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公准备驱车追击。“曹刿说”还不行。“他下了车,察看齐军车轮的印迹,然后
登上车,扶着车轼了嗏望齐军,说:”可以追击了。“于是开始追击齐军。
鲁军打了胜仗之后,庄公问曹刿取胜的原因。曹判回答说:“打仗凭的全是
勇气。第一次击鼓时士兵们鼓足了勇气,第二次击鼓时勇气就衰退了,第三次击
鼓时勇气便耗尽了。敌方的勇气耗尽时,我们的勇气正旺盛,所以会取胜。大国
用兵作战难以预测,我担心他们设兵埋伏。后来,我看出他们的车轮印很乱,望
见他们的旗帜倒下,所以才去追击他们。
「读解」
可以把曹刿称为优秀的军事家。他所以取胜的原因,不是靠猛打猛沖,而是
靠了谋略、智慧,这一点尤其让人称道。
战争当中,一个优秀的谋略家,抵得上成千上万的将士。他虽然没有将士的
勇猛,没有将士的膺力,没有在战场上沖锋陷阵,却能凭借智慧,以柔克刚,以
弱胜强,以小取大。
智慧如同水,水是无形的,看似柔弱,但是它在无形、柔弱。?之中积聚了
看不见的力量,遇到险阻可以绕道而行,聚积起来的力量达到一定程度,便可以
汇成沖决一切障碍的潮流。难怪孔子要说:“智者乐水”。它们在外表和特征上
十分相似:以无形克服有形,以流转变化回避强敌,以柔弱战胜阳刚。
中国传统中对水的偏爱,铸成了传统智慧在阴、阳的抗衡中注重以柔克刚的
阴性特征。这是一个十分有趣的文化现象。传统的智者,谋略家,甚至可能连操
刀舞剑的力量都没有,却能运筹帷幄,在几十万大军的交锋之中,扮演着导演的
角色,指点沙场,调兵遣将。可以说,一场战争中的灵魂,正是那些文弱雅致的
谋略家,是他们彼此间智慧的较量,在决定着战争的胜负。
另一个有趣之处是,传统的军事谋略家不是凭借在战场上出生入死、浴血奋
战的经验来指挥作战,而是靠读书识理来完成自己使命的。看上去他们似乎因为
没有亲身打过仗而缺乏实战经验,然而他们从读书识理中积累起来的智慧,足以
使他们从力量对比、人心向背、心理状态、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等等天、地、人
方面的因素,来把握、预测、决定整个战争的进程。这一点在崇尚实战经验的西
方军事家看来,是匪夷所思的,而在我们看来却是十分自然的。
中国历史上的无数次战争都在证明着,成功的战例是文人门智慧的杰作。他
们精心导演了一出又一出的戏,然后让担当剧中角色的将士去演出。
下一篇(齐桓公伐楚)
齐桓公伐楚(僖公四年)
——智慧是弱者的盾牌「原文」
四年春,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1 ),蔡溃,遂伐楚。
楚子使与师言日(2 ):“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3 ),唯是风马牛不相
及也(4 )。不虞君之涉吾地也(5 ),何故?”管仲对曰:“昔召康公命我先
君大公曰(6 ):”五候九伯(7 ),女实征之(8 ),以夹辅周室。‘赐我先
君履(9 ):东至于海,西至于河,南至于穆陵,北至于无隶。尔贡包茅不入
