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关羽观望一阵小声的说道:“大哥,看来曹兵根本没退兵,咱们还是赶紧回城吧!”
张飞也在旁边点头,但是刘备却不甘心,又骑马赶到了一处远一些的大营,远看那大营外也是点满了火把,火光照亮了大营,让人有种里面有很多人的错觉。
但是离近一看,大营内早已没了人,就连帐篷都搬走了!
张飞纵马在大营里跑了一圈后大喊道:“大哥,这曹操果然退兵了!他们就只有前一处大营有兵马,他们那处大营是迷惑我们的!”
刘备望着曹操凌乱的大营,心里终于松了口气。望见大营边突然出现几个人,关羽害怕那些人是留下来的斥候,于是忙领着近百骑兵朝大营杀去,将留守的士兵杀散了关羽顺带又烧了大营。
望见这边大营起火了,曹兵最后一处大营也慌忙带着东西就开始往北逃窜了,因为他们的秘密已经被发现了,如果再不跑就等着被围歼吧!
城外乱成了锅,那边在城上观战的曹豹犹豫了片刻也终于领兵开始追击,夜色里一场追击战便开始了。
话说曹操下邳退兵之后便领着兵马一路往北走去,臧霸派出去的探子探得了消息后忙回去禀告给臧霸,臧霸忙向陶应请示。虽然表面上他是元帅,但是他毕竟是陶应的手下。
城外曹纯的骑兵未见有丝毫动静,武原城内兵马不过一万,彭城与小沛的援军还未到达,就连自己的骁将徐盛也未返回。一想到曹营内有名震三国的夏侯二兄弟加上能统兵一方的曹仁、骑兵无敌的曹纯还有徐晃、乐进等等名将数不胜数,陶应便心头直发慌。
众将士皆欲围堵曹操,这天大的功劳就放在眼前,谁愿意错过?能在这一战杀死一两个敌方将领,这一辈子就不用愁了!
臧霸也请示是否出城先击败曹纯,陶应想了想,似乎打走曹操一切还只是开始,历史大势能否逆转他也不知道。如果自己无力扭转大势,刘备继任徐州刺史,自己又将何往?如果自己的兵马拼完了,自己似乎连一介草民都不如,那时候谁还会愿跟随自己呢?想必陈登、臧霸都会离开自己吧,徐盛或许也会别投他主。
想到这里,陶应摇了摇头制止了臧霸的建议。臧霸在一旁有些焦急地说道:“主公,此良机不可错过。主公已经窥得天机,曹操已撤兵,我们当乘胜追击!”
为了安抚这么多不解的将士,陶应望着城外的曹纯营寨说道:“天机未到,此时若出兵,虽然能拖住曹操一会片刻,但同时也会让我们两败俱伤。等曹豹兵马追来,咱们再行动也未迟!”
众将这才散去,二月随着时间的推移,一点点到了月末。几乎与徐盛一起到达武原的除了彭城的援军外,还有一个好消息传来了,那就是听闻彭城的军马到来了,曹操大将曹纯已经领兵后退了。
紧接着一封快书传到了武原,是曹豹发来的信件,曹豹信中写到曹操已经领兵回撤,让陶应在半路拦截,他与刘备已经在后追击。
接到信件后陶应忙聚集兵马,因为彭城与小沛兵马长途跋涉而来多疲惫,陶应便让彭城兵马在武原休整两日,让元帅臧霸领兵北上前去截击曹操兵马。臧霸临走前,陶应一再强调只要拖住敌人行军速度,切不可硬拼!
武原城外送走臧霸,徐盛便领着赵云等来拜见,见徐盛回来了,陶应忙挽着他的手道:“回来的好,你回来我就放心了!”
一边说着一边拉着徐盛往武原城中走去,这边小兵早已在城中摆上了宴席。
徐盛再回武原,武原变化特别大,特别是当天不那么冷时,这么多士兵闲来无事,而他们都是领着兵饷的人,于是陶应便趁机让他们修筑武原城。
修好了城墙,又让士兵不停地砍伐城外成片的树林。用陶应自己的话那就是要搞大建设!因为在后代,这些树林都是要被砍倒的,那时候这里都是一眼望不到边际的良田,这些良田可以养活不知道多少人!
曹操退兵在即,陶应已经做好了彭城国大建设的准备,而武原作为彭城国最东北的大城,一定要提前规划好,等曹兵一退,百姓从南而归,到时候他就将所有的百姓都吸引到自己的彭城国来,让彭城国人口暴增,他就是要打造一个像香港那样的地方!
更何况史料记载陶谦去世还有很长时间,这么长时间正是建设自己基地的时候。到时候如果自己入住徐州,就将治所从下邳搬到彭城。如果自己没入住徐州,自己还能割据彭城以图发展。
回武原县衙的路上,陶应望着徐盛有些憔悴,陶应关系地问道:“文向一路南下,我甚是挂心也。今见文向无事,我一块心石落地也!今日咱们定要在武原不醉不休!”
