在一起的时候,反而更容易被人盯上?”
“好啊,我算是知道你小猪了。你以前跟我混的时候,原来都是想拿我做挡面牌,掩护自己偷懒是吧?你给我记住了,看我以后怎么收拾你。”
听到李小强“教训”罗神猪的话。国少队其他成员大多露出一丝馅笑。因为从本质上说,李小强还真就说中的他们的心事。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们在有的时候,还真的就把李小强当成挡面牌。
这种情况其实非常正常。例如当一位家长询问自己的孩子准备去做什么的时候。那么孩子很可能就会大声告诉家长:“我去跟某某某在一块。。。”。
而这个“某某某”呢,往往就是家长眼中的好学生。这样一来,家长听到孩子的话后,他可能就不会去约束自己的孩子,同时也不会去理睬他们到底在做什么。
像罗神猪他们这些人,国少队这帮人喜欢跟李小强混,是不是有逃脱管教的意思在里面呢?答案当然是肯定的。
不过当李小强4月份从日本回到京城后。这帮国少队的半大孩子发现,就在最近的这一段时间内。好像跟李小强“不好混”了。不仅无法偷懒,往往还更容易被“逮个现形”。以“围棋四老”为代表的中国围棋管理层,这段时间对李小强盯得特别严。
这就让罗神猪他们搞不清楚状况了。他们不明白这是怎么回事?为什么罗教练他们眼中最优秀的好学生,一向最没人管的李小强,这段时间反而变得最没“自由”了呢?
对于这个问题,其他半大孩子搞不清楚其中的状况。但对于李小强来说,他还是能够搞清楚其中原因的。
说到底,这还是跟马上要进行的“富士通杯”8强赛有关。
和国内的很多运动队一样。国家围棋队其实也有“成绩指标”。在这个年头,能够取得什么样的成绩,其实和整个运动队的待遇和地位都有关系。例如在中国的体育界,除了像“三大球”这种比较特殊的项目外。国内的那些“优势项目”,地位肯定和“劣势项目”不一样。
一直以来,国内的棋牌游戏都被归类于竞技项目。都受到国家体育总局的管辖,那么围棋队的很多规矩,肯定要按照那一套来。
到了现在这个时候,擂台赛的地位已经没有那么重要了。围棋队的“成绩指标”,当然主要是看那几个世界大赛。比如在今年,国家围棋队最重要的成绩指标,那当然只有“富士通杯”这一项世界大赛。
在刚刚结束的前两轮比赛中,由于聂旋风出人意料的没有能够进入8强。这让整个中国围棋界都变得心里没低。按照很多人的想法,当聂旋风被淘汰的那一刻,中国队夺冠的希望,好像也随之破灭了。
当然,冠军是没有多少人去想了,但“成绩指标”还是存在呀。如果把冠军当成“最高指标”的话。那么“进入4强”,就应该算是中国围棋界的“最低指标”。
按照“围棋4老”他们的想法,在本届比赛中,争夺冠军也许很困难了,但至少希望有一位棋手能够进入前3名。因为按照“富士通杯”的规矩,在参加下届比赛的时候,前3名是免选的。这多出来的一个参赛名额,对中国队其实很重要。
当“围棋4老”继续分析具体的对阵情况,他们赫然发现,在本届比赛中,最有可能帮中国队实现“成绩指标”的,居然是未满16周岁的李小强。
比赛打到现在,中国队还剩下李小强和马小飞2位棋手。并不是说大家认为李小强就比马小飞更强。只是大家客观的分析形势,还是认为李小强的签位更好。认为他在对阵麦克雷蒙先生的时候,除了年龄不占优势以外。其他的各个方面都要强。因此他进入4强的把握,应该还是比较大的。
而马小飞对阵的是赵治勋。虽然大家也对马小飞寄于厚望,认为他并非没有机会。但客观的判断,还是认为他要完成任务的难度要大点。
大多数人都是这样的。当他对一个人的要求不一样,那往往态度就会不一样。而态度不一样之后呢?就会显出他的很多做法不一样。
就拿罗教练来说吧。他是分管国少队的围棋队副总教练。由于李小强以往参加国际比赛的时候,大家根本不会对他有成绩上的过多要求。在李小强参加的绝大部分国际比赛中,大家都是抱着“能赢一盘是一盘”的想法。来对待他的比赛。而李小强也很争气,他只要跑到国际赛场,往往又能“超额完成任务”。那么在这种状况下,罗教练当然会对他放任自如。
可是这次不一样了,因为大家对李小强是有成绩要求的。在大家看来,李小强的这盘比赛,是不容有失的。所以罗教练他们很容易就变得患得患失。
更让李小强恼火的是,当罗教练看到一篇预测文章以后(是张大记者发表在围棋杂志上的一篇预测文章)。罗教练的整颗心,那更是变得七上八下。
张大记者的文章其实也没有什么。只要提到和李小强有关的事,他这么多年根本就没有什么变化。写的文章也了无新意,无法就是在那肉麻的吹捧。他把李小强的“优点”罗列一通后,然后“预测”李小强有多少多少获胜机会。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就他那些蹩脚文章,居然也被他混成一位“预测专家”了。他写的那些东西,还经常被其他媒体转载。