(11),王祭不共(12),无以缩酒(13),寡人是征(14);昭王南征而不复,
寡人是问(15)。“对曰:”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共给?昭王不复,君
其问诸水滨。“师进,次于陉(16)。
夏,楚子使屈完如师(17)。师退,次于召陵(18)。
齐侯陈诸侯之师,与屈完乘而观之。齐侯曰:“岂不谷是为?先君之好是继
(19)。与不谷同好,如何?”对曰:“君惠徼福于敝邑之社稷(20),辱收寡
君(21),寡君之愿也。”齐侯曰:“以此众战(22),谁能御之!以此攻城,
何城不克!”对曰“:”君若以德绥诸候(23),准敢不服?君若以力,楚国方
城以为城(24),汉水以为池,虽众,无所用之!“
屈完及诸侯盟(25)。
「注释」
(1 )诸候之师:指参与侵蔡的鲁、宋、陈、卫、郑、许、曹等诸侯国的军
队。蔡:诸侯国名,姬姓,在今河南上蔡、新蔡一带。(2 )楚子:指楚成王。
(3 )北海、南海:泛指北方、南方边远的地方,不实指大海。(4 )唯是:因
此。风:公畜和母畜在发情期相互追逐引诱。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由于相距遥远,
虽有引诱,也互不相干。(5 )不虞:不料,没有想到。涉:淌水而过,这里的
意思是进入,委婉地指入侵。(6 )召(shao)康公:召公爽(shi ),周成王
时的太保,“康”是溢号。先君:已故的君主,大公:太公,指姜尚,他是齐国
的开国君主。(7 )五侯: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的诸侯。九伯:九州的
长官。五侯九伯泛指各国诸侯。(8 )实征之:可以征伐他们。(9 )履:践踏。
这里指齐国可以征伐的范围。(10)海:指渤海和黄海。河:黄河。穆陵:地名,
在今湖北麻城北的穆陵山。大隶:地名,在今河北隆卢。(11)贡:贡物。包:
裹束。茅:菁茅。入:进贡。(12)共:同“供”,供给。(13)缩酒:渗滤酒
渣。(14)寡人:古代君主自称是征:征取这种贡物。(15)昭王:周成王的孙
子周昭王。问:责问。(16)次:军队临时驻扎。陉(xing):楚国地名。(17)
屈完:楚国大夫。如:到,去。师:军队。(18)召(shao)陵:楚国地名,在
今河南偃城东。(19)不谷:不善,诸侯自己的谦称。(20)惠:恩惠,这里作
表示敬意的词。徼(jiao):求。敝邑:对自己国家的谦称。(21)辱:屈辱,
这里作表示敬意的词。(22)众:指诸侯的军队,(23)绥:安抚。(24)方城
:指楚国北境的大别山、桐柏山一带山。(25)盟:订立盟约。
「译文」
鲁僖公四年的春天,齐桓公率领诸侯国的军队攻打蔡国。蔡国溃败,接着又
去攻打楚国。
楚成王派使节到齐军对齐桓公说:“您住在北方,我住在南方,因此牛马发
情相逐也到不了双方的疆土。没想到您进入了我们的国土这是什么缘故?”管仲
回答说:“从前召康公命令我们先君大公说:”五等诸侯和九州长官,你都有权
征讨他们,从而共同辅佐周王室。‘召康公还给了我们先君征讨的范围:东到海