徐盛听陶应如此挂牵自己,心中甚是激动,两个人一路往武原走,这时徐盛突然想起求自己引荐的赵云,忙说道:“主公,此次能安全回来,全赖路上有人搭救!”
“哦?当真如此?文向是何人所救,我定要感谢他!”
一听徐盛能活着回来因为有人相救,陶应忙站住了,他是个知恩就报的人,特别是现在他身边没亲信的时候,他特别在乎年轻将领徐盛的性命。
徐盛忙跪在地上道:“救我的恩公请求我将他引荐给主公,他也欲投靠主公。我见他武功了得又颇有智谋,于是便将他留在了军中,请求主公主公治我擅留之罪!”
一听那人也是要投靠自己的,陶应心中大喜,果然这几仗没白打,现在自己已经在徐州有一定的声望了,何时自己能像北方袁绍那样该多好啊,四世三公,门生故吏满天下,天下的英杰竞相投靠!
第四十章 破庙会赵云()
武原城,徐盛跪在陶应面前,年轻的陶应穿着锦缎的棉衣站在城墙边,一个年轻的小将穿着黑色的铠甲低着头一言不语。
陶应将徐盛扶起来,拍拍他肩膀说道:“我感激他还来不及呢,又岂能治罪于你!我不光不治罪于你,我还要重要他,你将他喊来,念他救你一命份上,我就让他上任梧县县令!”陶应说完,徐盛更是感激的跪在地上直叩头!
陶应心里更是喜开怀,因为他又拉拢了徐盛的心,想必这次这个人将会为自己肝脑涂地了吧!别到时候自己争权失败,大家族的陈登一走,臧霸也跑去琅琊国了,自己好歹还有一名亲随在!
更何况在陶应的计划中,他占领彭城国,然后挥兵往西进攻萧县,将萧县夺下来之后在群山中间的地方开垦良田,还有往西攻打相城,夺取相城和萧关既可以种粮食又能挖煤,挖煤才是他的中心任务。
所以他还不如卖一个人情给徐盛,让他的恩人去领梧县县令,那梧县本来就不是自己所掌握的城池,他有本事去夺更好,到时候自己莫名其妙又多一城,彭城反而有了屏障,若夺不来,那就不怪自己了。
徐盛激动的跑去喊自己的救命恩人,反正自己闲着也没事,陶应本来就是现代社会的一个普通的人,哪里有刺史公子有的架子,所以陶应决定亲自前去看望。
这下更让徐盛顿时觉得有了面子,一路之上,徐盛在赵云面前吹嘘自己主公是多么的礼贤下士,是多么的正义之君,更是以自己为例子,讲述了自己数月之前还是一个逃难的老百姓,因为在泗水河边救了他一次,他便让自己立了军功自己也顺势坐到了萧关县令的位置。
说的赵云都激动万分,赵云问他萧关是什么样子,那里富饶吗?他还指望着徐盛能领着他进驻萧关呢,一说萧关,徐盛都没见过,只能说自己领兵四处抵抗曹操还未来得及去赴任!
一群卫士跟在陶应身后,徐盛在前领着,出了城又走了近一里路,在一处破树林的边缘远远的看见一座庙。庙的围墙依旧在,看样子应该是不小的一座庙。
徐州佛教盛行,因为这跟当时的佛教头子就在徐州有关,不过那可不是什么好东西,等徐州稳定下来,陶应第一个就要除掉他。
走到庙门前,庙或许因为没人进香了,所以和尚都跑完了,推开庙门,吱呀一声,听到响声,庙内突然十几个人拿着弓箭就对准了大门口。
见里面有人防备,这边一群士兵慌忙冲进庙内将庙包围住了。仔细看那群士兵,他们穿的衣服不是徐州兵马的,也不像是曹军的。
“文向,你的恩公说不定被这群乱兵杀了,看我为你恩公报仇!”
陶应第一反应就是徐盛将自己恩公安放在庙内,却不想有小股的曹兵杀进了庙内,将他恩公给干掉了。
谁知徐盛却慌忙回道:“主公,且慢,他们就是救我的士兵,让我跟他们说。”
陶应一挥手,士兵们这才收回了兵器护在了陶应前面。见来人是徐盛,那群举着弓箭的士兵有些犹豫,不知道该不该放下弓箭。
徐盛忙跑过去问道:“快把弓箭放下,我们主公亲自来见你们头领了,你们头领呢?”
随着徐盛的吆喝,庙内院突然跑出来一匹马,马上托着一小将,看上去特别年轻,那小将穿着一身银白色的铠甲,坐下一匹白色的战马,手中拎着一把长枪,一脸的刚毅威猛,看上去让人不禁心头一震。
“哇,此人看上去倒是个人才!”