而这一切,也让张大记者更加来劲了。在其他人面前,特别是面对自己同行的时候。他也经常以“神棍”自居。
也许是因为李小强这次的对手比较弱。这让他预测起来没劲。因此他在最新的一篇文章中,居然也玩起了“数据分析”。
他在自己的文章中,他把李小强出道到现在,所参加的所有国际比赛都罗列出来。然后他在文章中做了一个总结:
“。。。我们知道,李小强善于创造奇迹,他最擅长的就是以弱胜强。大家越是进行“自以为客观”的实力对比,他越是能够给我们带来惊喜。而接下来马上要进行的“富士通”杯8强赛,可能是李小强参加的所有国际比赛中,唯一一盘能够以“上手”姿态出现在棋盘面前的。所有我们有理由相信,他一定能够获胜。只有他不盲目自满,只要他不狂妄自大,只要他能够戒骄戒躁。那么。。。。”
必须承认,本来就有点患得患失的罗教练,当他看到那一连串的“只要”后。他肯定觉得自己的后背有点凉嗖嗖的。
因为这些问题,他以前肯定是没有考虑过的。他以前也不用考虑。因为在李小强以前的比赛中,只用考虑怎么冲击别人的情况。而不用考虑别人怎么冲击李小强。因此张大记者所说的那几个“只要”,就变成罗教练他们担心的事了。
而这一切,就变成李小强在最近一段时间内,失去很多自由的原因。
好在这种情况并没有持续多久。因为到了这个时候,第4届“富士通杯”的8强赛很快就要开始了。
5月30号,日本代表团到达中国京城。5月31号,在比赛的前一天,韩国代表团也来到了比赛的目的地。
这样一来,8位参赛棋手都已经到齐。
6月1号上午,国际儿童节的那天。李小强走上了世界大赛8强战的赛场。
今天举行的围棋比赛,可能是因为在中国举行的缘故,电视台也会进行直播。不仅如此,京城围棋队也会进行挂盘讲解。
比赛开始后不久,久违的“武侠老伯”就赶赴比赛现场。当他来到挂盘讲解的场所,他看到很多久违的棋迷朋友。
在他们的不远处,从88年就开始建造的“中国棋院”已经快投入使用了。目前已经进入到最后的装修阶段。
在这一天,等待李小强的会是什么呢?
313。第313章 没有”模糊判断“的计算不叫算路
1991年的儿童节,第4届“富士通杯”8强赛在中国京城开赛。
比赛进行到这个时候,一共只有4盘比赛了,当李小强走进比赛大厅的时候,他看到4张棋桌分散在大厅的4个角落,这让整个大厅显得宽敞了很多,也肃静了很多。
上午的2个小时比赛一切正常,也没有什么好说的。在这种级别的比赛,“一击制胜”的可能性并不是说不可能存在。但是没有任何职业棋手会寄希望于“一击制胜”。特别是在比赛刚开始的那段时间,没人会想一棍子就打翻对手。因此在这个没有网络的年代。上午的比赛并没有多少人关注。
从下午一点开始,比赛的中午休息时间已经结束。留在京城的围棋国手们也陆陆续续来到了比赛现场。大家开始观摩和研究这4盘比赛。
在这4盘比赛中,有2盘是有中国棋手参与的。那么按照最正常的情况,应该是这2盘棋最受人关注。不过这些国手都是圈内人士,和很多领域的情况都是一样。真正“圈内人士”的焦点,还是和“圈外人士”的关注点有所不同。
距离比赛大厅不远的研究室内,虽然4盘比赛都已经在棋盘上摆开了。但是受到的“待遇”明显不同。最受到冷落的当然就是王立诚VS石田芳夫这盘棋。这是一盘日本围棋的“内战”,反正他们俩谁输谁赢,都不会影响到日本队在4强中占据一个席位。
而且从对局者实力上看,目前这两位也算是势均力敌。石田先生是成名多年的高手,不过从目前情况看来,他好像正在走下坡路。而王立诚九段的情况与之相反,他以往并没有什么很显赫的成绩。不过最近几年进步明显。给人感觉正处在一个明显的上升期。上盘棋能赢曹燕子就是一个很明显的例子。
不过客观的分析,他们俩应该都不算是这年代最顶尖的棋手吧?他们俩在这个时候相碰,也算是正好“棋逢对手”吧。这是两位日本“强九”之间的较量。他们俩无论谁胜出,对别人造成的“难度指数”,估计应该是差不多的。可能也就是这个原因,让在场的中国棋手没有过多关注这场比赛。
和这盘受到中国棋手冷落的比赛不同,马小飞VS赵治勋那盘对局,就受到这些“圈内人士”的极大关注。在研究室里,大家讨论得最热烈的,拆棋研究也进行得最仔细的,其实也就是这盘棋。
这种现象其实非常好理解。像刘大锤和曹大方这些人,他们都是马小飞的队友,同一个时代的队友。在他们这一代人的心目中,那是以“追赶日本围棋”为目标的。他们这样的观点,可能从他们学棋的时候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