边,西到黄河,南到穆陵,北到无隶。你们应当进贡的包茅没有交纳,周工室的
祭祀供不上,没有用来渗滤酒渣的东西,我特来征收贡物;周昭王南巡没有返回,
我特来查问这件事。“楚国使臣回答说:”贡品没有交纳,是我们国君的过错,
我们怎么敢不供给呢?周昭工南巡没有返回,还是请您到水边去问一间吧!“于
是齐军继续前进,临时驻扎在陉。
这年夏天,楚成王派使臣屈完到齐军中去交涉,齐军后撤,临时驻扎在召陵。
齐桓公让诸侯国的军队摆开阵势,与屈完同乘一辆战车观看军容。齐桓公说
:“诸侯们难道是为我而来吗?他们不过是为了继承我们先君的友好关系罢了。
你们也同我们建立友好关系,怎么样?屈完回答说:”承蒙您惠临敝国并为我们
的国家求福,忍辱接纳我们国君,这正是我们国君的心愿。“齐桓公说:”我率
领这些诸侯军队作战,谁能够抵挡他们?我让这些军队攻打城池,什么样的城攻
不下?“屈完回答说:”如果您用仁德来安抚诸侯,哪个敢不顺服?如果您用武
力的话,那么楚国就把方城山当作城墙,把汉水当作护城河,您的兵马虽然众多,
恐怕也没有用处!“
后来,屈完代表楚国与诸侯国订立了盟约。
「读解」
据说,“春秋无义战”。这意思是说,春秋是一个诸侯(军阀?)混战的时
代,大家都是为了实际的利益(攻城掠地、抢夺财富之类)而打仗,大国凭借实
力抢夺、吞并小国,弱肉强食,没有谁是为了真理、正义而战。
这种说法也许过于夸张,但齐桓公伐楚,似乎证明了战争的不合道义。齐桓
公寻找的借口一望而知是站不住脚的,无法掩盖住恃强凌弱的本来面目,继而赤
裸裸地以武力相威胁。这一典型事例足以让人相信那时大多数战争的非正义性质,
相信强者为王的竞争逻辑。
不过,这场战争之所以载入史册,引起人们的兴趣,并不是谁是谁非、谁代
表正义和非正义的问题,而是在一个“无法无天”、凭强力攫取利益的时代之中,
弱者如何凭借智慧保护自己的技巧,以及在强大的武力面前不甘称臣的精神。
内在的智慧,通过巧妙的外交辞令表达出来,不费一兵一卒,以智慧的力量
使敌手心理上先行崩溃,从而达到保存自己的目的。即使是撇开利益之争一类背
景,单是那些外交辞令本身,也足以让人赞赏和惊叹不已:一来一往,针锋相对,
表面显得谦恭、温和、礼让,言辞又让人听起来不刺耳,而内在的凛然正气,却
透过温和的表面使放手胆战心惊。
可以说,咱们的祖先在这方面发展出了一整套曾在世界上无人可比拟的智谋,
使他们在战争艺术和战争谋咯方面处于世界上的领先地位,至今仍让我们向往不
己。
智谋本身是中性的,是一种手段和技巧,可以用于各种目的和各种场合。弱
者可以凭借它来保护自己,强者可以凭借它来巧取豪夺,阴谋家也可以凭借它来
达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实际上,我们也看到了不少把智谋用于各种目的和场
合的实例,从宫廷政变,到坑蒙拐骗,从高层次,到低层次,应有尽有。
由此让我们想到,咱们国人热心并擅长于人与人之间的争斗,凡是有人群的
地方就有争斗。我们把自己的聪明才智过多地用在了人与人之间的争斗之上,而
不是用在征服自然、改造自然、为更多的人造福之上。这是否同我们的谋略自古
以来就特别发达有关系呢?