陶应第一反应便是如此。
你小将见是徐盛慌忙从马上跳下来问道:“徐县令怎么这么快就回来了?”
徐盛见到那人慌忙喊道:“恩公,恩公,快来拜见我家主公。听闻你要来投靠,我家主公愣是从城内走了几里路亲自前来迎接呢!”
一说自己亲自走了几里路来礼贤下士,陶应忍不住脸红了下,似乎自己不配礼贤下士这个称号吧,自己就是想凑个热闹,所以才愿意一起来看望徐盛的恩公。还以为离的就很近呢,他的印象中应该跟穿越剧一样呢,一个农夫一身破烂不堪的站在城门口,看到他还咧着嘴笑。
却不想出了城门,走了一里路都不见人影,他都答应了又不好意思回去,这才走到了这里,到庙门口陶应还后悔没骑马前来呢!
一听陶二公子居然从城内步行来此,赵云心中那个感动啊,恨不得马上跑过去就跪倒在陶应身边喊主公。想当年自己投靠公孙瓒时,公孙瓒何曾以这种礼仪来迎接他这样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
徐盛一路小跑过去拉住赵云就朝陶应身边走来,走到陶应身边,两个人慌忙下跪。虽然陶应看上去与他们年龄相仿,但是他们身份差距却极大,一个是不受重用的小官兵,一个人割据一方的大官僚!
陶应忙伸手将二人扶起来,赵云这边作揖道:“听闻主公深明大义,又是天神下凡,礼贤下士,但是却没想到主公为了我赵云一介草民亲走数里路想接,草民真是万死不足报答主公此等恩情!”
赵云说完,感动的眼角都有些泛着小泪花了。也的确如此,古人礼贤下士的方法很多,就说是曹操吧,曹操最善笼络人心。但不管是招降张辽还是何人都是亲自为其松绑,再送个披风。
但是那些都是威名赫赫将军,人家至少都已经让曹操知道了人家的厉害!而年轻的赵云此时却还只是一个骑兵的小统领,一个毫不起眼的小角色。
陶应不知道如何安慰他呢,但是一听对面说自己是赵云,这句话如同晴天霹雳一般在自己耳边炸响!
“什么,你是赵云?”
陶应觉得眼前一切好梦幻,真的仿佛做梦一般!他简直不敢相信,赵云虽然在徐州,不过他不是在刘备那里吗?怪不得看他领的士兵穿着不是徐州兵也不是曹操兵,原来是北方公孙瓒士兵的打扮啊!
“是啊,草民就是赵云,只因主公在下邳写信推荐草民,草民不信,想过来问个明白……”
赵云还没说完,陶应早已像中风了一样咧着嘴在那里已经笑的不成了人样,徐盛与赵云更是吓了一大跳,难道他得了失心疯不成?
“主公,主公,您怎么了?”
徐盛忙上前扶住陶应就问了起来,陶应突然清醒过来,原来自己太高兴了,居然高兴的过头了,忘了周围还有这么多人呢!
第四十一章 武原三结义()
没错,赵云是三国猛将,陶应一辈子也不敢想像他居然会投靠自己,还以为自己碰到最厉害的将领就是徐盛了呢,没想到这徐盛简直是自己的福将啊!
“你是常山赵子龙吗?”似乎不敢相信这一切是真的,陶应又问了一句。
“是啊,主公您怎么知道我是常山人?我连徐县令都不曾告诉啊!”
确定了眼前真是赵子龙,陶应忍住内心的喜悦刚想说话,旁边徐盛却插嘴道:“恩公难道不知主公乃天神下凡,能窥破天机吗?”
一听这话,这已经不是第一次听到别人这么说陶应了,他一开始还不信,这次真是相信了,对于前途未卜的赵云来说,他太想知道自己以后会怎么样了,于是慌忙拜倒在地上问道:“求主公为我算一卦,算一算我将来之事!”
陶应拍了拍他肩膀,想了想说道:“子龙未来之事,不可说也,但今天下大乱,吾等顺天而起,却不知前途何往,不过今日我徐州为难之际,得遇二位,真是三生有幸。今日在此相遇,是为天意,天意如此,我岂能逆之?我愿与两位结为兄弟,不知二位觉得如何?”
陶应一言,徐盛和赵云皆愣住了,打死他们也不敢想象自己能跟徐州刺史家的公子结为兄弟,人家那身份岂是他们无名小卒能够窥视的啊!
“此事万万不可,主公身份高贵,我等身份卑微,岂能结为兄弟?”
徐盛当下第一个拒绝了,古人特别重视的就是出身,似乎别说古代人了,就是到了现在,你一个寻常百姓,在大街上突然遇到省委书记的儿子,人家还要跟你结为兄弟,你作何感想?