下一篇(宫之奇谏假道)
宫之奇谏假道(僖公二年、五年)
——唇亡齿寒的历史教训「原文」
晋荀息请以屈产之乘与垂棘之璧,假道于虞以伐虢(1 )。公曰(2 ):
“是吾宝也。”对曰:“若得道于虞,犹外府也。”公曰:“宫之奇存焉(3 )。”
对曰:“宫之奇为人也,懦而不能强谏。且少长于君,君昵之。虽谏,将不听。”
乃使荀息假道于虞,曰:“冀不为道(4 ),入自颠柃(5 ),伐溟三门(6 )。
冀之既病(7 ),则亦唯君故。今虢为不道,保于逆旅(8 ),以侵敝邑之南鄙。
敢请假道,以请罪于虢(9 )”虞公许之,且请先伐虢。宫之奇谏,不听,遂起
师。夏,晋里克。荀息帅师会虞师,伐虢(10),灭下阳(11)。(以上僖公二
年)
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宫之奇谏曰:“虢,虞之表也(12)。 虢亡,虞
必从之。晋不可启(13),寇不可玩(14)。一之谓甚(15)其可再乎?谚所谓
‘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16), 其虞、虢之谓也。”公曰:“晋,吾宗也
(17),岂害我哉?”对曰:“大伯、虞仲,大王之昭也、大伯不从(19),是
以不嗣(20)。虢仲、虢叔,王季之穆也(21);为文王卿士(22),勋在王室,
藏于盟府(23),将虢是灭,何爱于虞、且虞能亲于桓、庄乎,其爱之也?桓、
庄之族何罪,而以为戮,不唯幅乎?亲以宠幅,犹尚害之,况以国乎?”公曰:
“吾享祀丰髫(24),神必据我(25)。”对曰:“臣闻之:”鬼神非人实亲,
惟德是依。‘故《周书》曰(26):’皇天无亲(27),惟德是辅(28)。‘又
曰:“黍稷非馨,明德惟馨(29)。’又曰:‘民不易物,惟德繁物(30)。’
如是,则非德民不和,神不享矣。神所冯依(31),将在德矣。若晋取虞,而明
德以荐馨香(32),神其吐之乎(33)?”弗从,许晋使。宫之奇以其族行(34),
曰:“虞不腊矣(35)。在此行也,晋不更举矣(36)。”
冬,十二月丙于朔(37)。晋灭虢。虢公丑奔京师(38)。师还,馆于虞
(39),遂袭虞,灭之。执虞公及其大夫井伯,以膳秦穆姬(40),而修虞祀
(41),且归其职贡于王(42)。
「注释」
(1 )晋:诸侯国名,姬姓,在今山西西南部。旬息:晋国大夫。屈:晋回
邑名。乘:这里指良马。垂棘:地名,出产美玉。虞:诸候国名,姬姓,在今山
西平陆东北。虢(guo ):诸候国名,姬姓,在今山西平陆南。假道:借路。
(2 )公:指晋献公。(3 )宫之奇:虞国的贤臣。存:在。(4 )冀:诸候国
名,在今山西河津东北。不道:无道。(5 )颠柃(ling):地名,在今山西平
陆北。(6 )溟(ming):虞国邑名,在今山西平陆东北。三门:三面城门。
(7 )病:受损。(8 )保:同“堡”,意思是修筑堡垒。逆旅:客舍。(9 )
请罪:问罪。(10)里克:晋国大夫。(11)下阳:虢国邑名,在今山西平陆南。
(12)表:屏障。(13)启:启发。这里的意思是助长。(14)玩:轻视。(15)
甚:过分。(16)辅:面颊。车:牙床骨。(17)宗:指祖先。(18)大伯:周
太王的长子。虞仲:周太王的次子。昭:宗庙里左边的位次。(19)从:依从。
(20)嗣:继承。(21)穆:宗庙里右边的位次。(22)卿士:执掌国政的大臣。
(23)盟府:主管盟书的官府。(24)享祀:指祭祀。丰:丰盛。繁:同“洁”。
(25)据:依附,这里指保佑。(26)《周书》:已经失传。(27)皇天:上天。
无亲:不分亲疏。(28)辅:辅佐。(29)黍稷:泛指五谷。馨:香。明德:光
明德行。(30)繁(yin ):是,(31)冯:同“凭”,依附。(32)荐:献。
(33)吐:意思是不享用祭品。(34)以:率领。(35)腊:年终的大祭,即腊
祭。(36)更:再。举:举兵。(37)朔:每月初一。(38)虢公丑:虢国国君,
名丑。(39)馆:住宿。(40)膳(yin ):陪嫁的人或物。秦穆姬:晋献公的
女儿,秦穆公的夫人。(41)修虞祀:不废弃虞国的祭祀。(42)职贡:赋税和
劳役。
「译文」
晋国大夫旬息请求用屈地出产的良马和垂棘出产的美玉去向虞国借路,以便
攻打虢国。晋献公说:“这些东西是我的宝物啊”荀息回答说:“如果能向虞国
借到路,这些东西就像放在国外库房里一样。”晋献公说:“宫之奇还在虞国。”
荀息回答说:“宫之奇为人懦弱,不能够坚决进谏。况且他从小同虞君一起长大,
虞君阻他亲近。即使他进谏,虞君也不会听从”于是,晋献公派荀息去虞国借路,
说:“冀国无道,从颠柃入侵,攻打虞国溟邑的三面城门。冀国已经被削弱,这
也是为了君王的缘故。现在虢国无道,在客舍里修筑堡垒,以侵袭敝国的南部边
邑。我们敢请贵国借路,以便向虢国问罪。”虞公同意了,并且请求让自己先去
讨伐虢国。宫之奇劝阻虞君,虞君不听,于是起兵伐虢。这年夏天,晋国大夫里
克、荀息领兵会同虞军攻打虢国,灭掉了下阳。
……
“晋献公再次向虞周借路去攻打虢国,宫之奇进谏说:”虢国是虞国的屏障。
虢国灭亡了,虞国必定会跟着被灭掉。晋国的野心不可助长,对外敌不可忽视。
借路给晋国一次就算是过分了。怎么可能有第二次?俗话说,‘面颊和牙床骨是
相互依存的,失去了嘴唇牙齿就会受冻。’这话说的正是虞国和虢国的关系啊。
“虞公说:”晋国是我们的同宗,怎么会谋害我们?“宫之奇回答说:”太伯和
虞仲都是太王的儿子,太伯不从父命,因此没有继承周朝的王位。虢仲和虢叔都
是王季的儿子,当过文王的执政大臣,对周王室立下过功勋,记载他们功绩的盟
书在盟府里保存着,晋国虢国都要灭掉,对虞国还能有什么爱惜?再说晋国爱虞
国,这种爱比桓叔和庄伯的后人对晋国更亲近吗?桓叔和庄伯的后人有什么罪过,
而晋献公把他们都杀掉了,不就是因为他感到他们是一种威胁吗?至亲的人因为
恃宠而威胁到献公,而且还要把他们杀掉,何况一个国家对他的威胁呢?虞公说
:“我的祭品丰盛洁净,神明一定会保枯我。”宫之奇说:“我听说过,鬼神不
随便亲近哪个人,只保佑有德行的人。所以《周书》上说:”上天对人不分亲疏,
只帮助有德行的人。‘还说:“五谷祭品不算芳香,只有美德会芳香四溢。’《
周书》上又说:”人们的祭品没有什么不同,只有有美德的人的祭品神才会享用。
‘照《周书》这么说,君主没有德行,民众就不会和睦,神明也不会享用他的祭
品。神明所依凭的,在于人的德行。如果晋国夺取了虞国,用他的美德向神明进
献祭品,难道神明会不享用吗?“虞公没有听从宫之奇的劝告,答应了晋国使者
借路的要求。宫之奇带领他的家族离开了虞国,并说:”虞国不能举行年终的腊
祭了。这一次虞国就灭亡了,晋国用不着再发兵了。“
……
冬季的十二月初一,晋国灭掉了虢国。虢公丑逃到京师。晋军返回途中在虞
国驻扎,趁机袭击了虞国,把它灭掉了。晋军抓住了虞公和大夫井伯,把他们作
为晋献公女儿秦穆姬的陪嫁,但没有废除虞国的祭祀,并把虞国的贡物归于周王
室。
「读解」
晋献公吞并虢国和虞国的成功,要归功于他的心狠手毒:一方面以本国宝物
作诱饵,诱敌手上钩;一方面六亲不认,不顾同宗亲情,唯利是图。于是,不惜
以阴谋诡计骗取虞国信任,将两国逐个吞食。
俗话说,“舍不得孩子,打不到狼。”“将欲取之,必先予之”晋献公实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