赵云也赶紧跪在地上不敢当陶应兄弟,陶应想想自己在这个世界上似乎也是无依无靠的。更何况那刘备为了留住人家跟他效命不也是用了此等方法?
想了想陶应将二人扶起来道:“我意已决,你俩勿要多言。今日我看着庙就不错,我看我年龄要长与你们俩,我来当大哥,文向要大于子龙,文向当二弟,子龙三弟!”
两个人见陶应已经私自定下了,毕竟人家是长官,人家都没嫌弃自己呢,自己又有何理由嫌弃人家呢?
二人只能顺势作揖道了一声大哥!
陶应让人进庙内取了香火,又让人快马加鞭的去武原取来猪头等物便在庙内换了八字,义结金兰!
磕头敬了上天,太阳已经高高悬挂在了头顶,阳光有些暖暖,陶应环顾了一下四周,庙宇有些破旧,琉璃的庙顶很多瓦都掉落了。
冬末有些萧条,桃花没开,人家好歹也是桃园三结义,看来今天只能叫和尚庙三结义了。但是陶应所宣扬的是自己为代表的神,而不是佛,因为他知道徐州有个高僧叫笮融,但是那笮融却不是什么好人。
他在下邳城南修建了一座佛塔,花了多少钱不知道,陶应只是知道那塔叫浮屠寺。浮屠寺中又修建了一座塔叫九镜塔。九镜塔太过于奢华,就连陶应都为之惊叹。那塔上有金盘,下有重楼,塔又分为八角,每层皆有飞檐,每面镶有铜镜。
陶应往那塔里去过,那里堂阁周围都能容得下两三千人在里面读经,就连里面的佛像都涂着黄金,这样劳民伤财,哪里对得起佛祖他老人家?
陶应就是没有权利,如果他有了军队,早晚都打进去把他拆毁了,把金银用来建设徐州,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才是真的善良,而笮融就是披着佛衣的**。曹操来了,这**知道徐州抵挡不住便裹挟着上万的百姓往南出走广陵。
广陵太守以宾客待他,他却杀了赵昱纵容士兵抢劫了广陵,就连徐州最后一片乐土也被其摧残了。
好在现在他只是裹挟老百姓去了广陵,估计现在还未杀赵昱,等曹操退兵后,陶应第一件事情就是领兵火速南下绞杀笮融!
“今日某陶应愿与徐盛、赵云结为兄弟,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
三个人宣读着誓言,誓言读的赵云和徐盛皆感激涕零。互换生辰之后,三兄弟起身,陶应挽着二人的手一起出了庙宇。
回头望了望有些残破的庙,陶应转头对左右侍卫说道:“你去喊人将寺庙内佛像拆除,将佛院改建成神观,我信封公平与正义和仁慈,就将此处命名为三圣殿吧!”
小兵点头将让左右将士拆除佛像,陶应只顾着拉着二人前去武原喝酒,渐渐地人走远了,二牛牵着赵云的战马一脸喜气洋洋的招呼着手下的四五十个兄弟一同回城,左右无不羡慕地说道:“二牛,你当真是命好。你率先投靠了赵将军,一路以来杀了那么多曹兵,赵将军让你当了亲兵首领,现在赵将军又与二公子结拜成了兄弟,那是二公子准备提拔大用赵将军,你又能跟着受重用了!”
二牛也很享受着他们这么说自己,牵着马扛着赵云的枪便喜气洋洋的消失在前往武原城的小路上。
话说当臧霸领兵一路渡过沂水后,在祖水与沂水交接的良城县境内驻扎下来。曹操前部将领李乾正领兵赶到了良城县,两人的军马在一处小村寨处相遇了。
敌人相见分外眼红,臧霸领兵便与李乾在村寨打了起来,双方一直激战到天黑方撤军。臧霸回到营寨驻扎等陶应前来支援,这一战自己损伤了近三百人马,不过李乾也好受不到哪里去。
双方在小村庄附近各自驻扎了两天,臧霸一战知道李乾也是精兵强将,不敢硬拼,于是便坐等陶应过来安排。
而李乾跟随曹操一直四处征战,还真少有碰到如此强的军队,望见对面悬挂着两张旗帜,第一张便是黑色的军旗上面写着一个硕大的陶字,而另外一张旗帜上写了一个臧字,有人回禀李乾道是徐州战神陶应麾下大将臧霸。
臧霸驻守在琅琊一带,曹操曾与之战,知道他是个硬骨头,于是李乾也罢兵不敢应战起来。他想走,但是一撤退臧霸肯定来追,所以只能等曹操大军到来后一起破臧霸。
而此时曹操的大军正一路往良城而来,当被刘备识破曹操已经设计退兵后,刘备领近万兵马猛攻曹操。
而精明